(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1-2总论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和其他淋巴中复制; 致病因子也可沿着外周神经直接进入脊髓部位; 经口感染牛海绵状脑病实验中,致病因子出现在中
枢神经系统、三叉神经和脊神经根、眼晴和远端回 肠,在脊髓仅短暂出现。 TSE在人的漫长潜伏期中,致病因子的分布和含量了 解甚少。
致病原因
经过将近20年的研究,朊病毒本质及引起细胞死 亡的原因依然不清楚。
现在大多学者认为PrPSc是致病物。到目前为止 最高浓度的富集制备物中每105个PrP单体包含一 个感染单元。已有许多假说解释海绵化和神经细胞 丢失的机制。研究表明PrP106-126片段对神经 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当缺乏PrPC时神经元被氧化 的可能性增大,这表明PrPC可能有抗氧化的功能。
英国禁止数百万人献血
对食品的影响
疯牛病感染因子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食用 疯牛病肉是传播给人的重要途径。但人不可 能不吃牛肉。由于检测手段所限,牛肉食品 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将几十万头病牛处理 焚烧。但此前受感染的牛预计超过1百万头, 这些亚健康的牛大部分已进入人的食物链, 或加工成其他 产品(如明胶、油脂、动物饲 料等)。
(三)猫海绵状脑病(feline spongifrom encephalopaphy, FSE),1990至1997 年英国报道77例,大型猫科(美洲狮3、猎 豹4、老虎1、豹猫2例)也有记载。
(四) 野生反刍动物的海绵状脑病
1996年英国报道野牛海绵状病,可垂直传播。
人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1)克雅病
人畜共患病(四) 人人兽畜共共患患传染传病染(二病) (二)
谭胜国
湖南生物机电职院动物科技系
人兽共患传染病讲解课件
3. 诊断
皮肤型与混合型不难诊断。单纯黏膜型易与上呼吸道型 ND、传染性鼻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混淆。可进行实验室诊 断。接种鸡胚或易感鸡,也可应用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 技术 。
4. 防制
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6日龄以上的鸡,200 X稀释刺种 1针;20日龄以上的鸡,100X稀释,刺种1针;1月龄以上的 鸡100X稀释刺种2针。刺种后7-10天,局部出现红肿,随后 产生痂皮,2-3周痂皮脱落,免疫期4个月。
人兽共患传染病
第一节 病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一、 痘病
痘病 是由痘病毒引起的各种动物和人类的一种 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哺乳动物痘病的特 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形成痘疹,禽痘则在皮肤产 生增生性和肿瘤样病理变化。多为局部反应,有 的呈全身反应,常取良性经过。以绵羊痘和鸡痘 最为严重,病死率高。1896年、1961年与1980年。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以鸡痘为最常见,有时危害较大。其它家禽少见。幼鸡及青年鸡最 易感。潜伏期一般4-8天左右。常分为四型(根据侵害部位)。 皮肤型 一般在无羽毛处,尤其是头部如冠、髯、眼、鼻等处发生 痘疹,严重时可遍及全身皮肤包括腿、脚。先为红色斑点或丘疹,很快 成为灰白色小结节,并逐渐变大成为灰黄色痘疹,粗糙,干燥,坚硬, 数量多少不等,并可融合成大痘疹。眼部痘疹可使眼睑闭合、失明。2 周以后变为黑紫色痘痂而脱落。患鸡可有相应全身症状,但一般呈良性 经过。继发金黄色葡菌、大肠杆菌、ND、IB、IL时可造成较大损失。 粘膜型 主要侵害口腔、咽喉、眼结膜、鼻腔等处,死亡率高,危 害较大。病初表现鼻炎症状,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吞咽障碍,不食, 流浆液或脓性鼻涕,眼睑肿胀,闭锁。咽喉及口腔粘膜可见有大小不等 痘疹,开始为黄色,逐渐扩散成一层黄白色伪膜,故又叫“白喉”。剥 去伪膜可见到红色溃疡面,自然情况下往往形成棕色硬痂,往往引起窒 息而死亡。剖检眼睛、睢下窦及鼻腔和鼻窦可发现其肿胀,内有脓性分 泌物或干酪样物质。该型病程较短,即死亡快,但很少见。剖检有时可 见肠、支气管及食道痘疹病变。 混合型 即皮肤型和粘膜型同时发生。这一型也较常见,损失较大, 因死亡率高。 败血型 少见。 病理变化 与临诊所见相似。
人兽共患病ppt课件
——我国已发现的有100余种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新发传染病(EID)和
再现传染病(R-EID)约有60多种,
——其中半数以上是人兽共患传染病
8
整理课件
病原微生物
Fungi
E.coli
Ri9ckett整s理ia课件
virus
PrPsc
10
整理课件
11
整理课件
人兽共患传染病分类
病毒病
接触性传染病毒病 虫媒性传染病毒病 朊病毒
➢ 次要宿主:能够感染病原微生物,也能在一定时间内维 持疾病的传播,但不能维持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持续存 在的动物,称为次要宿主。
➢ 偶然宿主:偶然感染病原微生物,也可能引起疾病甚至 死亡,但不能实现疾病的传播,这类动物称为偶然宿主 。
44
整理课件
➢ 增强宿主:和储存宿主在同一环境生活,能感染 疾病对疾病感度敏感,可以引起疾病的迅速传播 与猛烈流行,并将疾病传播到人或其他动物,但 无法持久。这类动物称为增强宿主。
✓ 病原体是微生物或寄生虫。
✓ 同一种病原在自然条件下能使人和某种脊椎动物感染或 发病,并可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或单向传染。
✓ 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传播方式可以是直接接触,也 可以是间接传播。
7
整理课件
人类致病病原体1709种
——其中人兽共患的病原体832种
已证实的人兽共患传染病200多种
20
整理课件
③媒介传播性共患病:
在病原体的生活史中需要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共 同参与。病原体在无脊椎动物体内繁殖或完成某 一发 育阶段,才能传播到一种脊椎动物宿主。如华支睾吸 虫的中间宿主为淡水螺→淡水鱼,终宿主为人、猫、 狗、猪、鼠等。
《人兽共患疾病》课件
流行病学特点
定义:人兽共患疾病是指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疾病 分类:按照传播方式分为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链传播等 影响因素:环境、气候、季节、人类行为等 预防措施:加强监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
危害与影响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对动物健康的危害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钩端螺旋体病主 要通过接触受感 染动物的排泄物 或摄入受污染的 水和食物传播
钩端螺旋体病的 症状包括发热、 头痛、肌肉疼痛、 眼睛发红、黄疸 等
钩端螺旋体病的 预防措施包括避 免接触受感染动 物的排泄物、不 摄入受污染疫源性感染 传染源:主要为野生动物,如鹿、蜱等 传播途径:通过蜱叮咬传播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皮肤多形性红斑,随后出现神经、心脏和关节病变
布鲁菌病
疾病定义:布鲁菌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感染了布鲁菌的动物,如牛、羊、猪等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症状: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
04
人兽共患疾病的传 播途径与防控措施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部分人兽共患疾 病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 胶等传播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人兽共患病挑战
疫苗接种与预防策略
疫苗种类:针对不同人兽共患疾病的疫苗 接种对象:针对易感人群和动物进行接种 接种方法: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 预防策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监测与预警等
05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与流程
临床诊断:根据症状、体征和病史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检测,以确定病原体和病情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等影像手段,观察病变部位和程度 鉴别诊断:与其他相似疾病进行区分,以避免误诊 治疗流程: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人畜共患病概述》PPT课件
20 洛基山斑疹热(RMSF) 狗、啮齿类 (立氏立克次体)
21 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 啮类动物、蜱 类 整理课件ppt
②③④
+
+
+ + +
+ +
+
17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200种。 较 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 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 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其中目前在
整理课件ppt
14
中国疾控中心防控所人兽共患病室 与结核病室主要业务范围
1、鼠疫; 2、炭疽 ; 3、钩体病; 4、立克次体病(包括斑疹伤寒、恙虫病、
Q热、埃立克体病 ); 5、布病 ; 6、莱姆病 ; 7、结核。
整理课件ppt
15
主要人兽共患细菌病 ①OIE();②WHO;③USA ④ China-CDC
动物和人的抗病力屏障(皮肤、黏膜、白 细胞、抗体)发挥作用。
整理课件ppt
4
二、在流行病学上,动物是人类疾病发生、 传播必不可少的环节,病原突破了人类的 中间屏障,动物和人类对病原都具有易感 性,是动物源性疾病。
按照疾病传播的生物通道,可分为四种情 况:
整理课件ppt
5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 传染源:病死猪。目前没有发现人—人的传染 ▪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病死猪、猪肉(宰杀、切割、清洗) 尤其是手部皮肤有损伤的人员 ▪ 易感人群:屠夫、宰杀自家病死猪的农民,洗切病 死猪肉的人员
据J.R.Walton报告,每10万从事兽医工作的人 员中,15个科学或实验室人员及27名辅助人员罹患 猪链球菌感染。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人感染猪链球菌---临床表现
▪ 普通型: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 全身不适、乏力,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表现,无休克、昏迷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 胞升高。
▪ 休克型:起病急,高热、寒战、头痛、头昏、全身不适、 乏力,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出现 出血点、瘀点瘀斑,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末梢循环障 碍。
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课件(共19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提高免疫力
给人群和动物群提 供相应的免疫接种 可提高其免疫力。
人畜共患传染病 防治基础知识
01 定义和分类 02 流行病学特征 03 防治原则
一、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人畜共患传染病: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 病学上有关联的人和动物的疾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分为两类: 一类为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另一类为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对检出的感染动物及其产品, 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 不能因为经济等原因而放任 不管。
检查和治疗人群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例
牧民、饲养员、兽医、动物 性食品加工人员、卫生防疫 人员、地质工作者和军队有 关人员以及从事实验室的医 学工作者,是人畜共患病的 高危人群,他们应该作为检 查和治疗的重点。
切断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途径
皮肤接触传播
由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即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 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患病动物接触。 间接接触传播多见于接触疫水而感染。
节肢动物传播
节肢动物中的蚊、蝇、蟑螂、蜱、虻、虱和蚤等在 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主要作用。其传播方式分两类, 即机械性传播和生物学传播。
人与家畜的易感性
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和家畜都有相同的侵袭力。同时, 人和家畜(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性。 由于人和动物的进化程序不同,受感染后所表现的临 床特征也不同。 易感性的高低与病原体的种类、毒力强弱和易感机体 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消化道传播 以消化道为其侵入门户的病原体,通常不能单独侵人, 需伴随水和食物等媒介物侵入。 经饮水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与水源类型、污染程序、 饮水量的多少以及病原体在水中存活时间的长短等因素 有关。
人兽共患病的危害 ppt课件
1 2.1 生态环境的改变可引发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六个方 面原因
2
2. 2 病原体的变异与耐药株的出现,
•引发了新传染病的发生与传统传染病的再度流行
3
•2.3动物的迁徒和饲养密度的增加,
•有利于促进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流行
4
2.4 畜禽品种和畜禽产品贸易往来的加快,
检疫不严可带来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流行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和地区人畜布病疫 情上升,至使德国因布病每年经济损失达6600万 美元,法国每年损失8100万美元,美国和拉丁美 洲每年损失7亿美元。
PPT课件
9
• 我国80年代中期人间布病感染率下降至 0.3%,畜间感染率下降至0.5%~1%,并 有8个省、市、区达到控制标准。但到90年 代初期,布病疫情出现波动,有十几个省、 区布病疫情大幅度反弹,到1994年感染率 上升至3.2%。广西10年间因布病造成经济 损失达1491.8万元,新疆10年间损失达1.1 亿元人民币。WHO1993年报告,血吸虫病 仍在74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有2亿人口受到 血吸虫感染,每年死于血吸虫病的患者达 100多万人。我国自1998年以来,血吸虫病 疫情反弹,当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 省、市、自治区疫情严重,病人成倍增长。
PPT课件
13
1.人兽共患病的危害
• 1.5 生物恐怖对人类的威胁依然存在
• 许多人兽共患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烈性传染病,历史 上曾使用这些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作为生物战剂,在20世 纪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使用于战争中,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 成了破坏作用。2001年美国发生炭疽邮包袭击事件,先后 有十几个人被感染,并有死亡病例。后来澳大利亚和德国 又相继发现“细菌邮件”,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这 些事实表明当今世界恐怖分子有可能利用某些人兽共患病 病原及其致病因子或者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对这些病原微生 物进行改构与基因重组,极大地提高其杀伤力、攻击力和 毒性作用,制造生物战剂进行恐怖活动,威胁人类的安全。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31
结核病的预防
• 原则上:采取“监测、检疫、扑杀和消
毒相结合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32
检疫
• 全年对所有奶牛全面实施检疫,建立奶牛
健康检查档案和健康档案;种用牛全面实 施检疫;黄牛分别按存栏20%的比例进行 抽检,检出阳性牲畜和有人间感染的地区, 要以村屯为单位对辖区内的易感牲畜全面 检疫。
时可见到症状。自然条件下,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期,约在怀孕的第 4个月。流产前2-3天,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有的长卧不 起,由阴道排出黏液或带血样分泌物。流产胎儿多死亡。产后母羊发 生慢性关节炎及黏液囊炎,常因采食不足、饥饿而死亡。公羊除发生 关节炎外,有时发生睾丸炎、附睾炎。
• 猪:临床上,猪感染大部分为隐性经过,少数呈现典型症状,表现为
36
结果判定
• a)阳性反应:局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大
于或等于4.0mm。
• b)疑似反应: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大于
或等于2.0mm、小于4.0mm。
• c)阴性反应:无炎性反应。皮厚差在2.0mm以下。 • 凡判定为疑似反应的牛只,于第一次检疫60d后进
行复检,其结果仍为疑似反应时,经60d再复检。 如仍为疑似反应,应判为阳性。
• 预防为主 • 采取以检疫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 制定防治规划,并实施净化方案 • 加强疫情监测 • 改善养殖条件,提高养殖卫生标
40
41
保护动物的生物安全
1、进出严格消毒: 进出各养殖场、舍时严格消毒,以
37
诊断
• • 流行特点 • 本病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人也可被感染。结核病
《人畜共患病》课件
传播途径与方式
总结词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直接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
详细描述
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如皮肤接触、血液接触等。呼吸道传播则通过飞沫、气溶胶等形式传播,如流感 病毒等。消化道传播则是通过摄入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如霍乱弧菌等。此外,昆虫叮咬也是传播人畜共患 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流行现状与影响
总结词
人畜共患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详细描述
人畜共患病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导致死亡和疾病爆发,同时也对畜牧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此 外,人畜共患病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加强人畜共 患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治科研工作 ,为防控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 我国人畜共患病防控水平。
04
人畜共患病的研究进展与 展望
研究现状与成果
全球范围内人畜共患病的研究已 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病原 体的鉴定、传播途径的确定、防
治措施的研发等。
02
人畜共患病的类型与案例
细菌性人畜共患病
01
02
03
总结词
由细菌感染引发的人畜共 患病,常见于动物接触或 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源 。
炭疽病
由炭疽杆菌引起,通过接 触感染动物的血液、排泄 物或食用受污染的肉类而 传播。
布鲁氏菌病
由布鲁氏菌引起,通过接 触感染动物的生殖道分泌 物或食用受污染的乳制品 而传播。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总结词
由病毒感染引发的人畜共 患病,常见于呼吸道、消 化道和皮肤接触。
《人畜共患病》课件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
1 危害人类健康
人畜共患病可能导致人 类患上严重的疾病,甚 至死亡。
2 危害农牧业生产
人畜共患病对农牧业生 产造成严重影响,导致 动物生病和死亡,影响 农业发展。
3 危害经济发展
人畜共患病对经济造成 损失,增加医疗费用和 Nhomakorabea物防疫成本。
预防与控制措施
宣传教育
加强人们对人畜共患病的认识,提高防范意 识。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人畜共患病是指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本课件将介绍人畜共患 病的定义、种类、危害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
什么是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病是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传播等途 径传播。
人畜共患病的种类
疫源性人畜共患病
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疾病,如猪流感、禽流感等。
人畜共通传染病
同时感染人类和动物的疾病,如牛病毒性腹泻、沙门菌病和炭疽病等。
常见的人畜共患病
猪流感
由猪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冒。
禽流感
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 冒。
牛病毒性腹泻
同时感染牛和人类的肠道传染 病。
沙门菌病
由食物和水传播的细菌性感染 病。
炭疽病
由土壤和动物体内的孢子传播 的细菌性感染病。
加强科技支持
加大研究力度,开发疫苗和治疗方法。
强化监管管理
加强对动物饲养、屠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 监管。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人 畜共患病。
结论
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经济造成的危害极大,因此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非常重 要。只有通过合理的防控措施,才能减少疾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 康。
《人兽共患疾病》课件
采取措施减少病毒、细菌的传播,如消毒 、灭鼠、灭蚊等。
保护易感人群
完善法律法规
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和预防接种,提高其 免疫力。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人兽共患 疾病的防治与控制工作。
05
人兽共患疾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研究现状与成果
全球范围内人兽共患疾病的分布情况
01
全球各地均有人兽共患疾病的报道,其中某些地区由于地理、
分类与分布
分类
人兽共患疾病可以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类。直接传播是指病原体在人类 和动物之间直接接触传播,如狂犬病、炭疽等。间接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环境 、媒介等途径传播,如禽流感、鼠疫等。
分布
人兽共患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但不同疾病的分布区域和流行程度存在 差异。一些疾病在某些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如非洲的埃博拉出血热、北美的莱 姆病等。
未来各国需要加强在人兽共患疾 病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性的挑战。
创新防控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 的新技术应用于人兽共患疾病的 防控中,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
等。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人兽共患疾病防控知识的宣 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
意识和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抗病毒治疗
针对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采取抗病毒 治疗。
支持治疗
提供必要的营养、休息和护理,帮助患者康 复。
疫苗接种
对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预 防疾病发生。
控制策略与措施
隔离与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及时隔离患者和疑似病例,追踪并管理接 触者。
02
人兽共患疾病的流行病学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30
二、流行病学
• 传统人类克雅氏病(CJD),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 GSS综合征,库鲁病,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 羊的痒病 • 传染性水貂脑病 • 马骡和麋鹿的慢性消耗病, • 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 • 家猫、虎、狮、豹等猫科动物的猫海绵状脑病, • 羚羊、野牛等捕获的野生反刍动物的海绵状脑病。
21
(三)保护易感者
• 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 兽医等工作人员及疫区的人群,可给予炭疽 杆菌减毒活菌苗接种,每年接种1次。
• 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以应用药物预防。
精选ppt
22
第四节 鼠疫
一、病原 • 鼠疫杆菌 ,生物武器之一,死亡率高 • 产生二种毒素, • 鼠毒素(外毒素):对小鼠和大鼠有很强毒性 • 内毒素:引起发热、组织器官溶血、中毒休克等。 • 在低温及有机体生存时间较长, • 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
(3)咬伤是人和家畜发生狂犬病的主要原因。接触患
狂犬病的血、尿、乳、唾液、组织等含毒物或吸入含毒
之气溶胶,亦可发生狂犬病。从事养犬、医犬、管理犬、
灭犬和免疫犬的人员,都应进行事前免疫。
精选ppt
14
(二)咬伤后的处理
1. 清创伤口:消毒处理,但切勿包扎。
2. 注射狂犬病血清:
伤口处理完后,应立即在48小时内到当地防 疫部门注射狂犬血清。
精选ppt
34
2.人的克雅氏病
• 主要发生在50~70岁老人之间,无性别差异
• 表现为发病迅速,进展性智力丧失,肌肉痉挛、 震颤、强直,偶尔会有癫痫发作,脑部受损, 痴呆症状日益严重80%的病人病情发展迅速, 从发病到死亡大约为7-9个月;20%病情发展 缓慢,病程可达1.5-2.0年。
动物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动物传染病 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 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动物传染病的特点
01
传播速度快
动物传染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影响大量动物。
02
防控难度大
部分动物传染病难以诊断和治疗,防控难度较大。
03
经济影响大
动物传染病可导致动物死亡、生产性能下降,给养殖业 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详细描述
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密切接触,使得 这些原本只感染动物的病原体有机会感染人类。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直接接触、 呼吸道飞沫、消化道摄入、昆虫媒介等多种途径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与危害
总结词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 触、呼吸道飞沫、消化道摄入和昆虫媒 介等。这些疾病的危害性很大,不仅会 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对畜牧业生 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加强 监测和预警、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动物检疫和防疫、控制 传播媒介等。
加强监测和预警是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手段,通 过对动物和人类病例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措 施。提高公众意识也非常重要,让公众了解人畜共患病的 危害性和预防措施,减少与感染动物的接触。同时,加强 动物检疫和防疫,控制传播媒介也是有效的措施。对于已 经发生的疫情,需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防止疫 情扩散。
VS
详细描述
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人类通过 与感染动物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接触而 感染。呼吸道飞沫和消化道摄入也是常见 的传播方式,特别是在养殖场、动物市场 等人员密集场所。昆虫媒介也是重要的传 播途径,如蚊子、蜱虫等可以通过叮咬感 染动物后再叮咬人类,传播疾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治 ppt课件
在所有人畜共患病中,狂犬病以其几乎百分之百的死亡 率成为危害性最强的一种。卫生部公布的2003年上半 年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中,位居重点传染病死亡人数和 病死率榜首的就是狂犬病。专家强调,人畜共患病对人 类的直接威胁来自于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与动物 过分亲密的接触,以及食用患病或带有病毒病菌的动物, 都有可能使人类感染这类疾病,并最终导致突如其来的 灾难。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 治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治
一、人畜共患疾病: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
(1)草原猴或绿猴疱疹病毒感染(B-Virus Infection)。① 感染媒介动物:猕猴类。②人类临床症状:肌痛、发热、 头痛:神经性疾病:麻木、感觉异常、复视、运动失调、 贮尿、抽搐、吞咽困难等。③传染途径:唾液(咬伤)、 抓伤。其中,旋源自虫病可以引起肠胃症状,呼吸、说话、吞咽
困难、神经错乱以及心肌炎、肺炎、肝炎等并发症。旋
毛虫囊可以抵抗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而且一般的熏
烤、腌制、曝晒、烧炒、火锅等加工方法都不能把它杀
死。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治
专家介绍,尽管有许多疾病人类至今没能攻克,但良好 的自我防护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人畜共患病的威胁。 由于职业等原因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要经常注意个人 的卫生防护: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治
六、人畜共患疾病:实验动物蠕虫感染疾病
(1)微小包膜绦虫症(Hymenolepiasis)。①传染 媒介动物:大鼠、小鼠、仓鼠、猿猴类。②症 状:轻度感染无症状或仅有胃肠不适:重度感 染则会厌食、腹痛或伴有呕吐现象。③口腔传 染。
(2) 缩 小 包 膜 绦 虫 症 / 大 鼠 绦 虫 症 (Rat tapeworm)。①传染媒介动物:大鼠、小鼠。 ②症状:常无症状,但中度或重度感染,则有 头痛、晕眩和腹部不适。③传染途径:节肢动 物食入受到污染的食物。
人畜共患病课件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不同血清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打谷黄”或“稻瘟病”。
钩体对人的毒害作用很大,菌体含有溶血素,游脂物质及类似内毒素的物质,可引毛细血管损伤和破坏凝血功能。
钩体有很虽的钻透力,通过皮肤粘膜可很快钻进人或动物体内,引起发病。
流行病学①传染源鼠类和猪是两大传染源,我国南方及西南地区以带菌鼠为主,北方和沿海平原以猪为主。
②传播途径:疫水传播,鼠、猪带菌尿液污染环境,人与疫水接触,如游泳、捕鱼、稻田作业,而钩体经皮肤、粘膜进入体内,特别是洪水暴雨时带菌的粪尿随水漂流,扩大钩体的污染面,人们在抗洪防涝时往往形成暴发流行;直接接触传播,在饲养家畜过程中,接触病畜的排泄物、污染物受到感染;③其他还有消化道传播、吸血节肢动物租传播等。
④流行特征:病例相对集中于夏秋收稻时或大雨洪水后,在气温较高地区则终年可见。
本病以青壮年农民多见,其他接触疫水机会多的渔民、矿工、屠宰工及饲养员等,也可敢发得病。
临床表现潜伏期为2~20日,一般7~13日。
本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起病后3日左右出现早期中毒症侯群,有“三症状”,即畏寒发热、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三体征’,即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淋巴结肿大。
2.中期此期根据临床不同表现可分为四型。
①流感伤寒型:流行期本型多见,多数病例仅有早期中毒症侯群,较重病例有高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等,可出现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险象。
②肺大出血型:是无黄愈钩体病弱人常见的死亡原因。
在先兆期出现呼吸、心率进行性增快、肺部有散在并逐渐增多的干罗音或湿罗音,如无及时有效的治疗在短时内进入极端期,患者脸色极度苍白或青灰,咯血,X线可见双肺广泛点片状阴影或大片融合。
进入危垂期,病人神志模糊转入昏迷,呼吸不规则,口鼻大量涌血,心跳减慢至停止。
③黄疸出血型:病后4~8日出现黄疸,10日左右达高峰,肝脏肿大并有触痛,有出血、肾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和流行过程
传染的概念 感染的类型和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 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性
一、传染的概念
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 繁殖,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 称为传染或感染。
➢ 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 灭措施的疾病。其危害性、暴发强度、传播能 力以及控制与扑灭的难度比一类疫病小。
➢ 法律规定发现二类疫病时,应根据需要采取必 要的控制、扑灭措施,不排除采取与一类疫病 相似的强制性措施。
三类疫病
➢ 指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 和净化的动物疫病,多呈慢性发展状态。
➢ 恶性感染:指引起患病动物大批死亡的临床 类型。
按照感染后病程的长短分类 ➢ 最急性型:病程短促,数小时或一天内死亡,
症状和病变不显著,见于流行初期。 ➢ 急性型:病程短,一般为几天至2~3周,往往
有典型症状出现。 ➢ 亚急性型:病程稍长,临床症状不如急性那么
显著。 ➢ 慢性型:病程较缓慢,常在1个月以上,临床
构成感染需具备三个因素,病原体,动物机体 及它们所处的环境。
新理念:“生态的和进化的动态的过程” —— 疾病是病原、宿主、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 疾病是随时空不断进化的。
传染病的共同特性
传染病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 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传染病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染性和流行性。 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的分类
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为三类疫病
一类疫病
➢ 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 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大多为发 病急、死亡快、流行广、危害大的急性、烈性 传染病或人兽共患传染病。
➢ 按照法律规定此类疫病一旦暴发,应采取以疫 区封锁、扑杀和销毁动物为主的扑灭措施。
二类疫病
的依据。 解除封锁的重要依据。
前驱期
➢ 从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到特征性症状刚一 出现为止,通常只有数小时至一两天。
➢ 特点是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但该病的特征 性症状仍不明显。
➢ 可察觉出一般的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脉 搏略增,食欲减退、精神异常等,仅根据这些 症状很难确诊。
明显(发病)期
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二、感染的类型
按病原体的来源分类 ➢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
染过程。 ➢ 内源性感染: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致病微生物
受不良因素影响而使机体抵抗力减弱时活化, 毒力增强并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先后分类
➢ 单纯感染: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
临诊症状。 ➢ 隐性感染:在感染后呈隐蔽经过无任何临诊症
状,也称为亚临诊型感染。 ➢ 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
例相似,但特征症状未出现即迅速消退、恢复 健康。 ➢ 一过型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征症状未出现 即行恢复。
按感染部位分类
➢ 局部感染: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强,病原微生 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 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病变。
➢ 前驱期之后到该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充 分表现出来,是疾病发展到高峰的阶段。
➢ 很多有代表性的特征性症状相继出现,在诊断 上比较容易识别。
转归(恢复)期
➢ 如果病原体的致病性增强,或动物体的抵抗力 减退,则疾病过程以动物死亡为转归。
➢ 如果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得到改进或增强,则可 逐步恢复健康。
四、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从个体发病发展到 群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动物传染病在动物群 体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传染病在畜禽群体中的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
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互相配合,缺少任何 一个环节,新的传染就不会发生。
传染源(传染来源):是指有某种病原体在其 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活的动 物机体。
➢ 不同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往往也不相同,即或 是同一种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也有很大变化。
➢ 由于动物种属、品种或个体易感性差异和病原 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和侵入途径、部位等差 异所造成。
潜伏期的实践意义
确定检疫期限。 推算感染日期。 分析流行过程长短。 判断不同病例是否共同传播媒介而引起。 是发生传染病的动物群在紧急预防后观察期限
➢ 患病动物:最主要的传染源。
症状不明显甚至不表现出来。
按感染状态分类
➢ 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 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因而两者之间形 成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并经 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或 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临诊症状。
➢ 慢病毒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 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 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 的感染。
➢ 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 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 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 物引起感染,前一种感染称原发感染,后一种 称继发感染。
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类 ➢ 显性感染:在感染后出现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
➢ 全身性感染:当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弱时,病 原微生物冲破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 全身扩散。
按症状是否典型分类
➢ 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 (有代表性)临诊症状。
➢ 非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临诊表现或轻或重, 与典型症状不同。
按感染的严重程度分类
➢ 良性感染:指不引起患病动物大批死亡的临 床类型,如良性的口蹄疫,牛群死亡率不超 过2%。
➢ 法律规定应采取检疫净化的方法,并通过预防、 改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等措施控制。
三、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
大多数传染病都有该种病特征性的综合症状和 一定的潜伏期和病程经过。
从发生、发展至恢复或死亡,可分四个阶段: 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潜伏期
➢ 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到疾病的 最初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