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1-2总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感染需具备三个因素,病原体,动物机体 及它们所处的环境。
新理念:“生态的和进化的动态的过程” —— 疾病是病原、宿主、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 疾病是随时空不断进化的。
传染病的共同特性
传染病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 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四、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从个体发病发展到 群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动物传染病在动物群 体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传染病在畜禽群体中的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
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互相配合,缺少任何 一个环节,新的传染就不会发生。
传染源(传染来源):是指有某种病原体在其 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活的动 物机体。
➢ 法律规定应采取检疫净化的方法,并通过预防、 改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等措施控制。
三、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
大多数传染病都有该种病特征性的综合症状和 一定的潜伏期和病程经过。
从发生、发展至恢复或死亡,可分四个阶段: 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潜伏期
➢ 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到疾病的 最初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
传染病的分类
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为三类疫病
一类疫病
➢ 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 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大多为发 病急、死亡快、流行广、危害大的急性、烈性 传染病或人兽共患传染病。
➢ 按照法律规定此类疫病一旦暴发,应采取以疫 区封锁、扑杀和销毁动物为主的扑灭措施。
二类疫病
➢ 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 灭措施的疾病。其危害性、暴发强度、传播能 力以及控制与扑灭的难度比一类疫病小。
➢ 法律规定发现二类疫病时,应根据需要采取必 要的控制、扑灭措施,不排除采取与一类疫病 相似的强制性措施。
三类疫病
➢ 指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 和净化的动物疫病,多呈慢性发展状态。
症状不明显甚至不表现出来。
按感染状源自文库分类
➢ 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 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因而两者之间形 成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并经 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或 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临诊症状。
➢ 慢病毒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 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 不同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往往也不相同,即或 是同一种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也有很大变化。
➢ 由于动物种属、品种或个体易感性差异和病原 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和侵入途径、部位等差 异所造成。
潜伏期的实践意义
确定检疫期限。 推算感染日期。 分析流行过程长短。 判断不同病例是否共同传播媒介而引起。 是发生传染病的动物群在紧急预防后观察期限
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二、感染的类型
按病原体的来源分类 ➢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
染过程。 ➢ 内源性感染: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致病微生物
受不良因素影响而使机体抵抗力减弱时活化, 毒力增强并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先后分类
➢ 单纯感染: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
➢ 全身性感染:当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弱时,病 原微生物冲破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 全身扩散。
按症状是否典型分类
➢ 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 (有代表性)临诊症状。
➢ 非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临诊表现或轻或重, 与典型症状不同。
按感染的严重程度分类
➢ 良性感染:指不引起患病动物大批死亡的临 床类型,如良性的口蹄疫,牛群死亡率不超 过2%。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1-2总论
第一章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和流行过程
传染的概念 感染的类型和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 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性
一、传染的概念
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 繁殖,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 称为传染或感染。
➢ 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 的感染。
➢ 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 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 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 物引起感染,前一种感染称原发感染,后一种 称继发感染。
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类 ➢ 显性感染:在感染后出现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
的依据。 解除封锁的重要依据。
前驱期
➢ 从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到特征性症状刚一 出现为止,通常只有数小时至一两天。
➢ 特点是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但该病的特征 性症状仍不明显。
➢ 可察觉出一般的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脉 搏略增,食欲减退、精神异常等,仅根据这些 症状很难确诊。
明显(发病)期
➢ 患病动物:最主要的传染源。
➢ 前驱期之后到该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充 分表现出来,是疾病发展到高峰的阶段。
➢ 很多有代表性的特征性症状相继出现,在诊断 上比较容易识别。
转归(恢复)期
➢ 如果病原体的致病性增强,或动物体的抵抗力 减退,则疾病过程以动物死亡为转归。
➢ 如果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得到改进或增强,则可 逐步恢复健康。
临诊症状。 ➢ 隐性感染:在感染后呈隐蔽经过无任何临诊症
状,也称为亚临诊型感染。 ➢ 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
例相似,但特征症状未出现即迅速消退、恢复 健康。 ➢ 一过型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征症状未出现 即行恢复。
按感染部位分类
➢ 局部感染: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强,病原微生 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 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病变。
➢ 恶性感染:指引起患病动物大批死亡的临床 类型。
按照感染后病程的长短分类 ➢ 最急性型:病程短促,数小时或一天内死亡,
症状和病变不显著,见于流行初期。 ➢ 急性型:病程短,一般为几天至2~3周,往往
有典型症状出现。 ➢ 亚急性型:病程稍长,临床症状不如急性那么
显著。 ➢ 慢性型:病程较缓慢,常在1个月以上,临床
新理念:“生态的和进化的动态的过程” —— 疾病是病原、宿主、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 疾病是随时空不断进化的。
传染病的共同特性
传染病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 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四、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从个体发病发展到 群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动物传染病在动物群 体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传染病在畜禽群体中的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
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互相配合,缺少任何 一个环节,新的传染就不会发生。
传染源(传染来源):是指有某种病原体在其 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活的动 物机体。
➢ 法律规定应采取检疫净化的方法,并通过预防、 改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等措施控制。
三、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
大多数传染病都有该种病特征性的综合症状和 一定的潜伏期和病程经过。
从发生、发展至恢复或死亡,可分四个阶段: 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潜伏期
➢ 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到疾病的 最初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
传染病的分类
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为三类疫病
一类疫病
➢ 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 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大多为发 病急、死亡快、流行广、危害大的急性、烈性 传染病或人兽共患传染病。
➢ 按照法律规定此类疫病一旦暴发,应采取以疫 区封锁、扑杀和销毁动物为主的扑灭措施。
二类疫病
➢ 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 灭措施的疾病。其危害性、暴发强度、传播能 力以及控制与扑灭的难度比一类疫病小。
➢ 法律规定发现二类疫病时,应根据需要采取必 要的控制、扑灭措施,不排除采取与一类疫病 相似的强制性措施。
三类疫病
➢ 指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 和净化的动物疫病,多呈慢性发展状态。
症状不明显甚至不表现出来。
按感染状源自文库分类
➢ 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 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因而两者之间形 成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并经 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或 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临诊症状。
➢ 慢病毒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 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 不同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往往也不相同,即或 是同一种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也有很大变化。
➢ 由于动物种属、品种或个体易感性差异和病原 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和侵入途径、部位等差 异所造成。
潜伏期的实践意义
确定检疫期限。 推算感染日期。 分析流行过程长短。 判断不同病例是否共同传播媒介而引起。 是发生传染病的动物群在紧急预防后观察期限
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二、感染的类型
按病原体的来源分类 ➢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
染过程。 ➢ 内源性感染: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致病微生物
受不良因素影响而使机体抵抗力减弱时活化, 毒力增强并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先后分类
➢ 单纯感染: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
➢ 全身性感染:当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弱时,病 原微生物冲破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 全身扩散。
按症状是否典型分类
➢ 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 (有代表性)临诊症状。
➢ 非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临诊表现或轻或重, 与典型症状不同。
按感染的严重程度分类
➢ 良性感染:指不引起患病动物大批死亡的临 床类型,如良性的口蹄疫,牛群死亡率不超 过2%。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1-2总论
第一章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和流行过程
传染的概念 感染的类型和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 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性
一、传染的概念
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 繁殖,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 称为传染或感染。
➢ 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 的感染。
➢ 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 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 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 物引起感染,前一种感染称原发感染,后一种 称继发感染。
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类 ➢ 显性感染:在感染后出现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
的依据。 解除封锁的重要依据。
前驱期
➢ 从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到特征性症状刚一 出现为止,通常只有数小时至一两天。
➢ 特点是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但该病的特征 性症状仍不明显。
➢ 可察觉出一般的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脉 搏略增,食欲减退、精神异常等,仅根据这些 症状很难确诊。
明显(发病)期
➢ 患病动物:最主要的传染源。
➢ 前驱期之后到该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充 分表现出来,是疾病发展到高峰的阶段。
➢ 很多有代表性的特征性症状相继出现,在诊断 上比较容易识别。
转归(恢复)期
➢ 如果病原体的致病性增强,或动物体的抵抗力 减退,则疾病过程以动物死亡为转归。
➢ 如果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得到改进或增强,则可 逐步恢复健康。
临诊症状。 ➢ 隐性感染:在感染后呈隐蔽经过无任何临诊症
状,也称为亚临诊型感染。 ➢ 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
例相似,但特征症状未出现即迅速消退、恢复 健康。 ➢ 一过型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征症状未出现 即行恢复。
按感染部位分类
➢ 局部感染: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强,病原微生 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 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病变。
➢ 恶性感染:指引起患病动物大批死亡的临床 类型。
按照感染后病程的长短分类 ➢ 最急性型:病程短促,数小时或一天内死亡,
症状和病变不显著,见于流行初期。 ➢ 急性型:病程短,一般为几天至2~3周,往往
有典型症状出现。 ➢ 亚急性型:病程稍长,临床症状不如急性那么
显著。 ➢ 慢性型:病程较缓慢,常在1个月以上,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