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PPT课件
问题:
一片竹林中竹子高度不同,这是否属
于群落垂直结构?
思考讨论
★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食物、栖息场所等
★群落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 生 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 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海洋中除鱼类外,还有 珊瑚、贝类、甲壳类等许多 动物及海藻等各式各样的植 物和微生物。
森林 生物 群落
森林中有大树、小树、 草本等各种各样的植物,还 有种类繁多鸟兽虫鱼各类动 物及细菌、真菌等。
市场上动物与植物及微生物能构成生物群落?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常绿针叶林
你能从物种组 成上说出二者 的区别吗?
常绿阔叶林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 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物种的数目愈多,群 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 低等植物 840种 等植物 2888种 物 5000余种 动物 475种
西伯利亚冻原上 低等植物 670种 高 高等植物 139种动 动物 约1000种 脊椎
时间
种间关系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关系类 型
互利共 生
寄生
物种 AB
++
+-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地衣、根瘤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蛔虫和人
竞争 --
捕食
+-
彼此抑制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数量
数量
数量
捕食
0 A 时间
竞争
0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含解析
第3节 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知识梳理1.群落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01生物种群的集合。
(2)举例①一个池塘里全部鲤鱼。
(□02×) ②一个池塘里全部鱼。
(□03×) ③一个池塘里所有生物。
(□04√) (3)与种群的关系同种生物个体――→全部□05种群――→所有种群□06群落2.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1)研究的问题(2)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12种群。
3.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不同群落的□13物种数目有差别,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1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15丰富度,即群落中□16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17越丰富。
海拔越高,群落丰富度□18越低。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①土壤动物具有□19趋暗、□20趋湿、□21避高温的习性。
②调查方法:常用□22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23种类和数量。
⑤丰富度统计方法:一是□24记名计算法,二是□25目测估计法。
(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32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33越多,群落结构也□34越复杂。
(4)用具分析①诱虫器诱虫器中的□35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它利用土壤动物具有□36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远离光源、热源。
②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37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5)注意事项①取样时应注意□38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结果偏差较大。
②用体积分数为□3970%的酒精杀死并保存标本,若要保存活体通常用含有湿棉花的试管收集。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四章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
包括这个区域内所 有的生物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来自_______________的集合。 各种生物种群
例: 下列属于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B.一片森林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 牛等生物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 其它生物
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数量动态,包括什么
3.几十年前,欧洲的一种百灵鸟被引进美洲, 这种鸟的生活习性与当地的草地百灵鸟相似, 后来发现草地百灵鸟绝迹了,这种现象在生物 学上称为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4.大肠杆菌中的某些种类生活在人的大肠内,吸 取养料,同时又可合成一些维生素供人需要。 这些大肠杆菌与人的关系是
A.共生 B.捕食 C.寄生 D.竞争
三、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4、互利共生: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同生共死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个 体 数 捕食 B A 1 时间 个 体 数 共生
A
B
2 竞争 A B 时间
时间
个 体 数
3
1.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 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 C. 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 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2.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 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 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数量动态,包括什么 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种群种类 优势种群
群落的 空间结构
种间关系
研究池 塘群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教案
群落的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群落的概念2.识别群落类型,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2.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4.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群落的涵义2.群落的结构特征教学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三、学情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内容,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
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进而导入新课;在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并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通过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图片以及课本上的资料,讲解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内容;最后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群落的结构预计用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引导学生讨论: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学生:看图,完成讨论题。
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例1、受水制约, 芦苇、泽泻等水生植物 只能长在浅水或水边; 红树、柳树等只能长在 水源附近;松、杉、柏 树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 仙人掌、沙棘等可长在 极干旱的沙漠。鸭子、 青蛙只可在水中或水源 附近活动,而鹰、黄羊、 沙鼠等可在干旱的陆地 自由活动。
例2、八面山(在湖 南桂东县)海拔2042米, 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 林,800至1300米为针 阔混交林,1300至1600 米为针叶林,1600至 1800米为灌木林,1800 米以上为草地。植物的 这种分带现象属于(水 平结构)。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空间结构
群落的演替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你能从物种组成上 说出二者的区别吗?
常绿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 的重要特征。 优势物种:对群落的结构和 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1、从极地到赤道,群落中物种数量变 化的趋势怎样?影响因素是什么?
群),也离不开环境中的其它生物。 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包括:
捕食
种内互助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三、种间关系
①竞争
竞争的原因: 食物、生存 空间
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A
①竞争
生 物 数 量 时间(你死我活)
竞争力差不多 (此起彼伏)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 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1、在阴湿山洼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木,
上面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 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 ) A.生物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群体 2、下列实例中属于群落的是( C ) A.一片草地里的全部跳蝻和蝗虫 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 C.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真菌、昆虫、蜗 牛等所有生物 D.海洋中全部的鱼
高二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单元教学设计
附件2单元教学设计通用模板(供学科重构参考)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当学生完成以上内容后, 必然会提出迁入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什么关系?这时教师确到好处的作出点拔: “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些种群(活动能力强)的密度也起决定性作用, 如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人口数量变化”。
本节内容最后老师不能忘记回归课本, 通过学生对书本种群空间特征分布的观察, 引出种群空间特征的三种形式: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同时为群落分布打下伏笔。
第二节: 种群数量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种群数量变化这一节我们可以通过切块教学把这节内容切成:“种群增长模型的数学公式法和曲线法建构”“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特征比较”“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原因探索”三大部分。
1.种群增长模型的数学公式法和曲线法建构。
这一切块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对单细胞生物(细菌或酵母菌)的繁殖特征知识认识的基础上完成, 所以在课前老师要安排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示。
如通过取样调查法统计在一段时间(细菌或酵母菌培养的早期)内某种细菌或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列表统计后利用数学描点法绘制出细菌在优越的条件下数量变化曲线(“J”型)备用。
在此基础上数学模型的建立就水到渠成了, 当然最后别忘记给学生呈现数学公式法和曲线法的优缺点的比较。
“J”型曲线“S”型曲线2.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特征比较。
这一切块内容在教学时是重难点, 所以在教学时必须建立在第一切块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清楚种群增长曲线是数学模型中的一种直观的形式。
我们建议在教学中可先针对两曲线进行列表比较来进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首先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 然后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祥细讲解如“J”型曲线与“S”型曲线形成条件, “J”型曲线与“S”型各自具备的相关性质, “S”型曲线的1/2K相关问题的探讨等。
列表如下:两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捕食互利共生竞争寄生2. 两种群间能量流动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中的群落垂直结构以形成垂直结构的意义为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一题多变】 (1)若C组的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 (2)若上述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_。
答案 (1)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平衡 (2)②④
知识点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P74-75) 梳理教材新知
②一定________。
③各种________的集合。
(3)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六个问题: ①群落的________组成,丰富度。 ②________关系。 ③群落的________结构。 ④群落的________。 ⑤各种群占据的位置。
⑥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4)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________。
3.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 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 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 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见图1),飞蝗的 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见图2)。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 下列问题。
(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________,蛙与飞蝗的关系是
②竞争
b.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③寄生
c.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④互利共生 d.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答案】 1.(1)①× ②× (2)①地点 ②区域 ③生物种群 (3)①物种 ②种间 ③空间 ④演替 (4)种群
2.(1)不同群落 (2)丰富度 物种数目 (3)丰富 3.①—c ②—b ③—d ④—a
掌握核心内容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及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
1.全面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 (1) 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如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 林等一定范围内。
第三部分群落生态学-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Alexander Humboldt:特定的外貌,对生境因素的综合反应 E.Warming:一定的种组成的天然群聚
俄国学派:有机体的特定组合,有机体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V.E. Shelford: 具有一致的种类组成且外貌一致的生物聚集体 E.P. Odum: 种类外貌一致、具有一定 的营养结构、代谢格局、结构单元、生命部 分
32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生物因素
干扰 空间异质性
岛屿化
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
33
生物因素-竞争
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资源利用 → 生态位重叠 →
生态学 (Ecology)
主讲人:唐利洲 Email:tanglizhou@ Phone: 18687447267
1
第三部分 群落生态学 (community ecology)
2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生物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种类组成
群落的结构
群落组织—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3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境类型越多
气候稳定学说—进化中,热带的气候最稳定 竞争学说 捕食学说—捕食者的存在将被食者种群数量压低,减轻其种间竞争,
允许更多的被食者种的共存
生产力学说—生产力越高,物种多样性越高
19
种间关联
在一个群落中,如果两个种出现的次数高于期望值,它们就具有正关联。 如果两个种出现的次数低于期望值,则它们具负关联。 种A
•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与优势种,但在
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
•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3
当堂检测
1、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 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 D)
A. 有效避免竞争 C. 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D. 以上都正确
2、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C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光照 强度
鹰、杜鹃、黄鹂等总是成 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 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山雀、莺、啄木鸟等鸟类 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画眉等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 的苔鲜和昆虫。
?动物分层现象的原因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
原因:地形、光照、湿度、人和动物等因素的影响
复习: 种群: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 个体的总和。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物。
1、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
浮游植物、植食性鱼、浮游动物、肉食性鱼、微生物等 2、假如池塘中的肉 食性鱼大量减少,池 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 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肉食性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植食性鱼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物。
1、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
浮游植物、植食性鱼、浮游动物、肉食性鱼、微生物等 2、假如池塘中的肉 食性鱼大量减少,池 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 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肉食性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植食性鱼
一、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捕食
1、特点
第四章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比较下列各组物种组成的多少?
平原
< 山地 草地 < 林地
远离大陆的岛屿
< 大陆附近的岛屿 群落间的过渡地带 > 非过渡地带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 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 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二、种间关系
1、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2007年4月11日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全部的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例: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 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都不是
例1、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活鸡,鱼, 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 构成一个(D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例2、下列实例中属于群落的是( C ) A.一片草地里的全部跳蝻和蝗虫 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 C.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真菌、昆虫、蜗牛等 所有生物 D.海洋中全部的鱼
生物B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时间 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相互抑制
3、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 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例如: 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 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 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寄主 寄生者
5.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 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 使它们能( D ) A.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都正确 6. 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C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广东省高一必修三 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全套教案
4.3 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要求能够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特征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引导与学生归纳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材料一:①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②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③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鲫鱼、藻类等动物和植物;④一个池塘中的鲤鱼、鲫鱼、藻类等所有的生物。
1.种群和群落的概念辨析。
(1)材料一中属于种群的是哪几组?属于群落的是哪几组?
(2)阐述其他组别不属于种群或群落的原因。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
一.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不同群落的重要差别
2、丰富度
科学家研究发现,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三、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注意: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
垂直结构(分层)
空间结构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水平结构
2、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一、群落的结构特征(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种间关系1)捕食:(斗争中最激烈的)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如:羊吃草,狼吃鹿。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从对方获利。
如:豆科植物和根瘤;人和肠道细菌。
3)竞争:两种不同生物为争夺资源和空间而斗争。
如:牛和羊,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4)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或体内,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
如:植物和菟丝子;噬菌体和细菌;绦虫和猪。
(4)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物种分布,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和栖息条件有关。
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物种分布,不同地段往往分布不同种群,同一地段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群落的演替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1)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①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但被彻底消灭........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②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互利共生(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 捕食(如图乙) 2、群落的种间关系 竞争(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 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 寄生:蛔虫、绦虫、虱子、蚤 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垂直结构 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3、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4、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节 群落的结构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研究的问题3.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作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海拔越高,物种丰富度越低。
三、种间关系1.常见种间关系的类型(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 和空间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 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2.实例(连线)提示:①-Ⅲ ②—Ⅳ ③—Ⅰ ④—Ⅱ四、群落的空间结构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2.类型1.土壤生物的特点及调查方法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3.探究步骤准备——⎩⎪⎨⎪⎧(1)制作取样器(2)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 ↓取样——⎩⎪⎨⎪⎧(1)去表层落叶(2)取一定土壤样品(3)注明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采集小动物——⎩⎪⎨⎪⎧(1)常规方法:诱虫器取虫(2)简易方法:镊子或吸虫器取虫 ↓观察和分类——⎩⎪⎨⎪⎧(1)设计表格便于记录(2)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名称(3)使用放大镜、实体镜观察↓ 统计和分析——⎩⎪⎨⎪⎧(1)统计丰富度(2)完成研究报告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鄱阳湖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构成群落。
( )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基础生态学-第四章第三节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成层现象,从陆生植物群落来说,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 分,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和 湿度条件,而决定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物理和 化学性质,特别是水分和养分。由此看来,成层现象是植 物群落与环境条件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生物 群落所处的环境条件越丰富,生物的种类就越多,群落的 层次也越多,层次结构也越复杂;反之则物种少,层次数少, 层次结构也就简单。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在完全发育了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 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 被层等四个基本结构层次。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的成层性包括地上成层与地下成层,层( layer)的分化主要决定于植物 的生活型,因生活型决定了该种处于地面以上不同的高度和地面以下不 同的深度。 植物群落的地下成层性是由不同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达到 的深度不同而形成的。最大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在表层,土层越深,根量越 少。
2、群落的交错区
群落交错区(生态交错区、生态过渡带, ecotone): 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 (edge effect): 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
2、群落的交错区
我国大兴安岭森林边缘,具有呈狭带分布的林缘草甸, 每平方米的植物种数达30种以上,明显高于其内侧的 森林群落与外侧的草原群落。 美国伊利诺斯州森林内部的鸟登记上仅14种,但在林 缘地带达22种。
1、生态型
(1)气候生态型 长期适应不同光周期、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因子而形成的各种
生态型,如耐热性、抗寒性、抗旱性、长日照、短日照等。 (2)土壤生态型
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温度和肥分等自然和栽培条件下,可以 形成不同的生态型,如水稻和陆稻,每一作物的耐水肥 和耐瘠薄品种等。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共37张PPT)
三、种间关系 -----竞争(你死我活)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 争关系,则可表示为: A C 生 生 B 物 物 生物 B 生物B
数 量
生物A
时间
数 量
生物A
时间
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 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于灭亡。
三、种间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三、种间关系 资料1 高斯实验
两种草履虫单 独培养和混合培养 时种群个体数量发 生动态变化的原因 是什么?
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当 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 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 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 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 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 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 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 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 物来源而灭亡。这就是竞争。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一)垂直结构 ——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 林的上层活动,吃高 大乔木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 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 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 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 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思考讨论
光照强度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种间关系
群落演替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落叶阔叶林
苔 原
针叶林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这些群落的不同是靠什么来区别的呢?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 重要特征。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 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依 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二:地衣
例如:地衣是藻 藻类 类与真菌共生体 真菌
光合作用
给真菌提供有机物
吸收水和无机盐
供给藻类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其它典型实例
白蚁的肠道为鞭毛虫提供了生活场所,而鞭毛虫可以 帮助白蚁消化其所赖以生存的纤维。 爬行动物中的“绿毛龟”与丝状藻类之间是共生 现象的另一种形式,丝状藻借龟甲表面,作为附生的 基底,从龟甲表层分泌物中吸取养料而滋生;当整个 龟甲被丝状藻覆盖后,形似龟甲长满绿毛从而可逃 避敌害。
英国格拉斯哥市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如:在池塘生物群落中.既有浮萍等水生植物, 也有鱼,虾,螺等水生动物,还有多种多样的微 生物等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物种组成
常绿针叶林
常绿常阔叶绿林阔叶林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 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 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种的数目愈多,群 落的结构也愈复杂。例如在美洲大陆上, 从热带到极地生物种数逐渐减少。
营巢鸟
高等植物
哥伦比亚 1395种 佛罗里达 2500种
巴拿马 1100种
马萨诸塞 1650种
佛罗里达 143种 拉布拉多 390种
纽芬兰 118种
巴芬岛 218种
格陵兰 56种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平原的生物种类一般比山地的少,草地比林 地的少,远离大陆的岛屿比靠近大陆的岛屿生 物种类少。
但在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 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 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群落(community):是指同一时间内
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要点: 1、一定的区域,包含这里的各种生物。 2、区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如,一座城市,它除 了有大量的人外,还有各 种绿化植物、还有菜地和 果园。有许多的植物及老 鼠苍蝇蟾蜍等动物。这就 构成了一个城市生物群落。
的身体或器官为食。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捕蝇草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 则可表示为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曲线
种
群
数 量
捕食者
被捕食者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制约,二者的种群数量时间保
持相对稳定。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竞争与捕食作用的结果有何区别?
竞争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 于劣势,最终灭亡。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寄生关系, 则可表示如下:
B 寄生者种群源自数量A 寄主
时间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互利共生--概念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
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部利 用豆科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生活, 同时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 肥回报豆科植物。
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 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 内部。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思考:在寄生中寄生者与寄主的利益关 系如何?
寄生关系为寄生者获益,寄主受害。
思考:寄生与捕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捕食中的被捕食者将被杀死或造成身体器官的明 显残缺,寄生中的寄主不会出现这些变化。 (捕食致伤致残甚至致死,寄生只致病)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 共生关系,则可表示如下:
互
利 共
生 物 数
生
量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生物A 生物B
时间
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
水平结构: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即不同 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在森林生物群落中,高大的 乔木总是处于群落最高层,它 下面有灌木层、草本层、地被 层,还有地下生物。动物则鹰、 松鼠等处于顶层,麻雀、雉等 处于中层,鼠和兔等在地面, 蚯蚓、蝼蛄等在地下。
水稻第三和节群稗落的子结构 的竞争
捕食的结果是两个种群相互
制约,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
稳定。
量种 群 数
生物B 种 群 数
生物A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时间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 主)的体内或体表,摄第三节取群落寄的结主构 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
哥们,且分一杯羹!
(一只大象为了草原中唯一的水源而驱走斑马群)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P72资料分析
大草履虫 小草履虫
分别培养 生活很好
混合培养
大草履虫死亡 小草履虫正常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如何解释资料1的实验结果?
◇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 同一种杆菌为食) ◇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 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 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但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 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小草履虫处于优 势。随着小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 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 的竞争关系,则可表示为
生物B
种
群
数 量
生物A
时间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P72资料分析
雪兔和猞猁 相互制约, 它们的种群 数量在一定 的范围内波 动。
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波动有什么规律?
猞猁数量
雪兔数量
猞猁数量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雪兔数量
种间关系——捕食: 概念:一种生物(动物)以另一种生物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变化、土 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 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 素影响,不同生物有第分三节布群落于的结不构 同地段的现象。
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且乳 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这些现象在生态学 上可解释为( ) A 种内互助、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答案】A B 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C 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D 种间斗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我国 南方
北方群落的变化?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苔原
落叶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三.种间关系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种间关系包括:
捕食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种间关系——竞争:
概念: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空间、 资源等而发生的现象叫做竞争。
竞争:大象和狮第子三节抢群落夺的结水构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