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归纳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归纳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归纳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复习建议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考查角度来说,主要考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并且能够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知识清单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考点聚焦考点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集团在惩罚战败国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由凡尔赛和华盛顿两个子体系组成。

前者主要由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的内容组成,重新确定了列强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势力范围。

英法通过操纵国联在其间发挥主导作用。

后者主要由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一系列条约的内容组成,重新确定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美、日居主导地位。

该体系内部存在着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导致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②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由分赃不均,各国的目的未能满足而来)③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仇视苏联④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引起反抗,如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

⑤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觉原则,而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给德国后来的侵略提供条件)。

【典型例题】1、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

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②项属于德国法西斯上台后突破凡尔赛体系限制的行为;③项属于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下对德国的处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梳理2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梳理2

波 兰
入侵扩 展疆域
苏联
莫斯 科保 卫战
1941、6 闪击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
1940、6 不宣而战
意大利
德意日正式结盟 (1940.9)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类 别
原 因 起止 时间 战争 发起 国 重大 战役 性质 死亡 人数
一 战
二 战
重新瓜 分殖民 地
1914 —— 1918 1939 —— 1945
思考1:为什么说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绥靖政策 达到顶峰的标志?
理由:慕尼黑阴谋英法直接参与了法西斯的侵略行 为.此前英法由幕后的不干涉到走上前台直接参与了 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思考2: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违背了国际惯例,指 什么?
按国际惯例,主权国家有权利参加与自己国家有关的 国际会议,而慕尼黑阴谋却将对苏台德地区拥有主权 的捷克斯洛伐克排斥在会议之外.
美国陆军上将。毕业于西点军校 和陆军军事学院。一战期间,参与 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879 组建美国第一支坦克兵团,1940— 年12月21日出生于格鲁吉亚的哥里城。1898年加 —1942年参加北非作战,历任坦师 长、军长。1943年任第七集团军司 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2年1月,在党的第六 令。参加西西里登陆战役。1944年6 次代表会议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17年,成为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2年, 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率第三 集团军转战法、德,进至捷、奥边 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战中,坚决领导军民抗击 德国法西斯侵略,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境。1945年4月,升为四星上将。德 1945年6月,获苏联大元帅的最高军衔。1953年3 国投降后,任第十五集团军司令兼 巴伐利亚总督。死于车祸。 月5日,在莫斯科郊外的孔策沃逝世。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时间:1945年7月会晤国:美、英、苏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 (自动保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整理 (自动保存的)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消极影响: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二战的进程2,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原因、影响和历史启迪。

(1)原因:①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而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是非正义的,历史证明,“多行不义必自毙”,法西斯势力可以得逞一时,但最终难逃彻底覆灭的命运;②维护世界和平,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正义事业和力量必胜;③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之间相互配合,互相支援,反法西斯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力量,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就能保卫和平,制止战争。

(2)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3)历史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可重演;人民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3,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之处(1)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

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国之间的争霸斗争,进而引起了世界大战。

(2)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存在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一战中有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二战中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发法西斯集团。

(3)在影响方面,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灾难;两次世界大战都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两次世界大战都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一战中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二战后苏联的政治影响和军事力量得到了加强,而且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建构】【单元特征】危机时代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面对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而德日两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战争时代20世纪30年代,日本、意大利、德国先后发动局部战争,随之演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

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经济大危机原因①主要原因: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

②直接原因:大量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出现了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③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爆发标志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

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时间1929—1933年表现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

②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③穷人们想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

④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销毁大量商品。

特点破坏力大、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

影响①国内:生产大幅下降,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②国际:德、日法西斯势力抬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开始瓦解。

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进一步加剧。

二、罗斯福新政1.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2.直接目的: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内容项目具体措施作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 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稳定金融秩序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A.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2、影响:⑴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⑵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①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②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矛盾二、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B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绪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③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

⑵建立:①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②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

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

B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⑵建立:①时间:1936年。

②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③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3、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⑴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⑵不同点: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

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⑴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⑵时间:1935年——1936年⑶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⑷失败原因: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更能从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

以下将为您总结一些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例题和重要知识点。

二、重要知识点(一)战争的起因1、经济危机:1929 年至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激化了各国的内部矛盾。

2、法西斯主义兴起:德、意、日等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积极扩军备战,推行侵略政策。

3、绥靖政策: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二)战争的进程1、欧洲战场(1)德国入侵波兰: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法国沦陷:1940 年 5 月,德国进攻法国,法国迅速沦陷。

(3)不列颠空战:德国企图征服英国,但在不列颠空战中受挫。

(4)苏德战争: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

(5)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太平洋战场(1)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中途岛战役:1942 年 6 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中击败日本,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三)战争中的重要会议1、开罗会议:1943 年 11 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商讨对日作战问题,并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2、德黑兰会议:1943 年 11 月至 1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3、雅尔塔会议:1945 年 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战后处置德国、波兰边界、联合国等问题。

4、波茨坦会议:1945 年 7 月至 8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议,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2、扩大:苏德战场的开始。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

重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3、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第二日,美国对日宣战。

(影响:珍珠港事件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使二战规模达到最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

)4、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原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2)时间:1942年1月1日;地点:华盛顿。

参与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3)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宣言内容:各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4)作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极大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团结了可能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

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同作战,对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起了决定作用。

(5)启示:说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面临人类共同的问题时可以"求同存异"联合起来。

5、雅尔塔会议:(1)原因: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时间、地点:1945年2月;苏联的雅尔塔。

(2)参与首脑(三巨头):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苏联的斯大林。

(3)内容: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B、决定成立联合国;C、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4)说明(启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面对共同的困难时可以进行合作。

(5)会议影响:①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②消极影响--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
发展 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要求 说明 教学本课应注意结合必修Ⅱ专题六的相关内容。 教学 重点 德、日法西 斯势力掌权的原 因及异同点 教学 难点 1929-1933年 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爆发的原因
新课 导入
你认为当前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是否 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目前中国面临的经济 问题属于金融危机吗?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
$ 1000万
$ 5000万 100万股
$ 10
$ 50
$ 1000万
100万股 $ 10
$100万
$1
• 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但莫有本届所见之兴 旺繁荣……但观今日生存之必要条件,已由生活所需,进入 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 ……我国今日之成就,实足快慰。 我国未来之前途,实足乐观。 —— 柯立芝 1928年国情咨文 • 问1:“我国未来之前途,实足乐观”,但一年后,美国人 民却乐观不起来,请指出该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2、建立 (1)经过
①1932年,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②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2)结果: 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 极扩张,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1)政治上:实行一党专政,加强独裁统治, 屠杀犹太人 A、撕毁《凡尔赛和约》 (2)军事上:积极扩军 备战,为侵略扩张作准备 B、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C、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3)外交上:1933年,退出国联 (4)经济上: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5)文教上:严密控制文化教育,嵌制人们 的思想
46.2%
70% 1700万
40.6%
69.1% 600万
28.4%
50% 近300万
16.5%
48% 85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框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框架
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盟军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退出战争
德国投降:1945.5.8无条件投降(背景:英美易北河会师、苏联进军柏林)
日本:1945.8.15宣布投降,9月2日签订投降书(大背景:苏武、屈原、中国)




1、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具有正义性、人民性)
2、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但它们的性质却不同?影响战争性质的因素有战争爆发的根源、作战双方的目的、战争的结果等等,但最关键的是作战双方的目的。
法德之战(1、德国入侵法国的步骤2、法国迅速沦陷的原因3、法国北部由德国占领,南部成立由德国扶持的贝当傀儡政府。(地图)
不列颠之战(影响;希特勒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的原因)
扩大
时间:1941.6-1942.6
表现:苏德战场爆发、太平洋战场爆发
重要战役:1941.6.22德国突袭苏联、1941.12.7日本突袭珍珠港




消极:空前浩劫(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文化遗产遭严重破坏、泯灭人性的法西斯罪行)
积极:国际政治格局(结束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以美苏两极对峙为特征的新国际格局逐渐形成)、
两大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
科学技术(哪些)、国际组织(联合国)、战后思潮
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的原因、两个阶段、结果、影响、苏联获胜的原因
总结:各主要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折即战争的主动权转移到反法西斯同盟手中。
反攻
:
顺序
太平洋战场
1、开始反攻:瓜岛之战(1942.8)
2、之后连续的反攻:马里亚纳、菲律宾、硫磺岛、冲绳岛之役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5.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 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 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仆从国作战, 相互配合…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联合国家 宣言》的发表,①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②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③
9.雅尔塔会议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变化, 德国战败已成定局。
目的: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 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①战后德国实行分区占 领;②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 内,参加对日作战。(苏联有条件对日作战,体现大国强 权政治)意义: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确立 了战后的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揭开反法西斯战争序幕:1931九一八事变 1.东方主战场:1937.7.7七七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主要战场:中国、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太平洋战场 4.欧洲西线: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不 久,荷兰、比利时投降。5月,德军突入法国北部,直逼 英吉利海峡,意大利也对法宣战,法国被打败。接着,德军 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抗战,迫使希 特勒放弃了攻占英国的计划。 5.扩大:苏德战场 1941.6德国突然进攻苏联。 1941.10赢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的德军不可战 胜的神话。 6.进一步扩大/最大规模:太平洋战争 1941.12.7日军偷 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 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6.二战的转折点:1942.7-1943.2,苏联人民取得斯大 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知识梳理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知识梳理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具体:市场供需的矛盾。

一方面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

(信贷消费膨胀,股票投机过度,贫富差距过大)导火线: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暴跌2.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特别深远3.影响:国内:激化社会矛盾;国际: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4.摆脱危机的道路: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①经济大危机使各国经济陷入低谷,并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②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力图摆脱其束缚。

③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盛行:(极端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扩张,发动战争)主要事件意大利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

1922年建立法西斯政权。

德国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日本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

④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亚洲,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欧洲,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6年,意德结成轴心国。

⑤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侵略气焰。

慕尼黑阴谋: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进一步姑息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⑥欧洲集体安全计划的落空,苏联转而中立自保,客观上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939.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过程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⒈xx战役:
⑴时间:
1941年9月底-------第二年初。
⑵结果:
xx取得了xx战役的胜利。
⑶胜利原因:
①xx军民团结一致,在xx领
导下xx抗击
②xx从东部大量增援部队
③天气严寒,xx缺乏御寒设备。
⑷影响:
消灭xx的“闪电战”计划破产了。打破
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全世界人民受到鼓舞,
⑵时间:
1941年6月22日
⑶影响:
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的扩大。战争初期,德军进展顺利,到11月,占领了苏联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⑴原因:
①侵占中国和东南亚是日本长期发以来的既定目标
②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的一系列胜利刺激了日本的动野心
③xx战事正酣为其提供了大好机会④
⑴相同点:
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都有军事xx的历史传统;
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xx
——xx体系的束缚
⑵不同点:
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
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
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
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
引发政治危机。
③直接原因:
军部xx势力的推动。军部xx
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
右政局的能力。
⑵建立:
①时间:1936年。
②标志:
xxxxxx组阁(受军部控制)
③影响:
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基础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基础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结构】一、历史背景: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兴起原因:A、历史原因:(1)本国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或者是王朝战争的形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缺乏民主传统,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三国对于新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不满情绪。

B、现实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2、法西斯发展表现:3权统治;对外鼓吹民族优越论和进行侵略扩张,企图称霸世界。

同时,法西斯运动还蛊惑人心的提出一些限制资本家和地主、保护中下层劳动者的口号,以笼络普通群众。

3、法西斯政权建立,战争策源地形成:(1)意大利:1922年,建立起以墨索里尼为首相的法西斯政权。

(注意其特殊性:经济危机爆发前)(2)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36年,二二六政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3)德意志: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局部战争的发生:1、30年代的侵略战争:(1)非洲:1935年——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要求掌握原因:主要从埃塞俄比亚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经济的落后回答)(2)欧洲:德国意大利干涉西班牙内战。

(要求掌握原因:主要从西班牙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来考虑,注意西班牙内战性质的转变:内战——反侵略战争)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3)亚洲: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2、局部反法西斯战争:(1)中国:最早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从防御阶段转入相持阶段。

(2)西班牙:在共产国际的倡导下,建立了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抵抗,其中还受到了世界进步人士的支持:国际纵队。

(3)意大利:坚强反抗。

3、大国的反应:绥靖政策(1)英法的绥靖政策:(表现)A、埃塞俄比亚战争发生后,英法操纵的国联不得不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对其进行经济制裁,但石油却不在制裁之内,而且,侵埃战争结束不久,制裁便被取消了。

二战知识框架

二战知识框架

重大 转折
斯大林 格勒战役
开辟欧洲 第二战场
诺曼底 登陆
二战 结束
日本签署 投降书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帝国主义政
治经济发展
根 源
不平衡
第 二
经济危机


的打击




英法推行的 加

绥靖政策

全面爆发:德国突袭 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扩大:苏德战争爆发
进一步扩大:日 本偷袭珍珠港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政治
华盛顿会议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西 措施 斯
雅尔塔会议
协调打败法西斯的步调
世 界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西
大 肆 军事
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斯 战
侵 略
活动 柏林战役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日本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示意图
1939年
1941年
19421943年

进一步 扩大
日本偷袭 珍珠港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慕尼黑阴谋1.慕尼黑会议背景:德国吞并奥地利,侵略野心膨胀,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参与国:1938年9月,德、意、英、法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为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含义(或实质):英法等西方大国虽对法西斯侵略不满,但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对法西斯侵略不加严厉制裁,而是希望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

会议的影响: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绥靖政策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反法西斯力量,最终导致二战全面爆发。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二战开始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也最先尝到了苦果,1940年四五月德军进攻英法,法国战败投降,英国首相丘吉尔带领英国人民坚决抵抗。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时间:1942年1月1日国家: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内容: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26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影响: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促进二战胜利。

2.开罗会议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1943年11月国家:中、美、英地点:开罗内容: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3.雅尔塔会议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1945年2月人物: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召开雅尔塔会议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The second world war)(1939——1945年)【考点展示】(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慕尼黑阴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苏德战争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考点研读】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济——德国经济重新崛起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政治——日德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胜胜国——美日矛盾2、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发展胜败国——法德矛盾3、现实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4、客观因素:(1)西方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进一步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割让苏台德区的要求英法等西方大国不仅对吞并奥地利不闻不问,还为了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逼迫捷克斯洛伐克让步,与希特勒妥协(2)表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①签订: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在未让捷代表参与情况下签订②内容: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③史称“慕尼黑阴谋”,它是法西斯德国扩张政策和英法纵容政策的产物A.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B.法西斯德国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更暴露勒英法的软弱,主张了希特(3)消极影响勒的气焰,1939年德国进而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战略上处于有利地位,加速了战争的全面爆发D.使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早日形成,为自身安全,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苏联的中立自保(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避免首先遭到攻击,赢得了备战时间;德国解除后顾之忧,避免了两线作战(3)遭到法西斯侵略的弱小民族,因为力量薄弱、社会制度落后和分散孤立,没有也不可能结成能够组织法西斯发动战争的联合阵线。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大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9月1日爆发,起因是纳粹德国入侵波兰。

英法两国对德国宣战,开始了波兰战役。

随后,纳粹德国迅速占领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2.盟军对德国的打击:在1940年至1941年期间,德国在西欧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

然而,由于德国入侵苏联,苏联红军发动了以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为代表的一系列反攻,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3.日本侵略亚洲:1937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中国爆发了全面抗战。

随后,日本进一步侵占了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并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对日本宣战。

4.盟军登陆诺曼底: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地区发动了规模庞大的登陆作战,开辟了对德国本土的战役。

这次登陆是盟军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之一,为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5.盟军推进到德国本土: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迅速推进到德国本土。

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纳粹德国陷入绝境。

5月8日,德国正式投降,欧洲战场上的战斗结束。

6.美国对日本的进攻:经过一系列的战斗,盟军最终在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分别投掷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引发了日本天皇的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战场上的结束。

7.战争结果和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均崩溃。

战争期间的大规模杀戮和毁灭性的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创伤。

此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形成了由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领导的冷战局面。

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的一个简要归纳,该事件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迎来真正的和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但却隐藏着众多矛盾。

经济方面,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经济遭受重创,失业率飙升,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日本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困境,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政治方面,德国在一战后受到严厉制裁,民族复仇情绪强烈。

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趁机崛起,鼓吹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掌握了政权。

日本则由于国内资源匮乏,军国主义势力抬头,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获取资源和市场。

此外,国际联盟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软弱无力,无法有效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随后,英法对德宣战,但在战争初期,英法采取了“静坐战争”的策略,坐视波兰灭亡。

1940 年,德国先后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并绕过马奇诺防线,入侵法国。

法国迅速溃败,成立了维希傀儡政府。

与此同时,德国的盟友意大利也在非洲和地中海地区展开了侵略行动。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苏联在战争初期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在斯大林的领导下,逐渐稳住了阵脚,并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了战争。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苏联红军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德军损失惨重,从此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1942 年 6 月的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美军以少胜多,重创日本海军,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同
(背景)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性质)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宗旨)都以制裁侵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成立之初都被少数大国所操纵。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框架表




根本: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理解: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时代,德国资本主义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却遭到凡尔赛体系的“委托统治”;而日本在一战期间即大获战争横财,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战后20年代,经济更是迅速发展。但日本的海外殖民势力却遭到华盛顿体系的抑制。为此德日产生对凡尔赛-华盛顿国际新秩序的不满情绪,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再次激化。)
北非战场
1942.11-1943.5英美盟军“火炬”两栖登陆,北非战事结束,为盟军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之战创造有利条件。
欧洲战场
地中海之战
英美盟军西西里岛登陆(时间、影响)
苏德战场
库尔斯克战役(时间、意义)
第二战场
开辟的原因、标志(诺曼底登陆)、代号、影响
任务:归纳盟军在反攻阶段的三次军事配合行动。
结束




消极:空前浩劫(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文化遗产遭严重破坏、泯灭人性的法西斯罪行)
积极:国际政治格局(结束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以美苏两极对峙为特征的新国际格局逐渐形成)、
两大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
科学技术(哪些)、国际组织(联合国)、战后思潮
1、德国突袭苏联的目的、战略计划、初战结果、初获战果的原因(德国和苏联两个角度分析)P63
2、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从日本的内在需求、德国赋予其的有利国际环境、英美的态度三角度分析)、时间、目的、影响(对日本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对美国参战;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二战等角度)


:
按战
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实质
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塞体系的工具。
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深深打上大国强权的烙印。
作用
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孕育了新的世界大战;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第三世界伸张正义提供舞台。
法德之战(1、德国入侵法国的步骤2、法国迅速沦陷的原因3、法国北部由德国占领,南部成立由德国扶持的贝当傀儡政府。(地图)
不列颠之战(影响;希特勒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的原因)
扩大
时间:1941.6-1942.6
表现:苏德战场爆发、太平洋战场爆发
重要战役:1941.6.22德国突袭苏联、1941.12.7日本突袭珍珠港
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和秘书处
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
建立基础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产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组织方式
排除苏俄,为帝国主义大国所操纵
具有广泛性,容纳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
原则
强调大国一致原则
强调大国一致原则,更具现实性与权威性
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及安全




序排
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海战(1942.6)
1、中途岛海战美军以少胜多的原因(信息技术在该战中的作用)
2、中途岛海战美军获胜的影响
北非战场
阿拉曼战役(1942.10)
1、阿拉曼战役斗争的双方、意义
2、北非战场的重要性(战略物资、战略位置、大英帝国等)
苏德战场
1、莫斯科战役(1941.9-12):着重记忆其影响,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并不是苏德战场的转折性战役。
主要:德日法西斯政权的的时间、原因、特点及影响
2、面对经济危机,美国与德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及影响。
3、注意区分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和纳粹党能够上台执政的主要原因。
直接: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原因(根本、主要、直接)、表现、特点、影响(国内、国际)
1、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内涵、表现、影响
2、最能体现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慕尼黑阴谋产生的时间、原因、内容、影响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欧洲集体安全的落空及苏德签订该条约的目的)、内容、实质、评价。




轴心国
1、德意日三国轴心的形成过程(1936.10、1936.11、1937、1940)、结盟旗号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国际联盟
联合国
背景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受到削弱,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拉第三世界崛起,极大的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提出
美国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苏美英等在雅尔塔会议上提出
时间
1920年初
1945年10月24日
总部
瑞士日内瓦
美国纽约
主要
机构
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的原因、两个阶段、结果、影响、苏联获胜的原因
总结:各主要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折即战争的主动权转移到反法西斯同盟手中。
反攻
:
顺序
太平洋战场
1、开始反攻:瓜岛之战(1942.8)
2、之后连续的反攻:马里亚纳、菲律宾、硫磺岛、冲绳岛之役
3、反攻意义:美军进一步巩固在太平洋的主动权,日本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三国轴心的仆从国(1941—1944年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同盟国
1、亚非拉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国家类型构成、形成过程、标志、影响)




战争进程




德国:1935撕毁《凡》、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出兵莱茵非军事区;1936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3吞并奥地利;1938.9占领苏台德;1939.3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盟军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退出战争
德国投降:1945.5.8无条件投降(背景:英美易北河会师、苏联进军柏林)
日本:1945.8.15宣布投降,9月2日签订投降书(大背景:苏武、屈原、中国)




1、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具有正义性、人民性)
2、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但它们的性质却不同?影响战争性质的因素有战争爆发的根源、作战双方的目的、战争的结果等等,但最关键的是作战双方的目的。
意大利:1935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干涉西班牙内战;1939年吞并阿尔巴尼亚




初期
时间:1939.9-1941.6
标志:1939.9.1德国突袭波兰,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侵略路线:波兰、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
重要战役
波德战争(波兰、德国、英法、苏联的表现)
历史:德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
1、《凡尔赛和约》对德处置的具体措施、影响
2、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得与失


亚非拉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各自为战,未能抑制
1、亚非拉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时间、特点、影响、失败的原因
2、如何理解西班牙内战的性质及其“小二战”的称呼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和苏联避战自保的互不侵犯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