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概论课件汉字寻根2教案资料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PPT
取字方法
1、“字”与“名”同义反复。 如屈平(原)、诸葛亮(孔明)
2、“字”与“名”反义相对。 如朱熹(元晦)、管同 (异之)
3、“字”与“名”连义推想。 如赵云(子龙)、岳飞(鹏举)
取字方法
3.称号 (1)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2)对人称号,是一种敬称。
4.称谥号,谥号:古代王侯将相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如范文正、靖节先生 5.称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如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如柳河东、王临川
「名」可能與出生時的特殊情況有關,也可能与长辈所寄托的心愿有关。 男子二十歲時舉行冠禮時,长者或尊者為他取「字」,女子則在十五歲舉
行笄禮時取。 「字」與「名」有著意義上的联系,有的是同義詞,有的則是意義相反的。
古人自称名,对人称字。
(1)不然,籍何以至此?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
你贵姓
姓氏、字、号及其从中折射出的文化
你贵姓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
——秦涧泉
你贵姓
北大教授:孔庆东 大家好,我是孔庆东,我是孔子的第七十三代子孙。
你贵姓
秦涧泉为什么尴尬?孔庆东为什么自豪? 那秦涧泉为什么不改成孔姓? 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
取字方法
9.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刘豫州、贾长沙、柳柳州 7.称官名,如王右军、杜工部、柳屯田 8.称爵名,如武侯
古代名号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名 (父亲起的)
弱冠仪式 后起的
自己 起的
谦称、敬称、贱称
(1)谦称 A.表示谦逊的自称: 愚、鄙、 B.古帝王的自谦:孤、寡 C.官吏的自谦:下官、末官、小吏等 D.读书人的自谦:小生、晚生、不才 E.称自己一方: 家~ 舍~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ppt课件
李
王 赵
程
张
邱
宋
NEXT
段
【王】
1、出自子姓,是成汤 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 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 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 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 之,改姓王氏。 2、出自田姓。公元前368 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 主,史称“田氏代齐”,传 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 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 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BACK
先秦思想家李耳
鼎助秦王统一中国的李斯
雄才大略的李世民 诗仙李白 词坛女杰李清照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
先秦水利家 李冰 飞将军李广 婉约大家李商隐 洗尽铞华留词名的李后主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 外交辱国、洋务坎坷的李鸿章 地质学家李四光
BACK
“华”姓,应读hua(化),不读作中华的华。 “任”姓,应读ren(人),不读作任务的任。 “解”姓,应读xie(谢),不读作解放的解。 “仇”姓,应读qiu(求),不可读作仇恨的仇。 “朴”姓,应读piao(瓢),不读朴素的朴。
约十二时。 舌头没有了。
许 古 谢 岳 鲁 秋
后羿介绍拿手功夫。
上面小山,下面才是山。
头在海里游水,尾在天上发光。
左边绿,右边红;左边怕水,右边怕风。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那 么多不同的姓是如何形成的? 你的姓又有怎样的来历?你 能追溯到你们家族的渊源吗? 对自身乃至自己所属族群的 由来的好奇,是人类的天性。 对“根”的探索,不仅能激 发我们的自豪感,还能激发 我们的名族认同感。
【邱/丘】 出自姜姓, 为姜太公的 后裔。西周初 年,太师吕 尚 因辅佐武王灭商 有功,被封于 齐,建齐国, 都 营丘,号称齐太公,俗 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 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2-人教版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教学设计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模块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姓氏源流,掌握姓氏的来源、发展脉络及相关知识。
2、通过探究姓氏背后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教学重点:掌握姓氏文化的相关知识,了解自己姓氏的源流。
教学难点:通过寻根问祖,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你知道班上的同学有多少种姓氏吗?你知道中国有多少种姓氏吗?二、整体感知1、《百家姓》:北宋初期江浙地区的一个文人编写的。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北宋的国姓——“赵”放在了第一位,《百家姓》的姓氏并不是按姓氏人数多少来排列的。
2、《中国姓氏大辞典》:最新出版的2010年《中国姓氏大辞典》共收录23813个汉字姓氏,目前仍在使用的姓氏超过7000个。
“李”姓人口当时约有1亿左右,占全国总人口的7%,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一。
三、姓氏的来源(一)现场查找你的姓氏来源查找资料,说说你的姓氏来源,资源推荐网站,方式:做好姓氏ppt 或摘抄笔记,我们一起来分享交流。
(二)中国9大姓氏来源1、以图腾定姓氏如:熊、虎,图腾记载先古人民的生活,这种文化通过姓氏文化得到一定的传承。
2、以神话传说为姓氏例如:传说神仙中有个青鸟公,后人便有人姓青鸟。
3、以国名封地为姓氏例如:造父,善御,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
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guī)满,封他为陈侯。
其子孙后来就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4、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氏例如:居住在西门附近的人,便以西门为姓。
5、以官职职业为姓氏例如:陶、屠都是以职业为姓。
6、以亲属排行为姓氏大家都知道“孟”在古代兄弟中排行第几?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
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
人教版高语必修二6.3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2
“姓”的来源
1.自己诞生和成长地的名称
“黄帝长于姬水,以姬为姓。炎帝长于 姜水,以姜为姓。”
《国语·晋语》
“姓”的来源
2.群体崇拜的图腾的名称
《百家姓》中的熊、牛、梅、李、 花、石等姓都与上古氏族图腾有直 接的关联
姓氏的发展
1.国名为姓氏
周文王的儿子管叔封于管国,周武王的儿 子唐叔封于晋国,于是前者成了管氏的始 祖,后者成了晋氏的始祖。
❖ (2)、能释怀对自己姓氏的种种困惑,让人们与自己的先人进行一场跨过时空 的对话。从而使自己对自己的姓氏的历史来源、家族名人、迁徙散布等知识了如 指掌,甚至知道应该到哪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根…… 通过姓氏文化寻根,使人们 知道,自己的生命之所由来,知道自己肉体,心灵,之血脉传承;人们可以找到 与祖先相连的血脉,经历祖先曾经的苦难与光辉,从而感知历史,体味现在,思 考未来……
姓氏的发展
4.以祖父的字或名为姓氏
周代的制度规定,诸侯国君的玄孙不得 再称公孙,而应以其祖父的字为姓氏
金、孔、董、袁、展等
姓氏的发展
5.以排行次第为姓氏
商代孤竹国的国君姓墨胎,名元。他排行老大,死后 得谥号为夷,所以又被称为伯夷。伯夷曾与弟弟叔齐 一道劝阻武王伐纣,武王灭商得了天下,兄弟俩耻于 吃周朝的食粮,跑到首阳山躲起来,最后饿死在那里。 伯夷死后,他的后代便以其排行伯作为自己的姓氏。
四、探究思考:
1、我们通过追本溯源,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 很多姓氏的起源都来自于一些古姓,如嬴姓、姬姓、 妫姓、子姓等等,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说中国姓氏同 根同源?
明确:相传黄帝的25个儿子,为4母所生,分为 12“姓”:姬、姞、酉、祁、己、腾、箴、荀、任、 僖、儇、依。也就是说,黄帝的子孙衍生成12个胞族, 散居到各地。这些胞族又滋生出一系列的“氏”。当 时普遍存在的父系家长制氏族都称为氏。其首领为氏 族的代表,也以氏来专称。如黄帝称轩辕氏,尧称陶 唐氏等等。他们开枝散叶,分成不同的姓氏。
中国文化史概论课件汉字寻根
• “禹是蜥蜴之类的大爬虫”此论一出,一片哗然。 禹是蜥蜴之类的大爬虫” 禹是蜥蜴之类的大爬虫 此论一出,一片哗然。 疑古的旋风将中国几千年的沉重历史一下子搅起来了。 疑古的旋风将中国几千年的沉重历史一下子搅起来了。 • 顾文一发表,钱玄同就紧踵其后在该刊第 期上发 顾文一发表,钱玄同就紧踵其后在该刊第10期上发 就紧踵其后在该刊第 答顾颉刚先生书》 他称赞顾颉刚“ 表《答顾颉刚先生书》,他称赞顾颉刚“先生所说 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一个意见,真是精当绝伦 精当绝伦。 ‘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一个意见,真是精当绝伦。” • “六经”固非姬旦底政典,亦非孔丘底“讬古”的著 六经”固非姬旦底政典,亦非孔丘底“讬古” 但其中有后来底儒者“讬古”的部分; 论语》 作(但其中有后来底儒者“讬古”的部分;《论语》 中道及尧、 文王、周公,这才是孔丘 孔丘底 中道及尧、舜、文王、周公,这才是孔丘底“讬 古”); • “六经”底大部分故无信史底价值,亦无哲理和政论 六经”底大部分故无信史底价值 无信史底价值, 底价值。钱玄同不仅否定了“六经”,甚至连东汉许 底价值。钱玄同不仅否定了“六经” 说文解字》中所收的“古文”也一并否定, 慎《说文解字》中所收的“古文”也一并否定,认为 许慎表彰的“壁中古文经”之出于刘歆“嚮壁(即孔 许慎表彰的“壁中古文经”之出于刘歆“嚮壁( 虚造” 此毫无疑义。许慎的《说文解字》 壁)虚造”,此毫无疑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 部充斥着伪古字、伪古义、伪古说、伪古礼、 部充斥着伪古字、伪古义、伪古说、伪古礼、伪古制 伪书。 的伪书。
对于大禹是虫的结论 即是顾氏之粉丝亦有不同意见
• 伯祥云:禹或即是龙,大禹治水的传说 伯祥云:禹或即是龙,大禹治水的传说 舆水神祀龙王事恐相类。 祀龙王事恐相类 舆水神祀龙王事恐相类。 • 钱玄同虽然激赏顾律,但对其“禹是蜥 钱玄同虽然激赏顾律,但对其“ 蜴之类的大爬虫” 则亦“ 蜴之类的大爬虫”说,则亦“窃谓不 然”。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化寻根》教学课件 (共35张PPT)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 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 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 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 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 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 过此节日。
降 魔 的 准 备
片 茱 萸 叶 , 一 盅 菊 花 酒 , 做 好 了
到 附 近 的 一 座 山 上 , 发 给 每 人 一
——
间 爱 情 传 说 之 一 。
情 故 事 , 成 为 我 国 四 大 民
很 美 丽 的 , 千 古 流 传 的 爱
女 的 传 说 相 连 , 这 是 一 个
七 夕 节 始 终 和 牛 郎 织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 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 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 时,人们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 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梳理探究
文化寻根
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历史 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世间万事万物 都有个根。根就是源。人类文化 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必有其产 生的根源。寻找这个根源,具有 深远的意义。
文化的分类及特点
文化这一概念延伸到人类生 活的方方面面,凡是反映人类历 史生活的形态都可以称为文化, 如婚姻文化、丧葬文化、居室文 化、交通文化、饮食文化、服饰 文化、山水文化、建筑文化等等。
文化的分类及特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第一章:姓氏的起源与演变1.1 讲解姓氏的起源:以古代的部落、地域、祖先职业等为起源,介绍姓氏的由来。
1.2 分析姓氏的演变:从古代的姓氏制度到现代的姓氏用法,探讨姓氏的发展变化。
1.3 举例说明我国常见的姓氏:统计并分析我国常见的姓氏,讲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第二章:姓氏与文化传承2.1 讲解姓氏与家族文化:姓氏作为家族的标志,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2.2 分析姓氏与地域文化:不同地域的姓氏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的历史、风俗习惯等。
2.3 举例说明姓氏与名人文化:介绍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及其姓氏,探讨姓氏与名人文化的关联。
第三章:姓氏分布与地域特色3.1 讲解姓氏的地理分布:分析我国姓氏的地理分布特点,探讨其背后的历史原因。
3.2 分析姓氏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地域的姓氏分布与当地的文化、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3.3 举例说明姓氏的地域特色: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姓氏为例,讲解其背后的地域文化。
第四章:姓氏研究与姓氏书谱4.1 讲解姓氏研究的重要性:姓氏研究对于了解我国历史、文化、人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2 分析姓氏书谱的起源与发展:姓氏书谱作为记录姓氏的工具,其起源与发展反映了我国姓氏文化的演变。
4.3 举例说明姓氏书谱的价值: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姓氏书谱,讲解其对于姓氏研究的作用。
第五章:姓氏活动与姓氏文化保护5.1 讲解姓氏活动的意义:姓氏活动对于传承姓氏文化、增进同姓人士之间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5.2 分析姓氏文化保护的现状与挑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姓氏文化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
5.3 举例说明姓氏文化保护的措施:介绍一些成功的姓氏文化保护案例,探讨其背后的经验与启示。
第六章:姓氏与家族谱系6.1 讲解家族谱系的构成:介绍家族谱系的概念及其在姓氏文化中的重要性。
6.2 分析家族谱系的作用:探讨家族谱系在维系家族关系、传承家族历史中的作用。
6.3 举例说明家族谱系的应用:介绍一些家族谱系的案例,讲解其对于家族成员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2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百度搜索,自行搜集查阅古代姓和氏的不同特点。
2)、利用百度搜索,查出自己姓氏的来源,以便课上交流。
3)、搜集自己姓氏的历史文化名人。
二、教学课题本课旨在通过姓氏的对古代姓氏文化的探究,寻根问祖,培养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以及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1、梳理梳理姓氏分途时各自的特点。
2、梳理现在的姓氏产生的途径。
3、通过资料的梳理,探究姓氏合一时间以及原因。
4、培养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以及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5、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及通过讨论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本课从姓氏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对姓氏文化与寻根问祖现象进行思考。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要想了解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的文化背景;要想研究一个民族,也必须研究这个民族的文化。
本课从姓氏入手,引导学生寻根问祖,热爱祖国的文化。
本课属于梳理探究性学习课型。
教师在本课中只是引导,不必给学生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
学生自己梳理知识,探究内涵。
教学重点:1、梳理姓与氏源起特点及作用。
2、梳理探究姓氏合一时间以及原因。
教学难点:1、同姓为什么不可以通婚。
2、通过探讨炎黄子孙,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百家姓图腾”的相关影像和“黄帝炎帝的祭祀大典”的影像。
在百度中搜索《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2、学生课前查阅有古代姓和氏的资料。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姓氏的形成、特点以及来源。
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一个“黄帝炎帝的祭祀大典”视频,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的教案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的教案第一章:姓氏的起源与发展1.1 讲解姓氏的起源: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的姓氏制度,让学生了解姓氏的来源和发展。
1.2 分析姓氏的演变:介绍姓氏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包括姓名的构成、命名习惯等。
1.3 实例分析:以一些常见的姓氏为例,讲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第二章:中国姓氏的分布与特点2.1 讲解中国姓氏的分布:通过地图和数据,展示中国姓氏的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各地姓氏的差异。
2.2 分析中国姓氏的特点:介绍中国姓氏的命名规律、传承方式等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独特性。
2.3 实例分析:以一些特色姓氏为例,讲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故事。
第三章:常见姓氏的文化内涵3.1 讲解常见姓氏的文化内涵:分析一些常见姓氏的文化内涵,包括其历史背景、家族传统等。
3.2 实例分析:以一些知名人物为例,讲解其姓氏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影响。
3.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或他人的姓氏,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四章:姓氏与家族文化4.1 讲解家族文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分析姓氏与家族文化的关系:讲解姓氏如何体现家族文化,包括家族的历史、传统、家风等。
4.3 实例分析:以一些著名的家族为例,讲解其姓氏如何体现家族文化。
第五章:姓氏寻根与家族传承5.1 讲解姓氏寻根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姓氏寻根对于个人和家族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于文化传承的价值。
5.2 分析姓氏寻根的方法:介绍一些寻根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查阅家谱、寻访家族故地等。
5.3 实例分析:以一些成功寻根的案例为例,讲解其对于家族传承和文化保护的意义。
第六章:家谱与姓氏传承6.1 讲解家谱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了解家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其对于姓氏传承的重要性。
6.2 分析家谱的结构与内容:介绍家谱的基本构成要素,如世系、辈分、人物传记等,并解释其对于姓氏传承的作用。
6.3 实例分析:以一份具体的家谱为例,解读家谱中的姓氏传承信息,让学生了解家族历史的沿革。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引导学生掌握姓氏源流、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
(重点)2、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精神,敢于怀疑,敢于探索,富有创新精神。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清乾隆有个侍读学士叫秦涧泉与人游到岳飞墓以后写下了一副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2、北大教授:孔庆东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是这么说的:大家好,我是孔庆东,我是孔子的第七十三代子孙。
秦涧泉为什么羞愧?孔庆东为什么自豪?那秦涧泉为什么不改成孔姓氏?明确: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板书课题)(一)学习目标:掌握姓氏源流、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知识。
(二)自学指导:1、默读课本上的“姓氏源流”部分,了解中国姓氏的发展。
2、默读课本上的“年节风俗”部分,思考:(1)中国节日的来源是什么?(2)是什么导致在特定的节令要欢庆,继而形成节日的风俗呢?3、默读课本上的“民族探源”部分,思考:(1)今天中国人共同的祖先是谁?(2)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4、姓和氏的区别是什么?5、共计8分钟。
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
(一)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开始自学。
(二)自学检测:提问检测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
答案点拨:1、在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分别的,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后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姓和氏成了一回事,一般百姓原先只有名,是不配有氏,有的干脆连正式名都没有。
2、(1)来源于时令。
(2)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民众心理上的因素。
节日不仅仅是为了一种单纯的纪念活动,还是民众长时间劳作中的休憩,是暂时放松自己的手段,是人类为自己寻找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慰籍。
3、(1)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高一语文必修二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
2
文献记载
姓氏的历史可以通过文献记载进行追溯,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人口迁徙。
3
世系图谱
绘制姓氏的世系图谱是传承姓氏文化的重要方式,记录了家族的辉煌与沧桑。
姓氏与家族文化的关系
家训传承
姓氏代表了家族的价值观与道 德准则,家训传承是弘扬姓氏 文化的重要方式。
祭祖活动
举行祭祖仪式是传承姓氏与家 族文化的重要形式,维系着家 庭的凝聚力与认同感。
家族宗庙
宗庙建设与管理是传承姓氏文 化及祖先崇拜的重要载体,承 载着家族的尊严与荣耀。
姓氏在中国学和文化中的体现
1 诗词歌赋
姓氏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中,抒发着诗人对于家乡与亲人的深情。
2 小说与戏曲
许多经典的小说与戏曲中描写了姓氏与家族的故事,展现了姓氏的丰富内涵与文化意义。
3 民间故事
3
文化传承
姓氏的传承与发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姓氏的特点和分类
姓氏多样性
中国姓氏数量众多,形成了多样的姓氏文化。
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姓氏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地方文化与风土人情。
宗族分类
姓氏可按照宗族关系进行分类,表达了亲情与血脉传承。
姓氏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书法艺术
高一语文必修二姓氏源流 与文化寻根课件
姓氏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祖先、家族与文化的纽带。通 过此次课件,我们将一起探索中国姓氏的奥秘。
姓氏的起源和发展
1
远古起源
姓氏最早起源于远古时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氏族阶段。
2
演化过程
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演化和变迁,反映了社会变革与家族演变的轨迹。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及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搜集、分析、整合资料和写作论文。
【教学重点】1.了解姓氏发展、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2.了解姓氏的几种常见的来源;3.了解各种年节风俗的来源;4.了解民族及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通过对姓氏、年节风俗和民族的源流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形式】多媒体演示;教师点拨;学生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1.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
2.小组间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
3.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找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然后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究。
利用家庭藏书和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教学建议】1.由教师介绍一些关于百家姓、年节风俗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各自姓氏的来源。
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
由姓氏探源来宣扬前辈的优良品质并使之发扬光大。
【教学课时】这种探究型的课很难通过一节两节课解决问题,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具体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接触阶段。
这个阶段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即《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明白文中所讲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然后选择自己的课题。
2.准备阶段。
主要是准备论文的写作。
要查找有关资料,请教有关专家。
3.交流阶段。
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可以分组交流。
【教学步骤】(以下用幻灯片展示)一、导入提起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计438个。
《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宋代钱塘儒生所作。
宋代的皇帝是赵氏,“赵”自然成为“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会引祸上身。
高中语文-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
宋
1、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长子微 子启于宋说。宋传国三十六世,后为齐、魏、楚三国灭 而分之,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而来。
张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 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这 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 阳,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张姓是一个古 老的姓氏,它起源于遥远的传说时代。据说张姓的始祖 名“挥”,他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第五位儿 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挥 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产弓箭和网罟为业,于是他的 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
中国姓氏的来源几千年来变化多端、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方面:
1.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如:姬、姜、牛、熊、龙等。 2.以分封的土地为姓氏。如:苏、屈、卫、潘、邢等。 3.以国名为姓氏。如:齐、鲁、晋、宋、秦、楚、卫、韩、赵、魏、陈、蔡等。 4.以官职为姓氏。如:上官、司空、司徒、太史、帅、尉等。 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东郭、南宫、西门、池、关、池等。 6.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如:陶、匠、巫、卜、屠、优等。 7.以先人名或字为姓氏。如孔、皇、公、侯等: 8.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带来的姓氏。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
还有出自子姓的王氏。子姓为商朝国姓, 末代帝王纣,暴虐淫乱,他的叔父比干多次进 行劝谏,纣恼羞成怒,将他杀死,剖腹验心。 子姓之王氏就是比干之后。
罗
罗,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 “妘”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祝融,名黎,为 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 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 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 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 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 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 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氏。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百家争鸣
•你知道自己的姓氏渊源吗?
•你的祖先中有哪些名人、伟人?
二、文化寻根
•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历史 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的分类
• 1、根据区域分为中原文化、齐鲁文化、 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
• 2、根据时代划分为秦汉文化、隋唐文化、 两宋文化、明清文化等。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一、姓氏源流
姓氏的创建
中华万姓同根,根在伏羲
姓氏的发展
1、以图腾定姓氏
•《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 “教熊、罴(pí )、貔 (pí )、貅(xiū )、豹、虎, 以与炎帝战于阪(bǎn)泉之 野。”其中的“熊、罴、貔、貅、 豹、虎”实际上是指以野兽命名 的六个氏族。
•慕容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西 晋时,慕容廆[wěi]占领燕北、 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他 的儿子慕容皝[huàng]后来建立 前燕国,从此正式以慕容为姓。 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氏在北方先 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 燕等国,前后历时七十多年
8、天子赐姓氏
•明代太监马三保在靖难之变中, 为燕王朱棣[dì]立下战功。永乐 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 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 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 名为和。
朝鲜族禁忌
• (1)尊老习俗。对老人说话要用尊称。用餐时,老人要 单独设席抽烟、喝酒。老人因事外出或远行时,全家人都 要鞠躬相送。长辈归来,晚辈要出门迎接。路途中遇见老人 ,不管认识与否,都要摘帽点头问安并让路。
• (2)待客礼节。朝鲜族人热情好客,其见面礼节是相互 鞠躬。家中有客人来时,家庭成员都要起立让座,躬身相迎 。主人在用餐过程中,要始终奉陪客人。在客人未吃好之前 ,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筷。遇有稀客、贵客,主人必以酒相 待。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2
三、号
1、别号(亦称别字)是名、字以外的别称, 与名字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靖节先生
2、 后来有人认为称人名字号均不尊,故称官 爵,称籍贯。
3、 谥号:古代帝王、诸候、卿大夫、高官大 臣死后,朝廷据他们生平行为给的一个称号。
– 表扬的:文、武、景、惠、昭、康、成、 穆…… – 批评的:灵、厉、炀…… – 同情的:哀、闵、怀……
历史上明确记载姓氏是从周代开始的。由于同
姓者越来越多,为了区别家族间的地位、出身,便 产生了氏。氏的本义为“支”、“歧”,“所以别 子孙所出也”。 姓氏原来只有贵族才有,一般百姓没有姓氏。 --- 战国以后,人们渐渐以氏为姓,姓与氏合一。 ---汉魏时,则通谓之姓。
姓氏使我们想起远古母系亲属集团,想
古代姓氏图腾
二、名、字
1、 名: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 2、 字: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笄礼), 选来宾取字。
3、 名、字关系: – 同义近义:屈原,名平;宰予,字子我;诸葛 亮,字孔明;颜回,字子渊…… – 反义:曾点;字皙。 – 来源于典故:赵云,字子龙;于谦,字廷益。 4、古代尊对卑称名,卑自称名,卑对尊或平辈 称字。
我国姓氏丰富,表明了历史悠久。姓氏 中反应了历史。
古代姓氏有别,姓表血统,氏则表官职、 居地、职业等。同一姓可以衍分许多氏。今 日的姓大多来自于古代的氏。
上古的原始氏族,人们就有姓了。当时社会 氏族以母系为中心,帝王都以女旁为姓,比 如神农姓姜,黄帝姓姬,虞舜姓姚等等。随 着人口的增多,姓氏也多来,五花八门,各 有原由。大致按以下情况得来:
按《国语》记载, 少典氏娶有娇氏之 女,生下黄帝和炎 帝,黄帝在姬水边 长成,因而姓姬。 又据《史记》说法, 黄帝姓公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一就是“二里头文化中并无这类(即商代 后期甲 骨文)文字出现”。
❖ 其二可能就是在古代文献中找不到关于夏代文字的 直接材料。
❖ 我们认为,第一个证据不足征信。事实 上,二里头文化中确有夏代文字材料发 现,并且早于此时的龙山文化时代文字 亦有出土。只是这些文字发现得还比较 少,有的尚不能解读而已。
❖ 第二个证据实际上是“默证”,古史辨 派常用此类证据。诚然,古籍中难以找 到关于夏代文字的直接材料,但并不能 据此断定“夏代没有文字”,非有必无 的推论在逻辑上是不严密的。
❖
❖ 我们认为,在文献里找不到夏有文字的直接 证据,并不意味着没有证据。我们还可以利 用间接的文献材料、考古材料和其它材料来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问题非同小可,他牵涉 到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牵涉到 中国文化的起源,牵涉到汉字的 根,因此,我们首先来谈谈汉字 的根到底有多深,中国文化的上 水之源究竟应该在哪里。
❖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范文澜先生就说:“按照殷 墟文字已经达到的程度,上推夏朝已有原始的文字, 似乎也是有一些理由的。”但徐中舒、唐嘉弘先生 认为“中国象形文字出于商代后期(盘庚、武丁以后) 的卜人集团”,断定“夏代没有文字”。
❖ 这些词的产生一方面说明了汉语语言发展到 殷代晚期已相当发达、完善。另一方面说明, 记录这种语言的文字此时已经臻于成熟。
❖ 甲骨文合集6057片正:
❖ ⑴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艰。迄至七日己巳,允 有来艰自西。长友角告曰:‘工方出,侵我示 ¥ 田七十人。五月。
❖ ⑵癸巳卜,悫贞:旬无祸?王占曰:有祟!其有来 艰。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沚 告曰: ‘土方征于我东鄙,哉二邑,工方亦侵我西鄙 田。’”
汉字寻根(下)
汉字寻根(3)
❖ 九、从夏代有无文字说起 ❖ 十、满天星斗——地下材料与汉字之初曙 ❖ 十一、最早驶入文明世界的三挂马车
❖Hale Waihona Puke ❖九、从夏代有无文字说起❖ 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今天大概大 多数学人不会在怀疑了。这与我们要讨论的汉 字寻根有什么关系?关系当然有。有人不否认 夏王朝的存在,但是,认为夏代没有文字。认 为“中国象形文字出于商代后期(盘庚、武丁 以后)的卜人集团”。也就是说,夏王朝虽然 存在,但是这个王朝的文明程度并不高,严格 地说夏王朝还没有进入文明社会。因为,衡量 一个社会是否由野蛮而文明按马克思主义的观 点其主要标准就是看文字和城市是否产生。有 学者指出“音标字母的使用和文字记录的产生” 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帜。
❖ 古代文献中虽无夏代文字的直接材料,但可 以印证夏文字的间接材料并不算少。
❖ 《尚书·多士》:“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 有典:殷革夏命。”
❖ 商有典册,说明文字已成系统。
❖ 商踵夏后,夏代有文字,应该说是毫无疑问 的。文献记载,夏商民族,交错于河济之间, 历数百载,其关系十分密切,其文化交流十 分频繁。(3,29对外)
❖ 王国维曾经指出:“故夏商二代文化略同,洪范九 畴,帝之所以锡禹者,而箕子传之矣。”“夏之季 世,若胤甲,若孔甲,若履癸,始以日为名,而殷 人承之矣。文化既尔,政治亦然。”夏亡而商兴, 商是夏文化的承传者。有的学者不同意夏商同源说, 但无论如何,两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在河济之间总 是事实,其间经过多少次摩擦争斗、媾和交融,亦 未可知,其文化交叉补益必然是少不了的。先商民 族有文字,由此推断夏族有文字,也应该是有理由 的。
❖ 对文字发展历程通盘考察之后不难发现,文 字异体、一字多形是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 存在的普遍现象,上至大汶口文化的图画文 字(也有的叫符号),甚至更早,下至春秋战国 末期,文字一直处于自然发育的状态,言语 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并不因进入阶级社 会而消亡,甚至大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这是 社会向前推进,次生文化逐渐发展的必然结 果。
❖ ⑶癸卯卜,悫贞:旬无祸?王占曰:有祟!其有来 艰。五日丁未允有来艰。酓御□□自弓縶六月。
❖ ⑷癸未卜,悫【贞:旬无祸】?
❖ 甲骨文合集6057片反:
❖ 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艰。迄至九日辛卯, 允来艰自北,¥ 妻 告曰土方侵我田十人。
❖ ……有来【艰】 ❖ ……有来…… ❖ ……呼……东鄙哉二邑,王步自我宜于¥,
❖ 从甲骨文字与当时语言的适应性上看,甲骨 文中已经产生了一大批表示抽象意义的虚字 (或叫词)。如专门表示语气的副词“惠”和 “唯”,并在语句里起一定的语法作用。有 学者研究认为“惠”或“唯”是句子“焦点 的标记”,”除“惠”、“唯”外,还有一 批意义虚化的介词,如“于”、“自”、 “在”、“从”、“由”、“自…至 (于)…”、“自…于…”。
司……【辛丑】夕皿壬寅王亦终月骨。
❖ 殷墟甲骨已经能够记述如此复杂的情报,有 研究者认为,甲骨文里已有散文的雏形。总 之,甲骨文已经能够出色地胜任语言的传播 和交流任务。人们毫无理由把“原始文字” 的定义强加给它。
❖ 论者认为“甲骨文一期卜词属于武丁卜人所 作,形体似尚未稳定,一字多形之例较多, 文字尚缺乏约定俗成化,即通行未久”。 “殷虚甲骨文字的书法与结构,一方面体现 出它的成熟性,距离原始的图象符号已有相 当距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它的省型与变型 的分化过程,仍有一定的原始性,从这里亦 可以反证夏代尚无文字”。”我们觉得,以 甲骨文形体尚未稳定,一字多形之例较多来 说明文字通行未久是不合适的,由此而进一 步推出“夏代尚无文字”更不能令人折服。
❖ 其实,我们可以找到的间接材料很多。
❖ 首先,范文澜先生所指出的殷墟甲骨文就是—个很 好的例证。大家熟知,“商代后期(盘庚、武丁以后) 的卜人集团”所使用的甲骨文字,仅据出土的统计 已达四千(不计重出)。目前我们常用的汉字字数也 不过四千左右,因此说,就数量而言,它已形成完 整的体系。就造字方法而论,甲骨文字,六书悉备, 并且形声字的比例已经接近或达到甲骨文总数的百 分之二十。也就是说,此时文字已经注入了表音的 成分,已经走出了“意义不一,没有音读,多方喻 解”的幼稚的原始文字阶段,开始向意音文字方向 大踏步地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