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PPT课件
合集下载
《犯罪的定义》课件
![《犯罪的定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aa799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0.png)
增加警力和资源投入,提高破案率,对犯罪分子形成威慑。
加强执法力度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和分析犯罪情报,预测和打击犯罪活动。
情报收集与分析
加强与社区的合作,提高警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参与度,增强社区的安全感。
社区警务
优化刑事司法系统运作,确保公正、高效的审判和惩罚犯罪分子。
刑事司法系统改革
04
详细描述
03
CHAPTER
犯罪的预防与打击
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
立法预防
心理干预
01
02
03
04
通过学校和社区活动,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减少犯罪动机。
强调家庭在塑造孩子性格和价值观中的重要性,提供亲子教育课程。
制定和实施预防犯罪的法律和政策,如限制非法武器交易、毒品管制等。
对潜在犯罪人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预防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频繁发生会降低社会整体安全感,影响社会稳定。
社会安全感的降低
犯罪行为可能导致社区内部的分裂和冲突,破坏社区和谐。
社区分裂与冲突
犯罪行为对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产生冲击,影响社会价值观。
道德伦理的挑战
犯罪行为增加对公共安全资源的依赖,导致公共资源负担加重。
公共资源负担加重
经济损失
犯罪行为直接导致经济损失,如盗窃、诈骗等造成的财产损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大多数法律体系中,犯罪的构成要件通常包括行为、主观意图、结果和因果关系等要素。
这些要件共同作用,以确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犯罪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犯罪所必需的条件或因素。
01
02
04
03
02
CHAPTER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课件(共30张PPT)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19c67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c.png)
嫌疑人家属拒绝配合
根据受害人姑姑王女士提供的信息,在案发当晚, 警方根据监控证据前往嫌疑人张某家进行询问时, 对方家属以“不想让他们来问孩子,怕把孩子吓到” 为由拒绝配合警方调查,直到当地村支书上门调解, 警方与受害人家属才得以进行问询。案发后,据王 女士说明,嫌疑人家属们至今并未出面致歉,并且 “其中两户人家已经人去楼空了”。
01 被掩埋的他
犯罪过程
根据当前警方调查以及受害人家属提供的信息:3名嫌疑人 先使用受害者的手机通过微信将其账户余额内的191元人 民币转至其中一人账户内,而后其中2人留下看守受害人, 1人返回家中取得铁锹;之后,3名嫌疑人使用铁锹对受害 人进行殴打,造成多处致命伤,随后选择“埋尸”,将受 害者埋入一个废弃蔬菜大棚内(据发掘后估算,坑深约1米, 长约1米,宽约60厘米),该地离其中一名嫌疑人家仅有约 百米的距离。 埋尸完成后,三名嫌疑人将受害人的手机丢弃至附近的沼 泽当中销毁证据。
3月10日晚间,家属因无法找到受害人,于晚10点,选择报案。警方通过调取附近监控 发现,3月10日下午3点多,小光与3名嫌疑人在一起,并且他还坐在张某的电动车后座 上。
3月10日晚间至3月11日凌晨,警方对3名嫌疑人进行询问,但三人均表示不再见到过受 害人。
01 被掩埋的他
事发经过
3月11日
3月11日凌晨,受害人父亲王先生在补办受害人手机卡后重新登录受害人 微信账号,并发现受害人曾进行过微信转账。将该信息告知警方后,警方 再次对嫌疑人进行盘问。同日,邯郸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发布公开寻人启事, 其内容称3月10日下午1点多,小光去找同学玩,随后被一名年龄相仿但不 是同学的人带走。警方第二次盘问过程中,在监控视频和转账记录的证据 下,有犯罪嫌疑人推翻先前口供并交代案发经过,透露埋尸地点。随后, 受害人家属收到了肥乡区公安局的立案告知书,案由为“故意杀人”。警 方在得知埋尸地点后于当日开始遗体挖掘工作,并在当地北营村南的废弃 蔬菜大棚内,掘出受害人遗体,受害人舅舅参与了遗体辨认。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21fa93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f.png)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管制
不关押,限制自由,人民和群众监督改造
拘役
1-6个月就近关押
有期徒刑
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监狱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 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
区分几组概念
❶ “罚金”与“罚款”相同吗? ❷ “拘役”与“拘留”相同吗? ❸“刑罚”与“刑法”相同吗?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 罚金、拘役------刑 罚------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
二、加强自我防范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笔记区
?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 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刑法------法律名称
刑 规定
结果 犯
刑
刑罚------是对违法刑法的处罚 法
罪
罚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 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
小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犯罪与年龄无关;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 重危害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 行为也不要紧。
冒充女子与同事网恋5年索财20万
诈骗罪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 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 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 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预防犯罪ppt课件
![预防犯罪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ac7b0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14.png)
随堂练习
3.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
D 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警示青少年( )
①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②年龄小,违法犯罪也不要紧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④要厉行法治,坚持严格执法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社会危害 程度
违反法律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新知探究:
1.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最本质特征
刑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法
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
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的盗人窃,罪犯故意杀人、故生意产伤、害销致售人有重毒伤、或有者害死食亡品、罪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 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非法拘禁罪
新知探究
犯罪的三个
基本特征 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 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5.2-1了解罪与罚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朱某 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 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 一个月。
➢ 1.圈出的地方,属于犯罪的哪个基本特征? ➢ 2.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有哪些,谁来进行判刑?
犯罪PPT教学课件
![犯罪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f04f1e51e79b8969022608.png)
案情:
2004年11月1日晚10时许, 张某、范某、柴某等人到舞厅蹦迪。 在蹦迪的过程中,范某突然去摸领舞 小姐的腿,舞厅工作人员欲将范某推 出舞池,双方发生冲突。张某、柴某 等人对舞厅服务员进行殴打,张某掏 出匕首对着一服务员猛刺过去,没想 到在张某旁边的柴某正用脚去踹该服 务员,张某的刀正好捅进柴某的腿内。 因伤及动脉,柴某经抢救无效于次日 死亡。
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对服务员的行为应 定为故意伤害罪(未遂),误伤同伙的行 为应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一行为触犯数 罪名,属于想象竞合,应从一重以过失致 人死亡罪处断。
第二种意见认为,对张某的行为应定为 故意伤害罪(既遂)。
本案中,张某有伤害他人的直接故意, 有持刀捅人的伤害行为,同时造成了他 人被捅伤的直接后果。尽管实际造成的 伤害后果并非是其追求的伤害后果,但 无论是谁被伤害,二者在法律上的价值 都是相同的,即具有相同的法律性质。 张某的行为属于行为人预想的结果与实 际结果性质相同但不一致的打击错误。 这种错误是行为过程中的偏差,不影响 行为人的故意心理。因此,张某同样构 成故意伤害罪(既遂)。
不 对社会的危 危害不大 同 害程度不同 情节轻微
危害大 情节轻微
点 应承担法律 行政制裁 责任不同
刑罚处罚
处罚的机关 行政机关 不同
人民法院
联系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红苹果的溃烂给你什么启示?
(三)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1、社会危害性 2、刑事违法性 3、应受刑罚处罚性
1、犯罪的概念 2、犯罪的基本特征 3、犯罪的构成要件 4、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5、什么是犯罪的故意和犯罪的过
你是任何看待??? 谈一谈你的观点?.
一、犯罪的构成要件 (一)犯罪及其特征 1、犯罪的概念: 就是危害社会,触犯刑法,
2024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PPT课件
![2024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f7f0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b.png)
单位犯罪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 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任人员判处刑罚。
共同犯罪与单位犯罪的区别
主要在于前者是自然人之间的共同犯罪行为,而后者则是单位作为一个整体实施的犯罪行 为。
18
05
2024/2/2
9
犯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态。故意 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 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2024/2/2
罪名的概念与分类
罪名是对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可分为类罪名、具体 罪名和选择性罪名。
罪状的概念与分类
罪状是对犯罪行为的详细描述,可分为叙明罪状、简单罪状、引证 罪状和空白罪状。
罪名与罪状的对应关系
罪名与罪状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个罪名对应一个罪状。
21
刑法分则的法定刑与量刑情节
刑法分则概述
2024/2/2
19
刑法分则的体系结构
2024/2/2
总则与分则的关系
01
总则指导分则,分则是总则的具体化。
犯罪构成与犯罪行为的分类
02
根据犯罪构成要件和犯罪行为特征进行分类。
罪名与罪状的对应关系
03
罪名是对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罪状是对犯罪行为
的详细描述。
20
刑法分则的罪名与罪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PPT课 件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 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任人员判处刑罚。
共同犯罪与单位犯罪的区别
主要在于前者是自然人之间的共同犯罪行为,而后者则是单位作为一个整体实施的犯罪行 为。
18
05
2024/2/2
9
犯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态。故意 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 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2024/2/2
罪名的概念与分类
罪名是对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可分为类罪名、具体 罪名和选择性罪名。
罪状的概念与分类
罪状是对犯罪行为的详细描述,可分为叙明罪状、简单罪状、引证 罪状和空白罪状。
罪名与罪状的对应关系
罪名与罪状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个罪名对应一个罪状。
21
刑法分则的法定刑与量刑情节
刑法分则概述
2024/2/2
19
刑法分则的体系结构
2024/2/2
总则与分则的关系
01
总则指导分则,分则是总则的具体化。
犯罪构成与犯罪行为的分类
02
根据犯罪构成要件和犯罪行为特征进行分类。
罪名与罪状的对应关系
03
罪名是对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罪状是对犯罪行为
的详细描述。
20
刑法分则的罪名与罪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PPT课 件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5张PPT)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5e5033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3.png)
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太子少傅箴》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犯罪的特征 犯罪的处罚方式--刑罚
加强自我防范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1.(2020•宜昌)夏某因贩卖毒品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 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十万元。其涉案毒品、原料及 工具被依法予以没收,违法所得被依法追缴。夏某的 行为属于( A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
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 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 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 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 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具有严重危害。 因此作为青少年( C ) ①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②要坚决打击违法犯罪 ③要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④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李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
一般 属于 违法
行为
属于
犯罪 行为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 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 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 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查找资料并与同学讨论: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犯罪的特征 犯罪的处罚方式--刑罚
加强自我防范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1.(2020•宜昌)夏某因贩卖毒品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 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十万元。其涉案毒品、原料及 工具被依法予以没收,违法所得被依法追缴。夏某的 行为属于( A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
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 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 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 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 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具有严重危害。 因此作为青少年( C ) ①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②要坚决打击违法犯罪 ③要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④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李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
一般 属于 违法
行为
属于
犯罪 行为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 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 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 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查找资料并与同学讨论: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犯罪必受惩罚》PPT课件
![《犯罪必受惩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d4d0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f.png)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 罚金〔不是罚款〕、剥夺政治权利、没 收财产三种.
罚金与罚款
对比 项目 罚金
罚款
性质 制裁机 适用对象 关
刑事 处罚
行政 处罚
人民法 院
特定的 国家机 关
犯罪分 子
一般违法分 子
主刑〔独立适用〕 期限
管制
3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年
拘役
1个月---6个月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犯罪必受惩罚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是犯 罪行为.
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 刑法并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
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 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 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 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 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 然后果.
什么是刑罚?刑罚有几种类型?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人民法 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手段.
我国的刑罚种类可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 大类.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包括 管制、拘役〔不是拘留〕、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
6个月----15 剥年夺终身自由
剥夺生命
由死缓减为有期徒刑的、数罪并罚的,最高有期徒刑 刑期可以达到20年.
阅读教材第96页的故事,回答:①开玩 笑也犯法吗?②如果人们在无意中犯法, 就可以原谅吗?③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 这么做吗?…
罚金与罚款
对比 项目 罚金
罚款
性质 制裁机 适用对象 关
刑事 处罚
行政 处罚
人民法 院
特定的 国家机 关
犯罪分 子
一般违法分 子
主刑〔独立适用〕 期限
管制
3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年
拘役
1个月---6个月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犯罪必受惩罚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是犯 罪行为.
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 刑法并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
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 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 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 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 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 然后果.
什么是刑罚?刑罚有几种类型?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人民法 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手段.
我国的刑罚种类可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 大类.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包括 管制、拘役〔不是拘留〕、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
6个月----15 剥年夺终身自由
剥夺生命
由死缓减为有期徒刑的、数罪并罚的,最高有期徒刑 刑期可以达到20年.
阅读教材第96页的故事,回答:①开玩 笑也犯法吗?②如果人们在无意中犯法, 就可以原谅吗?③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 这么做吗?…
《犯罪的原因》课件
![《犯罪的原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e4a00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c.png)
《犯罪的原因》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探讨犯罪的不同原因及其心理分析,并探讨预防犯罪的措施。加 强社会安全监管和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打击犯罪的重要手段。
犯罪定义
• 什么是犯罪? • 犯罪的种类有哪些? • 犯罪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ຫໍສະໝຸດ 犯罪的原因社会因素
• 经济因素 • 教育因素 • 就业因素
个人因素
预防犯罪的措施
社会措施
•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 • 加强社会安全监管 • 提高警惕意识
个人措施
• 重视家庭教育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结
1 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犯罪行为涉及多个因素,需要综合分析来寻找解决办法。
2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监管机制
及时防范和打击犯罪行为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 心理因素 • 生理因素 • 家庭因素
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者的心态特征
通过对犯罪者心态的分析,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行为背 后的动机和心理状态。
犯罪者的心理动机
揭示犯罪者犯罪行为的心理动 机,有助于我们提高警惕并制 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警惕不良心理对犯罪 的影响
了解不良心理对犯罪行为的影 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 和打击犯罪。
认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教育PPT课件
![认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b6ab7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6.png)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社会原因
Social reasons
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在人们所说的“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为甚!
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
低级、庸俗的文化会侵害、腐蚀人们的 灵魂。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 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 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 对社会文化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
为人父母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爱好,给孩子做好表率。
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
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和纵容,不仅教不好,反而把孩子推向邪路。
教子不力,应承担相应责任。
针对青少年犯罪,建议在法律责任中加入对父母的处罚条文,以督促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子 女。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How to prevent juvenile delinquency
犯罪行为是一系列因素的表现,这些因素既是个别的,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交织在一起,如果孤立地看待这些因 素,就一定会歪曲其性质。”
“任何孤立的引起犯罪的决定性因素,都不能发生犯罪,犯罪的产生不仅要具备许多决定性的引起犯罪的因素,而且要具备 一定的环境条件、个人的人格特征,尤其是不同类型犯罪的巨大差异。”
从属性犯罪。
青少年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容易成 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由于对好坏的识别 能力差,在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
团伙性犯罪。
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碍于情面 不好推辞共同作案。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1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1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2b2ee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4.png)
注意:拘役、罚金属于刑罚,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拘留、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用于行政违法行为
02 加强自我防范
十二周岁未成年人致人重伤重残将被追刑责
结合教材,谈谈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探究与分享:
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
罪被判刑。
同学们分析一下,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1
2
3
4
5交Leabharlann 友无心学习、 偷东西、旷课
打骂同学
偷窃财物 拦路抢劫
需要我们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汶川大地震发生,读初三的雷楚年冒死连救7人,入选“感动中国” 人物,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未成年人犯罪
不良 行为
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
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
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
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
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
件
:
/
k
e
j
i
a
n
/
d
i
l
i
/
历 史 课 件 : / k e j i a n / l i s h i /
主刑
刑罚
附加刑
管
拘 有期 无期 死
罚
剥夺 没收 驱逐
政治
制
役 徒刑 徒刑 刑
金
财产 出境 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
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 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 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 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P180 案例)---- 犯罪过失分为自信过失和疏忽 大意的过失
一、案情 案例1:
被告人胡某,农民。 胡某与本村魏某通奸,达到不可分离的热恋程度。 两人预谋毒害胡某的妻子李某,然后结为夫妻。某 日中午,胡某从地里回家,见李某在院子里摘豆角, 厨房里煮着米饭,认为毒死李某的机会已到,急忙 从里屋拿出“1605”农药瓶,往饭锅里倒了十来滴, 然后往院外走,告诉李某他出去办事,饭做好后先 吃别等他。李煮好饭后,正在炒菜,这时胡某的儿 子(8岁)从外边玩耍回来,嚷着肚子饿,李某便先 给儿子盛了一碗饭,儿子吃了几口,便喊肚子疼, 一会儿便死了。
问题
上述案例中,被告人是否应当对被害
人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被告人的主观 心理态度是故意、过失?为什么?
三、研讨 上述案例是典型的故意杀人案. 案例中的被告人胡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致其妻 死亡,并且希望其妻死亡,因而其投毒杀妻的行 为系出于故意;胡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致其 孩子死亡,但是容认这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因而 其投毒杀子的行为同样是出于故意
第五课 刑法 第一节 犯罪
一、犯罪的构成要件
【目标】
1、犯罪的概念 2、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3、犯罪的构成要件 4、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5、什么是犯罪的故意和犯罪的过失、直接故意和 间接故意
出示自学思考题(一)
阅读P172页第二节小字,想一想:李 某的行为具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 性?这里的“严重”该如何界定? (提示:看这种行为有没有触犯 ) 你是任何看待??? 谈一谈你的观点?.
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 位。 第四,犯罪主观方面:它是指犯罪主 体对自己所实施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 果的心理态度,包括罪过、犯罪的动 机和目的等因素。
从主观方面看犯罪分为:犯罪的
故意和犯罪的过失
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 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 发生的心理态度。
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对服务员的行为应 定为故意伤害罪(未遂),误伤同伙的行 为应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一行为触犯数 罪名,属于想象竞合,应从一重以过失致 人死亡罪处断。 第二种意见认为,对张某的行为应定为 故意伤害罪(既遂)。
本案中,张某有伤害他人的直接故意,
有持刀捅人的伤害行为,同时造成了他 人被捅伤的直接后果。尽管实际造成的 伤害后果并非是其追求的伤害后果,但 无论是谁被伤害,二者在法律上的价值 都是相同的,即具有相同的法律性质。 张某的行为属于行为人预想的结果与实 际结果性质相同但不一致的打击错误。 这种错误是行为过程中的偏差,不影响 行为人的故意心理。因此,张某同样构 成故意伤害罪(既遂)。
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任何一种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时具备 这三个基特征
当回小法官
1、杀人、放火、投毒。 2、隐匿、毁弃或者非法拆开他人信件,侵犯 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 3、出于开玩笑将朋友的一封家信拆开。 4、趁课间休息偷同学文具盒里的十元钱。 5、在校园内抢动、敲诈同学的钱财。 6、打架斗殴致成轻伤。
不 对社会的危 危害不大 危害大 同 害程度不同 情节轻微 情节轻微 点 应承担法律 行政制裁 刑罚处罚 责任不同 人民法院 处罚的机关 行政机关 不同 联系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犯罪的构成要件 (一)犯罪及其特征 1、犯罪的概念: 就是危害社会,触犯刑法,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 第二,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第三,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犯罪是违犯刑法的行为。 3、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山东青年捡到一张医 保卡后在取款机上疯 狂取款60万
思考:如果捡了 60万元现金不返 还别人属于什么 违法行为?
不当得利是违反民 法的行为
(二)犯罪的构成要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犯罪构成的概念:
为了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 提供法律标准,我国刑法规定了犯 罪行为所应当具备的客观和主观要 件的总和即犯罪构成。
关系 共同点
一般违法
犯罪
不 对社会的危 同 害程度不同 点 应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处罚的机关 不同 联系
关系 共同点
一般违法 犯罪 都是违法行为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不 对社会的危 同 害程度不同 点 应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处罚的机关 不同 联系
关系 共同点
一般违法 犯罪 都是违法行为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2、犯罪构成的要素:
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第一,犯罪客体:它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 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第二,犯罪客观方面:它是指刑法规定的 犯罪行为所必需具备的各种外在表现或客 观事实,包括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以及行 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P177案例)
第三,犯罪主体:它是指实施犯罪行
案情:
2004年11月1日晚10时许, 张某、范某、柴某等人到舞厅蹦迪。 在蹦迪的过程中,范某突然去摸领舞 小姐的腿,舞厅工作人员欲将范某推 出舞池,双方发生冲突。张某、柴某 等人对舞厅服务员进行殴打,张某掏 出匕首对着一服务员猛刺过去,没想 到在张某旁边的柴某正用脚去踹该服 务员,张某的刀正好捅进柴某的腿内。 因伤及动脉,柴某经抢救无效于次日 死亡。
如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这就是一种故意犯罪行为。故意犯罪可分为直接故意 和间接故意两种。(P179案例)
犯罪的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 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 态度。 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 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 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