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处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12篇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12篇《自由在高处》读后感1熊培云新书《自由在高处》的封面人物是一尊雕塑的素描,这尊雕塑的名字叫“自我塑造者”,人如其名,他是一个右手执锤,左手执凿,正在把自己从石头里雕刻成人形的人。
用一句话去概括这本书的内容:自由在高处,欲得需自塑。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这本书所做的其实就是三件事:一、帮你意识到枷锁所在;二、帮你挣脱枷锁,或者如果暂时不可能,至少让你学会带着枷锁舞蹈;三、带你寻求自由思想的愉悦。
当然,自由任何时候都不是唾手可得,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
在生活中,也许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束缚你的那些枷锁,但你仍然有思想的自由,更多时候,只要你想到自己在枷锁下仍然能做的那些事,就会感到它的分量已经轻了一半;只要你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你已经给了自己心灵的自由。
这就是“不自由,仍可活”的意义,正如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的环境可能不尽人意,也可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但是能够立足现实,积极工作的人往往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郭娜陆地航空班就印证了这一点,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从细节小处下功夫,不断创新服务,改进和提高工作方法和服务水平。
以热忱的态度、真诚的付出对待来往的乘客,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事迹,获得了社会的赞誉和承认。
而在我们的工作中就应该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具备她们这种急司乘人员所急,想司乘人员所想的服务理念,热情为过往司乘服务,确保青银高速的路畅人和。
我们应该多读熊培云的文字。
他的文字,让我们体会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宽容之精神、乐观之态度、人文之关怀。
让我们看到自由就在高处等着我们去摘取。
他的乐观并非盲目的,通过他的文字我们看到他在理性分析之下的积极与乐观。
我们同时也应该学着熊培云的姿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人生的领导者,正如“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所言。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自由在高处》读后感(通用26篇)《自由在高处》读后感篇1邂逅这本书,缘于分享"读书沙龙活动。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与良心去担当。
熊培云用他的文字,在笔端让观众恢复一种疼痛感;他说的每一句话,成为推动社会变革过程中最后的一根稻草。
自由,一个极具思想高度的词语,熊培云用一种亲和平缓的语言向读者交流自己的人生感悟。
"追求真理,但不强加于人".读罢,深深地被书中的自由和赤诚所打动。
自由是什么?如何达到自由?多少人以此为毕生追求。
帕特里克呼喊过:"不自由,毋宁死!"裴多菲也有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熊培云却坚持:"不自由,仍可活。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
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真正伟大的革命,不在于解开枷锁,而在于打破枷锁,为自由担起责任。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跳蚤实验:分设一个参照组和实验组,最开始的时候,参照组和实验组的跳蚤可以在正常的情况下跳起3米高,15分钟后,在实验组1米高的地方放置一块挡板,不管怎么努力,跳蚤都只能在1米的地方挣扎,无法跳得更高。
再过15分钟,取下挡板,实验组的跳蚤不知道自己又能够随心所欲地跳出3米高,却只能永远在1米高处跳动了。
说明类似结果的实验很多,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望文生义,"习得性无助"即是人在一个长期生活的环境中感受到的一种面对现实的无助感。
而这个概念也恰恰可以用来解释人是如何变得不自由的。
人是社会人,与外界的接触所感就形成了自身的观念和行为。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自由在高处》读后感(通用19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由在高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篇1最近读了熊培云《自由在高处》一书。
读罢此书,深深感受到熊培云把写作当成了推动时代进步的使命,并一点点地努力着。
“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与良心去担当”,希冀让我们所处的时代成为更好的时代。
熊培云的文章,既有理性,又有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他文字的安宁豁朗、乐观宽容与烂漫纯朴。
他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理性发言,做着思维的训练,思想的加法。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向我们传达了一种乐观向上、顽强生活的态度。
他特别注重生活,他认为生活可以让一个人获得自由。
“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
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大环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自由度,但是个体的内心也有一个小环境,它有你对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权。
对生命的体悟,对世界的理解,都可以让你获得足够的独立和自由,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他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宽容之精神、乐观之态度、人文之关怀,正是这个热言时代有稀缺的,也是我们所需要汲取的时代养分和生活营养。
《自由在高处》如同阳光从高处照下,让我想起了海子的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愿我们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我们都在尘世获得幸福,愿我们都有一所得以自由的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自由在高处》读后感篇2关于这本书,读了前序之后的感觉是,有点深奥,需要边读边停顿思考,是否如此。
因为文章本身就是对社会事实的评论,所以我可能更多的是摘录觉得写的比较有意味深长的句子。
熊培云之笔:1“当有年轻人向我感慨不知道将来做点什么的时候,我会建议他们,如果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静下心来读点书,要么去赚点钱。
自由在高处的读后感4篇
自由在高处的读后感4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自由在高处的读后感一:《自由在高处》读后感(888字)熊培云新书《自由在高处》的封面人物是一尊雕塑的素描,这尊雕塑的名字叫“自我塑造者”,人如其名,他是一个右手执锤,左手执凿,正在把自己从石头里雕刻成人形的人。
用一句话去概括这本书的内容:自由在高处,欲得需自塑。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这本书所做的其实就是三件事:一、帮你意识到枷锁所在;二、帮你挣脱枷锁,或者如果暂时不可能,至少让你学会带着枷锁舞蹈;三、带你寻求自由思想的愉悦。
当然,自由任何时候都不是唾手可得,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
在生活中,也许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束缚你的那些枷锁,但你仍然有思想的自由,更多时候,只要你想到自己在枷锁下仍然能做的那些事,就会感到它的分量已经轻了一半;只要你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你已经给了自己心灵的自由。
这就是“不自由,仍可活”的意义,正如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的环境可能不尽人意,也可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但是能够立足现实,积极工作的人往往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郭娜陆地航空班就印证了这一点,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从细节小处下功夫,不断创新服务,改进和提高工作方法和服务水平。
以热忱的态度、真诚的付出对待来往的乘客,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事迹,获得了社会的赞誉和承认。
而在我们的工作中就应该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具备她们这种急司乘人员所急,想司乘人员所想的服务理念,热情为过往司乘服务,确保青银高速的路畅人和。
我们应该多读熊培云的文字。
他的文字,让我们体会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宽容之精神、乐观之态度、人文之关怀。
让我们看到自由就在高处等着我们去摘取。
他的乐观并非盲目的,通过他的文字我们看到他在理性分析之下的积极与乐观。
读后感自由在高处(通用20篇)
读后感自由在高处(通用20篇)读后感自由在高处(通用20篇)读后感自由在高处篇1初读题目,所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自由需要人们去争取,而不是措手可得。
但通过对全书的阅读,发现内容要比自己所想象的自由丰富得多。
"生活自由,思想自由"、"超越逆境,盘活生活,拓展生存,积极生活"、"社会先于国家,自由先于平等,人生先于自由",这些论断都能引发我的深思,到底自由是什么?怎么样才算是自由?人为什么要自由?以及作者所提出的自由就是真的自由吗?本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而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前两部分了,其中第一个部分讲述的是各种各样关于人们追求自由的小故事,以及如何辩证得去看待自由;第二部分则是在教我们如何获得使获取自由及怎样追求自由。
自由是每个人都在一直追寻的东西,但是由于法律,道德以及国家体制的约束,使人们无法真正的去享受到自己的自由。
作者的见解便为"You the Freedom",即"你即你自由"。
于是,脑海中一直有一个词语在闪动着,这个词语就是"随心"。
我们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自由的,觉得我可以每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我可以看电视,我可以打篮球,我可以旅游,我可以拍照。
但是这是真正的自由吗?细细回想一下:当在网上发表评论时,是不是每个人都要考虑一下发表评论所造成的影响;当情侣们在大街上拥吻的时候,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别人异样的目光;当高考考生们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是不是在考虑以后就业的情况及工作的待遇。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还算是自由的吗?网络评论自己的观点,就会受到别人的抨击;情侣们在大街上打情骂俏会被看成是没有教养;而大学所学的专业大多数也并不是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包括作者在文中所说的看电影要哭,不哭就是混蛋。
其实,生活是可以选择的。
面包就像我们的基本生活保障,而玫瑰则像是我们在基本生活保障基础上的更高物质和精神追求。
面包和玫瑰都要有,倘若没有,我们也不应该失望或是一味的绝望。
生活中的我们有很多无能为力的地方,如果大的环境我们如果改变不了,那么每个人生活的小环境我们还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只要积极得面对着生活,我们还是自由的。
《自由在高处》的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自由在高处》的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自由在高处》的读书心得1最近一直在读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
在即将掩卷的时候总在想,高处何在?低处如何?自由是人们不懈的追求,幸福也是。
如果说自由在高处,那么幸福也是么?《自由在高处》作为熊培云对先前力作《重新发现社会》一书的重要补充,不仅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而且充满了对社会、对国家、对历史与未来的深刻解读和关注。
作为七零后的年轻学者,熊培云能以这样睿智而理性的目光,深情而又犀利的笔调,勾勒出一簇簇精神家园的奇葩,以书畅志,不能不令人拍案,掩卷长思。
熊培云是学历史的,在他的著作里,不乏其恢廓的历史镜像,但他没有像学究式的史学家那样刻板冷峻,厚古薄今。
相反,他像坐在我们身边文采斐然、娓娓而谈的弟兄,凡举透彻,诗意盎然。
且听他自己的叙述吧:以自由的名义,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主的生活;以生活的名义,谁也不要去鼓励他人牺牲。
勇敢也罢,懦弱也罢,背后都是个人有选择如何生活的自由。
自由在高处,也在你我平凡的生活里。
我之所以能做到不绝望,并且“永不绝望”,是因为我对人生对世界有这样的理解:一是相信自由内心的力量、行动的力量,一点一滴地改变逆境的力量;二是相信即使你没改变,别人也在改变,没有一成不变的环境。
事实上,人类文明化的历程,就是围绕着自由与自救展开的。
保持一点一滴做事的作风,既是让自己在尽力做事,也是让自己醒着。
相信中国因有社会而有未来;相信我们每天的付出都有报偿;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相信大家一起努力,万物各成其美;相信阳光如此美好,坏人也会回头。
我同样相信,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在困顿中前行的人们,将来总有一天会站在自由而幸福的彼岸会师的。
我不要天堂,我只要底线。
因为没有底线,就没有自由。
不要把疼痛当绝望,凡事还是看积极的一面,至少我和周围很多朋友都在积极地做事;同时也给自己的视界多一点时间感:一百年前中国还有凌迟,五十年前中国还在喊万岁,四十年前中国还在破“四旧”,三十年前中国还不许跳舞,二十年前中国还在争论姓社姓资,十五年前中国还没有普及互联网,十年前中国还有收容遣送条例,五年前中国还没有物权法,两年前中国还没有微博,一年前中国还没有通过城乡居民选举同票同权……社会终究是在进步。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自由在高处》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自由在高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1熊培云新书《自由在高处》的封面人物是一尊雕塑的素描,这尊雕塑的名字叫“自我塑造者”,人如其名,他是一个右手执锤,左手执凿,正在把自己从石头里雕刻成人形的人。
用一句话去概括这本书的内容:自由在高处,欲得需自塑。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这本书所做的其实就是三件事:一、帮你意识到枷锁所在;二、帮你挣脱枷锁,或者如果暂时不可能,至少让你学会带着枷锁舞蹈;三、带你寻求自由思想的愉悦。
当然,自由任何时候都不是唾手可得,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
在生活中,也许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束缚你的那些枷锁,但你仍然有思想的自由,更多时候,只要你想到自己在枷锁下仍然能做的那些事,就会感到它的分量已经轻了一半;只要你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你已经给了自己心灵的自由。
这就是“不自由,仍可活”的意义,正如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的环境可能不尽人意,也可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但是能够立足现实,积极工作的人往往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郭娜陆地航空班就印证了这一点,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从细节小处下功夫,不断创新服务,改进和提高工作方法和服务水平。
以热忱的态度、真诚的付出对待来往的乘客,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事迹,获得了社会的赞誉和承认。
而在我们的工作中就应该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具备她们这种急司乘人员所急,想司乘人员所想的服务理念,热情为过往司乘服务,确保青银高速的路畅人和。
我们应该多读熊培云的文字。
他的文字,让我们体会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宽容之精神、乐观之态度、人文之关怀。
让我们看到自由就在高处等着我们去摘取。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自由在高处读后感(精选10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由在高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篇1因为有书可读,所以人类还不那么寂寞。
不断地找书看,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总能遇上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好书,《自由在高处》就是暑假里的怦然心动。
《自由在高处》作者熊培云,新闻工作者。
他的文字清醒、宽容、理性、有一种温和向上的力量,他用他的文字构建一个有情怀的、自由的、人本的理想世界。
人本生而自由,却在社会生活中失去自由,我们并非毫无选择,需要获得自由,必须站在高处,这里的"高处",是精神的"高处"。
书不仅在教我们如何看待自由,也告诉我们如果获取、追求自由,即自救。
天赋人权,实际就是强调个体自由,有了个体自由,通过自由实现更多的权利从而走向平等,先有个体的自由,再创造集体的自由。
而我们已经失去太多的自由,书中就列举了诸多的社会怪现象,比如许多人的成功是"豪车、名宅",被物欲绑架,于是我们看到人们的恐惧,为他人的富有自悲自叹,生活只是生存,看似一生追求占有物品,全然不知是物品占有我们,我们忘记了最真实的生活应该是"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日奔波于风尘。
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支起苍穹。
"这也让我想起早起随妈妈买菜时看到城管与摊贩的争执。
在菜市场前面的小路上,天刚亮就有农家人带着自己的种的菜在那售卖,多是老人,自己种,当天摘当天卖,不会打什么化学剂,只是依靠劳动赚点生活来源,菜市场的摊位对他们而言成本太高。
每天去买菜我偏爱去此,一是新鲜,二因不是大棚菜,原生态,多买点还很便宜,一天的生活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拉开序幕,这本是一件生活极平常却也美好的事情,多么生活的画面。
自由在高处的读后感
自由在高处的读后感第1篇:自由在高处的读后感读这本书,是因为书名吸引了我。
正如我最喜欢一个演讲,马丁路德金的《ihaveadream》,其中的自由和平等就是引起心灵共振的关键词。
相信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种力量,它潜伏在意识深处,如果被唤起,必然蓬勃向上,绽放出超越现实的力量,引领我们走向自由的高处。
问题是,自由在哪里?人,生来不自由。
年幼时,有父母的限制,老师的管制。
成年后,有家庭的约束,工作中的各项规定,法律和道德约束。
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我看过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你怎么知道你是人?”的确,人本就是一种动物而已,从本质上看,和地上的蚂蚁是一样的。
当我们一脚踩过一窝蚂蚁时,正如地震倾覆我们的房屋,有些人幸存,有些人逝去,如此的简单,如此的不可抗拒。
世界是如此残酷,生命也很脆弱,所以有很大一部分人,从出生就如那工蚁一般,慢慢长大,出去找寻食物,盖房子,饲养幼蚁,死去。
自由对我们的意义在哪里?就是去东面找面包屑,还是去西面找面包屑的问题?!工蚁的世界无法懂,人的世界更难懂。
熊培云说,真正的自由源自内心的渴望,是不断的*思考开出的花朵。
可以具体到一件事,也可以是对梦想的追寻。
所以个体对自由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
能捍卫自己自由的,永远只有自己。
歌德说,如果有一个人宣称他是自由的,那他必然是受限制的;反之,如果有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精选读后感:自由在高处首先很庆幸能读到《自由在高处》这本好书,说实话,我之前并没有读书的习惯,因此错过了很多能够给我人生启迪意义的好书。
但是还好时间不早不晚,让我明白了这一生我要与书为伴,尤其是要汲取像《谈修养》、《自由在高处》、《重新发现社会这种》这类好书的营养。
文中有引用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个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他在肖申克监狱关押了50年,这几乎就是人的一辈子,当他知道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他不但没有满心欢喜,反而面临精神上的崩溃,因为他不愿离开这座监狱,最后出狱后他选择了自杀。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3篇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3篇《自由在高处》读后感1看他的书,他会告诉你,那个铁屋子不是已经千疮百孔了吗?虽然它现在还很坚固,但是它毕竟在一点点消解,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我们总会有逃脱牢笼的一天。
这本书的文字延续着熊培云一贯的风格,说得道理都是常识,举得的例子都是习以为常的。
但这本书尤其让我觉得个体并非毫无选择,个体要想收获自由,就必须站到“高处”。
但熊氏所说的“高处”并不是要获得高的社会地位、为所欲为,而主要指站在精神上的高处。
通过和熊培云的对话你会发现一个新的社会,一个另外的事实的真相——无疑一个美丽新世界是让人憧憬和向往的,而如何到达这一美丽新世界?书中给了答案。
熊培云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争取未得到的自由固然需要,但盘活已有的自由同样重要。
书中的观点不是在说教中完成的.,也非理性思辨得出的结论,通过温暖而富有力量的文字潜移默化终起春风化雨之功,有人评价熊培云“他的文字,让我们体会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宽容之精神、乐观之态度、人文之关怀。
”熊培云如同一个温和的绅士。
温和是自由主义者的温度,他保持着清醒独立宽容的态度,他不会像诗人一样激愤,小说家一样尖锐,也不苛求艺术家的完美。
温和的绅士有一种脱俗的优雅睿智的幽默,君子无忧的心境;温和的绅士是成熟的理性的人,对外部世界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独特的看法,内在对自己有明智的权衡,不去承担力所不能及的使命,他没有卫道士的虚伪热血青年的芒从,是一个自由的独立的优雅的人。
帕特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说:“不自由,仍可活。
”因为生活!熊培云说“生活偶尔走失,从未离开。
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
”强权可以征服这个国家,却无法征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生活,可以让战争走开,可以让帝国坍塌。
他认为,历史最真实的面貌是,所有帝国终究灰飞烟灭,只有生活永远细水长流。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2看完这本书,感慨真的很多,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是“第六种自由”,我在心里对自由的模糊概念慢慢的清楚起来,这本书引发了我对自由的思考,并且我一直在想,怎样我才算是真正的自由?在中国这样的一种政治体制下,我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吗?熊先生的文笔犀利中不乏幽默感,通常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让我们想到很多。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自由在高处》读后感1首先很庆幸能读到《自由在高处》这本好书,说实话,我之前并没有读书的习惯,因此错过了很多能够给我人生启迪意义的好书。
但是还好时间不早不晚,让我明白了这一生我要与书为伴,尤其是要汲取像《谈修养》、《自由在高处》、《重新发现社会这种》这类好书的营养。
文中有引用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个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他在肖申克监狱关押了50 年,这几乎就是人的一辈子,当他知道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他不但没有满心欢喜,反而面临精神上的崩溃,因为他不愿离开这座监狱,最后出狱后他选择了自杀。
实际上他已经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依赖和思想自由的奴役。
由此我想到了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从我们出生起,父母就给我们做好了各种各样的安排,例如上哪所学校,什么书能看,什么书不能看等等;以至于有一天长大了,需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已经习惯了被安排,已经习惯了思想被奴役。
前几日有个想报考国防科大的东北大学普通大三学生跟我聊天,他刚加上我,刚打了个招呼,就直接问我到国防科大每月多少工资,到毕业的时候工资能涨到多少?他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钱!我直接问他,你想当军人吗?他告诉我他当不当无所谓。
那我问他为什么报考国防科大,他说读军校可以直接可以发钱。
我又直接问他为什么只关心钱的问题,当兵还没有自由,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梦想去做呢?他说他家庭条件不好,父母都是农民,没钱没背景;为了赚钱,他早就忘了什么所谓的梦想和自由;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可以干。
跟他聊完,我虽然为他的孝心所感动,但是也为他梦想的缺失和思想的狭隘而感到悲哀。
如《谈修养》中所说:"大学教育在使人有正确的价值意识,知道权衡轻重",也就是说经历过大学教育,我们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在人生面临抉择时,我们知道如何忠于自己的内心去选择。
我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我个人最喜欢《自由在高处》里这一句话:"生命的本质是时间,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
最新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感悟(九篇)
最新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感悟(九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职场文书、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workplace docu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s, essay compilatio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感悟(九篇)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5篇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5篇《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5篇《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1一大摞书中,我首先挑中这本,就冲自由二字。
我喜欢自由,虽然说自由的人是孤独的。
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一书告诉我们:生活是可以选择的,自由在高处。
自由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所追求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可以借助工具穿梭于地球任何地方,甚至探索到了太空,但人类更追求的是思想的自由。
因自由而任意驰骋、跳出时代桎梏的超前思想。
我始终坚持一个看法,如果这个环境已经在给你做减法,你首先应该想到的是给自己做加法,要相信时代每一天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走,相信我们的国家要比我们想象的自由。
大环境可以决定你的自由度,但你内心还有一个小环境,那里有你对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权。
而这个完全在于你的觉悟,在于你对生命、对世界的理解。
只要你足够独立和自由,你可以DIY一个属于你的美好世界。
作者的这番话可给在现实中困惑的青年人一点启示。
不要为不可改变的外部环境苦恼,让自己去适应、去提高。
或者给自己的人生其它选择,跳出功利,跳出比较,自由的选择生活,选择让内心安宁、幸福的道路。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经济上的自由,但人们要想要更多的自由。
他们要表达自己对大环境的意见,希望推动民主社会的建立。
这或许是博客和微博在中国能这么火的原因吧。
人民渴望言论自由,渴望让世界听见自己的声音,让自己的声音改变世界,而网络让这个梦想不那么遥远。
当一件大的公共事件时发生时,每个人都是一个微媒体,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民众如撼树的蚍蜉,因网络的自由而变得强大,这是科技时代赋予我们的礼物。
自由就在高处,等着你我去摘取,咱们这辈不行,就让下一辈继续攀登。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2熊培云《自由在高处》很励志,与许多“励志书”不同,这本书贵在传达一种乐观向上顽强生活的态度。
所谓“励志书”,还是大学时的哥们儿刘涛提及的,这类书充满煞有介事的说教,引用些万能的老故事,表达些谁都会讲的观点,而其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剪刀+胶水+编造,号称成功学的什么什么教材,改变命运的什么什么,吹破天的虚,不过凑一帮人十天半个月加工出来而已。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5篇)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5篇)自由在高处读后感1因为有书可读,所以人类还不那么寂寞。
不断地找书看,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总能遇上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好书,《自由在高处》就是暑假里的怦然心动。
《自由在高处》作者熊培云,新闻工作者。
他的文字清醒、宽容、理性、有一种温和向上的力量,他用他的文字构建一个有情怀的、自由的、人本的理想世界。
人本生而自由,却在社会生活中失去自由,我们并非毫无选择,需要获得自由,必须站在高处,这里的"高处",是精神的"高处"。
书不仅在教我们如何看待自由,也告诉我们如果获取、追求自由,即自救。
天赋人权,实际就是强调个体自由,有了个体自由,通过自由实现更多的权利从而走向平等,先有个体的自由,再创造集体的自由。
而我们已经失去太多的自由,书中就列举了诸多的社会怪现象,比如许多人的成功是"豪车、名宅",被物欲绑架,于是我们看到人们的恐惧,为他人的富有自悲自叹,生活只是生存,看似一生追求占有物品,全然不知是物品占有我们,我们忘记了最真实的生活应该是"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日奔波于风尘。
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支起苍穹。
"这也让我想起早起随妈妈买菜时看到城管与摊贩的争执。
在菜市场前面的小路上,天刚亮就有农家人带着自己的种的菜在那售卖,多是老人,自己种,当天摘当天卖,不会打什么化学剂,只是依靠劳动赚点生活来源,菜市场的摊位对他们而言成本太高。
每天去买菜我偏爱去此,一是新鲜,二因不是大棚菜,原生态,多买点还很便宜,一天的生活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拉开序幕,这本是一件生活极平常却也美好的事情,多么生活的画面。
然而城管却会因为城市管理等理由驱赶他们,到底是这买卖的平常生活场景有违城市形象,还是这些野蛮地驱赶破坏这一生活场景?菜市场里靠着监管仍有各种不安全食品,这些摊贩买卖紧靠着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信任一样吃得健康,被赋予权利的执法者为何要以维护的理由绑架被维护者的选择呢?再比如一到情人节、圣诞节,看大街上节日气氛浓厚,有些人却对这保持剑拔弩张的姿态,曾有十位博士联署抵制圣诞节。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9篇)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9篇)《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1熊培云的__,既有理性,又有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他文字的安宁豁朗、乐观宽容与烂漫纯朴。
他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理性发言,做着思维的训练,思想的加法。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向我们传达了一种乐观向上、顽强生活的态度。
他特别注重生活,他认为生活可以让一个人获得自由。
“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
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大环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自由度,但是个体的内心也有一个小环境,它有你对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权。
对生命的体悟,对世界的理解,都可以让你获得足够的独立和自由,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他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宽容之精神、乐观之态度、人文之关怀,正是这个热言时代有稀缺的,也是我们所需要汲取的时代养分和生活营养。
《自由在高处》如同阳光从高处照下,让我想起了海子的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愿我们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我们都在尘世获得幸福,愿我们都有一所得以自由的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2《自由在高处》的封面人物是一尊雕塑的素描,这尊雕塑的名字叫“自我塑造者”,人如其名,他是一个右手执锤,左手执凿,正在把自己从石头里雕刻成人形的人。
用一句话去概括这本书的内容:自由在高处,欲得需自塑。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这本书所做的其实就是三件事:一、帮你意识到枷锁所在;二、帮你挣脱枷锁,或者如果暂时不可能,至少让你学会带着枷锁舞蹈;三、带你寻求自由思想的愉悦。
当然,自由任何时候都不是唾手可得,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
在生活中,也许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束缚你的那些枷锁,但你仍然有思想的自由,更多时候,只要你想到自己在枷锁下仍然能做的那些事,就会感到它的分量已经轻了一半;只要你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你已经给了自己心灵的自由。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自由在高处读后感优秀范文【1】《自由在高处》从不同角度解雇分析了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诸多怪象,最根本的价值观念与西文主流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生活的价值及意义,国家与社会在存在,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集中营是用来做什么的,体制内的弱者面临的制度因素,“风能进,雨能进,国王的卫兵不能进“体现着对个体主权的尊重和保护,二等于多少体现的观念改变,人是时间单位体现个人的创造价值,国界与自由全新意义等等。
回顾现实与理想,我们想得太多,学得太少,做得太少,调研实践得太少。
对比西方价值观念,总强调意识形态差异,而相互学习、借鉴比太少。
现阶段,无论东西文化、南北差异,都是全球文明文化的组织部分,都应主动学习,相互交流。
追寻思想的自由。
现阶段,由于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束缚和差异,总是自觉不自觉得学习到的理论、价值、观念,与现实社会存在种种现象相矛盾,也相交织,种种规则、潜规则胜行于道,打破了人们既有传统观念和价值,需要学习更多的经济学、社会学、西方经典理论学来审视中国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和修正个人的价值认同,正确辨别正负是非,放飞个人自由思想。
更要大胆地说出你的不高兴。
龙应台:“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不要以为你是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理社会。
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人公仆立法委员会,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
”寻找选择的自由。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信中,多次提及选择的权利和智慧。
正如李开复所说,“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不要一味地看到被选择,更应积极地面对新生活,适应新环境,当前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被选择,从小学升初中,到大学被录取及面临就业,也许直至工作后岗位的多次调整都看似被动的过程,反思之中,不选择也一种选择,被选择也是你生活学习训练的结果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自由在高处读后感1因为有书可读,所以人类还不那么寂寞。
不断地找书看,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总能遇上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好书,《自由在高处》就是暑假里的怦然心动。
《自由在高处》作者熊培云,新闻工作者。
他的文字清醒、宽容、理性、有一种温和向上的力量,他用他的文字构建一个有情怀的、自由的、人本的理想世界。
人本生而自由,却在社会生活中失去自由,我们并非毫无选择,需要获得自由,必须站在高处,这里的”高处”,是精神的”高处”。
书不仅在教我们如何看待自由,也告诉我们如果获取、追求自由,即自救。
天赋人权,实际就是强调个体自由,有了个体自由,通过自由实现更多的权利从而走向平等,先有个体的自由,再创造集体的自由。
而我们已经失去太多的自由,书中就列举了诸多的社会怪现象,比如许多人的成功是”豪车、名宅”,被物欲绑架,于是我们看到人们的恐惧,为他人的富有自悲自叹,生活只是生存,看似一生追求占有物品,全然不知是物品占有我们,我们忘记了最真实的生活应该是”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日奔波于风尘。
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支起苍穹。
”这也让我想起早起随妈妈买菜时看到城管与摊贩的争执。
在菜市场前面的小路上,天刚亮就有农家人带着自己的种的菜在那售卖,多是老人,自己种,当天摘当天卖,不会打什么化学剂,只是依靠劳动赚点生活来源,菜市场的摊位对他们而言成本太高。
每天去买菜我偏爱去此,一是新鲜,二因不是大棚菜,原生态,多买点还很便宜,一天的生活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拉开序幕,这本是一件生活极平常却也美好的事情,多么生活的画面。
然而城管却会因为城市管理等理由驱赶他们,到底是这买卖的平常生活场景有违城市形象,还是这些野蛮地驱赶破坏这一生活场景?菜市场里靠着监管仍有各种不安全食品,这些摊贩买卖紧靠着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信任一样吃得健康,被赋予权利的执法者为何要以维护的理由绑架被维护者的选择呢?再比如一到情人节、圣诞节,看大街上节日气氛浓厚,有些人却对这保持剑拔弩张的姿态,曾有十位博士联署抵制圣诞节。
这不过又是卫道者们借传统的名义给人们选择生活的自由加手铐脚镣,文明是公共精神产品,不该有东西方之分,文明的交流应该是叠加而不是消减,至少选择过什么节,是我自己的自由。
书中还有谈到被过度的信息包围。
环顾身边所有人,无一不是活在各种信息里,家里、路上、车上,都是低头族,大家都沉浸在手机信息中,走在路上,没有问候的笑容,更难听到一句简单的问候。
记得周国平在《妞妞》中说到自己在国外的生活,他住在学校附近,早上傍晚总会带孩子散步,那时的妞妞特别爱笑,因为他们在路上总是会有很多停下来看看这个可爱的中国女孩,跟她打招呼,赠以笑脸。
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不知情权,追求不被信息包围的自由。
”你即你自由”,许多的不自由是自己施加的,我们可以做自己生活的主宰,选择自己世界的自由。
当我们心中没有那么多被监视,努力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我们会比想象中自由,冲破看得见的枷锁,自救,个体自救才会让集体被救。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2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初读之后,感觉是各种观点在脑海里交织,最大的感受还是生活是要经历的,然后才是感悟。
这本书的主要线索,就是生活自由与思想自由,以及个体如何超拔于一个不尽人意的时代之上,收复我们与生俱来的身心自由,盘活我们已经拥有的自由。
相较十六世纪法国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家拉波哀西抨击的“自愿奴役”而言,在一个正经受着新旧交替的国家,不自由的状态并非人们自愿,而在于适应与沿袭,得过且过。
至于如何走出这种日常的甚至为许多人所不自知的奴役状态,既有赖于个人的勇气,也关系到个人对时代与自由的理解,以及时代本身的演变。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台词,用来做本书的标题再合适不过。
一直以来,熊培云先生致力于推动社会多元化建设,倡导左右携手,共为民生谋福祉,用社会的进步来推动国家的进步,这些主张,正融入集体意识,正成为当下最亮色、最理性的声音。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自由,无自由则无边界,则必然失去责任与担当,最终不是与世沉浮,就是失去自己。
当一代代人接续这份无奈时,民族的命运就永远无法被改变,而超越宿命就只能遥遥无期。
“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是《自由在高处》一书后记的题目,熊培云在后记中也阐明了自己的信念:“相信没有人能剥夺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dom’(你即自由);相信时代在变,相信中国正在朝着一个自由而开阔的道路上走,没有谁能改变这个大趋势。
与此同时,相信人类会有一个好的前途,毕竟,人不只是爱自己,还爱自救,没有谁不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
这既是一切共识的基础,也是我信心之来源。
”自由在高处,这是一个仰望的方向,也是一个需要通过我们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但是我们,总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向着高处攀登。
让我们一起,为实现这样的理想努力。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3庄子有云,“哀莫大于心死”,心所为何物?熊先生的回答是:“好色”,说是好色关乎心灵。
这里面涉及了理性与情感、头脑与心灵之争,林语堂说“男人只懂人生哲学,而女人却懂人生”。
女人的直觉能抵达心灵,男人的理性有时却接近幻觉。
一个好的社会需要找到心灵与大脑的平衡点,讲效率的做蛋糕关乎头脑,讲公平的分蛋糕关乎心灵,头脑追求差异有三六九等,心灵却有灵气没有优劣之分。
这一点,是需要多少时间、多少努力,才能实现?“有什么样的心灵,便有着怎样的目光”。
很喜欢这句。
在你评判某一人、事、行为时,也暴露了自己。
请做好对“人”的人身权利的基本尊重,在你看不惯、批评、憎恶的同时,麻烦想想那是否是别人的自由,追求或展现或享受幸福的权利。
熊先生说“一个人的完整权利,至少来自两个方面的自治,听着,是自治,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身体自由,而身体自由又包括行动(为)自由和审美自由”。
赞同,因为是至少嘛,但我也觉得这两个也是基本,这不是美国式的看法,仅是关乎人性自然追求而言,谁不渴望自由呢?“第六种自由”一种免于倾倒信息垃圾的自由。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描述人们使用用着相同的网络,阅读着相同的头条,因为相同的无关的信息垃圾而消化不良,信息社会同样造就了无数“单向度的思想”和“标准化的人”。
过多的信息摄入或者过度的信息依赖让我们的人生不自由。
是的。
打开几个网页,关掉,一天就过去了。
打开无数个网页,关掉,一辈子就过去了。
(想想好悲哀,若我的余下3分之2的生命是如此,我想纯粹自然快乐的时光应该很少)。
《天使爱美丽》电影当中,许多人不仅抵制无用信息和广告对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的侵蚀,而且时刻想着关闭电视和电脑,将自己放到海滩和阳台上,过和大自然一样自然的生活。
(或许我应该重新再欣赏一遍这部电影)。
若非必要,一定要尽量少上网。
虽然这个决定实行起来相对而言很艰难,但我要有这种意识,慢慢放手。
对于喜欢安静的我也是,或许更想在阳台上,随手翻翻书页,余光扫一扫花盆,懒洋洋的过一上午,而不是”葛优瘫”在沙发上,刷着网页,对着电脑,与世界抱成一团。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4你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成器—易卜生!我们有太多的自由,可以不去上课而不自知,可以不按时工作而不自责,行人的”中国式”过马路,可以在公共场所喷云吐雾,城市内各式违章建筑也常见于报端,变通、”潜规则”成了当前中国社会的流行词汇。
同时,我们也在太多的不自由,学习的不自由,小学生放弃了快乐的童年,被一个个补习课外班压得呼吸不得,就业来自由,采访不自由,言论不自由,住房不自由,看病不自由,好象就是受了委屈也不自由,还要开胸验肺……《自由在高处》从不同角度解雇分析了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诸多怪象,最根本的价值观念与西文主流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生活的价值及意义,国家与社会在存在,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集中营是用来做什么的,体制内的弱者面临的制度因素,”风能进,雨能进,国王的卫兵不能进”体现着对个体主权的尊重和保护,二等于多少体现的观念改变,人是时间单位体现个人的创造价值,国界与自由全新意义等等。
回顾现实与理想,我们想得太多,学得太少,做得太少,调研实践得太少。
对比西方价值观念,总强调意识形态差异,而相互学习、借鉴比太少。
现阶段,无论东西文化、南北差异,都是全球文明文化的组织部分,都应主动学习,相互交流。
追寻思想的自由。
现阶段,由于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束缚和差异,总是自觉不自觉得学习到的理论、价值、观念,与现实社会存在种种现象相矛盾,也相交织,种种规则、潜规则胜行于道,打破了人们既有传统观念和价值,需要学习更多的经济学、社会学、西方经典理论学来审视中国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和修正个人的价值认同,正确辨别正负是非,放飞个人自由思想。
更要大胆地说出你的不高兴。
龙应台:”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不要以为你是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理社会。
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人公仆立法委员会,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
”寻找选择的自由。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信中,多次提及选择的权利和智慧。
正如李开复所说,”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不要一味地看到被选择,更应积极地面对新生活,适应新环境,当前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被选择,从小学升初中,到大学被录取及面临就业,也许直至工作后岗位的多次调整都看似被动的过程,反思之中,不选择也一种选择,被选择也是你生活学习训练的结果之一。
1.01m=37.87,0.99m=0.03。
两者起点是如此接进而结果差距是如此之大,这恰恰是你自由选择的结果。
”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
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就随之改变。
做自己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创造一个激活自由的机制。
目前中国从上至下都在开展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活动,目的是更好地弘张扬优良传统,提高工作效率,这些活动年年都在强调,隔几年都要搞运动,这也许是适应中国当今社会的实际。
调整单位负责人,作风建设会随之改变,这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但要解决用调整负责人来改变作风,必须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及公平的、自由的环境,保障决策、执行、监督的顺畅运行。
Freedom is not free.用你的勇气、拼搏及执着去争取更多的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