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合集下载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专题练习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专题练习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专题练习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专题一、推理填空题1.已知:如图,DE∥BC,∠ADE=∠XXX,将说明∠1=∠2成立的理由填写完整。

解:因为DE∥BC,所以∠ADE=∠XXX。

又因为DE∥BC,所以DB∥EF。

由平行线性质可知,∠1=∠ADE=∠XXX∠2.2.已知:如图所示,∠1=∠2,∠A=∠3.求证:XXX。

证明:因为∠1=∠2,所以XXX。

又因为∠A=∠3,所以AC∥BD。

由平行线性质可知,AC∥DE。

3.已知:如图,∠XXX∠ADC,BF、DE分别平分∠ABC 与∠ADC,且∠1=∠3.求证:AB∥DC。

证明:因为∠XXX∠ADC,所以∠XXX∠ADC。

又因为BF、DE分别平分∠ABC与∠ADC,所以∠1=∠ABC,∠3=∠ADC。

由∠1=∠3可得,∠2=∠ADC。

由平行线性质可知,AB∥DC。

二、证明题4.如图,AB∥CD,AE交CD于点C,DE⊥AE,垂足为E,∠A=37º,求∠D的度数。

证明:因为AB∥CD,所以∠A+∠D=180º。

又因为DE⊥AE,所以∠ADE=90º。

由∠A=37º可得,∠ADE=53º。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D=80º。

5.如图,已知AB∥CD,∠1=100°,∠2=120°,求∠α的度数。

证明:因为AB∥CD,所以∠1+∠α+∠2=180º。

由∠1=100º,∠2=120º可得,∠α= -40º。

由于∠α是角度,所以∠α=320º。

6.如图,XXX,AE平分∠BAD,求证:XXX与AE相交于F,∠XXX∠EAF。

证明:因为XXX,所以∠BAD=∠ACD。

又因为AE平分∠BAD,所以∠XXX∠DAF。

由相邻角的性质可得,∠EAF+∠DAF=∠BAD=∠ACD。

又因为CD与AE相交于F,所以∠CFE+∠EAF+∠ACD=180º。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2)由(1)可知AB∥EF, ∴∠3=∠A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3=∠B(已知), ∴∠ADE=∠B(等量代换). ∴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DG=∠BGD=5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E平分∠ADG(已知), ∴∠ADG=2∠EDG=110°(角平分线的定义). 又AB∥EF, ∴∠1=∠ADG=1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DE∥BC,∴∠C = ∠AED = 40°(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4.已知:如图,∠1+∠B=∠C.试说明BD∥CE.
解:如图,作射线AP,使AP∥BD, ∴∠PAB=∠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P 又∠1+∠B=∠C(已知), ∴∠1+∠PAB=∠C(等量代换), 即∠PAC=∠C. ∴AP∥C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又AP∥BD, ∴BD∥CE(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 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解:∵∠1=∠2(已知),∠2=∠DHE(对顶角相等), ∴∠1=∠DHE(等量代换). ∴AB∥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D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50°(已知), ∴∠B=180°-∠D=180°-50°=130°.
②如图,已知AB∥CD,DA平分∠CDE,∠A =∠AGB.
拓展提升
如图 , 点E在AB上 , 点F在CD上 , CE , BF分别交AD于 点G,H.已知∠A =∠AGE,∠D=∠DGC. (1)AB与CD平行吗? 请说明理由. ( 2 ) 若∠2+∠1=180° , 且∠BEC=2∠B+30° , 求∠C 的度数.
解:(1)AB∥CD.理由如下: ∵∠A=∠AGE,∠D=∠DGC,∠AGE=∠DGC(对 顶角相等),∴∠A=∠D (等量代换). ∴AB∥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平行线性质的认知一直是数学和几何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它可以被用来定义
和分析几何空间中的形状和性质,也可以被用来判断某个几何形式是否是平行线性空间。

有时,甚至可以用它来表示某些非几何情况,如一起事件、一类经济趋势等。

平行线性质的应用是十分多样的,涉及到的领域几乎涵盖了各个学科。

在线性代数领域,平行线性质是其中一种最重要的数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线性系统;在几何学中,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判断几何形状是否是平行线性空间;而在物理学中,平行线性质也可以用于力学中质量等等。

在工程和实际应用中,平行线性质和判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建筑领域,需要准确判断复杂几何形状的平面、立面是否是平行的;在军事领域,军事装备的精确放置也需要正确的平行判断;在精密制造业中,平行线性判断也是基本技巧之一。

总之,平行线性质和判定十分重要,它不仅是数学和几何学领域中非常普遍的
技术,更是诸多工程和实际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方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可谓是多种多样。

平行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

平行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

6、如图,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出
长方形工件边缘的两条垂线,这两
条垂线是否平行( 是 )。口述理
由。(3分)
理由:
同一平面内,垂
图12
直于同一条直线的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选择题(每题1分)
7、如图7:当AC//BD时,可以
判断∠A等于哪个角。( c )
A.∠D
B.∠C
C.∠B
D.∠AOC
图7
(二)选择题(每题1分)
C
同位角有
_____∠__1_和__∠__5___
4
A
1
____________,
3
2
B
内错角有
_____∠__3_和__∠__5___
F
D
5
____________ ,
图2
同旁内角有
______∠_2__和_∠__5_
_____________ 。
二、抢答题,分组竞赛(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2、如图4,如果∠1=∠2,那么 ___A_D__//___B_C__,根据 内__错_角__相__等_,__两_直__线__平_行_______。
求证:AB//DF。
1
C
2
证明:
A E3
B
∵AEB为一直线(已知)
D
F
∴∠1+∠2=180°(邻补角定义)
∵∠1+∠D=180°(已知)
∴∠2=∠D(同角的补角相等)
∴AB//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综合应用题
16.已知:如右图,BE平分∠ABC, ∠1=∠2,求证:①∠2=∠3;
②∠4=∠C
8、如图8,已知∠1=∠2 ,且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典型例题)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典型例题)

E
B
C
例4.如图,∠A+∠C=1800,∠D=∠E,则AB与EF平行 吗?为什么?
A
B
C
E
D F
解:∵∠A+∠C=1800( 已知 ) ∴AB//CD(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又∵∠D=∠E( 已知 ) ∴EF//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EF( 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C D F B 2 E 3 A G
1
D 4.如图,若m∥n,∠1 = 105°,则∠2 =( A.55° B.60° C.65° D.75°

1 2
m n
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O为 垂足,如果∠EOD = 38°,则∠AOC = 52°,∠COB = 128 。 °
A O C
E D B
6.如图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C ) A.∵∠1=∠4,∴BC∥AD B.∵∠2=∠3,∴AB∥CD C.∵AD∥BC,∴∠BCD+∠ADC=180° D.∵∠1+∠2+∠C=180°,∴BC∥AD B A 1 2 4 3 D
1 B C
例7.如图,若AB⊥BC,BC⊥CD,∠1=∠2 求证:BE//CF A
1 证明: ∵AB⊥BC,BC⊥CD( 已知) ∴∠ABC=∠BCD =900(垂直的定义 ) 2 ∵∠1=∠2( 已知 ) E C ∴∠ABC-∠1=∠BCD-∠2(等式的性质) 即∠EBC=∠BCF ∴ BE// C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F
例2、如图有一块梯形的玻璃,已知量得 ∠A=115°,∠D=100°,请你想一想, 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解:∵AD∥BC (已知) ∴ A + B=180°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教案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初一数学组教学目标:(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2)经历例题的分析过程,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基本方法.并在证明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进一步培养推理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综合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问题.2.渗透数学模型的思想,体会转化的思想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典型例题分析和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对顶角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 :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2 :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3 :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 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判定2: 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判定3: 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判定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________.学生活动——根据定理填空,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写出几何语言.设计意图:以填空形式复习所有新学习的知识点,可以结合各定理的几何图形和几何语言进行复习,目的是加深对定理的认识和熟练掌握.二、例题讲解【例1】(1)已知:如图,∠1=72°,∠2=72°,∠3=60°,求∠4的度数.解:∵∠1=72°,∠2=72°(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3=60°(已知)∴∠4=_______________.(2)已知:如图,∠1=72°,∠2=72°,∠3=60°,求∠5的度数.(3)已知:如图,∠1=72°,∠2=72°,∠3=60°,求∠6的度数.学生活动——认真分析条件,用彩色笔在图中标注,独立完成第1小题填空,和第2小题规范过程的书写.用多种方法解决第三题并说出做每步推理的依据. 教师活动——以填空形式给出第一题,注重理由填写,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第三题.设计意图:第一套题组非常简单,是平行线性质与判定最简单的综合运用,第三小题加入了对顶角和邻补角知识点,强化综合分析的方法,强化推导和书写的规范性.提炼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间的关系,形成解题策略.三、深入探究【例2】(1)已知:如图,DG ∥BC ,∠1=∠2求证:EF ∥CD证明:∵DG ∥BC (已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1=∠2(已知)∴____________ ∴EF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如图,∠ADG=∠B ,∠1=∠2求证:∠BEF=∠BDC.21EG D AB C21EGD ABC(3)已知:如图,CD ⊥AB ,EF ⊥AB,∠1=∠2求证:∠AGD=∠ACB.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对第1小题填空的填写,和老师一起思考、分析、讨论第二题,完成逻辑推理和书写过程.结合前两道题的思考尝试独立解决第三题. 教师活动——教师主要以讲第二题为主,画推导图,从已知条件出发,层层推理,直到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如果直接给出第三题,对于初学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学生来说太难了,通过前两题的分析,逐步递进,化简难度.四、拓展提高【问题】如图,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互相平行放置的,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1=∠2,∠3=∠4,∠2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解读:已知条件:如图,AB ∥CD ,∠1=∠2,∠3=∠4.猜想:(1)∠2和∠3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2)试说明:PM ∥NQ .解:(1)答:∠2____∠3.理由如下: ∵ AB ∥CD ,∴ ∠2____∠3(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用所学几何知识来解决.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设计意图:提升学生利用所学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及几何语言的能力,拓展学生应用能力.21EGDB C五、自我评价(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是什么?(2)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你能区别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平行线的性质,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平行线的判定吗?。

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平行线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许多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其在几何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根据平行线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性质:1. 平行线的对应角是相等的: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交叉时,同位角(对应角)是相等的。

这个性质被称为同位角性质。

2. 平行线的内错角是互补的: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交叉时,内错角(相邻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这个性质被称为内错角性质。

3. 平行线的外错角是相等的: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交叉时,外错角(相邻外角)是相等的。

这个性质被称为外错角性质。

这些基本性质使得平行线成为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对象。

通过这些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几何问题。

二、平行线的应用1. 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可以用来判定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我们可以通过内错角性质得到两个内角是互补的,从而判定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在研究平行四边形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平行四边形是指具有两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通过平行线的性质,我们可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等分等一系列性质。

3. 实际应用平行线不仅在几何学中有重要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下是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a)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平行线的概念用来确定墙壁和地板的平行关系,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和美观。

b) 路网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平行线可以用来规划并确定道路的位置和方向,使交通更加便利和高效。

c) 测量和绘图:在测量和绘图中,平行线用于确保准确和精确的测量和绘制。

例如,在制作地图时,通过描绘平行线网格,可以更好地表示地理信息。

总结:平行线在几何学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了解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几何问题,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建筑设计、道路规划以及测量绘图等领域。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数学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数学

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及其综合运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的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3.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4.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达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三、重点·难点解决方法〔一〕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三〕解决方法1.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重点.2.通过学生自己推理及教师指导,解决难点.3.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小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三角板、自制投影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练习稳固,完成新授.3.通过学生讨论,完成课堂小结.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掌握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二〕整体感知以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新知,以变式练习稳固新知.〔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回忆所学内容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片1〕.1.如图1,〔1〕∵〔〕,∴〔〕.〔2〕∵〔〕,∴〔〕.〔3〕∵〔〕,∴〔〕.2.如图2,〔1〕,那么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那么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图2 图33.如图3,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是,第二次拐的角是多少度?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师:第3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给出的度数,就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相反的问题,即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教法说明】通过第1题,对上节所学判定定理进行复习,第2题为性质定理的推导做好铺垫,通过第3题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探究新知,讲授新课师:我们都知道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画出直线的平行线,结合画图过程思考画出的平行线,找一对同位角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并思考.学生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见图4〕,当同学们思考时,教师有意识地重复演示过程.【教法说明】让同学们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规律的习惯.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在完成作图后,迅速地答出:这对同位角相等.提出问题:是不是每一对同位角都相等呢?请同学们任画一条直线,使它截平行线与,得同位角、,利用量角器量一下;与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的要求画出图形,并进行度量,答复出不管怎样画截线,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师肯定结论.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们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作为公理.[板书]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教法说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根底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图5的图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是相等的,那么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会很容易地答出内错角相等,同分内角互补.师:教师继续提问,你能论述为什么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同学举手答复.【教法说明】在前面复习引入的第2题的根底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推理,在这里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鼓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答复,给予肯定或指正的同时板书.[板书]∵〔〕,∴〔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项角相等〕,∴〔等量代换〕.师:由此我们又得到了平行线有怎样的性质呢?学生活动:同学们积极举手答复以下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表达,板书:[板书]两条平行经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西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师:下面清同学们自己推导同分内角是互补的,并归纳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三条性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师生共同订正推导过程和第三条性质,形成正确板书.[板书]∵〔〕,∴〔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邻补角定义〕,∴〔等量代换〕.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在今后我们经常要用到它们去解决、论述一些问题,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符号语言分别为:∵〔见图6〕,∴〔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板书在三条性质对应位置上.〕尝试反响,稳固练习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看复习引入的第3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活动:学生给出答案,并很快地说出理由.练习〔出示投影片2〕:如图7,平行线、被直线所截:图7〔1〕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2〕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3〕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教法说明】练习目的是稳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完成练习〔出示投影片3〕.如图8是梯形有上底的一局部,量得,,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图8学生活动:在教师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教法说明】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梯形的两底平行就已熟知,所以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来找和的大小.这里学生能够自己解题,教师防止包办代替,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生板演教师指正,在几何里我们每一步结论的得出都要有理有据,标准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修改学生的板演过程,可形成下面的板书.[板书]解:∵〔梯形定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变式练习〔出示投影片4〕1.如图9,直线经过点,,,.〔1〕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等于多少度?为什么?〔3〕、各等于多少度?2.如图10,、、、在一条直线上,.〔1〕时,、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时,、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把理由写成推理格式.【教学说明】题目中的为什么,可以用语言表达,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好用推理格式说明.另外第2题在求得一个角后,另一个角的解法不惟一.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给予肯定,假设学生未想到用邻补角求解,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四〕总结、扩展〔出示投影片1第1题和投影片5〕完成并比较.如图11,〔1〕∵〔〕,∴〔〕.〔2〕∵〔〕,∴〔〕.〔3〕∵〔〕,∴〔〕.学生活动:学生答复上述题目的同时,进行观察比较.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出示投影6〕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并能够说出前面是平行线的判定,后面是平行线的性质,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教法说明】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根底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稳固练习〔出示投影片7〕1.如图12,是上的一点,是上的一点,,,.〔1〕和平行吗?为什么?图12〔2〕是多少度?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口答.【教法说明】这个题目是为了稳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的掌握.知道什么条件时用判定,什么条件时用性质、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于解决问题.八、布置作业〔一〕必做题课本第99~100页A组第11、12题.〔二〕选做题课本第101页B组第2、3题.作业答案A组11.〔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12.〔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组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上〕.又∵〔已证〕,∴.∴.又∵〔平角定义〕,∴.3.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它们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4.5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根据问题条件找出能反映出实际问题的函数;(重点)2.能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开展学生的应用能力;(重点)3.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联通公司 话费收费有A 套餐(月租费15元,通话费每分钟0.1元)和B 套餐(月租费0元,通话费每分钟0.15元)两种.设A 套餐每月话费为y 1(元),B 套餐每月话费为y 2(元),月通话时间为x 分钟.(1)分别表示出y 1与x ,y 2与x 的函数关系式;(2)月通话时间为多长时,A 、B 两种套餐收费一样?(3)什么情况下A 套餐更省钱?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类型一】 利用图象(表)解决实际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增强居民节水意识,某市自来水公司对居民用水采用以户为单位分段计费的方法收费:月用水10t 以内(包括10t)的用户,每吨收水费a 元;月用水超过10t 的用户,10t 水仍按每吨a 元收费,超过10t 的局部,按每吨b 元(b >a )收费.设某户居民月用水x t ,应收水费y 元,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以下列图.(1)求a 的值,并求出该户居民上月用水8t 应收的水费;(2)求b 的值,并写出当x >10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3)上月居民甲比居民乙多用4t 水,两家共收水费46元,他们上月分别用水多少吨?解析:(1)用水量不超过10t 时,设其函数表达式为y =ax ,由上图可知图象经过点(10,15),从而求得a 的值;再将x =8代入即可求得应收的水费;(2)可知图象过点(10,15)和(20,35),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b 的值和函数表达式;(3)分别判断居民甲和居民乙用水比10t 多还是比10t 少,然后用相对应的表达式分别求出甲、乙上月用水量.解:(1)当0≤x ≤10时,图象过原点,所以设y =ax .把(10,15)代入,解得ayx (0≤x ≤10).当x =8时,y ×8=12,即该户居民的水费为12元;(2)当x >10时,设y =bx +m (b ≠0).把(10,15)和(20,35)代入,得⎩⎪⎨⎪⎧10b +m =15,20b +m =35,解得⎩⎪⎨⎪⎧b =2,m =-5,即超过10t 的局部按每吨2元收费,此时函数表达式为y =2x -5(x >10); (3)因为10×1.5+10×1.5+4×2=38<46,所以居民乙用水比10t 多.设居民乙上月用水x t ,那么居民甲上月用水(x +4)t.y 甲=2(x +4)-5,y 乙=2x ,得[2(x +4)-5]+(2x -5)=46,解得x t ,居民乙用水12t.方法总结: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出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再得出相关结论.广安某水果店方案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这两种水果的进价、售价如表所示:(1)假设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那么这两种水果各购进多少千克?(2)假设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应怎样安排进货才能使水果店在销售完这批水果时获利最多?此时利润为多少元?解析:(1)根据方案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进而利用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得出等式求出即可;(2)利用两种水果每千克的利润表示出总利润,再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最大值即可.解:(1)设购进甲种水果x千克,那么购进乙种水果(140-x)千克,根据题意可得5x+9(140-x)=1000,解得x=65,∴140-x=75(千克).答:购进甲种水果65千克,乙种水果75千克;(2)由图表可得甲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3元,乙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4元.设总利润为W,由题意可得W=3x+4(140-x)=-x+560,故W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x越小,W 越大.∵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140-x≤3x,解得x≥35,∴当x=35时,W最大=-35+560=525(元),故140-35=105(千克).答:当购进甲种水果35千克,购进乙种水果105千克时,此时利润最大为525元.方法总结: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函数最值是解题关键.如图①,底面积为30cm2的空圆柱形容器内水平放置着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现向容器内匀速注水,注满为止,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图②所示.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圆柱形容器的高为多少?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单位:cm3/s)为多少?(2)假设“几何体〞的下方圆柱的底面积为15cm2,求“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和底面积.解析:(1)根据图象,分三个局部:注满“几何体〞下方圆柱需18s;注满“几何体〞上方圆柱需24-18=6(s);注满“几何体〞上面的空圆柱形容器需42-24=18(s),再设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x cm3/s,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列方程,再解方程;(2)由图②知几何体下方圆柱的高为a cm,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a·(30-15)=18×5,解得a=6,于是得到“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为5cm,设“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S cm2,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5×(30-S)=5×(24-18),再解方程即可.解:(1)根据函数图象得到圆柱形容器的高为14cm,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的高度为11cm,水从刚满过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到注满用了42-24=18(s),这段高度为14-11=3(cm).设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x cm3/s,那么18·x=30×3,解得x=5,即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5cm3/s;(2)由图②知“几何体〞下方圆柱的高为a cm,那么a·(30-15)=18×5,解得a=6,所以“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为11-6=5(cm).设“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S cm2,根据题意得5×(30-S)=5×(24-18),解得S=24,即“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24cm2.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把分段函数图象中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转化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类型二】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某商场欲购进A 、B 两种品牌的饮料共500箱,两种饮料每箱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所示.设购进A 种饮料x 箱,且所购进的两种饮料能全部卖出,获得的总利润为y 元.(1)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购进两种饮料的总费用不超过20000元,那么该商场如何进货才能获利最多?并求出最大利润.(注:利润=售价-本钱)解析:再根据它们的数量求出利润,进而利用函数的图象性质求出最大利润.解:(1)由题意,知B 种饮料有(500-x )箱,那么y =(63-55)x +(40-35)(500-x )=3xy =3x +2500(0≤x ≤500);(2)由题意,得55x +35(500-x )≤x ≤125.∴当x =125时,y 最大值=3×125+2500=2875.∴该商场购进A 、B 两种品牌的饮料分别为125箱、375箱时,能获得最大利润2875元.方法总结:此类题型往往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通过分析、整理表格中的信息,得到函数表达式,并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的要求和表格中的数据,注意思考的层次性及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类型三】 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同一坐标系内的问题为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某自行车俱乐部利用周末组织“远游骑行〞活动.自行车队从甲地出发,途经乙地短暂休息完成补给后,继续骑行至目的地丙地,自行车队出发1小时后,恰有一辆邮政车从甲地出发,沿自行车队行进路线前往丙地,在丙地完成2小时装卸工作后按原路返回甲地,自行车队与邮政车行驶速度均保持不变,,如图表示自行车队、邮政车离甲地的路程y (km)与自行车队离开甲地时间x (h)的函数关系图象,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各题:(1)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km/h ;(2)邮政车出发多少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3)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多远?解析:(1)由速度=路程÷时间就可以求出结论;(2)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求出邮政车的速度,再由追击问题设邮政车出发a 小时两车相遇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3)由邮政车的速度可以求出B 的坐标和C 的坐标,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D 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BC ,ED 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结论.解:(1)由题意得,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72÷3=24km/h.(2)由题意得,邮政车的速度为24×2.5=60(km/h).设邮政车出发a 小时两车相遇,由题意得24(a +1)=60a ,解得a =23. 答:邮政车出发23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3)由题意,得邮政车到达丙地所需的时间为135÷60=94(h),∴邮政车从丙地出发的时间为94+2+1=214(h),∴B (214,135),C ,0).自行车队到达丙地的时间为:135÷24+0.5=458+0.5=498(h),∴D (498,135).设BC 的解析式为y 1=k 1x +b 1,由题意得⎩⎪⎨⎪⎧135=214k 1+b 1,0k 1+b 1,∴⎩⎪⎨⎪⎧k 1=-60,b 1=450,∴y 1=-60x +450,设ED 的解析式为y 2=k 2x +b 2,由题意得⎩⎪⎨⎪⎧72k 2+b 2,135=498k 2+b 2,解得⎩⎪⎨⎪⎧k 2=24,b 2=-12,∴y 2=24xy 1=y 2时,-60x +450=24x -12,解得x =5.5.y 1=-60×5.5+450=120.答: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120km.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三、板书设计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1.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2.利用图象(表)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中,学生往往无视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同时解决有交点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大训练,力争逐步提高.。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

课题 5.3.1平行线的性质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知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能初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交流、归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使学生体会观察、猜想、实验、归纳、验证的研究问题方法.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交流、归纳、推理等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热情.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及性质与判定的区别.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具三线相交模型(续表)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图5-3-13如图5-3-13,已知公路c分别与两条互相平行的公路a,b相交.情景导入增强学生的直观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两辆汽车在公路a,b上同向行驶拐弯后上公路c 又同向行驶,那么两辆汽车行驶路径所夹的角有什么数量关系?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图5-3-14问题1:如图5-3-14,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图中∠1与∠2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猜想?学生画出图形,根据图形观察、讨论,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或剪一组同位角中的一个,把它贴到另一个上面,观察两个角是否重合.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利用其他方法进行探索.问题2:如图5-3-15,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图中其他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图5-3-15图5-3-16问题3:如图5-3-16,在图5-3-16中再任意画一条直线d与a,b相交,选择一对同位角比较它们的数量关系,你的猜想还成立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师生共同归纳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探究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图5-3-17问题1:如图5-3-17,如果a∥b,直线c与a,b相交,那么∠2与∠3,∠2与∠4在数量上有什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亲手验证结论,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一推理证明性质2,3,再利用探究1的思路与方法对平行线的另两条性质进行验证,以加深对性质的认识.么关系?并说明理由.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推导过程,由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评出叙述最好的两名同学板书说理过程,教师给予评析,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推理.问题2:根据以上结论,你能说出平行线还有什么性质吗?引导学生类比性质1,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问题3:你能动手验证一下平行线的性质2与性质3吗?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验证平行线的性质2与性质3.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平行线的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续表)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应用举例】例1图5-3-18是一块梯形铁片,量得∠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图5-3-18解:因为梯形上、下两底AB,DC互相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与∠D互补,∠B和∠C互补.于是∠D=180°-∠A=180°-100°=80°,∠C=180°-∠B=180°-115°=65°.所以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65°.利用新知解决问题,根据相关性质进行推理.图5-3-19【拓展提升】例2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因此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会发生折射.由于折射率相同,所以在水中平行的光线,在空气中也互相平行,若∠1=45°,∠2=122°,求图中其他角的度数.巩固新知,在复杂图形中确定各种角的位置关系.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当堂训练】课本第20页练习第1,2题.课后作业:课本第22页习题5.3第1,2,3,4,5题.进一步巩固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设计】5.3.1平行线的性质通过知识框图浓缩本节知识,易于学生理解.【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由平行公路上的汽车同向转弯后两辆汽车行驶路径所夹的角的数量关系引入课题——平行线的性质,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多角度合作探究完成结论的验证与证明,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②[讲授效果反思]平行线的性质把图形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本节授课学生基本掌握了平行线的三条性质,能结合图形运用三条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及计算.③[师生互动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习题反思]好题题号回顾反思,找出差距与不足,形成知识及数学体系,更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篇)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篇)

北京四中编稿:史卫红审稿:责编:一民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篇)一、重点和难点: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性质。

难点: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分②掌握推理论证的格式。

二、例题:这部分容所涉及的题目主要是从已知图形中辨认出对顶角、同位角、错角或同旁角。

解答这类题目的前提是熟练地掌握这些角的概念,关键是把握住这些角的基本图形特征,有时还需添加必要的辅助线,用以突出基本图形的特征。

上述类型题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题目是判断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及与之有关的一些角的运算问题。

其方法是“由线定角”,即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来推出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另一类题目主要是“由角定线”,也就是根据某些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来判断两直线平行,解此类题目必须要掌握好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例1.如图,已知直线a,b,c被直线d所截,若∠1=∠2,∠2+∠3=180°,求证:∠1=∠7分析:运用综合法,证明此题的思路是由已知角的关系推证出两直线平行,然后再由两直线平行解决其它角的关系。

∠1与∠7是直线a和c被d所截得的同位角。

须证a//c。

法(一)证明:∵d是直线(已知)∴∠1+∠4=180°(平角定义)∵∠2+∠3=180°,∠1=∠2(已知)∴∠3=∠4(等角的补角相等)∴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法(二)证明:∵∠2+∠3=180°,∠1=∠2(已知)∴∠1+∠3=180°(等量代换)∵∠5=∠1,∠6=∠3(对顶角相等)∴∠5+∠6=180°(等量代换)∴a//c (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2.已知如图,∠1+∠2=180°,∠A=∠C,AD平分∠BDF,求证:BC平分∠DBE。

分析:只要求得∠EBC=∠CBD,由∠1+∠2=180°推出∠1=∠BDC,从而推出AE//FC,从而推出∠C=∠EBC而∠C=∠A于是可得∠A=∠EBC。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经典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2. 平行线的性质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知识点,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自主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3.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4. 应用练习: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平行线在建筑设计、道路规划、印刷排版等方面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请学生回答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分享环节: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平行线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一、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关系平行线的识别与性质,有不少同学由于刚刚接触,往往对其识别与性质容易混淆。

下面,咱们就从它们的意义和作用上进行辨析。

1、从意义上看平行线的识别就是要“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不平行,也就是说从已知角相等(或角互补)的关系出发,推出两直线平行这一结论;而平行线的性质是在两直线平行的已知条件下得出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

2、从作用上看平行线的识别是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而平行线的性质是作为判断“两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的依据。

二者所用文字完全相同,差别就是在于前后两句话的顺序的颠倒,而这个颠倒正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两者的因果关系。

二、解决平行线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有关平行线的问题中,我们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寻找基本图形在一个图形中有两组以上的平行线,先根据每一组平行线探索其中的结论,然后再找出所得结论之间存在的关系.2.构造基本图形当已知的图形中没有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时,可以通过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利用平行线的特征解题.3. 综合运用平行线的特征与平行的条件图3平行线的特征与平行的条件的综合运用,是解决与平行线有关的问题的常用方法.先由“形”得到“数”,即应用特征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再利用角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得到新的关系.然后再由“数”到“形”得到一组新的平行.三、借助辅助线解决问题1.在解题过程中,有些题目由已知条件不能直接推出结论,需要添加适当的线,帮助解决问题,像这样的线叫辅助线。

添加的辅助线一般都用虚线表示,并且要说明作法。

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一种手段,一般只有当题目中因已知不易或不能直接推出结论时,才要添加辅助线. 本章的辅助线通常是作平行线,目的是构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基本图形,以便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2.学习了平行线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特征来解决一些与角度的计算以及探索角度关系的问题,但有一类问题不能根据已知条件直接求出角的度数或找到角的关系.需要先适当地引平行线,然后综合借助平行线的特征求解。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学课件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学课件

6.如图,AB,CD,EF,MN均为直线,∠2=∠3=70°, ∠GPC=80°,GH平分∠MGB,求∠1的度数.
解:∵∠2=∠3=70°(已知),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GP=∠GP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GPC=80°(已知), ∴∠BGP=80°(等量代换), ∴∠BGM=180°-∠BGP=100°(平角的定 义),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学课件
平行线的性质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三、平行线的基本性质3
思考:类似地,已知两直线平行,能否得到同旁内角
之间的数量关系? 如图,已知a//b,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
解: ∵a//b (已知),
A.80° B.65° C.60°
D.55°
3.如图,BD⊥AB,BD⊥CD,则∠a的度 数是( A ) A.50° B.40° C.60° D.45°
4.已知AB∥DE,试问∠B,∠E,∠BCE有什么关系.请
完成填空:
A 解:过点C作CF∥AB, 则_∠__B__=_∠__1__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C
B
1
F
2
又∵AB∥DE,AB∥CF,
D
E
∴__C_F__∥__D_E____(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
∴∠E=∠__2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E=∠1+∠2(等式的性质),
即∠B+∠E=∠BCE.
5.已知:如图,AD⊥BC于D,EG⊥BC与G, ∠E=∠3,试问:AD是∠BAC的平分线吗?若是, 请说明理由.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和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行线的性质,并探讨其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一、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根据几何学的定义,平行线具有以下重要性质。

1. 平行线的方向相同当两条直线平行时,它们的方向相同,即它们在同一平面上以相同的方向延伸。

2. 平行线的距离相等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无论延长多长,始终保持相等的间隔。

3. 平行线不会相交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无论两条线延长多长,它们始终保持相互平行的关系。

二、1. 夹角性质当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平行线相交时,形成的对应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具有特殊的关系。

- 对应角:对应角相等,即对应的内角或外角大小相等。

- 内错角:内错角互补,即内接平行线上的内错角之和等于180度。

- 同旁内角:同旁内角互补,即相邻的内错角之和等于180度。

2. 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关系当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平行线相交时,形成的垂直线与平行线之间也有特殊的关系。

- 垂直线性质:垂直线与平行线形成的内角互补,即内接垂直线与平行线上的内角之和为180度。

- 垂直角:当两条垂直线相交时,形成的角称为垂直角,垂直角的大小为90度。

3. 平行线的延长性平行线可以无限延长,延长后的平行线与原线具有相同的性质。

这意味着无论平行线延长多长,它们仍然保持着互相平行的关系。

三、平行线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规律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可以用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

当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对应的对角线之间的比例相等,表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还可以用来研究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且对角线之间的比例相等。

3. 镜像对称平行线的延长线可以用于镜像对称的构造。

通过平行线的延长,可以找到与原线对称的另一条线,从而构造出完美的镜像对称。

四、总结平行线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规律。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授课主题平行线教学目的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3.掌握命题的定义,知道一个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对于给定的命题,能找出它的题设和结论;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教学内容知识梳理要点一、平行线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果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要点诠释:1平行线的定义有三个特征: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二是两条直线;三是不相交,三者缺一不可;2有时说两条射线平行或线段平行,实际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两条线段不相交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特别地,重合的直线视为一条直线,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位置关系.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要点诠释: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3“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要点二、直线平行的判定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3=∠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4+∠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或互补,得出平行,即由数推形.要点三、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点诠释: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一部分内容,切不可忽视前提“两直线平行”.2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要点四、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要点诠释:1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在一条直线上任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就是个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要点五、命题、定理、证明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要点诠释:1命题的结构:每个命题都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2命题的表达形式:“如果……,那么…….”,也可写成:“若……,则…….”3真命题与假命题:真命题:题设成立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题设成立而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假命题.2.定理:定理是从真命题公理或其他已被证明的定理出发,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另一个真命题,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3.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要点诠释:1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2判断一个命题是正确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列举一个反例即可.要点六、平移1.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要点诠释:1图形的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方向与平移的距离.2图形的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2.性质:图形的平移实质上是将图形上所有点沿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线段、角的大小,具体来说:1平移后,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2平移后,对应角相等;3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且相等;4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是一对全等图形.典型例题类型一、平行线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C.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答案D例2.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正确的是:13.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1直线a、b、c、d,如果a∥b、c∥b、c∥d,则a∥d.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直线平行.A.1个个C.3个D.4个答案B类型二、两直线平行的判定例3.如图,给出下列四个条件:1AC=BD;2∠DAC=∠BCA;3∠ABD=∠CDB;4∠ADB=∠CBD,其中能使AD∥BC的条件有.A.12B.34C.24D.134答案C变式2一个学员在广场上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例4.如图所示,已知∠B=25°,∠BCD=45°,∠CDE=30°,∠E=10°.试说明AB∥EF的理由.解法1:如图所示,在∠BCD的内部作∠BCM=25°,在∠CDE的内部作∠EDN=10°.∵∠B=25°,∠E=10°已知,∴∠B=∠BCM,∠E=∠EDN等量代换.∴AB∥CM,EF∥D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BCD=45°,∠CDE=30°已知,∴∠DCM=20°,∠CDN=20°等式性质.∴∠DCM=∠CDN等量代换.∴CM∥D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M,EF∥DN已证,∴AB∥EF平行线的传递性.解法2:如图所示,分别向两方延长线段CD交EF于M点、交AB于N点.∵∠BCD=45°,∴∠NCB=135°.∵∠B=25°,∴∠CNB =180°-∠NCB-∠B =2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又∵∠CDE =30°,∴∠EDM =150°.又∵∠E =10°,∴∠EMD =180°-∠EDM-∠E =2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CNB =∠EMD 等量代换.所以AB ∥E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变式3已知,如图,BE 平分ABD,DE 平分CDB,且1与2互余,试判断直线AB 、CD 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解:AB ∥CD,理由如下:∵BE 平分∠ABD,DE 平分∠CDB,∴∠ABD =2∠1,∠CDB =2∠2.又∵∠1+∠2=90°,∴∠ABD+∠CDB =180°.∴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变式4已知,如图,ABBD 于B,CDBD 于D,1+2=180°,求证:CD 1234//,//l l l l 答案48°,132°,48°变式6如图所示,直线l 1∥l 2,点A 、B 在直线l 2上,点C 、D 在直线l 1上,若△ABC 的面积为S 1,△ABD 的面积为S 2,则A .S 1>S 2B .S 1=S 2C .S 1<S 2D .不确定答案B 类型四、命题例6.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①画直线AB ;②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③若a ∥b,b ∥c,则a ∥c ;④直角都相等;⑤相等的角都是直角;⑥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答案①②不是命题;③④⑤⑥是命题;③④⑥是正确的命题;⑤是错误的命题.变式8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对顶角相等;3同角的余角相等.答案解:1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2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3如果有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它们相等.类型四、平移例7.湖南益阳如图所示,将△ABC 沿直线AB 向右平移后到达△BDE 的位置,若∠CAB =50°,∠ABC =100°,则∠CBE 的度数为________.答案30°变式9上海静安区一模如图所示,三角形FDE 经过怎样的平移可以得到三角形ABCA .沿EC 的方向移动DB 长B .沿BD 的方向移动BD 长C .沿EC 的方向移动CD 长D .沿BD 的方向移动DC 长答案A类型五、平行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例8、如图所示,AB∥EF,那么∠BAC+∠ACE+∠CEF=A.180°B.270°C.360°D.540°答案C解析过点C作CD∥AB,∵CD∥AB,∴∠BAC+∠A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EF∥AB∴EF∥CD.∴∠DCE+∠CE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ACE=∠ACD+∠DCE∴∠BAC+∠ACE+∠CEF=∠BAC+∠ACD+∠DCE+∠CEF=180°+180°=360°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②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一条.③因为a∥b,c∥d,所以a∥d.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A.1个B.2个C.3个D.4个2.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A.相等B.互补C.互余D.相等或互补3.如图,能够判定DE∥BC的条件是A.∠DCE+∠DEC=180°B.∠EDC=∠DCBC.∠BGF=∠DCBD.CD⊥AB,GF⊥AB4.一辆汽车在广阔的草原上行驶,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那么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140°.B.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40°.C.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140°.D.第一次向右拐140°,第二次向左拐40°.5.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推出AB∥CE成立的条件是A.∠A=∠ACEB.∠B=∠ACEC.∠B=∠ECDD.∠B+∠BCE=180°6.绍兴学习了平行线后,小敏想出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她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纸得到的如图,1—4:从图中可知,小敏画平行线的依据有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二、填空题7.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它们的交点个数可能是________.8.如图,DF平分∠CDE,∠CDF=55°,∠C=70°,则________∥________.9.规律探究:同一平面内有直线a1,a2,a3…,a100,若a1⊥a2,a2∥a3,a3⊥a4…,按此规律,a1和a100的位置是________.10.已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为40°,则另一个角的度数是11.直线l同侧有三点A、B、C,如果A、B两点确定的直线l'与B、C两点确定的直线l''都与l平行,则A、B、C 三点,其依据是12.如图,AB⊥EF于点G,CD⊥EF于点H,GP平分∠EGB,HQ平分∠CHF,则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有.三、解答题13.如图,∠1=60°,∠2=60°,∠3=100°,要使AB∥EF,∠4应为多少度说明理由.14.小敏有一块小画板如图所示,她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而小敏身边只有一个量角器,你能帮助她解决这一问题吗15.如图,把一张长芳形纸条ABCD沿AF折叠,已知∠ADB=20°,那么∠BAF为多少度时,才能使AB′∥BD16.如图所示,由∠1=∠2,BD平分∠ABC,可推出哪两条线段平行,写出推理过程,如果推出另两条线段平行,则应将以上两条件之一作如何改变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只有④正确,其它均错.2.答案D3.答案B解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答案B5.答案B解析∠B和∠ACE不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到的角.6.答案C解析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折叠的过程,图中的虚线与已知的直线垂直,过点P的折痕与虚线垂直.二、填空题7.答案0或1或2或3个;8.答案BC,DE;解析∠CFD=180°-70°-55°=55°,而∠FDE=∠CDF=55°,所以∠CFD=∠FDE.9.答案a1∥a100;解析为了方便,我们可以记为a1⊥a2∥a3⊥a4∥a5⊥a6∥a7⊥a8∥a9⊥a10…∥a97⊥a98∥a99⊥a100,因为a1⊥a2∥a3,所以a1⊥a3,而a3⊥a4,所以a1∥a4∥a5.同理得a5∥a8∥a9,a9∥a12∥a13,…,接着这样的规律可以得a1∥a97∥a100,所以a1∥a100.10.答案40°或140°11.答案共线,平行公理;解析此题考查是平行公理,它是论证推理的基础,应熟练应用.12.答案AB∥CD,GP∥HQ;。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教案

板书设计
5.3.1 平行线的性质(2)
错误!两直线平行
教学设计流程 图
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研读课文
知识体验
基础训练
强化训练
归纳小结
课堂检测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直接运用了“∵”“ ∴”的推理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推理的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逻 辑推理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重要.本节内容 的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并在推理中正确地应用.由于 学生还没有学习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质的本质区别 和联系是什么,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应用和讨论,体会到如果已 知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反之,如果两直线平 行,得出角的关系,就是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分清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2.已知平行用性质,要证平行用判定.
3.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
重点
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
难点
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重组教材,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发问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探究
授权书
本人对执教课例《初中数学
人教版
5.3.1平行线的性质
第2课时》拥有全部著作权,同意授权北京继教网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永久使用。使用范
围:北京继教网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所有经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其他专家主讲课程 中作为课例使用,在资源平台中展示等)。
本授权书自本人签字之日起生效。 授权人(签字): 2018 年 4 月 26 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课型:复习
学习目标:1.分清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已知平行用性质,要证平行用判定.
2.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 3培养观察分析及严谨的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 学习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预习疑难: 。

2、填空:①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②平行线的判定有哪些?
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性质是: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判定是: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2、联系:它们都是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为前提;
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

3、总结:已知平行用性质,要证平行用判定 三、应用
(一) 例1:如图,已知:AD ∥BC, ∠AEF=∠B,求证:AD ∥EF 。

1、分析:
(执果索因)从图直观分析,欲证AD ∥EF ,只需∠A +∠AEF =180°,(由因求果)因为AD ∥BC ,所以∠A +∠B =180°,又∠B =∠AEF , 所以∠A +∠AEF =180°成立.于是得证
2、证明:∵ AD ∥BC (已知)
∴ ∠A+∠B =180°( ) ∵ ∠AEF=∠B (已知) ∴ ∠A +∠AEF =180°(等量代换) ∴ AD ∥EF ( ) 3、思考:在填写两个依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4、推广:你有其他方法证明这个问题吗?你写出过程。

(二)练一练: 1、如图,已知:AB ∥DE ,∠ABC+∠DEF=180°, 求证:BC ∥EF 。

2、如图,已知:∠1=∠2,求证:∠3+∠4=180o
A B C
D F E
A B C
D
M
F
G
123
45
F
E D C B A
3、如图,已知:AB ∥CD ,MG 平分∠AMN ,NH 平分∠DNM ,求证:MG ∥NH 。

4、如图,已知:AB ∥CD ,∠A =∠C , 求证:AD ∥
BC 。

四、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五、自我检测:
1、如图1,AB ∥EF,∠ECD=∠E,则CD ∥AB.说理如下:
因为∠ECD=∠E,
所以CD ∥EF( )
又AB ∥EF, 所以CD ∥AB( ). (1)
2、下列说法: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两直
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是( ) A.① B.②和③ C.④ D.①和④
3、如图,平行光线AB 、DE 照射在平面镜上,经反射得到光线BC 与EF ,已知∠1= ∠2, ∠3= ∠4,则光线BC 与EF 平行吗?为什么?
4、如图,已知B 、E 分别是AC 、DF 上的点,∠1=∠2,∠C=∠D. (1)∠ABD 与∠C 相等吗?为什么.
1A
B
C
D
M
F
G
E
H
N
2
B
E
E
D
C
B A (2)∠A 与∠F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F
E
2
1
D
C
B
A
5、如图,已知EAB 是直线,AD ∥BC,AD 平分∠EAC,试判定∠B 与∠C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E D
B
A
一、拓展延伸
1.已知,如图1,∠AOB 纸片沿CD 折叠,若O′C ∥BD,那么O′D 与AC 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O '43
21O
D
C
B
A
2、如图,EF ⊥AB ,CD ⊥AB ,∠EFB=∠GDC ,求证:∠AGD=∠ACB 。

3、探索发现: 如图所示,已知AB ∥CD,分别探索下列四个图形中∠P 与∠A,∠C 的关系,•请你从所得的四个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提示:过点P 做平行线)
P
D C
B
A P D
C
B
A
P D
C
B A P
D
C
B A
(1) (2) (3) (4)
变式1:如图所示,已知AB ∥CD,∠ABE=130°,∠CDE=152°,求∠BED 的度数.
A
B C D G
E
F
E
D
C B
A 变式2:如图所示,AB∥CD,则∠A+∠E+∠F+∠C等于( )
A.180°
B.360°
C.540°
D.7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