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强调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巩固所学知识。
4.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习惯。
5.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改革开放观念,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增强民族自豪感,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从而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运用比较法,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和运行机制。
(3)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a.列出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c.解释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3.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及其影响。
a.教师讲述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1)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理解这一政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掌握和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体制的的内容、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很好素材,通过学习,明确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调整和创新是历史发展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活力。

苏联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其探索与实践都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创举。

联系我们国家的改革发展之路的史实,体会到国家发展与国民幸福之间的关联。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难点: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认识。

【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多种材料设置情境,进行直观教学,再现历史,让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

(2)史料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史料进行处理分析,使学生自主地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3)问题导学法:设置问题链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和判断。

(4)情感教学法:情感升华。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导入新课】以邹城市实验中学校园春色导入。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咱们学校的满园春色,你对春天有何感想?..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承载着希望,承载着梦想,也充满了幸福的期待。

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个向往春天、追逐春天并期待春天的故事。

【教学过程】:课前综述::我们通过三个篇章(向往春天——春天来了——春天还在吗)来了解这段历史……过渡: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人民要“和平与面包”的口号成为了现实,苏俄人民期盼着更为温暖更为明媚的春天来临。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和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2、运用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的原理,分析和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学会分析教材,从课本中获取有效信息。

2、设置探究问题,指导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积极思考,积极表达。

3、利用表格,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探究,学生认识到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建立,都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2、必须与本国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

3、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难点:如何理解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内涵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所用。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和高一时已经了解的比较多,并且自身置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但是核心概念理解的还不透彻,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综合把握历史进程的能力还欠缺。

在学习本课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提升其分析比较能力,综合把握历史进程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案教学法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创设情境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

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问题设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创设情境2】1978年,安徽省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

为抗旱救灾,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

在这种政策推动下,当年底,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

高中历史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重点与难点】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

难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1)政治与军事上:①国内②国际;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4、特点: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色。

5、评价:阅读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部分,思考如何正确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特殊历史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2)政策的实施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度提供了一种尝试;(4)实践证明这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一些措施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工农联盟也濒于瓦解。

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道路。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加上自然灾害,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俄共(布)需要寻求新的模式。

2、概况(时间、目的)时间: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目的:解决危机,稳定政权3、内容农业;工业;贸易;分配:4、特点(1)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3)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5、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的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核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重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容说课很长时间以来,在计划与市场对经济发展作用的认识上,我们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失误。

邓小平“南方谈话”从根本上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努力奋斗目标。

本节课以两个子目讲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举措、意义、作用。

第一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主要讲述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具体政策和重大意义。

第二目“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着重分析了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以加深认识。

●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坚决地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

有一年腊月,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忙着预备各种年货,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一天,大队小卖部(当时应该叫代销店)到了一批有红色碎花儿的棉布,很是好看,惹得许多姐妹们争相购买。

我的一位堂姐也很想买到几尺这样的棉布,做个袄褂儿穿上,算作节日的盛装。

可是婶娘却犯愁了,因为家里没有布票,无法买布。

那时买东西都要有个票证的,如买粮吃饭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等。

我的小堂姐(当时大约十二三岁)二话没说,在那天下午走到离家20多里的姑姑家借布票去了。

可姑姑家布票也有限,只剩下一尺布票都给了堂姐,可怜的堂姐当晚摸黑带着这一尺布票匆忙赶回了家。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学设计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学设计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学设计广州市真光中学历史科邓律廷(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1、重点: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2、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导入:十月革命翻开了俄国历史的新篇章,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是,社会主义没有形成的模式可以借鉴。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不断地探索。

在这种背景下,列宁、斯大林等人在不同时期进行了探索,当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十月革命发生于何时?推翻了什么政权?建立了什么政权?”2、向学生说明:在正常情况下,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之后,应该马上采取措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但是,当时的苏俄存在着种种困难,并不具备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

学生阅读P136的【历史纵横】,分析十月革命后的苏俄面临着怎么样的困难?学生分析得出苏维埃政权受到威胁。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A、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B、说明其主要内容:“余粮收集制”;C、归纳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高度集中、带强制性】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义【讲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的必要性以及其正负面影响】通过阅读课文P137【学思之窗】,然后互相讨论完成后面的练习。

(注:应引导学生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将人力、物力集中起来,支援前线、巩固政权起到了关键的、积极的作用。

然而,这个政策的弊端是明显的。

利益受损的阶级、阶层在战时为了战胜敌人、挽救祖国,所以能够忍受这种“阵痛”。

但是战后再坚持这种政策是不行的,这种政策的继续施行导致了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在苏俄的爆发,迫使苏俄政府不得不改变治国方针。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向学生说明,随着国内战争的胜利结束,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任务便完成了,苏俄应该为农民减负、给商贸松绑了,但是苏俄并没有及时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是想通过这个政策使苏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第20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学要求: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

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3.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4.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010高考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重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难点: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评价学:南方凤凰台考点一、考点二讲: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针对国内外敌对势力,需要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2、含义: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内容:(1)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垄断政策,不许私人买卖。

(2)推行工业国有化:先后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国家集中管理。

(3)取消自由贸易:对粮食和主要消费品的供应实行严格的配给制。

(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15~50周岁有劳动能力者都必须参加劳动。

4、评价:(1)积极: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2)消极: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开始标志: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量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出租土地等;(2)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和资本家开发矿产森林油田等;(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在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制。

4、评价:(1)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从根本上巩固了新生政权;(2)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三、斯大林模式1、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年,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到1937年,苏联成为工业强国,工业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2、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原因,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3、探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对苏俄走上发展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影响及这段史实的现实意义过程与方法:1、在师生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通过循循诱导,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历史比较,引导学生探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从而了解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被迫性、必然性和不彻底性;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三)、教学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的探索。

(四)、教学过程:导入:1、课文引言引用了列宁1921年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的一段话,生动地说明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猖狂围攻,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使政权得到巩固的历史事实。

建议教师认真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让学生进入情景,而后导入新课。

2、你知道现今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何时何地诞生的?其结局如何?导入新课。

一、坚冰已经打破师:“坚冰”是指什么?用什么去打破这“坚冰”呢?生: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的形势;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师:(很好!)那么新生的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请举例说明。

生A: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苏联人民被迫进行了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1年)生B:¾国土被敌人所占,工厂停工,人民挨饿,这一切导致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师:为了解决危机苏俄人民是如何挺过难关的?生:军事上:组建红军,抵抗敌人的进攻经济上: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有哪些,它具有什么特点?生A: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贸易:取消自由贸易(物物交换)除此之外为保障劳动力的供给还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生B:它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根本目的: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内容:(1)实行余粮收集制 P112历史纵横
(2)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所有制、管理体制) (3)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
(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1918年下半年推行—1919年形成特殊体制—1920年发展到高潮
读读想想
阅读下列表格,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之余粮收集制。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 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 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三)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①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工作重心的转移。
②1925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迅速消除了危机,巩固了 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
6 卢布
国家零售价
30 卢布
黑市价格
200 卢布
保证军粮 供应,但严重 损害 农民利益。
3、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政策?(作用和意义)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曾经说: “我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战场上战胜了我们的 敌人,可是在经济的战场上表现了一连串的失 败。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是脱离的。 这样的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
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
(2)局限性:
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政策,是失败的。
特点——国家垄断全部经济,取消商品生产,实 行平均分配。
存在问题—— 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触犯了广大
农民和工人的利益。是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道路过 渡的一种尝试,它不是无产阶级阶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 确道路。
二、“道路已经指明”(新经济政策1921-1928)
原因:由于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种政策的必 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教学设计目标与素养1.世界经济的发展(1)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的发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2)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矛盾,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3)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4)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贫富分化和经济危机,认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培养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5)通过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认识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显现,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6)通过分析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培养家国情怀的素养。

(7)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和经济发展,认识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仍然充满挑战,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2.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1)通过分析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贸易增速放缓的特点,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2)通过分析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认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新变化。

(3)通过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给商贸活动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认识新的商贸方式便利和扩大了人们商贸活动的空间。

3.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1)通过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金融秩序及其作用,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2)通过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名存实亡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认识金融风险失控的严重危害性。

(3)通过分析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认识现代金融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情境与问题1.通过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高二历史 第一课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高二历史 第一课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高二历史第一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目标引导: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影响及局限性,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条件下所实施的一项特殊政策;掌握新经济政策实施背景、内容及历史意义,认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坚冰已经打破”1、十月革命的胜利(1)建立政权(2)巩固政权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内:国外:(2)内容:①:1919年,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交给国家。

影响:积极:消极:②:1918年,颁布法令,将所有大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收归国有。

③:对粮食和主要消费品实行严格的配给制,通过消费合作社进行分配。

④:凡是16~50岁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

(3)结果: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战胜了敌人。

到1920年,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

(4)评价二、“道路已经指明”1、背景:2、标志:3、内容:(1)农业方面:(2)工业方面:(3)贸易方面:(4)分配方面:。

5、评价:同步练习: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为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所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土地法令》实行土地改革 B.退出一战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组建红军2.十月革命后,列强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的原因主要是A.苏俄退出一战,引起协约国集团不满B.对社会主义本能的仇视c.不甘心失去在俄国的原有利益D.担心本国无产阶级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3.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为摆脱内外严峻形势而采取的经济措施是A.组建红军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粮食税政策 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4.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不包括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c.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D.把一切企业收归国有5.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6.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而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案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一、“坚冰已经打破”1.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道路已经指明”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3.新经济政策的影响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理解【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具体授课方式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

结合本节课图片和资料较多特点进行讲述,把抽象的史实具体化,形象化,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在课堂上多注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发现问题中,在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回顾历史必修1关于十月革命的内容。

教师讲述:一战的进行,激化了沙皇俄国国内的矛盾,形成有利于推翻沙皇俄国统治的国内环境。

二月革命的成功,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坚决推动革命继续发展,把二月革命推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6日午夜(俄历10月24日),十月革命爆发,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此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坚冰已经打破”1.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凌晨攻占冬宫,取得胜利。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新生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将绝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均已收归国有,实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废除,农民无偿得到总数为l。

5亿俄亩的土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对外苏维埃政府接受了条件十分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诞生后,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而复杂,残酷斗争使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非常措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3)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和考纲考点课程标准: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考纲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2、斯大林模式〈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探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对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借鉴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法,完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都要随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

难点: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四〉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尤其对于世界史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师生交流---合作探究—-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学以致用”的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互动贯穿其中。

课前要求阅读教材,结合课后题进行预习。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多媒体展示❖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多媒体出示本课标题: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追随理想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展示国内战争图(多媒体展示)然后师生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政治:战争威胁政权经济:粮食极度匮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在请学生回答后归纳:(多媒体显示)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物分配制(平均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学生讨论评价政策: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不是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激化了矛盾二、面对现实的探索之路———新经济政策合作学习,请学生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要实行新经济政策?(多媒体显示)出示1921年春俄国人民集合会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图片和列宁的话:学生回答后师生归纳: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高一历史必修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_

高一历史必修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_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高一历史必修2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教学目的】⑴根底知识: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施行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与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内容与评价。

〔2〕才能培养:通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苏俄施行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原因〞、“施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等问题,以进步学生分析问题的才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过程的施行使学生认识到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施行新经济政策的被迫性、必然性和不彻底性;在社会主义建立过程中不断进展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施行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的探究。

【教学方法】创立情境、谈话分析;探究、解析史料、历史比较。

【教学课时】历史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考验1课时【知识构造】【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前言,引领学生进入情景: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危机,由此导入新课:【课堂讨论与考虑】一、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一〕历史背景——严峻形势〔坚冰〕阅读教材及“历史纵横〞考虑以下问题:考虑1十月革命成功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请举例说明。

——外国干预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结合进攻3/4国土被敌人所占,工厂停工,人民挨饿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考虑2在三年的国内战争期间,苏俄人民是怎样战胜国内外敌人的?军事上:组建红军,抵抗敌人的进攻 新经济政策的施行 战时一一共产主历史背景:苏俄经济政治危机严重 内容 新经济政策 内容 粮食税 自由贸易 评价评价 积极作用:在军事上起到了战胜敌人的保障作用 余粮搜集制工业国有化经济上:施行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二〕内容阅读教材,在理解根本内容的前提下考虑以下问题:考虑3为什么说:“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是特定的历史时期,从历史实际出发不得已采取的特殊政策〞?——从当时俄国国内外的形势加以分析〔三〕评价考虑4如何评价“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引导学生从这一特殊政策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中去评价,并说明社会主义建立和改革的道路需要不断进展探究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容说课苏维埃俄国诞生后,摆在俄共面前有两大任务:巩固政权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在完成这两大任务的过程中,俄共先后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在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时代背景,运用文献材料,引导学生认清这两大政策的关系以及它们实施的必要性和作用。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这两大政策。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2.理解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原因以及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3.探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

过程与方法1.设置情景,让学生体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合理性。

2.结合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探究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3.运用比较法,归纳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教具准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前不久我看了一部反映十月革命后初期俄国历史的电视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面: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

同学们能找出上述场景中的不正常之处吗?生1:摆地摊应在人多的地方,不应在偏僻角落。

生2:商品应醒目地摆放,不应放在袋子里。

生3:凭劳动赚钱天经地义,为什么要有所顾虑呢?师:我与大家有同感,这是为什么呢?生:不知道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这一课将告诉我们答案。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推进新课]1.“坚冰已经打破”想想议议:(幻灯片播放《攻占冬宫》画面)师: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的名称吗?生:《攻占冬宫》。

师:对,这幅油画反映的是十月革命时起义部队冲击冬宫时的战斗场面。

这一战役宣告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的结束,随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工农苏维埃政府。

同学们告诉我,无产阶级政权的最大特征是什么?生1: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生2: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支配地位。

师: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对。

请大家打开教材,了解相关内容,然后告诉我工农苏维埃政权的无产阶级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生:新生政权颁布的措施充分体现了其社会主义性质,如将一部分大型企业收归国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退出一战等。

师:你回答得很准确。

这样的政权百姓当然欢迎,但也有人憎恨,会是谁呢?请同学们看教材。

生1:刚刚被推翻的剥削阶级。

生2:还有西方列强。

师:西方列强为什么会憎恨苏维埃政权呢?大家想一想。

生: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冲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从而引起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恨。

师:从1918年春天开始,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苏俄进入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应该怎么办?为战胜国内外敌人,苏维埃政权出台了一项特殊的政策。

生:新生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政策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对这一政策内容的归纳。

(多媒体课件播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普遍义务劳动实物配给制取消自由贸易工业国有化余粮收集制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大特征,分别是如何体现的呢? 生1:“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具有“战时”特征,如果在和平年代执行这样的政策是不可想象的。

生2:“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具有共产主义特征,因为这些措施全面否定了私有制、市场和价值规律。

师:如果你是当时苏联国民,你喜欢这一政策吗?大家先讨论一下,然后再告诉我答案。

生1:我们喜欢这一政策,原因有:(1)这一政策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按战争的需要进行分配和有效使用,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对当时的俄国而言,比什么都重要。

(2)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等措施有利于俄国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当时世界人民向往的最先进的社会制度。

生2:我们不喜欢这一政策,原因有:(1)农民将粮食无偿交给国家,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这对农民极不公平。

(2)企业全部收归国有,企业没有自主权,这样的企业自然缺乏动力,效益也就大打折扣。

(3)货币几乎失去价值的现象,难免让人联想到落后的原始社会。

(4)劳动既是公民的义务,又是公民的权利,千篇一律地强制劳动,公民的权利何在呢?师: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谈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看法。

先不要急于下结论,让我们看看这一政策执行结果如何。

生1:到1920年底,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这应归功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生2:1921年彼得格勒附近发生的反政府兵变也缘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师:(过渡)看来这一政策优点突出,弊端也很明显,不能简单地用“喜欢”或者是“不喜欢”给它下结论。

“战时”特征决定了这一政策不可能长期推行,俄共必须另觅他策。

1921年3月,俄共出台了新的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就是新经济政策。

2.“道路已经指明”师:新经济政策是相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的,这一政策“新”在何处呢?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相关内容。

生1: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余粮归自己支配,可以拿到市场上交换所需物品,粮食税的数额比余粮征集制时的交粮数额大为减少。

生2:解除了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将这些企业以出租的方式交给原来的业主经营,并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

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如授权美国商人哈默开采石棉,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生3:重新重视货币的作用,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生4: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师:(小结)同学们的概括非常全面,简单来说,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两大不同:(1)由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由单一的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

这种不同会给俄国社会带来哪些好处呢?请同学们彼此之间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生1:粮食税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

生2:工业方面的措施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有利于利用外资和技术设备。

生3:允许自由贸易使农民获得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促进了商品流通。

生4: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师:诚如同学们所说,新经济政策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它使苏俄(联)在短期内发生了巨变。

到1925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社会秩序稳定,整个社会呈现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呢?生1:说明新经济政策适合苏俄(联)国情。

生2:说明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师: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一政策呢?生:当然应该坚定不移地长期执行这一政策。

师:这是你的认识,它是不是俄共和后来苏联领导人的共识呢?生:不是。

师:(笑)看来同学们的政策水平更高呀!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当然容易得出正确的认识。

但是当你身处其中时,你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以致作出错误的决定。

列宁之后的俄共领导人为什么没有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呢?赫鲁晓夫的一段话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后来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但是要我们自己适应新经济政策,却仍然是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

师:什么原因导致新经济政策被过早终止呢?生:后来的领导人有顾虑。

师:国家发展得好好的,有什么顾虑呢?生1:担心资本主义日益发展。

生2:担心非公有制经济太强大。

生3:担心国家性质会改变。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

在20世纪20年代,按照当时的理论,社会主义不应有市场经济成分,不应有私有制。

而新经济政策恰恰是允许市场和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这就使墨守成规的俄共及后来的苏联领导人“要适应新经济政策是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必然的结果是终止这一政策。

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突出了列宁的远见卓识和伟人形象。

师:苏俄建立后,为建设社会主义走了一条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新经济政策被过早终止的曲折道路。

这一曲折历程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生1: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生2:采用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生3:建设社会主义要跳出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要实事求是。

生4: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师:(小结)这节课的学习到此结束,下面我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

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了苏俄的诞生。

为巩固新生政权,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对击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新经济政策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被俄共和后来的苏联领导人过早地终止了,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也留给我们许多启示。

[延伸新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9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史》材料四:必须退,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请回答: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苏俄(联)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其实施目的,并就材料中“必须退,必须再退,再后退”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表达应当成文。

字数限制在180字内。

答案要点:经济政策: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