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课件)12 中毒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法医学中毒

[临床医学]法医学中毒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三.现场勘验: 未死亡立即抢救,记录变动以前的情况; 注意收集残留物、容器,注意指纹; 收集遗书、信件、日记等; 空气中毒应注意通风情况,有条件测定有毒气 含量;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四.尸体检查: (一)尸表: 1. 衣着:流注痕,口中有无药物 2. 外表:腐蚀痕、气味、尸斑颜色、针痕、 咬痕(蛇)、阴道(投毒,坠胎)、外耳道(滴)
某农村妇女,因常有不明原因的恶心、腹 痛、腹泻、食欲不振和逐渐消瘦,被医生诊 断为肝炎,按肝炎治疗无效,反现病情加重, 死亡。日后其丈夫奸情败露,有人向公安机 关报案,怀疑该女被其丈夫谋杀,经调查、 审讯,并开棺验尸,检出较多锌离子成分。 最后其丈夫交待,以治疗贫血为名,给其妻 在治贫血药物胶囊中小量多次加入杀鼠剂磷 化锌
毒物的转运、转化及其法医学意义
代谢: 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结合,4类,一 般降毒(例外升毒、增毒,5价砷 3价砷, 氟乙酰胺 氟乙酸 法医学意义:(1)分析检测结果阴性的原因 (2)测代谢物
毒物的转运、转化及其法医学意义
排泄: 1. 肾:损害------金属毒 2. 胆道 3. 其它:腺体、乳汁 法医学意义:取检材------作病理学 检查及毒化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六、毒物分析筛选 案情调查:职业、健康、地域 现场物证: 症状分析: 尸体征象: 胃内容PH值: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七.毒物分析结果的评价 阳性:是否治疗用药物; 是否死后进入尸体; 是否取材时污染; 是否操作错误; 阴性:是否检材收集及时; 是否取材恰当; 是否检材中毒物已分解; 是否操作错误;
毒品的分类
按管理分
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合成毒品 的原料和试剂
按来源分
天然植物 人工合成 人工加工

中毒介绍PPT培训课件

中毒介绍PPT培训课件

药物过敏
机体对某种药物产生过敏 反应,表现为皮疹、发热 、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 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由有机磷农药引起的中毒,表现为恶 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涎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衰竭。
由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引起的中毒,表 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
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安全问题。
普及农药使用知识和技能培训
推广农药安全使用知识
通过宣传册、培训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向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普及农药安全使用知识 ,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加强农药经营和使用管理
严格执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规范农药经营行为;加强对农药使用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农 药使用安全。
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及 支持治疗,如抗休克、纠正酸碱平衡 紊乱等。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 势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中毒定义与分类
详细阐述了中毒的概念,包括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剂量与效应 关系等,并对中毒进行了分类。
中毒机制与临床表现
深入探讨了不同毒物的作用机制,以及中毒后的临床表现,包括 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的异同。
刺激性气体中毒
如氯气、氨气等刺激性气体引起的 中毒,表现为眼痛、流泪、咳嗽等 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化学性肺炎、 肺水肿等。
03
急救措施与治疗方法急性Leabharlann 毒急救原则立即脱离中毒环境
将患者迅速带离中毒现场,避免继续接触毒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紧急处理危及生命的症状

中毒总论PPT课件

中毒总论PPT课件
白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见于氯 毒素、抗肿瘤药、苯等中毒
出血——见于阿司匹林、氯霉素、抗肿瘤 药中毒引起血小版量与质的异常
血液凝固障碍——见于肝素、香豆素、水 杨酸、蛇毒等中毒
24
发热
见于阿托品、棉酚、二硝基酚等 中毒以金属烟热
25
二、慢性中毒临床表现
病因
职业中毒 地方病
33
主要诊断依据(2)
临床表现: 1) 对突然出现发绀、呕吐、昏迷、惊厥、呼吸困难、 休克而原因不明的患者,要想到急性中毒的可能性。 2) 对原因不明的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版减少、 周围神经麻痹、肝病患者也要考虑到中毒的可能性。 3) 急性中毒患者如有肯定的毒物接触史,要分析症 状与体征的特点,出现时间和顺序是否符合某种毒 物中毒临床表现的规律性。要进一步根据主要症状 和体征,迅速进行重点而必要的体检,观察重要脏 器的功能状况
6
病因
职业中毒——在生产过程中与有毒 物质接触
生活中毒——误食、意外接触毒物, 用药过量,自杀或谋害
7
中毒机制
8
中毒的主要机制按毒物种类可分为
1.局部刺激、腐蚀作用 如强酸、强碱 2.缺氧 如CO 3.麻醉作用 如有机溶剂和吸入性麻醉药 4.抑制酶的活力 如有机磷农药 5.干扰细胞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 如四氯化 碳中毒 6. 受体的竟争 如阿托品中毒
磷化锌等中毒
19
循环系统
心律失常
洋地黄、夹竹桃、蟾蜍等中毒兴奋迷走神经 拟肾上腺素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兴奋交感
神经 氨茶碱等中毒亦可引起心律失常
20
心脏骤停
毒物直接作用于心肌:如洋地黄、奎 尼丁、氨茶碱等中毒
缺氧:见于窒息性毒物中毒 低钾血症:见于可溶性钡盐、棉酚、

中毒 PPT课件

中毒 PPT课件

本次课主要内容
• 中毒与毒物定义
• 常见的毒物
• 毒物的分类 • 毒物的毒性 • 中毒的发生
• 毒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排泄
• 中毒的症状 • 中毒的诊断与鉴定
– 农药 – 杀鼠药 – 酒精 – 医用合成药物 – 天然有毒植物和动物 – 一氧化碳 – 金属毒物与腐蚀性毒物 – 毒品及滥用物质
本节课主要名词
中毒量与致死量
• 引起中毒的最小剂量称中毒量。 • 引起中毒死亡的最小剂量称致死量。 • 出现中毒时,血中毒物的浓度称为中毒血浓度。 • 引起死亡的血中毒物浓度称为致死血浓度。
– LD50 – LD100
• 由于个体差异,极小剂量的毒物反而可能引起某 些人很强的毒性反应,如可卡因、海洛因等具有 此种性质。
• 大学宿舍投毒事件
• 2013年4月15日,复旦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发出通报 :“该校在读的四川籍医科研究生黄洋终因多脏器 衰竭,离开人世……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 学生,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该官微同时将头像 调至黑白,以示哀悼。警方介入调查后,在其寝室 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并锁定其室友林某有投毒 嫌疑。目前,嫌疑人林某已被判处死刑。
• 中毒量与致死量 • 毒物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 常见的毒物
– 农药中毒 – 酒精与药物相互作用 – 一氧化碳
概述
• 中毒是法医学实践
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拿破仑
– 冬季:CO中毒
– 夏季:食物中毒
– 日常:农药中毒
– 等等
• 许多自杀、他杀、
意外都与中毒有关。 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亲欧),二恶英中毒
毒物的分类(4)
(四)临床分类法
1、工业性毒物 2、药物 3、鼠药 4、有毒动植物 5、变质食物

中毒-精品医学课件

中毒-精品医学课件

中毒的预防措施
01
预防职业中毒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定期检查工作环境中的有毒物质浓度,
确保工作场所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02
预防生活中毒
提高公众对有毒物质的认知,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如毒品、化学物品
等。
03
预防食物中毒
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品污染,定期检查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中毒应急处理
初步诊断与处理
中毒途径与方式
1 2
接触有毒物质
人体通过接触有毒物质,如化学物质、生物毒 素、药物等,导致中毒。
摄入有毒物质
人体通过摄入含有有毒物质的食品、饮料、药 物等,导致中毒。
3
吸入有毒气体
人体通过吸入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 碳、甲醛等,导致中毒。
中毒的危害性
器官损伤
中毒会导致人体各个器官受到 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肝、肾、
神经系统药物中毒
由于使用镇静剂、安眠药等药物引起,常导致意 识障碍、呼吸抑制等。
环境因素导致的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由于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引起, 常导致缺氧、脑水肿等。
农药中毒
由于接触或误食农药引起,常 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
损害等。
有毒气体中毒
由于吸入有毒气体引起,如硫 化氢、氨气等,可导致呼吸道 刺激、肺水肿、窒息等症状。
化学性食物中毒
由于食用含有化学物质的食物引起,如有机磷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等,可导致神经系统 损害,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症状。
药物中毒
抗生素类药物中毒
由于过量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引起,常导致肠道菌 群失调、肝肾功能损害等。
抗肿瘤药物中毒
由于使用抗肿瘤药物引起,常导致骨髓抑制、心 肌损害等。

[临床医学]法医学中毒

[临床医学]法医学中毒

中毒的分类

工业毒物中毒:腐蚀毒、实质毒
农药中毒:农药 药物中毒:障碍功能毒、有毒动植物 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细菌、霉菌




急性中毒品
亚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24小时
2天至30天 1月以后


毒物的毒作用



细胞损伤:直接损伤 ;缺氧性损伤 ;自由基 损伤 ;酶系统损伤 ;变态反应性损伤 ;作 用于受体 ; 炎症反应 血液循环障碍 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毒物的转运、转化及其法医学意义
分布:与化学特征、组织亲合力有关 1. 水溶性:均匀分布 2. 肝、单核吞噬细胞--------砷,锑 胆汁------吗啡 3. 器官亲合: 肾------汞;骨------铅、钡; 指甲、毛发------砷 4. 脂溶性:脂肪组织------DDT、六六六 法医学意义:检材收收集, 铅、吗啡
9.1.3 中毒发生的条件
毒物方面: 量:中毒量、中毒致死量、中毒血浓度、 致死血浓度 靠文献积累,动物实验数据推测


气态 > 液态 > 固态
如:汞蒸气>液态汞 BaCl2 溶于水 > 不溶液BaCO3
进入机体途径
心脏、血管内注射 > 吸入 > 腹腔注 射 > 肌注 > 皮下注 > 口服 > 直肠 同一成分途径不同,毒性反应不 一。如:苦杏仁甙口服有毒,静注无 毒。蛇毒口服无毒而注射有剧毒。
湖北 60年代:有机磷农药以对硫磷、内 吸磷、乐果等 70年代:敌敌畏、甲胺磷多见 80年代:非巴比妥类催眠镇静安定 药、酒精中毒 90年代:毒品中毒
9.1.1 毒物与中毒的概念
毒物: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在一定条件下, 能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和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质。

中毒ppt课件最新

中毒ppt课件最新

慢性中毒
长期少量摄入有毒物质, 导致机体逐渐出现症状。
亚急性中毒
介于急性与慢性中毒之间 ,症状出现时间比慢性中 毒快,但比急性中毒慢。
中毒的症状与后果
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头痛、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等。
后果
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等。
例子
如果一个人摄入过量的药物,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或死亡。
迅速响应,下落事故影响。
中毒应急处理
现场急救
在中毒事件产生后,应迅速将中毒者 撤离现场,转移到安全区域,并保持 呼吸道通畅。
紧急就医
如有必要,应立即将中毒者送往医院 进行救治,告知医生中毒症状、时间 和可能接触的有毒物质。
事故报告
产生中毒事件后,应立即向相关部门 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 展。
毒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探究毒物如何与生物大分子结合,导致细胞功能 紊乱的机制。
ABCD
毒物代谢与排泄机制
研究毒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途径,为中毒治疗 提供理论根据。
毒物暴露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
研究毒物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 进程的影响,评估生态风险。
研究进展
新型解毒剂的研发
针对不同毒物,开发具有高效、低毒、易降 解等特点的新型解毒剂。
通过中毒预防教育,使公 众了解中毒的危害和预防 措施,提高对安全的重视 程度。
减少中毒事故产生
预防教育有助于引导公众 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下 落因误食、误用等导致的 中毒事故。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减少中毒事故有助于保护 社会稳定,减轻家庭和社 会负担,促进和谐社会的 建设。
提高公众认知的方法
媒体宣传

法医学课件-中毒PPT

法医学课件-中毒PPT
着重揭露以化学物作为暴力手段而造成对 人体的损害,为侦破和审理中毒案件提供 线索和证据;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为毒物管理和中毒防治提出建议; 有助于有关毒理学的立法。
法医毒物分析
Forensic Toxicological Analysis
应用化学 、医学、药学等现代科 学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危害人类健 康生存的化学物质进行分析研究 (提取分离、定性定 量)的一门 学科。
法医学鉴定
小结 中毒死亡案的法医学鉴定,一定要全面的
了解案情、现场勘验、全面系统的尸体解 剖,提取检材作毒物化验; 确定中毒死亡,关键、最重要是提取检材、 毒物化验。
中毒
法医学教研室 幸宇 讲师
案例:
古罗马帝国灭亡之谜 韩国自杀网继续作孽 影星之死
概述:
法医毒理学的意义 毒物、中毒 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
中毒不足以解释死因时,应考虑以下情况: 检出物是否是用于治疗的药物/或因职业接触而进入体
内的 是否是死后污染的 是否是腐败产物的干扰的 是否是仪器、试剂、容器的污染、操作正确与否 是否体内含有的正常金属元素
法医学鉴定
阴性结果:
考虑 检材收集是否有误 毒物是否是腐败分解或防腐剂破坏 操作正确?方法是否灵敏? 目前尚无适当的检材方法
法医学鉴定
任务 是否是中毒 何种毒物中毒 确定毒物的量,是否引起中毒/死亡 分析推断毒物途径进入机体的途径、时间 推测/确定案件性质
法医学鉴定
案情调查 现场勘验 临床表现 尸体检验:
外表检验: 尸解:注意事项:
全面、系统尸解 勿污染 提取适当检材做毒物检验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常见毒物中毒

法医学 第九章 中毒

法医学 第九章 中毒
中毒症状与疾病的鉴别症状可提示的主要毒物疾病迅速死亡氰化物有机磷冠心病脑出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金属毒腐蚀性毒氟化物斑蝥河豚乌头藜芦瓜蒂等胃肠炎阑尾炎肝肾疾病尿毒症肠梗阻许多传染病抽搐士的宁有机磷有机氟氰化物局部麻醉剂酚异于肼破伤风子痫脑膜炎小儿高热昏迷酒精催眠镇静剂氰化物co农药脑血管意外肝昏迷尿毒症疟疾瞳孔散大颠茄碱类氰化物酒精钩吻碱乌头青光服神经系统疾病视神经萎缩交感神经兴奋瞳孔缩小有机磷阿片吗啡及其衍生物冬眠灵毒蕈碱毒扁豆碱毛果芸香碱脑出血脑肿瘤颈交感神经麻痹全身和局部麻痹co钡乌头碱肉毒中毒脑和脊髓疾病神经炎呼吸减慢阿片吗啡co催眠药酒精颅内压升高深度缺氧呼吸加快颠茄类士的宁咖啡因急性呼吸器官疾病酸中毒呼吸困难士的宁氰化物co亚硝酸盐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过敏尿毒症亚硝酸盐有机磷巴比妥类阿片同上磷四氯化碳砷铅锑
Hale Waihona Puke 2、中毒症状: 急性砷中毒腹痛、腹泻、水样大便、有时带 血,似霍乱。 量大时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慢性砷中毒→表现为周围神经炎症状。 慢性胃肠炎,皮肤湿疹样变。指甲可出现1— 2mm宽的白色横纹等。 3、致死量 口服中毒量→0.005-0.05g。 致死量→0.1-0.2g。 1升空气中含砷化氢1mg,呼吸5—10分钟可致死
4、苯二氮卓类。目前用于抗焦虑药占优势。抑 制中枢神经起到镇静作用。中毒症状为倦睡。 易唤醒,言语如常。肌肉软弱,共济失调。 致死量 为安定100—500mg/kg.最小致死血 浓度为2mg%。利眠宁致死量为2g,最小致死血 浓度为3mg%。 5、检材提取 胃内容物、血、尿及肝、肾、脑、对导眠能 可取脂肪组织。
(三)安定类药物中毒 安定类药物特点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作用较缓和,耐药性和成瘾性较弱。中毒的发 生多由几种药物混合应用或与酒相互发生协同 作用所致。 1、眠尔通(又各安定) 一次服用10g以上能使中枢神经深度抑制。 引起血压下降,呼吸抑制。肌无力,可导致死 亡。口服量的10%—15%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50%—60%则变为羟基眠尔通排出。血中致死 浓度大于3mg%。

法医学- 中毒

法医学- 中毒
3、分析测试要求。
(1)分析化验常见毒物阴阳性。 (2)根据案情及尸体检验所见,要求重点化验某些毒物。 (3)如化验某种毒物阳性,要进一步作定量分析。 (4)化验结果与尸检所见有明显矛盾时,应反复化验。
三、检验结果的评价
对所送检的检材进行毒物化验时,若无指定检验范围(即检验何种毒物),则只 检常见毒物。检验程序可分:定性、半定量、定量。一般都是先定性,对阳性结果 再进行定量。
定性:分析所送检材有无某种有毒物质。有则用阳性表示,无则用阴性示之。 半定量:分析测定所送检材含某种有毒物质大体浓度(含量),一般用几个“+”表 示。 定量:测定所送检材所含某种有毒物质的量:,用每百克检材,或每毫升检材含某
种物质若干毫克或微克。 检验所用的方法很多,有机、无机化学分析,物理化学检验,光谱分析,质谱分析 , 层析分析等。但因检材、试剂、仪器的灵敏度、检验者的技能、所用的方法等各种因 素影响,检验结果并不是绝对正确的。
出汗、瞳孔散大、瞳孔缩小、流涎、尖叫一声倒地死去等。
4.同时有其他人发生类似的情况。{如南京的集 体食物中鼠药中毒} 5.曾流露过服毒的念头或群众反映有被毒死的可 能。
(二)、现场
1.进入现场后嗅到特殊气味; 2.现场有呕吐物; 3.有可疑的包装工具和可能的投毒工具; 4.有正在进食或食后突然发生症状、死亡的迹象; 5.有剩余毒物或可以食物; 6.有动物(如昆虫)等死去,死得可疑; 7.睡眠中突然死去; 8.尸体姿势不自然,又未发现致命损伤; 9.现场有与毒物有关的书籍处于使用状态; 10.现场发现其他有关中毒的其他文字材料。
二、中毒检验的内容
凡有中毒怀疑的案件,均应作过细的案情调查、现场勘验、尸体检验 (应解剖)、毒物化学分析。
(一)案情调查 (二)现场勘验 (三)尸体检验 (四)毒物分析

法医学 第九章 中毒

法医学 第九章 中毒

(四)毒物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先 后作用于机体,由于联合作用使毒性增强,称为协同 作用。
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
增毒作用
相加作用→指毒性作用为各单项化学物毒性的总和。
增毒作用→指毒性作用超过各化学物毒性之和,故 有两种毒物都不足中毒量而混合投入时,却发生重度 中毒甚至死亡。
言。
二、毒物的分类。
法医学鉴定需要→按毒理分类。 法医毒物分析时→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 临床治疗时按毒物的用途,及来源分类。
(一)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
1、挥发性毒物→采用蒸馏法或微量扩散法分离的 毒物。
2、非挥发性毒物→采用有机溶济提取法分离的毒 物,分酸性碱性,和两性毒物三类。
3、金属毒物→采用破坏有机物的方法分离的毒物。 如砷等。
拮抗作用→与协同作用相反,一化学物质使另一化 学物质的毒性减弱。称为拮抗作用。
(五)机体状态。
1、体重:中毒量与体重成正比。 2、年龄:血脑屏障。分泌、代谢、排泄。
3、性别:妇女在妊娠、哺乳、月经期敏感。 4、健康状态。 5、习惯性或成瘾性,长期使用同样的毒物药机 体对该毒(药)物可以习惯或成瘾,从而能耐受较一 般人远为大的剂量而不发生中毒。
胺基等分别结合成脂、醚、酰胺等化合物等等。
(三)毒物的排泄(excretion)
它们从排泄器官和分泌器官的被动扩散或 主动分泌的方式被排除体外,肾是主要器官。
肝、胆汁、肺
第二节 常见中毒
一、砷化物 砷(arsenic )又称砒。 三氧化二砷 毒性大 剧毒 俗称砒霜。 工业吸入砷化氢,可引起溶血。 1、毒性作用:砷→粘膜吸收,皮肤吸收→沉积于近
第九章 中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法医学课程中毒教学课件

法医学课程中毒教学课件

二、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通过 什么途径:
1、 案情调查 2、 临床症状 3、 尸体检验 4、 毒物分析
三、可供毒物分析的检材
1、 可疑物品 2、 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 3、 人体组织(为最主要的检材,特别 是血液)
四、对毒物分析结果的评价
注意:
对于定性分析,不是所有阳性结果就 能肯定中毒,也不是说阴性结果就能排除 中毒,要确定中毒常常需要做定量分析。
作用,使组织细胞的代谢或功能受损,从而引 起健康障碍、疾病或死亡时称为中毒或中毒死。 毒性作用包括: (1)、物理性毒作用 (2)、化学性毒作用 (3)、生物学性毒作用(主要的毒性作用) (4)、致敏、致畸、致癌、诱变
2、 毒物:通常将以较小剂量就引起中毒 的物质称为毒物。
解与结合 五、毒物的排泄 排泄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六、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一)、毒物的理化性质 (二)、毒物的剂量 是吸收量而不是给毒量(举蛇毒来说明) (三)、机体因素 1、性别、年龄、体重(用药量的多少来说明) 2、健康状况(用人的机体抵抗力来说明) 3、习惯性与敏感性(用酒精、毒品来说明) 4、胃内状态(用药物、酒精来说明)
第二节 常见毒物的中毒
一、CO中毒:
特征是尸斑呈鲜红色
二、氰化物中毒:
特征是尸斑呈鲜红色,有苦杏仁气味 (举99年广州—南宁的长途卧铺班车上 用氰化钠杀人抢劫案)
三、砷化物中毒:
症状为米汤样水便,脱水现象(一名 医生杀妻案:在其妻子阴道内多次塞进 砒霜致死)
四、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五章 中 毒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毒、毒物的 概念,了解常见毒物中毒致死的尸体特征。
重点:中毒、毒物的概念;对中毒案件需要解 决的问题;一氧化碳、氰化物、有机磷农药、 磷化锌、毒鼠强、砷化物中毒的尸体征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isoning)
法医学教研室 刘云志
一、概 述
毒理学( Toxicology ): 研究化学物对生 物体的危害及毒作用机理的学科 法医毒理学(Forensic toxicology): 主要研究以自杀、他杀为目的和意外、灾 害事故引起中毒的一门学科,也研究药物 滥用、环境污染和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引起 法律纠纷的中毒。
(四)排泄
排泄途径:
肾脏、肝胆、呼吸道、 汗液、唾液、乳汁、消化液
法医学意义:
1、收集适于毒物化验的检材 2、解释毒物引起的病理损害
六、法医学鉴定
(一)案情调查 (二)现场勘验 (三)临床表现 (四)尸体检验 1、外表检验 2、尸解:注意事项: (1)全面、系统尸解 (2)勿污染 (3)提取适当检材做毒物检验
(五 )毒物化验
毒物分析是中毒案件的关键、中心环节。
毒物分析对确定中毒/中毒死具有重要作用 但它的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1、阳性结果:
达到致死量/致死血浓度,一般可肯定为中毒死。 若不足以解释死因时,应考虑以下情况: (1)检出物是否是用于治疗的药物/或因职业接触而 进入体内 (2)是否是死后污染 (3)是否是腐败产物的干扰 (4)是否是仪器、试剂、容器的污染、操作正确与 否 (5)是否体内含有的正常金属元素 (6)是否是多种毒物联合中毒,而单种毒物的量并 不高
常见毒物中毒
法医学实践中,最常见引起中毒的毒物有: 农药、杀鼠剂、催眠镇静药、有毒的动植 物、CO 等。 国外以酒精、催眠镇静药、鸦片、吗啡、 汽车废气等。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
特点硷酯酶结 合,形成磷酰化胆硷酯酶,使组织 中ACH大量蓄积,使ACH为传导 介质的神经处于过度兴奋最后抑 制、衰竭。
3、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挥发性、非挥发 性、金属、阴离子、其他
4、按毒物的应用范围分:工业性毒物、农 业性毒物、生活性毒物、药物性毒物、军 事性毒物。
四、影响毒物毒作用的因素
(一)、毒物本身的因素:
1、剂量: 2、理化性状: 3、协同/拮抗作用:
(二)、机体因素:
1、体重、性别、年龄 2、健康状态 3、习惯性、耐受性、成瘾性
研究内容:毒物的性状、中毒原因、中 毒途径、毒理作用、中毒症状、中毒量 和致死量、中毒所致病理变化、毒物化 验检材的采取和中毒或死亡方式的法医 学鉴定等。
法医毒理学的目的:
1、揭露以化学物作为暴力手段而造成的对人体的 危害,为侦破和审理中毒案件提供线索和证据; 2、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为毒物管理和中毒防治提出建议; 4、有助于有关毒理学的立法。
(六)需解决:
1、是否是中毒 2、何种毒物中毒 3、确定毒物的量,是否引起中毒/死亡 4、分析推断毒物途径进入机体的途径、 时间 5、推测/确定案件性质
七、中毒案件的流行病学特点:
1、毒物种类随不同年代而变化: 2、毒物中毒因不同国家、地区而不同: 3、毒物种类爆炸式增多:如美国:化学物已 有60万种, 平均增加700-1000种/年 4、投毒方式多样化、隐蔽性 5、中毒案件性质:自杀、他杀、意外灾害事 故外, 滥用药物、吸毒成瘾、环境污染日 益多见
高毒
中等毒
1-50
50-500
0.05-0.5
0.5-5.00
低毒
微毒
500-5000
〉5000
5.0-15
〉15
2、按毒理作用的主要部位分:
腐蚀毒:接触局部组织强烈腐蚀作用,如强酸强硷 实质毒:对实质脏器损害的毒物,如As 、Hg、毒菌 酶系毒:指对特异酶具有亲和力和选择抑制作用的毒物, 如有机磷农药,氰化物 血液毒:引起血液形状、成分及功能变化的毒物,如CO、 亚硝酸盐、H2S、某些蛇毒等 神经毒:CNS功能障碍的毒物,如麻醉药、安眠药、士的 宁等
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
中毒(poisoning):生物体因毒物作用而 发生的组织器官病理改变或功能紊乱。由 此造成的死亡称中毒死。
中毒量(toxic dose):引起机体发生中毒症 状的最小剂量。
致死量(lethal dose):引起机体发生中毒死 亡的最小剂量。
中毒血浓度(toxic blood level):中毒时血 中毒物的血浓度
1、途径多,注意隐蔽部位的检查。
2、了解吸收及影响因素的特点,对解释中毒 发作的快慢,推断进入机体的时间,判断 中毒原因、性质有重要意义。
(二)毒物的分布 :
均匀、靶器官及脂溶性 法医学意义:有利于毒物分析检材的选择。
(三)代谢
代谢途径: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法医学意义: 1、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对于评定毒物分 析结果有重要意义 2、代谢产物的检出,作为毒物进入机体的证 据 3、了解代谢动态规律,有助于推断毒物进入 的时间 4、结合型毒物,分析时应先水解
2、阴性结果:应考虑
(1)检材收集是否有误 ( 2)毒物是否是腐败分解或防腐剂破坏 (3)操作正确?方法是否灵敏? (4)目前尚无适当的检测方法
总之,中毒死亡案的法医学鉴定,一定要全面的了 解案情、现场勘验、全面系统的尸体解剖,提取 检材作毒物化验;确定中毒死亡,关键、最重要 是提取检材、毒物化验。
致死血浓度(fatal blood level):中毒死亡时 血中毒物 的血浓度
三、分类: 1、毒性 (toxicity):毒物引起生物体损 害的程度。
根据毒物对人/动物致毒量的大小, 将毒性分5级:
毒性等级
大白鼠一次经口LD50 (mg/kg) 〈 1
对人的致死量 (g/kg) 〈0.05
剧毒
法医毒物分析 (Forensic toxicological analysis):
用化学 、医学、药学等现代科学理论、
技术和方法对危害人类健康生存的化学 物质进行分析研究(提取分离、定性、 定 量等)的一门学科。
二、概念
毒物(poison):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 进入机体即可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和/或器质 性损害的物质。
4、过敏性
5、机体蓄积
(三)、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1、消化道吸收
2、呼吸道吸收 3、皮肤、黏膜吸收: 4、注射吸收
(四)、其他:储存条件
五、毒物在体内的转运、 转化及法医学意义
(一)毒物的吸收 吸收途径: 心腔内或血管内注射﹥呼吸道吸入﹥腹腔注 射﹥肌内或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灌入﹥皮 肤接触
法医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