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总结
中医妇科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科知识点总结中医妇科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知识点:一、生理期1. 月经月经是妇女生理周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和出血。
月经周期正常为28天左右,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月经的周期和量都可以反映与女性身体健康状况相关的信息。
2. 卵泡期卵泡期是指月经后,在下一个排卵之前的这段时间,此时卵巢内的卵泡开始发育。
3. 排卵期排卵期是指卵巢内的卵子成熟并释放,进入输卵管,准备受精。
4. 黄体期排卵后卵巢内的卵泡残迹形成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为受精卵提供生长所需的环境。
二、病理期1. 闭经闭经是指女性停经的现象,可能由各种生殖系统疾病或其他非妇科因素引起。
2. 崩漏崩漏是指月经过多或不断,常见于病后、久病、素体虚弱者或内分泌失调引起。
3. 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来潮时,出现下腹或腰骶部刺痛、绞痛等症状的情况。
4. 不孕症不孕症是指女性在正常性生活一年以上未能怀孕的现象,常见原因包括输卵管疾病、内分泌紊乱、子宫肌瘤等。
5. 妇科肿瘤妇科肿瘤包括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宫颈癌等,中医有自己的治疗方法。
三、常见疾病及治疗1.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器官肿瘤之一,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腹痛腹块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常采用活血化瘀、理气养血等方法。
2. 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卵巢内的囊性肿物,可能对月经产生影响,甚至影响生育。
中医治疗卵巢囊肿常以温疏肝胆、祛痰软坚为主。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月经不规律、不孕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常以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为主。
4. 宫颈炎宫颈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多由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白带异常、盆腔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中医治疗宫颈炎常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为主。
5. 经前综合症经前综合症是指月经前一周以及月经期间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的疾病,如情绪低落、头痛、乳房胀痛等。
中医治疗经前综合症常以活血化瘀、调理气血为主。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妇科疾病在女性生活中非常常见,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妇科知识。
本文将对中医妇科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1. 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是“先天禀赋”和“后天寒热”。
根据中医理论,女性在先天上与男性存在着差异,这一差异使得女性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发各种妇科疾病。
2. 中医妇科的病因病机诊断主要包括气滞、血瘀、湿浊、热盛等四种病机。
其中,气滞主要指气机不畅,血瘀指血液循环不畅,湿浊指体内湿气过盛,热盛指体内热气过盛。
3. 中医妇科治疗强调“调气活血”和“健脾化湿”。
调气活血是指调节体内气血循环,消除血液停滞和瘀滞,使气血通畅;健脾化湿是指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减少湿气的产生和蓄积。
二、常见的中医妇科疾病和治疗方法1. 宫寒症:宫寒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腰酸背痛和寒湿宿疾等。
治疗宫寒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温补宫寒、活血化瘀和祛湿化痰。
2. 血瘀症:血瘀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多与月经不调、痛经和不孕症等相关。
治疗血瘀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活血祛瘀、调经通络和消除因素等。
3. 血虚症:血虚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常表现为月经稀少或不畅、面色苍白等。
治疗血虚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补血养血和调养脾胃等。
4. 气滞症:气滞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常表现为月经不调和痛经等。
治疗气滞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气机、疏通经脉和通经活络等。
5. 血热症:血热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常表现为月经过多、经血颜色深红等。
治疗血热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清热凉血、化瘀通络和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等。
三、中医妇科的预防和保健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例如补益气血的食物可以常食用,而寒凉和刺激性食物应少食甚至避免。
2. 身体锻炼:适度的身体锻炼对女性的妇科健康有益,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增强体质。
2024年中医妇科实习小结
____年中医妇科实习小结在____年的中医妇科实习中,我有幸得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的指导,并参与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临床实践,对中医妇科的诊疗理念、疾病诊治、方药运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以下是我在此次实习中的收获和小结。
一、实践经验1. 学习病历编写和病人问诊技巧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了病人的问诊工作,并学会了如何编写详尽的病历。
在问诊过程中,我细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仔细询问病史和病情变化,确保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通过与导师的互动和指导,逐渐掌握了提问的技巧和方式,能够更好地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2. 观察和辨证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观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中,我注重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方面的变化,并将这些观察结果与疾病特点对比分析,得出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在与导师的交流中,我不断接受指导和纠正,提高了自己的辨证分析能力。
3. 学会运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妇科疾病在实习过程中,我有机会亲自参与了中药和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治疗过程。
通过亲身操作和观察,我学会了如何配制中药方剂和运用针灸手法进行治疗。
在与导师的互动中,我了解到中药和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加深了对中医治疗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二、理论知识1. 学习了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在实习期间,我系统学习了中医妇科学的理论知识,包括妇科病的分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
2. 加深了对中医四诊合参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中医的四诊合参方法。
通过对病人舌象、脉象和病史的观察和分析,我能够得出相对准确的辨证结果,然后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方药。
三、心得体会1. 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中医妇科实习的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医诊疗的技术和方法。
2024年中医妇科工作总结(2篇)
2024年中医妇科工作总结____年中医妇科工作总结一、综述____年是中医妇科领域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全国中医妇科工作的积极推动下,中医妇科在科学研究、临床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通过加强团队合作、提高专业水平、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全面提高了中医妇科的整体发展水平,为妇女健康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科研成果在科研方面,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
我们注重基础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室研究和人体试验验证,不断深化中医妇科理论,提高中医妇科的诊疗效果。
在____年,我们在中医妇科研究领域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1. 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我们利用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方法,结合中医药的特点,探索中医药在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治疗效果。
我们发现,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在病程延长、病情复杂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2. 中医药干预女性生殖健康:中医药在女性生殖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通过研究中医药对经前期综合症、闭经、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疾病的干预效果,深化了中医妇科的理论框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3. 妇科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妇科病,提出了相应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通过加强对病人个体化的诊疗,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4. 中医辅助生殖医学:中医药在辅助生殖医学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我们结合现代生殖医学技术,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辅助生殖医学的研究工作,提高了生殖医学技术的成功率,为不孕不育夫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方面,我们积极探索中医妇科的诊疗方法,提高了临床诊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我们注重个体化诊疗,在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我们在____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 立足基层开展中医妇科病的诊疗服务:我们积极推动中医妇科服务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通过培训基层医生和护士的中医妇科诊疗技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妇科疾病的诊疗水平,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总结
中医妇科学第一单元 绪论1.《经效产宝》——现存的第一部产科专著2.《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3.《邯郸遗稿》——倡导命门学说4.《景岳全书·妇人规》——主张“阳非有余,阴常不足”5.《傅青主女科》——治妇科着眼于肝脾肾三脏。
第二单元 女性生殖器官1.阴户:又称四边(女性外生殖器); 阴户是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一道门户(门口)(1)防外邪进入 (2)合阴阳入口(3)经带恶露之出口(4)娩出胎儿之产门(两处两入)2. 阴道(产道)(1)防外邪进入(2)交合的器官(3)经带之通道(4)娩出胎儿之通道(两处两入)3. 子门,又名子户。
是指子宫颈口(预防外邪入侵的第二道关口)——孩子的门户是宫颈口(1)排出月经的关口(2)娩出胎儿的关口(两出)4. 子宫,又名女子胞、子处、胞宫、子脏、血室、胞室等。
——孩子的居处是子宫(1)产生排出月经带下(2)孕育,分娩胎儿第三单元 女性生殖生理1.月经初潮:女性第一次月经来潮称初潮。
平均 14 岁,青春期的标志。
2.月经周期:上次月经来潮的第 1 天至下次月经来潮的第 1 天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
一般28~30 天3.经期:正常经期 3-7 天。
4.经量20~60ml,色暗红,质量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三不两无)5.绝经:最后一次行经,停经 1 年以上。
平均年龄 49.5 岁。
6.并月:身体无病,但月经定期 2 个月来潮1 次;7.居经:或称季经,身体无病,但月经定期 3 个月来潮1 次;8.避年:身体无病,但月经1年行经1次;正常的9.暗经:终生不潮但却能受孕者;10.激经:又称盛胎或垢胎,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11.月经产生与五脏均有关;最密切的脏腑:肝脾肾 ; 主导作用:肾12.月经产生有关的经络:冲、任、督、带; 最密切:冲、任13.天癸主宰月经的潮与止14.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中心环节);月经产生的因素:脏腑、天癸、气血、经络与胞宫。
中医妇科学总结范文
中医妇科学总结范文一、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1.阴阳平衡:中医妇科学认为,妇女的身体机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以阴为主。
只有阴阳平衡,才能保持妇女身体的健康。
2.经络系统:中医妇科学认为,妇女的经络系统较为复杂,女性特有的经脉和经络对妇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脏腑系统:中医妇科学研究妇女疾病时,注重人体脏腑系统的整体性,认为脏腑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对妇科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
4.气血调理:中医妇科学强调气血的调理是妇科保健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气血循环可以促进妇女的生理功能正常运行。
5.病因病机:中医妇科学强调病因病机的分析,认为人体的疾病是由于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导致的,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可以找到适合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妇科学常见疾病的防治和调理1.月经不调:中医妇科学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气血不畅或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
调理方法包括调节饮食起居,缓解情绪压力,同时配合中药治疗以促进气血的流通。
2.痛经:痛经多由于寒凉侵袭或气滞血瘀引起,调理方法包括保持温暖,避免寒冷刺激,调整饮食结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以促进经络畅通。
3.不孕不育:中医妇科学将不孕不育归为"男虚女寒"、"气滞血瘀"、"痰湿内蕴"等类型,调理方法包括调节生活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情,进行中药调理以促进生殖系统功能的恢复。
4.妇科炎症:中医妇科学强调调整内分泌,增强抵抗力,调理子宫环境,改善患者体质,同时通过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5.子宫肌瘤:中医妇科学认为,子宫肌瘤是血瘀气滞、痰湿内蕴等所致,调理方法包括调节饮食,促进气血的循环,同时采用中药治疗以缩小肌瘤。
三、中医妇科学的特点和优势1.辨证论治:中医妇科学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病因等,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调理整体性:中医妇科学注重调理整体性,即综合考虑人体的内外因素,通过调节气血、阴阳、脏腑系统等,实现身体的整体平衡。
中医妇产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妇产科学重点总结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该书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并记载闭第一首妇科方剂是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2.《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3.《达生篇》中提出的临产六字真言是睡,忍痛,慢临盆。
4.《金匮要略》开创了妇产科辨证论治和处迨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
5.宋代:妇产科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妇人血为根本”产妇的生理特点:阴血骤虚,阳气易浮6.胞宫具有行月经和主胎孕的作用。
7.玉门:指阴道口及处女膜。
8.冲任督带与女性的生殖生理: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而络于带脉。
冲任督带四脉与十二正经相交会,冲脉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司人体精血津液,主妊养胞胎;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带脉约束上下行之诸经。
脏腑所化生的气血通过十二正经汇集于冲任督带四脉而作用于奇恒之腑胞宫,最终使得胞宫得以行使其行月经、主胎孕等生殖生理功能。
9.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潮,经常不变,故有“月信〃、"月事"、"月水"之称,以示月经有"节律性”的周期性。
10.第一次来月经称为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多在13~14岁。
11.月经周期一般为2「35天,平均28天。
正常经期为3~7天。
12.正常每月月经量约为30~5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少,低于20ml为月经过少。
13.并月: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
14.居经:身体无病三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居经〃,又称“季经〃。
15.避年:身体无病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
中医妇科重点大总结
中医妇科重点大总结第一篇:中医妇科重点大总结第一章1、“带下医”是最早的妇产科医生,扁鹊2、《黄帝内经》记载了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茹丸。
3、中医专科的分化始于汉代,设太医令;唐代设太医署;宋代设太医局。
4、临产六字要诀:睡、忍痛、慢临盆。
第二章1、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
月经病: 凡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绝经前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病症,统称为月经病。
2、《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3、月经的生理现象:(1)初潮一般13~14岁之间,可早至11~12岁,也可迟至16岁。
(2)周期月经有明显的节律。
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
一般为28~30天。
(3)经量、经色、经质一般经期第2~3天经量最多,总量约为30~80ml,经色黯红,初时较浅,量多时经色加深,将净时渐淡。
经质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无臭气。
(4)绝经以停经一年以上的最后一次月经位标志。
45~55,也可早至40晚至57岁。
4、天葵:天葵源于先天,属阴精,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
5、冲任二脉:冲脉、任脉与督脉皆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属奇经。
6、妊娠五个月可用听诊器听到胎心音,胎动120~160次/分,胎心率多为150~160次/分。
7、预产期的计算是以末次月经第一天的日期为基数,月数加9(或减3),日数加7(阴历则加14),前后14天分娩属正常。
8、影响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9、分娩结束后,产妇的全身脏腑、气血与胞宫逐渐恢复到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需要6周。
10、分娩后,子宫内的淤血浊液经阴道排除,称为恶露。
妇科中医知识点总结
妇科中医知识点总结一、妇科中医的理论基础1. 五脏六腑辨证:妇科疾病辨证要从五脏六腑辨证的角度入手,通常将妇科疾病分为肝郁证、脾虚证、肾虚证、心神不宁、气滞血瘀等类型,针对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2. 经络辩证:妇科疾病常涉及到经络失调,比如经络阻滞、经血不调等,针对经络的辩证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环节。
3. 气血阴阳辩证:气血阴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妇科疾病常常与气血阴阳失调有关,辩证时需要注意气血阴阳的平衡。
4. 脏腑辩证:根据妇科疾病的特点,对女性生殖系统的脏腑进行辨证,比如肝郁可引起月经不调,脾虚易导致不孕,肾虚可导致早衰等。
二、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1. 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包括闭经、经期过长、经期过短、经量过多、经量过少等。
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调经汤剂、调经活血汤剂、调和气血汤剂等,可根据病情辨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2. 不孕不育:不孕不育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问题,中医治疗主要从调理月经、补益脾肾、滋阴养血等方面入手,如四物汤、逍遥丸、补中益气汤等常用于调理不孕不育患者的身体。
3. 带下症:带下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清热利湿、化浊止带、滋阴养血等,常用的方剂有五苓散、茯苓甘露汤等。
4.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疾病,中医治疗注重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积极采取中医药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
5. 妇科炎症:妇科炎症包括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等,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利湿泻火、化浊消肿等,常用的方剂有消炎退热汤、六味地黄丸等。
三、妇科中医保健知识1. 调理月经: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的重要标志,中医强调调理月经对女性健康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食疗、穴位按摩、中药调理等方式来调理月经。
2. 痛经保健:痛经是女性常见问题,中医认为痛经是气血运行不畅、络脉拘急所致,可以通过中药调理、穴位按摩、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预防和治疗。
3. 预防乳腺疾病:中医强调女性乳腺保健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锻炼、中药调理和穴位保健来预防乳腺疾病。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妇科疾病是指妇女因生理、病理变化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中,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艾灸治疗、推拿按摩治疗等。
中医妇科治疗以中药为主,有“药补为主,医食同源”之说。
下面对中医妇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介绍。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女性生理期的周期、周期次数和量的异常变化,包括月经提前、延后、脱期、腹痛、出血量过多或过少、闭经等症状。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气血失调、肝经郁滞、脏腑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用调经中药如当归、川芎、益母草等药物进行调理,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十宣、四神等方针灸穴位,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二、痛经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经前腹部阵发性剧痛,也称月经痛。
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寒凝血瘀等引起的经络不畅所致。
治疗时,可以选择行气活血的中药如川芎、丹参、桃仁等药物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疏肝行气、月经调暖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三、月经过少月经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量明显减少。
中医认为,月经过少是由于气血两虚、肝肾不足、气血阴虚等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择益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熟地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补肾养血、调经和血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四、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子宫肌层。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是由于气血郁滞、肝肾不和、气滞血瘀等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赤芍、桃仁、三七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破气活血、祛瘀止痛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五、不孕症不孕症是指夫妻一年内规律性同房而未避孕而未成功受孕。
中医认为,不孕症是由于气血不足、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用滋补肾气的中药如人参、熟地、枸杞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补肾培元、调经养血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妇科医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医学知识点总结近年来,中医妇科医学在女性健康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医妇科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成为许多女性寻求健康的首选。
下面将对中医妇科医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长度、流量、颜色和质地等方面出现异常。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常见的月经不调类型包括痛经、经量过多、经量过少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月经不调,中医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如适当调整饮食、配合艾灸、穴位按摩等。
二、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中医认为是由于肝郁气滞、气血不畅引起的。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常采用草药调理的方法,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平衡来缓解症状。
此外,中医还可以采用针灸、拔罐等疗法,改善子宫血液循环。
三、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中医认为是由于气滞、血瘀引起的。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常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
饮食方面,建议适量摄入温补性质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
此外,中医还可以采用艾灸、穴位按摩等辅助疗法,促进乳腺血液循环。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中医认为是由于气血不调引起的。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常采用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方法。
一些中医方剂如姜黄汤、当归血府等有良好的效果。
此外,中医还可以通过针灸、艾灸等方法,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
五、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症状。
中医认为是由于肾阴不足、阳虚火旺引起的。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主要从滋阴降火、调理气血入手。
一些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四物汤等具有良好的疗效。
此外,中医还可以采用针灸、艾灸等辅助疗法,缓解更年期症状。
六、痛经痛经是女性常见的月经不适症状,中医认为是由于气血不畅引起的。
中医治疗痛经常采用理气活血、温经散寒的方法。
可使用一些中草药如当归、川芎、丹参等来缓解症状。
此外,针灸、艾灸等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可以改善子宫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中医妇科学考点总结(精华笔记),记住可顺利通关!
中医妇科学考点总结(精华笔记),记住可顺利通关!一、中医妇科学沿革1、“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指近亲遗传障碍,出自《曲礼》。
2、妇科的别称‘带下医’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3、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胎产书》(马王堆帛书)最完备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
4、‘子宫’名称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5、最早设立妇科专篇的著作——《金匮要略》。
6、‘月经’名词始见于《脉经》(晋?王叔和)7、‘离经脉’‘居经’‘避年’‘激经’‘五崩’——出自《脉经》8、最早的胚胎学专著——《逐月养胎方》(徐之才)9、‘三冲’学说出自《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10、‘妇人以学为本’的学术观点始见于《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11、刘完素——天癸与肝、脾、肾的关系学说。
12、张子和——‘贵流不贵滞’的祛邪论治学说。
13、李东垣——‘滋阴固气’治疗崩漏学说。
14、朱丹溪——‘清热养血’的安胎学说。
15、‘五不女’学说‘螺、纹、鼓、角、脉’——出自《广嗣纪要?择偶篇》16、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二、女性生殖系1、‘阴道’别称——‘阴户’‘四边’‘廷孔’。
2、‘宫颈’别称——‘子门’。
3、胞宫的生理功能——主司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发动分娩;排泄恶露。
三、女性生殖生理1、WHO定义的女性青春期为10-19岁。
2、青春期三大特征——女性体形与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形成;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
3、女性生理六期——新生儿期(4周内);儿童期(12岁以前);青春期;性成熟期(18-48);围绝经期;老年期(60岁以上)。
4、围绝经期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44-54岁);绝经后期。
5、掌握正常月经的生理特征:月经初潮——13-15岁。
月经周期——28-30天。
经期(又称为行经期)——3-7天。
月经量——50-80ml。
6、正常月经质色描述:色红略暗,质地正常,不凝结,无血块,无异味。
7、绝经——最后一次行经后,停经一年以上。
2024年中医妇科实习小结(3篇)
2024年中医妇科实习小结医学生在____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中医妇科实习。
通过这段实习,我深入了解了中医妇科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也锻炼了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素养。
在此次实习中,我遇到了许多不同的病例和疑难情况,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实际操作,我逐渐掌握了中医妇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能力。
在实习的第一天,我跟随导师进行了门诊工作。
通过观察和倾听患者的述说,我逐渐学会了如何进行中医妇科的诊断。
中医妇科强调病人的整体情况和个体差异,所以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重患者的体质,脉象,舌像等综合分析。
通过导师的指导,我开始能够根据客观的症状和客观的体征做出初步的诊断。
随着实习的深入,我有机会参与一些病例的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学会了针灸和艾灸等中医疗法。
通过针灸和艾灸等手段,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与西医不同,中医注重通过调整人体的内环境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不是单纯地抑制症状。
在治疗中,我遇到了一位患有月经不调的女性患者。
通过观察她的症状和诊断,我决定给她进行艾灸治疗。
艾灸治疗的过程中,我需要根据经络的走向,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灸疗。
通过4次的艾灸治疗,患者的月经不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除了针灸和艾灸,中医妇科还应用了一些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注重整体的调理,而且具有疗效持久的特点。
在实习中,我有机会亲手参与了调配和服用中药的过程。
通过与导师的指导和实际操作,我逐渐掌握了中药的制剂和用法。
在一位患有宫颈糜烂的女性患者中,我根据她的症状和体征,给她配制了一剂湿散结的中药,并根据她的体质和情况进行了个体化的用药。
通过坚持服用中药,患者的宫颈糜烂得到了明显的治愈。
通过这段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中医妇科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还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独特之处。
中医强调的是整体的调理和个体化的诊疗,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和防治措施。
与西医不同,中医注重的是疾病的综合分析和防治,而不是单一的症状和治疗。
通过实习,我也深刻领悟到了中医的德、智、力、美的高度统一,即在临床工作中要注重道德操守,追求医术的精湛和科学性,注重沟通和团队合作。
中医妇科期末总结
中医妇科期末总结中医妇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及其相关病症的诊断与治疗。
本学期,我在中医妇科课程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妇科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技巧,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中医妇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本学期中医妇科课程的总结:一、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我们首先学习了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其中包括:子宫经络的构成与病理变化、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中医妇科病因病机的理论基础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我对中医妇科的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有了深入的认识。
二、常见妇科疾病的辨证施治在课程的第二部分,我们学习了常见妇科疾病的辨证施治。
这些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对于每种疾病,我们首先学习了其病因病机,然后学习了中医的辨证方法和治疗方法。
通过病案分析和实际操作,我逐渐掌握了常见妇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并能够进行初步的临床实践。
三、中医妇科治疗技术的学习除了学习妇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外,我们还学习了中医妇科的一些特殊治疗技术。
例如,手法疗法、灸疗、药物熏洗等。
这些技术在中医妇科的临床实践中非常常见,对于提高疗效和舒缓患者症状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能够运用这些技术进行一些简单的中医妇科治疗。
四、中医妇科的预防与保健在课程的最后,我们还学习了中医妇科的预防与保健知识。
中医讲究“重预防”,提倡人们通过饮食起居、运动保健等方法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学习中医妇科的预防与保健知识,我认识到女性健康的重要性,并明白了中医妇科是如何帮助女性保持健康的。
总之,本学期的中医妇科课程使我受益匪浅。
我通过学习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了常见妇科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并学会了一些中医妇科的特殊治疗技术。
通过实践操作,我的临床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初步应用中医妇科的理论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但是,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中医妇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辨证论治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对一些疑难病症的诊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4年中医妇科实习小结
2024年中医妇科实习小结2024年,我有幸在一家中医医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妇科实习。
这次实习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医妇科的理论与实践,提高了我的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这三个月的实习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理论学习在妇科实习开始之前,我通过阅读相关的中医妇科学习资料,对中医妇科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实际实习给了我更大的学习机会,让我亲自接触和了解了各种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在实习期间,我通过参与讨论、听取导师的讲解、研读典籍等方式,更深入地学习了中医妇科的经典理论。
同时,我也通过和患者的交流和观察,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改进自己的理论水平。
二、临床技能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亲自参与了很多临床操作和诊疗工作。
我学习和掌握了中医妇科的各项常规检查技能,如妇科检查、彩超、B超等。
通过导师的指导,我学会了正确操作妇科检查仪器,并能够准确地观察和评估妇科患者的病情。
除此之外,我还学习了中医妇科的辨证施治方法,掌握了良好的针灸技术和火罐疗法。
在实习期间,我有幸亲自操作了一些常见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案,如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三、医患沟通在实习期间,我意识到医患沟通对于医患关系的建立是极其重要的。
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我努力倾听患者的需求和问题,并给予耐心和安抚。
我也学会了如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计划。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我发现许多患者对中医的认知还存在误解和偏见,因此我也努力在沟通中正确引导患者对中医的认识和认可。
四、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一个医务人员必备的素质,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与导师和医院的其他医务人员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诊疗过程中,我尊重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寻求指导。
同时,我也与护士、医生和其他实习生共同合作,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提高了自己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中医妇科个人年度总结(3篇)
第1篇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一年的尾声。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在中医妇科岗位上辛勤耕耘,不断学习、实践,现将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内容1. 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医生职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 积极参加科室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熟练掌握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
3. 深入开展中医妇科特色疗法的研究与应用,如针灸、拔罐、刮痧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4. 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满意度。
5. 积极参与科室科研项目,提高科室整体科研水平。
二、工作成绩1. 顺利完成门诊、病房、急诊等各项工作任务,患者满意度较高。
2. 治疗过程中,成功治愈多例疑难杂症,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3. 在科室内部业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科室争光。
4.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篇,提高科室科研水平。
三、不足与反思1. 在工作中,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沟通能力有待提高,有时未能充分了解患者需求,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3. 科研能力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科研水平。
四、未来工作计划1. 深入学习中医妇科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2. 加强与同事、上级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提高科室整体实力。
3.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争取在科研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4. 提高沟通能力,关注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中医妇科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2篇2021年即将过去,回首这一年的工作,我深感收获颇丰。
作为一名中医妇科医师,我始终秉持“医者仁心,患者至上”的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现将2021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成果1. 学术研究:在2021年,我积极参与科室学术交流活动,发表论文2篇,参加学术会议3次,为科室学术氛围的营造贡献了一份力量。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妇科病的发生原因1、病因病机病因即导致疾病产生的原因,病机即疾病产生的机理。
中医妇科认为,女性妇科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寒暑失调等,甚至与年龄、季节、地域、体质等有关。
在病机方面,中医妇科认为,疾病的形成与体内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失调有关。
2、外感内伤在中医理论中,疾病的发生有外感和内伤两种方式。
外感即外界的邪气通过皮肤、口鼻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病变,如湿邪、寒邪、热邪等;内伤即由内在的因素引起疾病,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劳等。
3、妇科常见病因中医妇科常见病因包括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经络气血运行失调等。
在经期生活中过度劳累、疲劳、情志不宁、饮食失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闭经等疾病。
二、妇科病的诊断1、望、闻、问、切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其中望诊包括面色、舌苔、舌质、舌体等方面,闻诊包括听取病人语音,闻其气味等,问诊包括询问病人的病情,切诊则主要是通过脉搏和脉象来诊断。
2、辩证分型在中医诊断中,辩证是十分重要的。
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中医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望、闻、问、切的情况,辨明病情的实质,分辨病证的虚实,辨别病证的寒热,以便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3、八纲辩证中医辩证的方法之一即为八纲辩证。
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中医医生会通过辨别病情的八纲(即表里、寒热、疼痛、脉象、舌象、汗象、唇色、尿便)来进行辩证,以确定病人的病性病机,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三、妇科病的治疗1、中药治疗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中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妇科疾病较为常见的病名有月经不调、痛经、病后调理、产后恢复等。
中药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用具有调经补血、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滋养身体等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妇科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针灸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的针灸手法有调理月经、痛经、闭经、不孕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血益气
八珍汤酌加枸杞何首乌
肝火
养阴清热,柔肝熄风
杞菊地黄丸酌加苦丁茶夏枯草白蒺藜
血瘀
调气活血,化瘀通络
通窍活血汤
5经行发热
肝郁化火
疏肝解郁、凉血清热
丹栀逍遥散加黄芩 钩藤
肝肾阴虚
滋阴清热、凉血调经
二地汤加白薇
气血虚弱
瘀热壅阻
益气固表、甘温除热
养血活血、化瘀清热
补中益气汤
血府逐瘀汤去川芎加丹皮
6经行身痛
复旧:即固本善后,血止后当以调理月经周期为治本之法。
治崩漏三法又不可截然分割,塞流需澄源,澄源当以固本。治崩宜长提固涩,不宜辛温行血;宜养血理气,不可偏于固涩。青春期患者重在补益肾气,固涩冲任;育龄期患者重在疏肝养肝,调理冲任,绝经先后期患者重在滋肾健脾,调摄冲任。
十、痛经(月经病第三重点)
1、 凡在经期或者行经先后,浮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者痛引腰骶、上腹、阴部,甚则剧痛昏厥,称为通经。原发性通经:繁殖道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
2、病因病机: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导致月经非时妄行
3、诊断要点: 月经的周期, 经期及经量发生严重紊乱。 月经周期紊乱, 常可在停经数周或者数月后发生出血, 量多如注, 暴下不止;或者淋漓不断,甚至屡月不净,出血量多,迁延日久者可见贫血症状。
4、 崩漏需做的检查:妇检;繁殖内分泌;B超;诊刮
5、 崩漏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鉴别:
七、经间期出血
1、在月经间期,浮现周期性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
2、病机:肾阴虚;湿热;血瘀
3、治则治法:滋肾养血为主。
八、闭经(月经病第一重点!)
1、定义:原发性闭经:女子年龄超过16岁而无月经来潮者。
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建立后,在正常绝经年龄前,月经住手来潮6个月以上者;或者月经稀发,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三个月以上者。
绪言1、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经、带、胎、产、杂3、夏商周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不孕不育、难产和胎教理论的记载; 《列女传》最早提出胎教理论;4、夏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 《黄帝内经》 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繁殖脏器——女子胞和与之相关的子门、 胞脉、胞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四乌贼骨芦茹丸;《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
继发性通经: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者宫颈狭窄引起的痛经。
2、痛经的治疗原则:调理冲任气血
十一月经先后诸证
特点:伴有月经周期浮现,其多发生在经前或者经期,经行或者经后症状逐渐消失。
1经行乳房胀痛
定义:每于行经前或者正值经期、经后浮现乳房作胀,或者乳头胀痒疼痛,甚至不能触衣者。
鉴别:若乳房有结节或者肿块,经后不能消失者,应与乳腺增生症或者乳房肿瘤相鉴别。
5、秦汉时期:《金匮要略》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阴道清洗和阴道纳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先河并奠定做衣服科治疗学的基础。
6、魏晋唐时期:晋 ·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且论述最为详尽;首次提出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如:“居经”“避年”“激经”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咎殷·《经效产宝》为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1、妇科疾病的病因: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体质因素;环境因素;病理产物致病。
2、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子宫、胞脉、胞络受损。第四章 妇女疾病的诊断概要
1、妊娠病的辨证要点:首先要辨明是胎病抑或者母病;其次要辨别胎之可安与不可安;最后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2、产后病“三审”: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并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
肝气郁结
舒肝理气、解郁安神
逍遥散去生姜加柏子仁郁金胆星
痰火上扰
清热涤痰、镇心安神
生铁落引
十二、绝经先后诸症(月经病第四重点)
1、涵义:妇女在绝经期先后的一段时期内,环绕月经紊乱或者绝经浮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目浮肢肿、皮肤蚂蚁走样感、情志不宁 等症状,称为绝经先后诸证。
8、天葵:天葵者,葵水也,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作用,天葵源于先天,男女皆有,由肾中之真阴所化生,在肾气的推动下趋于成熟。天葵是月经产生的动力。
9、 月经周期的四个阶段:
1) 月经期 即行经期,此期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宫泻而不藏,通过阳气的疏泄,胞脉通达,推陈出新,使经血从子宫下泄,故气血以下为顺;
10、带下:广义带下为泛指带脉以下的疾病,即妇女经、带、胎、产、杂病;狭义的带下指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
11、生理性带下:为润泽于阴户和阴道内无色无臭。粘而不稠的液体。
12、 受孕前提:肾气充盛,天葵成熟,冲任二脉功能协调,子宫藏泻有期,月经正常。其条件为男女繁殖之精适时结合。
13、 正常孕妇整个妊娠期约289天,即10个妊娠月;预产期的推算,是从末次月经的首日开始算起,月数加9(或者减3),日数加7(阴历则加14)。
2) 经后期 即阴长期,血室已闭,子宫藏而不泄,通过奇妙的封藏,蓄养阴精,使经血长,为“重阴”阶段;
3) 经间期 经过经后期的蓄养,阴精充沛,冲任气血充盛,重阴必阳,在肾气的推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浮现氤氲之侯,乐育之时,的候;
4) 经前期 阳长期,经前期后,阳气逐渐增长,达重阳状态,此期阴精与阳气皆充盛,子宫胞脉气血满盈,已为孕育做好准备。若胎元已结,则肾气封藏,子宫继续藏而不泄;若未孕育,则在阳气的鼓动下,子宫胞脉通达,泻而不藏,经血得以下泄。
三者以月经周期、 经期或者经量的改变为主要症状的月经病, 但月经先期, 经期延长和月经过多症状的发生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但经血能自行住手。崩漏出血没有规律性,出血往往不能自行住手。
6、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
由于崩漏发病缓急不同,出血的新久各异,治疗崩漏尚须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灵便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是治疗崩漏的紧急措施。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固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互相依存,失血过多,必致
肝气郁结
肝肾阴虚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滋阴养肝、理气活络
柴胡疏肝散加麦芽
一贯煎
2经行泄泻
脾虚
健脾益气、化湿调经
参苓白术散
肾虚
温肾扶阳、暖土固肠
健固汤合四神丸
肝郁脾虚
3经行浮肿
疏肝解郁、健脾理肠
痛泻药方加柴胡木香
脾肾阳虚
温肾健脾、化气利水
苓桂术甘汤加补骨脂川芎巴戟天
气滞血瘀
4经行头痛
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八物汤加泽兰茯苓皮
2、 病因病机:肾虚为致病之本。
3、治则治法:平调肾中阴阳,治以益肾宁心为主。
4、《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人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丹溪治湿痰方
附: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
1、病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肾上腺等的内分泌活动异常,导致卵巢长期不能排卵。
2、临床表现:闭经、月经稀发或者不规则子宫出血及不孕、多毛、肥胖等症状,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大。
九、崩漏(月经病第二重点!)
1、 定义: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者淋漓不尽者称为崩漏。蓦地大量出血为崩中,日久淋漓不尽为漏下。
2、病机:虚: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阴虚血燥。实:血瘀气滞;痰湿阻滞。
3、治则治法: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 (古人诊治闭经以血枯、血隔分虚实)
肝肾虚损
补益肝肾、养血通经
归肾丸
气血亏虚
补中益气、养血调经
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
滋阴润燥、益精通经
加减一阴煎
血瘀气滞
活血理气、祛瘀通经
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
健脾除湿、化痰通经
气虚,气虚不摄,必致新的出血,暴崩下血,气无所附,可导致血竭气脱的危重症候,故塞流之崩漏治疗的第一步,若出血势急量
不减者,宜急症处理。
澄源:即正本清源, 亦是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 这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 普通用各种止血药后, 待出血量逐渐减少或者住手时,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运用清热、补肾、滋肾、益气、健脾、祛瘀等法。
7、宋代: 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 ·《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
8、明清民国时期: 清 · 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第一章 女性解剖生理特点
1、 子宫,又名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胞室、血室。
2、子宫的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恶露),特点是亦藏亦泻,藏泻定时。
2、总病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二、月经后期
1、定义:月经周期延迟,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
2、 治疗原则:和血行滞、温经养血,疏通经脉气机
大补元煎
大营煎
温经汤
加味乌药汤
六君子加归芎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定义:月经周期延长或者缩短,即经行提前或者错后7天以上,先后不定,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1、根据妇女血常不足、气常有余的特点,治疗时要注意固护精血。
2、滋肾补肾的代表方有:杞菊地黄丸、真武汤、内部丸、肾气丸。补益气血法包括:补气固摄;养血益精。
调理奇经包括:温补奇经;滋养奇经;通理奇经;镇安奇经;固摄奇经。
月经病
总论
1、月经不调: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间期、经量的病变;月经不调主要指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