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语文【学时】72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示范性讲解与导读,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修养与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先秦两汉诗一、先秦两汉诗概述(一)《诗经》的基本知识、地位及其影响(二)楚辞的基本知识、地位及其影响(三)汉代乐府民歌的基本知识及其影响(四)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二、先秦两汉诗选(一)《诗经-黍离》1.“黍离之悲”的含义;2.重章复沓与抒情方式;3.背诵全诗(二)《诗经·蒹葭》1.伊人形象;2.重章复沓的手法;3.景物描写的作用(三)屈原《涉江》1.屈原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放逐生活的真实写照与九死未悔的执著精神;3.叙述与抒情的结合;4.语言特色(四)《汉乐府·陌上桑》1.情节梗概;2.罗敷形象;3.侧面描写手法;4.对话手法(五)《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1.离别相思的主题;2.艺术特色(六)曹操《短歌行》1.曹操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人生无常的感叹与思贤若渴的愿望;3.语言特色第二章先秦两汉文一、先秦两汉文概述(一)先秦文1.先秦历史散文与代表作;2、先秦诸子散文与代表作(二)两汉文1.两汉政论;2.两汉史传二、先秦两汉文选(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1.《左传》与编年体史书;2.叙事方式;3.人物形象的描写(二)《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孔子与儒家思想;2.生动的人物形象;3.语录体的特点(三)《孟子·公孙丑下》(天时地利人和章)1.孟子与其仁政学说;2.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四)庄子《逍遥游》(节选)1.庄子与道家思想;2.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3.以形象阐说哲理(五)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节选)1.司马迁与《史记》;2.项羽的性格特点;3.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法;4.典故释义:破釜沉舟项庄舞剑四面楚歌第三章唐宋诗一、唐宋诗概述(一)唐诗之盛、分期和主要流派1.唐诗之盛;2.唐诗的分期和主要流派(二)宋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1.北宋诗歌;2.南宋诗歌二、唐宋诗选(一)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1.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2.写景抒情的特点;3.语言风格(二)李白《将进酒》1.李白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豪放的自我形象;3.背诵全诗(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叙事中抒情的特点;2.背诵全诗(四)杜甫《新婚别》1.杜甫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主人公形象的时代特征;3.借新婚写离乱的艺术手法(五)杜甫《登高》1.通体对仗的特色;2.背诵全诗(六)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1.岑参生平及其边塞诗的特色;2.景物描写(七)白居易《长恨歌》1. 白居易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艺术特色(八)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李商隐生平及其诗歌特色;2.比喻用法及象征意义;3.背诵全诗(九)陆游《关山月》1.陆游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时代特色;3.结构特点第四章唐宋词一、唐宋词概述(一)词的产生与发展流变1.唐五代词;2.两宋词(二)词的婉约与豪放1.婉约词派;2.豪放词派(三)宋词的成就和地位二、唐宋词选(一)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1.温庭筠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2.女主人公的形象;3.“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意蕴(二)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1.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2.思想情绪;3.比喻的妙用;4.语言特色;5.背诵全词(三)柳永《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1.柳永生平及其对词发展的贡献;2.思想内容;3.语言特色;4.背诵全词(四)晏殊《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1.晏殊生平及其词作;2.拟人及借景抒情手法(五)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苏轼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词人的自我形象及旷达的人生态度;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释义;4.背诵全词(六)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1.秦观生平及其婉约词风;2.作者的爱情观;3.情景交融和运用传说的表现手法;4.背诵全词(七)李清照《永遇乐·元宵》1.李清照生平、词作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2.思想内容;3.铺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4.语言特色(八)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1.辛弃疾生平、词作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2.象征、暗喻的手法;3.风格特色;4.“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句的寓意第五章唐宋文一、唐宋文概述(一)唐宋八大家(二)中唐古文运动(三)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四)唐宋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二、唐宋文选(一)韩愈《张中丞传后叙》1-韩愈生平、文学成就及其影响;2.叙事和议论并重的写作特点;3.南霁云形象的刻画手法(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1.柳宗元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借题发挥的表达方式;3.“始得’’二字结构全文(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1.欧阳修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成败由人"的中心论点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熟记警句(四)苏轼《前赤壁赋》1.“乐一悲一喜"的情感线索;2.“主客问答"的表现手法;3.景、情、理的有机结合;4.背诵第四自然段第六章中国古代戏曲一、中国古代戏曲概述(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源(二)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征(三)元杂剧体制及代表性作家作品(四)明清传奇体制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中国古代戏曲选(一)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1.王实甫与《西厢记》;2.莺莺的心理活动;3.语言特色;4.背诵《宫端正好》和《二煞》两支曲(二)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节选)1.汤显祖与《牡丹亭》;2.“一生儿爱好是天然”释义;3.语言特色(三)孔尚任《桃花扇·却奁》1.孔尚任与《桃花扇》;2.李香君的形象;3.对比衬托手法第七章中国古代小说一、中国古代小说概述(一)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国小说的雏形(二)唐代传奇——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和繁荣(三)宋元话本——中国通俗小说的形成(四)明清章回小说——中国通俗小说的繁荣二、中国古代小说选(一)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1.刘义庆与《世说新语》;2.“兴之所至’’的人生态度(二)蒋防《霍小玉传》1.故事梗概;2.霍小玉的形象(三)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1.蒲松龄与《聊斋志异》;2.思想意义;3.艺术特色(四)曹雪芹《红楼梦·宝玉挨打》(节选)1.曹雪芹与《红楼梦》;2.贾政、宝玉父子矛盾冲突的社会意义第八章现当代诗歌一、现当代诗歌概述(一)现代诗歌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当代诗歌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诗歌选(一)郭沫若《天狗》1.郭沫若生平及其诗歌特色;2.“天狗"的象征含义(二)徐志摩《再别康桥》1.徐志摩生平及其诗歌特色;2.《再别康桥》所体现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三)闻一多《一句话》1.闻一多生平及其诗歌特色;2.“爆一声‘咱们的中国’”所表达的思想(四)余光中《乡愁》1.余光中生平及其乡愁诗;2.“乡愁”的四个意象;3.艺术手法(五)舒婷《致橡树》1.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2.独立的女性观念;3.象征的手法第九章现当代散文一、现当代散文概述(一)现代散文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当代散文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散文选(一)朱自清《给亡妇》1.朱自清生平及其散文成就;2.内容与主要线索;3.语言特点;4.生活细节的选取(二)何其芳《黄昏》1.何其芳生平及其散文成就;2.思想情绪与抒情结构;3.写作特色(三)巴金《爱尔克的灯光》1.巴金生平及其散文成就;2.“灯光’’在结构上的贯穿作用和三种“灯光’’的象征意味3.“长宜子孙”的含义(四)钱钟书《论快乐》1.钱钟书生平及其散文成就;2.文章阐述的人生哲理;3.“知性散文”的基本特色;4.比喻手法(五)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1.“特立独行’’的含义;2.幽默与反讽的语言风格第十章现当代戏剧一、现当代戏剧概述(一)现代戏剧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当代戏剧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戏剧选(一)曹禺《雷雨》(节选)1.曹禺生平及其戏剧成就;2.周朴园、侍萍、蘩漪的形象;3.戏剧冲突与结构特色;4.语言艺术(二)老舍《茶馆》(节选)1.老舍生平及其戏剧成就;2.图卷式的结构特色;3.独特的戏剧冲突;4.“寓庄于谐”的语言特色;5.王利发的形象第十一章现当代小说一、现当代小说概述(一)现代小说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当代小说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小说选(一)鲁迅《狂人日记》1.鲁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3.写实和象征结合的艺术手法(二)沈从文《边城》(节选)1.沈从文生平及其小说成就;2.翠翠的艺术形象;3.牧歌情调(三)赵树理《传家宝》1.赵树理生平及其小说成就;2.“传家宝’’释义与小说中两代妇女价值观的变化;3.金桂、李成娘形象的刻画手法第十二章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部分(一)古代汉语知识概述(二)古代汉语常用词(三)古代汉语常见语法现象二、现代汉语部分(一)现代汉语语言与文字的规范化(二)现代汉语词语意义的把握(三)现代汉语常用句子类型与病句修改(四)现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第十三章写作一、写作基础知识(一)写作基础知识概述(二)记叙文写作(主题材料结构)(三)议论文写作(论点论据论证)(四)应用文写作(材料体式语言)二、行政公文写作(一)行政公文的概念和特点(二)行政公文的分类(三)行政公文的格式(四)常用行政公文写作(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三、事务文书写作(一)事务文书的特点(二)常用事务文书写作(总结、合同、调查报告 )四、新闻写作(一)新闻要素、体裁和写作的基本要求(二)消息写作(三)通讯写作五、学术论文写作(一)学术论文的特点及选题(二)学术论文的资料收集(三)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四)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讲授与自学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第一章:课程简介大学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汉字、词汇、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目标1. 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读音和书写规范;2. 积累丰富的词汇,并灵活运用于写作和口语表达中;3. 熟悉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能正确解读古代文献;4. 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章;5.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6.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

第三章:课程内容1. 汉字学习1.1 汉字的基本构造和书写规范1.2 常见汉字的读音和意义1.3 汉字的常见误用与纠正2. 词汇积累2.1 日常生活词汇的积累与运用2.2 学术词汇的学习与理解2.3 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3. 文言文阅读3.1 古代文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3.2 关键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应用3.3 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难点解析4. 现代文阅读4.1 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现代文阅读4.2 文章结构和逻辑的分析与理解4.3 文章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与应用5. 写作能力培养5.1 写作的基本要素和结构5.2 文章写作中的逻辑和连贯性5.3 提升写作技巧的训练与实践6. 文学鉴赏6.1 不同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的欣赏6.2 文学作品的符号、象征和意义解读6.3 优秀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第四章: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基础知识和技巧,并结合实例进行解析。

2. 阅读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促进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流。

4. 写作法:通过指导学生写作,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1. 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词汇积累情况、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核。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doc - 武汉工程大学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doc -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36学分: 2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开课院系:政法学院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学科是全校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般流程以及各个时期主要的文学收获,了解中国传统思想作用于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了解现当代的重要作家,进而对作品选的个体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其文学鉴赏与文学审美水平,提高其人文学养。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部分诗歌中国古代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诗歌发展的源流;《诗经》的影响及经典性;屈原的《骚体诗》;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陶渊明的田园诗;李白杜甫诗歌的风格及成就;苏轼、李清照为代表的宋词诗风;现代诗歌赏析。

1、理解《蒹葭》的朦胧意境、《国殇》的豪放悲壮之美。

2、掌握陶渊明诗歌的恬淡特征。

3、掌握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4、掌握杜甫的写实主义风格。

5、了解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

6、了解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7、掌握苏轼之词豪放的特色。

8、理解李清照之词婉约的特色。

9、了解《再别康桥》的形式美、音乐美、建筑美。

教学重点:1、《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2、《蒹葭》的朦胧意境。

3、《国殇》的豪放悲壮之美。

4、关于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的文学知识。

5、5、《饮酒》(其五)情、景、理的融合;陶渊明的出世情操。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要求的教材,包括文学作品选读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导言: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大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

2. 发展完善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语言思考和语言表达。

3. 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并能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判断。

4. 丰富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鉴赏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

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学修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2. 文学修养: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对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理论的了解和研究。

3. 实践应用:包括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技能培养,包括写作、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

三、教学方法大学语文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1. 授课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讨论、演讲、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性教学:通过写作、口语演讲、阅读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 信息技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应全面、多样、客观:1. 笔试评价:包括课堂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主要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

2. 口试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等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评价:通过作文、口语演讲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高教第二版)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学时数:
80课时(第一学期)
二、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大专课程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语文》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一年级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

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一是通过优秀语文作品学习、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二是通过对优秀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讲授规定的12篇必讲篇目,选讲一定数量的自选篇目。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体悟能力。

3、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段。

4、结合教学,播放2至3次著名影视文学作品。

五、课程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方法
1.课程安排(明细附后)
2.课程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通过研讨教材、听取讲授、课堂讨论、写作训练、拓展阅读等学习环节,来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
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考核方式:全院统考
六、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大学语文》(第二版),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辅助教材:《大学语文》拓展读本,陈洪、李瑞山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七、必要的说明
本课程使修课学生,激活、强化、重组其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在更高的级别上研习较复杂的语文材料,提高对优秀汉语文章的的鉴赏力,体认文章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技巧,改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语文实际应用水平,同时使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

课程安排。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背景介绍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

为了规范和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制定一份详细的大纲是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思想观点;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其能够进行有效的演讲和讨论;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5. 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语文素养提升目标,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如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口头表达等。

2. 文本选择:选择一系列经典文本,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和文化修养。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分组合作研究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面发展。

4. 评估方式:采用综合评估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知识水平。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和辅助教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课程水平的教材和辅助教材,以提供研究的基础和支持。

2. 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脑、音频设备等,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展示方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根据学生的研究反馈和成绩,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听课和互评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提供专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

六、教学管理1. 课堂管理: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2. 教学计划:制定周、月、学期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3. 教学反思: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大纲的基本内容,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教学环境,可进行适当调整和细化。

通过执行这份大纲,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全日制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讲课学时:实验学时:学分:一、课程目的及要求:二、该课程在本专业的作用及与其他学科的衔接:三、课程内容:四、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五、教材及参考书目: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大学语文》是全日制高等学校除中文专业之外所有专业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它是一门为培养和检测大学生语言文学知识、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设置的综合性文化基础课程,由于其自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整个高等学科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二、设置目的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具体而言,《大学语文》应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一)以中国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及优秀传统熏陶学生。

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必须做到知识、能力、做人三者相互统一。

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方面说,《大学语文》的开设有利于落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标。

应该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结合起来,发掘优秀文学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在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

《大学语文》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表述思想,从而建构起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

同时,在阅读理解古今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审美悟性,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心理和运用水平。

(三)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对本国语文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

本国语文是我们进行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

202X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202X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202X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代码:XXX学时:64学时授课对象:本科生课程性质:必修课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语言规范、文学欣赏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 汉字学习与识字技巧- 语音语调与声调规律- 词语辨析与用词规范- 语法知识与常见错误纠正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语言规范与修辞技巧- 文字表达与修辞手法- 修辞与语言美感- 散文、小说与诗歌的语言表现艺术- 表达清晰、准确和具有说服力的写作技巧3. 文学与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与欣赏- 文学流派、文化背景与时代意义的分析- 当代文学与文化现象的探讨4. 写作与表达能力培养- 写作基本技巧与写作过程- 各类文体的写作规范与要求- 文章结构与逻辑思维- 写作风格培养与个性表达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语文素材和文学作品。

2. 课堂讨论: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

3. 阅读实践:安排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 写作训练:安排各类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及时给予有效的批改和指导。

5.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跨学科活动,拓宽语文知识的应用领域和学科边界。

四、考核与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讨论、活动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作业与报告:包括书面作业、课外阅读报告等。

3. 期中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相关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2024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2024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引言: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为了确保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制定了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本文将分析和阐述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的内容和要求。

正文:1. 语文课程目标- 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提升文学鉴赏和写作技巧- 培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强调语言运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2. 课程框架- 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 创作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基于文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文化与传统的传承与发展3. 教学方法与策略-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利用- 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 提倡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 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4. 评估与考核方式- 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成长- 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笔试、口试、作业、项目等- 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5. 教师角色和要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的思辨和探究精神- 设计与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总结: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

大纲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语言文化基础:包括汉语拼音、汉字书写、词汇积累、语法分析、修辞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2、文学鉴赏:选取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3、文化学概论:介绍文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4、语言学概论: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汉语语言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5、批判性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

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

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将占总评成绩的30%,期中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50%。

期末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对其评价指标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信息系统的几个主要评价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各种信息系统。

一、系统性能系统性能是信息系统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之一,它包括系统的响应时间、处理速度、吞吐量等指标。

这些指标直接反映了系统的效率和性能水平,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设计和开发信息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系统性能,确保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用户的请求。

二、系统可用性系统可用性是指用户在特定环境下能够使用系统的程度。

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应该具备较高的可用性,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系统。

系统可用性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用户界面的友好程度、系统的容错能力、帮助文档的完善程度等。

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可以大大提高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和使用效率。

三、系统可维护性系统可维护性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维护的难易程度。

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使得维护人员能够方便地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

系统可维护性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系统的模块化程度、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文档的完善程度等。

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以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和维护难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系统可扩展性系统可扩展性是指系统在未来能够扩展和升级的能力。

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使得组织能够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对系统进行扩展和升级。

系统可扩展性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等。

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以降低系统的升级成本和升级难度,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指标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设计和开发信息系统时,应该全面考虑各种评价指标,确保系统的质量和有效性。

在评价一个信息系统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为组织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大学英语课程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尤其是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

该课程不仅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

2、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包括口语、听力、写作、翻译等。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方式。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和文化交际三个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听力口语、写作翻译、跨文化交际等。

2、教学安排:课程一般分为四个学期,每个学期约16周,每周安排4-6个课时。

教学内容应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安排,同时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以及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学习软件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考核方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2、考核标准: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制定考核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应用能力水平、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六、教学资源与师资队伍1、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辅导书籍、多媒体课件、在线资源等。

2、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同时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师德师风。

七、课程评价与改进1、课程评价: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等方式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以了解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

2、改进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包括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

八、其他事项1、学生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规定的考核标准。

同时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2、教师要求: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要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高中语文课程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和人文素养等方面。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学生将了解和掌握汉语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同时还将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学生将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文章的主旨、细节和语言意义,并能够运用阅读技巧进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2、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学生将学会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和社会现象,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和实用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表达:通过写作练习和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3、人文素养:通过学习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课程实施建议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2、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个人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课外实践,主动探索和学习语文知识。

4、学校应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设施,如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保障。

五、课程评价建议1、评价目标: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评价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

3、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个人研究等。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会计基础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必备素质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原理。

2、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分录等基本会计实务,掌握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

3、熟悉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掌握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应用。

4、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念和财经法律意识。

三、课程内容1、会计概述:介绍会计的含义、职能、对象和目标,会计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讲解会计要素的分类与确认,会计科目的概念、分类和使用方法。

3、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方法和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和核对方法。

4、账务处理程序:讲解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等基本账务处理程序。

5、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介绍财务报表的概念、种类和编制方法,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和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应用。

6、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律制度:讲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财经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验、实习基地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会计业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展示图表等方式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4、网络教学:建立网上学习平台,提供学习资源下载、在线测试、答疑等服务,方便学生学习和交流。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平时表现进行评定。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和通信工程的重要分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旨在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协议、协议分析、设计与实现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和应用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