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第三章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中学教育学 第三章

中学教育学 第三章

第一节一、教育制度及其发展(一)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上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学制:指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1、双轨学制:西欧2、单轨学制:美国(最早产生)3、分支型学制:苏联(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三、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一)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1、旧中国的学制沿革(1)壬寅学制: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未实行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2)癸卯学制: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规定不许男女同校(3)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4)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2、新中国的学制沿革(二)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一、教育行政体制的内涵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二、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一)按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行政权力分配关系,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和中央与地方合作制我国:中央集权制美国:地方分权制(二)按教育行政机关与政府之间的权力结构关系,可分为从属制和独立制三、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一)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二)我国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1、继续推行基础教育管理地方化2、明确划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3、实行政校分开,促进学校主动发展4、加强社会的参与管理,增强基础教育行政的活力四、中学领导体制与校长负责制(一)中学领导体制的演变(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公办中小学的内部领导体制,指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

教育学,2015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精讲讲义:第三章知识点

教育学,2015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精讲讲义:第三章知识点

教育学,2015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精讲讲义:第三章知识点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有所规划,并一步步实现,复习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也是一样!详情由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2015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精讲讲义:第三章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第三节、第四节知识点1、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P542、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P55教育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主体地位及尊严.教育教给人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怀疑知识技能.使人们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3、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4、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5、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P57总体上: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具体讲:(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6、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各章考点汇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社会)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____,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____。

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____,到____再到____的过程。

(学校系统,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4、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____、近代的____。

(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5、____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学校教育系统)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__,也就是指________。

(正规教育,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____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____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以及____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

(清朝末年,1902,壬寅,1903,癸卯)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____。

"提出____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构建学习化社会)9、____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10、普通教育主要以____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____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升学,就业)1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__化、职业中学____化的趋势。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三章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三章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三章小编精心为您整理并发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三章”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栏目哦!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三章第三章:学生1、学生作为学习者的特有属性(学生的本质):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⑴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⑵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⑶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⑴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⑶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2、学生的发展包含: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3、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是制约作用。

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6、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教育以明确的培养目标,规定着个体发展的方向②学校教育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较为全面、深刻③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而不断加强。

7、学习:是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8、学习的分类:从知识的获得途径来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类型,也是最主要的学习类型)、从学习的人性基础和教与学的关系来分: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竟争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继承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符合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

9、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的基本品质在于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14、自主学习的特点: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

②是一种独立学习。

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15、合作学习的特点: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组间同质,组内异质②设立小组目标③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机制④明确个人责任⑤均等的成功机会。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考点(3.2)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考点(3.2)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是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该领域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这是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和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从个体活动的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这种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二)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规范。学校根据这些要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的培养目标而作相应的调整,并有意识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人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这些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并不相同,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也不相同,因而不同环境中人的发展有很大区别。但个体对环境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的。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挖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所以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知识考点笔记教育的概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知识考点笔记教育的概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章节知识考点笔记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章节知识考点笔记第一章一、教育旳概念考点:教育是培养人旳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旳和社会生活经验旳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但凡增进人们旳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旳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重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旳教育规定,有目旳、有计划、有组织旳通过学校旳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旳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旳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旳发展:教育制度旳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旳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旳制度。

b.制度化教育选择:近代学校系统旳出现启动了制度化教育旳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制度化教育:重要所指旳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构造旳按年龄分级旳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一般旳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旳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旳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旳标志是:清朝末年旳“废科举,兴学校”。

中国近代系统旳学制产生于19旳《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旳《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旳趋势二战后来现代教育发展旳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旳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一般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旳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旳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旳界线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旳过程1.古代社会a.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旳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经典旳政教合一旳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旳六艺教育,由六门课构成。

礼、乐、射、御、书、数。

b.中国封建社会旳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教育学》知识要点

《教育学》知识要点

中学教育学知识要点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 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中学教育学第三章

中学教育学第三章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例题·选择题】[2007年真题] 教育要重规培养叐教育者自信和劤力的品质,这一要求 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収展的( ) A.丌均衡怅 C.互补怅 B.顺序怅 D.个别差异怅
【答案】C互补怅觃律告诉我们,収展的可能怅有些是
直接可见的,有些是隐现的,因此注重培养叐教育者自
信和劤力的品质。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収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 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不外部环境(外在刺 激的强度、社会収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 活劢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总结:这一部分内容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但所
占分值丌高,丏以识记为主要考查方式,多出现在填空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例题·选择题】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収展起决定作 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 C.主观劤力 【答案】 D )。 B.社会条件 D.成熟机制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三)环境对个体収展的影响 1、环境为个体的収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 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収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乊分。 3、人在接叐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丌是消极的、被劢 的,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劢怅,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五)个体主观能劢怅的巨大作用 个体在不环境乊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 主观能劢怅,是促迚个体収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 现实状态的决定怅因素。 个体主观能劢怅的三个层次: 生理活劢(基础) 心理活劢(最基本的认识活劢) 社会实践活劢(目的怅、指向怅不程序怅)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例题·填空题】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身心収展是在______中实现的。 【答案】 社会实践的过程 总结:这一部分内容在历年考试中很少涉及,考生 只需大概了解即可。

《中学教育学》核心考点精粹

《中学教育学》核心考点精粹
【核心考点解读】【本章考什么如何出题?名师解读考点考向!】
第四章教育目的
考点精粹:
1.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4.我国的教育目的
【核心考点解读】【本章考什么如何出题?名师解读考点考向!】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考点精粹:
1.学生的本质属性2.学生的社会地位3.学生的义务4.教师职业的性质5.教师职业的特点
7.德育过程的规律8.德育原则的概念9.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0.德育的途径11.德育的方法
12.德育模式
【核心点解读】【本章考什么如何出题?名师解读考点考向!】
第十章班级管理
考点精粹:
1.班级的概念2.班级管理的概念3.班级管理的功能4.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5.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6.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7.班集体的基本特征8.班集体的教育作用9.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6.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7.教师的人格特征8.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核心考点解读】【本章考什么如何出题?名师解读考点考向!】
第六章 课程
考点精粹:
1.课程的一般概念2.课程的分类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4.课程目标的种类5.课程目标的依据
6.课程设计的概念7.教学计划8.教学大纲9.教科书10.课程实施的概念11.课程实施的结构
1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11.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核心考点解读】【本章考什么如何出题?名师解读考点考向!】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考点精粹: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2.教育与生产力3.教育与科学技术4.教育与文化
【核心考点解读】【本章考什么如何出题?名师解读考点考向!】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教育学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三四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教育的类型和目标1. 教育的类型教育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每种类型的教育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的和效果。

教育的目标一般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等。

认知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理解和能力;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行为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3. 教育类型与目标的关系不同类型的教育对应不同的教育目标。

初等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方法,中等教育则着重于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

第四章:教育的理论基础1. 教育的理论教育的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各个方面。

教育理论研究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等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2.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的哲学学科,它关注的是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价值观。

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包括: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的人文性和科学性、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等。

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和教学的心理过程,它重点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

4.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它关注的是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社会学研究了教育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5. 教育理论的整合与发展教育理论的整合与发展是指各种教育理论相互交叉融合,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形成了教育理论的多样化和复合化。

这将有助于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论支撑。

教育学知识框架第三章

教育学知识框架第三章

教育学知识框架第三章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概述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尤指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身体发展指个体有机体各个组织系统的健康发育和体质的增强。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因论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2)外铄论柏拉图是西方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内因论1、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2、柏拉图——认为“理念”先天存在于人的灵魂内,人只有通过追忆才能获得知识;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费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4、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是受成长规律支配。

”(2)外铄论1、荀子——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只有通过学,才能发展善。

2、英国哲学家洛克——“白板说”,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本身没有任何内容,可以在上面任意涂抹,即外部力量决定人的发展状况。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强调外部力量的决定作用。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通过个体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个体积极的实践活动是架通内因和外印的桥梁,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现实的力量。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1、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

青少年身高、体重两个生长高峰期—— 0—1岁/青春期2、不同方面发展有早有晚。

教育学中学班第三章优秀课件

教育学中学班第三章优秀课件
备的阶段; 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
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与限制; 3、成熟与教学的效果是契合的,一种技能的发展受成
熟支配时,没有必要超前加以训练; 4、成熟决定论虽夸大了成熟的作用,但教育中应充分
重视成熟的意义。
三、环境 要点: 1、环境是指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大环境与小环境 2、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
和对象; 3、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4、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被动的。环
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四、学校教育 要点: 1、学校教育是特殊的环境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独
特的功能;(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3、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教育学中学班第三章
2021/4/13
1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要点:
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是能否
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3、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
的方面变化的过程,是人的各方面潜在力量 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成熟、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一、遗传 要点: 1、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性; 2、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也不能
夸大。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
印度狼孩
二、成熟 要点: 1、成熟是指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达到比较完
4、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及其意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知识点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中学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命题点1: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二)教学的本质1.教学活动即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实践活动。

(三)教学的特点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教学与教育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教育包括教学,还有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

3.教学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4.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教学途径实现。

同时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全面实现。

命题点2:教学的模式及任务(一)教学的模式1.形式教育(17世纪)形式教育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

形式教育强调古典语言、文字和古代历史等学科的教学,轻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

即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无关紧要。

形式教育论的片面性在于设想官能因纯形式训练而得到发展,并使迁移的条件脱离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它所依据的官能心理学把心理理解为独立的精神实体,并且把各种官能看作各自孤立的心理现象,这些都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不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原理2.实质教育(18世纪末19世纪初)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赫尔巴特把在教育中提供给学生的一切知识,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知识,都称为观念。

新观念被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赫尔巴特称为“统觉”。

教育就在于观念的获得,促进统觉的过程。

他重视课程和教材,反映了实质教育的立场。

斯宾塞坚决主张实科教育,同时竭力抨击当时英国教育中的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认为一般智力的发展是次要的,强调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第三章 中学教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第三章 中学教学

第三章中学教学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教学的基本知识,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第一节教学概述高频考点提要1.教学的含义与特点;2.教学的意义;3.教学的任务。

高频考点速记一、教学的内涵(一)教学的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二)教学的特点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其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第二,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第三,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的意义三、(一)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四、(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五、(三)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三、教学的任务(一)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

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育学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三四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学习与发展学习与发展是教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它探讨了学习的本质与过程,以及学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了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几个重要的学习理论。

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来形成新的行为。

行为主义者关注学习的结果,即学习者的行为变化。

典型的行为主义理论家有巴甫洛夫、华生和斯金纳等。

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机械的、可预测的反应过程,主要通过强化和惩罚来达到。

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强调利用奖惩制度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内部的建构过程。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个体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如感知期、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等。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思考。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与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活动的产物。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参与社会实践来实现的。

戈尔茨和维戈茨基等学者是社会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和社会互动的机会,以促进其学习和发展。

第四章: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学中关于教育目标设置和实现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本章介绍了教育目标的概念、种类和层次,以及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1. 教育目标的概念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中追求的具体目标或期望的结果。

教育目标通常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三个方面。

认知目标主要指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感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行为目标则强调学生具体的行为表现和习惯的养成。

2. 教育目标的种类教育目标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进行分类。

按照目标的广度和深度,教育目标可以分为综合目标和专业目标;按照目标的层次和时间跨度,教育目标可以分为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和微观目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要点: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这是人的各方面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①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
认识到社会实践性可以使我们重视教育活动的社会意义,加强学校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及质量。

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认识主体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在教育中要重视个体能动性的调动和自我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意思和独立解决问题,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2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2)外铄论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我国古代的荀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都是其代表人物。

外铄论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在整体上存在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品德的养成,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育要有针对性,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教育活动首先要分析个体各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对症下药,才会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包括群体差异(如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身心发展水平和个体心理特征)。

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态度,道德品质等。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可能性便不会成为现实。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③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

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其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教育者不仅要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教育需要研究如何保持校园小环境的有利条件,又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教育力量,从而形成有利于个体发展的正向合力
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和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

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4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
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教育能发掘人才的潜力
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3)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
人的力量是人多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
(4)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个性又称人格,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和独特性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5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两段。

初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13、14岁~16、17岁的少年,高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16、17岁~19、20岁的青年,他们分别处于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

(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①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13、14~16、17岁,属个体发展中的少年期。

有些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②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应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2)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①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个性的定型时期和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②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高中阶段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依然有重要的责任。

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校教育要使青年认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