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授课教案
隆兴中心校王天灵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戊戌变法背景;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强学会;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2、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前因后果,评述其成功得失,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评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维新变法把救亡图存与开展资本主义结合起来是由当是中国国情决定的;学习变法中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正确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二、学情分析:
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经济、政治、思想上的探索。本课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第二个阶段,从政治的角度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开展道路。对于这方面,学生很难理解。同时关于什么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民族资本主义等,对于八年级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来说,比拟生涩、难懂。对于教师来说,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不容易把控。需要教师拓展知识面,进行充分的备课。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资料,充分的预习。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开始探索救国道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一场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结果如何呢?(课件展示内容,学生回答)
情景展示:多媒体出示《时局图》图片。说说19世纪末中国的社会形势。(让学生认识到在这种形势下,发生了一场以救国图存为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向学生提出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变法图强的自救运动又会如何?(引入课题:戊戌变法)【讲授新课】: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生阅读教材32-33上“公车上书”内容。)问题:1、归纳出公
车上书相关知识点。2、康、梁上书失败后的主要活动。
1、公车上书一一拉开序幕
问题1:图片介绍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
学生:公车上书、发生在1895年、北京
教师亦充:公车;汉代管署名,主奏负或向上传递下级上书及言论,官署负责人称“公车令”;又根据汉代的惯例,被政府征召的读书人到京城,路费由政府提供或车马接送,以后“公车”特指读书人。这里指的是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问题2:上书内容有哪些?
学生: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拒和、迁都、变法)
问题3:为什么会提出变法的要求?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民族矛盾的加深;清朝统治的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
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问题4:康有为,梁启超被称为什么派?
生阅读P32-33小字局部,了解康、梁思想主张,师补充讲解。
教师总结: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为维新变法运动进行了大量的活动。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维新变法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过渡: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它却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此后康有为和梁启超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积极奔波,做了大量的工作。那么,他们为推动变法还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
2、变法准备工作--宣传维新思想,形成政治团体。
(1)创办了《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机关报)。
(2)在北京成立了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教师总结:康有为和梁启超通过报刊、学会等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教师:公车上书后康有为乂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进行了论战。
创设情景: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教师出示幻灯片一康有为驳荣禄,荣禄生气中途退场。
教师:通过维新派与顽固派针锋相对的论战及荣禄的拂袖而去,可以说明维新人士的变法思想是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开展趋势的,是进步的、爱国的。由于当时民族资产阶级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压迫,内受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虽有对抗压迫进行斗争的要求,但规模小、力量弱,所以想依靠封建皇帝进行变法。
教师:出示材料:
“假设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假设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 “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一康有为《上清帝书》
师生分析总结: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康有为为中国所处的国际险境非常担忧,也为清政府的内政担忧。言辞恳切,可以看出康有为维护清朝统治、抵制人民对抗但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所以光绪帝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二、百日维新
1.变法的时间:
问题1:百日维新的时间?
学生:“ 1898年6月至1J9月”。师:6月11日一9月21日。
教师: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变法决心日益增强。在1898年6月11日公布“明定国是”,宣布开始变法。
问题2:为什么这个变法称为“戊戌变法”吗?为什么又称为“百日维新”呢?
学生: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又因这次变法从1898年6月11 日到9月21日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知识拓展:教给学生一种简单易行的换算公历与古代干支纪年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拓展知识面。)
2、变法的内容、影响
问题3:光绪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变法?变法有何影响?
结合教科书,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出示内容,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四个方面了解变法内容。然后,学生逐条讨论分析变法的影响。
出示幻灯片一百日维新内容及影响。
(1)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2)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开展。)
(3)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4)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等。(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3、变法的结果
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21H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了。
出示为6片「谭嗣同和他的绝任诗。师讲述其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英勇事迹及忧国忧民、敢于担当的局贵品格。
问题:为什么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光绪帝支持的变法会失败?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薄弱,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2)、脱离人民群众。
(3)、顽固派势力力量过于强大。
出示幻灯片一谭嗣同就义前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教师: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学生:贼指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无力回天”是因变法遭到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失败而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