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合集下载

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析——以《项链》中玛缇尔德为例

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析——以《项链》中玛缇尔德为例

文艺理论52摘要:《项链》是由法国作家莫泊桑于19世纪80年代所创作的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虚荣的女主人公玛缇尔德戏剧性的一生。

由于该人物形象与当时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的时代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中具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项链》中的玛缇尔德为例,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英美文学;《项链》;玛缇尔德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通常会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达成自己的创作目的。

虽然每部文学作品由于社会背景、历史文化背景、作者主观思想等方面差异的影响,其在人物塑造上往往会出现很大的不同,但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很多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而这也正是英美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之一。

一、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风格(一)独立性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各种人物形象虽然在性格、思想上拥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样也存在着很多的共性,独立性则是其中女性人物最为主要的共同特点之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都处于附属地位,软弱与逆来顺受已经成为了常态。

然而从19世纪后,很多女性人物却开始变得更加独立,男性角色所具有的坚韧、诚信、智慧等优秀品质,同样可以出现在女性角色中,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表现得比男性更加优秀,这一点从《项链》中玛缇尔德勇于担当责任、不愿欺骗朋友的选择中,就能够得到非常直观的体现。

(二)具有自我意识与思想上的独立相对应的是,从19世纪后期开始,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自我意识有了更突出的体现,尤其是在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更是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1]。

在《项链》中,玛缇尔德作为普通小职员的妻子,一直期待着改变自己的命运,进入上流社会之中,虽然在采取的方式上尚有待商榷,但这种渴望改变命运且不依赖他人的方式,恰恰证明了其拥有着自我意识。

(三)命运具有悲剧性受社会背景影响,19世纪前后英美文学作品普遍都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而在这种多显病态的社会中,文学作品主人公的命运也大多具有很强的悲剧性。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外文文献翻译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出处: Allison D. The research on female image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J]. Feminist Formations, 2016, 1(5), 62-76.原文The research on female image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Allison DAbstractBritish and American modern literary works created many images of women, in America and Britain in the gallery of modern literature and art, become the one unique. These female characters in literary works have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of the writer, present a different spirit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on each of the characters, also with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era and social customs. Through reading the female image of moder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for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at an era and the modern American and British wome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Moder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created a large female image give time characteristics, unique as a female image of the period.Keywords: Modern times;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Female image1 The evolution of the female imageWe can trace the origin of the earliest women's literature image back to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literature, then, have a medieval knight love, from the proud lady to up-to-datedness or oppression of women, the pursuit of individuality liberation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romantic period new femal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the pursuit of equality, to the period of realism emphasizes self-awareness of women, the whole is also a history of women's development and growth. In these literary work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ideological progress, female image more and more rich, also more and mor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Interpretation of women in literary history, it is 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emale's woes, history of the growth and maturity.1.1 The renaissance periodThe Renaissance is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history a great liberation ofhuman thought. During this period, people's self-consciousness awakening, especially women, thousands of years in the discipline of the shackles of feudal ideas, finally got a personality the great liberation of thought. Therefore, women in this period, simple is good, loyal to love, has strong against tradition, theological ideology, and even many senators, miss also brave enough to break the bondage of family to pursue their own ideal love.The feminine features of this period, has a good performance in Shakespeare's works. In Shakespeare's works, his basic shape on the front of the image of women is kind, sincere, and beautiful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love, can give up everything, boldly with social, family resistance. The most typical example is for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are familiar with "Romeo and Juliet”. In order to pursue their own love, Juliet can put your own family feuds aside, can give up his life for his lover. On Juliet, reflected the typical European Renaissance period women pursuit of freedom of marriage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love, so much so that many years later, when Juliet's image, is still standing in the world as another name for young men and women love literature and art gallery. Women in this period, however, are not pure, beautiful, such as Juliet loyalty to the new woman of love. As a typical form of opposite, the Renaissance liberated humanity, also make some people go to the extreme desire to indulge. Performance in Shakespeare's works, which is the lady Macbeth, Macbeth general in King Lear. These women have high social status and great freedom, their behavior rather than the pursuit of free love, but a kind of human nature, even under the huge ambition, under the drive of the greedy desire, they will be very ugly in human nature and immortality. They use their own rights and status, to indulge oneself follow one's inclination sly, to drown in the sea of desire, cannot extricate oneself, also do not want to extricate themselves.1.2 The romantic periodExperienced a Renaissance humanism thought liberation, to enter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early 19th century, the bourgeoisie to rise on the European continent,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change of humanistic thought.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independent women writers, add a series of rich image three-dimensionalliterature for literature of women. Among them, the most typical is the British writer Jane Austen; her most famous women pursue independent writing consciousness, the novel "pride and prejudice", successfully recorded at the time the humanities state of female independent self-esteem, learn about life planning thought, the condition of existence.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the middle-class women's image on behalf of Elizabeth. The heroine Elizabeth was born in the town of the landlord class society, miss family not very rich, but also the general working people family appears high. Due to birth class surfaces, her mother and sister to hold the class of typical chasing vanity mentality. Elizabeth grew up under such environment, the pursuit of the arrogant rich Darcy, showed clearly alienation. And Elizabeth image contrast, Elizabeth's sister and mother of rich kids Darcy are very warm. And Elizabeth for Darcy arrogance he filled with prejudice. Later, with the help of the Darcy, Elizabeth through the test of time, for their own like of the person as well as Darcy changed consistently arrogance, and two people finally happy marriage. In the novel of Jane Austen, shaped the life Elizabeth successfully in bourgeois emergence period of female image, and Elizabeth, the female image has strong representative. On her body, vividly reflect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values, marriage, they opposed to money matter and concluded the marriage relationship, but they also objected to a marriage without material foundation. It shows the social ideology when the rise of the bourgeoisie, has strong characteristics of pragmatism. "Pride and prejudice" of the heroine Elizabeth has marriage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she opposed marriage, love based marriage mansion, and is always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marriage for women. In marriage relationship, Elizabeth has always insisted on his independence, women's status of self-esteem; require equality in marriage love relationship. But, we can also see, Elizabeth is still not women's economic independence, in the love based marriage, Elizabeth on the economy is in the attachment. And economic independence or not, i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tatus of women in the social family.1.3 The realism periodThe 18th and 19th century British and American society, along with the growingstrength of the bourgeoisie, the change of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power, also affects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ities. Among them, the American and British to the prosperit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dialectics, has a great influence for literature. Women in this period,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bourgeois ideology, also have a strong sense of self, they from European Renaissance period of the "people" to the enlightenment of "female", from the power of the spirit world as the essence of the women, have a qualitative leap. Strong times breath infection the ideology of the female, they went through the agonies of ideological fission, finally new women appeared as an independent self-esteem, self-improvement and self-reliance in the history of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Changes of The Times, with the changes is in the social consciousness of women is bound to affect the literary works of the change of aesthetic values. Among them, the women image to represent the period characteristic of the most typical literature is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Jane Eyre was born is quite low, and looks ordinary, there is no general literature in the literary beauty of external image. She is just a humble weak without any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ordinary woman. But that is how it is, a woman looks no survival advantage, on the way to grow on your own, but always adhere to the clear goal in life. Her self-respect, independence, in the face is stronger than his many Mr. Rochester; she also displays a strong independence. She never thought of marriage by relying on men to change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In love with Rochester, Jane Eyre, maintained distinct independence from beginning to end, from the personality independence to economic independence, she bear with their weak life bravely to bear all, maintained his humble but independent self-esteem, it is in this strong sense of independent self-esteem, Jane Eyre become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at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realism, the female image in literary works.2 Female image shaping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Analysis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 of the humanities image creation, through modern literary work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women's image comparison, we to more deeply understand the modern British and American femaleimage in literary works.2.1 Women appearance shape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al environment, aesthetic interest has a big difference. Therefore, characters reflected in literary works,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art aesthetics focus on simulations of the external form and representation for something, so characters in the work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ppearance description also focus on the description of its external appearance. Such as Dumas la dame aux camellias, for appearance, La Travolta is specific to her eyes. The nose did very figurative description form appearance, and so on. Traditional aesthetic imagery in Anglo-American culture, shaping the characters, the focus is on "and" external characters, therefore, in shaping the character image, is focused more on details of the characters.2.2 Women image language differencesExperienced a Renaissance, enlightenment individuality liberation thoughts flushing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women, had a bold personality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independent directness and so on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directly, therefore, manifested in literary works, is more than women in the form of opera direct displays of emotion, the inner world. The traditional Oriental culture has always been Investigate implicative. Therefore, performance in the literature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how much is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the characters and inner monologue by euphemism scene foil, such as environment description way to express.3 ConclusionsTo sum up, through the female images in the modern American and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 reading in depth, we more deeply feel the Anglo-American cultural traditions, for American and British women's personality, also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They have experienced the zeitgeist of influence, is reflected in their body. For eastern female image shaping the contrast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 has enabled us to more deeply understand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e, the influence of the formation for humanities character role.译文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Allison D摘要英美近代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诸多的女性形象,在英美近代文学艺术的长廊中,成为独特的那一个。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_疯女人_形象解析_奚丹芸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_疯女人_形象解析_奚丹芸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疯女人”形象解析奚丹芸一、引言英美文学作品中对于疯女人形象的构建很早便已经出现,像莎翁创作于17世纪开端的名作《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娅和《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都堪称其中的代表人物。

同时,随着英美文学的发展,莎士比亚之后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对于疯女人形象的描述与运用以更高的频率不断出现。

她们形象各异,在作品中的职能不同,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也都不一样。

有趣的是,学界对于疯女人形象群体的关注却远远滞后于她们产生的时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疯女人形象群体中的成员都是以边缘人物的身份出现在读者的视线中。

同时,从成因上来说,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疯女人形象群体的设置原因很复杂,疯女人形象的出现与刻画既有可能是时代运动和社会思潮大背景渲染之下的结果,也很有可能跟作家们的自身经历、个人观念或者想要表达的文学含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本文则主要专注于一点,着重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对英美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若干“疯女人”形象及这些形象所表示的文化意义的变迁展开探讨。

二、“疯女人”群体在英美文学中的出现与形象价值变迁如上文中所言及的,英美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虽然很早就已经产生,并且在后来的发展中队伍不断壮大,具有代表性与研究价值的个例也不断丰富,但在非常长的一段时期里,学界对于英美文学作品中疯癫女性人物形象的关注度一直不够高。

较早的典型疯癫女性形象如前文中略有提及的奥菲利娅和麦克白夫人,她们全都产生于17世纪,但真正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疯癫女性群体进行专门价值研究的学术著作,如女学者S·M·吉尔伯特和苏珊·格芭所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却迟迟地出现在了遥远的200余年之后。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的价值,特别是疯癫女性这一特殊群体潜在艺术价值的可挖掘性、可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程度。

在女性意识蒙昧且受到压制的时代里,文学作品中的疯癫女性形象往往较少,即便出现,其意味也相对单纯得多,要么是作者无意为之的结果,要么是简单的结构上的需要。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作者:王春娜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4期摘要: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对女性形象的刻画。

这些角色在对呈现社会思想意识、传统观念习俗、转递著者思想等方面饰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由于社会背景、文化差异、以及性格的不同,她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

英美文学作品所塑造出来的女性人物形形色色,如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德瑞拉夫人、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吉卜赛女郎艾丝美拉达、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里的简·爱、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等,在这里笔者主要针对女性人物形象进行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简·爱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042-01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基本都有独立、坚强、追求自由和平等这么几个基本特质。

笔者从《简·爱》这部作品开始来分析研究女性人物形象,并且究其描写形象的深层次原因及目的。

一、我思,故我在《简·爱》这本小说可以说是名作中的名作,因为它塑造了简·爱这个坚强、倔强、独立的女性。

全书都是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的,但是感觉应该是一个历经了坎坷波折的女性到了中年之后的回忆,整个的口吻给人的感觉更多是一种淡定。

简自幼父母双亡,她的舅舅收养了她,但是舅舅去世了,舅妈和表哥表姐们视她为累赘,天天对她又打又骂,动不动还把她关到小黑屋子里去。

简愤慨极了,仅仅是因为她贫穷,她的弱小便要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她的内心在抗争,抗争这个世界的不公平!简后来病了,医生建议把她送到学校里去。

而她的舅妈巴不得把她赶快送走,不过在走之前,简告诉她的舅妈她会记住他们对她的坏,不要指望她会感恩,她要让学校里所有的人知道她是如何虐待她的,这辈子她都不会回来看她一眼的。

小小年纪的简却如此的爱憎分明,对待不公正,她没有妥协而是选择向阴暗划清界限。

最新 英美文学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精品

最新 英美文学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精品

英美文学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在英美作品中,表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断的在理智与情感上剖析自己,充满了个人情怀,而且还带着一种理想主义,最后去追寻的是灵魂式爱情,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女主人公,考狄利亚公主善良、孝顺、诚实,有人生追求,相信有真理存在;苔丝蒙蒂娜纯真、真诚、忠贞,对丈夫一心一意,善良宽容;奥菲利亚纯洁无瑕,对爱情专一,无法承受打击,易受伤害,是封建家长专制爱情的牺牲品,是阴谋的无辜牺牲者,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正是作品中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达。

强烈的反抗精神。

反抗精神也是英美文学作品在描述女性形象时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如《托斯卡》中的托斯卡,为了,为了爱情,在与世俗不断地反抗,她是女艺术家,为了画家爱人而去刺杀警察局局长,最后因警察局局长的失信,她的爱人死了,最后她跳下高楼殉情,通过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与世俗强烈对抗。

《茶花女》中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为阿尔芒的爱情感动,与阿尔芒同居乡间,阿尔芒之父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玛格丽特被迫假意移情了,阿尔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

她一病不起,含泪而死,阿尔芒读了玛格丽特的遗书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虽然大部分女主人公是以悲剧的形式结束,但这正是一种反抗意识的强烈表达。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体性的表达及构建在19世纪中后期,英国文学史上迎来了“女性小说家的时代”。

因此,在一些作品当中,细节描写如一个举止或者动作都有很深的含义,细致地刻画着当时的女性形象。

如(英)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简?爱、(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的斯佳丽、(英)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美)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中的德拉等,我们在阅读这些英美文学作品时会发现,作品中环境的衬托描写反映了人物当时的心理,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对话中获得信息,包括当时的情绪、表情、语调,这些可以反映人物在遇到事情时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品行、心机、胸怀等,指引着作者对人物塑造的方向。

美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

美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

美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发表时间:2018-09-18T10:13:55.260Z 来源:《知识-力量》4中作者:辛迪[导读]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不难发现,人物的形象往往附加了很多时代性的特征,以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为例,在19世纪以后,女性的社会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提高,以女性为载体而塑造的人物形象在美国文学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在小说方面,在很多畅(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90)摘要: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不难发现,人物的形象往往附加了很多时代性的特征,以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为例,在19世纪以后,女性的社会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提高,以女性为载体而塑造的人物形象在美国文学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在小说方面,在很多畅销书中,很多作品都在讲述女性的权利等等,可以说,这种文学之风在那个时代维系很长时间,并且是英美文学中最大的特点,纵观好多文学作品我们均可管中窥豹。

关键词:美国;文学作品;女性形象 1引言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在20世纪以前都具有一定的时代代表性。

比如:19世纪后是女性社会地位提升的阶段,文学作品中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也逐渐凸显角色地位,甚至在一些作品中女性已经成为主要角色。

2女性形象在当代中国文学视域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更迭交相呼应。

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不仅倾注了作家们的匠心与慧思,是作者人生经验、审美旨趣等方面的文学表达,同时,这些女性形象在意识形态的规约中,逐渐摆脱了男性世界的附属与陪衬,她们通过自我文化身份的嬗变成为传达文化意识和社会形态的映像符码,历经了从一元到多元、由单调到丰富的嬗变过程。

不论是以“革命/不革命”、“英雄/非英雄”、“先进/落后”的二元对立标准形塑的“铁姑娘”和“新女性”形象,还是具有独立人格气质的“木棉”与“自审者”形象,以及新世纪文学中的职场女性、打工妹、新“青楼”形象,都为当代政治变迁增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

英美经典电影中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

英美经典电影中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

英美经典电影中英美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一、追求自我价值勇于抗争的形象1900年后,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女性的形象开始在文学作品上得到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对女权主义的展现非常充分,这并不是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才有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会发展上,有很多新型女性开始走出家门,融入到了社会竞争中,从事工作,追求自身价值,对社会的不公平进行抗争,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女权主义的体现。

在英美电影中,女性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代表,而是具有独立的自我价值的形象。

在《乱世佳人》这部电影作品中,强调了女性的发展地位和价值,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的小说《飘》,电影的主人公斯嘉丽在南北战争爆发前是一个富家小姐,过着令人羡慕的舒适生活,在战争的影响下,斯嘉丽失去了一直以来的生活环境,再没有了舒适的生活。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在各种困难面前丝毫不退缩,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经历艰难险阻之后,重新过上了上层社会的生活,实现了从不经世事的大小姐到现代智慧型女性的转变[1]。

在《茶花女》这部电影作品中,彰显了女性的价值,女主角玛格丽特虽然由于生活所迫落入风尘,但具有心地善良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在与阿尔芒相愛之后,就和他一起到乡下生活,但因为玛格丽特的出身问题,阿尔芒的家人不允许两人的结合,强制性的让玛格丽特与阿尔芒分开,不知情的阿尔芒在宴会上对玛格丽特进行了羞辱,当他知道真相后去寻找玛格丽特的时候,她已经不久于人世。

二、境遇悲惨的形象在悲剧的故事走向和悲惨的结果面前,能够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引发人类情感的共鸣,加强人们对问题思考的重视程度,这种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具有深入人心的特点。

在《悲惨世界》这部电影作品中,真实的反映了19世纪的巴黎女性发展的情况。

主人公芳汀原本拥有一份很美好的爱情,但后来她被爱人抛弃,被工厂开除,独自带着女儿生活,为了生计,她卖掉了身体上所有能变卖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死在了医院里,然而对于芳汀来说,活着比死去更加痛苦,死亡其实是一种解脱[2]。

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

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

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在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备受讨论和探讨的话题。

女性在文学中的呈现方式,不仅仅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的认知和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和观念。

在本文中,将从几个角度出发,对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传统女性形象的代表在英美文学中,传统女性形象的代表可以说是吉英·奥斯汀的小说主人公。

她们通常是温柔、贤淑、委曲求全的女性,处于严格的社会等级体系中,只能选择在家中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

但是,这些女性形象也并非单纯无趣的,她们通常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反抗精神,对传统社会结构和女性角色有所质疑。

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纳特,她在面对传统的爱情观和男女平等等问题时,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反抗精神。

二、女性主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女性主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通常更加鲜活多元化,她们并不完美,也不一定贤淑,但是她们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思考方式。

其中,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可以说是女性主义小说的代表作。

在这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呈现和探讨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主人公奥芙雷德被迫生下孩子,丧失了自由和人格,深陷到男性社会和宗教信仰的双重压迫中。

她在这种压迫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行动,逐渐找回自我,并试图从压迫中挣脱出来。

这种女性形象的呈现,引发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权利和自由的讨论,也成为了女性主义理论的一部分。

三、多元化女性形象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形象在文学中的呈现也发生了变化。

如今,在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已经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

现代女作家试图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来呈现和分析女性形象的突破和追求,如朱莉娅·阿尔瓦雷兹的小说《时间的翅膀下》。

在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是一个跨越几代的女性,她们的生命经历和思想观念千差万别,但是她们都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寻找和追求自由和独立。

这种多元化的女性形象,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重构和创新,同时也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女性价值观和追求的复杂性。

英美文学选读:《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

英美文学选读:《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

英美文学选读:《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引言:为什么《傲慢与偏见》如此经典?当谈到英美文学中最受欢迎和广为传播的小说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无疑名列前茅。

这不仅因为它是一部细腻描写社会生活和人性的作品,更因为它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重点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对整个故事的推动和主题的贡献。

1. 伊丽莎白·班内特:独立自主的女性伊丽莎白·班内特是《傲慢与偏见》中的主要女主角,她是一位聪明、机智和独立自主的年轻女性。

她拥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受传统和社会观念的束缚。

伊丽莎白对爱情持有独立的态度,她拒绝嫁给富有但自大的绅士达西,因为她认为他对其他人的傲慢是不可原谅的。

通过伊丽莎白的形象,奥斯丁探讨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以及理性与感性在爱情中的平衡。

2. 弗里茨·威廉·班内特:父爱与责任弗里茨·威廉·班内特是伊丽莎白的父亲,他是一个懒散而不负责任的人。

他对家庭的经营和子女的教育都缺乏热情和责任心。

作为一个中产阶级的绅士,他没有确保家族的财务稳定,也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女儿,导致她们的婚姻选择受到限制。

通过弗里茨的形象,奥斯丁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男性对家庭责任的漠视,同时强调了父亲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

3. 富有的达西家族:封建社会的权利和傲慢达西家族是《傲慢与偏见》中的一个重要家庭。

达西先生是一个年轻而富有的绅士,他被描述为傲慢和自负。

他的傲慢源于他来自富裕家庭和身份的自豪感。

达西家族对封建社会的权利和特权感到自豪,他们拒绝与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交往,因此,他们与班内特家族的女儿们的姻缘终被拒绝。

通过达西家族的形象,奥斯丁探讨了封建社会中的权力和地位,以及随之而来的傲慢和偏见。

4. 班内特家族:社交文化与婚姻观念班内特家族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他们与达西家族存在一定的社交差距。

他们注重举止和社交礼仪,但经济状况不佳,无法满足达西家族的要求。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形象摘要: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和女性地位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女性主义兴起。

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所刻画得女性形象既肯定和继承了传统女性身上的善良、仁慈、正直等优秀品质,也突出女性的自由,体现女性的独立与思考,表达了对女性的赞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女性主义精神,具有超前意识。

同时还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缺失和道德的沦丧以及女性等弱势群体社会地位的低下。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大卫的成长故事以及大卫和每一位女性的相处,主要分析艾格妮丝、贝西小姐、朵拉、摩得斯通小姐四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批判地看待传统的女性道德,探究了狄更斯的女性观和19世纪新兴的女性主义精神。

关键词:《大卫·科波菲尔》;女性形象;女性主义一、引言《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融入大量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以第一视角讲述大卫从幼年到成年的人生故事,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以及人性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大卫的一生可谓坎坷曲折,被继父虐待、抛弃,被朋友背叛,经历妻子去世,但大卫还有姨婆贝西小姐和知己艾格妮丝的陪伴。

即使生活大起大落,大卫从未丢失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希望,他依然保持内心的正义,勇敢,和善良。

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角度,从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女性的地位、教育等多方面详细地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具体分析四个方面的女性形象:以艾格妮丝为主完美的女性形象,以贝西小姐为主矛盾的女性形象,以朵拉为主愚蠢的女性形象,以摩得斯通小姐为主病态的女性形象。

最后对比总结论述狄更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西方传统女性形象的影响。

二、完美的女性形象——艾格妮丝艾格妮丝美丽大方,善解人意,宽容博爱,怜悯弱势群体,对他们总是保有善良和同情,即使得知父亲的助理希普对自己和父亲图谋不轨,在大卫对希普有强烈敌意的时候还是阻止了大卫去伤害希普。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摘要】本文以英美经典电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表现及其与英美文学的联系。

通过对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审美标准和价值观进行探讨,揭示了对女性形象的不同观点和解读。

结论部分总结了英美经典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英美文学的影响,探讨了女性形象在文学与电影中的共通之处。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部分为整个文章提供了引导和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与电影中的演变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对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与电影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女性形象、英美经典电影、英美文学、审美标准、演变、影响、共通之处、解读、塑造、价值观、联系、研究背景、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女性形象在英美经典电影及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当代社会的性别观念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英美经典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对女性的观念和价值观,探讨女性形象在文化传承中的演变和影响力。

在电影和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是多维的,既有强大和独立的女性形象,也有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以及女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定位。

1.2 研究意义研究英美经典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对于理解当代社会中的性别观念和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塑造往往反映了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反映了影视行业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偏好。

通过对女性形象在英美经典电影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影片背后隐藏的性别观念和文化价值,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文学作品塑造了具有深刻内涵和复杂性的女性角色。

研究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有助于深入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意图。

试议基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的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试议基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的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试议基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的英美文学女性形象在英美經典电影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这些女性形色各异,是将文学作品经过二次创作之后改编为电影作品,使得女性角色的个性更为鲜明。

这些女性在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更有助于观众对文学创作者笔下的女性准确定位。

从艺术美学的角度而言,电影作品极具吸引力之处在于,能够从社会的角度体现人性之美,通过塑造情感空间达到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效果。

包括《罗马假日》、《乱世佳人》以及萧伯纳的文学作品都被改编为电影,受到观众欢迎。

特别是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除了将文学作品搬上银幕之外,还更为注重人性之美的体现,配合极具美感的画面,使得电影更具有艺术魅力,成为经久不衰的精品。

一、电影《罗马假日》中的女性形象《罗马假日》是20世纪中叶的电影,当时的英美国家女权运动盛行。

此时的英美国家女性开始觉醒,他们寻求在社会中的平等,但不仅仅是要争取到与男性等同的社会地位,更多的是要获得思想上的解放,要求在各个领域中都有话语权,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些女性更乐于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运用独立的思维方式,愿意表达自我,基于此赢得行动的自主权。

电影《罗马假日》就表达了这样的一个主题。

其中的女主人公是王室的继承人,也就间接地说明了女性要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获得统治社会的地位。

从影片的情节来看,安妮公主的本性是单纯而俏皮的,她身居王室,却渴望更多的自由。

这种心理诉诸到行动中,就塑造了轻松却不失深层次含义的电影环境。

安妮公主的行为足以体现出他的性格。

比如,在官方的场合中,她不愿意受到拘束,希望以脱下高跟鞋的方式放松自己,让脚充分地休息;她喜欢走到百姓中间,和他们一样欢快地跳舞。

安妮公主对宫廷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不堪束缚的她就偷偷地跑出去,希望获得短暂的自由生活。

不再受到拘束的安妮公主尽情地放松自己,做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穿着简单朴素的衣服和平底鞋、在马路上睡觉、将长长的头发剪得很短。

这些行为都是违背宫廷规范的,安妮公主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了无声的反抗。

探析英美文学作品《无名的裘德》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

探析英美文学作品《无名的裘德》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

这个男女两性关系在社会中的地 这样写道,“一个结实健壮、味
位有着紧密的关系,男性在社会 道知足的雌性动物”“结实得像
中的主导权决定了女性要从属于 大理石一样”。为了在作品中凸
男性,成为男性的附属物,甚至 显哈代对于性别模糊的这一思想,

财产,这是对男性性别集体自尊 其在对男主人公进行塑造的过程

的一种维护和夸大。因为在传统 中,则是将其刻画成一个单薄、
的文学作品中,这种人类社会的 虚弱而又秀气的男性。
男女社会性别特征被表现得很明
二、女性主导的两性关系
著名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 显,因此英雄拯救美女、骑士拯
法国著名作家、存在主义和
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最优秀 救爱情的故事就成为男女两性文 女权主义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
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女 学中常见的主题。然而,在哈代 娃的经典女性主义著作《第二性》
三、结语 在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中, 哈代塑造了一个女性化的男性角 色 裘 德, 也 塑 造 了 两 个 男 性 化 的 女 性 角 色 淑 和 阿 拉 贝 拉, 但 是 由 于哈代受到当时社会中女性主义 思潮与主流社会意识思想的影响, 其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中也将这种 思 想 投 射 进 去。 首 先, 哈 代 同 情 女 性 的 困 境, 愿 意 为 她 们 发 声, 但与此同时他的这个声音还是在 主流意识规定下的两性关系中发 出 的, 他 对 性 别 的 模 糊 是 以 先 确 立男女社会性别的区分为前提的。 于 是,《 无 名 的 裘 德》 中 女 性 形 象的塑造并没有真正实现两性性 别 特 质 的 和 谐 融 合, 而 是 一 种 存 在于女性生理身体上的男性特质 对 女 性 特 质 的 压 制, 作 者 在 对 此 进 行 处 理 之 前, 就 将 二 者 放 在 了 明 确 区 分 的 对 立 面, 所 以 其 在 塑 造的过程中就着重强调淑和阿拉 贝 拉 身 上 的 男 性 特 质, 实 质 上, 抛 弃 生 理 性 别 因 素, 她 们 完 全 就 是 男 人。 而 这 种 人 物 形 象 的 塑 造 恰 恰 反 映 了 作 者 思 想 的 局 限 性, 他始终未能逃出男女两性的框架, 而他塑造的女人实际上就是一个 “ 男 人”, 这 种 对 淑 和 阿 拉 贝 拉 的描写最终也变成了对男人社会 性别特征的肯定。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作者简介:刘俊(1981-),女, 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文学研究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文学研究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文学研究作者: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21年第07期女性文学在英美文学世界里具有无可取代的历史意义和思想价值。

女性文学常常能反映出人们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和向往,对于当下倡导女性独立的社会现实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19 世纪以来,英美文坛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通过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与细致入微的笔触创作出诸多广受好评的作品,塑造出无数个性鲜明、富有魅力、深入人心的女性形象,从而奠定了她们在整个英美文坛甚至世界文坛中的重要地位。

王红丽著的《英美女性小说创作探究》正是围绕英美女性小说创作这一主题,深入探讨英美女性小说中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文学审美、创作技巧、表现形式、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等,兼顾理论阐述和作品研究的同时,还对文学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社会传统等作了相应的分析。

此外,该书还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作了梳理,使得该书对于女性文学作品的研究更为深刻和立体。

全书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主要概述了与英美女性小说相关的基础理论,如女性小说艺术、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批评、英美女性小说理论概况等。

这部分的理论梳理全面且透彻,可以带领读者深入领会和理解英美女性小说这一母题,并为后文的论述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依据。

第二章重点研究了简·奥斯丁的小说创作,从奥斯丁居住地的迁移开始切入,将奥斯丁小说分为斯蒂文顿小说和乔顿小说两个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奥斯丁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审美风格作了深入剖析。

第三章详细阐述了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三姐妹的小說创作,并对勃朗特姐妹的小说艺术成就作了总结分析。

第四章从追寻传统母亲的记忆、女性人格以及爱情、人生遭遇等方面对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创作进行了独具特色的解析。

第五章主要对20 世纪初美国女性小说创作进行了整体性探究,并重点选取了伊迪丝·华顿、伊迪丝·伊顿、埃伦·格拉斯哥、薇拉·凯瑟四位较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展开深入分析。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选题英美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一、引言英美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思潮。

毕业论文选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它不仅决定了研究方向和深度,还关乎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成果。

本文将探讨一些英美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旨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二、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1.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本论文可以探讨女性形象在小说中的塑造方式,分析奥斯汀对于女性地位和角色的思考。

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社会阶层问题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描绘了上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繁荣与堕落。

论文可以研究小说中的社会阶层问题,探讨财富、地位和幸福的关系。

三、文学流派和文化思潮的研究1.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和影响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文可以研究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代表作品和对后续文学的影响。

2. 女性主义文学的崛起和发展女性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关注女性的权利和地位,探索女性的独立和自由。

论文可以研究女性主义文学的起源、发展和代表作品,分析其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四、作家与作品的关系研究1. 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风格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物刻画和丰富的情节发展。

论文可以研究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风格,分析他对于戏剧形式和结构的贡献。

2. 埃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创作风格埃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诗人,她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

论文可以研究狄金森的诗歌创作风格,分析她对于诗歌形式和主题的创新。

五、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研究1. 文学作品中的种族问题种族问题是英美社会历史上的重要议题,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涉及的主题之一。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外国文学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杨丽娥咸阳师范学院摘要: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人物来体现作品的灵魂,每个作品由于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者在主观上的意志表达的不同,所以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性格鲜明饱满,且带有时代特色。

女性在19世纪之后,由于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在英美的文学作品中占据的比重都随之加大,女性人物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是文学作品中的主体角色。

近几年,在英美文学中开始出现很多针对女性意识来进行文学叙事的作品,这一作品风格也成为英美文学的特色之一。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人物;形象分析英美文学因为创作和发展的过程都是十分相似的,这就使得在对其进行阅读和研究的时候比较难以区分,所以常常是将英美文学放在一起研究。

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人物的刻画,英美文学中刻画出来的人物往往具有鲜明的性格,每个形象独立存在,在言行举止、神态心理等方面都非常深刻,具有个性特点。

一、女性人物形象特点在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进行研究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小说中社会文化背景、人物成长环境和历程等,才能够真正地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英美文学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分析也要考虑到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地域文明和时代背景等因素。

(一)独立性英美文学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常常赋予她们独立性,这些女性人物不仅在思想上面时刻强调男女平等,就连在身体上面也往往是十分壮硕的,有时会在某些方面直接超过男性形象,而显示出女性人物的社会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故意设置女性角色拥有某种特殊技能,这是帮助其实现人格独立的基础,这才能够让女性角色不再只是被尊重,而是能够彻底的和男性得到真正的平等。

(二)自我意识在英美作品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每个人物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每个人都在坚持做自己生活的主宰和自己想做的人。

英美文学中,近年来的女性形象大多体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不断追求做生活的主人。

(三)反抗精神在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英美文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于女性反抗精神的塑造。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解读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解读

114“女性”一词从她的产生开始,就一直存在着追求平等、女性独立的问题,是近代西方国家很突出的时代特点,也是文学作品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女性主题代表了时代的缩影,在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的描述也是一种新的时代类型,随着对女性的深入发掘,女性的形象也在人民内心里不断深入。

通过对女性的刻画,结合发展期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利于世界层面更好地了解英美的社会现状和发展,英美文学对于世界了解英美国家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历程1.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社会大解放时期,坚持以人为中心,不断开放包容。

打破之前的男权社会,女性的权利被剥夺,不停受压榨的社会现状得到改变。

女性地位不断提高,也渴望自由,所以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开始流行,文艺复兴前在文学作品中女性的形象软弱,不管上流社会还是底层社会,女性的形象存在感较低,女性依附于男性,她们被不断束缚、不断要求。

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形象表达更加鲜活,带有反抗精神。

女性渴望自由、渴望独立。

在这种时代指引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能更好地看到现实,具有反抗意识。

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能够代表那个时代,在她的作品中,女性都是美好的形象。

文学中的女性,可以保持一颗善良的本心,抛开恩怨情仇,用生命的进程和思想来代表对这个世界的强烈不满,她们努力反抗和斗争,对爱情和自由不断追求。

此期间还同时存在一些旧社会的女性形象,虽然有些人拥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但是人性丑陋贪婪,在不断追求自由,不断的欲望下,成为一个残忍的人。

2.浪漫主义文学时期欧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政治层面有很大的改变,资产阶级控制着社会主权,政治环境改变从而影响了文学表达,西方走向了浪漫主义文学。

这个时期的人物形象更加贴合生活,也符合这个社会女性的个性,著名小说女主伊丽莎白就是用自己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因为自己有追求独立的意识,面临婚姻还是屈于现实,做不到真正的男女平等,这也从一定方面反映社会现状。

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从古至今,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出色、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压迫。

本文将以几位经典的女性角色为例,探讨她们的特点以及她们所代表的意义。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纳特是一个经典的女性形象。

她聪明机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拒绝接受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她具备了独立思考和独立选择的能力,在追求真爱的过程中,不受他人的干涉。

伊丽莎白的形象反映了奥斯汀对于婚姻和社会等方面问题的批判,也彰显了女性应该有自主性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与此同时,在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小南希。

她来自贫穷的家庭,生活在犯罪和黑暗的阴影之下。

尽管她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但她却保持了一颗善良的心。

她的牺牲精神和对比尔·西克斯的真爱让她成为一个既可爱又感人的角色。

小南希的形象揭示了社会对贫困女性的歧视和剥削,同时也展现了她们内心的善良和坚韧。

除了这些经典的小说角色,诗歌中也有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

例如,埃米莉·迪金森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女性诗人之一。

她的诗作充满了哲理和深刻的思考。

迪金森的诗歌主题涉及到自然、生死、爱情等多个方面,她的语言简洁而深刻,通过她的诗作,读者可以感受到她内心世界的力量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迪金森的形象表达了女性对于自我表达和内心探索的渴望,并展现了一个独立而自主的女性形象。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

这个小说描述了拉姆齐一家的生活,其中的女性角色们展现了不同的性格和追求。

女主人翁梅格在家庭中承担着照顾家人和儿女的责任,同时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另一个女性角色,莉莉,追求独立和自由,她的行为被视为一种反叛,但也揭示了女性在社会角色和家庭责任之间的挣扎。

伍尔夫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局限性。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作者:范学刚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5期摘要: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作者主观认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人物具有时代代表性。

英美文学作品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建构具有鲜明特点,既具有时代特性,也具有超前意识,并且由男性角色的附属逐渐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用。

而随着《饥饿游戏》《分歧者》等热销小说的兴起,女性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灵魂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成为当今世界文坛一道瑰丽的风景。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人物形象;作品研究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086-02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

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来自社会、文化、历史、作者主观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所以,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且人物性格塑造丰满。

十九世纪以后,随着女性社会角色的提高,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地位,甚至成为小说的主体性角色。

特别在近年来英美畅销文学作品中,以女性意识为叙事视角的小说逐渐增多,成为英文文学作品的一大特色。

一、女性人物形象特点要探讨人物形象需要嵌入小说所营造的社会环境,切合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成长历程,以及社会文化,才能理解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与其社会文明程度、地域文化和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独立性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通常被冠以独立性的特质,往往具有强烈的男女平等观,不仅仅体现在女性人物的思想方面,还往往赋予女性人物强健的体魄,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男性,使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女性人物拥有特有的技能,是其走向人格独立的基础,也使女性与男性彻底实现了平等,而并非仅停留在尊重的层面。

体现女性人物独立性最为最烈的作品要数近年来热销的美国作家维罗尼卡·罗斯的《分歧者》。

这部作品中突出了女性的独立性。

作者虚构出的未来芝加哥将人分为五大派:诚实、博学、友好、无畏与无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人物形象;作品研究
一、女性人物形象特点
要探讨人物形象需要嵌入小说所营造的社会环境,切合不同的历史背
景和人物成长历程,以及社会文化,才能理解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与其社会文明程度、地
域文化和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独立性
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通常被冠以独立性的特质,往往具有强
烈的男女平等观,不仅仅体现在女性人物的思想方面,还往往赋予女性人
物强健的体魄,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男性,使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女性人物拥有特有的技能,是其走向人格独立的基础,也使女性与男
性彻底实现了平等,而并非仅停留在尊重的层面。

(二)自我意识
人物的自我意识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另一个独特的现象。

我要做生活的
主人,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的精神诉求。

在近年来的英美文学
作品中,女性人物往往被塑造为生活的主人,以展现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

尤其在面对灾难和人生困境时,女主人公往往在理智与情感的斗争中重新
认识自己,通过与心灵对话,激发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也就是讲述了一个“浴火重生、破茧成碟”的故事。

比如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创作的著名小说《岛》,講述了佩
特其斯家族中三代四位女性对抗家族遗传麻风病史的故事。

在整部小说中,
岛既一个接收麻风病人的避难所,而同时也是这四位女性从被动接受命运,到主动与拿去抗争,并最终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试炼场。

第一代伊莲妮的
生活被麻风病摧毁,第二代玛丽娅的生活被毁而又重生,爱情被毁而又重生,第三代的索菲亚最终在女儿的牵引下回归家乡,到第四代阿丽克西斯
从上代人的故事中获得启发,重新找回自我。

这四位女性从不被世人理解,在自卑、鄙夷中生活,到找回自信,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反抗精神
由于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抗精神似乎是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
人物形象呼之欲出的特质。

反抗精神代表了不屈不挠、坚韧、毅力,甚至
强壮。

近年来的英美文学作品虽然注重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塑造,但似乎
更偏爱女性人物形象的视角。

从《分歧者》到《岛》,再到近两年热销的《饥饿游戏》,都是重点塑造女性人物在面对坎坷命运、遭遇危机时的冷静、果敢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二、女性人物形象的主体性建构
自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英美文学作品开始进入了“女性小说家时代”。

涌现出大量以女性人物形象为主体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刻画人物
细腻传神,尤以重视对女性人物的内心情感、胸怀、心机、道德品质的展现,并就女性的社会角色和与世俗抗争等精神进行重点刻画。

进入二十一
世纪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主体性建构更趋明显。

(一)存在感及价值体现
(二)女性主义体现
人物形象塑造总是与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分不开的。

女性主义作为当
今英美社会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与其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在英美社会中,女性扮演的社会角色越来越重要,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越了
男性。

如女性领导人、女性作家、女性特工等一系列女性角色的出现,极
大地丰富了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在上述所提到的几部文学作品中,无一不体现了女性主义特色。

其中《饥饿游戏》中对于女性主义的渲染最为强烈。

女性起义军领袖,女主人公,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品中用了大量篇幅在描写女主人公如何成
为起义军的精神领袖,如何与代表统治阶级的总统进行对抗,以及女主人
公在游戏的关键时刻、在面临生死考验里救下了面包师出身的男主人公。

整个叙事过程中体现了女性主义的强烈色彩,也体现了女性角色的社会地位。

(三)主体意识的矛盾发展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主体意识是在矛盾中发展起来的。

很多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人物形象带有主角光环,或具有某些潜能,
或具有离奇身世,为人物的主体意识发展做好了铺垫。

但英美文学作品中
的女性人物形象并非从一开始就具有强大的主体意识,而是在矛盾中逐渐
确立起来的。

比如英国作家哈德·施林克笔下《朗读者》中的女主角汉娜是一个文盲,热衷于倾听朗读,她对文化世界中的美好事物的向往越强烈,想极力
维护自尊,为了掩盖文盲的事实,不惜撒谎和伤害爱他的人,作为一个矛
盾的个体,结局是在监狱里自杀了。

汉娜身上的主体意识在自身的矛盾上
不斷发展并显现出来。

从对命运的逆来顺受,到对命运的主动掌控,是其
个体主体意识的显现。

很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主体意识经历
过矛盾与再发展的过程。

比如《分歧者》中的特丽丝、《饥饿游戏》中的
凯尼特斯,都是在经历悲惨环境中意识到自我价值,并走向主体意识觉醒的。

三、女性人物形象的走向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经历了由附属地位到主体地位的转变。

从传统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逆来顺受的形象,到能够在困境中帮忙
男性人物的坚强、坚韧的形象,再到后来面对困境时,女性人物的智慧与
强壮的展现,是一个由弱到强、由愚昧到智慧的转变过程。

而这个过程,
自文艺复兴时期便已开始,到十九世纪达到一个新的顶峰,再到近年来的
女性运动走向成熟,预示了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走向。

(一)能力型女性形象诞生
从当前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来看,大体呈现出个
性大胆、表达直接、率性独立、智慧过人、体魄强健、坚忍不拔等性格。

这与英美国家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想运动是分不开的。

尤其是体魄强健的形
象特征,更好地突出了英美国家追求男女平等的观念,首先改变处于生理
弱视的女性固有形象,通过身体的外在感观刺激,为读者呈现出能力型女
性的新形象,也正是英美社会主流文化所大肆渲染的。

(二)代表社会文化
文学作品代表社会文化,而人物形象则呈现出社会的缩影。

特别是女
性人物形象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特别是与女性传统形象相对的人物特
征更容易吸引读者。

如《饥饿游戏》中女主人公凯尼特斯则具有圣女贞德
的勇气与智慧,也具有超出年龄的成熟和坚韧,这些品质保障了主人公能
够抵抗甚至推翻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

可以说,女性人物形象向能力型转变,代表了当前英美社会的主流文化。

英美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所呈现出的独立性、自我意识觉
醒和反抗精神,正代表了当前英美社会的主流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主体性建构,体现了英美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
也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为结果。

近年来,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愈
加知性、智慧、强壮,且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体现了英美社会对女性人
权的尊重,对人性的释放。

在世界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关注。

故女性人物
形象塑造的成功,成为英美文学的一大特色,是今天我们了解英美文学作
品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