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病例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内感染病例讨论
记录讨论院内感染情况,其中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算医院感染。虽然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但他们在医院区域内获得的感染也可以称为医院感染。然而,由于这些人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因此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本月发现1例院内感染病人,住院号为,患者因颈椎过伸性损伤并截瘫及齿状突骨折入院,后施行颈椎后路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经过积极痰培养和针对敏感药物治疗,病人治愈出院。分析发现,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是颈椎损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容易发生在上颈椎损伤的患者中,因此对这类病人的严密监控治疗尤为重要。
讨论结果提出两点建议:一是重视院内感染,积极参加有关省市级卫生部门组织的研究班并组织全科培训。护士长、总
住院医师或医师担任感染监控员,由感染办公室专职人员对他们每年进行1~2次的业务指导及培训。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院内感染和消毒隔离工作的培训,每年1~2次。对实护士来科实,要进行医院内感染方面的有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及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消毒、隔离、灭菌等。对护士重点培训隔离、消毒方面的有关问题。对卫生员培训有关病房卫生清扫、隔离消毒的基本知识、各种消毒液的使用浓度及配制方法。二是加强对颈椎损伤病人术后的重点监护及病房的隔离消毒等措施。
本月又发现1例院内感染病人,住院号为,患者因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截瘫入院,入院施行颈椎前路C6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后转入ICU治疗,经痰培养及相关治疗,病情好转。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都有耐药性的病原菌。这种耐药性不是指同一类抗生素,而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都有耐药性。泛耐菌株则是指对几乎所有类抗菌素都有耐药性的菌株,比如泛耐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都有耐药性。
多重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其次是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和产生超广谱酶。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MDR-TB和MDR-MRSA,以及常在ICU中出现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这些菌株仅对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由于多重耐药菌株的高频率出现,抗微生物药物时代即将结束。
微生物耐药率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如在美国,用于人类抗感染和农牧业应用各占50%,其中用于院内抗感染仅占20%而社区却占了80%,滥用率为20%~50%。在农牧业中,治疗性应用仅占20%,而预防和促生长应用却占了80%,滥用率为40%~80%。每年有4万人死于耐药菌感染。而在中国,滥用抗菌药的情况更为严重,WHO对我国滥用抗菌药的评估是:中国97%的病毒性支气管感染患者使用了抗菌药;在初级医疗保健体系中30%~60%患者使用了抗菌药。
为了防止多重耐药菌的滋长和繁殖,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严格管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带菌者,辟专室、专区进行隔离;2.由训练有素的专职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进行医疗护理,发现为带菌者时暂调离工作岗位;3.检查每一
病员前必须用消毒液洗净双手,并按需要更换口罩、白大衣或手套;4.每日严格进行病室的环境消毒;5.对医务人员进行“谨慎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再教育;6.国内外各地区进行统一操作规程的耐药菌及多重耐药菌监测;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必须有合格医生的处方,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必须经指定医生复签后方可发药;
8.国内外感染病专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定期开会、讨论和合作。
研究生汇报院内感染病例:张三住院号:,因胃癌手术入院,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痰培养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重耐药菌,经积极治疗后好转出院。
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在术后患者中较为常见,而且该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
讨论结果:
1加强手术后感染的预防,包括术后护理、感染预防用药等方面的培训。
2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3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
4加强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和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避免
医护人员成为病原菌的传播者。
5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患者对手术后自我护理
的了解和培训。
本月出现的两例院内感染都是手术后切口感染,这提示我们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更加严格的消毒措施和手术操作规范。
3.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高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
制能力。
4.加强医疗设备的消毒和管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持续跟踪和监测院内感染的病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
疫情扩散。
6.加强与其他医院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院内感
染问题。
关于医院感染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治措施也在不断提高。从最初的无法避免,到逐步认识微生物,再到抗生素的应用,我们逐渐掌握了防治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然而,医院感染问题依然存在,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于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治措施,持续跟踪和监测疫情,共同努力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问题段落。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包括三个环节: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对于外源性感染,这些环节十分重要。但对于内源性感染,传播过程则需要从微生态角度进行描述,包括感染源自身、易位途径和易感生态环境。
感染源指的是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宿主。感染源包括已感染的病人、带菌者或自身感染者、环境贮菌源和动物感染源。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并侵入易感人群的途径。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医源性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
易感人群包括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者、婴幼儿及老年人、营养不良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住院时间长者、手术时间长者和接受各种介入性操作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