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李时珍的救命良药
一味中药可祛除五脏六五之毒,助理三焦归元,膀胱炎、尿道炎患者皆可用
⼀味中药可祛除五脏六五之毒,助理三焦归元,膀胱炎、尿道炎患者皆可⽤⼤家好,我是⽅叔,今天这篇⽂章,给⼤家讲⼀讲中药黄芩。
黄芩为什么它可退各脏腑热盛,连⼩便⽔道出了问题它也可以消。
黄芩苦寒⼀路解毒下来,从⼝腔、肺、胃⼀直解毒到膀胱、肠道、肛门、尿道。
⼀路降本流末,清⾦保肺,所以⼤肠热可退,膀胱⽔道可清。
我们现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给⼤家做个总结,这样⼤家对黄芩的⾛势就了如指掌了。
张锡纯说,黄芩最善于清肺经⽓分之热,肺有两条道路降本流末。
⼀条是⾕道⼤肠,⼀条是⽔道膀胱。
浊滓应该归⼤肠,浊⽔应该归膀胱。
所以黄芩⼀⽅⾯⾃脾,然后通过三焦到达膀胱可以清利⼩便,这是⾛⽔道,治疗膀胱炎、尿道炎,⼩便涩痛,甚⾄肝胆湿热。
另⼀条路是由胃下达⼩肠、⼤肠,清肠胃中腐败物,肠胃中腐浊化热,会引起泄泻、痢疾、便脓⾎。
古代黄芩⼜有⼀个别称,叫作腐肠,为什么叫腐肠呢?原来黄芩分为枯芩和⼦芩。
枯芩中空⽽枯,中⼼带些腐烂,是⽣长年限⽐较久的。
它更善于清透上焦肺⽕,所以肺部有痰浊,堵塞不通⽓,利⽤枯芩中空之象,腐浊之体,能够降肺浊于⼤肠。
所以清⽓化痰丸⾥可以⽤枯芩,打开肺与⼤肠相表⾥这条通道,肺部的黄痰就源源不断交给⼤肠排出体外。
⽽⼦芩你听它名字,就知道它是⽣长年限⽐较短的⼦根,它体质⽐较坚硬扎实,质地也⽐较沉重,这就好⽐枯芩是⽼年⼈,⾻质疏松,⽽⼦芩是少年⼈,⾻髓坚固。
所以疏松的枯芩,质清,偏于主上焦肺⽕。
⽽质重的⼦芩,更善于直达⼤肠主降,善于洗涤⼤肠实热,治疗泻痢腹痛、便脓⾎,以及痈疮⽕毒,还有⽔热停留在膀胱,五淋涩痛。
但不管是枯芩还是⼦芩,它们功⽤基本⼀致,所以药房⼀般都很少分了,但我们要知道。
当然黄芩更善于清半表半⾥的寒热往来,常配合柴胡以治肝胆之热。
有个病⼈,他晚上时会发⼀阵热,平时⼜有些怕冷,好⼏个⽉了,也没查出什么病。
这个明显是往来寒热。
《伤寒论》说,但见⼀症便是。
很简单,可以试试⼩柴胡颗粒,⽔冲服就⾏了。
他买了两盒,吃完⼀盒,晚上发热的现象就消失了。
治感冒咳嗽 中医有妙招
治感冒咳嗽 中医有妙招感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每个都会得。
人们对感冒的治疗也是也各式各样,严重的去医院,不严重的自己买点药。
一般选择的都是西药把病情控制住。
感冒怎么治疗感冒呢?下面我们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感冒的吧! 人得了病以后,咳嗽是最常见的一个症状,感冒了会咳嗽,气管炎、肺炎更会有咳嗽。
有的人咳嗽起来常常是一顿一顿的,脸憋得通红,甚至喘不上气来。
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年轻的时候有一次突患感冒,咳嗽不止,虽然吃了很多药,但久治不愈。
李时珍的父亲也是一位名医,他遍查医书,终于发现一方,只有一味药,叫做“一味黄芩汤”,于是用黄芩煎汤,给李时珍连服几日,不久咳嗽即止,恢复了健康。
因此李时珍对黄芩推崇备至,说:“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说明只要用对了药,就像用鼓槌击鼓,立竿见影。
是不是对所有的咳嗽都可以用黄芩来治呢?中医并不这样认为。
长期以来中医对咳嗽一证的症候表现、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原则和方法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咳嗽实际上可以分为咳和嗽两个症状,所谓“有声无痰谓之咳;无声有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
” 咳是因为人的气道受阻,肺气不得宣畅所致,而嗽则是因为脾湿不运,聚而生痰所致。
所以《黄帝内经》说:“此皆聚于胃关于肺”,认为咳嗽的发生与人体的肺和胃有着密切的关系。
至于咳嗽的发生,《黄帝内经》认为外感咳嗽总体是由于“外内合邪”所致,所谓“外”是指人体感受了外邪,邪气束在肌表,肺气不得宣畅;所谓“内”则是因为人过食寒冷饮食,寒饮食停在胃腑,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因而生痰,这样内外两种因素合在一起就会导致人发生咳嗽。
我们在临床过程中发现,咳嗽病人尤其是小儿,常常有外感寒邪,又加之过食生冷的情况,从而验证了《内经》的说法是有依据的。
因此中医在治疗咳嗽时,基本上是从肺、胃着手,用宣肺止咳和健脾(胃)化痰相结合的方法。
感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每个都会得。
人们对感冒的治疗也是也各式各样,严重的去医院,不严重的自己买点药。
『趣闻中药』揭秘中医鼻祖之李时珍的救命良药
『趣闻中药』揭秘中医鼻祖之李时珍的救命良药我们都知道,古人李时珍是中医的鼻祖,它有很多验方,都是通过自己试药来得到的好良方。
在众多的验方中,李时珍有着自己的救命良药。
那么,李时珍的救命良药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介绍一些,关于李时珍的中医典故。
黄芩是一味古老的中药,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
黄芩苦寒,功在清热,因其宿根外黄内黑而中空,“腹中皆烂”所以又有“腐肠”“空肠”之称。
别看它相貌不起眼却曾是着名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救命药。
在李时珍20岁那年,因患感冒咳嗽,久咳不止,且伴有发热,皮肤犹如火燎,每日咳痰,并口渴多饮,以致寝食几废。
当时急坏了他的老父亲李言闻。
李言闻本人是当代一名医,他让儿子服用了许多中药,诸如柴胡、荆芥、麦冬之类,均无效果,病情日益加剧,家人都以为他必死无疑。
后来,李言闻遍查医书,偶然见到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的论述,恍然大悟,原来“烦躁引饮”而白天更严重者属于“气分之热”,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
遂取黄芩片一两,水两钟,煎成一钟,给李时珍饮服。
次日就身热尽退,随后痰嗽皆愈。
从李时珍的病情看,他很可能是“大叶性肺炎”之类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以致发热咳痰,烦渴多饮,肤如火燎,属于中医的“肺热实火”之证。
为什么一味黄芩竟能发挥如此神奇的作用呢?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性苦味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的功效。
黄芩的炮制品种较多,分为生黄芩、炒黄芩和黄芩炭。
它们的功效因炮制方法的不用而各异。
清热多用生黄芩,能清肺胃胆及大肠经之湿热,尤以清肺热见长,用于肺热咳嗽,热病烦渴,咽喉肿痛;安胎多用炒黄芩,有除热安胎的功效;止血多用黄芩炭,用于血热吐衄,治疗火毒炽盛迫血妄行的出血证。
现代研究表明,黄芩还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可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对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以及痢疾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大剂量的黄芩可抗菌消炎,加上黄芩本身还有退热作用,因而一味黄芩竟使李时珍的病霍然而愈,挽救了这位大药物学家的性命。
古今医药故事(医道传奇)
古今医药故事(医道传奇)黄罠故事二则“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诗中的“王孙”是黄罠的别称。
黄罠,旧作“黄耆”, 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
熏蒸治柳太后中风南北朝时期,许胤宗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时,柳太后突然患中风说不岀话来,请遍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
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眼见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精通医药的许胤宗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
于是用黄罠、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药汁弥漫,烟雾缭绕……不想,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说话了,经过一段时间调理,柳太后便康复同以前一样了。
柳太后猝患中风,全因年老体弱、气血失调。
而黄罠性温,善补气升阳、固表行滞;防风性微温,善散风,胜湿止痛。
二者相伍,既能补气固表,又能散风行滞,恰中病理。
再加上热气熏蒸,既能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又能润肌肤、开毛窍,促进药物成分的吸收,故能在较短时间内收效。
险些要了袁枚的命清朝大文人袁枚在一年夏天因贪口患了痢疾,腹痛泻痢不止,医生认为袁枚年高体弱,于是用黄罠、人参等补益药治疗,结果邪无岀路,致使袁枚病情加剧,险些丧命。
后来他的一位叫张止厚的老友劝他服用自制的大黄,虽然很多医生都认为大黄药性太过峻猛,年老病人不宜服用。
但是,袁枚还是服了大黄,结果痢疾很快痊愈了,他还特地作诗以谢老友:“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
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
”中医学认为,下痢是由于湿、热等毒邪停留于肠中,导致肠道的功能失调而造成的。
治疗时应先给邪气以出路,引邪外出,而不能用参罠温补,造成气机壅塞,邪不能出,也就是常说的“闭门留寇”。
淡竹叶助张飞破曹营相传,建安十九年,曹操在朝中威势日降,此时,刘备已取得了汉中,羽翼渐丰,在诸葛亮的建议下,派张飞发兵声讨曹操,张飞带兵到巴西城后,即与曹操派来的大将张合相遇,张合筑寨拒敌。
张飞急破不下,便指使军士在阵前骂阵。
张合不理,在山寨上多置橘木炮石,坚守不战,直气得张飞七窍生烟,口舌生疮,众士兵也多因骂阵而热病烦渴。
李时珍妙用黄芩治好了自己的咳嗽
李时珍妙用黄芩治好了自己的咳嗽作者:胡献国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15期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记载了他终生难忘的一件事。
那是他20岁左右的时候,由于日夜苦读,患了感冒,时而咳嗽。
李时珍觉得自己年轻体壮而未在意。
时间久了,皮肤灼热得如同火烧火燎,并且咳嗽不止、痰涎增多。
病情一直拖到夏天,更是烦热口渴,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他给自己開了不少药方,终是“医不自治”,一连几个月过去了,仍不见一点好转。
李时珍想到学医多年,连自己的病也治不好,不由得阵阵心酸。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也是一位名医。
他听说儿子患病,久治无效,便前往诊治。
一番望闻问切后,李父笑道:“吾儿可曾记得4年前我带你去为柳知府治病?那柳知府患何症?”“遍身火烧,烦躁引饮,白日加剧,此乃肺热之症也。
”“为父给他开了何药?”“单味黄芩煎汤,以泻肺经气热之邪。
”言至此,李时珍恍然大悟:“啊,吾患的正是肺热之症。
”于是,李时珍用黄芩1两(约30克),加水半升,煎汤,一次服下。
很快,全身热度消退,咳止痰尽。
单用黄芩治疗肺热咳嗽,不仅《本草纲目》有载,朱丹溪《丹溪心法》中也有载,而且后世医家用之临床颇多效验。
李时珍所患肺热咳嗽,他药无效时,选用黄芩而获愈的亲身体会,说明善清肺热是黄芩的特点。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中医认为,本品味苦、性寒,归肺、胃、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之功。
本品作用广泛,凡湿热之症皆可用之,适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黄疸、泻痢、热淋、疮痈、湿温、肺热咳嗽、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疡等,且为治肺热的首选之品。
《医学启源》言:“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药。
”《主治秘诀》言:“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须用,二也;上焦及皮肤风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利胸中气,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黄酮类成分,有抗炎、抗病毒、降压作用。
中草药“三黄”的奇妙世界
中草药“三黄”的奇妙世界作者:葛妍孙苏静来源:《华人时刊》2024年第05期在中草药的世界里,有三味被称为“三黄”的中药备受瞩目,它们分别是黄芩、黄连和黄柏。
这三味中药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都有着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是中药世界的清热法宝,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因为它们的根茎或树皮通常呈现出黄色,所以名字中都带有一个“黄”字。
那么“三黄”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请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钱海燕来说说。
黄芩黄芩是“三黄”中的老大,它的入药为其干燥根。
这小小的、并不起眼的黄芩也是一代医宗李时珍的救命药。
相传在李时珍16岁时突患急病,咳嗽不止,并且久治不愈,虽服用柴胡、荆芥、竹沥、麦冬等药物治疗,但均无效果。
就在方圆百里的名医都束手无策时,一位云游到此的道士给李时珍号脉后,扬言道:此病只需服用黄芩30克,加水两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愈,李时珍的父母半信半疑地按方煎药,半月之后,奇迹出现了,李时珍身热尽退,痰咳皆愈,一味黄芩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据分析,李时珍所患可能是大叶性肺炎、肺脓疡之类,属中医肺热实火之证。
因黄芩苦寒,以泻实火除肺热见长,从而挽救了这位大药物学家,才使《本草纲目》能问世,而造福人类。
在他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救了他性命的黄芩颇有感叹:“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用法1.黄芩煎汤内服时,常用量为3g—10g。
2.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子芩偏泻大肠火,清下焦湿热;枯芩偏泻肺火,清上焦热。
上述功效的发挥,与黄芩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黄芩对常见致病菌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肝炎病毒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同时具有降解内毒素的作用,抑制体温的升高。
所以临床应用中,常常能见到黄芩的身影。
如,以黄芩为主的复方: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注射液、银黄注射液、银翘散,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流感等。
黄芩与李时珍的故事
黄芩与李时珍的故事一个名字如同一个人,在医学史上熠熠生辉。
他的光芒照亮历史的每个角落,他就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
在李时珍的背后,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他们之间是师徒关系,但他们又不只是师徒。
黄芩和李时珍本是亲戚,自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舅舅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舅舅带着他去了李时珍家。
他第一眼见到了李时珍。
李时珍很严肃,似乎对外界一切都漠不关心。
于是,他认真地观察起这位新来的客人。
他注意到:李时珍的眼睛里充满了与他年龄不符的成熟与睿智,他那神情严肃、表情坚毅的脸庞上,布满了细密而有条理的皱纹,他穿着普通的棉布长袍,手里拿着笔正伏案写作。
李时珍面前摆放着一张文房四宝——纸、墨、笔、砚。
他很喜欢这样的气氛,他认为这种平淡而美好的生活令人陶醉。
他立即留了下来。
李时珍把他安排住进自己的卧室,并教授给他读书、认字,还给了他不少医学方面的书籍,让他看。
李时珍除了有讲不完的趣事,更主要的是他总能给予他鼓励。
“伤寒……”、“金匾肾气丸”,是李时珍的著名医学著作,也是最为人所知的名词。
在中国医药学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为了去实现目标,李时珍踏上了一段漫长而又艰辛的旅程。
他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
终于,在公元1593年,李时珍回到了阔别十六年的家乡。
由于长期的劳累,李时珍突然病倒了。
看到奄奄一息的父亲,他悲痛万分,泪如泉涌。
“你一定要好好地走下去,报效祖国!”临终前,父亲用微弱的声音对儿子说。
他含泪答应了。
在父亲的葬礼上,李时珍大哭不止。
在悲痛中,李时珍写出了《本草纲目》的前几卷。
他想起自己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
他还想起:当年那位聪颖过人的哥哥…李时珍难过极了,他终于明白了父亲的心思,也彻底懂得了自己肩负的使命。
这件事发生后,人们常用“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来形容自己的行动。
为了报答李时珍对他们的恩惠,人们帮助李时珍回到了家乡。
他们相互约定,一定要将李时珍的精神发扬光大。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是李时珍的座右铭。
李时珍与黄芩的故事
李时珍与黄芩的故事
李时珍与黄芩的故事起源于李时珍的童年时期。
在他十六岁时,李时珍患上了一种严重的咳嗽病,并且久治不愈。
他的父母为了治疗他的疾病,寻求了各种方法,甚至请来了云游的道士。
道士在诊断后,开出了黄芩这味药。
在那个时代,黄芩是一种被认为具有强大药效的草药,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道士建议李时珍的父母按照药方服用黄芩,并持续服用一段时间。
李时珍的父母按照道士的建议,给他服用了黄芩。
令人惊讶的是,李时珍的身体状况开始逐渐改善,咳嗽症状也逐渐消退。
在半个月的时间内,他的身体完全恢复了健康。
这次经历对李时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开始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入研究中医药学。
他深刻认识到黄芩的药效及其在治疗咳嗽方面的独特作用。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黄芩在中医药治疗中的重要地位,还揭示了李时珍对中医药学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研究兴趣和才华使他成为中医药学的杰出代表和贡献者。
救李时珍一命的黄苓
救李时珍一命的黄苓
王炎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2012(019)002
【摘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了他本人的一个病例,他在20岁那年,"因感冒咳嗽,久咳不止,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咳痰碗许,并口渴多饮,及寝食几废,六脉浮洪".当时急坏了父亲李言闻.李言闻虽是一代名医,但也许是医不治己的缘故,他让儿子"服遍了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
【总页数】1页(P18)
【作者】王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字之差救一命 [J], 江心
2.超声波法从黄苓中提取黄苓苷的正交试验设计 [J], 袁梦哲;袁文静
3.末日生存指南:那些所学的知识在野外会救你一命 [J], 宋婷
4.微型机器人:
有一天,你会求它救你一命 [J], 舒sue
5.这是一双可以发送摔倒提醒的智能鞋:关键时刻救你一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芩 中药里的“抗生素”
黄芩中药里的“抗生素”作者:刘姿含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4年第9期刘姿含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根入药。
中医认为黄芩味苦性寒,入肺、心、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的功能,对暑温胸闷呕吐、肺热咳嗽、血热妄行、高热烦渴、湿热下痢等有良好功效。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自述说:他20岁那年,因患感冒,肌肤如火燎一样热烫,每日咳嗽,吐痰一碗左右。
尽管已用柴胡、麦冬、荆芥、竹沥等药治疗了1个多月,病势不但不见好转反而加剧,人们都以为他医治无望了。
这时,同为医者的父亲突然想起金元名医李东垣说过的一段话:“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宜—味黄芩汤。
”于是单用黄芩一两煎汤,让李时珍服下,很快,病势便得以逆转,身热尽退,痰嗽皆愈。
黄芩的清热解毒效力,由此可见一斑。
现代研究证明,黄芩主要含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β-谷甾醇等成分,抗菌谱较广,对多种细菌、真菌、钩端螺旋体等都有抑制作用,即使对青霉素等产生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芩仍然很敏感。
临床上用黄芩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肝炎、慢性气管炎、急性菌痢、肾盂肾炎等,均可获良效。
黄芩常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
对湿温发热,常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合用;对湿热泻痢、腹痛,常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对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黄芩不但可用于上述热毒病症,还常用于治疗妇科病,元代名医朱丹溪称它为“安胎圣药”。
例如将黄芩研为细末,每次取3~5克,加白术15~20克煎浓汤调服,有清热安胎的功用,可治热甚所致的胎动不安、滑胎等;治妊娠呕吐,可用黄芩30~45克,水煎成200~400毫升,分次频频饮服。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黄芩的主治病症有哪些?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黄芩的主治病症有哪些?黄芩本名“芩”,是为芩草,因草色黄而有俗名“黄芩”。
“芩”字本义为“止血草”。
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
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
作用部位:黄芩的作用部位主入肺、肝胆、大肠经。
黄芩、黄连、黄柏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黄芩擅清上焦热邪,黄连擅清中焦热及心经热邪,黄柏擅清下焦热邪。
故上焦有热邪,尤其是肺热,当重用黄芩以清之。
李时珍《本草纲目·第十三卷》记载:“予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浮洪,遍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
先君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
遂按方用片黄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顿服。
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
主治病证: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本品药性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善于清肺、胃、胆及大肠湿热,故夏季感受暑湿,湿热所致的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的患者可用此治疗。
治疗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
本品入肺经,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故可以治疗因肺热所致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
还可以治疗因血热所致的吐血、衄血等。
治疗痈肿疮毒。
本品可清热泻火解毒,故在痈肿疮毒的初期可用此清热解毒。
治疗胎动不安。
可治疗因血热或气虚血热所致的胎动不安。
另外黄芩的炮制方法不同,作用也不尽相同。
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可炒碳用。
现代研究证明,黄芩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芩还有解热、降压、镇静、保肝、利胆、抑制肠管蠕动、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中药有故事-黄芩
中药有故事-黄芩中药有故事-黄芩2022-04-22 21:00·丛中的微笑中药有故事-黄芩丛中的微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黄芩。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出自《雷公药性赋》)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出自《2020中国药典一部》)说起黄芩来,那可是大名鼎鼎,相传它可是连李时珍的命都救过的。
可能有人会问,李时珍是谁?他可是我国名垂青史的大人物,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可以说,没有李时珍,就没有世人称奇的皇皇巨著《本草纲目》。
更没有周杰伦的那首《本草纲目》的歌曲了。
“如果华佗再世,崇洋都被医治。
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
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还有莲子。
黄药子苦豆子川楝子,我要面子。
用我的方式,改写一部历史。
”轻轻吟唱,小声,小声,再小声~~~呵呵,有点跑题了。
下面,我们就讲一段“苦芩救巨人,纲目世人得”的故事。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出自《2020中国药典一部》)相传,李时珍在自己20多岁时得过一场重病,当时差点死去。
那是一个夏天,李时珍得了感冒,开始就时不常的有些咳嗽,所以他开始没当回事。
后来他犯了禁忌,导致导致感冒加重,久咳不止,发热,火燎皮肤,每天都要吐一碗痰,而且口渴严重,时时都要喝水,甚至病情严重时,连睡觉和吃饭这些最基本的,都不行了。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他开始用柴胡、荆芥、竹沥、麦冬之类给李时珍治疗,但均无效。
随着李时珍的病情逐日加剧,家人及邻居认为他必死无疑。
大家都束手无策。
这一日,李言闻查遍医书,偶然发现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治肺病如火燎的论述,恍然大悟,原来烦躁引饮而盛者属气分之热,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气分之火。
遂取黄芩片一两,水两钟,煎成一钟,给李时珍服。
李时珍的故事(十一)——临症用药如鼓之应桴
没有 注意节制 , 病 情 便 日益 加 重 , 每 晚 症 下 药 , 4 - e _ , 4 4  ̄了
高烧 过后 还 盗 汗 不止 。这 种 病 , 就 是 中
一
4 " - 生 动 的 比
医 内科 杂 病 范 畴 的 “ 骨蒸” 病 。 所 谓 骨 喻 — — “ 如 鼓 之
蒸, 即 是 形 容 阴 虚 潮 热 的 热 ,自里 透 发 应 桴 ” 。 其 意 思
终 身难 忘的 印 象 , 自 己的 亲 身 经 历 和 体 会 药 到 病 除 。 大 医精 诚 , 在 以 后 长 期 的
会 , 使 他 悟 出 一 个 重 要 的 道 理 — — 用 药 医 疗 实 践 中 , 李 时 珍 始 终 坚 定 不 移 地 遵
要对症。
循 着这 一原 则 。 ( 待续 )
给 自己的儿 子 治病 。 经过 深 思 熟 虑 , 李 钟 , 顿 服 。 次 日身 热 尽 退 , 而 痰 嗽 皆愈 。
李 时 的 故 事
分 热也 。 宜一味 黄芩 汤 , 以 泻肺 经 气分
言 闻 确 定 了 治 疗 方 案 。他 采 用 金 元 四 大 药 中 肯 綮 , 如鼓 应桴 , 医 中之 妙 , 有 如此
● ● 一
临症 用药如鼓之应桴
态 度 。他 请 了 几 位 同行 来 给 儿 子 治 疗 , 治 肺 热 如 火 燎 ,烦 躁 引饮 而- _ - A ' . - 盛者 , 气 他 们 看后 都 觉得很 棘 手 。 面对 这 种 情 况 , 李 言 闻 不 得 不 破 例 之 火 。遂 按 方 用 黄 芩 一 两 , 水二 钟 , 煎 一
翔噍
咖 霹彦 2 0 1 3年 1 1月 第 1 1 期
中药材小知识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中药材小知识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回忆说:他在26岁时,感冒咳嗽,久咳不止,发热,火燎皮肤,痰每日碗许,口渴多饮,寝食几疲。
其父是当时名医李言闻,用柴胡、荆芥、竹沥、麦冬之类均无效,病逐日加剧。
家人及邻居认为必死无疑。
李言闻查遍医书,偶然发现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治肺病如火燎的论述,恍然大悟,原来烦躁引饮而盛者属气分之热,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气分之火。
遂取黄芩片一两,水两钟,煎成一钟,给李时珍服。
次日即身热尽退,痰咳皆愈。
事后,李时珍颇有感叹:“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据分析,李时珍所患可能是大叶性肺炎、肺脓疡之类,属中医肺热实火之证。
因黄芩苦寒,以泻实火除肺热见长,从而挽救了这位大药物学家,才使《本草纲目》能问世,造福人类。
【药性】苦,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本品苦寒,能清肺胃、肝胆、大肠湿热,尤善清中上焦湿热。
治湿温或暑湿初起,身热不扬,胸脘痞闷、舌苔黄腻等症,常配滑石、白豆豉、通草等渗利化湿之品,如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治湿热中阻,痞满呕吐,常与黄连、半夏、干姜等同用,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治湿热泻痢,常配黄连、白芍等药,如芍药汤(《医学六书》);治湿热黄疸,须配伍茵陈、栀子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药。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本品主入肺经,长于清肺热,为治肺热咳嗽之要药。
单用有效,即清金丸(《丹溪心法》);或配桑白皮、知母、麦冬等清肺止咳之品,如清肺汤(《医宗金鉴》)。
若与瓜蒌、桑白皮、苦杏仁等清肺化痰止咳药用同,可用治痰热咳喘,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本品能清气分实热,并有退热之功,配连翘、栀子、大黄等药,可用治外感热病,邪郁于内之高热烦渴,尿赤便秘者,如凉膈散(《和剂局方》)。
若配伍柴胡,可和解退热,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如小柴胡汤(《伤寒论》)。
救了明朝药王李时珍一条命的一味方,今人不会用了
救了明朝药王李时珍一条命的一味方,今人不会用了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味药就是“黄芩”黄芩,生秭归山谷及冤句,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皆有之。
苗长尺余、茎秆粗如箸;叶从地四面作丛生,类紫草,高一尺许,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六月开紫花;根黄,如知母粗细,长四、五寸。
二月、八月采根,曝干用之。
《吴普本草》云∶黄芩又名印头,一名内虚。
二月生,赤黄。
叶两两四四相值;其茎空中,或方圆,高三、四尺;花紫红赤。
五月实黑;根黄,二月、九月采,与今所有小异。
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
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黄芩。
今医家尝用有效者因着之。
又《千金方》巴郡太守奏加减三黄丸,疗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者。
春三月,黄芩四两,大黄三两,黄连四两;夏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一两,黄连七两;秋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二两,黄连三两;冬三月,黄芩三两,大黄五两,黄连二两。
三物随时合捣,下筛,蜜丸,大如乌豆,米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七丸,服一月,病愈。
久服,走及奔马近频有验。
食禁猪肉。
又陶隐居云∶黄芩圆者,名子芩。
仲景治杂病方多用之。
张锡纯论黄芩黄芩,味苦性凉。
中空象肺,最善清肺经气分之热,由脾而下通三焦,达于膀胱以利小便。
色黄属土,又善入脾胃清热,由胃而下及于肠,以治肠澼下利脓血。
又善入肝胆清热,治少阳寒热往来(大小柴胡汤皆用之)。
为其中空兼能调气,无论何脏腑,其气郁而作热者,皆能宣通之。
又善清躯壳之热,凡热之伏藏于经络散漫于腠理者,皆能消除之。
治肺病、肝胆病、躯壳病,宜用枯芩(即中空之芩);治肠胃病宜用条芩(即嫩时中不空者亦名子芩)。
究之,皆为黄芩,其功用原无甚差池也。
李濒湖曰∶“有人素多酒欲,病少腹绞痛不可忍,小便如淋诸药不效,偶用黄芩、木通、甘草三味,煎服遂止。
”按∶黄芩治少腹绞痛,《名医别录》原明载之,由此见古人审药之精非后人所能及也。
【黄芩】一味中药成就了李时珍
【黄芩】一味中药成就了李时珍一味中药成就了李时珍黄芩是常用的一味清热燥湿药。
但这很平常的一味黄芩不仅救过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性命,还成就了李时珍的一代宗师的地位。
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记载了他终生难忘的一件事。
那是在他20岁左右的时候,由于科举学习,日夜苦读,患了伤风感冒,时或咳嗽,李时珍自恃年轻体壮而末在意。
日久皮肤灼热得如同火烧火燎,咳嗽不止,痰涎增多。
病情一直拖到夏天,更是烦热口渴,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他给自己开了不少药方,终是“医不自医”,一连几个月过去了,仍不见一点起色。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也是位名医。
他听说儿子患病,久治无效,便前往诊治。
一番望闻问切后,李父笑道:“吾儿可曾记得4年前带你去为柳知府治病?那柳知府患何症?”“遍身火烧,烦躁引饮,白日加剧,此乃肺热之症也。
”“为父给他开了何药?”“单味黄芩煎汤,以泻肺经气热之邪。
”言至此,李时珍恍然大悟:“啊,为儿患的正是肺热之症也。
”于是,李时珍用黄芩1两,加水半升,煎汤,一次服下。
很快,全身热度消退,咳止痰尽。
黄芩这一味药用好了确实能治很多病,下面是各家本草对黄芩的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1 《药对》:黄芩,得厚朴、黄连止腹痛。
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
2 《本草图经》: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
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黄芩。
3 张元素:肌热及去痰用黄芩,上焦湿热亦用黄芩,泻肺火故也。
疮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如黄芩、黄连,详上下,分梢根,及引经药用之。
4 朱丹溪:黄芩降痰,假其降火也。
凡去上焦湿热,须以酒洗过用。
片芩泻肺火,须用桑白皮佐之。
若肺虚者,多用则伤肺,必先以天门冬保定肺气一而后用之。
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俗以黄芩为寒而不敢用,盖不知胎孕宜清热凉血,血不妄行,乃能养胎,黄芩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白尤能补脾也。
5 《本草汇言》: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
黄芪——补气要药
黄芪——补气要药作者:谭世杰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09年第11期黄芪一补气要药@谭世杰不少人热衷于通过节食来减肥。
保持正常体型、固然重要,但如过分限制食物的摄入,将导致体内元气(人体最基本之气)不足,进而出现气虚,这时可通过服用人参、黄芪等中药来补气疗虚本期要介绍的是号称“补气诸药之最”的黄芪育家胡适在讲课前总会喝几口“茶水”,然后就会精力充沛,不显疲意。
他用来泡水的材料并非普通茶叶,而是中药黄芪二黄芪在古代又称做“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道:“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清代名医黄宫绣则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黄芪是豆科植物内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山西、甘肃、内蒙古、东北三省等北方地区,故有“北芪”之称。
尤以沁州绵上(今山西省北部的浑源、繁峙、代县等地区)所产质量最佳,且柔软如绵,又称“绵黄芪”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等功效。
【七种功效】补气升阳黄芪善补脾胃之气,其中炙黄芪补气升阳的功效较强.用于治疗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胃下垂等,常与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同用;用于治疗气短等,常与柴胡、升麻、桔梗配伍。
益卫固表黄芪有增强人体防御功能,抵御外界刺激等作用,并能控制汗腺分泌,可用于治疗自汗(即白天不运动而出汗)。
体虚易感冒者经常用黄芪煎水代茶饮,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自汗时,常与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等同用。
利水退肿脾气亏虚时易出现浮肿等症状。
黄芪(主要是生黄芪)既能补气以治其本,义能利水以治其标,有标本兼治的功效。
冈其有利尿、消退水肿、减少蛋白尿等功能,故对慢性肾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水肿时,常与白术、陈皮、茯苓等同用一保胃护肝黄芪具有明显的保护胃黏膜及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并能够减轻病毒或化学毒素对肝脏的损伤。
改善心脏血流黄芪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抗心肌缺血及保护心肌等作用,并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功能,特别是对衰竭的心脏有明显的强心及保护作用。
黄芩——治疗痢疾、痤疮、高血压、清热的一味良药
黄芩——治疗痢疾、痤疮、高血压、清热的一味良药正式开始今天的节目之前,先来看两个故事。
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记载了他终生难忘的一件事。
那是在他20岁左右的时候,由于科举学习,日夜苦读,患了感冒,当然并没有太在意。
后来病情加重,逐渐的皮肤灼热得如同火烧火燎,也就是发高烧,咳嗽不止,痰涎增多。
病情一直拖到夏天,更是烦热口渴,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他给自己开了不少药方,终是“医不自治”,一连几个月过去了,还是不见好。
李时珍的父亲呢,也是位名医。
他听说自己的儿子病了,长时间也没治好,就前去诊治。
一番望闻问切下来,李父说道:“吾儿可曾记得4年前带你去为柳知府治病?那柳知府患何症?”“遍身火烧,烦躁引饮,白日加剧,此乃肺热之症也。
”“为父给他开了何药?”“单味黄芩煎汤,以泻肺经气热之邪。
”说到这里,李时珍恍然大悟:“啊,为儿患的正是肺热之症也。
”于是,李时珍用黄芩一两,加水半升,煎汤,一次服下。
很快,全身热度消退,咳止痰尽。
第二个故事。
《增广贤文》里提到一句谚语:“黄芩无假,阿魏无真”黄芩和阿魏都是中药材的名字,因为黄芩遍地都是,非常普遍,所以在药材行里黄芩不会买到假货,造假无利可图。
阿魏过去需要进口,当时国内是不出产的,所以假货就很多。
现在新疆地区出产阿魏,但是产量不高,导致市面上假货还是非常多,纯正的阿魏现在市价每斤不低于一千元。
在第一个故事中,李时珍当时得的病,基本上就是现代医学上的大叶性肺炎,属于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黄芩在这里发挥的是清热和抑菌的作用。
今天重点讲的就是黄芩的药理和临床应用。
正式进入主题。
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这四味药,都是中医上常用的苦寒清热药。
一般呢,大黄作为泻下剂使用,黄芩清上焦肺部实热,黄连清心火和脾胃实热,黄柏清下焦肾膀胱实热。
今天先讲黄芩。
关于黄芩的功效和临床应用,大概分成三个方面:清热、抑菌、降血压。
先来看清热。
清热的前提是体内有热,也就是俗称的发烧。
为什么会发烧?不知道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芩——李时珍的救命良药
黄芩——李时珍的救命良药
黄芩是中医常用的一味清热祛湿药。
这小小的、并不显眼的黄芩不仅救过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性命,还成就了李时珍一代宗师的地位。
李时珍生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幼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小小年纪就立志考取功名,光耀门庭。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李时珍16岁时,他突患急病,咳嗽不止,并且久治不愈。
随着病情加剧,他每日吐痰碗余,烦渴引饮,骨蒸潮热,六脉浮洪,虽服用柴胡、麦冬、荆芥、竹沥等解表退热、润肺清心、清热化痰之剂却毫无效果。
方圆百里的名医都束手无策,认为他已无药可救,眼看李时珍生命危在旦夕。
正在李时珍的父母悲伤绝望之际,村子里来了一位从远方云游到此的道士,这位道人白发长髯,仙风侠骨。
小时珍的父母听闻这位道人专治疑难杂症,便急忙把道人请到家中看病。
道人给李时珍号脉后,捋捋长髯说:“不妨,不妨,此病只须黄芩30克,加水两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愈。
”时珍的父母半信半疑地按方煎药。
奇迹出现了,半月之后,李时珍身热全退,痰多咳嗽的症状也消失了。
一味黄芩居然就扭转了病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李时珍深感我国医学的神奇,对这位神怀绝技的道人钦佩不已。
从此,他便拜道人为师,跟随他刻苦钻研医学,读遍历代医书,踏遍高山大川。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时珍终于在医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医林一代宗师。
在他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救了自己性命的黄芩倍加推崇,夸赞其曰:“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黄芩,又名淡黄芩、枯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它味苦,性寒,归肺、胃、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之功。
黄芩作用广泛,凡湿热之症皆可用之,适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黄疸、泻痢、热淋、疮痈、湿温、急性热病、肺热咳嗽、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疡等,且以肺热为首选之品。
黄芩有安胎作用,适用于邪热内扰所致的胎动不安。
《医学启源》言其“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
瘀血壅盛,必用之药。
”
黄芩入汤剂煎服的剂量一般为5至15克,也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证候随证加减。
黄芩苦寒较甚,易伐气伤阴,损阳败胃,故凡虚热、虚寒、便溏者,皆应慎用。
中病即止,不宜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