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3篇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其特点。
2.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2.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资源】《壶口瀑布》,导入新课。
面对壶口瀑布,你能想到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之势、力量之美,领会作者引发的人生思考吧!可参考【图片资源】二、整体感知【精品课件】1.文体知识《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2.作者作品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司长、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代表作品: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只求新去处》《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等。
可参考【知识总汇】3.初步感知(1)准确掌握生字词。
告jiè(诫)mímàn(弥漫)推推搡(sǎng)搡shà(霎)时chíchěng(驰骋)旋(xuán)涡寒jìn(噤)雾霭(ǎi)乘隙(xì)而进折返迂(yū)回钻石mì(觅)缝汩汩(gǔgǔ)chánchán(潺潺)怒不可è(遏)挟(xié)而不服可参考【知识总汇】(2)解释词语。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黄河壶口瀑布壮阔、雄伟的气势。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壶口瀑布》(板书:壶口瀑布)。
说起瀑布,大家能否想起有首写瀑布的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知道黄河的壶口瀑布是怎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在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1、2段,请一位男生来朗读课文第3段,请一位女生来朗读课文第4段,全班齐读5、6段。
读完课文,请大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黄河的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印象?明确:危险,雄伟、壮阔、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他的阳刚之美吗?明确:不仅有雄伟壮阔的阳刚之美,还有如丝如缕,如歌如画的阴柔美,堪称刚柔相济。
三、文本研习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我们对壶口瀑布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表现黄河壶口瀑布雄伟壮阔、阳刚之美的句子,指明学生朗读,并做简要分析。
(同桌、前后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交流好了,请举手回答。
)提示:几次去?雨季2,枯水34,跳读,指导学生读,多个学生读,反复读明确:2段(稍略)“涛声隐隐如雷……浪沫横飞,一股劲冲进去,”①明确:比如哪个句子体现了黄河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精神?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7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语气和节奏。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一)课文内容的理解1. 理解作者两次访问壶口瀑布的不同体验和感受。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二)语言表达的运用1.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一)文本深层含义的挖掘1.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壶口瀑布的深层情感和象征意义。
2. 帮助学生领会黄河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
(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1. 指导学生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鼓励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背景介绍(1)展示壶口瀑布的壮观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瀑布的气势和美丽。
通过视觉的冲击,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
(2)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位于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让学生对壶口瀑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通过提问的方式,如“你们知道壶口瀑布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
(2)朗读课文中描写壶口瀑布的段落,如“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壶口瀑布的生动描绘,初步感知课文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色彩。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一等奖
壶口瀑布教学教案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游记散文,文章视角独特,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既有整体观照也有细节刻画,分别描写壶口在雨季和枯水季的景象,以水之势喻人之情,从黄河的特点联想到人的个性品质,写法典型。
本单元为“游记单元”,感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文主题,了解游记特点,把握作者游踪,写景角度和方法,揣摩品味游记语言对景物细腻的描绘,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思和对祖国山水的独特感悟与理解。
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了初中一年半的学习,初步具备了朗读体会、感知文本的能力,求知欲望、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较强。
但是,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游记的数量并不多,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小石潭记》作为文言文,还属于游记的“早期形态”。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风格、写法各异的游记,有助于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了解游记这一文体等知识。
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导”少“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品味。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游记文体要素,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方法基础。
反复品读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
(语言运用、审美创造)3.领会黄河精神内涵和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文化自信)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本文宏阔细腻、畅达凝练的语言,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
2.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感受对黄河和民族精神内涵的悠远思考。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希沃白板5、粉笔、翻页笔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黄河壶口瀑布的动态图片,让学生朗诵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片段,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汹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师生合作,共赏壶口【学习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1段):总结概括(引出下文,所至)(第2—5段):两次观瀑(详略结合,所见)(第6段):赞美黄河(议论抒情,所感)2.初步感知并概括文章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和段落结构之间的关系。
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不见"飞瀑的原因,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及写作特点。
2.通过梳理“见与不见”的辩证关系,深入体会黄河的伟大性格及作者的独特情思。
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究“不见"飞瀑的原因,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及写作特点。
2.通过梳理“见与不见”的辩证关系,深入体会黄河的伟大性格及作者的独特情思。
二、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口口相传的俗语是最好的景区宣传——·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庐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数三叠。
·两季临壶口,唯不见飞瀑。
难道梁衡先生两次前往壶口瀑布都没能看见飞瀑吗?难道壶口瀑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轻易被人看见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不见"的秘密。
主问题一:一游为何“不见”飞瀑?活动1:梳理游踪,推究线索时间地点观景视角所见所闻所感雨季河滩俯视涛声如雷水汽笼天胆战心惊第一次游览为什么没能见到飞瀑?雨季水势大、水雾弥散、场面凶险,导致作者没能看到飞瀑的真容。
辨析:到底见到没有?视听结合,见到一个凶险又神秘的轮廓。
活动2:生发想象,补写幻境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想象可以到达:“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我仿佛看到___。
"总结:以虚写实,开阔想象,回味无穷。
主问题二:二游为何“不见”飞瀑?活动1:梳理游踪,推究线索时间地点观景视角所见所闻枯水季河沟—河心俯视——深不见底的“龙槽"仰视——“丁”字状的水流活动2:析读字句,品评百般态(1)拆解字形,描绘水流动态象形字是对事物真实形态的模拟呈现,注意“丁"字的字形,它一横顶头,一竖而下,水流的样态仿佛已经跃然眼前,一起来描述:水流驰骋(动词)而来,跌落(动词)而去。
(2)析读词句,品评水流样态·评析“驰骋”之样态析读字词:涌挤撞推搡呼拥碎哪个动词呈现的状态让你震撼?语段对比:动词串联成句:黄河水涌来,挤着、撞着,推搡着,呼拥着,撞碎开,驰骋而后下跌。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7.《壶口瀑布》一等奖教学设计梁衡一、教学目标(一)语言文化目标: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
(二)思维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的方式品味描写黄河的奇特景观的语言妙处,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三)审美创造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游记散文,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塑造迎难而上,不怕艰难的高尚品格。
二、课文内容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办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主要通过叙述作者第二次在春季枯水期前往壶口瀑布的欣赏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色,借眼前豪迈之景抒发对黄河无比崇敬之情,与对黄河精神的高度礼赞。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散文的理解已经有了基础,而游记散文的品悟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运用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的方式,借以多媒体辅助的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写作特点,更好地理解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的方式品味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与象征意义。
六、教法学法(一)教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法(二)学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观黄河)利用多媒体方式,通过播放《黄河——母亲河》记录片,欣赏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观,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梳理全文(读黄河)(独学——展示)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作者一共去了壶口瀑布,分别看到景色。
(三)重点赏析,涵咏品味(品黄河)(独学——展示)请大家反复诵读描写枯水季的黄河的特点,圈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子,并且品析语言妙在哪里(从修辞手法、动词锤炼、情感表达),描绘出怎样的一幅景象。
举例:我认为“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那碎成堆堆白雪。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2. 把握作者的游踪,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游踪。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过或近或远的旅游经历,有时可能还会携带一份旅游攻略,借鉴别人的经验,让自己的出游不留遗憾。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走进他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透过文字,一起去领略壶口瀑布的风采,为我们找寻一份“壶口瀑布”的景点旅游攻略。
(景区简介略)二、初读感知(旅游攻略——观景时间)壶口瀑布作为我国第二大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非常值得一游的景点。
作者开篇就写到:“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界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接着,作者分别讲述了他的两次游览经历:“第一次是雨季,……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1.根据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经历,你觉得游客该选择什么时候前往呢?请浏览课文,结合文中词句,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预设:雨季——涛声如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震耳欲聋;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
(气势磅礴、惊心动魄)枯水季——排排黄浪、堆堆白雪、一川黄浪、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深不可测、千军万马、轰然而下、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钻石觅缝;景观丰富多样,有的雄浑壮阔,有的陡峭奇绝,有的多姿多彩。
(刚柔并济、景观多样)小结:文章主要写作者两次到壶口瀑布看到的不同景象:略写雨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磅礴气势,甚至令人害怕;详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景观,紧接着写脚下的石,但实则是表现水的无穷力量。
结尾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三、细读探究(旅游攻略——观景路线)1.根据作者的赏景经验,请你抓住文中提示观景立足点的词语,推荐一条枯水季的最佳观景路线。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重点)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难点)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题目解说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壶口瀑布雄伟壮阔,气势恢宏。
以此为题,点明要描写的景物,简明概括。
文体常识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如某地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等。
生字词告诫(jiè ):告诉不要做某事。
弥(mí )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凹(āo )凸(tū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形容极深。
搡(sǎng):猛推。
霎(shà )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寒噤(jìn):寒战。
出轧(zhá):(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gǔ)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chán)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è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挟(__é):挟制。
全文段落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点明壶口瀑布所在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5段):具体写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经历和感受,详略得当。
第二部分第一层(2段):雨季观看壶口瀑布,采用了常见的站在河岸上俯视的角度,描写壶口瀑布之险。
为下文铺垫和渲染。
略写。
第二部分第二层((3、4段):枯水季观看壶口瀑布,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描写了壶口瀑布的波澜壮阔、刚柔相济。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主要围绕课文《壶口瀑布》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作者写作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讲解等。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第四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如“磅礴”、“訇然”等;以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生字词的学习。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并对生字词进行解释。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填空、问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壶口瀑布2. 作者:梁衡3. 生字词:磅礴、訇然、惊涛拍岸等4. 文章结构:总分总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壶口瀑布的景象。
(2)分析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大自然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雄伟壮观,激流勇进,涛声震天。
(2)比喻、拟人等。
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比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拟人)(3)答案开放,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壶口瀑布》这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散文内容,把握作者对壶口瀑布的描绘以及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增进对自然景观的感知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散文的写作手法,包括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壶口瀑布》,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之情,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散文的朗读与理解,特别是对壶口瀑布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
2. 生字新词的掌握和运用,尤其是与自然景观相关的词汇。
(二)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和深层次的思想。
2. 引导学生从散文中提炼出对自然美、生命力和民族精神的感悟。
三、教学导入(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讨论。
提问:“你们从这些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这个地方?"2. 引入主题,激发好奇心讲述:“在中国的黄土高原上,有一处壮观的自然景观——壶口瀑布。
”提问:“你们知道壶口瀑布为什么被称为‘黄河之魂’吗?"3.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板书课题《壶口瀑布》,并解释课题含义。
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本课,我们要学习如何通过阅读来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分析散文的写作手法,以及从中领悟到的情感和思想。
”4. 激发思考,引导预期提问:“你们觉得自然景观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答案,并鼓励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散文的学习。
(二)课文朗读1. 角色分配与准备学生根据散文内容,分配不同的朗读段落,每个学生需熟悉自己的段落,理解其中描述的壶口瀑布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八年级上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重点: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难点: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啊!黄河!你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配乐朗诵)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思考:作者曾几次到达过壶口瀑布?第一次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三、再访壶口【任务一明所至】快速浏览课文3-5段,完成表格。
通过对作者观赏视角的梳理,咱们发现作者的位置始终未变,变化的只是他的视角,这种观察方式,我们称之为定点观景。
【任务二品所见】再次阅读3-4段,看看在这样独特的观景视角下,作者看到了怎样的壶口瀑布小组合作,选一处特写镜头,做旁批,说理解,设计朗读方案。
活动:(1)先让学生完成简单的修辞及动词的赏析。
生齐读:(动词重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采用原文与改文比较鉴赏的方式,引导学生短句速读。
原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男生读。
改句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不断挤撞推搡,不断前呼后拥,不断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女生读。
问题:哪一个句子更好?好在哪里?明确:短句更加具有节奏感,更有气势,水横冲直撞,加快语速。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八下《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朗读课文,了解游记的特点(重点)2.揣摩品味语言,触摸梁衡的语言质感(重点)3.体认作者由情入理的情感升腾(难点)【教学方法】品味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学习方法】诵读品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任务一:呈现量表,检查预习1.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启八下第五单元的学习,首先来看单元导语。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过渡: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那么阅读何尝不也是一种“旅游"呢?这节课我们就启动我们的阅读旅游,目的地——山西省和陕西省交界的壶口瀑布。
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
现在对照预习评价表,检查预习。
屏显:《壶口瀑布》预习评价表(略)2.请同学依次朗读课文全文,师正音。
任务二:观看视图,明确“所至”理解“所见"1.同学们看视频,明确是雨季还是枯水季的壶口瀑布。
(视频展示)预设:雨季。
因为文章第2段说,雨季的壶口瀑布就像一锅沸腾着的水,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这和视频表现是一致的。
而且视频中还听到很大的水流声,对应着文中说的雨季能听到震耳欲聋的涛声。
2.这样的雨季瀑布之景是他在哪一个观察点上看到的呢?在河滩上。
(板书:观察点1.河滩。
)3.画家都本基的画作《壶口瀑布》比较,第四版人民币50元背面的壶口瀑布画,教材偏偏选择了都本基的画,请思考。
(屏显画作,生安静思考。
)明确:绘画安放的位置在第3、4自然段之间,画面内容应该与第3、4自然段文字描绘的情景有关,我发现文中的“这龙漕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这一句,正好与都本基画中的这个位置是一致的。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及反思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及反思壶口瀑布教案及反思第1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学习写景细腻,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雄伟有力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做国河山河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与学法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分享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面对美,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
老师这里有两幅瀑布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幅?喜欢第一幅的同学请把你的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喜欢第二副的同学也请你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非常好,希望大家再这一节课中都能够积极投入。
第一种瀑布是柔美和谐的,给人舒服的感觉,这种美很容易被人接受。
第二种瀑布是粗犷豪放的,这种美则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
第二幅图片中的瀑布因为含沙量之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壶口瀑布。
它的磅礴气势震撼着无数人,作家梁衡就曾两次到过那里,并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去领略它那别样的美。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三)自主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推搡()漩涡()汩汩()霎时()怒不可遏()出轧()挟而不服()(四)文本学习:1.整体感知: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些形容词概括)2.品读感悟:品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文本分析】本文是部编本八下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美文,单元提示很明确: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这也就告诉我们,“游记"点明了体裁,“记述游览见闻”点明“记游"得有游踪才能见“所见”闻“所闻"。
怎样描摹呢?得选准恰当的写景角度,得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抒发情思”提醒读者,同样的景观,不同的人所感迥乎不同,既得读懂作者的情思,更得读出自己的情思,要随着作品去想象,以求涨知识,开眼界,悟生活。
这就需要在揣摩语言品味意境的基础上,欣赏积累精彩语句以达到活学活用,写出属于自己的游记习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先看一张图片。
(屏显九零版5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猜猜这幅波涛汹涌的画面是哪里?(上印壶口瀑布的图案)这幅图案究竟有着怎样非同凡响的内涵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山西作家梁衡先生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去寻找答案。
出示学习目标:1.对比阅读,体会文章的写景角度。
2.改写诗歌,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3.由景及悟,感悟民族精神的伟大。
二、热身,预习检测1.检测字词。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在枯雨两季到达壶口瀑布的见闻感受。
三、初读,做一个观光者活动一:对比阅读,体会不同1.朗读第2-5自然段,思考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从声、势、景、感、观察角度五个方面分析)。
小结:所以同学们,旅游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想看到更美的风景,观察时间、地点、立足点,观察角度要恰到好处,因为“所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见”之景,所抒之情。
第二,从容淡定的闲者心境才能见美。
下面我们一起将课文改编成诗歌,体会作者语言的力量。
四、精读,做一个小诗人活动二:提炼信息,改写诗歌教师做示范,比如第二自然段可以改编为:好一条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河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壶口瀑布》一等奖
《壶口瀑布》一等奖《壶口瀑布》一等奖第1 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
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
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壶口瀑布(区一等奖)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文中精妙的语句。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4.继承和发扬坚忍顽强、柔中有刚、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重难点突破重点: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黄河精神品质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教学与学法教法:1.情境导入法:用壶口瀑布的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3.诵读法: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法:1.圈点勾画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2.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教学途径,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的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诵读法:反复诵读精彩片段,在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与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
2.整体感知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激情导入,学情诊断l.情境导入。
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学生欣赏。
师:壶口瀑布给你带来的最强烈的感觉是什么生自由回答师:同学们对壶口瀑布的感觉几乎是一致的:气势宏伟,声如震天,犹如万马奔腾,震撼人心。
同学们看到这震撼人心的景观后,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呢生抢答。
师:大家的联想很丰富哦。
散文家梁衡曾两次来到壶口瀑布,他和大家一样,震撼于壶口瀑布之壮美,回去后写了一篇游记《壶口瀑布》(板书课题:壶口瀑布)。
他笔下的壶口瀑布是怎样的呢他由这前赴后继的惊涛骇浪联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目的是以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壶口瀑布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17课《壶口瀑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7课《壶口瀑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壶口瀑布》教案教学目标:1.抓住景物特点,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
2.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点,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旁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视频,领略壶口瀑布的壮美。
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一次雨季,一次是枯水季,雨季的壶口瀑布让作者感到害怕,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让作者从从容容,一处景观,为什么会让作者有不同的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在文中去寻找答案!二、抓住特点,赏析语言美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能够表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读一读并赏析,小组交流讨论。
(可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用词等方面任选角度进行分析)(一)雨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作者当时是怎么的感受?预设1、“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比作一锅正沸着的水,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汹涌景象。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又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赏析:一个“跌”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水流由平地陡然落下的形态;一个“吸”字形象地表现了壶口瀑布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的跳......”赏析: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总结:雨季壶口瀑布水势浩大、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二)初识壶口,来不及细看便匆匆逃离,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的面前呢?预设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了解游记的特点及学习方法3、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教学难点: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新授课文:单元导读:首先,翻到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仔细阅读,然后说一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从单元导读中我们知道,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游记,那么什么是游记游记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等,并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游记的特点,先游后记,亲见真闻。
学游记,首要的是要抓住景和情。
二、作者简介梁衡,山西霍州人。
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三、整体感知1、认识生字词。
铸(zhù)告诫(jiè)推搡(sǎng)霎时(shà)驰骋(chěng)漩涡(xuán)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湿漉漉(lù)震耳欲聋(zhèn)潺潺(chán)前呼后拥(yōng)怒不可遏(è)2、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节。
3、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4、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何处“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三、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1、品读2—5自然段,思考:雨季的瀑布和枯水季节的瀑布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1)品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雨季瀑布的特点:危险、惊心动魄、气势磅礴从下面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来:a、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c、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2、朗读3—5自然段段,思考:枯水季瀑布的特点:雄伟壮观、柔中带刚、勇往直前②从下面句子中看出来:a、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b、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c、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过渡: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无坚不催,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2、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由黄河之水联想到民族精神。
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想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
四、小结作者描绘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带刚的性格特点及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韧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
抒发了作者对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否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六、作业设计收集有关黄河的诗句和文章。
第2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能读出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3、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你知道黄河的哪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吗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自读课文,落实字词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查检并记忆生词的读音及解释。
2、课堂交流补充,当堂提问检测。
3、齐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三、整体感知1、如果为壶口瀑布选择一个词作为宣传语,你觉得哪一个词最为贴切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文中作者写了两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为什么写两次的景观对于表现壶口瀑布的壮观起到怎样的作用3、朗读课文,想象、感受壶口瀑布的景观。
四、感受壶口水的阳刚之美1、文章重点写第二次看壶口瀑布,第二次看壶口瀑布主要表现壶口瀑布的水有怎样的特点2、讨论:作者是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的怎样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有力的不同方面多种角度描写通过写石侧面表现水拟人的手法为水注入了生命力恰当形象的奇特比喻想象的动词选择短促有力的句式排比铺陈的句式3、朗读课文第四、五段,读出力度感,读出阳刚之美。
4、朗读互评,再读。
(重点强调重要字词的重音,果断有力的短句,排比句式的速度语气变化)五、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文章主旨1、作者写这篇游记散文是否仅仅停留在了所见之景有多美,有多奇特壮观的层次上作者仅仅是为了表现壶口瀑布之水的阳刚之美吗由水想到个人——由个人想到民族(有层级的过渡,少说教味,易于理解接受)2、壶口瀑布之水与作者所思所想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相似、联系——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什么景什么情)3、穿插:中国古人关于水的智慧: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水滴石穿——辩证思维。
4、在思考的基础上朗读文章最后一段,并说说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思考:这篇文章结尾标注了写作日期,有何用意)5、在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将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六、作业运用排比句式,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第3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学习写景细腻,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雄伟有力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做国河山河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与学法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分享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面对美,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
老师这里有两幅瀑布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幅?喜欢第一幅的同学请把你的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喜欢第二副的同学也请你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非常好,希望大家再这一节课中都能够积极投入。
第一种瀑布是柔美和谐的,给人舒服的感觉,这种美很容易被人接受。
第二种瀑布是粗犷豪放的,这种美则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
第二幅图片中的瀑布因为含沙量之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壶口瀑布。
它的磅礴气势震撼着无数人,作家梁衡就曾两次到过那里,并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去领略它那别样的美。
(教师板书:题目作者)(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三)自主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推搡()漩涡()汩汩()霎时()怒不可遏()出轧()挟而不服()(四)文本学习:1.整体感知: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些形容词概括)2.品读感悟:品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雪。
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读出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总结赏析句子的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赏析:“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合学指导:可从修辞、动词、句式等角度来赏析;先独立思考,做好批注;小组交流解疑,需要老师帮助可举手示意。
(赏析完成后,配乐诵读。
板书“壮美”“情”“赞美”“热爱”)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3.探究主旨请同学们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壶口瀑布这一胜景来抒发什么样的情感?(板书“情景交融”)(五)拓展提升:观看壶口瀑布视频,示范所思所想:罗丹曾说过:美丽的风景之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们的思想。
面对这样的壶口瀑布。
我想到了在黄土高原上,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后生们,忘情的、没命的击打着的安塞腰鼓!想到了在陕北高岭上,那曲调高亢,旋律奔放的信天游!想到了在关中地区,那大喊大叫,喜怒哀乐皆形于色的秦腔!这些文化体现的就是黄河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