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细则

合集下载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

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

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

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同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 1.83 DDDs/100人·天上升至3.28 DDDs/100人·天。

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因而选择该类药物的几率增加。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要求依据《抗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措施》、《抗菌药品临床应用指导标准()》和《抗菌药品临床合理应用督导工作表》要求,制订本管理步骤。

一、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和替加环素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和替加环素使用条件和程序包含: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和替加环素选择应从严控制,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和替加环素,应含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

1.有药敏支持;2.经科室讨论和相关教授会诊同意;3.处方需经含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

临床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和替加环素应该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品管理工作组指定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含有对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和替加环素会诊人员由含有抗菌药品临床应用经验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含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药师或含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抗菌药品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和替加环素不得在门诊使用。

二、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和替加环素相关要求1.住院患者确需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和替加环素,由临床科室提出会诊申请,由指定含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教授进行会诊,确定是否使用,包含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和替加环素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

2.经会诊确需使用,临床科室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品申请表》,由会诊教授署名、含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医师开具处方方可使用。

3.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主动救治。

4.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处方量不得超出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统计。

5.按月填写《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报临床药学室汇总,进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分析。

三、管理责任1.权限控制,在应用程序上实施电脑程序严格把关,医院信息科经过电脑程序控制,将本院抗菌药品设有标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品和替加环素标识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品。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是常见的抗菌药物,它们在临床上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对这些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管理。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

首先,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处方需谨慎。

临床医
生在开具这类药物的处方时,应该严格遵循指南和相关规定,确保患
者的病情需要。

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和过度使用,避免出现抗药
性的问题。

其次,药物的发放和使用也需要严格控制。

药师在发放这类药物时,应核对处方、药品信息,确保药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患者在使用药
物时,应按照医嘱正确使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此外,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商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定期检查
药品库存,确保药品的储存质量和有效期;加强对用药过程的监测和
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
教育,提高他们对药物使用管理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总的来说,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使用管理,需要
医护人员、药师、患者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管理
制度,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只有通过
严格管理和监督,才能有效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附件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运用评价细则一.评价细则解释1.本评价细则是为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运用合理性供给参考,供专档治理和督导检讨时运用.2.所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含以下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3.评价表中权重分数高的部分仅代表治理着重点,其实不代表在临床运用中权重分数低的部分不主要.4.评价表分为5部分:顺应证.品种选择.给药计划.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5.每张表针对1个病例进行评价,如病例中运用1个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进行总体评价.根据不合理情形,予以扣分.6.评价表共100分,实施扣分制,扣完为止,最低0分.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运用评价细则注释:[1]实用于MIC≤8μg/ml的CRE沾染(如与多黏菌素联用时则CRE的MIC可为16—32μg/ml),运用时应加大剂量.延伸输注时光并结合其他抗菌药物.[2]推举剂量(见附录)[3]部分地区厄他培南在抗菌药物分级治理目次中属于限制运用级,遇此情形无需进行第五部分评价.附录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推举给药剂量(剂量以亚胺培南盘算)一般为静脉滴注给药,亦可肌内打针给药,严禁静脉打针给药.(1)静脉给药①成人:肾功效正常患者根据沾染轻微程度.细菌迟钝性以及患者体重而定,每日2~3g每6~8小时给药1次;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出50mg/kg或4g,且无材料显示剂量超出4g可进步疗效.②肾功效减退成人:肾功效减退患者需调剂剂量,内生肌酐消除率50~90ml/min者每次0.25~0.5g,每6~8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消除率10~50ml/min者每次0.25,每6~12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消除率6~9ml/min者每次0.125~0.25g,每12小时给药1次.血液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后给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剂量与内生肌酐消除率< 10ml/min者同,持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每次0.5~1g,每日2次.内生肌酐消除率< 20ml/min者超出推举剂量时癫痫产生率上升.③新生儿:<7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12小时1次;7-21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8小时1次;21-28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6小时1次.④儿童:1-3个月婴儿,一次20mg/kg,每6小时1次;3个月-18岁或者体重<40kg儿童,一次15mg/kg(最大剂量500mg),每6小时1次;体重≥40kg儿童,一次250-500mg,每6小时1次.⑤对肾功效伤害的儿童(血清肌酐>2mg/dl),尚无足够的临床材料作为推举根据.(2)肌内打针剂量为每次0.5~0.75g,每12小时给药1次.本品0.5g和0.75g应分离消融于1%利多卡因溶液2ml和3ml中供肌肉打针.①成人:肾功效正常患者根据沾染轻微程度.细菌迟钝性以及患者体重等而定,经常运用量为每次0.5~1g,每8~12小时给药1次;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可增至每次2g,每8小时给药1次;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出6g.②肾功效减退成人:肾功效减退患者需调剂剂量,内生肌酐消除率>50~90ml/min者每次1g,每8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消除率26~50ml/min者每次1g,每12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消除率10~25ml/min者每次0.5g,每12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消除率<10ml/min者每次0.5g,每24小时给药1次.血液透析患者剂量为每次0.5g,每24小时给药1次,每次透析停止后应填补0.5g.CAPD患者剂量与内生肌酐消除率<10ml/min者同.③老年人内生肌酐消除率>50ml/min者不需调剂剂量,<50ml/min者按肾功效来调剂剂量.④新生儿:<7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12小时1次;7-28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8小时1次.治疗脑膜炎时:<7天新生儿,一次40mg/kg,每12小时1次;7-28天新生儿,一次40mg/kg,每8小时1次.⑤儿童:1个月-12岁或者体重<50kg儿童,一次10mg/kg,每8小时1次;12-18岁或者体重≥50kg儿童,一次500mg,每8小时1次.治疗院内沾染肺炎.腹膜炎.血流沾染以及中性粒细胞缺少的沾染时,剂量可加倍.治疗脑膜炎时:1个月-12岁或者体重<50kg儿童,一次40mg/kg,每8小时1次;12-18岁或者体重≥50kg儿童,一次2g,每8小时1次.⑥222,正常半量每24小时1次.①成人每日1~2g,每8~12小时给药1次;②儿童每日30~60mg/kg,每8小时给药1次;③重症或难治沾染可增长至每日100mg/kg,每6~8小时给药1次,最大剂量不超出每日2g.①成人每次300m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重症患者可恰当增长剂量,每日最大剂量1.2g.①肾功效正常成人和13岁以上儿童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1g;3个月~12岁儿童为每日2次,每次15mg/kg,每日剂量不超出1g.②内生肌酐消除率>30ml/min者无需调剂剂量,内生肌酐消除率≤30ml/min者剂量调剂为每日1次,每次0.5g.③血透患者如在血液透析前6小时内给药,透析后需填补给药0.15g;如在血透时光前超出6小时给药,则透析后不须要填补给药.。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哪些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宝典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哪些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宝典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哪些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宝典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由青霉素结构改造而成的一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

它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种,其结构与青霉素类的青霉环相似。

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哪些一、碳青霉烯类的特点这类抗生素往往扮演飞机大炮的角色,其抗菌特征包括:1.容易进入细胞外膜,有特殊通透性;2.与细菌中所有PBPs具有强大亲和力;3.有极强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4.有明显抗生素后效应(PAE);5.具有快速杀菌作用。

在抗菌界中,它们已经成为治疗严重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混合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一般总结它们的特点为三个词语:高效、广谱、耐酶。

对需氧、厌氧菌均有很强大抗菌作用,几乎通杀G+、G-菌,抗菌谱几乎包括所有临床常见的病原菌。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它们具有特别显着的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

这点在呼吸科、ICU来说非常重要。

但也有不足,比如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缺乏活性,单用它们治疗肠球菌也不可靠,且也开始面临细菌耐药的问题。

即便是这样,也难以撼动它们在江湖上的地位。

二、分别介绍几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是第一个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算是鼻祖吧,所以后面陆续出来的帕尼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等都是以亚胺培南做参考和对比。

泰能的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甚强,对G+、G-需氧菌和厌氧菌,以及多重耐药或产生β-内酰胺酶的细菌皆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临床显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败血症、尿路感染和妇产科感染的临床疗效在95%以上,对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为85%。

碳青霉烯类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所以每天应多次给药。

根据病情,一次0.25-1g,1日2-4次。

中度感染一般可按1次1g,1日2次给药。

肾毒性相对较大,肾功能不全者应按照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药疹、静脉炎等,药物剂量较大(>4g)、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肾功能损害或有其他癫痫诱发因素的患者可发生癫痫发作。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实施方案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实施方案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点评方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属于非典型8-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

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为遏制细菌对该类药物耐药率的上升,2017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 号),强调加强重点环节管理,要强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必须经具有相应处方权限的医师开具处方,并经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后,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确需越处方权限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门诊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要求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先行实施专档管理。

各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时,要按照要求及时填报有关信息。

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等三个技术文件,为持续提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水平,科学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工作,提供了依据。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 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附件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一、评价细则说明1.本评价细则是为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供专档管理和督导检查时使用。

2.所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3.评价表中权重分数高的部分仅代表管理侧重点,并不代表在临床应用中权重分数低的部分不重要。

4.评价表分为5部分: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方案、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

5.每表针对1个病例进行评价,如病例中使用1个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进行总体评价。

根据不合理情况,予以扣分。

6.评价表共100分,实行扣分制,扣完为止,最低0分。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1]适用于MIC≤8μg/ml的CRE感染(如与多黏菌素联用时则CRE的MIC可为16—32μg/ml),使用时应加大剂量、延长输注时间并联合其他抗菌药物。

[2]推荐剂量(见附录)[3]部分地区厄他培南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中属于限制使用级,遇此情况无需进行第五部分评价。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推荐给药剂量1.亚胺培南(剂量以亚胺培南计算)一般为静脉滴注给药,亦可肌注射给药,严禁静脉注射给药。

(1)静脉给药①成人:肾功能正常患者根据感染严重程度、细菌敏感性以及患者体重而定,每日2~3g每6~8小时给药1次;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50mg/kg或4g,且无资料显示剂量超过4g可提高疗效。

②肾功能减退成人: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调整剂量,生肌酐清除率50~90ml/min者每次0.25~0.5g,每6~8小时给药1次;生肌酐清除率10~50ml/min者每次0.25,每6~12小时给药1次;生肌酐清除率6~9ml/min者每次0.125~0.25g,每12小时给药1次。

血液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后给药,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剂量与生肌酐清除率< 10ml/min者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每次0.5~1g,每日2次。

碳青霉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碳青霉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碳青霉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碳青霉烯是一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具有强效的抗菌作用,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真菌感染症。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药理特点和用药注意事项,临床医生在使用碳青霉烯时需要遵循相应的应用指导原则,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以下是碳青霉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相关内容。

一、适应症碳青霉烯主要用于治疗对其他抗真菌药物耐药或无效的真菌感染症,如肺曲霉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等。

在选择使用碳青霉烯治疗真菌感染时,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和药敏试验来确定药物的敏感性,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用药剂量碳青霉烯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成人剂量为每日1-2克,分为2-4次口服或静脉注射,儿童剂量则根据体重来计算。

在使用碳青霉烯时,应注意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以免造成药物浓度不足或药物过量,影响治疗效果。

三、给药途径碳青霉烯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

一般而言,对于严重感染或不能口服的患者,可选择静脉注射途径,以便迅速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对于轻度感染或可以口服的患者,可选择口服途径,方便患者用药。

在选择给药途径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适应症来决定。

四、药物不良反应碳青霉烯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等。

在使用碳青霉烯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暂停治疗,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严重性。

五、禁忌症碳青霉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是禁忌的,如对该药物过敏、重度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

在选择使用碳青霉烯前,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病史和禁忌症情况,避免不当使用引起不良后果。

六、特殊人群用药在老年患者、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中,应慎重选择碳青霉烯的使用。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下降,应减小用药剂量;对于儿童,则需根据体重进行合理剂量计算;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该药物。

最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最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附件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一、评价细则说明1.本评价细则是为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供专档管理和督导检查时使用。

2.所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3.评价表中权重分数高的部分仅代表管理侧重点,并不代表在临床应用中权重分数低的部分不重要。

4.评价表分为5部分: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方案、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

5.每张表针对1个病例进行评价,如病例中使用1个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进行总体评价。

根据不合理情况,予以扣分。

6.评价表共100分,实行扣分制,扣完为止,最低0分。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第一部分:适应证评分说明分数①多重耐药但对该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包括血流感染、肺炎、上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腹腔感染等;②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③粒缺伴发热等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1]。

不符合①—④,扣100分。

第二部分:品种选择评价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选用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如考虑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应选用美罗培南;不宜选用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②CRE感染及重症感染应选用推荐剂量较大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③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的感染不应选用厄他培南;④妊娠患者不推荐选用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和比阿培南;⑤儿童不推荐选用比阿培南。

违反①—⑤中任意一条,每条扣10分。

第三部分:用法、用量及配伍①用法错误;②用量错误[2]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给药方案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2];④宜单瓶输注,不与任何药物配伍;⑤厄他培南不得使用含葡萄糖的液体作为溶媒;⑥本类药物均应避免与丙戊酸联合使用;⑦亚胺培南应避免与更昔洛韦联合使用。

违反①—⑦中任意一条,每条扣10分。

第四部分:病原学及疗效评估①使用抗菌药物前有相应病原学送检,指细菌培养(含院外有效病原学证据);②治疗中应有对疗效进行评估的动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降钙素原及细菌培养等。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8.09.18
•【文号】国卫办医函〔2018〕822号
•【施行日期】2018.09.1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
文件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8〕8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
为进一步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我委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持续提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水平,科学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工作。

附件: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3.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2018年9月18日。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
第四部分:病原学及疗效评估
①使用抗菌药物前有相应病原学送检,指细菌培养(含院外有效病原学证 据); ②治疗中应有对疗效进行评估 的 动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降钙素原及 细菌培养等。
评分说明
分数
违反①—⑦ 中任意一条, 每条扣10分。
不符合①扣 20分; 不符合②扣 10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01 关于做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CHAPTER 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 的 通知
(冀卫办医[2018]31号)
关于做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 的 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国 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制定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 家共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和《替加 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应用纳入对医 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医疗机构定级、评审、评价 的 重要指 标,考核不合格 的 ,视情况对医疗机构作出降级、降等、评价不合格等处理。
02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CHAPTER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近年来,儿童群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的 使用量及耐药性明显上升,主要原因:1. 感染患儿可以选用 的 抗菌药物较成人少,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 的 β—内酰胺类抗菌药 物为主要选择。2.越来越多 的 医疗机构建立了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了更多重症感染患 儿。
大于1月龄儿童 的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与成人相仿,在新生儿及肾 功能不全 的 儿童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为减轻细菌耐药选择性压力,应当严格控制碳 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感染患儿中 的 应用。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临床科室应当严格掌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按照规定会诊,由具有相应处方权 的 医师开具处 方,并经药师审核后使用。2.制定合理 的 给药方案。患儿发生感染时,及时正确留取微 生物标本,依据标本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相应 的 给药方案。强调通过病原

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规定

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规定

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规定
为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管理,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组织管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和替加环素专档管理工作在医务处领导下进行,各临床科室、药学部、信息科等共同协作完成,日常工作由药学部负责。

二、工作流程
(一)各科室成立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小组,每月5号之前上报本科室上个月碳青霉烯类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纸质版上报医务处,电子版同时报送至医务处和药学部。

(二)药学部每月收集、汇总全院碳青霉烯类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每月15号之前完成分析报告后上报医务处。

医务处根据分析报告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的耐药。

(三)医务处每半年将使用信息报山东省卫生计生委。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3.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附件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

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

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

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同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83 DDDs/100人·天上升至3.28 DDDs/100人·天。

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评价细则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评价细则

2.腹腔内感染,复杂性:500mg q6h 或 1g q8h;
3.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500mg q6h;
4.非结核分枝杆菌病:500mg q6-12h;
5.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500mg q6h;
6.皮肤软组织坏死性感染:1g q6-8h;
7.手术部位感染(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500mg q6h;
[7]Jaruratanasirikul S,Sudsai T.Comparison of the pharmacodynamics of imipenem in patients with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by 2 or 0.5 h infusion[J].J Antimicmb Chemother,2009,63(3):560-563.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9-15.
[5]周华,李光辉,等.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4):1847-1855.
[6]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等.抗菌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6):410-444.
②培养结果为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
③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者中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 ①适应症: 1.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重症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肠杆菌科细 菌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重症的经验治疗、并发 H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医疗相关性肺炎; 2.重症腹腔感染的单药经验用药、原发性腹膜炎、胆道系统的重症感染、继发性肠穿孔、阑尾穿孔等重症感 染的治疗; 3.复杂尿路感染和上尿路感染; 4.妇科感染(如:子宫内膜炎); 5.大面积烧伤重度感染、严重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6.败血症; 7.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 8.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的中、重度感染的经验治疗。如:免疫低下的移植病人、肿瘤化疗病人粒 细胞低下感染等; 9.骨、关节感染; 10.心内膜炎等; ②适应症(超说明书)[9-15]: 1.类鼻疽; 2.囊性纤维化急性加重(限儿童和青少年) 3.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 4.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5.皮肤软组织坏死性感染; 6.手术部位感染(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 ③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禁用于: 1.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及其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 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适宜下列用法: 1.治疗轻症感染;2.预防用药。 ①合并亚胺培南不能覆盖的病原菌引起的感染 ②对于广泛耐药或者全耐药的细菌病原体,如产 ESBLs 肠杆菌、产 AmpC 酶肠杆菌、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制度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制度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
替加环素使用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和《2017 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督导工作表》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条件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选用应从严控制,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具备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

1、有药敏支持;
2、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医务科指定人员会诊同意;
3、处方经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
4、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会诊;
5、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不得在门诊使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临床使用规定
1、住院患者确需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由临床科室提出会诊申请,由指定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进行会诊,确定是否使用,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
2、经会诊确需使用的,临床科室 OA 填写《临时用药申请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相关领导及专家签字后方可使用;
3、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
4、使用科室按病人例次填写《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药剂科按月汇总,并进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分析。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管理规定首先,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必要的判断和评估。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药物过敏史和用药史,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是否正常,判断抗生素是否适合该患者使用。

此外,医生还需询问患者是否有获得性耐药菌感染史,以避免出现治疗失败的情况。

其次,对于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需要准确掌握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次。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和感染严重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药物的剂量。

同时,需要根据药物的血药浓度和药效学特点,确定合适的使用频次。

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由于部分药物的代谢途径受到外源性肝酶抑制剂的影响,需要特别注意调整剂量以避免药物积累和毒性。

第三,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时,需要定期进行效果和安全监测。

通过定期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药浓度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疗效。

这有助于及时调整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和治疗失败的风险。

第四,对于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需要特殊注意。

孕妇应权衡药物的治疗效果与胎儿的安全,避免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儿童和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较差,也需要注意调整剂量,以避免药物的积累和毒性。

第五,为了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需要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

医生应遵循抗生素的指征,按照严格的使用指南使用这些药物。

此外,需要遵循抗菌药物的梯度使用原则,从低效抗菌药物开始使用,并根据疗效和耐药性情况逐渐调整使用的抗生素。

综上所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的使用管理规定包括医生的评估判断、合理的剂量和使用频次、定期的效果和安全监测、特殊人群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合理使用的原则。

这些规定的出台旨在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和治疗失败的风险,同时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类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类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规定一、目的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

二、依据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和《2017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督导工作表》的要求,制定本管理流程。

三、适用范围临床医师在诊疗活动中需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

四、职责一、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的使用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的使用条件和程序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选用应从严控制,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应具备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

1.有药敏支持;2.经科室讨论和有关专家会诊同意;3. 处方需经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临床应用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二、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相关规定1.住院患者确需使用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的,由临床科室提出会诊申请,由指定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进行会诊,确定是否使用,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品种、使用剂量、疗程及预后等。

2.经会诊确需使用的,临床科室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表》,由会诊专家签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方可使用。

3.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

4.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202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扣分细则

202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扣分细则

202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扣分细则为进一步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我委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持续提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水平,科学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工作。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注释:[1]适用于MIC≤8μg/ml的CRE感染(如与多黏菌素联用时则CRE的MIC可为16—32μg/ml),使用时应加大剂量、延长输注时间并联合其他抗菌药物。

[2]推荐剂量(见附录)[3]部分地区厄他培南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中属于限制使用级,遇此情况无需进行第五部分评价。

评价细则说明1.本评价细则是为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供专档管理和督导检查时使用。

2.所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3.评价表中权重分数高的部分仅代表管理侧重点,并不代表在临床应用中权重分数低的部分不重要。

4.评价表分为5部分: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方案、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

5.每张表针对1个病例进行评价,如病例中使用1个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进行总体评价。

根据不合理情况,予以扣分。

6.评价表共100分,实行扣分制,扣完为止,最低0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

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青霉烯类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碳青霉烯类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碳青霉烯类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分为具有抗非发酵菌和不具有抗非发酵菌两组,前者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西司他丁具有抑制亚胺培南在肾内被水解作用)、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倍他米隆具有减少帕尼培南在肾内蓄积中毒作用)、比阿培南和多立培南;后者为厄他培南。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等对各种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多数厌氧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对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但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抗菌作用差。

厄他培南与其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两个重要差异:血半衰期较长,可一天一次给药;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抗菌作用差。

近年来非发酵菌尤其是不动杆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迅速上升,肠杆菌科细菌中亦出现部分碳青霉烯类耐药,严重威胁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必须合理应用这类抗菌药物,加强对耐药菌传播的防控。

【适应证】1.多重耐药但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柠檬酸菌属、粘质沙雷菌等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细菌所致血流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等;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时,需注意在疗程中某些菌株可出现耐药。

厄他培南尚被批准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

2.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

3.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

4.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则除上述适应证外,尚可用于年龄在 3 个月以上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

【注意事项】1.禁用于对本类药物及其配伍成分过敏的患者。

2.本类药物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更不可作为预防用药。

3.本类药物所致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多发生在原本患有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肾功能减退患者未减量用药者,因此在上述基础疾病患者应慎用本类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细则
一、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与特点
1.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产生
1)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1976年从链霉素发酵液中分离出的硫霉素,但其化学稳定性差,对其结构进行修饰,使亚胺甲基化而得到稳定的衍生物亚胺培南。

2)碳青霉烯类结构与青霉素类的青霉环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噻唑环上的硫原子为碳所替代,且C2与C3之间存在不饱和双键,另外其6位羟乙基侧链为反式构象。

3)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多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尤其在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目前上市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及特点
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亚胺培南容易被肾脱氢肽酶(DHP-1)水解失活;西司他丁是DHP-1抑制剂,阻止亚胺培南肾内代谢,消除其肾毒性。

2)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帕尼培南可在肾皮质蓄积并导致肾小官坏死;倍他米隆可竞争性抑制帕尼培南向肾小管分泌,保护肾小管。

3)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都对DHP-1稳定,可单独使用。

二、碳青霉烯类药物分类、抗菌谱、剂量及抗菌作用
1. 碳青霉烯类药物分为3类,每类药物针对的敏感菌不同
2. 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敏感度不同
3. 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和帕尼培南的使用剂量不同
4. 第一类碳青霉烯类药物--厄他培南体外抗菌作用
1)与亚胺培南比较:对肠杆菌科细菌活性显著为优;对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差;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活性略逊。

2)可应用于CAP、复杂性尿路感染和腹腔感染。

5. 第二类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抗菌作用
1)抗菌谱广,活性强,对肠杆菌科细菌、铜绿、不动等非发酵G-菌(除外嗜麦芽)、革兰阳性菌(除外MRS、屎肠球菌)、厌氧菌都有效。

2)对大多数β内酰酶稳定,包括ESBL、AmpC。

3)具有抗生素后效应,对革兰阴性菌PAE可达1-2h。

4)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对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性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革兰阳性菌、敏感革兰阴性菌无优势。

主要用于MDR/XDR革兰阴性菌感染。

三、适应症、使用注意事项、特殊人群合理用药、合理应用
1. 碳青霉烯类药物适应症
1)多重耐药但对该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包括血流感染、肺炎、上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腹腔感染等(ESBL、CRE)。

2)粒缺伴发热等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粒缺发热、移植患者感染。

3)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重症腹腔感染)。

4)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适用于MIC≤8ug/ml的CRE感染(如与多粘菌素联用时则CRE 的MIC可为16-32ug/ml),使用时应加大剂量,延长输注时间并联合其他抗菌药。

2. 严格掌握适应症
1)重症感染才有使用碳青霉烯类指征。

重症感染指因感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脏器功能损坏等临床表现;认真鉴别是否存在感染,再决定是否使用抗感染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药物。

2)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才有碳青霉烯类使用指征。

对于一些轻中度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宜选择其他类别的抗菌药物,如产ESBL细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可选用酶抑制剂合剂或敏感的β-内酰胺酶以外的抗菌药。

3)除厄他培南可用于结直肠择期手术的预防用药外,碳青霉烯类无其他预防用药指征。

3. 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1)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更不可作为预防用。

2)注意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

3)广谱抗菌活性,应注意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可能(伪膜性肠炎)。

4)肾功能不全者应用本类药物时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使用。

5)原有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本类药物。

6)青霉烯类抗生素与丙戊酸或双丙戊酸联合应用,可使后两者血药浓度低于治疗浓度,增加癫痫发作风险,不推荐联合使用。

7)亚胺培南应避免与更昔洛韦联合使用,有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

8)厄他培南不得使用含葡萄糖的液体作为溶媒。

4. 碳青霉烯类在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
1)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存在肾功能下降的老年人需要减量使用。

2)肝功能不全患者,一般无需剂量调整。

3)妊娠人员可使用B类药物中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C类药物中其他品种药物。

5. 碳青霉烯类合理应用
1)根据PK/PD特性选择合适的碳青霉烯类品种。

2)碳青霉烯类各品种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相仿。

3)需要较大给药剂量的感染:重症感染如血流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广泛耐药菌感染(如CRE感染)。

4)推荐给药剂量的不同:可以大剂量给药的品种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帕尼培南;说明书推荐剂量小的品种有厄他培南、比阿培南。

四、CRE定义及碳青霉烯类治疗CRE注意事项1. CRE 定义及有关解释
1)CRE是指对任意一种碳青霉烯类耐药或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

2)对于天然对亚胺培南非敏感的细菌(如摩根摩根菌、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需要参考除亚胺培南外的其他碳青霉烯类类抗菌药物的MIC。

3)国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60%-70%CRKP的MIC值小于8ug/ml,而这个比例在我国是<30%。

4)对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CRKP的MIC值小于8ug/ml,可以结合PK/PD原理,增加碳青霉烯类剂量,或适当延长给药时间。

5)不建议使用双碳青霉烯类进行治疗。

2. 碳青霉烯类治疗CRE注意事项
1)碳青霉烯类MIC≤8mg/L。

2)与其他抗菌药联合应用如多粘菌素、替加环素、氨基糖苷类。

3)大剂量(如美罗培南2.0,q8h),延长输注时间(3-4小时)。

五、抗菌药物使用中有关要求
1. 2018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临床合理应用重点
1)重症感染是指因感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脏器功能损坏等临床表现的患者,而对于“重症患者”,则需要认真鉴别是否存在感染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药物。

2)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才有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指征。

3)有用药适应症的患者应当强调病原学诊断、及时降阶梯治疗。

在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前,必须送检标
本做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原及药敏结果时,应当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合理采用降阶梯治疗。

4)根据抗病原菌类别及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选择合适的碳青霉烯类品种。

5)除厄他培南可用于直结肠择期手术的预防用药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无其他预防用药指征,不可作为预防用药。

6)多重耐药定植或携带状态,不宜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

2. 抗菌素使用中问题
1)适应症把握不严。

2)病原学检查不规范,明确病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前提。

3. 正确采集微生物标本方法
1)血培养送检指征:发热和临床怀疑感染时。

2)在发热前开始的24h内进行血培养。

3)尽力保证在抗感染治疗前获得首份血培养标本。

4)同时经2个独立部位抽取血培养,此结果比单一部位的血培养更有临床价值。

5)48-96h后评估治疗效果,再次血培养不能单取1套,须同时抽取2套标本。

6)成人任何时候不能只送一瓶。

7)血培养瓶应室温放置,不宜放入冰箱冷藏。

4. 抗菌治疗步骤第一步留取合格标本,行微生物学检查;第二步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第三步看微生物结果;第四步目标治疗。

不需要等病原学结果,采集标本后即可进行经验治疗
5. 抗菌药物使原则
1)多次送检病原培养(Collect&Culture)。

2)继续观察/经验性用药/升级用药(Choose)。

3)动态随访,调整方案(Correct)。

4)疗程适合,疗程完整(Course)。

6. 抗菌素分级处理策略
1)感染低风险:不使用抗菌药物。

2)感染高风险:经验性治疗+密切随访进行再评估;低风险:停抗菌治疗;高风险:完成标准疗程;感染病原学阳性:标准治疗(完成标准疗程)。

小结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只有重症感染、多重耐药感染才能使用。

使用时注意病原菌诊断,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标本做病原学检测,提高病原诊断阳性率。

明确病原菌且药敏结果显示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时,应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合理采用降阶梯治疗。

当治疗效果不佳时,仔细分析原因,可从是否诊断错误、非感染
性因素、原发病灶、用量用法、耐药菌等方面综合考虑,从而达到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避免滥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