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脑出血护理措施

脑出血护理措施

脑出血护理措施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发生后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脑出血后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正确处理这一紧急情况。

什么是脑出血?脑出血是指颅脑内血管突然破裂,引起脑内出血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脑出血类型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以及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等。

脑出血的症状包括剧烈头痛、意识丧失、呕吐、抽搐等。

脑出血护理措施1. 紧急处理脑出血属于一种紧急情况,需要护理人员迅速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首先,立即通知医生或急救人员,确保患者能尽快得到专业的治疗。

•将患者安置在安静的环境中,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保持患者的体位,一般建议将患者置于卧位,头部略微抬高。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2. 神经系统护理脑出血后,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神经功能损害。

•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反应、肌力等指标。

•定期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例如运动功能、语言能力、感觉反应等。

•面部护理,轻柔地清洁面部,防止污垢和分泌物进入眼睛和口鼻。

•尽量减少刺激物,如嘈杂声、强光等,以避免对患者神经系统造成不必要的刺激。

•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神经保护措施,如脑保护药物的使用,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 生命体征监测和护理在脑出血的护理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非常重要,可以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监测血压,一般要求将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降低再出血的风险。

•监测心率和心律,及时发现心率异常,如心动过速或过缓,以及心律失常等情况。

•密切观察呼吸状况,及时发现呼吸困难、缺氧等情况,并做好呼吸护理。

•定期测量体温,发现发热情况及时处理,避免高热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观察精神状态的变化,如焦虑、抑郁等,及时给予心理支持。

4. 密切观察并防止并发症脑出血后,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脑出血康复护理措施

脑出血康复护理措施

脑出血康复护理措施1. 措施目的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脑出血康复护理措施,包括其目的、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

2. 控制危险因素目的:•减少再次发生脑出血的风险。

### 实施步骤:•定期测量血压并保持在正常范围。

•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避免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病。

•避免吸烟和饮酒。

### 预期效果:•减少再次发生脑出血的可能性。

3. 康复训练目的:•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

### 实施步骤:•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等,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

•言语治疗:通过语音训练和语言理解训练,帮助患者改善言语能力。

•运动康复: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如步行、平衡训练等,恢复运动功能。

### 预期效果:•帮助患者恢复部分或全部受损的神经功能。

4. 心理支持目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实施步骤:•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

•鼓励参加康复小组或心理咨询活动。

### 预期效果:•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 日常生活护理目的:•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 实施步骤:•协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和日常活动,如洗漱、穿衣等。

•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如助行器、轮椅等。

•帮助患者规划合理的饮食和休息。

### 预期效果:•帮助患者逐渐恢复独立生活能力。

6. 家庭支持和教育目的:•提供家庭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及其家人更好地应对脑出血。

### 实施步骤:•为家属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如康复护理知识、急救技能等。

•组织康复宣教活动,提供康复指导和建议。

•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

### 预期效果:•提高家属的护理水平,增强他们的支持能力。

7. 定期随访目的:•监测患者康复进展,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 实施步骤:•每隔一段时间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包括身体检查、功能评估等。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措施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措施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措施简介高血压脑出血是指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这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护理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和康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护理措施1. 早期护理在患者脑出血后的早期,应当采取以下护理措施:•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心率等,以及神经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病情评估:及时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活动情况等,并记录相关数据以备查。

•液体管理:根据医嘱监测患者的液体入量和出量,保持水电解负平衡以减轻脑水肿。

•血压管理: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并根据医嘱进行调整,以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内。

•休息与安静: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促进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2. 中期护理在患者脑出血中期,应当采取以下护理措施:•体位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采取合适的体位,以减少颅内压和促进脑血流。

•吸痰护理:定时进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口服能力和医嘱,给予适宜的饮食,保证营养需求。

•尿液管理:定时监测尿量和尿质,保持尿液通畅,预防尿潴留。

•皮肤护理:定时更换患者的体位,注意身体各部位的皮肤清洁,预防压疮的发生。

3. 康复护理在患者脑出血康复阶段,应当采取以下护理措施:•生活能力训练: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促进康复。

•定期复查:根据医嘱,定期进行各项检查,如神经影像学、血液检查等,判断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随访: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者,了解康复情况和用药情况,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和问题。

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护士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评估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并根据医嘱执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早期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病情评估、液体管理、血压管理等。

中期护理主要包括体位护理、吸痰护理、饮食护理、尿液管理、皮肤护理等。

脑出血护理诊断和措施

脑出血护理诊断和措施

脑出血护理诊断和措施1. 引言脑出血是指由于颅内动脉破裂或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实质并形成血肿的疾病。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常常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护理是脑出血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措施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脑出血的护理诊断脑出血的护理诊断是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相关检查结果的分析,明确患者的问题和需求。

常见的脑出血的护理诊断包括:2.1 随机脑出血风险随机脑出血风险是指由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存在,使患者处于随时发生脑出血的高风险状态。

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检测和监测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教育患者及家属关于脑出血预防和自我观察的重要性;合理安排饮食和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戒烟戒酒。

2.2 脑血管损伤脑血管损伤是指脑出血导致血液进入脑实质并破坏脑细胞的情况。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防止窒息;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等神经功能的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呼吸、心率等;避免发生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等。

2.3 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是指脑出血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表现为运动或感觉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

护理措施包括:促进患者的早期功能康复,如进行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治疗;教育患者及家属关于神经功能康复的重要性。

2.4 感染风险脑出血患者由于身体虚弱,免疫功能降低,较容易发生感染。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建立正确的导尿技术和管路的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的发生。

2.5 疼痛脑出血患者往往伴随头痛等疼痛症状。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按时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采用非药物性疼痛缓解方法,如按摩、冷敷等。

3.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脑出血的护理措施需要全面而细致地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常见的脑出血的护理措施包括:3.1 紧急护理在发生脑出血后的第一时间内,需要迅速采取紧急护理措施。

脑出血标准化护理流程

脑出血标准化护理流程

脑出血标准化护理流程
一、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记录液体出入量,评估病人情况。

二、症状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2.控制颅内压,遵医嘱使用脱水剂,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3.观察病人有无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症状,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三、日常生活护理
1.保持病人良好的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洗头、修剪指甲等。

2.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协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如厕等。

四、康复训练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

2.鼓励病人进行主动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功能恢复的效果。

3.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康复信心,促进全面康复。

五、心理护理
1.给予病人关心和支持,倾听其主诉,了解其需求。

2.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病情。

3.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六、并发症预防
1.预防肺部感染,定期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排痰。

2.预防褥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卧位和床上用品。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ppt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ppt

其正确用药。
03
随访教育
教授患者及家属随访相关知识,如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理护理
患者常常感到恐惧和焦虑,需要家庭成员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和安慰。
家庭成员应与患者多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给予积 极的反馈和鼓励。
饮食护理
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习惯,以控 制血糖和血脂水平。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蠕 动和排便。
卫生护理
患者需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 空气新鲜。
适量运动
1 2
有氧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等 ,以增强心肺功能。
力量训练
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同时也 有助于降低血压。
3
避免过度运动
过度的运动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应避免 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或不适。
05
脑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
疾病认知教育
01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出血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使
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洗脸、刷牙、洗澡,保持口 腔和皮肤的清洁。
03
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
01
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在脑出血发生的早期,进行积极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减轻症状,改
善患者的功能状态。
02
早期康复的时间
早期康复通常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一般不超过一周。
03
早期康复的内容
包括保持良肢位、被动关节活动、预防并发症、按摩和翻身等。
早期识别教育
教导社区居民早期识别脑出血的常见症状,以便及时就医。

脑出血的护理完整版

脑出血的护理完整版

脑出血的护理完整版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是指脑组织发生出血,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脑出血的危害非常大,可能导致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昏迷、瘫痪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出血的护理过程,包括早期护理、中期护理和后期护理。

一、早期护理早期护理包括急救和护理,主要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以下是早期护理的具体内容:1. 急救: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对病情进行紧急处理,包括清醒后的呼吸道管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控制高血压、维持正常体温等。

2. 监测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监测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如意识水平、瞳孔等。

3. 管理疼痛:脑出血患者常伴随剧烈头痛等不适,需要通过适当的药物管理来缓解疼痛。

常用药物有吗啡、芬太尼等。

4. 维持营养:鼓励患者进食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证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5. 预防并发症: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例如说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二、中期护理中期护理是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期,需要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护患者免受其他不利因素的损伤。

以下是中期护理的具体内容:1. 病情观察:记录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

观察意识情况、瞳孔、肢体活动情况等,及时发现症状变化,避免脑部出血扩大。

2. 管理药物:口服、静脉注射或贴敷药物,确保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3. 康复护理:开展康复训练,包括开展理疗、言语治疗、物理治疗等,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4. 情绪协调: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减少沮丧等消极情绪的产生。

三、后期护理后期护理期是指患者进入恢复期之后的护理,要保证患者充分康复,避免再次发作。

以下是后期护理的具体内容:1. 评估康复训练疗效: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功能恢复、说话和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

2. 生活指导: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包括睡眠、饮食、运动等。

脑出血昏迷病人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昏迷病人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昏迷病人的护理措施引言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其危害性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可忽视。

脑出血病人常常会进入昏迷状态,需要特别的护理措施来确保其生命体征的稳定和恢复。

本文将介绍脑出血昏迷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体位调整、护肤、营养支持、体温管理、尿液管理以及精神支持等方面。

体位调整对于脑出血昏迷病人,正确的体位调整可以有效地降低颅内压,维持脑血供,减轻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体位调整措施:•平卧位:脑出血昏迷病人通常需要保持平卧位,以减少颅内压力和脑组织的损伤。

同时,注意定时翻身,以防止褥疮的发生。

•头低位:在平卧位的基础上,将病人的头部稍微下倾,可以进一步降低颅内压力和脑水肿。

血压和脑氧供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监测,保持稳定。

•侧卧位:如果病人在长期昏迷状态下仍然定期翻身,以保证血液循环。

护肤昏迷病人需要特别的皮肤护理,以减少褥疮和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肤措施:•定时翻身:脑出血昏迷病人通常无法主动转身,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翻身,保持皮肤的干燥和通风,减少褥疮的发生。

•清洁皮肤:每天定期用温水和温和的皂液清洁病人的皮肤,特别是护理区域,如臀部、肩部和脚等。

清洁后,使用干净且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

•保持皮肤湿润:使用适当的滋润剂,如润肤乳或保湿霜,涂抹在病人的皮肤上,保持皮肤的湿润,防止干燥和龟裂。

营养支持昏迷病人常常存在吞咽功能障碍,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取营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营养支持措施:•气管插管喂食:对于无法吞咽的昏迷病人,可以通过气管插管进行人工喂食。

确保插管的位置正确,喂食时注意监测病人的咳嗽、咳痰、呼吸情况等,以及检查饮食进程。

•胃管喂食:对于不适合气管插管的病人,可以通过胃管进行喂食。

喂食前,确保胃管的通畅,避免过度灌食,注意监测呼吸和咳嗽情况。

•静脉营养支持:在特殊情况下,如无法进行气管插管或胃管喂食时,可以通过静脉营养支持,保证病人的营养需求。

体温管理昏迷病人往往会出现体温异常,如高热或低体温。

颅脑术后脑出血护理措施

颅脑术后脑出血护理措施

一、概述颅脑术后脑出血是指患者在颅脑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血压波动、抗凝治疗等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实质或脑室,形成脑出血。

脑出血是颅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颅脑术后脑出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二、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注意血压波动,防止血压过高或过低。

(2)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肢体活动等,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3)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出现嗜睡、昏迷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 环境与体位(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强光等刺激。

(2)床头抬高15-30度,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3)根据患者病情,调整体位,如侧卧位、半坐位等,避免头部剧烈晃动。

3. 饮食与营养(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2)进食时,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避免进食过快、过饱,防止误吸。

(3)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给予鼻饲或留置胃管,保证营养摄入。

4. 呼吸道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预防误吸。

(2)必要时,给予吸痰、雾化治疗,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3)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促进痰液排出。

5. 引流管护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扭曲。

(2)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时通知医生。

(3)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阻塞。

6. 预防并发症(1)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进行下肢活动,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

(2)预防褥疮,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干燥。

(3)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口腔、鼻腔护理。

7. 心理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解释病情,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3)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8. 家庭护理指导(1)指导家属观察患者病情,如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2)指导家属正确进行家庭护理,如饮食、体位、呼吸道护理等。

脑出血术后病人护理措施

脑出血术后病人护理措施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卒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1. 患者术后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关心、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3. 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增强康复意识。

二、生命体征监测1.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对于血压异常的患者,应遵医嘱给予降压治疗,将收缩压控制在120-130mmHg之间。

三、呼吸道护理1.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防止痰液堵塞气道。

2. 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及时给予吸痰,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3. 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四、营养支持1. 术后患者营养需求较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2.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给予鼻饲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3.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五、预防并发症1. 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

3. 预防褥疮: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定期翻身,预防局部皮肤受压。

4. 预防应激性溃疡:遵医嘱给予抑酸药物,防止胃酸反流。

六、康复训练1. 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防止肢体失用性萎缩。

2. 鼓励患者进行语言、吞咽功能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3.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

七、健康教育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 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脑出血的因素。

3. 鼓励患者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总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度过术后康复期,提高生活质量。

脑出血病人护理要点

脑出血病人护理要点

脑出血病人护理要点脑出血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危重,需要及时的护理措施。

下面将介绍脑出血病人护理的要点,希望对临床工作者和患者家属有所帮助。

一、监测生命体征脑出血病人护理的首要任务是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

因为脑出血会导致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且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脑积水等,因此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病人因病情严重,常常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护理人员要定期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分泌物积聚引发窒息。

同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状况,及时处理呼吸窘迫的情况,如给予氧气吸入、支持性呼吸等。

三、控制血压脑出血病人常常出现高血压的情况,因此控制血压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

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果血压超过正常范围,则需要及时给予降压药物。

但要注意,降压过快或过度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因此在降压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出血病人常常伴随着脑水肿和脑积水,因此需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护理人员要定期测量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水平,并根据检测结果给予适当的补液和药物治疗。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补液和过度利尿,避免加重脑水肿和脑积水的情况。

五、预防感染脑出血病人因病情严重,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感染预防工作,包括定期更换床单、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等。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感染症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营养支持脑出血病人因病情严重,常常出现食欲不振、吞咽困难等情况,导致营养不良。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如果患者无法进食或吞咽困难,可以考虑通过管饲或静脉营养支持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七、心理疏导脑出血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较大,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可以通过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脑出血患者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

脑出血患者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

脑出血患者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 脑出血患者的观察要点:
首先第1条就是患者的血压波动状态,这个是非常需要注意的,一旦收缩压超过了160毫米汞柱,一定要及时汇报医生进行相应的调节,第2点就是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瞳孔大小,尤其是对于昏迷的患者,如果瞳孔在短时间内忽小又忽大,这个时候一定要告知医生进行头部CT的复查,非常有可能是脑疝的出现。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
一、病人床头要抬高,一般抬高30度,预防病人的误吸。

二、如果患者为昏迷的患者,或者是存在肢体瘫痪,应该定始为其翻身拍背,增加肺部的护理。

三、预防褥疮的发生。

四、预防卧床并发症的发生,如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五、同时要安抚患者的情绪,保持其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病人的烦躁情绪。

六、保持患者大便通畅。

脑出血术后卧床护理措施

脑出血术后卧床护理措施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治疗过程复杂且恢复期较长。

术后卧床休息是脑出血患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卧床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出血术后卧床护理措施。

一、环境与休息1. 保持病房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光线柔和。

避免噪音、强光等不良刺激,有助于患者情绪稳定,促进康复。

2.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病情加重。

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3. 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调整床头高度,以降低颅内压。

一般建议床头抬高15-30度。

二、呼吸道护理1.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预防误吸。

2. 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促进痰液排出。

3. 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帮助稀释痰液。

4. 定期吸痰,预防肺部感染。

三、皮肤护理1. 定时翻身,每2小时1次,预防压疮。

翻身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2. 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避免潮湿、污染。

3. 受压部位可使用气垫床、水垫等减压工具。

4. 定期检查受压部位,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营养与饮食1.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2. 进食速度不宜过快,细嚼慢咽,预防误吸。

3. 鼻饲患者,注意鼻饲速度,避免过快、过急。

4. 鼻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

五、康复训练1. 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如肢体活动、言语训练等。

2. 训练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避免过度劳累。

3.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但需在家属陪同下进行。

六、心理护理1.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心理支持。

3. 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沟通,解答疑问,消除顾虑。

七、监测与记录1.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2. 定期检查瞳孔、意识等神经系统体征。

3. 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治疗反应等,为医生提供参考。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脑出血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对于患者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

一、脑出血的护理目标1. 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稳定病情;2. 防止脑出血的继续发展,减少脑损伤;3. 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内容1. 病情观察对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要进行持续观察,包括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状况、意识状态等情况的观察记录。

特别要注意患者出现的突然恶化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 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以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3. 神经系统评估对脑出血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对光反射等。

及时发现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 预防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

护理人员要做好预防工作,定期进行翻身、皮肤护理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营养支持脑出血患者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要定期进行体重监测,保证患者的营养状况。

6. 疼痛管理脑出血患者常常伴有头痛等疼痛症状,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

7. 情绪支持脑出血患者常常伴有情绪波动,护理人员要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8. 安全护理脑出血患者的安全问题要得到重视,包括防止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患者的安全。

9. 家属教育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理解脑出血的病情和护理要点,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三、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技巧1. 定期转身脑出血患者要定期进行身体转动,以避免压疮的发生。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安排翻身时间和方法。

2. 避免用力搬动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要避免用力搬动患者,以免增加脑压力,造成脑损伤。

脑出血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出血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出血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脑出血是指由于脑动脉破裂而导致的脑内出血,是一种危险且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

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且具有高残疾率和死亡率,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诊断和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出血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脑出血的护理诊断1. 高颅压高颅压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之一。

其表现为意识障碍、呕吐、脉搏缓慢等。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意识状态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存在高颅压。

2. 脑组织灌注不足脑组织灌注不足是脑出血患者的另一个护理诊断。

脑出血导致脑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造成脑缺血。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观察瞳孔反应等来判断是否存在脑组织灌注不足。

3. 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是指脑出血患者在血管内置管(如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等)插管后导致的感染。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及时更换导管并执行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

4. 溢血脑出血患者常常会出现溢血的情况,即血液从颅骨骨折处或手术切口溢出。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清理溢血部位,避免感染的发生,并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及血液凝固功能。

5. 感染脑出血患者的免疫功能常常受到抑制,容易发生感染。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二、脑出血的护理措施1. 高颅压的护理措施针对高颅压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保持头部低下的位置,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尽量避免刺激性的操作,以减少颅内压的升高。

2. 脑组织灌注不足的护理措施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为主要目标。

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吸氧,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气道通畅与呼吸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脑灌注压、维持血压稳定等措施来改善脑组织灌注不足。

3. 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并及时更换导管。

脑出血的护理方法

脑出血的护理方法

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姻刘媛(北京市海淀医院重症医学科)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除了医生的治疗和家人的关爱,良好的护理措施也是确保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帮助患者和家人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生活护理1.保持卧床休息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需要完全的卧床休息,以免加重脑损伤。

在此期间,家属应为患者翻身、拍背,防止肺部感染和压疮。

同时,要注意调节患者的枕头高度,使头部稍高于身体,这有利于脑内血液回流和减轻颅内压。

2.合理饮食脑出血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患者需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但要控制盐分摄入,以便降低血压。

同时,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以降低复发风险。

此外,要注意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过度脱水或水肿。

如果患者有吞咽困难,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在进食前后清洁口腔。

3.功能锻炼在病情稳定后,患者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翻身、坐起、站立和行走等。

这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缩短康复时间。

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劳累或引起呼吸困难。

生理护理1.神经系统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观察患者意识、肢体活动、瞳孔反应等方面的变化。

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2.颈内静脉压监测颈内静脉压反映了颅内压的变化。

家属可观察患者颈部静脉怒张程度。

3.摄入与排放管理脑出血患者往往存在排尿障碍,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

此外,患者要适当控制水分和食物的摄入量,以免加重脑水肿。

心理护理1.营造良好环境脑出血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康复环境。

家属可为患者调整室内光线、温度和湿度,以及降低噪声等。

2.沟通与倾听家属要关心患者的情绪,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

对于患者的担忧和疑虑要耐心倾听和解答,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3.心理疏导针对脑出血患者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家属可邀请心理医生进行疏导和治疗。

脑出血 护理措施 注意事项 科普

脑出血 护理措施 注意事项 科普

脑出血护理措施注意事项科普
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2.头位抬高:将患者的头部抬高30 度左右,以减轻颅内压力。

3.卧床休息: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头部剧烈运动,直至医生允许起床活动。

4.呼吸道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分泌物,防止窒息。

5.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

一般来说,起初可能需要禁食,然后逐渐过渡到流食、半流食。

6.心理支持: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而感到焦虑、恐惧,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7.预防并发症:定期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8.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如肢体活动、语言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9.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头颅CT 等检查,了解病情变化。

10.注意安全: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发生。

11.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和护理,如按时服药、控制血压等。

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方法

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方法

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方法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导致患者危及生命。

在脑出血急性期,护理方法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促进康复进程。

本文将就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氧气供应呼吸道的通畅对于脑出血患者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状态,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及时翻身,防止患者窒息或发生呼吸道梗阻。

在确保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可以给予患者低流量的氧气供应,保证足够的氧气进入血液,以提高脑组织的供氧量。

二、维持血压稳定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常常伴随着血压的急剧升高或降低。

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的面积,而低血压则会导致脑缺血,进一步损害脑组织。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节,例如适当给予降压药物或者补充输液,以确保患者的血压稳定在合理范围内。

三、监测神经功能脑出血会导致神经功能的受损,患者在急性期往往会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肢体活动情况、语言能力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神经功能的异常变化。

四、保持体温稳定脑出血患者往往容易出现高热,导致身体内部环境失衡。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体温监测,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例如给予物理降温、应用冷敷等方法。

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避免患者受凉,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五、合理控制液体和营养摄入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常常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新陈代谢水平降低。

因此,在控制液体摄入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避免过多或者过少的液体摄入。

营养方面,应注重提供易于消化的高营养、低脂肪的食物,以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

六、预防并发症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例如感染、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

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卧床护理,定期翻身、按摩等,预防压疮的发生。

脑出血后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后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后的护理措施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且需要长期的护理措施。

针对脑出血后的患者,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护理措施,可帮助他们尽早康复。

1.安静环境对于脑出血后的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非常重要。

避免大声喧哗和嘈杂的声音,以免刺激患者的大脑,影响他们的休息和恢复。

保持房间的明亮程度适中,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2.翻身和床位调整脑出血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

为了防止压疮和肌肉萎缩,护理人员应定期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并确保他们的床位调整得当。

定期更换床单和床垫也是必要的,以保持床位的干燥和清洁。

3.日常护理脑出血后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各种日常护理,如口腔护理、膀胱护理和皮肤护理。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刷牙漱口,定期清洗患者的私密部位,以及保持他们的皮肤清洁和干燥。

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药物管理脑出血后,患者常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来控制疾病和症状。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监测药物的副作用以及患者的反应。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妥善保管药物,确保安全可靠,并定期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5.营养与饮食脑出血后的患者常常需要特殊的饮食和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恢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适当的饮食建议,并确保患者摄取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

如果患者有吞咽困难或无法进食,可能需要通过管饲来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

6.康复训练脑出血后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帮助他们重建肌肉力量、恢复平衡和协调能力,以及改善语言和认知功能。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确保训练的方式和强度适合患者的情况。

同时,他们还应与康复医师密切合作,根据患者的进展和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7.心理支持脑出血后的患者常常伴随着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逐渐恢复信心和乐观的态度。

与家人和亲友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舞。

脑出血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脑出血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脑出血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1. 引言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患者需要进行细致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文将重点讨论脑出血患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2. 护理问题2.1 意识障碍脑出血患者常常出现意识障碍的症状,包括昏迷、意识模糊等。

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因为患者无法主动配合。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维持患者的通气和循环。

2.2 生命体征监测脑出血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十分重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参数。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测量这些指标,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以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

2.3 颅内压增高脑出血导致颅内压增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并定期进行颅内压监测。

同时,要避免使用过于刺激性的药物和操作,以防止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2.4 防止二次出血脑出血后,存在二次出血的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提高患者的床头高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排便。

此外,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控制其在安全范围内。

3. 护理措施3.1 呼吸管理对于呼吸困难的脑出血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头部正中位置 -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 - 遵循医生的护理指导,给予适当的吸氧和呼吸机辅助治疗3.2 意识状态监测对于意识障碍的脑出血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观察瞳孔反应、运动反应等 - 维持患者的安静环境,避免过度刺激- 帮助患者维持身体的稳定姿势,避免位移和摔倒等意外事件发生3.3 皮肤护理脑出血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出现压疮等皮肤问题。

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皮肤损伤: - 定期转换患者的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 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湿润,避免过度干燥 - 使用合适的床垫和靠垫,减轻压力分散3.4 饮食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合理的饮食护理有助于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定义
脑出血 ( 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
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 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
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

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

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

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以防脑疝发生,但在无条件做脑CT 扫描或脑MRI 检查时,腰穿仍有一定诊断价值,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力一般较高,80%患者在发病6h 后,脑脊液呈血性或黄色,但腰穿脑脊液清亮时,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术前应给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有颅内压增高或有脑疝的可能时,应禁忌做腰穿。

2.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脑疝,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
1.CT 检查
颅脑CT 扫描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脑室大量积血时多呈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大。

1 周后血肿周围有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呈低密度或囊性变。

动态CT 检查还可评价出血的进展情况。

2.MRI 和MRA 检查
对发现结构异常,对检出脑干和小脑的出血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CT 扫描,对急性脑出血诊断不及CT 。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 病和血管炎等。

4.心电图检查
脑血管病患者因为脑-心综合征或心脏本身就有疾病,可有心脏功能和血管功能的改变:
①传导阻滞如P-R 间期延长,结性心律或房室分离,②心律失常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③
缺血性改变S-T段延长,下降,T 波改变,④其他假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等。

5.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检查
有助判断颅内高压和脑死亡,当血肿>25ml ,TCD 显示颅内血流动力学不对称改变,表示颅内压力不对称,搏动指数较平均血流速度更能反映颅内压力的不对称性。

(三)其他检查
包括、血液生化、凝血功能和胸部X 线摄片检查。

外周白细胞和尿素氮水平可暂时升高,凝血活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提示有凝血功能障碍。

诊断
中老年患者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应考虑脑出血的可能,结合头颅CT 检查,可以迅速明确诊断。

脑出血诊断主要依据:
1.大多数为50 岁以上,较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

2.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3.发病快,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4.查体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5.脑CT 扫描检查可见脑内血肿呈高
密度区域,对直径>1.5cm 的血肿均可精确地示,可确定出血的部位,血肿大小,是否破入脑室,有无脑水肿和脑疝形成,确诊以脑CT 扫描见到出血病灶为准,CT 对脑出血几乎100%诊断。

6.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目前已很少根据脑脊液诊断脑出血。

治疗
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加强护理维持生命功能。

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减少复发。

1.一般应卧床休息2~4 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

严密观察体温、脉
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

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有意
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禁食24~48 小时,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

3.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每日入液量可按
尿量+500ml 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吐,维持中心静脉压在5~12mmHg 水平。

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以免加重脑水肿。

每日补钠、补钾、糖类、补充热量,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

4.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
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 之间。

5.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6.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 小时达到高
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
续2~3 周或更长。

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7.一般来说,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出现脑疝,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
外科手术治疗。

8.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早期分阶段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益。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