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几种常见鱼病防治
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春季鱼病暴发的原因有:一是由于分塘、放养等操作,造成鱼类损伤,为细菌侵入开辟了通道。
常见鱼病如水霉病、竖鳞病、烂鳃病以及赤皮病、疖疮病、打印病等。
二是春季鱼种经过越冬,体质较弱,而此时某些寄生虫大量发生,会侵袭鱼类,其途径一种是侵入鱼鳃.导致鳃丝发炎、腐烂,常见鱼病如隐鞭虫病、口丝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等。
同时,由于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处于发育早期,对药物最敏感,此时用药可保证药物达到最好的疗效。
现将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综述如下:一、水霉病。
症状:由于霉菌产生大量酵素分解鱼体组织,使鱼体受到刺激.分泌大量黏液,病鱼在水中焦躁不安,鱼体组织坏死,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患处肌肉腐烂,行动迟缓,最后衰弱而死。
防治方法:(1)预防,鱼种下塘前,每立方米水体使用杀毒灵4.5一7.5ml,药浴20-30分钟。
(2)治疗,每亩每米水体使用水霉清66.7-80ml,全池均匀泼酒。
二、赤皮病。
症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
防治方法:(1)预防,每亩每米水体使用悄悄杀l3.3-20ml。
全池均匀泼酒。
隔天,每亩每米水体使用鱼安83.3 一lll克,全池均匀泼酒。
每20~25天一次。
(2)治疗,第一天,每亩每米水体使用鱼虫杀星20-33.3ml,全池均匀泼酒。
隔天,每亩每米水体使用菌毒杀l33.3-200ml和消毒杀l00~l20ml,充分混合并稀释后全池均匀泼酒,同时内服恩诺沙星粉(每千克饲料添加 4克 )十用abc(每千克饲料添加 5克 )十三黄散(每千克饲料添加 5克 ),拌饵投喂,连用5~7天。
三、竖鳞病。
症状:鳞片局部或全部竖起像松球样张开,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
用手指按压鳞片,有半透明液状物从鳞囊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
有时还伴有鳍基部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腔膨大、腹水等症状。
病鱼离群独游,活动缓慢,反应迟钝,浮于水面。
春季常见鱼病预防

春季常见鱼病预防春季常见鱼病的预防春季是鱼病多发的季节,做好春季鱼病的防治工作能够为全年水产养殖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进入春季,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肠炎病等疾病高发,很多养殖户由于没有掌握上述几种疾病的具体流行特点,没有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控,造成养殖鱼的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因此要积极做好春季鱼病的预防工作,掌握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以确保发病之后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及时防控,提高防控效果,降低经济损失。
一、春季鱼病的特点1.鱼体损伤。
由于分塘、放养等操作造成鱼体损伤,为细菌侵入开辟了通道。
这类鱼病主要有水霉病、竖鳞病和烂鳃病,另外赤皮病、打印病也会发生。
2.体质较弱。
春季鱼种经过越冬体质较弱,而此时某些寄生虫大量滋生,会侵袭养殖鱼,其途径之一就是侵入鱼鳃引起发炎,鳃丝腐烂。
二、春季鱼病预防措施1.保证水体溶氧。
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或备好增氧剂,视天气情况提前施用,以防缺氧引起水质突变和泛池。
2.鱼苗在出塘运输、放养时,应尽量避免机械损伤。
购买苗种时,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规格整齐的苗种。
入池前应用药物消毒,一般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方可入池。
3.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降低养殖密度,增加养殖空间,改善养殖环境。
4.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切记不要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投喂量控制在 2 小时内吃完为宜,防止残饵腐败水质。
5.定期改底,每10~15 天为1 个周期,具体视池塘情况而定,生物分解底改和氧化型底改产品交替使用,保持良好的底部环境,不给寄生虫提供生存环境,可有效防止寄生虫大量滋生。
三、水霉病1.流行原因。
水霉病是、冻伤等因素影响下造成鱼体表损伤而感染水霉菌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该致病菌在水体中广泛存在,属于条件性致病菌。
水霉菌在侵入机体之后会进行有性繁殖,形成白色的絮状物,附着在鱼的体表,鱼烦躁不安,摄食欲望下降,不能正常活动,免疫力逐步下降,很容易诱发其他传染性疾病。
春季防治常见鱼病

春季防治常见鱼病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冬眠生物在春风的吹拂下慢慢苏醒,一些鱼类的病原体也伴随着水温的升高而渐渐露出狰狞的面目,它们面对鱼类鲜嫩的肌体张牙舞爪,贪婪蚕食;而养殖鱼类因是变温动物,冬季新陈代谢缓慢,不进食或少进食,体内营养物质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开春以后身体显得比较虚弱,免疫力下降,此时,病原体乘虚而入,侵袭鱼体。
所以,春天也是鱼类疾病频发的季节。
现将春季鱼类一些常见疾病简介如下:病毒性疾病鲤痘疮病病原体:疱疹病毒。
症状:在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严重时,形成大片的石蜡状增生物。
防治方法:(1)流行地区改养对该病不敏感的鱼类。
(2)升高水温或适当稀养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3)隔离病鱼,以避免疾病蔓延或将病鱼放入含氧量高的清洁水中,体表增生物会自行脱落。
细菌性疾病烂鳃病病原体:柱状嗜纤维菌。
症状:体色发黑,鳃丝腐烂发白,鳃部污泥、黏液多,成鱼尚有“开天窗”症状。
防治方法:(1)用2%~2.5%的食盐水浸洗鱼种10分钟~15分钟。
(2)在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漂白精(含有效氯60%)、优氯净(含有效氯56%)三种药物中任选一种全池泼洒,使池水分别成0.4ppm、0.5ppm、0.6ppm浓度。
(3)每50公斤鱼第一天用药5克,第2天~6天减半。
竖鳞病病原体:水型点状假单胞菌。
症状: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渗出液,轻压鳞片,渗出液会从鳞下喷出,鳞片也随之脱落;眼球突出,腹腔膨大有腹水。
防治方法:(1)避免鱼体受伤。
(2)用2%的食盐水浸洗病鱼10分钟~15分钟,或用2%的食盐水和3%的小苏打混合液浸洗10分钟。
(3)用磺胺间二甲氧嘧啶每千克鱼每天给药100毫克~200毫克制成药饵投喂,连喂5天。
真菌性疾病水霉病病原体: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
症状:体表菌丝大量繁殖,似灰白色棉毛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病鱼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春季常见鱼病及防治

乡村科技2013.03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一、细菌性鱼病细菌性鱼病主要有鲢鱼、鳙鱼的打印病和草鱼、青鱼的赤皮病。
这两种鱼病都是由于机械损伤后鱼体被细菌侵染造成的。
防治此病时,应在鱼种下塘前用5%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下塘后定期用1.5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或0.5毫克/千克的优氯净、0.2毫克/千克的强氯精)或20毫克/千克的生石灰溶液全塘泼洒。
二、真菌性鱼病真菌性鱼病主要是水霉病。
该病多因机械损伤、冻伤或过度密养造成。
预防此病可用20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治疗时可用2毫克/千克的五倍子(中草药)水浸液全塘泼洒。
三、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主要有口丝虫病和斜管虫病。
这两种病在池塘面积小、水质差的池塘中易发生,适宜发病水温为12~20℃,放养密度大、体质差的鱼易感病死亡。
除搞好池塘和鱼种消毒外,可用0.7毫克/千克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或单用0.7毫克/千克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防治此病。
四、甲壳动物引起的鱼病甲壳动物引起的鱼病主要是鱼虱病。
鱼虱病易在低温季节流行,致使鱼体瘦弱,并会引发细菌性鱼病。
防治此病时,可定期用0.3~0.5毫克/千克的晶体敌百虫溶液全塘泼洒。
五、非寄生性鱼病非寄生性鱼病主要是萎瘪病。
该病多因营养缺乏引发,能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和其他疾病。
预防此病最佳的方法是加强投饲管理,冬春季节不停食。
●祝少华张向党河南省虞城县水务局476300春季常鱼病及防治家蚕体腔型脓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幼蚕染病后3~4天就会发病死亡,大蚕染病后4~6天死亡,且气温越高发病越重。
染病后,病蚕食桑量减少或停止食桑,在蚕座内狂躁爬行,体躯肿胀,体色变成乳白色,体皮易破裂。
此外,因病毒感染时期的不同,病蚕表现出的症状也有差异。
若在各龄休眠期感染,病蚕往往不能入眠,皮肤张紧发亮,急躁爬行,体皮易破、流脓,死亡后尸体灰黑腐烂;若在上蔟前发病,则病蚕环节肿胀明显,呈算盘珠状,死亡后皮破流脓。
春季常见鱼病的防治措施

春季常见鱼病的防治措施春季,各种细菌(病菌、真菌)和害虫(寄生虫)开始活动,对越冬的成鱼和冬春投放的鱼种进行危害,加之鱼儿经过一冬的停食,身体比较虚弱,极易感染多种疾病。
因此,必须做好各种鱼病的防治工作,以保证鱼儿正常生长。
春季常见的鱼病及防治方法是:竖鳞病症状为鱼的体表粗糙,鳞片竖起似松球状,鳞的基部水肿,稍压时即有液体流出。
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给池塘冲注新水,放养鱼种时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15分钟。
水霉病由藻状水霉菌等菌丝寄生于鱼体引起。
病鱼的皮肤和鳃上有灰白色的霉毛,游动异常,食欲减退,以致瘦弱死亡。
防治方法是: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每立方米水体用孔雀石绿0.15克或五倍子2克对水全池泼洒。
另外,放养鱼种时可用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
口丝虫病此病主要危害鱼种,由漂浮的口丝虫侵入鱼的鳃部及皮肤引起。
当大量的口丝虫寄生于鱼的皮肤时,就会形成一层蓝灰色的黏液。
防治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体用按5∶2配比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0.7克,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放养鱼种时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30分钟。
斜管虫病由斜管虫寄生于鱼的皮肤或鳃部引起。
病鱼的体表和鳃中分泌出大量的黏液形成淡灰色的薄膜,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之呼吸困难而死亡。
防治方法是: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用量与治口丝虫病相同。
另外,放养鱼种时可用4%的食盐水或2.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5分钟。
水爪虫病由水爪虫寄生于鱼的皮肤、鳃、鳍等处引起。
肉眼可见病灶处有许多小白点,严重时皮肤上覆盖一层白色薄膜。
病鱼游动迟缓,漂浮于水面,有时群集池塘,鱼身不断与其它物体摩擦,不久成批死亡。
防治方法是:每立方米水加0.3克孔雀石绿配制成溶液浸洗鱼体2小时,或每亩水面用鲜辣椒250克、生姜100克煎水全池泼洒。
养殖技术-春季主要鱼病防治

养殖技术-春季主要鱼病防治春季水温由低转高,细菌病毒逐渐滋生,加之一个冬天水生动物很少进食,抵抗力下降,做好病害预防至关重要。
春季常见、危害性较大的几种鱼病及防治方法:水霉病:该病主要发生在鱼类,因并塘或拉时鱼体受伤,鳞片脱落,水霉菌入侵所致。
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呈棉絮状,白色或灰白色。
菌丝破坏鱼体组织,皮肤黏液增多,使病鱼烦躁不安,游动失常,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预防,防止在捕捞、运输及放养过程中鱼体受伤,鱼类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并注意放养密度适宜。
治疗,食盐+小苏打合剂浸泡病鱼24小时,高锰酸钾全池泼洒或亚甲基蓝全池泼洒,五倍子碾成末全池泼洒,大蒜素+二氧化氯混合后全池泼洒(不同的品种采用不同的方法)。
赤皮病:本病由荧光假单胞菌侵染引起。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所有鳍基部均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有“蛀鳍”现象,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也充血发炎,甚至出现“开天窗”现象。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地独游于水面。
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
防治方法:预防,避免机械损伤,定期消毒。
治疗,全池泼洒杀菌药物,如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溶液、强氯精、漂白粉等,连用1次~2次;内服抗菌药物;改善水体环境,主要是在消毒3天后泼洒氨基酸NEM、光合细菌等调水。
小瓜虫病:此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皮肤和鳃部引起。
病鱼体表、鳍条或鳃部等处肉眼可见许多小白点,严重时,鱼体覆盖一层白色薄膜。
病鱼体消瘦,游动迟钝,浮于水面,有时群集绕池,鱼体不断和其他物体摩擦,不久即成批死亡。
防治方法:预防,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消毒。
治疗,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每隔3天~4天泼洒1次,连续3次;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续2次~3次。
粘孢子虫病:该病由粘孢子虫侵入引起。
粘孢子虫往往大量侵袭鱼体皮肤、鳃瓣,寄生在鳃表皮组织里不断生长繁殖,形成许多灰白色的点状的胞囊,使鳃组织受破坏,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严重感染,使鱼致死。
春季常见鱼病防治

春季常见鱼病防治一、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
防治方法:在鱼的放养及捕捞过程中应小心仔细,避免鱼体受伤;也可在鱼种放养前用1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浸洗鱼体20分钟左右,或用10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的痢特灵浸洗20分钟~30分钟,还可内服“鲤暴平”药饵,外用1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二、水霉病此病菌体好像灰白色的棉团,由于霉菌产生大量酵素分解鱼体组织,使鱼体受到刺激,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在水中焦躁不安,最后使鱼体组织坏死,负担过重,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患处肌肉腐烂,行动迟缓,最后衰弱而死。
防治方法:1.鱼池内用生石灰清塘;2.在捕捞搬运和放养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3.人工繁殖期间所用鱼巢、工具等,要用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4.不用受伤鱼作亲鱼;5.用0.4克/升食盐与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或浸洗;6.禁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
三、鱼波豆虫病病鱼体表和鳃瓣上有暗淡的小斑点,形成蓝灰色的粘液。
鱼鳃组织细胞坏死,使鳃丧失了正常功能,呼吸困难,病鱼丧失食欲,漂浮水面不久即死。
防治方法:鱼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保持水清洁。
鱼种放养前须经检疫,如发现有病原体,用0.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或0.8克/立方米硫酸铜硫酸亚铁(5∶2比例配合)合剂给鱼浸洗20分钟~30分钟,或全池喷洒。
四、小瓜虫病病鱼皮肤、鳍条或鳍瓣上肉眼可见布满了小点状白泡,病情严重时体表好似一层白色的薄膜,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游动迟钝,漂浮于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急游,鱼体和其他物体不断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
虫体寄生鳃组织,能破坏鳃小片,分泌粘液增多,腮静脉充血,能破坏鳃小片,分泌粘液增多,虫体周围的腮上皮增生,腮静脉充血或部分腮组织贫血,虫体寄生鱼的眼角膜,引起发炎、变瞎。
病鱼因食欲减退、运动失调、呼吸受阻碍致死。
春季常见鱼病及防治

⑤ 日常管理 中加 强对水体水质 的调控 ,定 期使用 “ 生物底
净 ”或 “ s z 活水菌”调节水质 ,减少疾病发生。 三 、细菌性鱼病
1 主 要 疾 病 .
春季常见鱼病类型及防治:
一
、
真菌性鱼病
1 主要 疾 病 .
() 1水霉病 :病鱼在感染初期看不 出异常 ,当看到病状
时 , 荫丝 体 己侵 入 鱼 体 ,伤 口向外 生 长 ,像 灰 白色 的 棉 团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出;鳞片脱落,眼球突 出,腹部膨大 ,腹腔 内有积水 。病鱼
贫 血 ,鳃 、肝 、 脾 、 肾颜 色 变 淡 ,鳃 部 表 皮 充 血 。
2 防治方法 .
①鱼种在捕捞 、搬运、放养等过程 中要小
() 2烂鳃病 :病鱼体色发黑,鳃上黏液很多,鳃丝腐烂带 泥 ,末端软骨外露,鳃盖 内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
吸 受 阻碍 致死 。
主要是痘疮病 ,发病初 期,病鱼体表 出现许 多白色 小 点 ,上面覆盖一层白色块状黏液 。随着病情发展, 白色斑点 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区域不断扩大 ,致 使病灶部位 的表皮 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 ,形状似痘疮 ,增长到一定
程度会 自然脱落,接着又会在原患部再次出现新的痘疮 ,最
() 1竖鳞病 :鱼类在冬春季节极易流行的一种疾病。该病 主要危害鲤 、鲫与金鱼、罗非鱼、草鱼、白鲢等鱼类 。鱼体 受伤及水质污浊是引起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病 死亡率极 高 ,一般在5% 0 以上,严重者可达10 。发病时,病鱼离群独 0% 游 ,活动缓慢 ,反应迟钝 ,浮于水面 。鱼 体发黑 ,体表粗 糙 ,鳞片竖立 ,鳞下有渗 出液,用手按压渗 出液会 从鳞下喷
春季水产养殖病害预警及防控措施

一、病情预警我省春季水产养殖常见多发病主要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水霉病、锚头鳋病、白斑综合征等。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危害对象为鲫、团头鲂、鲢、鳙、黄鳝、鳜、加州鲈等,具有病程较急、死亡率高等特点。
2.烂鳃病: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是一种较常见鱼病。
烂鳃病主要有两种: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
危害对象主要有青鱼、草鱼、鲫、团头鲂、鳜、加州鲈等,应引起各养殖区域的重视。
3.赤皮病:主要危害青鱼、草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在我省一些养殖区域全年均有流行,特别是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鱼体受到机械性损伤,冻伤或鱼体表被寄生虫感染受损时,致病原菌侵入,引发疾病。
4.细菌性肠炎病: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可感染青鱼、草鱼、鲢、鳙等多种淡水鱼,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养殖鱼类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
当水温在18℃以上时易发病,并导致流行。
5.水霉病:主要危害各种受伤的鱼及鱼卵,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其繁殖适温为13~18℃,严重感染时可致鱼体死亡。
6.锚头鳋病:由锚头鳋寄生而引发的疾病。
该病在鱼种和成鱼养殖阶段均可感染,当水温12~33℃时更易发病并可在短时间内引起鱼种的大量死亡。
7.白斑综合征:水温18~30℃时易暴发该病,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小龙虾等,我省小龙虾养殖区及稻虾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此外,我省春季还需警惕鲤春病毒血症、草鱼出血病、鲫造血2020-4--67器官坏死症、小瓜虫病的发生。
二、防控措施1.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保持淤泥厚度10cm 左右,清淤后曝晒池底20天以上,增加透气性,改善底质生态环境,切断病菌传播途径。
然后使用生石灰干法消毒,每亩用量为60~80kg,待生石灰药性消失后,向池内注水80~100cm,再进行消毒,以迅速、彻底杀灭病原体等敌害生物。
春季最主要的鱼病防治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病?

春季最主要的鱼病防治方法是什么?有什
么病?
⑴池塘养殖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强调“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⑵用理化(清除淤泥,泼酒石灰、使用水质改良剂或底质改良剂等),生物(光合细菌或培养水生植物等)等方法改善池塘的生态环境。
⑶可通过加强及改进饲养管理、采取人工免疫、培育抗病力强的苗种等方法来增强养殖对象的机体抗病力。
⑷采取清塘对饲料食场消毒,发病前的药物预防,消灭带有病原体的陆生动物切断病原传播链,消灭池中中间宿主和消灭池塘中的病原体。
⑸强化疫病检测,建立隔离制度,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病发生。
(6)渔药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全池泼洒法,浸浴法,挂篓(袋)法,饲内服法,注射法。
春季主要鱼病是水霉病。
防治方法
(1) 在牵捕、搬运和放养过程中谨防鱼体受人同时注意合理放养密度。
(2) 治疗可拌料投喂五倍子每千克体重用0.1克,每天3次,连用5~7天;或用每立方米水体2~4克的五倍子溶液浸浴;或用氯化钠(食盐〉浸洗5-10分钟,或用1%食用醋数滴浸洗5分钟,均有较好
疗效。
春季常见鱼病的防治

1 , 天 后再 用 0 ~ . g g海 因类 药物 次 5 . 0 m/ 2 3 k ( 次氯海 因、 二溴海因等) 泼洒 1 。 次
二 、 皮 病 赤
赤皮病是由于鱼类 因体表 损伤而感染荧 光假单胞菌引起的。 当鱼体体表无伤时 , 荧光 假单胞菌无法感染鱼类 , 鱼体体表损 伤后 。 通
塘消毒 :2在捕捞运输 和放养时尽量避免鱼 .
射出来 。 鳞片随之脱落 ; 鱼腹腔肿大有 病
腹水 , 有时鳍基部 和皮肤 表面伴有充血 , 眼球突出。病 鱼游动迟钝 , 呼吸困难 , 如不及 时治疗 . 持续几天就会死亡 。 主要流行 于每年
的 4 6月 。  ̄
体 受伤 ;3 . 放养 时必须 用 3 5 苗种 %~ %食盐 水 或 2 m / 高锰酸钾 浸洗消毒 ; . 0gg k 4治疗时 用食盐 与小苏打合剂 0 ~ . g g . 0 m / 全塘泼洒 4 5 k
或亚 甲基蓝 1 3 /g ~ mgk 全塘泼洒 , 2天泼洒 隔
春 季常 见刍 病的防治 一
防治方法 :. 1 鱼体受伤 时引起此病的主
要原 因之 一 , 因而在捕捞 、 输 、 运 放养 过程 中
防止受 伤是有效 的预防措施 : . 3 % 2用 % 5 的食 盐水浸洗 5 lm n ~ O i.或 用 2 %食盐 水和 3 x %d 苏打混合液浸洗 8 1m n 3 对发病鱼 - 2 i: . 塘水体 进行彻底消毒 ,全塘泼洒 0 ~ . g . 0 m/ 2 3 聚维 酮碘 , 次, , 1 d连续 2 3 ; . — d 4 用磺胺间 二 甲氧 嘧啶 每公 斤 鱼每 天给 药 10 2 0 g 0 ~0m 制成药饵投喂 , 连续投喂 5 7 。 — d
春季观赏鱼常见病

春季观赏鱼常见病春季是观赏鱼疾病的高发季节,如果你在这个季节不注意防护的话,很容易会让你的观赏鱼感染上疾病。
马上又要迎来一年的开春了,就为你整理了一些春季在观赏鱼身上比较常见的疾病,新手鱼友可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以免影响了观赏鱼的健康。
一、水霉病病鱼在染菌初期肉眼看不见什么症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体已进入鱼体伤口,并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向外生长的菌好象灰白色的棉团状,也就是我们用肉眼可见的鱼体呈灰白色絮状东西。
由于霉菌产生大量的酵素分解鱼体组织,使鱼体受到强刺激,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在水中焦躁不安,最后使鱼体组织坏死,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①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可以减少此病发生。
②在捕捞和投放搬运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切勿使鱼体受伤。
③用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鱼体20分钟。
或用0.2ppm的孔雀石绿全池泼洒。
④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二、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基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
防治方法:①在放养及捕捞过程中要仔细,避免鱼体受伤。
②鱼种放养前可用10ppm漂白粉浸洗20分钟左右。
②用10—20ppm的呋喃唑酮浸洗鱼体20—30分钟。
④内服鲤暴平药饵,外用10ppm漂白粉全池泼洒。
三、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病鱼的皮肤、鳃瓣和鳍条上肉眼可见布满了白色的小点状的白泡,严重时体表好似一层白色的薄膜,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②用0.2—0.4ppm的孔雀石绿浸洗鱼体2小时。
③用2ppm的硝酸亚汞浸洗病鱼,水温在15℃以下浸洗2-2.5小时,水温在15℃以上洗1.5—2小时。
四、气泡病病鱼的肠道中或体表,鳍条,鳃丝上附有较多的气泡,鱼漂浮水面,沉不下去,各种年龄鱼均发生,尤以鱼苗危害性较大。
防治方法:迅速注入清水,每亩水深0.7米,用0.4-O.6公斤食盐水,向浮有气泡病鱼水面均匀泼洒。
春季常见鱼病及其防治

春季常见鱼病及其防治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鱼类经过越冬,体重减轻,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同时又是繁殖孵化、苗种培育的季节。
多种病原体随着温度的上升日益活跃。
因此,春季也是鱼病,尤其是寄生虫病的一个高发季节。
现介绍几种春季常见鱼病及其防治方法。
1、水霉病此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真菌性疾病。
因拉网、运输、操作不细心所至,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丝,呈白色或灰白色,肉眼可见。
病鱼焦燥不安、运动失常,最后衰竭而死。
未受精鱼卵或胚胎发育不正常的鱼卵也可生水霉,卵膜外生长大量菌丝,呈放射状。
预防:(1)注意加强鱼类营养,提高免疫力;(2)尽量避免鱼体受伤;(3)繁殖中注意提高鱼卵受精率,鱼巢要进行煮沸消毒或用孔雀石绿、食盐等浸洗。
治疗:(1)全池泼洒食盐和小苏打合剂(1:1),使池水呈8ppm浓度;(2)100kg饲料加入克霉唑或灰黄霉素50g制成药饵,连喂4—7d。
2、竖鳞病此病也称松球病、鳞立病,由细菌引起。
主要症状是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带血的渗出液。
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内常有积水。
预防:(1)尽量避免鱼体受伤;(2)发病初期可在鱼池加注新水,水深保持1.5m,减缓病情蔓延。
治疗:(1)全池泼洒呋喃唑酮(痢特灵),使池水呈0.3—0.5ppm,连用3—7d;(2)每公斤鱼用磺胺二甲异哑唑(SIZ)200mg加甲氧嘧啶(TMP)40mg 拌料投喂,连用4—6d,首次用量加倍。
或每公斤鱼每天用磺胺间甲氧嘧啶(SMM)50mg加甲氧苄氨嘧啶(TMP)10mg拌饲投喂,连用4—6d,首次用量加倍。
3、赤皮病此病也称出血性腐败病,由细菌引起。
当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鱼体被寄生虫寄生受损时,病原体侵入。
主要症状是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松动脱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
鳍条也常充血发炎,鳍的未端腐烂,呈扫帚状。
预防:同竖鳞病。
治疗:(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浓度为0.4—0.6ppm;(2)内服药同竖鳞病。
春季鱼类常见病的防治

春季鱼类常见病的防治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4期春季鱼类主要病害是真菌和细菌感染引起的,因此,养殖者应根据季节发病规律,结合本地生产实际,积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
现将春季常见几种疾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水霉病由霉菌感染引起的。
此病主要症状是伤口长出白色的棉絮状的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粘连后分泌大量蛋白分解酶,使组织坏死,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衰竭死亡。
防治方法:①鱼池内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②在捕捞运输和放养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③苗种放养时必须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浸洗消毒;④治疗可用0.4~0.5g/m3食盐与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或全池遍洒2~3g/m3亚甲基蓝,隔2天一次,5天后再用0.2~0.3g/m3二氧化氯泼洒一次,或用硫醚沙星或水霉净全池泼洒。
二、烂鳃病病原体为柱状黄杆菌,一般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
病鱼体色发黑,鳃盖内表面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透明的小窗。
鳃丝肿胀,黏液增多,末端缺损。
防治方法:①在操作时要轻快小心,避免鱼体受伤;②苗种放养时要用药物浸泡消毒;③发病后及时采用二氧化氯0.3g/m3或三氯异氰尿酸0.3g/m3全池泼洒。
三、赤皮病病原菌为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当鱼体因捕捞、运输、放养等人工操作或机械损伤、冻伤或被寄生虫寄生而受伤时被病菌侵入引起发病。
病鱼表现为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
鳍的基部充血,鳍条充血或糜烂呈扫帚状。
防治方法基本与烂鳃病一致,主要做好预防,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四、肠炎病该病的病原体为肠形点状气单胞菌,也为条件致病菌。
当水质环境恶化、投喂变质饲料或不正常投饲时易引起此病。
患病的鱼一般腹部膨大且有红斑,肛门红肿,轻轻挤压腹部即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
肠道内无食物、有淡黄色黏液,内壁糜烂。
防治方法:①改善水体环境,保持水质良好;②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四定”投饲原则;③治疗时可用0.3g/m3溴氯海因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2‰~3‰的大蒜素进行内服,连续投喂5天。
春季常见鱼病特点及防治技术

春季常见鱼病特点及防治技术春季鱼种经过越冬,体质较弱,而某些寄生虫大量发生,会侵袭鱼类,引起发炎,鳃丝腐烂,如隐鞭虫病、口丝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等。
现将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一、水霉病症状此病由于霉菌产生大量酵素分解鱼体组织,使鱼体受到刺激,分泌大量黏液,病鱼在水中焦躁不安,鱼体组织坏死,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最后衰弱而死。
防治方法:(1)渔池使用时应按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100千克全池泼酒,清塘消毒。
(2)在捕捞搬运和放养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
(3)用400mg/千克食盐和400mg/千克小苏打合剂,全池泼酒或浸洗鱼体进行防治。
二、赤皮病症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
防治方法:(1)放养及捕捞过程中应小心仔细,避免鱼体受伤。
(2)在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休用10g的漂白粉浸洗鱼体20分钟左右。
三、寄生虫病主要有锚头鳋、中华鳋、鱼波豆虫、小瓜虫、口丝虫病等,其治疗方法是:1.锚头鳋病:是因锚头鳋寄生鱼体所致,可用0.3pm硫酸亚铁全池泼酒。
2.中华鳋病:因中华鳋寄生而致病,可用0.5ppm硫酸铜加0.2ppm 硫酸亚铁全池泼酒。
3.鱼波豆虫病:因该虫寄生鱼体表,使鱼鳃组织细胞坏死,使鳃丧失了正常功能,呼吸困难,病鱼丧失食欲,漂浮水面不久即死。
防治方法:(1)渔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2)注意调节水质,保证渔池水质良好。
(3)鱼种放养前可用0.7ppm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浸洗鱼体20分钟~30分钟。
4.小瓜虫病:病鱼皮肤、鳍条或鳍瓣上肉眼可见布满了小点状白泡。
其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放养密度合理。
(3)禁用硫酸铜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救治,因硫酸铜对小瓜虫不但无杀灭效果,反而可促使小瓜虫形成胞囊进行大量繁殖,导致病情更加恶化。
5.口丝虫病:发病时,病鱼的皮肤和鳃瓣上有暗淡的小斑点,形成蓝色黏液,对年龄越小的鱼危害越严重。
春季鱼类常见病的防治

春季鱼类常见病的防治1.烂鳃病病原粘球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处,废食。
鳃丝腐烂带泥,鳃盖内侧表皮充血,常腐蚀成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
草鱼鳃瓣感染粘球菌后,病变区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疡和侵袭性出血。
青鱼、草鱼、鳙鱼等养殖鱼类都可发生此病,尤以危害草鱼为主。
水温15℃以下,一般少见,20℃左右开始流行。
预防水深1米每亩水面(1亩=667平方米)用"杀菌红"50毫升全池泼洒,每隔15天使用1次。
或用0.5%"鱼康乐2号"添加在饵料中,每15天投喂1次。
苗种放养前用"苗种浸泡剂"按1∶5000比例稀释后,药浴3~5分钟。
治疗水深1米每亩水面用"杀菌红"100~125毫升全池泼洒,配合使用"鱼康乐2号"效果更佳。
若病情严重或出现暴发性疾病时,可用1.5%"鱼康乐1号"添加在饵料中投喂,3~5天为一疗程。
2.竖鳞病病原水型点状极毛杆菌。
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外张呈松球状,鳞基部水肿,内部积聚半透明或含血色渗出液。
烂鳍,鳍条基部充血,腹部膨大,眼球突出。
病鱼游动迟缓,呼吸困难,腹部向上,持续2~3天后死亡。
该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和鲢鱼,每年春季流行。
预防冬季每次拉网出鱼后,水深1米每亩水面用"杀菌红"50毫升全池泼洒。
治疗水深1米每亩水面用"杀菌红"100~125毫升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连用2~3次,或在饵料中添加1.5%"鱼康乐1号",连用3天。
3.痘疮病病原病毒。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白色小斑点,上覆白色块状粘液。
随病情发展,白色斑点数不断增加,病灶部位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增生物,形似痘疮,故称"痘疮病"。
主要危害越冬前后的2龄鲤鱼。
秋季至初冬和春季,水温10~15℃时多发。
春季常见鱼病及防治

春季常见鱼病及防治1 水温升高带来的传染病水温升高使许多鱼类易感染传染性病毒,特别是炎症性鱼类疾病(Inflammatory Fish Disease,IFD)。
IFD对鱼类比较敏感,大部分鱼类易受其影响,鱼类细胞细胞壁分解,出现嗜血杆菌,硫酸盐形成的氧化损伤,出现病症和死亡。
2 病毒黄斑病病毒黄斑病(Viral Yellow Blotch)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如特大型衣原体(TSV)、水痘病毒(VHS)、假单胞菌(PKX)衣原体和虾嗜血杆菌(VN)等引起的复杂性疾病,它们能够由吸入或吞咽病毒簇而传播给鱼类,发病率比较高。
鱼类受到感染后,会出现发黄症状,及时未出现其它症状,可导致严重的鱼体细胞毒性破坏,从而危及其生存。
3 鱼类真菌病鱼类真菌病是常见的水族病害,主要由真菌病原引起,也是多种鱼类受害的主要原因。
鱼虾因此迅速出现暗瘦,表皮糊片化,出现糙皮症状,以及着色改变等症状。
4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由几类寄生虫,如腹肌蚴类、裂头皮屑类,牛头泥龟类等,侵入鱼类体内通过吸血和寄生而造成疾病。
寄生虫病会影响鱼体和表皮,使鱼体受损,使鱼儿消瘦,皮肤脱落及抹香等。
5 防治措施(1)病鱼与健康鱼分类放置。
检测到有病鱼的情况下,应尽快将其与健康的鱼类分开,并将病鱼放置在专门的医疗池中,尽可能减少对其他健康鱼的影响。
(2)确保良好的饮水质量。
当水温升高时,维护鱼类良好的饮水质量非常重要,生活条件,特别是水温不宜太高,应事先使用温度计进行控制。
(3)杀虫防治。
如果发现过敏的病毒,可以选择合适的杀虫剂来进行治疗。
在使用杀虫剂后,应使用高浓度氧气代替毒性水原料;操作部位的饮水处理,以防止饮水的二次污染。
(4)严格控制日常维护。
春季应格外注意鱼类的日常养护,做好环境清洁,保持水质好,避免重复污染;确保每天都有计划性地更换水,维护水质清洁,以减少鱼病的发生。
以上就是春季常见鱼病及防治的相关内容。
春季是水族业的高峰期,应格外注意保护鱼类的健康,以免发生鱼病而影响鱼类的健康。
春季防治常见鱼病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鱼病基础知识 • 春季常见鱼病及症状 • 春季防治鱼病的原则和方法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 总结与展望
01
鱼病基础知识
鱼病定义与分类
鱼病定义
鱼病是指鱼类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 响,导致其生理机能失调或组织结构 发生异常变化,从而表现出各种异常 症状或死亡的现象。
案例四:水体污染的应对措施
总结词
水体污染是春季养殖中常见的环境问题 ,通过科学管理、及时处理能够有效应 对。
VS
详细描述
水体污染通常表现为水体浑浊、氨氮含量 超标等现象。应对措施包括加强水质监测 、及时处理污染物等。
05
总结与展望
防治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显著
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春季鱼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减少了鱼类的死亡和损失,提高了养 殖效益。
详细描述
鲢鱼的寄生虫病通常表现为鱼体瘦弱、呼吸困难等症状。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检查鱼体、使用特效药物 等。
案例三:池塘的蓝藻爆发防治
总结词
蓝藻爆发是春季池塘管理中常见的现象,通过科学管理、改善水质能够有效防治。
详细描述
蓝藻爆发通常表现为水体出现大量蓝绿色悬浮物,影响鱼类生长。防治方法包括控制水体营养盐含量、增加水体 透明度等。
鱼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鱼病可分为病毒 性鱼病、细菌性鱼病、真菌性鱼病、 寄生虫性鱼病等。
鱼病发生的原因
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饲养管理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 、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
染。
如水温、溶氧量、pH值 等环境因素的异常变化
。
如水体中的有毒物质、 重金属等对鱼类的毒害
作用。
早春常见鱼病及防治

早春常见鱼病及防治开春后,鱼池水温逐渐升温但又受寒流影响,气温变化幅度大,早晚温差大,这个季节越冬的鱼体质较差,而早春也是苗种投放时期,这个时期浮游生物,各种病原开始大量繁殖,许多鱼池会爆发疾病。
所以注意病害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这几年实践经验,整理以下几点早春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一水霉病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
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
防治方法:聚维酮碘加硫醚沙星一组用2.5亩,连泼两遍。
之后改善池底环境。
二痘疮病痘疮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疱疹病毒,流行于秋末至春初的低温季节及密养池,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
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当水温升高到15℃以上后,病鱼会逐渐自愈,一般不会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聚维酮碘每瓶3亩。
三竖鳞病竖鳞病分为两种,一种为细菌性感染,一种为鱼波豆虫感染。
主要发生在春季,水温17-22℃,有时在越冬后期也有发生。
死亡率一般在50%以上。
病状:鳞片竖起,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鳞囊内有液体,轻压鳞片可喷射出渗透液防治方法:细菌性竖鳞病:聚维酮碘加二硫氰基甲烷一组2.5亩(PH高的池塘不可加二硫氰基甲烷)寄生虫性竖鳞病:需先杀生再消毒四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
导致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地下水含有过和氮气,没有经过充分曝气,立即导入池中,或者是池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过多,经日光照射,产生大量氧气使得溶氧过高。
气泡病易发生于夏季高水温期,死亡率一般低于5%,但急性病例可造成鱼苗100%的死亡率防治方法:早春高温时,及时开增氧机曝气,已经有了气泡,立即10KG/亩食盐全池泼洒五鲤春病鲤春病(又称鲤鱼传染性腹水症)是由鲤弹状病毒引起鲤鱼科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性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几种常见鱼病防治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是鱼池刚化冰后最常见鱼病之一,发生此病后肉眼可见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有的黏附着泥粒等棕色附着物,鱼体组织坏死,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或不吃食而死亡。
该病在草、鲤、鲢、鳙、鲫、鲂等鱼都易感染,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春季最为严重。
预防方法:(1)在拉网捕捞、搬运和放养操作中要尽量减少鱼体受伤,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
(2)在并塘越冬及春放鱼种时进行鱼体药浴消毒。
用3%至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10至15分钟,或用高锰酸钾20克/立方米对鱼体消毒5至10分钟。
治疗方法:(1)采取全池泼洒药物,用水霉净按说明用量,或用鱼虾安0.3至0.4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2至3次即可控制。
(2)用亚甲基蓝2至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2至3次。
(3)用克霉灵0.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两次,效果也很好。
竖鳞病:又叫松球病、林立病,是因水质恶化、鱼生活环境突然温差变化过大,或鱼体受伤被细菌侵入所致。
患病鱼的鳞片局部或全部竖起像松球样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用手指按压鳞片,有半透明液状物从鳞囊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
有时还伴有鳍基部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腔膨大、腹水等症状,患病鱼游动迟缓,呼吸困难,鱼体腹部向上,如不及时治疗,病鱼2至3天死亡。
初春水温低时发病率较高,而高温季节则较少发生。
主要危害鲤鱼、鲫鱼、鲂鱼、草鱼及金鱼等品种。
发病范围广,从鱼种到成
鱼均有发生。
预防方法:(1)放鱼前彻底清塘,清除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漂白粉或鱼用清塘净等进行清塘消毒。
(2)保持养殖水体的水质清新。
(3)在拉网、过数、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小心操作,减少鱼体受伤。
(4)放养前对鱼进行药物洗浴,用3%食盐水浸洗鱼体10至15分钟。
(5)每立方米水用5克硫酸铜、2克硫酸亚铁和10克漂白粉混合液浸洗鱼体5至10分钟。
(6)用碘制剂鱼药浸洗鱼体效果也很好。
(7)池塘内冰块融化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水,水深1.5米,亩用生石灰2至2.5公斤,使池水呈微碱性,pH值在7.5至8之间,或用溴制剂专用药物全池泼洒消毒,隔天一次。
治疗方法:(1)在发病初期给池塘冲注新水,可有效缓解此病病情。
(2)全池泼洒杀灭海因,浓度为0.2至0.4克/立方米。
(3)用苦参煎汁全池泼洒,用量每667平方米0.25至1千克。
(4)发病后及时投喂药饵:每千克鱼体每天用盐酸土霉素50毫克,或复方新诺明150毫克,拌饲料连喂3至5天。
(3)内服红霉素(水产专用药物),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至2克,连喂3至6天。
同时用漂白粉1克/立方米或强力消毒灵0.4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2至3次,效果也很好。
白云病:该病病源是恶臭假单胞菌所致。
病菌侵入鱼体后,患病初期可见鱼体表有点状白色黏液附着物,并逐步蔓延扩大,全身像包一层白云,以头部、背部、尾鳍处白色黏液更为稠密。
严重时鳞片基部充血,鳞片脱落,鱼溜边不吃食,游动缓慢不久死亡,剖开鱼腹可见肝、肾脏充血。
此病水
温6℃至18℃最宜发生,多发生在3、4月,主要发生在流水及渗漏大的越冬池或高密度网箱养殖中,鱼体受伤更易感染此病,并常和竖鳞病、水霉病并发,往往在初春使鱼发病死亡严重。
主要感染鱼类为鲤鱼、鲫鱼、鲂鱼。
预防方法: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和鱼体消毒,保持水质清新。
治疗方法:(1)用二溴海因0.4克/立方米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用两天。
(2)用聚维酮碘1至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两天。
(3)1千克饲料中加1克鱼用杀菌灵,做成药饵投喂,连喂3至6天。
白点病:患病鱼鳃上和鱼体表肉眼可观察到许多小白点,病鱼表现为急躁不安,集群围绕池边游动,并不断地和其他物体摩擦或游出水面,鱼体消瘦发黑,鳃丝充血,呼吸困难,不久即大批死亡。
显微镜观察,鳃丝周围有小瓜虫游动。
一般在初冬、春末易发生,危害各种不同规格鱼类。
适宜水温在15℃至25℃条件下生长繁殖,当水温降至10℃以下和上升至26℃以上时,小瓜虫自行脱落。
幼虫在28℃以上时易死亡。
因此可通过调节水温防治此病。
预防方法:用生石灰对池塘彻底消毒,鱼体药物浸洗消毒。
治疗方法:(1)全池泼洒福尔马林15至25克/立方米,隔天泼洒1次,连续泼洒3次。
(2)用亚甲基蓝2至5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两天。
(3)按每立方水体用干辣椒0.35克和生姜0.1克,加水煎液后全池泼洒,连用2至3天,效果较好。
赤皮病: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
侧及腹部最为明显,皮肤溃疡,鱼鳍基部充血,鳍的末端腐烂断裂,形成“蛀鳍”,并常与水霉、烂鳃、肠炎病并发。
此病一年四季流行,尤以北方在越冬后春季最易爆发,主要危害草、青、鲤、鲫和团头鲂等鱼种。
预防方法:减少鱼体受伤,在发病季节15至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浓度为15至20克/立方米。
治疗方法:采用内服和外用相结合进行治疗:(1)用三氯异氰尿酸0.4至0.5克/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用2至3天。
(2)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0%)1至1.2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3)投喂复方新诺明药饵,用量为每千克饲料加入10至20毫克制成药饵,连喂3至5天,或在饵料中添加0.1%的三黄粉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至5天。
也可用恩诺沙星内服,每千克鱼体10至20毫克/次,每天投喂两次,连喂5至7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