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解决问题6 教案、说课稿、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三)教学内容:P41页例6以及练习九1、4、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1、课件出示线段图:女生人数,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说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男生人数,现在将两者比较说一说。

引导学生们发现,当我们将不同的人数作为单位“1”时,就会出现不同的分率,这样的两个分率是倒数关系。

(二)探索交流

1.出示例题。

2.阅读与理解。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下半场的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我们班全场的得分是42分。

3.分析与解答。

(1)同伴交流,理清关系,找到单位“1”。

(2)学生汇报

上半场+下半场=全场得分 将上半场作为单位“1”,下半场是上半场的12

。 我们可以设上半场为X 分,下半场为12

X 分. X+ 12

X=42 (1+12

)X=42 32

X=42 X=42÷32

X=42×23

X=28

28×12

=14(分) 师:还可以怎样解决呢?引导学生思考,找到其他解决方法。

(如果有学生汇报,就分析学生的方法。如果没有学生汇报,就讲解书上的第二种方法。)

老师讲解我们可以设下半场的得分x 分。那么上半场的得分是2x 分. 2x+x=42

3x=42

X=42÷3

X=14

2x=2×14=28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二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注意:这一种方法难度很大,作为一个难点突破,不要求全体学生呢个都掌握。

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4、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从检验方程的解、检验是否符合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验证。。 28+14=42,全场得分的确是42、

14÷28= 1

2

,下半场的得分确实是上半场得分的

1

2

符合题意,解答结果正确。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九1、4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加强练习2、完成练习九5题。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会了如何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

生2::应先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再设其中的一个量为x,找x和另一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师:看来大家都很会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将遇到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三)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次我讲授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例6,在学这一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还有分数除法的综合算式,及分数除法简单的解决问题。对于如何确定单位“1”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方法。今天要学习的例题6中包含两个未知量,首先在题目当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点上,要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未知量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与和差关系,这是一个难点。其次在教材的编排上,还设计了逆向思考,以题中另一个量为单位“1”,对于学生而言非常抽象、思维难度很大、容易出错。我也将其纳入到了教学过程中,看看学生能否掌握这样一种逆向思维法。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列方程求两个未知量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如果不设计第二种方程应该由80%左右学生能掌握)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等量关系,学生大多数应该都能独立判断)

3、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学生的思维比较局限,不敢大胆思考,有方法的畏惧说,怕出错。在平时还学要多多鼓励)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复杂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三、说教法

基于教材的特点,我设想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题中呈现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确定单位“1”的不同所带来的数量关系的变化。帮助学生找到等量关系解决问题。为了能突出重难点,我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常见的两之间的线段图,用提问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学去发现当我们以不同的量为单位“1”时,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两个分率互为倒数)2、在教授例题时,我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去找题中的已知条件及问题,并独立思考找到算式之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式。3、根据书上对例题的编排意图,我又设计了以老师主讲的第二种方程式的方法,对于这一方法难度很大,估计学生难以独立思考出来,所以我又选取了“填鸭式”教学法,结果可想而知,学生恐怕难以真正理解。4、巩固练习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独立解决问题,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单独解决。

提出条件 自主探索 老师讲授 运用新知 思考问题 得出方法 观察对比 知识迁移 导入:引导学生发现单位“1”的变换,所带来的数量关系间的异同 新授:方法一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 新授:方法二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讲授 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找到单位“1”,找到等量关系,独立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