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
3.(教材 P30)(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 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提示: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探究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
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
分。
(2)“上帝创世说”是不存在的。
2.物质 (1)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原始地球中的金属铁、镍 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 态铁质地核。同时,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引起地球内 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向上浮动,把热带到
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
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分层的地球,即中心为 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 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 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
们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
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1.(教材 P28)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 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 的。
提示:天地万物不是上帝创造的。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通过
对古老岩石的测定,人们得知地球已存在约 46 亿年了,它是由 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首先是星子聚集成行星胎,然后再增生而形成原始地球。 原始地球所获得的星子是比较冷的,通过冲击效应、压缩效应
4.1世界的物质性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系,首先承认自然界的物质 性(客观性),承认自然界 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补充) 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学会和自然和谐 相处。否则人类就会受到自 然界的惩罚。
结论: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 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即自然界是物质的)。
问题:在自然界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桌椅是物质吗? 它与看不见又真实存在的磁场,超声波,红外线有什 么共性?
无论他们看的见看不见,他们都是一种物 质现象。都客观的存在着,这些存在我们可能 看不见,但有些我们能感觉得到,能检测得到。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质呢?
强调物质的客观性,指它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 的,不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 一直存在着。不论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还是出现以后, 区分: 它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即物质具有客观性(与唯心 物质的唯一特性(共同属性):客观实在性 主义划清了界限)
—— 马克思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只能由 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的决定。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 客观的物质体系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 人口因素 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 生产方式 社会的物质性。 地理环境
②什么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指各种具体事物,它们既有 “客观实在”这一共性,又有其个性(形状、色彩各 异等)。
水
果
抽象
具
物质 (抽象)
体
表
现
物质的具体形态 (具体)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
世界的物质性概述
①区别
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
除具有客观实在性
只是存在于千差万别
这一万事万物的共性外, 的物质具体形态中唯一的
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共同的特性。是抽象的,
是具体的,多变的,有 永恒的、不灭的。
生有灭的。 联系: 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物
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结论:二者是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个性与一般 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 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动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 脑量的变化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 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劳动者 生产力三要素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客观的或
具有物质性
生
产
方
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关系三 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和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 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 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5.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 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 物质世界
整个世界 人 类 社 会
人的思 维
意识世界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物质
(1)定义
客观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
可知性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共31张PPT)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动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 量的变化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 就没有人类社会。
1、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
2、构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
最近,我们在《物理》上学习了“电荷”的相关知识,电荷 和我们所知道的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这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的东西,是否属于物质范畴?
结论1:物质不等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我们说电荷、磁场、紫外线等属于物质的范畴,但是能不 能说它们就是物质呢?为什么?
结论2:物质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抽象 、一般、共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 具有物质性
①产生: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②本质: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基本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3、人是社的会意的识产物,它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பைடு நூலகம்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宇宙大爆炸和人类出现》
二、世界的物质性
思考:你知道几种关 于世界起源的说法? 这些观点科学、合理 吗?为什么?
上帝创世 盘古开天
《宇宙大爆炸和人类出现》
粗心的上帝
万能的上帝
一位著名的牧师做完祝
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物 质的性质有很多,强可知性、无限性,唯一特性只有客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物质性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和意识。
无论我们是否相信,物质都会继续存在并独立存在。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只有尊重和认识客观物质,才能真正理解和解读世界。
其次,物质的内在属性和规律。
物质不是无规律的混沌,而是具有自己的内在属性和运动规律。
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物质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牛顿的运动定律、热力学的能量守恒定律、电磁学的麦克斯韦方程等,都是描述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再次,物质的可分割性和可合成性。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具有可分割和可合成的特性。
通过分解和合成物质,我们可以了解更深层次的物质结构和性质,并且可以通过合成新材料来满足社会和科学的需要。
此外,物质的运动性。
物质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物质具有各种运动形式,如平动、转动、振动等,这些运动形式遵循着物质的内在规律。
物质的运动形式不仅体现在宏观世界,也存在于微观世界,如原子和分子的热运动等。
最后,物质的发展性。
物质不仅存在和运动,还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物质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既包括宏观上的物质变化与演化,又包括微观上的原子和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物质的发展是因果关系的结果,与时间和空间紧密相关。
总结起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是指物质存在的客观实在性和活动性。
物质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内在属性和规律。
物质具有可分割和可合成的特性,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物质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不断在时间和空间中演化和变化。
物质性原理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基础。
世界的物质性(完整版)
汇报人:XX 2024-01-24
contents
目录
• 物质与意识 • 自然界物质性 • 社会生活物质性 •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关系 •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01
物质与意识
物质定义及特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 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物概 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 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思维是存在的反映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没有存在就 没有思维。
存在决定思维
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思维,而不是思维决定 存在。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二者具有同一性。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01
思维能够正确认识 存在
人的思维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事物发 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实践价值
01
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02
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推动
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3
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推动
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2
思维对存在的认识 具有局限性
由于人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 限制,对存在的认识可能存在偏 差或误解。
03
不断推动思维与存 在的统一
在实践中不断推动思维与存在的 统一,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对 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和斗争
唯物主义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物质性
与山川草木诉说心中的烦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 话;对虫鱼鸟兽倾吐心事,虫鱼鸟兽哪能了解她的苦 恼。她颓然坐在一个池塘旁边,茫然对池塘中自己的 影子。她突然觉得心头的死结解开了,是呀!为什么 她会有那种说不出的孤寂感?原来是世界是缺少一种 像她一样的生物。 想到这儿,她马上用手在池边挖了 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成了 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 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她把 这些小东西叫作“人”。 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 造出来的,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 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 女娲 那寂寞的心一下子热乎起来,她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 闹,
都
劳动者
是
物
生产力(客观 劳动资料
质
生 的物质力量) 劳动对象
关 系
产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
方
具
式 生产关系(客观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有
的经济关系) 相互关系
物 质
产品的分配关系
性
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从 古到今,劳动工具的发展过程示意图: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由生产力的实 际状况决,具有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 部分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为什么)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 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 引导学生掌握世界物质性的表现和证据,从而增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界物质性的概念:物质、物质世界、物质性。
2. 世界物质性的表现: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3. 世界物质性的证据: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物质性的概念、表现和证据。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世界物质性的本质和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界物质性的概念、表现和证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物质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世界物质性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引出世界物质性的概念。
2. 讲解物质性概念:详细讲解物质、物质世界、物质性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世界物质性的基本含义。
3. 分析物质性表现:讲解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表现,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个方面都具有物质性。
4. 阐述物质性证据: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的证据,证明世界物质性的存在。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实例,让学生分析其物质性表现,加深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世界物质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思考和交流。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世界物质性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世界物质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世界物质性表现和证据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世界的物质性》相关章节。
2. 参考书籍:关于世界物质性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等方面的著作。
3. 网络资源:关于世界物质性的相关论文、报道、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世界物质性的概念和表现。
世界的物质性
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 性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应用:火箭升空、划船等
定义:能量守恒 定律是指在一个 封闭的系统中, 能量不能被创造 或破坏,只能从 一种形式转化为 另一种形式,总 能量保持不变。
相变现象:物质 在不同温度和压 力下发生相变, 产生不同的物理 现象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分子结构:由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分子 原子核和电子的运动状态:量子力学描述 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长公式
量子力学的基本 原理
量子态的描述
量子力学的应用
量子计算机的发 展前景
物理运动:分子、原子等微 粒的移动和变化
化学运动:化学反应中元素 的化合和分解
生物运动:生命活动的进行 和调节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移动
社会运动:人类社会的生产、 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
动和社会活动的变化
物质运动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物质运动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物质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是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意识的定义: 意识是人脑对 客观世界的反
映
意识与物质世 界的关系:意 识是物质世界 的一部分,是 客观世界在人 脑中的主观反
映
意识的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 地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
意识与物质世 界的相互影响: 意识与物质世 界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意识是物质世界中一种特 殊的物质现象
物质运动与时间的关系:物质运 动随时间变化,时间与物质运动 不可分割。
时空相对性:物质运动的时空受 到相对论的限制,不同的观察者 对同一物质运动的观测结果可能 不同。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最新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认识到物质世界是我们生活的基础,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敬畏之情。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解释物质性的概念;阐述世界物质性的表现形式;描述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物质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物质性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第二章:物质性的概念2.1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指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体积、形态和运动等基本特性。
2.2 物质性的内涵物质性是指物质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表现为客观实在性、多样性、发展性等。
2.3 物质性与其他概念的关系与物质现象的区别:物质性是对物质本质的揭示,而物质现象是物质外在表现;与物质世界的联系:物质性是物质世界的根本特征,物质世界是物质性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世界物质性的表现形式3.1 自然界物质性自然界的构成:无机界、有机界;自然界物质性的表现:地貌、气候、生物等。
3.2 社会物质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生产关系;社会物质性的表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
3.3 人类思维的物质性人类思维的起源:物质生产活动;人类思维的发展:实践、经验、理性等。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4.1 物质世界的发展历程自然界的发展:地质时期、生物时期;社会的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
4.2 物质世界发展的内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物质世界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
4.3 人类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规律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第五章:物质性与人类文明5.1 物质性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物质基础与文明成果:科技进步、艺术创作等。
4.1世界的物质性(共33张PPT)
②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
在与发展仍然是客观的。
问题与探究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的演化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①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 (自然界)
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是客观的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 物质的要素,这些 要素的客观性,集 是 客观的 中体现了人类社会 的物质性。 是客观 的?
物质
2、为什么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自然界 人类社会 精神世界(思维、意识)
(1)自然界的物质性
盘古开天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 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 北。 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 的盘古。 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 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 酷热难当,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鸡蛋壳 紧紧地包着他的身体,连舒展一下手脚也办不到。盘 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 只听得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 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 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 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 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 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 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 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 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4.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指 A、物质的多种形态 B、原子、电子等物质形态 C、物质现象的总和 D、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内容。
本课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了解世界的物质性,通过论证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的意识离不开物质来说明世界的物质性;二是理解物质的定义,区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课标要求,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二、学生分析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接受新事物。
但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在正确认识事物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有时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所以易出现偏激和偏差。
哲学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且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若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把握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和理性。
三、设计思想
本课力争在教学过程贯彻新课程以学生为主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以课标为依据,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景,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空间。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茫茫宇宙到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状态。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反对上帝或神灵创始说。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物质的定义
2、难点:物质的定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教师: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入,研究世界的问题,并回忆前几课的知识,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深入研究世界的物质性,什么是物质?
2.新课学习:
课前布置了预习提纲,课堂分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本框题的逻辑结构是什么?
教师:手中的粉笔是不是物质?为什么?
由第三小组代表到讲台讲解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做补充。
层次为:(1)理解物质的概念从哪里来?
(2)讲述物质的概念
(3)比较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4)比较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
(5)做一道习题巩固
教师:关于世界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它们是真的吗?世界是怎么产生的呢?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三个角度论述。
由第四小组代表到讲台论证自然界的物质性,播放视频《宇宙的产生》和幻灯片达尔文进化论。
教师做补充。
人类社会产生后自然界还是客观的吗?学生回答。
由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代表分别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三方面论证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师作补充,生产方式由教师强调。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世界是物质的。
最后通过几道习题来巩固知识点。
七、教学设计理念
(1)该设计尽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证明观点的材料,同时也可以看到学生跳跃的思维,给课堂带来新鲜感。
(2)该设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懂得团结合作是成功的保障。
同时,要懂得取舍。
(3)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比较难驾驭,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教学相长,有利于创新思维火花的闪现。
八、板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定义
2、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九、学生预习材料:
1、本框题主要讲了几个问题
2、古代和近代哲学家认为水、火、原子等是世界的本原,那水、火、原子等是物质吗?
3、如何理解物质的定义?
4、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5、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
6、自然界是怎么样产生的?
7、人类产生后,创造出了自然界没有的东西,自然界还是客观的吗?
8、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
9、人类社会是怎样存在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