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 读《论语》有感

合集下载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心得体会开头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读国学《论语》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

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6篇)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6篇)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6篇)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一大家都知道《论语》这本千古名书是孔圣人孔老夫子所写的。

但是不要以为,《论语》是千古名书,就高不可攀了。

其实,《论语》就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就像《论语》的最前几句话,“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它正适合我们。

第一句是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吗?”这正告诉我们,学习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困难,只要你用心了,复习了,自己的心里是很高兴的。

后面一句是在讲“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我们的心里是很快乐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用慧眼找出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这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就会有一个能和自己说说心里话的伙伴陪伴自己,人生才会快乐。

最后一句也就是讲“人家不理解我,我却不怨恨,就是君子。

”在自己的生活中,要不断结交新的朋友。

新朋友有时可能因不太了解你而误会你。

你没有生气,也没有怨恨,这就是一个君子的作风。

在人们眼里如圣书一般的《论语》,其实在教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

记住,《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二《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步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

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故千年来为论语作注者不尽其数,经典者也是层出不穷,而这些古代学者是用文言注文言,我们已经和传统的文言相去甚远,因此,只能舍远求近——通读一些近现代学者所注《论语》的佳作,在我看来,最为深刻的当属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稍为逊色则有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当然少不了热得如火朝天的《于丹心得》,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大众化的版本来参照,除此之外,还有一本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称经典,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参照版本,我们想深入到孔子思想里面,还是得亲身去品味《论语》那些古老的文字,还得亲身去体味孔子的箴言,亲自去领悟孔子的智慧。

论语心得读书笔记5篇

论语心得读书笔记5篇

论语心得读书笔记5篇论语心得读书笔记1假期闲暇时阅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一书,使我对《论语》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

近几十年我国的教育忽视了对国学的学习,《论语》的学习情况也不容乐观。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虽然从事教学工作,对于《论语》也只是看过,却并不理解其意,平时的生活学习也不涉猎。

现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国学的学习重视起来,学校也开始学国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更应该先行,于是我又再次开始读《论语》,可是却觉得《论语》读起来并不轻松,于是采取走捷径读于丹教授所著的《论语》心得一书,读来对《论语》的学习轻松了许多,《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于丹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成功地让我们普通人对《论语》都能有一种感知的认识。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夫子对弟子说过的最简单的道理。

人一辈子做到一点就够了,那就是“恕”。

“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

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

其实,《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

在我们的工作中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遇事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通用27篇)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通用27篇)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通用27篇)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1孔子是非常重视友情的,朋友在他心目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

他关于“友情”、“朋友”的言论,在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不是志同道合,根本就不会在一起策划,就更谈不上交友了。

因此,有着相同的追求,共同的爱好、志趣,才有可能成为朋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曾经说过,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他认为,朋友之间交往,还应当有利于培养提高彼此的道德素质。

损者三友,益者三友,交友不慎给我们带来的教训,何其多啊!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静下心来思索的机会越来越少,从而带来情绪上的浮躁,情感上的淡漠。

真正的友情、朋友,才显得如此珍贵。

我非常赞赏刘心武先生的说法:友不过三。

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朋友不会超过三位。

检视自己,在芸芸众生中走过了几十年,其实真正能够称得上“朋友”二字的尚不足三位,人来人往,常不过是泛泛之交,过眼烟云。

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学会珍惜,好好把握。

在生活中一旦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实属不易,一定要认真交往,用心呵护这份友情。

如果缺少机缘,无缘相逢,也不必过于急躁,拥有一份宁静的心情不被打扰,也是一件美丽的事情。

世间事大多是不能够强求的。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感悟,用心寻觅,真正的友情一定在不远处微笑着等待我们。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2《论语》是一部古代教育学,中心思想是教育广大学子达到“仁、义、礼、智、信”。

其中有些论述对怎样做好教师也有很大的教义。

比如:一、教师的形象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我们可以理解为:作为教师要庄重严肃,否则在学生面前没有威严,学生学东西也不牢固。

有很多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注意保持距离,和学生没大没小,无话不说,虽然一时受到学生的亲近,时间一长,学生就对他失去应有的敬畏,把他的话也视为儿戏,其教育力度就打打折折扣。

如果老师在学生面前保持严肃认真的教态,学生就不敢轻视,老师对于自己的每项指令都说一不二,要求一丝不苟。

教师读《论语》有感

教师读《论语》有感

教师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它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们的思
想和智慧。

作为一位教师,我觉得读《论语》对我教学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读《论语》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作为教师,这个思想告诉我要
时刻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其次,读《论语》让我对教育的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孔子提倡“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他强调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作为教师,这就要求我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生价值观。

要做到这一点,我必须首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再者,读《论语》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方法和方式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因材施教”,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潜能,需要因材施教来引导他们。

作为教师,我要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使
他们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潜能。

总的来说,读《论语》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它不仅是一本充满智慧的经典,也是一本关于教育的启示录。

作为教师,我会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不断
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篇1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君子不争》看到《论语》中的这句话,马上想到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是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

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子观点有相似之处。

孔子的观点是君子之人是坦荡荡的,光明磊落,他不与人一争雌雄,即便是争也要争在明处,或者是事业上的竞争对手,生活中的好友。

君子之人不与人争高低,不与人为敌,待人以礼。

成为刎颈之交的廉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

君子不争利,若要争,也是以切磋技艺为主,射场上的竞技者,射场下的好朋友。

有时就是最严酷的战争,也要互派使者,约时间,约地点,约人员,约回合,不以暗箭伤人。

因此,君子明明白白做事,坦坦荡荡做人,人格至上,待人以礼。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乐适度》这则语录本来是孔子用来评价《关雎》的情感风格的,《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是爱情诗,是男子追求心仪中的女子,心怀喜悦,充满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渴盼,这是“乐”,但又思而不见,追而不谋面,充满痛苦,这是“哀”,但这首诗却恰当地处理了情感的度,乐但不过分,伤感但不感伤,这是一种中道思想。

这个评论的可贵之处是它告诉人们怎样去合理调控自己的情感。

人生在世,大喜大悲在所难免,庄子想通过“逍遥游”的方式告诉人们要真正做到至人神人圣人,只有摆脱功名利禄。

范仲淹告诉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些思想都告诉我们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修炼自己,宠辱不惊,乐观旷达,恰到好处。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仁者安仁》孔子告诉人们应当向仁者智者的方向努力,这是做人的目标,因为一个人如果不仁不智,他就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之中,不可以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他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会做出犯上作乱之事,会损害他人利益。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篇1《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

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

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篇2《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

教师《论语》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教师《论语》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教师《论语》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教师《论语》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教师《论语》读后感1我喜欢《论语》中的一句话,是:”贤贤易色;是父母,能竭气力;是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务必为之学以。

“有一次,我到老家,和同学约好了,下午我去他家玩,我告诉奶奶:”三点的时候叫我,我要去朋友家玩,好吗?“奶奶说:”好的。

“到了三点我起来一看,太阳好像要把大地烤焦是的,到了四点,太阳还是那么大,我想5点再去吧,奶奶对我说:”赶快去把你的朋友要等急了。

你不是学过论语,里面有一句话正合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说:”现在就去。

“我立马跑向他家。

如果你现在来到我的学校,还能听见琅琅上口的读书声,我们要讲古诗文诵读进行到底。

教师《论语》读后感2真正开始读《论语》是和儿子一起学习的时候。

在让儿子背完《三字经》后,我觉得应该让这个小子背些更加高级的东西,于是买了一本《论语》让他背。

而自己居然也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读完才发现原来《论语》涵盖的范围比我想象得更广。

虽然其中某些观点我不是完全赞同,但确实有很多深刻的道理,并且还很实用,很接地气。

并不是仅仅让儿童有口无心地念着打瞌睡用的。

如果说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哪个部分,那就莫过是《以德报德》篇了。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我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我做一个好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怎么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个例子告诉我,就是要对别人好,即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别人。

那么如果别人对你不咋的呢?当然还是要对人好。

否则怎么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呢?我国古来的圣贤和当代的英雄楷模莫不如此。

然而,我发现这样做很困难。

在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才明白原来人是五花八门的。

好人固然多,坏人也不少。

对好人好,没有问题。

可是对坏人呢?当然也不是真正的坏人,只是好贪些便宜,或多或少侵害了你的利益却以为理所当然的那类人。

难道我还要对这样的人好吗?难道真的要象基督一样,别人打了你左脸,你还要将你的右脸送过去吗?就像中国俗话说的:只许你不仁,不能我不义。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篇1)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

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

””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篇2)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读了一下。

教师论语读后感

教师论语读后感

教师论语读后感《论语》中很多篇章都可以看到孔子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教师论语读后感,欢迎阅读教师论语读后感篇一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教育工作,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成为后世教师学习的楷模。

《论语》中很多篇章都可以看到孔子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1、立志有恒,加强修养。

孔子强调立志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

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因此,教师不仅要自身,还要教育学生确立崇高志向,树立人生理想,作为个人努力的方向。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带给我们启示: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取得的成绩也不是容易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你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教出合格的学生,这也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知识的积累。

2、自省自克,改过迁善。

道德贵在自觉,孔子特别强调从自我做起。

他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要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人无完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要随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再次范错误,这样就会起到自我监督的作用。

孔子认为,道德准则和规范是公共利益的体现,对个人起约束作用,因此,需要克制自我,生活中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关键是看对待错误的态度,你及时发现错误或者别人给你指出错误,你能悬崖勒马,知错就改,不断地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3篇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3篇

老师读论语心得体会3篇老师读论语心得体会3篇,《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仔细阅读、仔细品尝。

孔子的培训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贵重的遗产。

读后受益无穷。

下面是第一带来的老师读论语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老师读论语心得体会一:在读罢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后,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独到的见解,在学习上,南怀瑾先生对人民关于《论语》以往的见解进行了论述,并从另一角度来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论述,墨守成规。

就例如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释,就匠心独运,很直接的披露了学习其实是“不亦苦乎”,孔子的这句话实际上重点在于“时习”,讲求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违心的高呼“学习万岁”。

对于我们所学的,南怀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谓的“圣贤书”,而是讲求书的实际效益,身处在当下,只有那些搞学术研究的学者才会奋力于古典的著作,我们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够生活的一种技艺,一项本事。

因此学习不在于书籍,而在于生活。

培训应当是传授真本事,而不是传授应试技巧,南怀瑾先生对于这点也有很深刻的见解。

他在论述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时,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实的问题,当一个同学必要老师的帮忙时,如写论文,便毕恭毕敬,夸张一点可谓是点头哈腰,结果毕业时,连影子也找不到,当然,这也可以看呈现在高校培训的一个失败,同学与老师之间不再是中学时的亲热,彼此互无交流,你可曾试想高校毕业后你能记住几个老师,乃至又有几个老师能知道你。

孔子培训门人是依据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我们如今的培训也应当符合当前的国情。

读《论语》,学习的是有用的方法,从中找出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融会贯穿方能学有所成。

《论语别裁》就是期望我们能走出圣贤经典的误区,看到当下,把握将来。

老师读论语心得体会二: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宏大的培训家,在肯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宏大的培训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

教师的论语读书笔记

教师的论语读书笔记

教师的论语读书笔记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视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育与教学的理解与实践,我开始阅读《论语》,以期从中汲取教育智慧和教学经验。

本文将分享我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观念的重要性《论语》中强调观念的重要性。

无论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还是“中庸之道,周而不失”,孔子都强调了正确观念的价值。

同理,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

只有通过正确的观念指导,学生才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 学习的重要性孔子的学问广博,但他却从不自满,一直以学习为己任。

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味着只有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够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带领学生不断进步,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3. 教育的目标《论语》中提到了教育的目标,孔子认为“君子不器”,即培养学生内在的品德和修养比重视外在的技能更为重要。

他强调“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点。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只有培养出有道德和良好品质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4. 教学方法的改进孔子提倡因材施教,他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估,才能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这一点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我们才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最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5. 师生关系的建立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他讲述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

这启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关键。

论语教师感悟心得体会(3篇)

论语教师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论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深入研读《论语》,从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谛。

以下是我对《论语》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仁爱之心,关爱学生《论语》中提到:“仁者爱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仁爱之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

以下是我对仁爱之心的几点体会:1.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2. 关心学生,关爱成长。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耐心倾听,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3. 激发潜能,培养自信。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们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严谨治学,以身作则《论语》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严谨治学,又要以身作则。

以下是我对严谨治学、以身作则的几点体会:1. 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要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2. 严谨教学,注重实效。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实效,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诚信为本,坚守道德《论语》中提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坚守诚信,以身作则。

以下是我对诚信为本、坚守道德的几点体会:1. 诚信教学,树立良好师德。

我们要诚实守信,遵守教育法规,坚守教育道德底线。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读书笔记-读后感5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读书笔记-读后感5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读书笔记|读后感5篇《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师《论语》读书心得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要快乐地生活,便要心怀一份无私的“博爱”许多读过《论语》的人都认为孔子最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像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国君等等,所有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

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所以在孔子意识里“礼”是在“爱”的根基之上的。

其实,不论古今中外,对于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懂爱的人便不会懂得生活。

但今天的孩子,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父母尽最大所能给了孩子一切,却独独忘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如何让孩子觉得接受别人的关爱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就是爱的缺失,也是教育的缺失,存在这种缺失,不仅会让孩子在今后的集体生活中遇到种种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没有爱的人,无法体会到生活中最高的快乐。

因此,真诚的仁爱之心,应该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心怀博爱,还应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自己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

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就是告诉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不管与人相处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强求两人观点完全一样,应该能够保持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立。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情。

要快乐地生活,便要享受一份内心的简单何为简单?我对简单的理解不是碌碌无为,而是喧嚣浮躁的世事中那份少有的宁静,真正的简单是宁心静气、无悔奉献后的那份收获与快乐。

生命的真谛,就在于微笑着面对生活,让自己快乐,让别人快乐,是一个人精彩人生的展示。

因为,有缘相聚不容易,相聚相守更不容易。

做一个快乐简单的人,要有一份美好的憧憬。

不管竞争压力有多大、不管生活节奏有多快、不管学习过程有多苦,我们心中的美好憧憬不能丢。

论语教师读书笔记心得5篇读友吧_3

论语教师读书笔记心得5篇读友吧_3

论语教师读书笔记心得5篇论语教师读书笔记心得1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

读了之后,你能够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

他不仅仅教会人们就应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

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明白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忙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

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此刻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

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

大家都期望人与人的相处就应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

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

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

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

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

但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必须要他人明白,必须要他人理解?其实,应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应对,不被理解又何妨?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样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理解,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

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

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

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

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1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对于我,就像是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于丹教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亲切而温暖的孔夫子,让本以为莫测高深的《论语》变得通俗易懂。

每读一遍,总会有不同的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受益匪浅。

一、教师的仁恕仁恕是孔子儒家理论中最精髓的东西。

于丹教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恕,就是宽容的力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对于教师,就是要将心比心地理解学生,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爱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业上的进步,知识的积累,身体的健康,更要全方位地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关心他们各种能力的培养。

爱学生就要本着平等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他们足够的宽容与理解,体谅他们的烦恼与苦闷,肯定他们的进步与成长,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尊重,那么他们将来也一定会是一个充满爱心,尊重他人的人。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天接触各种性格鲜明的'学生。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过分的苛责或训斥,只会让学生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它远不及宽恕的力量那么恒久伟大。

学会了宽恕,我们才能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

同时,宽恕别人才能让我们享受心灵的安宁。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少一些抱怨和指责,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批评和训斥,多一些赞扬和鼓励;少一些歧视和误解,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二、寻找快乐于丹教授写到,一个人的视力是有两种能力的。

一个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心无限深刻地发现内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读书笔记读《论语》有感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步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

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故千年来为论语作注者不尽其数,经典者也是层出不穷,而这些古代学者是用文言注文言,我们已经和传统的文言相去甚远,因此,只能舍远求近——通读一些近现代学者所注《论语》的佳作,在我看来,最为深刻的当属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稍为逊色则有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当然少不了热得如火朝天的《于丹心得》,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大众化的版本来参照,除此之外,还有一本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称经典,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参照版本,我们想深入到孔子思想里面,还是得亲身去品味《论语》那些古老的文字,还得亲身去体味孔子的箴言,亲自去领悟孔子的智慧。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

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身贫且贱,一生生活艰辛,在他55岁那年,认定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在鲁国实现,于是开始周游列国,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受其政治理想,他受到了一次次的拒绝,但他又一次次的振作,向下一个国家迈进,坚定不移的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直到13年后,他才认识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回到故乡,从事教育活动和整理古籍,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孔子苦难与辉煌并行的一生,我认为可以从中学到孔子那种在求知上的永不满足,永远追求智慧的人生态度;还有他那种对自己信奉的价值体系的实现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那誓不罢休的毅力。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他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即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难情绪。

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补救。

就是说,学生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

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

如子路、
颜回和子夏就是这样做的。

性率直而鲁莽的子路,出于对孔子的爱护,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孔子也很关心、爱护子路,对他的批评也能接受,当有的学生对子路不太尊重时,孔子对他们说:子路的学问是不错的,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由于颜回从未对孔子提出过疑问和批评,孔子曾不满意地说过: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有一次,子夏引《诗经•卫风》上的诗句,向孔子请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论语•八佾》意思是,《诗经》上说:有酒涡的脸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真叫人喜爱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

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 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

子夏接着进一步阐明说: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高兴地说: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

现在可以同你进一步讨论《诗》了。

孔子敢于承认比他小44岁的子夏在学问上对自己有启发,说明孔子能向被教育者学习的勇气,其精神可敬佩!
治学方面,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
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

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

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

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包容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

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在这个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

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
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这就强调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努力教好自己的学生,向他们传授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有所发展。

还应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来不断学习,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在工作和学习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中,一种涵养一种自信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