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课程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抗震课程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抗震课程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2.3 自震周期计算
(选用顶点位移法。) 假想顶点位移的计算结果如表 2.3 所示。
表 2.3 假想顶点位移计算
重力荷 楼层剪 楼层 载代表 力
i 值 Gi VGi=∑ /kN Gi /kN
楼层侧 移动刚
度 Di /(kN/m)
层间位 楼层位


δi=VGi Δ=∑δi /Di /m /m
m4 )
ic EcIc / h(104 kN m)
K
i

m
Dij /
Dij /
Di /
(104 kN/ (104 kN/ (104 kN /
m)
m)
m)
Z1
1. 0.3 1.45 23.2
16
13 61 1 16
Z1
2. 0.5 2.28 36.5
2
0.5
3. 2 6
63 68 3 28 73.5
2.7.3 节 点 核 心 区 组 合 剪 力 设 计 值 …………………………………………………………
……….17
2.8 框架截面设计 ............................................................................................................ 21
1
图 1.1 框架恒荷载分布图 载分布图
图 1.2 框架活荷
1.2 设计内容
1. 按指导教师给定的设计号进行设计,编制设计计算书; 2. 计算各层质量、抗侧刚度,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 3. 横向地震作用计算及层间位移验算; 4. 指定⑦号轴线上一榀框架在恒、活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图(弯矩图、剪 力图、轴力图); 5. 设计所选定一榀框架各构件(梁、柱)在有地震组合下的配筋。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案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案

建筑构造抗震课程教案【篇一:2023 版课程教学大纲:建筑构造抗震】“建筑构造抗震”课程教学大纲程编号:英文名称:resisting earthquake of the buildin课g0001033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学分:2.0 学时:32 面对对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构造力学、构造动力学、钢筋混凝土构造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 [2] [3]李国强,李杰,陈素文,陈建兵.建筑构造抗震设计〔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 年 8 月吕西林.建筑构造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3 年 5 月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gb50011-2023.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 年 8 月一、课程简介构造抗震是减轻地震灾难的有效技术手段,建筑构造抗震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需把握的重要专业课程,建筑构造抗震涉及到构造力学、构造动力学、混凝土构造、钢构造、砌体构造等根底及专业课程学问,涵盖的内容丰富。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地震的成因、地震带的分布以及地震惊的根本要素,把握抗震构造的主要形式、构造抗震的概念设计与构造措施以及典型常用工业、民用房屋构造的经典抗震设计方法,加强建筑物抗震防灾的意识和措施,减轻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课程地位和教学目的课程地位:地震是一种自然灾难,猛烈地震会造成建筑物倒塌或损坏,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频发的国家,故建筑构造抗震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地震作用的根本原理及构造抗震的设计方法,使学生把握构造抗震的根本理论及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有用性。

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从事专业工作,以及进一步争论打下确定的根底。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介绍地震作用的根本原理及构造抗震的设计方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与把握建筑构造抗震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构造地震作用的计算原理,多层钢筋混凝土构造和砌体构造的抗震设计,为学生进展毕业设计以及今后对实际工程进展抗震设计打下根底。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结构分析软件SAP20
适用范围
SAP2000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构 分析,包括高层建筑、大跨度结
构、桥梁、工业厂房等。
特点
SAP2000具有强大的建模功能, 支持多种类型的结构形式,能够 进行线性、非线性及动态分析, 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库和连接
模型。
应用案例
SAP2000在许多大型工程项目中 得到广泛应用,如上海中心大厦
抗震加固的方法与技术
增大截面法
通过增加原结构的截面面积来 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
外包钢加固法
在结构的外侧或内侧包裹一层 钢板,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 延性。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
将碳纤维布粘贴在结构的表面 ,以提高结构的抗剪、抗弯和 抗拉能力。
增设支撑和拉杆法
通过增设支撑和拉杆来改变结 构的动力特性和传力路径,提
03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建筑结构的震害分析
01
02
03
结构整体倒塌
地震时,建筑结构整体倒 塌是由于结构整体性差、 延性不足或构造措施不当 等原因所致。
节点和连接破坏
节点和连接的破坏会导致 结构失稳,影响结构的承 载能力和稳定性。
墙体破坏
墙体在地震中容易发生开 裂、断裂、倒塌等现象, 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 性。
05 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
抗震加固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安全性原则
加固后的结构应能够承受可能 出现的各种地震作用,确保结
构安全。
适用性原则
加固后的结构应满足正常使用 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耐久性原则
加固后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耐 久性,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要
求。
经济性原则

建筑结构抗震 教案

建筑结构抗震  教案
(9)应选择有利于地震的建筑场地,避开危险和不利地段。一般来说坚硬的场地土有利于抗震,较弱的场地土不利于抗震;岩石断层参与孕震,是危险的场地;地下水位浅不利于抗震,饱和的砂土容易在震动时液化,使地基失效,也不利于抗震;容易产生滑坡、山崩的不稳定场地不利于抗震,应予以避开。
以多媒体讲解为主,辅之以黑板板书教学。
课后小结:
介绍了工程结构的三水准的抗震设防准则及两阶段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抗震教案
课程名称
建筑结构
授课方式
讲授课
课时
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
地震基础知识和工程结构抗震设防
1.5工程结构抗震设防
1.6工程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熟悉建筑抗震设防依据;
2、掌握建筑抗震设防依据、目标及分类标准;
3、熟悉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以多媒体讲解为主,辅之以黑板板书教学。
以多媒体讲解为主,辅之以黑板板书教学。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为什么要进行设计地震分组?
2、什么是建筑抗震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
3、我国规范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将抗震类别分为哪几类,不同类别的建筑对应的抗震设防标准是什么?
4、什么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5)宜设多道抗震防线。抗震结构体系应具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使结构具有耗散大量地震能量的能力;同时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结构体系是由于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好的连接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
(6)结构平面上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因为地震作用的平均强度沿建筑的两个主轴方向是大致相同的,若结构的动力特性相差过大,这两个方向的地震反映也会相差过大,不利于结构的构件设计和抗震设防。

土木09级抗震课程设计

土木09级抗震课程设计

土木09级抗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2. 掌握土木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方法;3. 学习并掌握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和参数取值;4. 了解国内外典型地震工程案例及启示。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土木结构的抗震设计;2.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结构地震响应分析;3. 能够根据设计规范,评估结构抗震性能并进行优化;4. 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抗震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抗震工程的敬畏之心,强化责任感;2. 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领域的热爱和兴趣;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抗震设计能力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抗震设计规范和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抗震设计原理:包括地震作用基本概念、结构动力学基础、抗震设计原则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震作用与抗震设计原则2. 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介绍线性、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方法,以及常用软件操作;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结构地震响应分析3. 抗震设计规范解读:详细解析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条款,包括设防标准、设计参数取值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抗震设计规范解读4. 抗震设计方法:包括概念设计、截面设计、结构体系设计等;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抗震设计方法5. 抗震优化与评估:介绍抗震性能优化方法、结构安全性评估;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抗震性能优化与评估6. 抗震工程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地震工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参考教材章节:第六章 抗震工程案例7. 实践教学:结合课程设计项目,进行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授课教案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授课教案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电子教案第一章地震基础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地震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2、了解世界及我国地震活动性以及地震成灾机制;3、掌握地震波的运动规律和震级、地震烈度等地震强度度量指标;4、掌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方法;5、了解基于性能的工程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基本要求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1、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

其中构造地震为数最多,危害最大。

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可以用地壳构造运动来说明;构造地震成因的宏观背景可以借助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2、地球上地震活动划分为两个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抗震设防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

3、地震灾害主要有地表的破坏、工程结构的破坏造成的直接灾害,地震引发的火灾、水灾、海啸等次生灾害,以及由前面两种灾害导致的工厂停产、城市瘫痪、瘟疫蔓延等诱发灾害。

4、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面波分为瑞雷波和乐甫波。

地震波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纵波使工程结构产生上下颠簸,横波使工程结构产生水平摇晃,当体波和面波同时到达时振动最为剧烈。

5、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的。

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随距离震中的远近而异。

6、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中给出的基本烈度或其他地震动参数。

为反映不同震级和震中距的地震对工程结构影响,《建筑抗震规范》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划分为三组,不同设计地震分组,采用不同的设计特征周期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7、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小震不坏);(2)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经过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倒塌,或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 教案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 教案

教案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教案一、引言1.1地震对土木工程结构的影响1.1.1地震的破坏性1.1.2地震对建筑结构的潜在威胁1.1.3抗震设计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1.1.4全球地震灾害实例分析1.2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2.1安全性原则1.2.2可靠性原则1.2.3经济性原则1.2.4抗震设计的现代发展趋势1.3教案的结构与目标1.3.1教案的结构安排1.3.2教案的学习目标1.3.3教案的实施方法1.3.4教案的评价体系二、知识点讲解2.1地震工程基础理论2.1.1地震波的产生与传播2.1.2地震震级的测定2.1.3地震烈度的概念2.1.4地震动参数的确定2.2结构动力学原理2.2.1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2.2.2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2.2.3结构动力特性的分析2.2.4地震反应谱的应用2.3抗震设计方法2.3.1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2.3.2结构抗震验算2.3.3抗震措施与构造要求2.3.4抗震设计规范与标准三、教学内容3.1地震工程基础3.1.1地震波的分类与特性3.1.2地震震源机制3.1.3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评估3.1.4地震动参数的选取与应用3.2结构动力学分析3.2.1单自由度体系的分析方法3.2.2多自由度体系的分析方法3.2.3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技术3.2.4地震反应谱的编制与应用3.3抗震设计技术3.3.1地震作用的确定与分配3.3.2结构抗震验算的方法与步骤3.3.3抗震措施的分类与实施3.3.4抗震设计规范的解读与应用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理论目标4.1.1掌握地震工程基础理论与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方法4.1.2理解结构动力学原理及其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4.1.3了解抗震设计方法与相关规范标准4.2技能目标4.2.1能够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与结构抗震验算4.2.2能够根据抗震设计规范制定合理的抗震措施4.2.3能够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实际问题4.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对地震工程与抗震设计的兴趣与热情4.3.2增强对土木工程结构安全性的认识与责任感4.3.3形成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地震工程基础理论与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方法5.1.2结构动力学原理及其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5.1.3抗震设计方法与相关规范标准的理解与应用5.2教学重点5.2.1地震作用的计算与结构抗震验算方法5.2.2抗震措施的分类与实施5.2.3抗震设计规范的解读与应用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地震模拟软件6.1.2结构模型与试验装置6.1.3抗震设计案例分析资料6.1.4多媒体教学设备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电脑或纸质笔记材料6.2.2抗震设计相关教材与参考书6.2.3计算器与绘图工具6.2.4学习小组讨论材料6.3教学辅助材料6.3.1抗震设计规范与标准手册6.3.2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相关学术论文6.3.3抗震设计实例视频资料6.3.4网络资源与在线学习平台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7.1.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7.1.3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内容7.1.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7.2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7.2.1讲解地震工程基础理论与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方法7.2.2分析结构动力学原理及其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7.2.3案例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抗震设计方法与措施7.2.4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与思考7.3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7.3.1分组进行地震作用计算与结构抗震验算的实践操作7.3.2小组讨论:抗震措施的分类与实施7.3.3汇报与分享:各组实践操作与讨论的结果八、板书设计8.1知识框架8.1.1地震工程基础理论与地震动参数8.1.2结构动力学原理8.1.3抗震设计方法与措施8.2教学重点与难点8.2.1地震作用的计算与结构抗震验算方法8.2.2抗震措施的分类与实施8.2.3抗震设计规范的解读与应用8.3教学过程与活动安排8.3.1导入新课8.3.2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8.3.3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九、作业设计9.1课后练习题9.1.1地震工程基础理论与地震动参数的计算题9.1.2结构动力学原理的应用题9.1.3抗震设计方法与措施的案例分析题9.1.4抗震设计规范的解读与应用题9.2小组研究报告9.2.1选择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抗震设计分析9.2.3小组汇报与分享研究成果9.2.4教师点评与反馈9.3扩展阅读与学习9.3.1阅读抗震设计相关的学术论文与书籍9.3.2观看抗震设计实例视频资料9.3.3参与网络学习平台上的抗震设计讨论与交流9.3.4完成相关的在线测试与练习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效果评估10.1.1学生对地震工程基础理论与地震动参数的掌握程度10.1.2学生对结构动力学原理及其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的理解程度10.1.3学生对抗震设计方法与相关规范标准的掌握程度10.1.4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效果10.2教学方法与策略反思10.2.1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与难易程度控制10.2.2教学过程的引导与学生的参与度10.2.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效果评估10.2.4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效果评估10.3拓展延伸与未来发展10.3.1引导学生关注抗震设计领域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10.3.2鼓励学生参与抗震设计的科研项目与实践活动10.3.3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与辅导支持,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抗震设计10.3.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团队合作能力,为未来的土木工程抗震设计领域发展做出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关注环节1.地震工程基础理论与地震动参数的确定2.结构动力学原理及其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3.抗震设计方法与相关规范标准的掌握4.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的引导与参与度5.教学效果评估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二、详细补充和说明1.地震工程基础理论与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学生需要理解地震波的产生与传播机制,掌握地震震级的测定方法和地震烈度的概念。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案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案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案【篇一:2015版课程教学大纲:建筑结构抗震】“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resisting earthquake of the building 课程编号:0001033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学分:2.0学时:32面向对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结构动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 [2] [3]李国强,李杰,陈素文,陈建兵.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8月吕西林.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8月一、课程简介结构抗震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技术手段,建筑结构抗震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专业课程,建筑结构抗震涉及到结构力学、结构动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基础及专业课程知识,涵盖的内容丰富。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地震的成因、地震带的分布以及地震动的基本要素,掌握抗震结构的主要形式、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与构造措施以及典型常用工业、民用房屋结构的经典抗震设计方法,加强建筑物抗震防灾的意识和措施,减轻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课程地位和教学目的课程地位: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强烈地震会造成建筑物倒塌或损坏,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频发的国家,故建筑结构抗震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抗震的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结构抗震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从事专业工作,以及进一步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介绍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抗震的设计方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与掌握建筑结构抗震的概念、原则和方法,结构地震作用的计算原理,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以及今后对实际工程进行抗震设计打下基础。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全套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全套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全套课件第一部分:建筑抗震设计概述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设施日益增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巨大。

因此,如何设计出能够抵御地震影响的建筑结构,是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抗震设计是指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和用途等因素,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使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抗震设计的原则1. 以预防为主:在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地震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而不是等到地震发生后才进行补救。

3. 材料选择:应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

4. 施工质量: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四、抗震设计的步骤1. 地震烈度评估: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活动历史和地质条件,评估地震烈度。

2. 结构设计:根据地震烈度、建筑类型和用途等因素,进行结构设计,包括结构体系、构件截面尺寸、材料选择等。

3. 抗震措施: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如设置防震缝、增加支撑体系、采用减震隔震技术等。

4.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结构设计的实现。

五、抗震设计的未来发展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抗震设计的具体方法1. 静力设计法:这是一种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主要考虑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平衡。

设计时,需要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并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 动力设计法:这种方法考虑了地震作用的动力效应,通过计算结构的动力响应来评估其抗震性能。

动力设计法需要考虑地震动的频谱特性、结构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等因素。

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这种方法以建筑结构的性能目标为导向,通过选择合适的性能指标和抗震措施,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达到预定的性能要求。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 教案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 教案

教案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教案一、引言1.1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1.1.1地震对土木工程结构的破坏性1.1.2抗震设计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的作用1.1.3当前抗震设计原理的发展趋势1.1.4抗震设计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1.2抗震设计原理的基本概念1.2.1抗震设计的定义1.2.2抗震设计的目标1.2.3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2.4抗震设计的分类1.3抗震设计原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1.3.1我国抗震设计原理的起步阶段1.3.2我国抗震设计原理的发展阶段1.3.3我国抗震设计原理的成熟阶段1.3.4我国抗震设计原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二、知识点讲解2.1地震波传播与地震动参数2.1.1地震波的传播原理2.1.2地震动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1.3地震动参数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2.1.4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因素2.2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2.1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2.2.2抗震设计的方法2.2.3抗震设计的步骤2.2.4抗震设计的注意事项2.3抗震设计的结构体系2.3.1抗震设计的结构体系分类2.3.2抗震设计的结构体系特点2.3.3抗震设计的结构体系选择原则2.3.4抗震设计的结构体系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内容3.1抗震设计原理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3.1.1抗震设计原理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3.1.2抗震设计原理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3.1.3抗震设计原理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3.1.4抗震设计原理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3.2抗震设计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案例分析3.2.1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案例分析3.2.2某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案例分析3.2.3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抗震设计案例分析3.2.4某边坡工程抗震设计案例分析3.3抗震设计原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3.3.1抗震设计原理的理论教学方法3.3.2抗震设计原理的实践教学方法3.3.3抗震设计原理的教学手段3.3.4抗震设计原理的教学效果评估四、教学目标4.1理论知识目标4.1.1掌握地震波传播与地震动参数的计算方法4.1.2理解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1.3了解抗震设计的结构体系分类及其特点4.1.4掌握抗震设计原理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4.2实践技能目标4.2.1能够运用抗震设计原理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4.2.2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抗震设计案例4.2.3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抗震设计计算4.2.4能够根据抗震设计原理进行结构优化4.3综合素质目标4.3.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3.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3.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3.4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地震波传播与地震动参数的计算方法5.1.2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1.3抗震设计的结构体系分类及其特点5.1.4抗震设计原理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5.2教学重点5.2.1地震波传播与地震动参数的计算方法5.2.2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2.3抗震设计的结构体系分类及其特点5.2.4抗震设计原理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5.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关系5.3.1教学难点是教学重点的一部分5.3.2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或难以理解的部分5.3.3教学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5.3.4教学难点与重点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地震波传播与地震动参数的计算公式6.1.2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1.3抗震设计的结构体系分类及其特点6.1.4抗震设计原理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6.2.2相关软件,如抗震设计软件6.2.3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籍6.2.4笔和纸6.3教具与学具的关系6.3.1教具是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6.3.2学具是学生用来辅助学习的工具6.3.3教具与学具相互关联,相互补充6.3.4教具与学具的选择和使用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配置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引入抗震设计原理的概念7.1.2引入抗震设计原理的重要性7.1.3引入抗震设计原理的应用案例7.1.4引入抗震设计原理的学习目标7.2知识讲解7.2.1讲解地震波传播与地震动参数的计算方法7.2.2讲解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7.2.3讲解抗震设计的结构体系分类及其特点7.2.4讲解抗震设计原理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7.3实践操作7.3.1指导学生进行地震波传播与地震动参数的计算7.3.2指导学生进行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应用7.3.3指导学生进行抗震设计的结构体系分类及其特点的分析7.3.4指导学生进行抗震设计原理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的分析7.4.2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7.4.3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7.4.4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反思八、板书设计8.1章节和重点概念8.1.1板书设计应突出章节和重点概念8.1.2使用不同颜色或字体强调重点内容8.1.3确保板书内容清晰、简洁、易于理解8.1.4结合图表和示意图增强视觉效果8.2教学流程和关键步骤8.2.1在黑板上列出教学流程和关键步骤8.2.2使用箭头或框线表示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8.2.3对每个步骤进行简要说明,以便学生跟随8.2.4在关键步骤旁标注注意事项或易错点8.3实例分析和计算演示8.3.1在黑板上展示实例分析的步骤和结果8.3.2通过计算演示展示地震波传播的计算过程8.3.3使用图表或方程式展示抗震设计计算方法8.3.4对实例分析和计算演示进行讲解和解释九、作业设计9.1理论知识回顾题9.1.1设计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回顾理论知识9.1.2要求学生解释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9.1.3要求学生描述抗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9.1.4要求学生分析抗震设计的结构体系特点9.2实践应用题9.2.1设计实际工程案例,要求学生进行抗震设计分析9.2.2要求学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抗震设计计算9.2.3要求学生根据抗震设计原理进行结构优化9.3思考与拓展题9.3.1设计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发表个人见解9.3.2要求学生探讨抗震设计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9.3.3要求学生研究抗震设计原理的最新发展趋势9.3.4要求学生提出改进抗震设计的方法和建议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效果评估10.1.1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1.2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10.1.3评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10.1.4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效果10.2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10.2.1根据教学效果评估调整教学内容10.2.2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10.2.3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10.2.4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10.3拓展延伸活动10.3.1组织学生参加抗震设计竞赛或研讨会10.3.2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和经验分享10.3.3开展实地考察和实习活动,增强实践体验10.3.4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科研项目或学术交流重点关注环节的补充和说明:1.教学难点与重点:这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电子教案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电子教案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电子教案第一章:地震及地震工程概述1.1 地震的成因及分类1.2 地震波的传播特性1.3 地震工程基本概念1.4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第二章: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2.1 地震烈度的概念及测定方法2.2 地震动参数的定义及测定2.3 地震动参数对工程结构的影响2.4 地震区划及设计地震动参数的选用第三章: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3.1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3.2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3.3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3.4 结构抗震计算的基本假定第四章: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与应用4.1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简介4.2 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4.3 抗震设计要求及构造措施4.4 抗震设计规范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第五章:常用抗震构件及连接设计5.1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设计5.2 钢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5.3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连接设计5.4 钢结构构件的连接设计第六章:地震防护措施6.1 隔震与减震技术6.2 地震防护结构体系6.3 场地与地基的抗震措施6.4 地震紧急疏散与救援设施第七章:抗震加固技术7.1 抗震加固的基本原则7.2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7.3 钢结构加固方法7.4 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实例第八章:抗震试验研究8.1 抗震试验的基本类型与方法8.2 结构模型试验与振动台试验8.3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8.4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与试验数据分析第九章: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案例分析9.1 案例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9.2 案例二:钢结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9.3 案例三:桥梁结构抗震设计9.4 案例四:生命线工程抗震设计第十章:抗震设计软件与应用10.1 抗震设计软件简介10.2 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的操作方法10.3 软件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实例10.4 抗震设计软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地震及地震工程概述地震工程是一门研究地震对工程结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的学科。

了解地震的成因、分类、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和地震工程基本概念是理解抗震设计的基础。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电子教案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电子教案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电子教案第一章地震基础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地震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2、了解世界及我国地震活动性以及地震成灾机制;3、掌握地震波的运动规律和震级、地震烈度等地震强度度量指标;4、掌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方法;5、了解基于性能的工程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基本要求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1、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

其中构造地震为数最多,危害最大。

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可以用地壳构造运动来说明;构造地震成因的宏观背景可以借助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2、地球上地震活动划分为两个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抗震设防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82.7%。

3、地震灾害主要有地表的破坏、工程结构的破坏造成的直接灾害,地震引发的火灾、水灾、海啸等次生灾害,以及由前面两种灾害导致的工厂停产、城市瘫痪、瘟疫蔓延等诱发灾害。

4、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面波分为瑞雷波和乐甫波。

地震波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纵波使工程结构产生上下颠簸,横波使工程结构产生水平摇晃,当体波和面波同时到达时振动最为剧烈。

5、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的。

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随距离震中的远近而异。

6、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中给出的基本烈度或其他地震动参数。

为反映不同震级和震中距的地震对工程结构影响,《建筑抗震规范》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划分为三组,不同设计地震分组,采用不同的设计特征周期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7、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小震不坏);(2)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经过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倒塌,或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 教案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 教案

教案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教案1.引言1.1土木工程与抗震设计的重要性1.1.1土木工程在现代社会的作用1.1.2抗震设计在土木工程中的地位1.1.3抗震设计的挑战和发展趋势1.1.4教学目的和意义2.知识点讲解2.1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2.1.1地震对结构的影响2.1.2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2.1.3抗震设计的标准和规范2.1.4抗震设计的计算方法3.教学内容3.1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技术3.1.1结构布置和选型3.1.2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分配3.1.3结构构件的设计和验算3.1.4抗震措施的应用和优化4.教学目标4.1理论知识掌握4.1.1了解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4.1.2掌握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技术4.1.3熟悉抗震设计的标准和规范4.1.4能够进行简单的抗震设计计算4.2实践技能培养4.2.1能够进行结构布置和选型4.2.2能够计算和分配地震作用4.2.3能够设计和验算结构构件4.2.4能够应用和优化抗震措施4.3综合素质提升4.3.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3.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3.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4.3.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5.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5.1.2结构布置和选型的原则和方法5.1.3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分配方法5.1.4结构构件的设计和验算方法5.2教学重点5.2.1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5.2.2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技术5.2.3抗震措施的应用和优化5.2.4抗震设计的实际应用案例6.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抗震设计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6.1.2抗震设计相关的软件和工具6.1.3抗震设计相关的模型和实物6.1.4抗震设计相关的视频和图片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6.2.2白板和马克笔6.2.3抗震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6.2.4抗震设计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材料7.教学过程7.1引入和回顾7.1.1引入本次课程的主题和内容7.1.2回顾上一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7.1.3提出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7.1.4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7.2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7.2.1讲解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7.2.2进行抗震设计的计算和模拟实践7.2.3讲解抗震设计的标准和规范7.2.4分析和讨论抗震设计的实际案例7.3.2回答学生的问题和疑虑7.3.3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7.3.4布置下一次课程的预习和作业8.板书设计8.1章节和框架8.1.1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8.1.2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8.1.3教学难点与重点8.1.4教具与学具准备8.2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8.2.1地震对结构的影响8.2.2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8.2.3抗震设计的计算方法8.2.4抗震设计的标准和规范8.3抗震设计的实际应用案例8.3.1结构布置和选型8.3.2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分配8.3.3结构构件的设计和验算8.3.4抗震措施的应用和优化9.作业设计9.1理论知识巩固9.1.1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9.1.2抗震设计的标准和规范9.1.3抗震设计的计算方法9.1.4抗震设计的实际应用案例9.2实践技能提升9.2.1结构布置和选型的练习9.2.2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分配的练习9.2.3结构构件的设计和验算的练习9.2.4抗震措施的应用和优化的练习9.3综合素质培养9.3.1抗震设计相关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练习9.3.2抗震设计相关的团队合作和沟通的练习9.3.3抗震设计相关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练习9.3.4抗震设计相关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练习10.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效果评估10.1.1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10.1.2学生对实践技能的应用能力10.1.3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情况10.1.4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达成情况10.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10.2.1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评估10.2.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措施10.2.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尝试10.2.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持续优化10.3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更新10.3.1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时效性评估10.3.2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更新措施10.3.3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拓展延伸10.3.4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持续更新重点关注环节:1.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抗震设计的实际应用案例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4.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更新补充和说明:1.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教学的核心内容,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建筑抗震设计英文名称: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0805072 /专业必修课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学时)学分:2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钢结构,结构动力学等。

五、授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抗震设计基本概念,使其具备进行一般结构抗震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讲授地震学的基础知识、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工程结构的抗震等三部分内容,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结构抗震设防的基本知识,理解地震作用及危害,掌握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对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有全面的理解,能运用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等相关知识,进行一般结构的抗震设计与施工。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重点是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地震作用的计算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课程难点:难点是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及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电子课件进行讲授,通过丰富的图片及动画,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震学的基本概念、工程结构的地震响应与抗震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结合课后习题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和解决工程抗震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PPT授课。

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引入地震工程案例,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课程为载体,在讲授课程各知识点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对工程抗震问题,进行科学简化、建模、分析、扩展的研究型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工程抗震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绪论(教师课堂教学学时(8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8小时))教学内容:地震学与工程抗震学的基本概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参考资料电子教案全套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参考资料电子教案全套课件
3.7 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怎样确定结构的 竖向地震作用?
3.8 简述规范中给出的抗震设计反应谱a-T 曲线的特点 和主要影响因素。
3.9 计算结构自震周期的方法有哪些? 4.1 何谓“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有何不
同? 4.2 什么叫结构的刚心、质心?
4.3 建筑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控制房 屋的高宽比? 4.4 抗震结构体系在结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中应注意哪 些问题? 4.5 何谓“多道防震防线”? 4.6 为什么说结构的整体性是保证结构各部件在地震作用 下协调工作的必要条件。 4.7 什么是延性?如何提高钢筋砼柱的延性?
5.1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有哪些结构体系? 5.2 抗震概念设计在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具
体是如何体现的? 5.3 抗震设计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的最大高度和高
宽比? 5.4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为什么要划分抗震
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5.6 如何计算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5.7 框架柱的刚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5.8 如何设计结构合理的破坏机制? 5.9 如何进行内力组合? 5.10 什么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在设计
1.6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关系是什么? 1.7 什么是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 1.8 《规范》规定的设防烈度范围是多少? 2.l 场地土分为哪几类?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2.2 什么是场地?怎样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 2.3 什么是场地土的液化?
3.1 什么是地震作用?计算结构地震作用的方法有哪些? 3.2 什么是建筑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怎样确定它们的
系数?
3.3 什么是地震系数和地震影响系数?什么是动力系数? 它们有何关系?

土木09级抗震课程设计

土木09级抗震课程设计

土木09级抗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土木09级的学生掌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分析,提高他们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地震基本知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常用抗震设计方法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熟练使用相关设计软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对地震灾害的防范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基本知识: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地震烈度等。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结构动力学、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抗震设计原则等。

3.常用抗震设计方法: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计算方法、抗震构造措施等。

4.抗震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抗震设计案例,了解抗震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包括:1.讲授法:讲解地震基本知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等基础概念。

2.讨论法:学生就抗震设计方法、案例等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抗震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抗震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一定课时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材主要包括《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地震工程学》等;参考书则包括《结构动力学》、《地震波传播理论》等;多媒体资料有抗震设计案例视频、地震现场图片等;实验设备包括计算机、抗震设计软件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抗震结构课程设计

抗震结构课程设计

抗震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抗震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我国建筑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和标准;3. 引导学生掌握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了解抗震结构的受力特点;4. 让学生了解常用的抗震结构材料和构造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工程中抗震结构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抗震结构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抗震结构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从事抗震结构研究的愿望;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抗震结构研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勤奋、务实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抗震结构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和建筑结构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抗震结构基本概念- 地震及地震波- 抗震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抗震设防目标与标准2. 抗震结构设计原理- 抗震结构受力特点- 抗震结构设计原则- 抗震结构设计方法3. 抗震结构材料与构造措施- 常用抗震结构材料- 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连接与节点设计4. 抗震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实例- 钢结构设计实例- 混合结构设计实例5. 抗震结构计算与绘图- 抗震结构计算方法- 抗震结构绘图技巧-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6. 抗震结构施工与验收- 抗震结构施工技术- 抗震结构验收标准-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课程要求进行调整,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班级:11土木工程1姓名:*******学号:30150590110指导老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任务书设计一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建筑面积6000m2-8000m2,4-6层。

房屋的使用功能自拟,柱网布置与房间分隔按照所拟题目合理设置,要求选取计算的横向框架不小于三跨,围护和分隔墙体建议选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开洞情况根据设计建筑物功能自行设置。

设计中选用的建筑层高、楼层活载和混凝土标号按照表1选取。

7度设防,第二组,二类场地,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0.1g,按照多遇地震计算地震作用。

按照要求我选用C30混凝土,楼层活荷载标准值为:2.8-0.12×4=2.32kN/m2。

试完成房屋结构的合理布置,并完成以下工作:(1)画出结构方案,绘制结构布置图(2)底部剪力法计算等效水平地震作用(3)完成水平荷载下的框架内力计算(4)进行水平荷载下的位移验算(5)完成竖向荷载(恒载、活载)下的框架内力计算表1 混凝土等级、层高、活荷载值分配表混凝土等级层高楼层活荷载标准值(kN/m2;i=0、1、2、3、4)2.5-0.1i 2.8-0.12iC303.3(学号1-5)(学号6-10)3.6(学号11-15)(学号16-20)C353.3(学号21-25)(学号26-30)3.6(学号31-35)(学号36-40)C403.3(学号41-45)(学号46-50)3.6(学号51-55)(学号56-60)1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结构平面布置图见图1,计算简图见图2。

图1 结构平面布置图图2 计算简图图3 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2荷载标准值计算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5.5 kN/m3;钢筋混凝土25 kN/m3;铝合金窗0.4 kN/m2;木门0.15kN/m2。

(1)屋面40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Φ4@150×150钢筋网片24×0.04=0.96kN/ m2干铺无纺聚酯纤维布隔离层0.01kN/ m225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层0.5×0.025=0.0125kN/ m24厚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层0.01kN/ m2 20厚1∶3水泥砂浆掺聚丙烯找平层20×0.02=0.40kN/ m2 1∶8水泥膨胀珍珠岩找2%坡,最薄处20厚7×(0.18+0.02)/2=0.7kN/ m2 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25×0.10=2.50kN/ m2 20厚板底抹灰20×0.02=0.40kN/ m2 恒载合计: 4.993 kN/ m2活载合计(不上人,只有雪载):0.7kN/ m2(2)楼面水磨石楼面(总厚度30) 0.65kN/ m2 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25×0.10=2.50kN/ m2 20厚板底抹灰20×0.02=0.40kN/ m2恒载合计: 3.55 kN/m2活载合计: 2.32kN/ m2(3)外墙一底二涂高弹丙烯酸涂料0.50kN/ m2 2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加压粘牢,板面打磨成细麻面0.02×2=0.04kN/ m2 10厚1∶1(重量比)水泥专用胶粘剂刮于板背面16×0.01=0.16kN/ m2 20厚2∶1∶8水泥石灰砂浆找平17×0.02=0.34kN/ m2 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5.5×0.2=1.1kN/ m2 20厚石灰砂浆抹灰17×0.02=0.34kN/ m2 合计: 2.17 kN/m2(4)内墙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17×0.02=0.34kN/ m220厚水泥石灰砂浆双面抹灰 5.5×0.2=1.1kN/ m2合计: 1.78 kN/m2(5)女儿墙(采用外墙做法)高度1000 2.17×1=2.17kN/m 合计: 2.17 kN/m23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3.1第一层(1)梁、柱表2 梁柱重力计算类别净跨(mm)截面(mm)密度(kN/m3)数量(根)单重(kN)总重(kN)横梁7200 300×700 25 16 37.8 604.8 7200(次梁)300×500 25 14 27 378 3000 300×400 25 8 9 72纵梁7200 300×700 25 28 37.8 1058.43600 300×400 25 2 10.8 21.6合计2134.8 柱4550 600×600 25 32 40.05 1281.6 (2)内外填充墙重的计算:横墙:AB跨、CD跨外墙:墙厚240mm,计算长度7200mm,计算高度:4550-700=3850mm。

单跨重量:7.2×3.85×2.17=60.15kN数量:4总重:60.15×4=240.60kNAB跨、CD跨内墙:墙厚240mm,计算长度7200mm,计算高度:4550-700=3850mm。

单跨重量:1.78×7.2×3.85=49.34kN墙数量:14总重:49.34×14=690.76kNBC跨墙:墙厚240mm,计算长度3000mm,计算高度:4550-400=4150mm。

单跨重量:2.17×(3×4.55-2.1×1.8)=21.42kN数量:2总重:21.42×2=42.84kN横墙总重:240.60kN+690.76kN+42.84kN=974.2kN纵墙:外纵墙:单个纵墙面积3.85×7.2-2.4×1.5×2=24.12 m2数量:14总重:24.12×2.17×14=732.77kN内纵墙1:单个纵墙面积3.85×7.2-1×2.1×2-0.9×0.9×2=21.90 m2数量:12总重:21.90×1.78×12=467.78kN内纵墙2:单个纵墙面积3.85×3.6-1×2.1=11.76 m2数量:2总重:11.76×2=23.52kN纵墙总重:732.77+467.78+23.52=1224.07kN 墙体总重:974.2+1224.07=2198.27kN(3)窗户计算(铝合金玻璃窗):C-1尺寸:1500mm×2400mm自重:0.4kN/m2数量:28重量:1.5×2.4×0.4×28=40.32kNC-2尺寸:900mm×900mm自重:0.4kN/m2数量:24重量:0.9×0.9×0.4×24=7.78kN窗户总重:40.32 kN+7.78 kN=48.1kN(4)门重计算:M1尺寸:1000mm×2100mm自重:0.15kN/m2数量:26重量:1×2.1×0.15×26=8.19kNM2尺寸:1800mm×2100mm自重:0.15kN/m2数量:2重量:1.8×2.1×0.15×2=1.14kN门总重:8.19 kN+1.14kN=9.33kN(5)楼板计算:板厚:100mm面积:880m2重量:3.55×880=3124kN(6)活载计算:面积:880m2活荷载标准值:2.32kN/m2重量:2.32×880=2041.6kN3.2标准层(1)梁、柱:表3 梁柱重力计算类别净跨(mm)截面(mm)密度(kN/m3)数量(根)单重(kN)总重(kN)横梁7200 300×700 25 16 37.8 604.8 7200(次梁)300×500 25 14 27 378 3000 300×400 25 8 9 72纵梁7200 300×700 25 28 37.8 1058.43600 300×400 25 2 10.8 21.6合计2134.8 柱3300 600×600 25 32 29.7 950.4 (2)内外填充墙重的计算:横墙:AB跨、CD跨外墙:墙厚240mm,计算长度7200mm计算高度:3300-700=2600mm单跨重量:7.2×2.6×2.17=40.62kN数量:4总重:40.62×4=162.48kNAB跨、CD跨内墙:墙厚240mm,计算长度7200mm 计算高度:3300-700=2300mm。

单跨重量:1.78×7.2×2.3=29.48kN墙数量:14总重:29.48×14=412.72kNBC跨墙:墙厚240mm,计算长度3000mm计算高度:3300-400=2900mm。

单跨重量:2.17×(2.9×3-1.5×1.2)=14.97kN数量:2总重:14.97×2=29.88kN横墙总重:162.48kN+412.72kN+14.97kN=590.17kN纵墙:外纵墙:单个纵墙面积2.6×7.2-2.4×1.5×2=11.52 m2数量:14总重:11.52×2.17×14=349.98kN内纵墙1:单个纵墙面积2.6×7.2-1×2.1×2-0.9×0.9×2=12.9 m2数量:12总重:12.9×1.78×12=275.55kN内纵墙2:单个纵墙面积2.6×3.6-1×2.1=7.26 m2数量:2总重:7.26×2=14.52kN纵墙总重:349.98+275.55+14.52=640.05kN墙体总重:590.17+640.05=1230.22kN(3)窗户计算(铝合金玻璃窗):C-1尺寸:1200mm×1500mm自重:0.4 kN/m2数量:2重量:1.2×1.5×0.4×2=1.44 kNC-2尺寸:1500mm×2400mm自重:0.4kN/m2数量:28重量:1.5×2.4×0.4×28=40.32kNC-3尺寸:900mm×900mm自重:0.4kN/m2数量:24重量:0.9×0.9×0.4×24=7.78kN窗户总重:1.44 kN+40.32 kN+7.78 kN=49.54kN (4)门重计算:尺寸:1000mm×2100mm自重:0.15kN/m2数量:26重量:1×2.1×0.15×26=8.19kN(5)楼板计算:板厚:100mm面积:880m2重量:4.993×880=3124kN(6)活载计算:面积:880m2活荷载标准值:2.32kN/m2重量:2.32×880=2041.6kN3.3第六层(1)梁、柱:表4 梁柱重力计算类别净跨(mm)截面(mm)密度(kN/m3)数量(根)单重(kN)总重(kN)横梁7200 300×700 25 16 37.8 604.8 7200(次梁)300×500 25 14 27 378 3000 300×400 25 8 9 72纵梁7200 300×700 25 28 37.8 1058.4合计2113.2 柱3300 600×600 25 32 29.7 950.4 (2)内外填充墙重的计算:横墙:AB跨、CD跨外墙:墙厚240mm,计算长度7200mm 计算高度:3300-700=26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