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农业推广是随着农业生产活动而发生、发展起来并为之服务的一项社会事业,是一种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事业性工作。农业推广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把农业推广理论应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的理论和实践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字:农业推广理论实践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推广理论和一些概念
农业推广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在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推广的涵义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远古时代,农业在原始农业阶段常以教稼、劝农的形式对农业生产技术加以推广应用,传统农业阶段仍以对农业生产指导作为农业推广的主体,而当一个国家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时,不仅要推广农业技术,教育农民、组织农民、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也成为农业推广的主要容。随着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商品生产得到高度发展,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生产过剩情况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营效益,信息和咨询服务就成为农业推广的主要手段。[1]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仍以技术推广作为农业推广的核心,而目前我国已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我国现既有原始农业的因素,又有传统农业的领域,还有现代农业的部分,因此,农业推广的理论容及应用方法均有所变化,应是从技术推广到教育农民和提供信息服务在的全方位的农业推广服务。狭义的农业推广主要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把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成果及国外引进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等用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农业上的新知识、新技能,并促进其使用,从而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农业推广也称为农业技术推广。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农业技术推广以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一切农业、农村社会活动。农业推广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扩散、沟通、教育干预等方法,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根本目标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2][3]
农业推广学的理论,在早期的研究,主要是从农业推广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方法,后来,逐渐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引入,对农业
推广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与农业推广问题互相融合,最后形成一些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使农业推广学逐渐有了自身的理论和几个相关容。[4]
1.1早期的农业推广“技术传输”理论
早期农业推广的“技术传输”理论认为:农业推广工作者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式简单的技术传输关系,推广工作被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干预手段,像“标枪”一样,把知识和动力投向农民,以此来传输知识。
1.2 “双向沟通”理论
该理论认为:双向沟通中的“信息”与“方法”是推广过程中的两大要素,共同决定着推广工作的成效,有时“方法”比“信息”更重要,因为信息是客观存在的,而同一信息可能会得到不同农民的不同反应,必须通过沟通做好人的工作,才能使其更好地利用信息。
1.3“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又称“革新传播”理论。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杰斯在研究、总结瑞安和格鲁斯“采用过程”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扩散”理论以及由此推论得出的创新扩散的“进步农民策略”。这一理论的提出促进了推广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农业推广学理论的核心部分。
1.4“目标团体”理论
目标团体就是指农民。同一群体中农民在心理特征、年龄组合、小组行为规、获得资源的能力以及获得信息的能力方面都存在差别,并非“同质”,而是“异质”性的,即推广人员所推广的“创新”对这一群体中的一部分农民是适合的,面对另一部分农民则不一定是适合的。因此,农业推广应该将是同一群体中的人根据各种因素分成有着不同特征的不同的群体,而在每一个相对较小的群体中人们之间是相同或相似的,然后将这些不同的群体作为不同的“目标团体”,由此而提出了“用户导向”式推广模式。
1.5推广员
从事农业推广的人员,国家提供经费,保证他们从事农业推广工作,专业推广员主要从事专业技术推广,普及推广员主要从事家政教育等。
二、农业推广是多层次的
“农业推广是一系列相互嵌植的专业化沟通干预活动,旨在推动或诱导创新,以帮
助不同角色的人解决面临的问题”。“农业推广是一种激励人们期望的沟通策略。沟通过
程是一个信息和观点的交流过程,是激发农民认知变化的过程。通过认知的变化带动农
事活动中品种、技术以及其它实践行为的变化。[5]这种沟通也不是一次性的了断,是一种
系列化的活动(链式反应),包括引发的农民之间交流和学习”上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 农业推广研究中不断引进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及行为科学的理论与概念。70年代后,农业推广学研究开始借鉴行为科学、管理科学、计量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方法和概念,审视农业推广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丰富,农业推广的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也不断得到加强。自上世纪80年代来,人们的研究更注重从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的关系来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问题。既要研究以先进的新的科学技术与技能、新的知识与信息为容,以试验、示、培训、干预、沟通为手段,采用传授、传播、传递等方式,使农民自愿改变其行为的规律性,包括农民个人行为、群体行为。更要研究改变农民行为诸因素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外界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自然的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如何影响农民行为的变化、研究有效诱导农民行为变化的方法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农业推广的国际比较研究也得到加强,定性、定量和实证研究结合,多学科的交叉相融的趋势日益明显。可见农业推广是一个多学横截的学科。现在很难把它定义在现有的学科划分中。比如,澳大利亚把农业推广放在人文和信息传播领域,FAO则把推广方面的论文和报告放在粮食安全与政策词条下。农业推广研究论文分散在不同的学科下的现象表明,农业推广本身学科的多样性。[6]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原理
农业科技成果是“在农业各个领域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式或方案。”初看起来,农业创新似乎就是农业科技成果,其实它们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譬如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创新,但它并不是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科技创新,但要经鉴定和社会实践认可。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产生效益的过程被称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它是成果产业系统、成果推广系统和成果采纳的生产应用系统3 个部分共同作用的结果。[7]在推广过程中,要力求将知识形态的产品变为能解决生产实践中各种问题、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载体上;变成实际操作技能,不仅使农副产品的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并取得实际效益,同时使农业工作者的素质提高,兼顾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飞跃。作为推广科技成果的工作人员,要对各项推广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适应性有足够的了解;对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有解决的预案与对策;对该科技成果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有所考虑,切记任何新的科技成果都不是万能的,终将被新的成果所替代。
3.1农业推广中沟通与交往的原则
沟通是农业推广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没有沟通,就无法将推广的容传播给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