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29古诗两首

29古诗两首

读背课文29《古诗两首》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课文内容填空1、乞巧节是每年农历的月初。

那天是、鹊桥相会的日子。

2、《乞巧》这首诗是唐朝诗人________写的;《嫦娥》这首诗是唐朝诗人________写的读后感:牛朗织女鹊桥相会,美丽嫦娥奔月成仙,这一个个凄美的神话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流传在人们心间,触动着人们的心弦。

七夕节的浪漫,中秋节的温馨,无不寄托着重情重义的中国人对爱情和亲情的美好向往。

剪不断的连心的血脉,最动人的是丝丝的真情,一个“情”字,是人们永远为之感动和歌咏的主题。

笔记本作业抄写古诗和诗意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诗意: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想象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情景。

家家户户的女孩子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向织女乞取智巧,数不清的彩线都已经穿完了。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意: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

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记词语听写词语29《古诗两首》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9古诗两首(乞巧)完美

29古诗两首(乞巧)完美

[正音正字]
乞 ( qǐ ) (乞巧 )
气 ( qì ) (天气 ) 宵 (xiāo) (今宵) 宵:晚上
霄 (xiāo) (碧霄) 霄:天空
[字词理解]
1.乞巧: 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
初七,又名七夕。
2.今宵:这天晚上。 3.碧霄:浩瀚无际的青天。
七夕今宵看碧霄
今夜是一 年一度的七夕 节,人们都情 不自禁地来到 户外观看碧蓝 的天空。
织女能织出五彩的锦缎, 光的像粼粼波动的湖水,亮的 比天上的云霞还耀眼。凡间的 老百姓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 好听的名字,叫云锦。 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 是美不胜收!她织的花,红似 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 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她织的鸟, 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 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 们都对织女的云锦啧啧称奇, 怪不得有那么多的姑娘向织女 乞巧。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 初七日,又名七夕。少 女节,女儿节。
学习目标
1、学会“乞、霄”2个生字,并书 写相关生字。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 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了 解传统节日——乞巧节。
自学指导一
1、搜集整理诗人的资料。 2、将课本翻到122页,自由大 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确字 音、节奏。
这首诗是 代诗人 描写 的名诗。农历 的夜晚,俗称 “七夕”,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 和 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 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有 , “乞巧”就是向 乞求 的意思。
作业布置
1、默写古诗。
2、完成练习册P74第五题第一小题。 3、把乞巧节介绍给你的朋友或爸爸妈 妈。
O(∩_∩)O谢谢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望 着天上祝福他们,并且女孩子 们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不但祈求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 心灵手巧,而且还祈求亲人幸 福,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29古诗两首_乞巧

29古诗两首_乞巧

碧霄
星座
2
xiāo
碧 霄
xiāo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长安城中月如练, 家家此夜持针线。 (崔颢 )
乞巧歌 乞手巧,乞容貌;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z ǐ 乞我姊妹千万年。

xiāo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 巧 霄 渡
29.古诗两首

乞巧
乞 气
29.古诗两首

乞巧
林杰,唐代诗人,非常的聪明,六岁的 时候就能写诗,还精通书法棋艺,可惜 他英年早逝,17岁就离开人世。《全唐 诗》仅存其诗两首。
神话故事:《牛郎织女》
七夕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据说,牛郎是南阳城牛 家庄的一个孤儿,依哥嫂过活。嫂子马氏为人刻薄,经常虐待 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条老牛很通灵 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 郎去取织女的衣服,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 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 ,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 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 。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 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 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 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 一次。 由于农历的七月七日正当雨季,所以这一天常常下雨, 人们便说这是牛郎织女的眼泪。


xiāo

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29古诗乞巧嫦娥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古诗两首《乞巧》和《嫦娥》是人教版的精读课文。

也是小学教学的重担课文。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乞巧》原文朝代:唐代作者: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嫦娥》原文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译文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的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

(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1.教师激趣。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1. 按照课文看拼音写词语。

2. 补充诗句,再填空。

乞巧作者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七夕指的是农历________,是传说中________鹊桥相会的日子。

(2)《乞巧》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描写民间乞巧盛况的名诗,体现了________。

(3)“乞巧”是指向织女乞取________的意思。

这时。

人间女子通常对着________用五彩线穿针。

3. 形近字组词。

4. 填空(1)写出下面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深________沉________长河________应悔________(2)《嫦娥》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借________的故事抒写了________。

5. 《嫦娥》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我还知道他写过很多诗,最喜欢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

6. 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1)“宵”的音节是________,它是________结构的字,部首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2)“霄”是________结构的字,部首是________,第八笔是________。

(3)“屏”的部首是________,去掉部首余________画。

7. 补充词语________河桥________碧霄________秋月________灵药。

8. 我能根据音节写词语。

9. 拼一拼,写一写。

10. 火眼金睛,对的打对,错的打错。

(1)“长河”指很长的河。

________(2)《嫦娥》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

________(3)“乞巧”指的是阳历的七月初七。

________。

11. 选择合适的解释12. 按课文内容填空(1)乞巧节是每年农历的________月初________。

那天是________、________鹊桥相会的日子。

29、古诗《嫦娥》

29、古诗《嫦娥》
环节
学案
导案
复习引入
(一)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朗诵古诗,读准字音,并把古诗读通顺。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屏烛晓偷
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后Fra bibliotek引导展示。(二)导入
感知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
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
2、写出下列字的形近字,并组词。
屏()烛()晓()偷()
拼()浊()浇()愉()
指导归纳学法,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测评提高
默写古诗:
通过测评、练习形成能力,达到一课一得。
学习收获
(学生)
教学反思
(老师)
4、复读古诗,读中理解古诗。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借助注释,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理解古诗。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情,重在与学生一起理解古诗。
(二)展示
交流
一、背诵古诗
二、课外延伸
那你能说说有关“月”的诗句吗?
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
练习反馈
1、《嫦娥》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同嫦娥一样_________的处境和心情。
课 题:
29、古诗两首《嫦娥》
课 型
新 授 课
年级
三 年
执教
学习目标:
1.学习“屏、烛、晓、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学习难点:
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预习准备:
1、教学课件、诗人和嫦娥图片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嫦娥》课件(共18张PPT)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嫦娥》课件(共18张PPT)

反映了什么现实情况?
❖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 “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 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
❖ 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 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 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
嫦娥
嫦娥奔月
远古天上十个太阳,人们无法生活
后羿射日
❖ 后羿取出白色的 箭,一支一支地 向骄横的太阳射 去
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
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 娥。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9:45:4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52021/9/152021/9/15Sep-2115-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5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深入理解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 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 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 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
❖ 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 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 而现在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 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 伴着永夜不寐者,现在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古诗两首 乞巧PPT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古诗两首 乞巧PPT
29.古诗两首

乞巧
执教人:黄兴镇蓝田小学 李志国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林杰(831—847)字智周, 福建人,唐代诗人。小 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 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又精书法棋艺。卒,年 仅十七。《全唐诗》存 其诗两首。《乞巧》是 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 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 称“七夕”,又称“女 儿节”“少女节”。
的故事。
☆ 课后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开个故事会。
诗中前两句叙述的是牛郎织女的民 间故事,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的很 再读古诗,思考: 清楚。 体会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美 好愿望?
愿天下的女子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感情。
牛郎织女
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 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牵牛织女星 吧!
秋 夕
(唐) 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古希腊人把它 想象为一只在 夜空中展翅翱 翔的苍鹰,牛 郎星就是鹰的 心。 牛郎星和天鹰 座β、γ星的 连线正指向织 女星,古人把 β、γ星看做 星
牛郎 星
说说你的 美好心愿:
你想为谁“乞”?“乞取”什么?
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乞巧》,阅读牛郎织女
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 什么好的方法吗?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会多读 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 我会看注释,查字典来理解; 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 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 我会想去了解诗人和朝代; 我会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解释

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解释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解释乞巧(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唐- 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全部注释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

"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

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译文】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

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第2课装扮桌面【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第2课装扮桌面【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 学会调整任务栏。

2. 学会设置时钟。

3. 学会设置屏幕保护。

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学会设置屏幕保护、学会设置时钟。

【教学难点】:将任务栏随意至于屏幕上下左右地方。

【课前准备】:将教师机任务栏隐藏、将教师机屏保,将教师机时间设为其他时间。

【教学过程】:【教学注意事宜】:学生对任务栏的了解较少,在讲课时要注意对任务栏进行适当的介绍,屏幕保护程序也是孩子喜欢的玩具之一,当屏保出现动画时,每位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这是我们所希望的课堂!。

29.古诗两首之《嫦娥》

29.古诗两首之《嫦娥》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抒情)
总结
• 《嫦娥》表达了诗人与嫦娥同样孤独寂寞 的心直译为“应该…… 吧”或“大概”
• 碧海青天: 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
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 碧如同大海。
• 心:孤寂的心 释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 而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对比前后两句诗所写的内容有何不同?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写景)
29.古诗两首
诗歌背景
作者终身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 志.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 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 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 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唐宪宗 时期(805年)开始,到唐宣宗时期(846年)才结 束,闹了将近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称为“牛 李党争”.牛李党争的实质就是太监当权,本诗就是 讽刺太监当权的黑暗、讽刺宪宗的皇权旁落.子曰: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嫦娥》即 是“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类诗的典型.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 • • 云母屏风: 用云母做的屏风 深:幽暗 银河 长河: 晓: 清晨 晓星:晨星
释义:
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 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室外,银 河逐渐西移垂地, 晨星也西沉。 思考:你能 读出此时此 刻诗人心情 如何呢?

29《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29《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坐看牵牛织女星。
元日
王安石
寒食
韩翃
hóng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tóng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杜牧
春城无处不飞花, yù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zhūyú 遍插茱萸少一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
• 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 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
• 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乞 巧 霄渡屏
烛 晓 偷
乞求 渡过
碰巧 屏幕
云霄 蜡烛
知晓
偷盗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织女星
牛郎星
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传说那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因 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希望能在这 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乞巧的方式很多。 有的在那天晚上,登上事先搭好的彩楼, 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先穿好的 叫得巧,后穿好的叫输巧。有的在那天中 午的阳光下,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在水 上面,根据碗底针影的样子,确定是得巧 还是输巧。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 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
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
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 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古诗两首--乞巧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古诗两首--乞巧
qĭ xiāo 乞( 乞求 )霄(云霄 ) zhú xiăo 烛( 蜡烛 )晓( 揭晓 )
qiăo dù 巧( 巧妙)渡( 渡过 ) píng tōu 屏( 屏幕)偷(小偷 )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 称“女儿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 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织女是古代神话中 的一位女神,职责是编织云雾。过去,七 夕的明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 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 的方式是对月穿针都 红乞 线 巧 在对着月亮乞巧。 几望 穿完了数不清的红线。 万秋 条月
答:“几万条”并不是真的指几万 条,这里是虚数,指用的线很多 很多。“家家乞巧”和“穿尽红线” 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愿天下女 子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的美好 愿望。
注释: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 七日,又名七夕; 今宵:这天晚上;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红丝:红线; 几万条:虚指,指用的线数量多。
牵 七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 牛夕 七夕节,人们仰望着浩 织今 瀚无际的青天。 女宵 就好像看见隔着“天 渡 看 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相 河 碧 桥霄 会。

语文三年级下人教课标版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

语文三年级下人教课标版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

眼看要追上的时候,王母却拔出发簪,狠狠的画了 一条天河把二人给隔开了,不让他们见面。
织女日夜的哭泣,感动了一种叫做喜鹊的鸟。于是,
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晚上,无数的喜鹊就会在天河上架 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能够相会。
后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 会望着天上祝福他们,并且女孩 子们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不但祈求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心 灵手巧,而且还祈求亲人幸福, 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29. 古诗两首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林杰(831—847),字智周, 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 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 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1、学会乞、霄两个生字。
2、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 3、背诵这首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4、拓展阅读关于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的诗歌,增 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七夕 今宵 看 碧霄,
牵牛 织女 渡 河桥。
家家 乞巧 望 秋月,
穿尽 红丝 几万条。
课文详解
碧霄:浩瀚 无际的青天。
七夕今宵看碧霄
今宵:今 天晚上。
霄:天空。
xiāo
碧霄
课文详解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月初七的夜晚, 遥望浩瀚无际的青 天,牛郎和织女在 鹊桥相会。
课文详解
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 初七,又名七夕。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每家每户都有姑娘 在对着月亮用五彩 线穿九孔针,也不 知道穿完了多少条 丝线。

诗中的那句诗写的是 人们七夕乞巧的风俗?
各小组交流、讨论, 说说诗中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检测矫正
2、填空: 七夕今宵 看碧霄 , 牵牛织女 渡河桥 。 家家 乞巧 望秋月, 穿尽红丝 几万条 。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三年级下册 第八组 29 古诗两首 《 嫦娥》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三年级下册 第八组  29 古诗两首 《 嫦娥》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刑天舞干戚)
——陶渊明《读山海经》(节选)
课外延伸:
1.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嫦娥奔月》的传说,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中国神话故事》 3.了解老师刚刚补充诗句中的神话故事。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9、古诗两首——《嫦娥》
ysg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三年级下册> 第八组 > 29 古诗两首 > 嫦娥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韩愈
李商隐,字义山, 号玉溪(谿)生,
又号樊南生。
晚唐著名诗人,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含有“青天”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拓展提升
xián
1.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精卫填海)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做成的屏风上映着燃烧了一夜 长长的,幽暗的烛影,
云母屏风烛影深,
室外银河渐渐向西移去,天边晨星 也要落下去了。
长河渐落晓星沉。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合作要求:
和同桌交流,夜心。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9古诗两首《乞巧》

29古诗两首《乞巧》

织女日夜地哭泣,感动了一种叫做喜鹊的鸟。于是, 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晚上,无数的喜鹊就会在天河上架 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能够相会。
后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望着天上祝福他们, 并且女孩子们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但祈求自 己也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而且还祈求亲人幸福, 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牵牛织女渡河桥
那长长的银河间两颗特别耀眼的星 星,分明是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了。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家家户户都仰望着秋夜的月亮,那么虔 诚地向织女求取智慧和巧手。
穿尽红丝几万条
还是不厌其烦。
不惜在针眼里穿了一条又一条的红丝线,
[感情朗读]
乞 巧
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自由朗读]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自由朗读]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正音正字]

霄 宵:晚上 (今宵) (碧霄)
霄:天空
[字词理解] 1.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 初七,又名七夕。
元日
• • • • •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韩翃hóng
• 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唐)王维 •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有一天,她到人间的时候,见到了一位勤劳 善良的男子,名字叫做牛郎。

29古诗两首《嫦娥》

29古诗两首《嫦娥》

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
屏风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你能讲讲诗句的大意吗?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补白 换位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地烛影, 室外,银河已渐渐垂地,晨星也西沉。 我想;此刻地嫦娥应该非常后悔当年偷吃 了灵药吧, 害得自己只能夜夜与碧海青天为伴,无法 排遣孤寂和苦闷。
29 嫦娥
嫦娥奔月
远古天上十个太阳,人们无法生活
后羿射日

后羿取出白色的 箭,一支一支地 向骄横的太阳射 去
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
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 嫦娥。
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的 灵药,把它交给嫦娥,要她好好保 管,想挑一个吉日两人一块吃 。
一天晚上,嫦娥趁 后羿不在家,从葫 芦里倒出灵药,全 吞下肚子去 ,立 时飘飞升月成仙。

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pínɡ
屏 (屏风) (屏幕) (孔雀开屏)
zhú
烛 (烛影) (蜡烛)
xiǎo
(烛光) (晓月) (偷天换日)
晓 (知晓) (破晓)
tōu

日子久了,嫦娥 独对空月,越来 越想念后羿,可 是他们人各一方, 不能相见,嫦娥 倍感孤独寂寞。
嫦 娥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 长河 嫦娥 碧海

29课古诗《乞巧》

29课古诗《乞巧》
(学生)
教学反思
(老师)
二、诗人简介,知作者
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一种乞取智巧的强烈愿望,深深的感动了一位诗人——他就是唐代诗人:林杰。
1、板书课题,抛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歌。
精讲点拨
(一)自主
探究
我能自主探究并与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检查预习的情况,学习诗歌。
2、读诗歌、结合课后的资料袋,说说“乞巧”为题有什么含义呢?
预习准备:
1、找出生字词,读准字音。2、收集并阅读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故事。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复习引入
(一)预习
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
乞巧霄渡
教师指导,小组长组织完成后,引导展示。
(二)导入
感知
一、故事引入
1、教师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板书“乞巧”,出示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乞巧节。并解释乞巧: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3、读一读古诗下边的注释,并结合字典的帮助,理解古诗的意思。
4、朗读古诗,作者把这一神话故事与人们的行动相结合,人们为什么这样做?
5、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人们的不同心愿,你能想象当时人们会有哪些心愿吗 ?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2、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情,重在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
比较学习,更能理解诗歌
练习反馈
1、组词。
乞()渡()晓()霄()
气()度()绕()宵()
2、填空:
《乞巧》是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所谓乞巧,就是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诗中展示了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一、教材编排特点人教版教材的特点是围绕专题组织单元,强调教材的整合性,体现整合的思想。

本册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每个单元前的导语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还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2、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的方法和要求,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陶冶情操和训练阅读的功能。

3、联系单元专题,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

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做到了整合和贯通,单元内各部分内容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二、单元整体分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这组教材围绕神话故事、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

本组除一个语文园地外,一共选入四篇课文。

《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父追日》是略读课文。

《古诗两首》:《乞巧》和《嫦娥》,前者蕴含着一个节日,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传说中隔着“天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乞巧意思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嫦娥》一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嫦娥奔月》。

建议把学古诗和阅读民间故事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意境和情境,在有关的情境中理解事情,表达感情。

《西门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西门豹治邺的事迹,表现在三个方面:调查→除害→开渠。

如果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变化,可分为:故事发生(邺地田园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

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

因此,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

通过大胆提问,以问题的探究来把握课文内容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

进行角色表演。

课文第二部分故事性强,情节吸引人,适宜进行角色表演。

《女娲补天》:抓住夸张的想象力,抓住想象的大胆和神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人们的情感也附着在他(她)的身上。

一方面是神奇、夸张的想象,一方面是表达造福人类,让世界更美好的思想感情。

体会神奇、夸张的想象力。

《夸父追日》:自学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体现略读的要求,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教学时,应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

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工具书解决。

初读课文后,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对照原文,可以看出课文出色的改写。

课文把原文中简写的几处神奇的地方,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具体化了。

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体会,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神奇魅力。

围绕着本组的专题,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以神话、传说故事会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召开神话、传说故事会,习作时写想象内容,围绕“假如我会变”,展示学生的童心、童趣和大胆的想象。

关于神话故事,在三年级上册已经接触过《盘古开天地》一课,并搜集阅读了其他的神话故事,孩子们已经初步感知神话故事的特点,本单元是在这个基础上安排的,选编的课文都是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和传说,意在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积累,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拓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四年级下册的教材第八单元是故事长廊,其中有古希腊的神话《普罗米修斯》和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渔夫的故事》,又将学生阅读的主线由中国的神话故事和传说引向世界各国的经典故事。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是积累生动的语言;三是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1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正确读写“灌溉、冶炼”等书后词语表中28个词语。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3、复述故事,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4、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我会变”。

5、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二)过程和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西门豹》这个故事。

2、学习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大胆想象、小组交流讨论,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地破除迷信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2、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对阅读中国古老神话和传说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外主动去搜集阅读神话和传说,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阅读神话和传说的喜悦。

1、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以及传说的丰富的想象和神奇。

2、对阅读中国古老神话和传说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外主动去搜集阅读神话和传说,能把握故事内容,生动清楚地讲述,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阅读神话和传说的喜悦。

3、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29古诗两首教材简说《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

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

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案一1.生字卡片、图片、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两课时第一课时(乞巧)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一年来,老师和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

那在你的记忆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学习古诗有很多的好方法!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

(学生读题。

)看看这个“乞”字,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

乞字中间少一横。

)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再读读课题。

(学生读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

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学生练读,指名读)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

)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

)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向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

)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齐读古诗。

)4.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反馈:1.汇报读懂了什么?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

2.还有什么不懂的吗?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当时的情景怎样?(学生自由说说,借机理解“碧霄”)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

)能背诵杜甫的《牛郎织女》吗?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

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说说对织女了解多少啊?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的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

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

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

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各个都羡慕,羡慕得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羡慕。

)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

)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

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古代家有女孩,总希望她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所以乞巧节又名女儿节出示古诗“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想象古人在过乞巧节的心情与情景,再读读三、四行。

(学生再次读。

)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反馈1.你怎么知道人很多?2.她们穿了多少条红丝呢?3.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再诵读诗句。

四、拓展感悟: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2.同学试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