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近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近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近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

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健康,也对中药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近年发生的一些中药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案例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

第一起案例是2019年发生在湖南某医院的中药不良反应事件。

一名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服用一种中药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最终导致肾功能损伤。

经过调查发现,这种中药是由一家不规范中药厂家生产的,其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健康。

此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促使了中药行业的整顿和规范。

第二起案例是2020年发生在北京某中医院的中药不良反应事件。

一名儿童患有感冒症状,在中医医生的建议下服用了一种中药颗粒。

该患者在服药后出现了皮疹、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最终被确诊为药物过敏性休克。

经过调查发现,这种中药颗粒中含有一种对儿童过敏反应较强的成分,未能及时诊断导致患者严重后果。

此事件再次引起了中医药界的警惕,促进了中药研制和应用的标准化。

第二篇示例: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中药虽然具有疗效,但在不当使用或制备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以下将列举一些近年来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案例,以警示人们正确使用中药的重要性。

一、2017年““六味地黄丸”事件2017年,一名患者因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后出现典型的药物性肝炎症状,包括黄疸、腹胀、恶心等,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药物性肝炎。

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患者购买的“六味地黄丸”是在一家无资质的小药店购买的,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二、2018年“葛根颗粒”事件2018年,一名患者因服用“葛根颗粒”后出现喉部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过敏性休克。

经调查发现,该患者之前没有对该药物进行过敏测试,盲目使用导致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2019年,一名患者因购买“通窍活血颗粒”用于治疗头痛,服用后出现严重的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经进一步检查发现胃溃疡。

第四章中药不良反应

第四章中药不良反应
上述严重不良事件一旦被判定与药物具有肯定的因果关系,便可认为是药品严重不良
第三节中药不良反应的因果判断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因果判断
由于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因此临床上遇到可疑的中药不良反应,要进行因果判断与评价。才能提高安全用药的水平。
*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订的标准(据高东宸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指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年)
四、中药不良反应分型
(一)A型不良反应
是指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如使用麻黄治疗哮喘时,可以出现与剂量相关的心率增加、血压升高等。这种不良反应的临床发生率高,由于早先预知,常采取了必要的对应措施,危害较轻。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诸因素有关。有的药物与靶器官敏感性增强有关。
(二)B型不良反应
第一节中药不良反应概述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
中药临床上为治疗目的而发挥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而与治疗无关且不利于病人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以正常剂量的药品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在临床试验中,由于超剂量、药物滥用或药物依赖性、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损害被认为不良反应。”
(八)中药污染
中药保管不善引起的变质、霉变或种植采收中农药有机磷污染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九)用药途径不当
作为肌注用丹参注射剂用于静脉注射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有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可能。
(十)用药时间过长引起蓄积中毒
如黄花夹竹桃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朱砂蓄积中毒损害肝肾功能。
(十一)个体差异
(五)致突变作用
我国对许多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进行了致突变试验,也发现某些中药及其成分对致突变有影响,如石菖蒲的主要成分α—细辛醚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2有致突变作用,对染色体有明显断裂反应。植物黄酮类槲皮素对小鼠微核实验有明显致突变作用。

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

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

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根据中药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出现程度、病理机制及症候特点,临床上常把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特异质反应、习惯性、成瘾性、后遗作用等。

1 副作用副作用是指某种中药具有多种作用时,在常规治疗剂量下,伴随中药的治疗作用而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药品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当治疗利用其中的一个药理作用时,其他作用就成了副作用。

如用麻黄止咳平喘治疗哮喘或喘息型支气管炎,用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这是由于麻黄中的有效成分麻黄碱既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哮喘症状,同时可兴奋中枢神经,导致失眠。

再如大黄有泻热通便、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作用,当用以治疗妇女经痛闭经,活血祛瘀就成为治疗作用时,而其泻热通便所引起的腹泻便溏就成为副作用。

相反,大黄用于治疗热结便秘,泻热通便成为治疗作用时,而活血祛瘀所导致的妇女月经过多就成为大黄的副作用。

一般而言,药物的治疗范围越广,选择性越低,药物的副作用就越多,而且在一定条件下,随用药目的的不同,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可以相互转化。

由于副作用是药物的固有作用,因此副作用是可以预防的,可以针对副作用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也可以将药物的副作用预先告诉病人,以免引起病人的紧张和不安。

2 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合用其他药品时其敏感性增加,在治疗莉量下对患者造成某种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毒性反应可在各系统内发生,包括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等。

如雷公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研究表明,雷公藤的嫩叶、嫩苗、嫩枝及根部含雷公藤碱等多种生物碱,若煎煮时间不够或过量服用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后期发生尿毒症时,胃肠道症状加剧;吸收后对中枢系统有损害,可引起丘脑、中脑、延髓、小脑、脊髓等器官的严重损害;肝脏、肾脏、心脏可发生出血、坏死;毒素还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肺水肿及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湖北省中医院 冯汉鸽前言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是指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以正常剂量的药品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在临床试验中,由于超剂量、药物滥用或药物依赖性、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损害被认为是不良反应,现在亦归为不良反应范畴。

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壹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贰中药不良反应的典型案例叁中西药联合应用肆目录第一部分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中药ADR的定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类疾病,改善其生理功能而给以正常剂量的中药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1 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 致癌作用234中药ADR的分类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 特异质反应依赖性6785副作用在常规治疗剂量下,伴随中药的防治作用而发生的一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

1柏子仁用于养心安神时,其润肠通便的作用就成为副作用。

当归用于活血养血时,其润肠功能导致轻泻或使慢性腹泻加重亦为副作用 。

2毒性作用由于使用中药引起人体功能或器官组织的损害称为毒性反应。

由于接近或超过极量用药而发生的即刻毒性反应称急性中毒反应。

由于长时间用药蓄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称慢性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的发生与中药本身的毒力、用量、用药时间、体质等因素有关。

3过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某些中药也会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其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常见的为皮肤荨麻疹、红斑、紫癜等,严重时也会发生疱性剥脱性皮炎危及生命,还可能引起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4致癌作用指某些中药能诱发癌症。

多数人认为中药是比较安全的,但近年研究发现,少数中药也有致癌作用。

实验发现槟榔是具有消积导滞、驱虫行水作用的常用中药,我国云南和台湾地区,以及亚洲南部一些国家的民族有嚼食槟榔的习惯,而槟榔中的水解槟榔碱有致癌作用;据印度等国家调查表明,有嚼食槟榔习惯的人群,常会诱发口腔、食道、胃部肿瘤。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中成药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中成药
九、莪术油注射液
功效:抗病毒药
不良反应:过敏样反应(64例占21%)、皮疹(45例占15%)、呼吸困难(17例占6%)、过敏性休克(12例占4%)、死亡(1例)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1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莪术油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滴注10ml左右,患者自觉胸闷,随之出现呼吸困难,面部、四肢青紫。立即停止输液,平卧,吸氧,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患者逐渐好转。
02
不良反应:1988年至2005年3月,肝损害(10例)、剥脱性皮炎(1例)
03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 ,57岁,因恶心,乏力、腹胀10余日伴皮肤、巩膜黄染入院。患者1月前银屑病服用克银丸,每次100粒(10g),每日3次。服药10余日后自觉恶心、乏力、腹胀、纳差,继而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尿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既往患银屑病1年余,病情轻,一直未治疗。体检:T36.4℃,R20次/min,P78次/min,BP110/70Kpa。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1084U/L,谷草转氨酶428U/L;乙肝酰转肽酶175U/L,碱性磷酸酶256U/L,乳酸脱氢酶157U/L;乙肝表面抗原(-),抗甲肝病毒IGM抗体(-),抗丙肝病毒抗体(-),尿胆红素(+),尿胆原(+ +),总胆红素73.0umol/L,1分钟胆红素18.1umol/L。
建议:龙胆泻肝丸的临床应用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照适应症使用,避免大剂量、长疗程服用。肾功能不全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有、使用应谨慎,治疗期间应注意肾功能监测。
五、葛根素注射液
01
功效: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用于扩 张血管
02
不良反应: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皮疹(47例),过敏性哮喘(1例),过敏性休克(7例)、溶血性贫血(8例,其中1例死亡)

常用的中草药毒性及不良反应ppt课件

常用的中草药毒性及不良反应ppt课件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神经不良反应
➢ 萱草花—可致脑、脊髓白质、视神经变性 ➢ 白果—可使人惊厥、强直、呕吐、腹泻 ➢ 天竹子—对心脏、呼吸有抑制作用 ➢ 瓜蒂—对呼吸有抑制作用 ➢ 马钱子—可使人惊厥、强直,对神经有毒性 ➢ 麻黄—有中枢兴奋作用 ➢ 长春花、山慈姑—有不可逆性的周围神经毒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 益母草、茺蔚子—大剂量、长期使用可致急、 慢性肾衰。
➢ 紫草—可致蛋白尿、血尿,光过敏, ➢ 山慈姑—可致蛋白尿、亚急性肾小球肾炎 ➢ 苍耳子—长期服用,有的可致肾功能下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血液毒性反应
➢ 龙葵、蜀羊泉—可致溶血、血液白细胞下降 ➢ 雷公藤、青风藤—可致血液白细胞下降、 ➢ 长春花、喜树、山慈姑—有骨髓抑制作用 ➢ 三棱、莪术、蜈蚣—可致溶血、出血 ➢ 斑蝥、蜂毒、雷公藤、天花粉—可致弥漫性
常用中草药的毒副反应
常用中草药的毒副反应——常见原因
➢ 辩证错误 ➢ 不熟悉药物整体性能 ➢ 不熟悉药物炮制作用 ➢ 剂量过大(有个体差异) ➢ 疗程过长 ➢ 配伍欠妥 ➢ 病症复杂,顾此失彼
常用中草药的不良反应
常用中草药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
➢ 黄柏—剂量超过10克,可能出现恶心、食欲减退 ➢ 苦参—剂量超过10克,可能出现恶心、食欲减退 ➢ 秦艽—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食欲减退、腹泻 ➢ 龙葵、蜀羊泉—部分人可致便稀、腹泻 ➢ 仙茅—剂量超过10克,可能出现恶心、内热感 ➢ 青风藤—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泛酸、胃痛 ➢ 百部—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胃痛 ➢ 山豆根—可出现恶心、泛酸、胃痛 ➢ 山慈姑—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 下列药物可致过敏性皮炎:天花粉、全 蝎、水蛭、地鳖虫、蜈蚣、鱼腥草注射 液

中药的不合理应用分析及建议

中药的不合理应用分析及建议

中药的不合理应用分析及建议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的最佳选择,即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水平,也使药品费用更为合理。

中药对人体造成的损害,除了药物本身的因素外,很多是由于不合理用药引起的。

本文对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提供参考。

1 中药毒副反应的临床表现1.1 神经系统口唇、肢体或全身麻木、眩晕、头痛、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可致烦躁不安、牙关紧闭、抽搐、惊厥、语言不清或障碍、嗜睡、意识模糊昏迷。

1.2 循环系统心悸、胸闷、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律不齐、心律过快或过慢、传导阻滞、心音低钝或减弱、血压下降或升高、心电图改变等。

1.3 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呼吸肌麻痹或呼吸衰竭等。

1.4 消化系统口干、口苦、恶心呕叶、食欲不振、嗳气流涎、腹胀、腹痛、腹泻、便秘、黑便、黄疽、肝区痛疼、肝肿大、肝功能损害、中毒性肝炎甚至死亡。

1.5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可出现尿少、血尿、蛋白尿、尿闭、尿失禁或尿崩症,甚而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生殖系统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甚而引起排卵功能障碍或抑制精子生成1.6 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造血系统的抑制现象,如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过敏性紫癜、再障甚至死亡。

1.7 过敏反应高烧、寒战、大汗、发抖;或出现过敏性药疹;中药针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以过敏性休克为主,如板兰根、穿心莲、双黄连、丹参等。

2 中药的不合理应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组方的中药方剂被医学实践证明疗效肯定,但是,中药成分多种多样,既有有效成分,也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认为中药的不良反应少,甚至认为没有副作用,可以随意使用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只有合理使用中药,避免禁忌证,才能达到用药目的,否则会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2.1 辨证不当中医治病精于辨证,若辨证失误,用药就会适得其反。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述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述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述本文介绍了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特点、临床表现、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对策,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提供参考。

标签: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对策近年来,随着中药及其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不良反应的重视,中药不良反应报道逐年增多,这直接关系着中药安全性的评价。

中药是否安全对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事关重大。

如何正确应用中药﹑正确看待不良反应并有效控制其发生率,对中药的国际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此,笔者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一些问题。

1 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特点1.1 定义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的疾病、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给予正常剂量的中药或制剂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1]。

广义的中药不良反应就是中药的毒副作用,是与治疗作用相对而言的。

各种药物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作用,中医药把药物的特性当作药物的“偏性”,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出来的阴阳偏盛偏衰,“偏性”是药物治疗作用的依据,体现了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的一致性[2]。

所以,任何藥物都可以引起不良反应,只是程度和出现的几率不同;有不良反应的中药并不表明就是不合格的药品,也不应该与毒药﹑假药、劣药、不能使用等相提并论。

1.2 分类依据中药药性﹑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出现程度、病理机制及证候特点,临床上可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依赖性、成瘾性、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等,常见的是前三类。

根据发生的原因,可分为:A、B两个主要类型和C、D、E、F四个附加类型。

A型:用药过量引起,可以预测,通常与药物剂量有关,停药后可减轻或消除,发生率高,死亡率低;B型:一种异常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发生率低,死亡率高;C型:长期不合理用药的慢性毒性;D型:用药后若干月、年出现的反应;E型:停药后出现的反跳现象等;F型: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反应[3]。

1.3 不良反应的特点由于中药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与化学药不同,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机制也有别于化学药;加之中药成分复杂,质量不稳定,导致中药不良反应有以下特点。

常用的中药毒副作用一览表(请收藏)

常用的中药毒副作用一览表(请收藏)

常用的中药毒副作用一览表(请收藏)很多人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但事实远非如此,专家指出,不合理使用中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就像我们常说的“是药三分毒”,快来跟小编一起学习下都哪些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吧!【板蓝根喝】多了伤脾胃甲型H1N1流感逼近,一些感冒药因此热卖。

不少人不管有病没病,每天喝板蓝根。

望副主任医师李智说,预防流感关键在于自身调理,如果吃药,一定要对症。

板蓝根药性苦寒,是清热解毒的药品,对于体质较强、爱上火的人疗效较好,如果患者本身属于虚寒体质,面色发黄且经常拉肚子,则不适合吃板蓝根。

另外,人在健康状态下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反而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六味地黄丸】年轻人不宜用很多人一觉得有点腰酸背痛,就吃几瓶六味地黄丸补一补。

中医主任医师尹志超指出,“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

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患者,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适宜服用。

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还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

所以六味地黄丸在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弄清是否对症,千万不能当成补品随便吃,也不能过量吃。

【乌鸡白凤丸过】量服月经失调乌鸡白凤丸被很多女性奉为美容调经的上品,但事实上,乱吃乌鸡白凤丸,不仅不能调理月经,反而会月经失调。

乌鸡白凤丸主要适合于气血亏虚的月经失调,并不能包治所有的月经病。

对一些因肝郁、痰湿等因素引起的月经不调,服用乌鸡白凤丸效果可能还适得其反。

一旦药不对症,滥用补益药,反而可能导致血热化风化燥而出现痤疮、失眠、便秘等症状。

另外,乌鸡白凤丸火气较大,夏天最好少吃或不吃。

【牛黄解毒片超】服三天慢性中毒牛黄解毒片是祛火药。

很多有便秘、痤疮的患者,为了泻火解毒,缓解症状,自行大量、长期地服用牛黄解毒片,结果却出现了皮疹、剧痒、发热、哮喘、胸闷、心悸、腹泻等不正常现象。

第十一章中药不良反应

第十一章中药不良反应

第五节 常见中药品种的不良反应 一、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 (一)香加皮 1.不良反应表现: ①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 ②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
2.可能的机制 3.中毒解救 ①甘草15g,绿豆30g,水煎服; ②心律失常,干姜6g,附子12g、甘草6g、葱 白2节,煎服,禁用钙剂、拟肾上腺素药; ③心动过缓:阿托品0.5~1mg;④呼吸困难: 山梗菜碱、尼可刹米。
(2)肝功能的改变,可有血清总胆红素升高、 转氨酶异常升高,甲、乙、丙、丁、戊肝炎病毒检 验全阴性,
(3)可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脂肪变性而 致的中毒性肝炎、急性亚急性黄色肝萎缩的表现。
2.中药引起肾损害的临床表现
中药引起的肾毒性临床表现各异,严重的可引 起肾功能衰竭。
第三节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一、药物和使用的因素 1.品种混乱 2.炮制不当:苍耳子(肝损伤)→炒黄去刺。 3.剂量过大:肉桂→血尿; 麻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率失常。
(一)含蟾酥的中成药
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麝香保心丸、梅花 点舌丸、麝香通心滴丸等。
(二)中毒机理
强心苷(蟾酥毒素),有洋地黄样作用,小剂 量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大剂量则使心脏停止于收 缩期。
(三)中毒表现
①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 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 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大汗虚脱、血压 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而死亡。
(二)中毒机理
含汞,属汞中毒。机体吸收后迅速弥散到各个 器官和组织,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三)中毒表现
①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中有金 属味,流涎,口腔粘膜充血,牙龈肿胀溃疡。
②泌尿系统:少尿、蛋白尿,严重者可发生急 性肾功能衰竭。

使用中药也要注意不良反应

使用中药也要注意不良反应

使用中药也要注意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临床中使用的部分中药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毒性,我们使用这类中药主要是要利用其能够起到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但又不可避免的要接受其具有副反应和毒性的现实,临床上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产生毒副反应。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就临床上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产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作如下论述:1 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1消化系统的主要症状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等。

1.2神经系统的主要症状是口唇或肢体麻木,瞳孔缩小或扩大,严重者可见抽搐、昏迷等。

1.3循环系统的主要症状是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或升高、心电图改变。

1.4呼吸系统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

1.5泌尿系统的主要症状是排尿困难或尿道灼痛、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1.6血液系统的主要症状是白细胞减少、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2.1服用剂量不当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

2.2辨证用药不当得了感冒人们第一反应就会自己到药店买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服用,以为中成药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殊不知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感冒症状分寒症和热症,如果自行服用抗感冒的中成药,症候不对就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2.3中西药配伍不当现在临床上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现象非常普遍,也被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

但是中药治病的机理复杂,与西药的联合使用产生的相互作用绝大部分尚不为人所知,中西药联合使用要慎之又慎。

例如当甘草与降血糖、降血压的药物合用时,会抵消或降低降血糖、降血压药物的降糖、降压作用[1]。

还有些中西药配伍会发生化学反应,如中药乌梅、山萸肉、五味子及其制剂均含有机酸,不宜与氨茶碱、苏打片、胃舒平合用,因各自成分中酸碱中和反应使得疗效下降[2],与磺胺类药物联合使用会析出结晶。

各类中药材的不良反应

各类中药材的不良反应
茯苓
过敏:全身红色丘疹,皮肤发热,身痒难忍
商陆
误作人参服致中毒:头痛,呕吐,腹泻,多汗
鹿茸
内服致过敏:全身风疹块,瘙痒,面浮肿;冲服致暴盲:目胀痛,难开,不能视物
葶苈子
煎服致中毒:恶心欲吐,心悸,寒颤,唾液增多,眼眶及前额胀痛一
蜈蚣
内服致过敏,脚、腰、背部病痒,皮疹;用未经炮制的生品致过敏
雄黄
内服含雄黄偏方致中毒:饮含过量雄黄的酒致中毒死亡。大汗,呼吸困难,口吐白沫,昏迷,四肢抽搐,血压0,用未经炮制的雄黄酒致砷中毒
小春花
内服致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综合征等锥体外系症状
山菠萝
煨食7天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
川芎
超量服用致中毒:剧烈头痛并呕吐
山药
生品外敷致过敏:颈、胸、背部瘙痒,心烦不安,坐卧不宁
北豆根
煎服过量致中毒;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大汗乏力,抽搐,血压下降,颅神经损伤,上消化道出血
大黄
生大黄致原有眼溃疡加深,星翳深陷,重者穿透角膜
苦杏仁
服食致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心悸,呼吸困难等急性中毒
刺五加
静滴致急性过敏性皮炎
鱼腥草
肌注致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坏死型药疹,或过敏性休克
单面针
内服其酒剂中毒致阿一斯氏综合征
垂盆草
煎服鲜品致心律失常,泡服致多型红斑型药疹
三七
内服致过敏性药疹甚至休克,婴儿通过吸食母乳致过敏,颈、胸、背部出现鲜红色斑丘疹、瘙痒难忍
红茴香
根皮中毒:胃部烧灼感,头晕,头痛,呕吐,昏迷
仙人掌
外敷致接触性皮炎
生地黄
内服致可逆性血压升高
瓜蒂
误服致过敏性休克
北五加皮
内服其酒浸剂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作南五加皮用致中毒

中药不良反应的一览表

中药不良反应的一览表

中药不良反应的一览表药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人参用药不对症至低血钾,四肢抽搐,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咽痛,牙痛,畏光,自汗,下肢酸痛,恶露不绝天麻内服致过敏性水肿:头晕,乏力,胸闷,面部浮肿。

五味子煎服或内服糖浆剂致过敏:心慌气短,胸闷难受,全身瘙痒,周身荨麻疹,心动过速,早搏巴豆误食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

小春花内服致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综合征等锥体外系症状山菠萝煨食7天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川芎超量服用致中毒:剧烈头痛并呕吐山药生品外敷致过敏:颈、胸、背部瘙痒,心烦不安,坐卧不宁北豆根煎服过量致中毒;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大汗乏力,抽搐,血压下降,颅神经损伤,上消化道出血大黄生大黄致原有眼溃疡加深,星翳深陷,重者穿透角膜金钱草内服或接触致过敏:接触面呈红色斑疹,累及面、胸、背部,奇痒;或长期泡服致形瘦肤燥,毛发不泽,烦躁等肾明亏损症状七叶一枝花新生儿煎服中毒:烦躁,面色苍白,呕吐,抽搐,昏迷山八角误服中毒:头晕。

腹痛,恶心呕吐;四肢抽搐,流诞,昏迷,重者死亡土鳖虫外敷过敏:接触处红疹。

瘙痒,阴囊与龟头瘙痒、糜烂乌柏内服过量致中毒:精神错乱,语无伦次,自语,坐卧不安,面部抽搐全蝎煎服致新生儿呼吸抑制,服粉剂致过敏,内服致蛋白尿艾条熏灸致过敏:熏处奇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悸,胸闷,气急夹竹桃花)煎服致中毒;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胸闷,憋气,重者深昏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房颤,早搏,心肌缺血桃花内服鲜品致胃肠炎:腹绞痛,水样便,发热,恶心呕吐,上腹与脐周压痛斑蟊外用或内服致中毒,急性肾功能与消化道及皮肤损伤:中毒性肾炎,膀胱炎、肾衰、急性胃肠炎、血尿血便,重者死亡河豚食用致中毒: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乏力,四肢与口唇麻木,不能行走,重者死亡松香接触膏剂致局部皮炎蓖麻子外用致过敏性休克,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大汗,血压0,下肢有风团样疹块,昏迷,死亡仙人掌外敷致接触性皮炎生地黄内服致可逆性血压升高瓜蒂误服致过敏性休克北五加皮内服其酒浸剂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作南五加皮用致中毒竹沥内服致上消化道出血竹黄服酒剂致日光性皮炎:暴光处水肿性红斑,重者有水泡,糜烂。

中药不良反应一览表

中药不良反应一览表

中药不良反应一览表按音序排列A艾条 熏灸致过敏:熏处奇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悸,胸闷,气急安宫牛黄丸 鼻饲致过敏:全身皮肤发红,瘙痒,出水泡;内服致过敏:憋气,心慌,面部浮肿,心率快巴豆 误食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

白花蛇酒 外用过敏:皮肤渐红,瘙痒,米粒样丘疹,水泡。

白降汞软膏 连续使用致敏:发热,全身大水泡,口腔粘膜糜烂白芥子 外敷致败血症:敷处起泡,大片坏死,高热,昏迷,死亡斑蟊 外用或内服致中毒,急性肾功能与消化道及皮肤损伤:中毒性肾炎,膀胱炎、肾衰、急性胃 肠炎、血尿血便,重者死亡板蓝根 肌注致过敏,躯干、四肢出现紫色斑块或散在性皮疹,胸闷,心慌、长期内服致食欲 减退,体瘦,神疲少动,吐清诞,腹泻,腹痛,腹胀,呕吐等保济丸 内服过量中毒:畏寒,四肢酸麻并抽搐豹骨壮筋丸 内服致中毒:头晕,恶心呕吐北豆根 煎服过量致中毒;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大汗乏力,抽搐,血压下降,颅神经损伤,上消化道出血北五加皮 内服其酒浸剂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作南五加皮用致中毒蓖麻子 外用致过敏性休克,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大汗,血压0,下肢有风团样疹块,昏迷,死亡壁虎 尿液中毒:污染胸前皮肤起水泡,剧痛,出汗,神志不清,呼吸急促,死亡鳖鱼(甲鱼) 煎服致过敏:腹痛,虚汗,全身风疹块,呼吸困难冰硼散 外用致中毒死亡:西红柿样便,皮疹,大便潜血,神志不清,休克死亡冰片 接触过敏,病痒,皮肤潮红,丘疹,烦躁不安补骨脂 乏力,头晕,目眩,呼吸急促,昏迷补骨脂素 接触致变应性皮炎与接触性皮炎补中益气丸 内服致过敏草乌、雪上一枝蒿、独脚莲等 复合外敷致并发症,红肿,灼痛,水泡,溃疡、肢体畸形,功能障碍柴胡 肌注致过敏性喉梗阻或过敏性休克,与庆大霉素合并肌注致过敏性休克,全身瘙痒,大汗,呼吸困难,胸背部等麻疹,头晕心慌蟾蜍(素) 服食致中毒:胸闷,腹痛,恶心呕吐,重者死亡陈皮 内服致消化道穿孔死亡赤芍甘草汤 致乳汁全无川芎 超量服用致中毒:剧烈头痛并呕吐川芎蛋偏方 内服致中毒:脐周与下腹疼痛,肾损害穿心莲 内服致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过敏性风湿,休克,皮疹,瘙痒,气急,胸闷,心慌,恶心 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冷,血压0,神志不清垂盆草 煎服鲜品致心律失常,泡服致多型红斑型药疹刺五加 静滴致急性过敏性皮炎大黄 生大黄致原有眼溃疡加深,星翳深陷,重者穿透角膜大黄度虫丸 内服致猩红热样药疹,胸背部、外阴、股内侧潮红,肿胀,丘疹,瘙痒大活络丹 内服致过敏性药疹,口唇疙疹,充血性胃炎,上消化道大出血,与骨刺片同服致心律失常:胸闷,憋气,头痛,早搏大蒜素 内服致茶碱代谢慢而中毒丹参 静滴致过敏反应:头痛,心慌,胸闷,烦躁不安,双眼水肿,腰痛,全身出皮疹,瘙痒单面针 内服其酒剂中毒致阿—斯氏综合征地骨皮 煎服致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药不良反应
一、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患者接受正常
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特异性遗传因素(特异性体质反应)等。

二、药品不良反应(ADR);非处方药(OTC);处方药(Rx)。

三、病因学分类:
(1)与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包括首剂效应、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后遗作用等;
特点:1、剂量依赖性;2、可预测性;3、个体差异大。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和人体特异体质有关;
伤害:1、变态反应(超敏反应);2、(特异质反应)特异性体质反应;
特点:1、剂量无关;2、难以预测;3、发生率低;4、危险性高;5、病死率较高。

(3)与中西药配伍有关的不良反应。

(4)药物依赖性,分为:躯体依赖、精神依赖。

四、病理学分类
(1)功能性改变;
(2)器质性改变,分为:炎症型、增生型、发育不全型、萎缩坏死型等。

(二)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
一、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各种皮肤症状,如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麻疹样、湿疹样、猩红热样、痤疮样等各种药疹;色素沉着。

二、各系统常见的中毒表现:
(1)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呕血、便血、肝脏损害等;(2)神经系统——全身麻木、眩晕、头痛、失眠、意识模糊、言语障碍、呼吸抑制等;(3)心血管系统——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紫绀、急性水肿、呼吸衰竭或麻痹等;
(5)泌尿系统——少尿或多尿、血尿、腰痛、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酸中毒、电解质平衡。

(三)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一、药物和使用的因素:
1.炮制不当(质量欠佳);
2.剂量过大;
3.疗程过长;
4.药不对证(辨证不准);
5.配伍失度;
6.中西药不合理联用;
7.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改变;
8.煎服不合理,误服、乱用也可导致不良反应。

二、机体因素:
1.体质;2、性别、年龄;3、种属。

(四)常见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一、乌头类:
1)毒性成分:乌头碱、
2)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
3)中成药:追风透骨丸(川乌)、小金丸(草乌)、木瓜丸、正天丸。

4)解救方法:1、清除毒物;2、对症治疗。

3、肌注阿托品;4、静注利多卡因;5、服用
中药;
5)中毒表现:1、心悸气短;2、心律失常;3、血压下降;4、口唇紫绀;5、四肢厥冷。

二、马钱子:
1)毒性成分:番木鳖碱即士的宁;
2)中药材:马钱子;
3)中成药:九分散、山药丸、伤科七味片等;
4)解救方法:1、清除毒物;2、吸入氧气;3、静注苯巴比妥钠;4、避免刺激;5、肉桂
煎汤;
三、蟾酥:
1)毒性成分:强心配糖体(蟾酥毒素);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2)中药材:蟾酥;
3)中成药:六神丸、六应丸、蟾酥丸;
4)解救方法:1、清除毒物;2、对症治疗;3、注射阿托品;4、服用颠茄合剂(适应症:
胃肠平滑肌痉挛性疼痛,并可制止恶心、呕吐、胃酸分泌过多,亦可用于胆肾绞痛等。

);5、服用中药。

5)中毒表现:1、胸闷心悸;2、心律不齐;3、传导阻滞;4、脉缓无力;5、恶心呕吐。

四、雄黄:
1)毒性成分:二硫化二砷;
2)中药材:雄黄;
3)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蟾酥丸;紫金锭、牛黄解毒丸、追同
丸;
五、朱砂:
1)毒性成分:汞;
2)中药材:朱砂、轻粉、红粉;
3)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蟾酥丸、紫金锭、天王补心丸、苏合
香丸、人参再造丸、紫雪丹、追风透骨丸、
六、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的中成药:
1)毒性成分:生物碱及有细胞毒的二萜环氧化合物;
2)中药材:雷公藤、昆明山海棠
3)中成药:雷公藤片、昆明山海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