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摄像的视点与镜头效果远全中近特

合集下载

镜头类型、角度与表现

镜头类型、角度与表现

6、大特写
• 用画面的全部来表现人或物的某一生动 或重要的局部细节,如眼睛、拳头、车 轮
• 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具有强烈的感 染力,突出事物的局部和强调某些情绪。
9.3 镜头角度
• 摄影机镜头焦点和被摄对象之间的假定 直线,与水平线、轴线、垂直线所形成 的角度就是拍摄角度。
• 拍摄角度的变化可以分为垂直变化和水 平变化。
轴线是电视摄像和电视编辑制作时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线。 它包括:关系轴线、视线方向轴线、运动轴线。
1、关系轴线 人与人或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一条假想的连接线
关系轴 线
2、视线方向轴线 人或动物的眼睛的视线方向线。
视线方 向轴线
3、运动轴线 人物运动的一条轨迹线。
运动轴线
2、轴线原则
• 也叫“180度原则”。只要摄影机摆放在 同一侧180度内的任何一个位置上,就 可以达到剪辑时接戏的艺术要求。
• 1、垂直方向 • 垂直变化包括平视、俯视、仰视三个角度
角度 A.平视——依据成年人水平实现的拍摄角度
正常平视
低平视
A.平视—— a、平视拍摄,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符合人 们正常的观察习惯,所摄主体不易变形,画面平稳。
A.平视——b、平视拍摄画面结构稳定,拍摄人物显得真切亲近,表现 出平静的情绪,具有一定程度的交流感。
A.平视—— c、平视拍摄画面显得客观公正,是纪实类节目常用的拍摄 方法。
A.平视—— d、用长焦距镜头平摄,可以压缩纵向空间,使画面形象饱 满。
A.平视—— e、前后重叠并有堵塞感,其效果有时可能会令人乏味。
B.俯拍——俯视角度拍摄出来的镜头通常是在高于被 摄对象的机位完成的,所以也叫高角度镜头。
• 2、水平角度 • 水平变化包括正面、侧面、背面、斜面四个角度

摄影距离的“远”和“近”

摄影距离的“远”和“近”

摄影距离的“远”和“近”1. 引言1.1 摄影距离的定义摄影距离,顾名思义,是指摄影者与所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

在摄影中,距离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照片的构图、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摄影距离的远近可以通过镜头的焦距来调节,远摄影距离通常使用长焦镜头,近摄影距离则使用广角镜头。

远摄影距离可以帮助摄影者捕捉遥远的景物,展现广阔的视野和纵深感。

远摄拍摄出的画面细节丰富,能够突出主体与背景的距离感,常用于拍摄风景、建筑等远景场景。

近摄影距离则能够凸显被拍摄对象的细节和纹理,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近摄拍摄出的画面会让人感觉亲近和真实,常用于肖像、静物等近景场景。

摄影距离的选择需要根据拍摄对象和表达意图来决定,远近结合的灵活运用可以丰富照片的表现手法。

在摄影中,距离并非只是物理意义上的距离,更是表达情感和观点的一种方式。

摄影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审美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摄影距离,以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

1.2 摄影距离的重要性摄影距离的重要性在摄影中是必不可少的,它直接影响着摄影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摄影距离的选择可以决定拍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影响着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远近不同的摄影距离可以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在摄影中,远摄影距离可以突出主体,使其在画面中更加突出和独立,适合拍摄广阔的风景和建筑物等。

而近摄影距离则可以捕捉更加细节和真实的画面,适合拍摄静物、人物特写等。

2. 正文2.1 远摄影距离的特点1.景深较深:远摄影距离可以带来较大的景深,让画面中的多个元素都清晰可见。

这样的效果常常适合拍摄风景、建筑等需要展现广阔空间感的主题。

2.透视感强:由于远距离拍摄会让前景与背景拉开距离,导致透视感增强。

这样的效果可以让画面更富有层次感,让观者感受到远近物体的距离和关系。

3.主体突出:在远摄影距离下,背景常常会变得模糊,使主体更加突出。

这样可以有效凸显主题,增强视觉冲击力。

如何运用远景和近景来增强照片的层次感

如何运用远景和近景来增强照片的层次感

如何运用远景和近景来增强照片的层次感照片是我们记录生活点滴的重要工具,而如何拍摄一张具有层次感的照片,是每个摄影师都希望掌握的技巧。

远景和近景是增强照片层次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远景和近景来增强照片的层次感。

一、什么是远景和近景远景和近景是摄影中常用的两个概念。

远景是指拍摄主体以外的背景,通常呈现在照片的后方,具有较远的视觉距离。

近景则是指拍摄主体的前景或周围环境,通常呈现在照片的前方,与主体较为接近。

二、远景的运用1. 利用远景塑造环境氛围。

当拍摄风景照片时,将远景纳入镜头范围可以使照片更具有层次感。

例如,在拍摄山水风光时,将远处山川纳入画面中可以营造出广阔宏伟的氛围。

2. 运用远景制造景深效果。

景深是指照片中清晰区域与模糊区域的对比,可以通过调整光圈来实现。

适当调整光圈大小,在保证主体清晰的前提下,使远处景物模糊,可以突出主体,增强照片的层次感。

3. 运用远景进行对比。

在人物摄影中,将背景中的远景与人物作为对比,可以突出人物形象,增加照片的层次感。

例如,在拍摄人物肖像时,选择一个有趣的背景,并使背景远景与人物形成明显对比,可以使照片更具有故事性。

三、近景的运用1. 运用近景突出主体。

拍摄近景可以使主体更突出,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例如,在拍摄花朵时,可以将花瓣的细节拍摄清晰,突出花朵的美丽。

2. 利用近景增强层次感。

将近景放置在照片前方,可以在视觉上形成一种层叠的效果,增加照片的层次感。

例如,在拍摄建筑时,可以选择一些细节作为近景,使建筑物在照片中有更多层次。

3. 运用近景凸显场景特色。

将近景与远景结合运用可以凸显场景的特色。

例如,在旅行摄影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作为近景,结合景点的远景,使照片更有趣味和可读性。

四、远景和近景的综合运用远景和近景的综合运用可以使照片更丰富多样,给人以层次丰富的视觉感受。

在拍摄中,可以通过调整镜头焦距、合理安排远景和近景的位置,来达到更好的层次感效果。

什么失景别,拍摄人物时,远,全,中,近,特如何拍摄?要求:字数在300字以上

什么失景别,拍摄人物时,远,全,中,近,特如何拍摄?要求:字数在300字以上

什么失景别,拍摄人物时,远,全,中,近,特如何拍摄?要求:字数在300字以上首先更正是景别,不是失景别1.景别的涵义是指画面中选取被摄景物范围的大小及主体在画面中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电视摄像者对事物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

2.景别划分的标准通常以被摄主体(人物)在画面中被截取部位的多少为标准来划分景别。

按照景别的造型风格和表现风格的不同,可以分为全景系列景别和近景系列景别两大类。

二、景别的分类景别表现的是被摄对象在画框内所呈现的范围的大小。

这种范围的大小受到两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拍摄距离和镜头焦距。

在其它拍摄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当被摄对象处于距离摄像机较远的位置时候,所得到的画面范围较大,而被摄对象的尺寸相对较小,细节不显著,景别较大;而当被摄对象处于距离摄像机较近的位置时候,所得到的画面范围较小,被摄对象的尺寸相对较大,景别较小。

而在拍摄距离(物距)不变的条件下,我们也可以利用摄像机的变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是现代摄像机中广泛采用的镜头,它可以实现成像的焦距在几毫米至一、二百毫米之间的连续变化,从而实现成像放大率的变化,影响景别。

关于镜头成像和变焦距镜头的情况,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分析。

)实现画面的景别变化。

由于焦距短则成像放大率小而焦距长则成像放大率大,所以利用短焦距拍摄的画面的景物呈现的范围较大而利用长焦距拍摄的画面的景物呈现的范围较小,所以焦距越短,画面景别越大,而焦距越长,画面景别越大。

当焦距连续变化时,将形成画面景别的连续变化,实现运动画面推和拉。

正如上面所述,景别之间是连续变化的而不是阶进变化的,所以在理论上景别的划分并没有十分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和理论定义,由于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方法不同,它只是具有一般的语意含义和创作表达。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拍摄中按照以被摄主体(人物)在画幅中被画框所截取的部分的多少或一被摄主体(景物)在画框中所占据的画幅面积比例大小作为景别划分的依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对画面景别的划分只是对拍摄主体在画框中所呈现的范围的一种综合表述,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也只是有相对划分而无绝对划分。

摄影摄像-景别

摄影摄像-景别

HI,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摄影摄像中常常被提及的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景别界定了画面表现的重点,是导演和摄像师对观众视觉心理的限定,是视觉语言的一种基本表达形式。

景别的取决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空间物理距离, 二是摄像机所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

在拍摄角度不变的前提下, 改变摄像机与被摄物的距离或改变镜头焦距, 都可使景别发生变化。

距离越远或焦距越短, 被摄物越小, 景别越大, 反之亦然。

在实际操作中, 摄像师可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目的, 把那些次要的、繁冗的部分去除, 保留那些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充分注意的画面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 景别的选择, 就是摄像师叙事方式和对故事结构方式的选择, 是摄像师创作思维活动的直接表现。

不同的景别,往往意味着不同的视野、气质、和韵律节奏。

因此, 景别选择正确与否, 也体现了摄像师创作思维水平和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摄像景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接下来分别讲解五种不同景别的特点与作用。

1、远景远景是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通常使用广角镜头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的画面,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

远景可以提供较丰富的视觉信息;可用以表现规模浩大的人群活动,气势磅礴的宏伟壮观场面。

同时,远景也常被用来抒发情感、创造意境,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或突出人物的内心波澜。

远景常用于影片的开篇或结尾;2、全景使用广角或标准镜头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

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展示人物完整的衣着装扮、肢体动作和多个人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3、中景中景,也叫牛仔景别,这是因为西部片里经常拍摄牛仔拔抢射击镜头而得名,是拍摄叙事中最常用到的景别,一般用来表现人物或场景的局部,拍摄人物膝盖以上位置画面。

摄影中的角度与视野运用不同角度拍摄独特的照片效果

摄影中的角度与视野运用不同角度拍摄独特的照片效果

摄影中的角度与视野运用不同角度拍摄独特的照片效果摄影中的角度与视野运用:不同角度拍摄独特的照片效果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运用不同的角度和视野来创造独特的照片效果。

角度和视野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照片的表达方式和观看者的感受。

在本文中,将探讨摄影中的角度与视野运用,并介绍几种常见的角度和视野的效果。

一、低角度拍摄低角度拍摄是指从较低的位置观察和拍摄被摄体的特定角度。

这种拍摄方式能够让被摄体显得更加庄严和威严,给人一种仰视的感觉。

例如,在拍摄高楼大厦时,低角度可以突出其巍峨的身姿,凸显建筑的壮丽气势。

同样地,在拍摄人物时,低角度可以使人物看起来更加高大和有力。

二、高角度拍摄与低角度相反,高角度拍摄是指从较高的位置俯视被摄体的角度。

这种拍摄方式能够赋予照片一种俯视的感觉,使被摄体显得较为渺小。

高角度拍摄常用于拍摄人群、城市街道等场景,能够将整个场景呈现出来,并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达出一种宏大的氛围。

三、平视角度拍摄平视角度是指与被摄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拍摄。

这种拍摄方式能够呈现被摄体的真实状态,使观看者能够更好地与被摄体建立联系。

例如,在拍摄风景时,平视角度能够将观众带入照片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纯真与美丽。

四、正面角度拍摄正面角度拍摄是指直接面对被摄体进行拍摄,使被摄体与观看者形成直接的目光接触。

这种拍摄方式能够传递出被摄体的直接情感和表情,给观看者带来一种强烈的沟通感。

例如,在拍摄人物时,正面角度能够捕捉到人物的微笑、眼神等细节,使观看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五、斜角度拍摄斜角度拍摄是指将相机相对于被摄体倾斜一定角度进行拍摄。

这种拍摄方式能够创造出一种动感和追求不同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拍摄运动场景时,斜角度可以捕捉到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感,使照片充满活力和张力。

在摄影中,角度和视野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照片的表达和观看者的感受。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照片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因此,摄影师在拍摄时应该多样化地运用不同的角度和视野,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拍摄出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作品。

摄像师中级理论题库

摄像师中级理论题库

摄像师中级理论题库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摄像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的是(B)。

A、寻像器B、话筒C、摄像机机身D、镜头2.摄像机在光源色温3200K的基准之下,为保证正确的色彩还原,其输出的红(R)、绿(G)、蓝(B)三路电信号比例应是(C)。

A.1∶2∶3B.2∶4∶6C.1∶1∶1D.1∶3∶53.黄金分割即把一条线段分为两段之后,其中一段与全长的比值应为DA.0.415B.0.314C.0.5D.0.6184.下面不属于摄像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的是:BA.保持主体在画面的视觉中心B.主体应是画面特写C.保持拍摄方向用仰角D.依靠造型表现技巧5.在实践中拍摄固定画面时,为了有别于摄影照片和美术作品,应该加强( A )A.捕捉动感B.精心构图C.准确曝光D.精确对焦6.电视的画面无纯黑部分,主要是因为电视的( )所导致。

( A )A.强光漫射B.摄像造型C.框架结构D.杂波信号7.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视觉轮廓形状,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的景别是( C )A.特写B.近景C.全景D.中景8.从本质上讲,甩镜头属于( D )A.拉镜头B.推镜C.移镜头D.摇镜头9.我国现行电视制式为( A )A.PALB.NTSCC.SECAMD.HDTV10.在光学里下列组合中,相加后产生白光的是( B )A、红与黑B、蓝与黄C、红与蓝D、黄与红11.用焦距为10mm的广角镜头与用焦距为150mm的长焦距镜头,拍摄同样人物的近景,前者比后者( A )A.拍摄距离小B.视场角小C.景深小D.场面小12.主光一般采用( A )A.硬光B.软光C.柔和光D.散射光13.电视场面调度特别是镜头调度必须考虑( )的问题。

( A )A.镜头相互匹配B.镜头的焦距选择C.镜头的曝光量D.镜头的色温调整14.电视摄像师在拍摄时应寓艺术表现于技术基础之上,如在拍摄夕阳时,为了获得落日熔金的辉煌画面,在调整白平衡时应该:( B )A、准确B、偏红C、偏蓝D、偏绿15.、(d)是通过一边改变镜头焦距一边进行拍摄的方式获得的镜头。

阐述景别的镜头

阐述景别的镜头

阐述景别的镜头
1. 特写:特写镜头通常用来突出被摄主体的细节,如面部表情、手部动作等。

它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传达情感和细节信息。

2. 近景:近景镜头通常用来展示被摄主体的上半身或局部,强调人物之间的交流或物体的特征。

它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同时保持与观众的亲近感。

3. 中景:中景镜头通常用来展示人物的全身或物体的整体,同时还能包含一些背景信息。

它是一种比较中性的景别,常用于叙事和对话场景。

4. 全景:全景镜头通常用来展示整个场景或环境,包括人物和背景。

它可以传达整体氛围和环境信息,让观众了解场景的整体情况。

5. 远景:远景镜头通常用来展示广阔的场景或风景,强调场景的宏大和辽阔。

它可以用于建立场景、展示地理位置或传达情感。

景别的选择取决于拍摄的目的和要传达的信息。

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景别,摄影师或导演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增强故事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镜头拍摄的方法及特点

镜头拍摄的方法及特点

镜头拍摄的方法及特点镜头拍摄是摄影和电影制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选择不同的镜头,我们可以获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拍摄特点,从而丰富影像表达和故事叙述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镜头拍摄方法及其特点。

一、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较小的镜头,其特点是视野较为广阔。

在拍摄过程中,广角镜头可以捕捉更多的景物和环境,具有很强的拓展视野和空间感。

广角镜头适用于拍摄大场景、宽阔的风景和需要强调环境的情境。

它可以营造出浩瀚、开阔的视觉效果,使观众感受到广袤的世界和宏大的氛围。

二、标准镜头标准镜头是一种焦距与人眼视角相似的镜头,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摄影和电影作品中。

它具备中等的视角,可以还原人眼所见的景物,具有较为真实和自然的效果。

标准镜头适用于人物拍摄、纪实摄影和实景拍摄等场景。

通过标准镜头的使用,摄影师可以展现事物的真实面貌,使观众感受到亲切和自然的情感。

三、长焦镜头长焦镜头是一种焦距较长的镜头,其特点是能够捕捉到远距离的细节。

长焦镜头可以将目标物拉近,使其在画面中显得更为突出和夺人眼球。

长焦镜头适用于拍摄远距离的物体、动物和人物表情等细节。

通过使用长焦镜头,摄影师可以对目标进行特写,并突出其独特之处,以便更好地传递故事或情感。

四、鱼眼镜头鱼眼镜头是一种特殊的广角镜头,其视角非常宽广,甚至可以达到180度以上。

鱼眼镜头拍摄的画面呈现畸变的效果,使物体在画面上呈现出弯曲、膨胀的效果。

鱼眼镜头适用于创意摄影、特效拍摄和大胆的视觉尝试。

通过鱼眼镜头的运用,可以创造出极具想象力和独特魅力的画面,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惊喜感。

五、微距镜头微距镜头是一种专门用于拍摄极近距离物体的镜头,具有非常高的放大倍率。

微距镜头适用于拍摄昆虫、花朵、细节等需要捕捉微小事物的场景。

通过微距镜头的使用,可以展现出日常生活中细小物体的细腻之美,让观众更加接近微观世界,感受到微观事物的奇妙和多样性。

最后,镜头拍摄是摄影和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选择不同的镜头来拍摄,我们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方式。

利用拍摄角度和距离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利用拍摄角度和距离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利用拍摄角度和距离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摄影师的构图和拍摄技巧,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其中,拍摄角度和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们可以改变我们对被摄物体的感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拍摄角度和距离来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一、拍摄角度的运用1. 低角度拍摄低角度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较低的位置,从下往上拍摄被摄物体。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使被摄物体显得更加庄重和威严。

例如,在拍摄建筑物时,低角度拍摄可以突出建筑的高度和雄伟感。

在拍摄人物时,低角度拍摄可以使人物显得更加高大和有力量。

此外,低角度拍摄还可以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2. 高角度拍摄高角度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较高的位置,从上往下拍摄被摄物体。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使被摄物体显得较小和脆弱。

例如,在拍摄人物时,高角度拍摄可以使人物显得较为渺小,强调人物的无助感。

在拍摄风景时,高角度拍摄可以展现出被摄物体的广阔和壮丽。

此外,高角度拍摄还可以创造出一种俯瞰的感觉,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体验。

3. 斜角度拍摄斜角度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斜向的位置,从斜上方或斜下方拍摄被摄物体。

这种拍摄角度可以使被摄物体显得更加动态和有趣。

例如,在拍摄运动场景时,斜角度拍摄可以增强运动的速度感和力量感。

在拍摄静物时,斜角度拍摄可以使静物显得更加生动和有活力。

此外,斜角度拍摄还可以创造出一种倾斜的感觉,给人以一种不平衡的视觉效果。

二、拍摄距离的运用1. 近距离拍摄近距离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被摄物体附近,以较近的距离进行拍摄。

这种拍摄距离可以使被摄物体显得更加细致和真实。

例如,在拍摄花朵时,近距离拍摄可以展现出花朵的细腻纹理和鲜艳颜色。

在拍摄人物时,近距离拍摄可以突出人物的面部特征和表情。

此外,近距离拍摄还可以创造出一种亲近感,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 远距离拍摄远距离拍摄是指摄影师将相机放置在较远的位置,以较远的距离进行拍摄。

视听语言复习题

视听语言复习题

一·选择题1·世界第一部动画电影是1937 年的【《白雪公主》】2·【特写】镜头俨如向人们敞开了通向心灵世界的窗户。

有强烈的放大性,指向性,强调性和暗示性,指引观赏者于细微之处见本质。

3·【全景】镜头给观众一种冷静客观的感觉。

4·【中景】既可以表现人物的动作,也能够表现出人物的表情。

所以,中景的适用范围很广泛。

5·【大特写】与其他所有景别画面相比较,视觉上更有强制性、专一性,表现力较强。

6·【平拍角度】的镜头相对来说代表一种客观、中立的叙事观点,因此是影片大部分采用的摄影机角度。

一般是指成年人的视点。

7·【仰角镜头】常被用于暗示崇高、庄严、伟大等意义,从负面意义上来讲,又可以表现暗示个体的权势威吓。

8·【俯拍镜头】用来制造压抑、低沉、紧张的气氛。

在处理群众场面时可产生壮观宏伟的气势。

9·【主观视角】更进一步涉及人物的感觉,更能够突出人物的主观感受。

10·【分镜头】是将文字转换为可视画面的第一步,其中包括人物的移动、镜头的移动、视角的转换等,并配上相关文字阐释。

11·【运动摄影】是电影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段,是视听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也是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

12·在运用镜头的不同摄法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是【要努力把各种不同的摄法同内容结合起来】13·【音画对位】概念是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洛夫三人于1928 年在《未来的有声影片》(创作宣言)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14·【音画对立】是导演合作曲有意使画面与声音形象之间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互相对立,从而深化影片主题。

15·【音画并行】声音形象不是具体的追随或解释画面内容,也不是与画面处于对立状态,而是以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从整体上揭示影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情绪状态,听觉上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联想和潜台词,从而扩大影片在单位时间的容量。

摄影技巧 利用透视感与远近法创造独特的画面

 摄影技巧 利用透视感与远近法创造独特的画面

摄影技巧利用透视感与远近法创造独特的画面摄影技巧利用透视感与远近法创造独特的画面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摄影我们可以用镜头记录下美丽的瞬间,并通过不同的技巧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

其中,透视感与远近法是提升照片质量的重要技巧。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透视感与远近法来创造独特的画面效果。

一、透视感的概念与作用透视感是指画面中的物体在空间上呈现出远近距离的感觉。

正确认识和运用透视感,可以使照片更加立体和有层次感,给观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那么如何利用透视感来拍摄独特的照片呢?1. 利用线条和景深运用线条是创造透视感的常用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构图时加入引导线、对角线等直线构造,使画面呈现出向远处延伸的感觉。

同时,利用景深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拍摄风景照片时,我们可以选择大光圈来取景,将前景、中景和后景都保持清晰,从而增强画面的透视效果。

2. 运用前景与背景的对比在构图时,我们可以将近处的物体作为前景,远处的景物作为背景,由于距离的关系,前景和背景会形成明显的大小差别,给照片增添层次感和深度感。

例如,在拍摄城市街道的照片时,可以将前方的建筑或人物放置在画面的前景,远方的高楼和街道作为背景,通过前景与背景的对比来突出透视感。

二、远近法的运用远近法是一种通过调整物体的大小、位置和距离来表现物体远近关系的手法。

合理运用远近法可以创造出引人注目的照片效果。

1. 运用大视角广角镜头拥有较大的视角,通过使用广角镜头来拍摄,可以将近处的物体显得更大,远处的物体显得更小,从而加强画面的远近感。

在风景摄影中,可以选择广阔的场景,例如海滩、森林等,利用广角镜头拍摄,使得前方的物体更突出,同时形成远近的对比。

2. 运用消失点消失点是指物体逐渐变小,最终相交于同一点的一种现象。

在构图时,我们可以将主体物体放置在消失点附近,使得画面具备远近感,吸引观者的目光。

例如,在拍摄铁路的照片时,可以将铁轨安排在画面中央,并伴随着逐渐变小的铁轨在远处消失,以此来表现远近感。

摄像拍摄角度的技巧

摄像拍摄角度的技巧

摄像拍摄角度的技巧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录影带要以平摄为主。

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一律地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

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

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就是摄像机拍摄位置的高低变化。

由于摄像机机位的高度不同,它所产生的画面的视觉效果与表达功能是不同的。

通常把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分为平视拍摄、仰视拍摄和俯视拍摄。

一、平视拍摄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个角度最适合于人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视点。

它的画面的透视关系、结构形式、景物大小对比和我们的人眼看到的大致相同,使人在心理上有一种认同感和亲切感。

这种角度最适宜于表现人物间的感情交流和内心活动。

一般家庭摄像中用得最多的角度就是平视角度。

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

如果被拍摄的主角的高度根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握着录像机最舒适的位置。

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摄像者就应该根据人或物的高度随时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

譬如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时,就应该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摄,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二、仰视角度摄像机的镜头处于视平线以下,由下往上拍摄。

它很适合于表现高大垂直的景物,充分利用画面的深度来表现景物的高大。

仰视拍摄改变了人的视觉习惯,也改变了人眼观察事物的视觉透视关系,这样给人以新奇感,尤其是加大了景物的力度,景物本身的线条均向上汇聚,夸张效果明显。

仰视拍摄往往还可以形成上下景物的对比关系,深化主题,丰富画面的内容。

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画面传达的信息不同。

同一种事物,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仰望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

如果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去拍摄。

摄影摄像的视点与镜头效果(远全中近特)

摄影摄像的视点与镜头效果(远全中近特)

2.表现主体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 科教片《布朗运动》的12号镜头,将藤 黄酒精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的近景,拉出 实验员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中 景。它既用近景恰当突出了溶液滴在玻 璃片上的情景,又拉出中景交待了主体 物被实验员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关系。

(三)摇镜头
摇镜头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动,而摄像机 的镜头改变拍摄方向,就象我们站着不 动,只转动头部去观察事物一样。摇, 可以左右摇,上下摇,也可以斜方向摇。
第一节 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拍摄最佳视点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从哪个方向去看的问题; 从什么高度去看的问题; 从 多远去看的问题; 一、拍摄方向 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面上一周360°的相对位置,
包括正面、背面、侧面、和半侧面;看图例 1.正面拍摄: 指摄像机对着被摄主体进行拍摄;被摄物体处在画面的中心
第一节 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2 俯拍 俯拍是高于被摄物水平线向下拍摄,地平线在画面上部
或上部画面外,天少地多。俯拍时前后景物都能呈现出来, 且前景大,后景小,纵深感强。俯拍善于表现景物的曲线构 图,如俯拍蜿蜒的公路,河流等,给人以柔和优美的感觉; 还擅长表现广阔地面的景物规模,数量,位置,给人以辽阔 壮观的气势。俯拍能表现物体顶部的外形,如俯拍编辑控制 器的面板,可清晰地呈现面板上的各个功能键。俯拍的景物 容易产生变,景物的向线有向集中的趋势,被摄物的顶部增 大,下部变小,给人以压抑,低沉的气氛,如俯拍反面人物, 可使形象变得渺小。
第一节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近景的特性: 1.表现人物的神情和精神风貌,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心里活动。 2.常用来表现物体的局部特征,不利于表现事物周围的环境。
近景处理要求: 1.一定要注意“近取其神”、“近取其质”。 2.拍摄人物近景,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人的眼神光和手势

摄影摄像课件:景别

摄影摄像课件:景别

镜头景别
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 的电影画面。全景具有较 为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 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 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 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 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 画面。全景和特写相比, 视距差别悬殊。
全景的拍摄要注意:
1.主体事物外缘轮廓线要完整流畅, 避免全景不全。
2.调动各种方法突出主体。如选择适
动作。斜侧角度是拍摄中常用的角度。
4.背面拍摄 背拍是从被摄对象背面拍摄。人物背影 轮廓线上升到造型的主要地位。
背拍具有很强的传情写意功能。通过着 力刻画人物背影的姿态轮廓,并提炼典型的 线条结构,从而诱发观众的联想与思考。有 的背摄镜头,作者既表现了人物的背景,又 突出了环境(背景),这样的画面写实成分 较强。
景别的运用是导演规范观众注意力的手段。导演 通过景别和拍摄角度的选择和变化,决定观众看 什么,不看什么,从而把本质的、重要的画面内 容保留在镜头的视野中,排除一切次要的,甚至 是多余的部分,有利于明确表达主题。
不同景别的镜头,所引起的观众心理反应、所造
成的节奏也是不同的。远景、全景镜头使人感到 开阔、舒缓;近景、特写镜头使人感到逼真、紧 迫。
以上推镜头、拉镜头也可以通过改变摄像机光 学镜头的焦距而不移动机位来实现——把摄像机的 变焦镜头由广角端逐渐变化到长焦端可以获得“推” 的效果;把变焦镜头由长焦端逐渐变化到广角端, 则可以获得“拉”的拍摄效果。
镜头景别
特写
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 的一个局部的镜头。
为美国早期电影导演格里菲 斯所创用。
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造 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 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 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 人物
镜头景别
特写 突出和强调

摄影构图--距离、方位、角度

摄影构图--距离、方位、角度

摄影构图--拍摄距离摄影构图就是研究各种被摄体的点、线、面在摄影画面中的安排和布局,以及它们与光、影、色构成优美协调的图画。

通过摄影艺术手段成为一幅完整、统一、和谐的画面,以摄影的艺术语言来体现和表达视觉形象的内涵。

所以“点、线、面、光、影、色”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素。

1.摄影构图及其目的、要求、特点:(1)摄影构图就是要把表现的客观对象有机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而产生一定的艺术形式,表达摄影者的意念。

它包括主体所处位置、长宽比例、透视与空间深度的处理、清晰程度的控制、色彩的配置、影调与线条的应用,气氛的喧染。

(2)目的:明了表达主题,更有艺术感染力。

(3)要求:鲜明、易懂、有表现力。

(4)特点:统筹安排,总体考虑,切忌顾此失彼,“画有法”,“画无定法”,注意灵活性。

2.决定构图的重要因素、摄影位置:摄影位置即拍摄点。

它是决定构图的重要因素,而拍摄点取决于拍摄距离,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向这三要素。

拍摄距离拍摄距离决定景别(即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使用同一焦距的镜头由于拍摄距离的变化产生了不同景别,“远取其势,近取其神”即为此理。

全景:通常用标准镜头从远近适中的地方进行拍摄,画面效果与人视觉相近,如从3~5米处看一个全貌与整体,但对必要细节不能充分体现。

中景:取景以到人的膝盖以上为准,展现人物半身。

能明显表达人的行动、姿态、手势但。

环境特征不够突出。

中景往往以强烈的动势和生动的情节取胜。

近景:照到人胸部以上的肖像。

人物影像很大,空间范围较大的称为近景,它能清楚看出人物面部的细微活动和表情变化,它适用于人物肖像的摄影。

特写:用不同焦距及变焦距镜头可获得不同景别,但是景别的内部结构是不同的,用短焦距镜头拍的画面透视感强,景物范围大,远近景物对比强烈,空间距离很大,而用长焦距镜头拍的画面,透视效果差,景深范围小,远近景物之间对比不强烈,空间距离感小。

近、微距摄影一般相机拍摄的最近物距大约是该镜头焦距的10倍左右,它所拍照的物像比例大约也在10:1 左右、物距近于10倍焦距的摄影称近距摄影(亦称宏观摄影)它包含了20:1~1:20的范围,而20:1~1500:1(即放大1500倍)的摄影称显微摄影。

《电视摄像》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电视摄像》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电视摄像》期中考试复习资料1、摄像机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摄像机由镜头、光电转换系统、录像系统和音频系统等几大系统组成。

镜头、机身、寻像器、电源、话筒、电缆和适配器2、谈一谈摄像机的分类方法及其类别,如按用途分、按摄像器件分、按摄像器件数量分、按记录格式分、按外形分等等。

用途:广播级、业务级、家用级器件:CCD电荷耦合器件CMOS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格式:DVCPRO 、Dvcam、数字Betacam 、Digital-s和DV标清录像机格式在民用级别里有DV格式,在索尼的专业级别里面有DVCAM格式,在松下设备里有DVCPRO格式。

高清级别里面,民用级别有HDV和DVCHD格式,索尼里面有HDCAM,松下里面有Dvcpro HD和A VCCAM格式,JVC里面有ProHD格式。

3、摄像机的调试工作有哪些?怎样做?白平衡调试白平衡就是R=G=B1.光圈调到自动2.选择合适的滤镜3.对准一张白纸或其它白色物体,搬动调白开关,等录像器出现OK!(白平衡完毕),再调黑平衡,如不调黑平衡画面暗处将会偏色、反差减弱。

黑白平衡调整是控制画面色调的主要方法。

调黑白平衡是个技术技巧问题,也是一个创作手段。

不同调白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色调效果。

4. 松下AG-DVC180B MC摄像机ATW表示自动跟踪白平衡、GAIN表示增益、EJECT表示开仓、ND FILTER表示滤镜、SHUTTER表示电子快门5、摄像机的拍摄姿势及其要领、拍摄注意事项有哪些?“稳定高于一切”(1)无论用何种姿势拍摄,都要保持放松状态,不能采取似站非站、似蹲非蹲的姿势。

(2)无论用何种姿势拍摄,都要注意屏气。

科学的屏气方式是深呼吸,然后呼出部分空气,在开始屏气。

(3)优先选用广角镜头拍摄。

(4)无论用何种姿势拍摄,都要尽量降低身体重心。

(5)当持机运动拍摄时,尽量以上身的扭曲、移动代替全身的运动。

扭曲和移动身体拍摄,要先从扭曲姿势难度大的动作开始拍摄,以端正滋事、容易控制的动作结束拍摄。

构图之远中近景及特写

构图之远中近景及特写
近景是以表现人物的神态或物体的特征 为目的的画面。环境只是作为背景存在, 突出的是画面主体。
近景
近景
近景表现:
★表现对象的主要部分、面貌; ★对人物的神态或景物的主要
面貌作细腻的刻画;
近景的特点:
1.表现人物的神情和精神风貌,表现人 物的情绪和心理活动。
2.常用来表现物体的局部特征,不利于 表现事物周围的环境。
小结
“远取其势,近取其神”
你要想以“势”感人,就用远景或者全景; 你要想以“神”感人,就用近景或者特写; 你要想以“情节”感人,就用中景。
谢谢观赏
近景处理要求:
1.一定要注意“近取其神”、“近取其 质”。
2.拍摄人物近景,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人的 眼神光和手势。
(五)特写:
特写比近景更进一步,通常是表现被拍 摄人物或物体的一个局部、一个细节,而 忽略全貌。
特写多用于: ▲ 人或物的某一局部集中突出 再现,目的在于传神传质; ▲ 可以不反映主体面貌,只 反映和强化主要面貌。
中景侧重于表现:
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 的关系;
习惯于以情节取胜;
中景
中景
中景
中景
中景的特点:
1.集中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2.这是最常用的拍摄距离,既可以使人 物交流得到充分展现,又可以把不必要的 环境排除在画外。 3.它最大的优点是长于表现情节。
(四)近景:
特写的特点:
1.特写主要用来表现细节,通过细节透 视人的内心和事物的本质。
2.优秀的特写都是富有抒情味的,它们 作用于读者的心灵,而不是读者的眼睛。
运用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注意的事项:
1.抓取最能揭示内心活动的部分: 眼睛 和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三、景别 景别,是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 出的大小和范围,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 应。是电视画面的构图的视觉形式,是摄像师选取的与事 件相关的并需要引起观众注意的内容材料,是摄像师表达 画面内容所采取的一种视觉结构。 摄影距离的变化决定画面景别的变化。 五种景别:远景、全 景、中景、近景、特写。
第一节 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3仰拍 仰拍是高于被摄物水平线向上拍摄,地平线在画面下部
或下部画面外,天少地,俯拍善于表现景物的 线构图,如树, 塔,碑等,尤其善于表现高大雄伟的气势,如高楼,高山,伟 人等。仰拍能升高,突出前景,降低,简化后景;也能使被摄 物变形竖向线有向上集中的趋势,被摄物的下部增大,上部变 小。
第一节 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2 俯拍 俯拍是高于被摄物水平线向下拍摄,地平线在画面上部
或上部画面外,天少地多。俯拍时前后景物都能呈现出来, 且前景大,后景小,纵深感强。俯拍善于表现景物的曲线构 图,如俯拍蜿蜒的公路,河流等,给人以柔和优美的感觉; 还擅长表现广阔地面的景物规模,数量,位置,给人以辽阔 壮观的气势。俯拍能表现物体顶部的外形,如俯拍编辑控制 器的面板,可清晰地呈现面板上的各个功能键。俯拍的景物 容易产生变,景物的向线有向集中的趋势,被摄物的顶部增 大,下部变小,给人以压抑,低沉的气氛,如俯拍反面人物, 可使形象变得渺小。
是改变摄象机与被摄物水平线的高低所选择的拍摄角度。 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产生平视,俯视,仰视的构图变化,使画面 地平线位置的高度,前后景物的可见度和透视度均发生变化。
第一节 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拍摄高度
第一节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1 平拍 平拍是摄象机与被摄物水平线在同一水平线上拍摄,
一般,地平线在画面中间,天地各半,人物和景物不变形, 具有真实感,平拍是常用的拍摄角度。平拍善于表现景物 的曲线构图,如平拍人物或景物在水面倒影等,富有结合 感。一般说来,平拍使前后景物压缩在画面中间的地平线 上,画面显得平淡且有分割感。
第一节 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三)中景 中景是表现局部的状态、情节或动作 的画面,对环境只是象征性的交代。
中景也称膝上景,拍摄人物头 部至膝盖部位,是强化运动感的取景 方法。
第一节 拍摄 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强调人物膝盖以上部位时, 稍不留神就会形成含糊不明确的 照片,取景中应特别留意截取效 果中景拍摄中,应慎重考虑画面 的布局,强力表现人物的眼神或 周围环境,使观赏者感觉不到膝 盖以下截取效果。
第一节 拍摄机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二)全景的特性: 1.用来交待人物之间的相互关 系。 2.交代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3.全景画面还可以交代特定环 境的整体气氛。
第一节 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运用全景应注意的事项: 1.保留主体外部轮廓线的 完整。 2.在主体周围保留适当的 空间。
(打工母亲) 高前 摄 2006年7月20日《人民摄影》头版
位置,画面显得对称二稳定。以人物为对象,正面拍摄时 摄像机对着人物的正前方进行拍摄。
第一节 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摄像机拍摄方位图
第一节 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正拍是对被摄物的正面拍摄,主体常处在画面中心,易 于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当主体是人物时,有利于人物 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具有亲切感,如正面拍教师讲课, 图表,字符等。 2.侧拍
第一节 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四)近景
近景是以表现神情或质感等细节 为目的的画面。
近景拍摄人物脸部 到胸部,用以细致 地表现人物的神态, 容易形成证明照或 护照上的照片效果, 因而拍摄的重点在 于人物面部的表情。
第一节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在近景拍摄中,人物照片多采用纵向 构图。人物头部上侧及下颚的位置可 适当留取空间后取景,会形成富有魅 力的照片效果,横排可以一同框取人 物和周围环境,可表现动态效果。近 景拍摄中使用最多的是容易留出空白 的纵向构图。
第一节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人像景别区分: 五种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 特写。 以膝盖、胸、膀为分界线
第一节 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远景:从远处拍摄,以表现整体气 氛为目的的画面。反映一个完整 的事件首先要交代时间、地点、 人物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 。这个 任务就由远景或者全景来完成。 远景的特点: (1).易于表现整个环境和总体气势, 不利于交代具体情节和细部。 (2).适合表现自然景观和群众活动 场面。 远景处理要求:从整体入手,注重 大关系,忽略小细节。
摄影摄像的视点与镜头效果
拍摄位置、角度
第一节 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拍摄最佳视点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从哪个方向去看的问题; 从什么高度去看的问题; 从 多远去看的问题; 一、拍摄方向 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面上一周360°的相对位置,
包括正面、背面、侧面、和半侧面;看图例 1.正面拍摄: 指摄像机对着被摄主体进行拍摄;被摄物体处在画面的中心
侧拍是对着被摄物的侧面拍摄,善于表现景物的轮 廓线,主体的动作姿态,人物对话,教师备课等。侧拍 画面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但只有被摄物的侧面,立体感 较差。
第一节 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3. 半侧面 是对着摄物斜侧面拍摄,画面既有被摄物的正面又
具有被摄物的侧面,立体感和纵深感较强。如斜侧拍立 体的教具,模型,仪器,实物等。斜侧拍善于表现景物 的斜线构图,如斜侧拍跑步,起飞,给人以动感。斜侧 拍是常用的拍摄点。30°-60°的角度进行拍摄;
第一节 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图中中景可 强调人物和 背景的面、 线,表现更 强的稳定感。
第一节 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中景的特性: 1.集中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2.这是最常用的景别,既可以使人物交流得到充分展现, 又可以把不必要的环境排除在画外。 3.它最大的优点是长于表现情节。
注意事项:注意表现人物的动作、姿态、手势。
4、背面拍摄
也叫反拍是对被摄物背面拍摄,画面基本看不到主体的 正面,且改变了陪体的位置,突出了陪体与环境。反拍 能将人物背景融为一体,背景是人们所关注的事物,如 反拍学生用示波器测试学生电路的波形图。
第一节拍摄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二、拍摄高度 通俗地说,拍摄高度就是摄像机摆放的高度,即摄像机镜头与 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