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PPT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G试验及内毒素检测的临床意义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G试验及内毒素检测的临床意义PPT演示课件
传统方法 实验方法 性质 结果判读 凝胶法 定性 肉眼观察 MB-80方法 动态比浊法 定量 准确数值,打印检测报告
时间
培养时间长
快速,1-2小时出结果
.
内毒素临床相关疾病
急性 胰腺 炎 局部性细菌感 染:肺炎、胆 囊炎、烧伤合 并感染、穿孔 性腹膜炎、化 脓性胆管炎、 肝脓肿、肾盂 炎等。
内毒素血症 通常导致: 致死性感染 性休克、全 身炎症综合 症, DIC,MODS 等,病死率 极高。
甘露糖蛋白
1,6 葡聚糖 磷脂 双分 子层
1,3葡聚糖 合成酶
几丁质 麦角固醇
.
(1-3)-β-D-葡聚糖特性
1 2 3
对热极为稳定, 高压121℃并不 能使其灭活。 在念珠菌和曲 霉菌细胞壁中 含量较多,对G 试验灵敏。
当真菌进入人体血 液或深部组织后, 经吞噬细胞的吞噬、 消化等处理后,(13)-β-D-葡聚糖可从 胞壁中释放出来, 从而使血液及其它 体液中含量增高。 当真菌在体内含量 减少时,机体免疫 系统可将其清除。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 现状
IFI发生率不断增加
IFI感染病死率很高
IFI诊断困难及漏诊情况严重
.

IFI诊断困难及漏诊情况严重
●尸检研究发现:
北京真菌感染 85例,其中生前明确真菌感染诊断者仅5例,占5.9%,漏诊率 高达94.1%。
要的指标,不仅可用于感染类别的鉴别诊断,
也可用于感染控制和病情转归的判定。内毒素 水平的检测应是一系列连续动态的检测过程。
.
MB-80系统
1.系统组成:
1)仪器 MB-80主机 (MB-80(E)、MB-80(D)、MB-80(S)、MB-80(V)、MB-80(M)) 2)MB-80软件系统

《内毒素及其去除》课件

《内毒素及其去除》课件

利用某些微生物将内毒素作为营养物 质降解,从而降低其毒性,这些微生 物通常被称为“内毒素降解菌”。
05
CATALOGUE
内毒素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生物膜过滤技术
利用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去 除内毒素,具有高效、低 成本的优势。
免疫亲和技术
利用抗体与内毒素的特异 性结合,实现内毒素的特 异性去除。
纳米材料技术
利用纳米材料对内毒素的 吸附和捕获作用,实现内 毒素的去除。
现有技术的改进与优化
优化活性炭吸附技术
通过改进活性炭的孔径和表面性质,提高其对内毒素的吸附能力 。
强化超滤技术
通过提高超滤膜的孔径和膜材料的亲水性,提高超滤去除内毒素的 效果。
离子交换技术
通过优化离子交换剂的离子配比和粒径,提高其对内毒素的去除效 果。
02
内毒素的致死剂量因人而异,与机体的免疫状态、 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03
及时诊断和治疗内毒素中毒,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提高治愈率。
03
CATALOGUE
内毒素的检测与鉴定
内毒素检测的方法
01
02
03
04
鲎试验法
利用鲎变形细胞溶解物与内毒 素反应的原理,通过显色反应 或凝固反应来检测内毒素。
显色基质法
06
CATALOGUE
内毒素去除的实际应用
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医疗设备消毒
通过去除内毒素,可以有效地降 低医疗设备上细菌的数量,从而
降低感染的风险。
药品生产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去除内毒素可 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血液透析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去除内毒素可 以降低患者体内的毒素水平,提高 治疗效果。

《细菌内毒素检查》课件

《细菌内毒素检查》课件

其他检测方法
热原质鲎试剂盒法
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结合后加热,通 过凝胶形成或浊度变化来检测内毒素 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注射剂、输液 等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内毒素, 通过紫外吸收或荧光检测器来检测内 毒素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生物制品 、血液制品等样品。
03
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应用
实验后的处理和安全防护
废液的处理
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应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处理, 不得随意倾倒或排放。
实验垃圾的处理
实验后产生的垃圾应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分类和 处理。
ABCD
仪器的清洗和维护
实验后应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清洗和维护,以确保 其性能和精度。
个人防护
实验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 、口罩等,以降低交叉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饮用水监测
01
通过细菌内毒素检查,可以检测饮用水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确保饮用水安全。
污水处理监测
02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出水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可以评估污
水处理效果和出水质量。
环境样品监测
03
对土壤、空气等环境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可以了解环境
中的细菌污染状况,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04
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注意事 项
开发新型检测方法和技术
开发多组分检测技术
将多种细菌内毒素相关分子同时纳入检测范围,实现多组分的同 时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开发新型免疫学检测方法
利用新型免疫学技术,如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等,提高检测的特 异性和灵敏度。
开发新型生物信息学技术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细菌内毒素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进行高通量 筛选和鉴定,为新型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内毒素检测PPT课件

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内毒素检测PPT课件
特性
具有免疫原性和生物活性,可引起发热、休克和内毒素血症等病理反应。
脂多糖内毒素的生物合成
合成过程
脂多糖内毒素的生物合成始于 UDP-葡萄糖,经过一系列酶促反 应,最终形成脂多糖内毒素。
合成部位
脂多糖内毒素主要在革兰阴性菌 的内质网中合成。
脂多糖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
01
02
03
免疫调节
脂多糖内毒素可刺激机体 免疫系统,诱导炎症反应 和细胞因子的释放。
消除某医疗设备中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内毒素的污染,保障患者安全。
清除方法
采用专业的消毒剂和清洗剂,对医疗设备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消除 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内毒素。
清除结果
成功清除医疗设备中的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内毒素,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结论
医疗设备中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内毒素的清除工作至关重要,必须采取 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和消除。
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内毒素检测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内毒素概述 • 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内毒素的检测方法 • 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内毒素的危害与影响 • 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内毒素的防治与控制 • 案例分析
01 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内毒素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性
定义
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的一种结构 组分,主要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
检测目的
评估某食品中是否含有革兰阴性菌脂 多糖内毒素,保障消费者健康。
检测方法
采集该食品样本,采用微生物学检测 方法,分离培养革兰阴性菌,提取脂 多糖内毒素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
未检出革兰阴性菌脂多糖内毒素。
结论

《内毒素的测定》课件

《内毒素的测定》课件
详细描述
研究表明,内毒素可以诱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免疫应答等过程,与败血症、脓毒症、肿瘤等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通过研究这些疾病中内毒素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
05
结论
内毒素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诊断感染性疾病
内毒素测定可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通 过检测内毒素水平,有助于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用药。
在医疗器械植入人体之前,如人工关 节、心脏瓣膜等,也需要进行内毒素 检测,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04
内毒素测定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新型内毒素测定方法的研发
总结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内毒素测 定方法不断涌现,提高了测定的灵敏 度和特异性。
详细描述
新型内毒素测定方法包括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这些 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内毒素的含量 ,并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监控病情变化
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进展情况,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 和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器官功能
内毒素可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损害,通过测定内毒素水平,有助于评 估患者的器官功能状况,预测病情预后。
内毒素测定在科研领域的作用
1 2 3
探索疾病发病机制
内毒素在多种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 过内毒素测定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探究内毒素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关系
内毒素与其他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对于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这些关系,以便更 全面地了解疾病进展和患者状况。
拓展内毒素测定的应用领域
目前内毒素测定主要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未来可进一步拓展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 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同时,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推动内毒素研究的深入发展。

内毒素检测培训PPT

内毒素检测培训PPT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
• 目的: 考察鲎试剂的灵敏度是否准确、考察检验人员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及实验条件是否符合规定。
• 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
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
加样结束后,将鲎试剂用封口膜封口,轻轻振动混匀,垂 直放入37℃±1℃恒温器中,保温60±2分钟。
内毒素危害
• 1、致热性。
• 2、致死性毒性。 • 3、Shwartzman反应。(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激
活的凝血因子能力降低,导致局部坏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4、白细胞减少。 • 5、降低血压,休克 • 6、激活凝血系统。
检测方法
2015年版 中国药典 第四部 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规定: • 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 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扰细菌内毒素检査的适宜方法(如180℃,2h)。
• 若使用塑料器具,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
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具(30% H2O2 处理4h 有效)。
试验的干扰
• 该反应极其灵敏、凝胶形成速率与内毒素浓度成正比
• PH值影响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试验的最适pH在6~8,为宜,可使用适宜的酸、碱溶液或缓冲液调节pH值 • 温度 • 反应物中Ca2+/Mg2+离子浓度
试验有效 • 若溶液A的两个平行管均为阴性,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若溶液A的两个平行管均 为阳性,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若溶液A 的两个平行管中的一管为阳性,另一 管为阴性,需进行复试。复试时溶液A 需做4 支平行管,若所有平行管均为阴性 ,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否则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 若供试品的稀释倍数小于MVD而溶液A 出现不符合规定时,需将供试品稀释至

内毒素检查-PPT

内毒素检查-PPT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
加样结束后,将鲎试剂用封口膜封口,轻轻振动混匀,垂 直放入37℃±1℃恒温器中,保温60±2分钟。
❖ 结果观察
将试管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若管内形成凝胶,并 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未形成凝胶或形成 的凝胶不坚实、变形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




❖ 计算
当最大浓度2λ管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管均为阴性 ,阴性对 照为阴性 时实验为 有效,按 下式计算 反应终点 浓度的几 何平均值 即为鲎试 剂灵敏度 的复核结 果。
干扰实验
加样 准备好的36支鲎试剂放在试管架上,按下图加样。
干扰实验
0.1ml内毒素标准液 0.1ml检查用水
0.1ml含内毒素的供试品液 0.1ml供试品液
加样结束后,用封口膜封口,轻轻振动混匀,避免产生 气泡,放入37℃±1℃恒温器中,保温60±2分钟,观察 并记录结果。
实 验 结 果 计算 如两组最大浓度2.0λ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均为阴 性,阴性 对照4管均 为阴性时 ,按下式 计算用检 查用水制 成的内毒 素标准溶 液的反应 终点浓度 的几何平 均值(Es )和用供 试品溶液 或稀释液 制成的内 毒素溶液 的反应终 点浓度的 几何平均 值(Et)。

刻度吸管、凝集管(10×75mm) 、三角瓶 、小试管 (16×100m m)、 试管架、 洗耳球、 封口膜或 金属试管 帽、时钟 、脱脂棉 、吸水纸 、剪刀砂 轮。

耐热器皿常用干热灭菌法(250℃、30 分钟以上)去除,塑料用具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 且对试验 无干扰的 器械(目 前多为无 热原的一 次性用品 )。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

2、 按照标准品说明书,加入规定量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 溶解其内 容物,用 封口膜将 瓶口封严 ,置漩涡 混合器上 混合15分钟 。然后进 行稀释, 制备成4个浓度的 细菌内毒 素标准溶 液,即 2λ、λ、0.5λ和0.25λ(λ为所复核的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 )四个浓 度的内毒 素标准溶 液,每稀 释一步 均应在旋 涡混合器 上混匀30 秒钟

《细菌内毒素的简介》课件

《细菌内毒素的简介》课件

分泌机制
01
02
03
分泌方式
细菌内毒素通常通过细菌 细胞膜上的通道或出芽方 式分泌到细胞外。
分泌调控
细菌内毒素的分泌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细胞 内的pH值、离子浓度、能 量供应等。
分泌过程
细菌内毒素的分泌过程需 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内 毒素在细胞内的合成、转 运和分泌到细胞外等。
影响因子与调控方式
制。
03
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合成与分泌 机制
生物合成机制
合成原料
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合成需要特定 的氨基酸和脂质作为原料。
合成酶系
细菌内毒素的合成涉及一系列酶促 反应,这些酶由细菌基因编码。
合成过程
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包括初 级代谢和次级代谢,其中初级代谢 涉及细胞生长和繁殖,次级代谢则 与内毒素的合成有关。
抑制抗原提呈
内毒素能够抑制抗原提呈细胞对细菌抗原的提呈 ,降低抗原刺激T细胞的效率。
3
诱导免疫抑制细胞因子
内毒素能够诱导免疫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如转 化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0等,从而抑制免疫细 胞的活化和功能。
05
细菌内毒素的检测与防治
检测方法与标准
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有鲎试剂法、免疫学检测法 和生物芯片技术等。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 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细菌内毒素的含量。
细菌内毒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如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
应用领域
细菌内毒素在医学、生物工程、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用于制备 诊断试剂、疫苗和药物等。
02
细菌内毒素的结构与性质
化学结构
细菌内毒素的化学结构是由多个糖链组成的脂多糖,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排列顺 序。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课件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课件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PPT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原理、种类、检测方法、应用领域、优势 和局限性以及实施过程,以及其在研究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细菌内毒素的危害
1 健康危害
因某些细菌种群大量滋生 释放内毒素而导致食物中 毒、中毒性休克等健康问 题。
2 环境危害
有些细菌内毒素难以处理 且对环境造成危害,例如 鱼类致病性细菌产生的内 毒素对水质造成危害。
3 经济危害
某些细菌内毒素对食品安 全造成威胁,导致企业经 济损失。
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基于免疫抗原抗体对,可检测 极低浓度内毒素。
化学检测法
基于内毒素的化学性质,但存 在交叉反应等缺点。
电子显微镜法
可直接观察细胞内毒素的形态 和分布,但检测精度较低。
生物学检测法
基于细胞生物活性特性,能够 反映细胞内毒素的毒性,但耗 时、费力。
应用领域
食品安全
应用于食品卫生监测和食品 安全评价,确保食品安全。
环境监测
帮助研究水质、土壤污染、 制药废水等环境问题的解决。
医疗诊断
辅助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特别是针对慢性病。
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 检测灵敏度高 • 检测方法多样化 • 结果直观、准确
局限性
• 样品处理条件严格 • 存在交叉反应 • 检测过程较复杂
新材料技术
开发出更为灵敏、可靠、高通量、 低成本的检测材料。
实施过程
1
样品处理
对待检样品进行预处理,获取检测样品。
2
检测方法选择
根据不同检测目的,综合选择检测方法。
3
试剂准备
选择合适的试剂,按照比例配制好所需试剂。
4仪器操作使用合源自的仪器,操作细菌内毒素检测。发展趋势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PPT课件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PPT课件
第26页/共48页
2)、PH值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相
常见现象:样品阳性不成立。
对 活
7.0
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的最适宜 力
pH在6.5-8.0;pH ≤3 或≥10
时,酶活性受到抑制。
PH
第27页/共48页
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影响酶原的激活; 影响酶分子的构象,过高过低的PH会改变 酶的活性中心的构象,或甚至改变整个酶分 子的机构使其变性失活。
第35页/共48页
6、环境的影响
保温时间 保温温度 1)、
将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 检查用水稀释成2λ,进行鲎试验,然后分 别放置于25、28、31、34、37、41、43、 46、49℃水浴保温。实验中观察到凝胶形 成的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到达 49℃保温90min也未出现凝胶。
第1页/共48页
➢由于凝集反应是不可逆的,所以在反应 过程中及观察结果时应注意不要使试管 受到振动,以免使凝胶破碎产生假阴性 结果。 ➢进行干扰实验时,标准对照系列和含内 毒素的供试品溶液系列应同时进行,并 使用同一支细菌内毒素标准品。
第2页/共48页
➢在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实验和 供试品细菌内毒素检查时,各个实验中 要求的对照应同时进行,并在实验有效 的情况才能进行计算和判断。 ➢在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实验和 供试品细菌内毒素检查时,各个实验中 要求的对照应同时进行,并在实验有效 的情况才能进行计算和判断。
992细菌内毒素标准品引起的误差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种类细菌内毒素标准品效价误差细菌内毒素标准品操作误差细菌内毒素单位表示误差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的错误使用10101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种类细菌内毒素国际标准品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

内毒素及其去除共25页PPT

内毒素及其去除共25页PPT

构建生物经济体系 造生物经济旗舰
内毒素存在形式
单体
胶束
囊状
构建生物经济体系 打造生物经济旗舰
医药制剂
本身不合格或放置 时间过长
输液器
未消毒彻底
注射器
操作污染
0.5—1 小时
冷颤 发热,头痛 恶心,呕吐,脸色苍白 血液循环障碍
休克
死亡 2ng/kg体重即能引起发热
构建生物经济体系 打造生物经济旗舰
相互作用
本身带负电,可以和带 正电的碱性蛋白结合
通过二价阳离子(如 Ca2+) 的桥接作用和酸
性蛋白形成复合体
类脂A的疏水特性导致 其和疏水性蛋白结合
1.高温烘烤 热原的耐热性能良好,60℃加热1h不被分解破坏,100℃不降解 ,但180℃3~4h、200℃60min或250℃30~45min可使热原彻底 破坏。此法适合玻璃器皿的去内毒

亲和层析
构建生物经济体系 打造生物经济旗舰
相分离法Triton X-114
此法用于较大重组蛋白质(rCK-bb、Rck-mb)中LPS的去除 ,经过三次相分离后,LPS从104 EU/ml降到了几个EU/ml, 去除率超过97%,蛋白的回收率大于90%。
适用于亲水性蛋白的内毒去除,会使一些有毒的 Triton X-114 残存在蛋白溶液中
将内毒素底物LAL或多粘菌素 B(PMB)偶联于CNBr-Sepharose 或NHS-Sepharose上,以此介质特 异性吸附内毒素,而让蛋白通过舰
亲和层析
亲和配基 PMB 与内毒素之间的作用主要是疏水与静电作用,而盐浓度即 离子强度的变化会反方向影响这两种作用 : 离子强度增大会增强亲和配基PMB与内毒素之间的疏水作用,同时又会减 小两者之间的静电作用 ; 离子强度减小会减小亲和配基PMB与内毒素之间的疏水作用,同时又会增 大两者之间的静电作用。疏水作用与静电作用的协同作用导致了上述结 果。

内毒素的检测及意义.ppt

内毒素的检测及意义.ppt

内毒素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热原因的快速辅助诊断(< 1小时) 早期判断革兰阴性菌的感染情况 (Gˉ菌所致)重症疾患的早期诊断 帮助临床医生快速合理筛选适当的抗生素 判断抗感染治疗效果及预后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预判及评估
发热原因的快速辅助诊断
发热
结缔组织 病毒
感染 细菌
恶性肿瘤 真菌等

G+
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筛选合理抗生素
科室
脑外科 ICU ICU ICU
肾内科 肝移植科 肝移植科
内毒素结果(EU/ml)
0.4808 0.2136 0.5904 0.1408 13.4727
2.1 16.8792
血培养结果
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 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
内毒素超标,血培养阳性
内毒素与痰培养的结果比较
BET检测标本范围
腹腔积液
尿液
透析液和透析用水
脑脊液
胸腔积液
血液
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凝胶法
光度(浊度)法 显色(比色)法




















几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凝胶法检测的特点
“限量”检测,是一种传统 经典的检测方法;
凝胶法是以试管内反应物凝 胶牢固程度为判断标准, 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内毒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总体原则:
减少吸收、促进排泄、治疗原发病、增强免疫力
针对病 原菌合
使用敏 感抗生 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内毒素?
❖ 广义的内毒素指的是所有与细胞壁结合的细菌毒素。 ❖ 在细菌学中,内毒素通常指的是革兰阴性菌外膜上
的脂多糖。 ❖ (唯一的革兰阳性菌产生毒素是李斯特菌属中的
Listeria monocytogenes)
外膜
周质 细胞膜
试验器具
孔蛋白
脂蛋白 肽聚糖
磷脂
属性 化学属性
分布 煮沸是否变性
肪酸,若其被水解, Lipid A或LPS即失去活性。 ❖ 类脂A具有免疫原性,注入动物全内可以产生相应
抗体。
内毒素的化学性质
❖核心多糖/R多糖
分为连接O-特异性侧链的外核部分和连接 类脂A的内核部分。 相对稳定,同一菌属结构相同。 内核部分含有庚糖和2-酮基-3-脱氧辛酸 (KDO)两种特殊的糖类分子。它们在LPS结 构中起着连结O多糖与类脂的作用。
抗原多样性使得细菌具有多种血清型,这样细菌就可以通 过改变血清型避开宿主免疫反应,增加入侵宿主的几率。
LPS与G-的毒力
❖类脂A和毒力
❖ 很强的生物反应调节剂,能够有效的刺激哺乳动 物免疫系统。
❖ 发热,白细胞量改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低血 压,休克和死亡。
❖ 内毒素性休克
内毒素致热过程
LPS与G-的毒力
简史
❖分离得到的物质实际 上是同一成分,并且是所有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上的主 要结构成分,对细菌的生长和活力至关重要,是革兰氏阴 性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并将这些物质统称为内毒素或脂 多糖(LPS)。从此,内毒素的研究,日益受到微生物学 家、临床医师、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的普遍重视。
抗原性 能否变成类毒素
毒力效价 特异性 酶活性
是否致热
表1 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的特点
检内毒查素 方法概述
外毒素
脂多糖 (分子量= 10kDa) 蛋白质 (mw = 50-1000kDa)
外膜的组成部分
细胞外,可扩散

通常变性


不能

相对较低(>100ug)
相对较高



总有

偶尔
LPS在外膜中的功能
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与LPS作用过程中,触发了三种反应: ❖1、产生细胞因子。包括IL-1, IL-6, IL-8,TNF和血小板活 化因子。 ❖这些因子刺激机体依次产生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这两 种物质能有效调节内毒素引起的炎症和败血性休克。 ❖LPS刺激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作用和细胞毒性作用。激活 的巨噬细胞产生溶酶体、IL-1(内源性致热源)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 建立了一个过滤性的篱笆,只允许小分子物质和 亲水小颗粒通过。在大肠杆菌中,ompF和ompC 孔蛋白阻止所以疏水分子和分子量大于700道尔顿 的亲水分子通过。这个功能可以阻止来自胃肠道 的胆酸盐和毒性物质的侵入,同时对溶酶体和抗 菌剂来说也是个壁垒。
❖ LPS可能会阻止血清成分和吞噬细胞对菌体的破 坏。
简史
❖1884年,Rober Koch
证明霍乱弧菌为霍乱的致病菌,并在他的实验室开 展其致病性研究。经该实验室研究,从霍乱弧菌观 察到一种毒素,可牢固结合在细菌细胞上,具有很 强的毒性作用,在细菌溶解时才释放出来。由于这 种毒素与已经发现的其他毒素明显不同,因此将其 称为内毒素(endotoxin)。与此同时,意大利人 Eugenio Centanni从大肠杆菌等自溶物种分离出一 种无菌白色粉末的高致热原性物质。该物质对热十 分稳定,不属于蛋白质,且与细菌的生存和感染引 起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被他称为Pyrotoxina,他
简史
❖20世纪40年代后期,Otto Westphal 和Otto Luderitz
系统地分析了从沙门菌、大肠杆菌和其他肠道杆菌的分离物 ,进一步发现分离物的致热活性主要集中在O-抗原复合物中 ,且未降解多糖呈高致热原性,结合蛋白的多糖活性较低, 降解多糖和单纯蛋白质则完全无活性。1952年,Westphal 建立了一种更有效的分离方法——热-酚-水抽提法,其分离 物几乎不含蛋白质,仅含糖、磷和脂肪酸成分,具有非常强 的生物活性,静脉内注射1ng/kg,就可致人发热,被称为脂 多糖。该提取方法的建立,被认为是内毒素研究历史上的里 程碑,成为经典的分离法而被广泛应用。
LPS与G-的毒力
侧链多糖如何影响细菌毒力,有如下几种猜想:
❖ 特异的O抗原能够让微生物吸附于特定的组织,特别是上 皮组织。
❖ 光滑抗原具有更强的抗吞噬作用,因为粗糙变异株更容易 被吞噬细胞吞噬和破坏。
❖ O多糖可作为毒力因子类脂A的水溶性载体。多糖的结构 很大限度的影响细胞表面的水合能力。
❖ O多糖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抗体和补体的损害。 ❖ O多糖/O抗原是多种重要革兰阴性病原菌抗原变异的基础。
细菌内毒素
张志飞 预防兽医学 2014.05.17
❖简史 ❖结构与功能 ❖检测方法
目录
简史
1.1874年 Dane Peter L.Panum
Dane Peter L.Panum是第一位系统地、科学 地研究此毒素的科学家。在1874年,他发表 论文明确指出: ①腐烂毒素是不挥发的,也不是活的微生物, 但可能来源于微生物; ②毒素耐热,不是一种酶; ③注射12mg浓缩物就足够引起高热,致犬死 亡。 根据我们现在对内毒素的认识,Panum的研 究结果已经涉及到内毒素。
❖ LPS能够在细菌定殖时候发挥粘附素的作用。
❖ LPS结构的变化能够使菌体逃过先前形成的免疫 反应,对自身起到保护作用。
内毒素的化学性质
❖Lipid A ❖ 可视作LPS的“生物活性中心”,是抗原活性部
位,保存着LPS的各种生物学活性。 ❖在Lipid A成分中,脂肪酸约占70%~80%,各种
细菌Lipid A的脂肪酸性质和排列不同。 ❖Lipid A的生物学活性主要在于其以酯键相连的脂
内毒素的化学性质
❖O多糖 3~5个糖构成的寡糖亚基重复序列组成。 维持着LPS的亲水性。 接近核心多糖部分缺失越多,变异株对疏水 物质越敏感。
LPS与G-的毒力
类脂A(LPS有毒部分)
毒力区域
多糖链(LPS无毒、有抗原性部分)
LPS与G-的毒力
❖O多糖与毒力
毒力和光滑属性都与完整的O多糖相关。之所以说O多糖 与毒力相关,是因为有试验证实,稍微改变一点LPS侧链 糖基序列,整个细菌的毒力就有很大的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