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最低稳燃负荷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11锅炉最低稳燃负荷试验报告

#11锅炉最低稳燃负荷试验报告

编号: TC/RD-HY-#11TS-QB018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报告批准:审核:编写:工程名称:新疆天业2×300MW机组工程项目名称: #11机组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报告编制日期: 2011.02.15目录1 项目名称 (2)2 系统简介 (2)3 试验目的 (4)4 试验依据 (4)5 试验仪器仪表 (4)6 试验条件 (4)7 试验方法 (7)8 测试项目 (7)9 试验结果与分析 (8)10 结论 (10)1 项目名称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

2 系统简介2.1 主要设备简介本炉系上海锅炉厂生产的SG1025/17.5-M886型亚临界压力中间一次再热的自然循环汽包炉,采用单炉膛、平衡通风、四角切圆燃烧、燃烧器摆动调温、水冷连续排渣锅炉;全钢架结构,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正压直吹系统。

锅炉主要技术参数(设计煤种,B-MCR工况)2.2煤质数据如下表:2.3 汽水系统特点2.3.1 水循环系统主给水从炉右直接进入到省煤器入口集箱,水流经省煤器受热面吸热后进入省煤器出口集箱,经连接管引至省煤器汇集集箱,由3根给水管引入汽包,经汽包内部多孔的给水管路均匀分配,与炉水混合经4根下降管、引入管引入水冷壁向上流动并且产生蒸汽,汽水混合物在水冷壁上集箱汇集后,经多根引出管引入汽包,并在汽包经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分离后的水和给水混合后经下降管再次进入水冷壁,饱和蒸汽则依次经炉过热器、包墙、低温过热器、分隔屏、低温过热器、大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后,通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

2.3.2 过热蒸汽调温系统过热蒸汽调温系统分二级,第一级喷水减温布置在低过出口至分隔屏进口的汇总管上,第二级喷水减温布置在后屏过热器出口,用以控制过热器出口汽温。

2.3.3 再热蒸汽调温系统再热汽温主要采用摆动燃烧器喷嘴角度来调节,低温再热器入口设有事故减温水,作为辅助调温。

2.3.4 锅炉的压力安全保护装置本炉汽包上装有3套安全阀,过热器出口管道上装有2套安全阀,1只压力泄放阀,再热器进、出口管道分别装有2套和3套安全阀,所有安全阀均为纯机械弹簧式。

锅炉低负荷断油稳燃试验方案

锅炉低负荷断油稳燃试验方案
5.8.低负荷运行期间若减负荷,应控制减负荷速率小于1.1%/min。
5.9.低负荷运行磨煤机内煤量相对较少,振动较大,应通知巡检加强对磨煤机的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或调换磨煤机运行,及时调整磨煤机加载力和反加载力。
5.10.低负荷运行时,禁止锅炉受热面吹灰。
5.11.试验期间,应做好事故预想,如发生锅炉熄火,则按照MFT原则进行处理。
锅炉设计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为35%BMCR。
1.2.锅炉主要参数
表格1
锅炉负荷
单位
BMCR
BRL即汽机TMCR
主汽流量
t/h
1196
1139
主汽出口温度

541
541
主汽出口压力
MPa
17.5
17.42
再热蒸汽流量
t/h
999
955
再热蒸汽出口温度

541
541
再热蒸汽出口压力
MPa
4.011
3.834
4.5. 各给煤机的给煤量及先停运哪一层燃烧器应根据机组负荷和汽温的变化情况决定。负荷降到保留燃烧器三层相邻喷嘴在运行,且每台磨煤机出力降到70%以上。尽量保证锅炉前后墙磨煤机投煤量一致、热负荷均匀、减小烟温偏差。当观察到出现不稳定的燃烧迹象时(如火焰脉动,火焰亮度下降, 炉膛负压波动大);应及时停止减负荷,保证锅炉燃烧稳定,记录锅炉各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最小的不投油稳燃负荷工况。
锅炉低负荷断油稳燃试验方案
批 准:
审 核:
初 审:
编 制:
内蒙古京科发电有限公司 发电部
2010年11月25日
锅炉低负荷断油稳燃试验方案
1 .
1.1设备系统概述
内蒙古京科发电有限公司1×330MW空冷供热机组锅炉是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 司按引进的美国B&W公司RB锅炉技术设计制造的产品,符合ASME标准。本锅炉为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单锅筒锅炉。设计燃料为褐煤,采用中速磨正压直吹制粉系统,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并配置B&W标准的双调风DRB-XCL型旋流煤粉燃烧器。固态排渣,单炉膛平衡通风,全钢构架悬吊结构,尾部烟道倒L型布置。本锅炉采用钢构架结构,在尾部竖井下设置两台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

锅炉低负荷运行稳燃试验实例探究闫炜

锅炉低负荷运行稳燃试验实例探究闫炜

锅炉低负荷运行稳燃试验实例探究闫炜发布时间:2021-11-08T01:11:27.238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4期作者:闫炜[导读] 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环保达标排放,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进一步探讨锅炉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的情况济宁市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山东济宁 272000摘要: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环保达标排放,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进一步探讨锅炉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的情况。

关键词:负荷;燃烧前言:本文所探讨的机组是济宁市高新区某一民生热源点,还负责对辖区内企业供汽。

由于供暖季结束后,供热首站停运,外用汽单位无计划停止用汽,造成锅炉运行负荷过低,机组外供汽压力过高,时常开启对空排汽泄压,这是对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

所以摸索低负荷下安全、经济的运行控制方式,积累低负荷运行控制的操作是很有必要的。

一、电厂现状:该电厂为背压式高温高压燃煤热电联产机组,配备24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2台;22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2台;机组满负荷运行时,具有最大 180t/h 外供蒸汽的能力;另配备供热面积达150万平米的高温水供热首站一座。

主要系统有热力系统、燃料输送系统、除灰渣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电气系统、热工系统、烟气脱硫脱硝系统、35KV电气升压站和并网线路、供热首站等。

机组正常运行“一运一备”。

二、系统简介锅炉为高温高压,单锅筒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结构,全钢架∏型布置。

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锅炉中部是蜗壳式绝热旋风分离器,尾部竖井烟道布置两级四组对流过热器,过热器下方布置三组光管省煤器及一、二次风各二组空气预热器。

1、锅炉主要技术参数序号名称单位技术参数1额定蒸发量T/h2202额定蒸汽压力MPa9.83额定蒸汽温度℃5404给水温度℃2155排烟温度℃1366燃料消耗量t/h31.5517锅炉计算热效率%90.162、燃料特性煤种含碳量Cy%含氢量Hy%含氧量Oy%含氮量Ny%含硫量Sy%含灰量Ay%含水量Wy%挥发份Vy%应用基低位发热量烟煤49.27 3.43 6.10.63 1.9830.098.5>20.0195693、水循环系统主给水从炉右直接进入省煤器入口集箱,水流经省煤器受热面吸热后进入省煤器出口集箱,经连接管引至吊挂管集箱,由3根给水管引入汽包,经汽包内部多孔的给水管路均匀分配,与炉水混合经4根下降管、引入管引入水冷壁向上流动并且产生蒸汽,汽水混合物在水冷壁上集箱汇集后,经多根引出管引入汽包,并在汽包经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分离后的水和给水混合后经下降管再次进入水冷壁,饱和蒸汽则依次经炉侧包墙、前、后包墙、低温过热器、一级减温器、屏式过热器、二级减温器、高温过热器、集汽集箱后,通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

锅炉低负荷稳燃试验要求

锅炉低负荷稳燃试验要求

#4炉低负荷稳燃试验要求(试行)一、上煤要求(发电部2011-3-21已下发给燃料):为最大量掺烧劣质煤,结合目前来煤情况、机组负荷、锅炉燃烧情况,计划调整每天的入炉煤热值,具体要求如下:1、为保证二期大量掺烧褐煤及低负荷锅炉稳燃,要求22时至次日5时,#4炉混配煤中褐煤的比例在40%左右。

2、为满足高峰时段抢负荷的要求,要求每天16时至22时燃煤热值比白班燃煤热值上调100-200卡。

3、#4炉A、C、D、E磨可以混配煤泥。

4、按照以上要求混配,全天各个时段入炉煤的热值要求:二、减负荷及低负荷运行调整注意事项:1、计划低负荷稳燃时间段22时至次日4时。

2、值长与燃料沟通了解上煤情况,当煤质达到7.5T/10MW以下,逐渐自上而下停磨,保持下4层粉运行。

3、停止第五层粉前,如有开底部风调整再热汽温习惯的停磨前先关闭,之后根据汽温情况适当调整。

4、保证下3层粉带基本负荷,第四层粉调峰。

如D磨火检闪烁保证D磨煤量不低于50T/h,同时可开大D层燃料风。

5、注意监视分隔屏金属壁温,如偏差较大,可采用开CC、DD层风及开底部风,达到提高汽温和消除左右侧偏差的效果。

6、锅炉风量不宜过大,暂定控制总风量1500~1650T/h,对应氧量控制在5.5左右,二次风箱差压控制在金属壁温不超限的最低值。

7、二期摆角对调整再热汽温影响不大,摆角最高不宜超过60%。

8、主汽压滑压运行,暂定滑压至13Mpa,能否继续滑压有待继续试验。

9、经过精心调整,主汽温达到额定参数没问题,再热汽温最低也能到达510℃以上。

附件1第 1页共 4页。

深度调峰中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的研究

深度调峰中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的研究

深度调峰中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的研究发表时间:2019-06-26T11:29:27.7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作者:王学敏[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电网装机容量不断扩大的同时,用电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连续生产的工业用电比重逐年下降,而城乡居民用电、市政商业等用电比重逐步上升,同时特高压的投运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使得电网峰谷差加大,调峰压力增大。

(京能集团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乌兰察布 013700)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电网装机容量不断扩大的同时,用电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连续生产的工业用电比重逐年下降,而城乡居民用电、市政商业等用电比重逐步上升,同时特高压的投运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使得电网峰谷差加大,调峰压力增大。

关键词:深度调峰;锅炉;超低负荷;稳燃技术1低负荷稳燃原理切向燃烧锅炉由于其煤种适应性广、稳燃性能好等特点,在我国电站锅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燃烧方式基本上采用了直流煤粉燃烧器,所以本文将以直流煤粉燃烧为例讨论切向燃烧锅炉的低负荷稳燃问题。

对于普通的直流燃烧器,一次风粉射流从一次风喷口射入炉膛后,只能靠从射流外侧卷吸炉内的高温烟气来提供着火供热,一次风粉混合物的火焰传播速度一般为1.5~6.0m/s,而一次风粉输送速度却是20~30m/s,因此在燃烧器喷嘴出口处稳定的着火只可能发生在一次风粉射流的边缘处,所以从理论上说,自由射流的外边界处速度梯度趋于零,几乎没有湍流扰动,传热传质的作用很差。

此外射流离开喷口后向外扩张,煤粉颗粒因惯性作用集中在射流内侧,射流获得的热量必须首先加热外侧的空气,然后才能对煤粉加热。

所以,普通单股直流燃烧器所形成射流的着火条件很差,它必须依靠上游邻角的火焰稳燃。

当锅炉负荷降低时,炉温下降,为了维持必要的煤粉混合物输送速度,一次风中的煤粉浓度将大为降低;对于切向燃烧锅炉来说,二次风速度也要降低,炉膛中火球的转动强度也逐渐减弱,以至于不投油最低负荷运行时,火球不能自行稳定燃烧,因此每个煤粉喷嘴必须具有自稳燃能力,而不是单单依靠邻角燃烧器燃油火焰的助燃。

锅炉燃烧器与低负荷稳燃

锅炉燃烧器与低负荷稳燃

行 改遭 , 强 炉的低 负荷穗 燃能 力.提 高幅 增 锅
炉设备 遥行 的经济性 和 安 奎性
冀 I . i “_ 瞳。 1 _ _ . = _ .
穗 燃 ; 蛏 济 性 ;安 仝性
. -— { 滴; 低 女荷
s ̄e  ̄v
ehn e . ip oi te f iec n nzr d m rv g h n efc ny a d i
竺竺
竺!曼
酊 m 伽 ;
a { e bn l姐g瞄 ^ l 口 J 【 T 由
L wy l d s a y br ; E f ic o l o t d ur a e  ̄ f i n y;S c t c e e ̄y u
o c a flme. Af: r t e r f ol a e h 0 aM f r O mBtO 0 t e ln f h
b r r tB l l l d se y rl bi f te ur . } o y o t d n g ai, o h e l w a a n ly t
电站 锅炉开 展以改 善锅炉 燃烧 、节 油、节煤为 目的各类煤粉燃烧器和燃烧技 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已有近二十 年的时 间。期 间一些高校 、科研单位与生 产部门密切配合.先后研制出煤粉节燃 室、 钝体、 夹心风, 大速差 、 扁平射流 ( 风铲式 ) 、 多功能船体 犁型、 浓淡型和煤粉直燃式等 十多种新型燃烧器 . 这些燃烧器的开发应用 为适应我 国火 电厂用煤 、稳定 锅炉燃烧 , 适应煤质的变化和负荷变动 、节约点燃及 助燃用油等方面取 得程 度不同的效果 .对 火电厂的节能和 安全运行 创造 了较好的条 件 .取得 了较 大的 经济和 社会效 益。 新型燃烧 器稳燃手段 基本是相同的 ,

1号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报告

1号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报告

天津国华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报告1 前言天津国华盘山发电公司有两台引进前苏联的1650t/h超临界直流锅炉,原设计燃用晋北烟煤,99年初改烧神华煤。

改烧以来,国华公司、盘山发电公司、神华公司和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论证、调研和实践工作,对入厂煤的存放和管理、锅炉除渣系统结垢和板结、以及锅炉燃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采取措施,保证了机组的运行,但一直存在锅炉大面积结渣和掉渣问题,而且锅炉结的渣非常硬,出现了砸伤冷灰斗斜坡水冷壁和影响除渣系统运行的问题。

2000年3月8日锅炉灭火造成机组非停,事后检查,发现炉膛从燃烧器区域直到炉膛出口和屏式过热器存在严重的大面积结渣,结渣比较均匀,且呈现整体表明光亮的铁青色,硬度和密度都比较大,而且在结渣的某些表面能够观察到渣的流动痕迹,表明在此前的锅炉运行中,炉膛结渣的表面已经达到了熔融状态。

实际表明,锅炉的结渣问题已经影响了机组运行的稳定性,而且潜在地威胁着锅炉运行的安全,这个问题引起了国华公司和盘山发电公司的高度重视,要求通过试验研究,解决燃用神华煤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隐患,确保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000年3月18日,在盘山发电公司宣布成立北京国华电力公司燃用神华煤问题技术研究小组,立项进行解决盘电燃用神华煤问题的试验研究工作,并确定以下试验研究的目的:1.1改善锅炉结焦状况,解决锅炉大面积结焦和结硬焦的问题。

1.2进一步掌握锅炉机组的特性和燃用煤种特性,逐步解决国华盘山发电公司燃用神华煤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深层次问题,保证机组在100%燃用神华煤情况下长期稳定和安全运行。

1.3为必要的设备和系统改造提供依据。

1.4优化锅炉机组的运行方式,在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同时,尽可能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1.5为其它电厂燃用神华煤提供经验、借鉴和指导。

2 锅炉机组简介天津国华盘山发电公司有从前苏联引进的2×500MW超临界机组,所配锅炉机组为俄罗斯波多尔斯克机械制造厂生产的Пп1650—25—545KT(П-76)超临界直流、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煤粉锅炉,设计与俄罗斯列宁格勒金属工厂生产的k—500—240型汽轮机配套成单元机组。

锅炉低负荷稳燃调试报告

锅炉低负荷稳燃调试报告

技术文件编号 WST02-GL14TSB-2010内蒙古乌斯太热电厂2×300MW机组工程2号机组锅炉低负荷稳燃调试报告内蒙古电力工程技术研究院1.系统概述本机组锅炉主设备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生产的SG-1065/17.5-M896型锅炉,该锅炉为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自然循环单汽包锅炉。

锅炉设计燃用烟煤,采用平衡通风,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燃烧器摆动调温,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固态排渣煤粉炉,锅炉为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紧身封闭。

炉顶为大罩壳,整体呈∏型布置。

额定工况及BMCR工况下主要参数:2.试验目的锅炉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试验是考核锅炉在锅炉厂提供的最低稳燃负荷下不投助燃油能够稳定燃烧的运行能力。

3.调试人员及时间3.1 调试人员:葛云王鹏辉闫志伟任福虎3.2 调试时间:2010年11月28日3.调试程序与工艺3.1 试验前应具备的条件3.1.1 试验时应保证提供设计煤种或至少接近设计煤种,试验前提供入炉煤质化验单,确认煤质符合试验要求;煤粉细度R90=18%--25%11月28日入炉煤分析:3.1.3 燃烧器的火焰检测装置运行可靠;3.1.4 锅炉声光报警信号反应灵敏、准确;3.1.5 热控主要自动调节系统投入;并且运行平稳,调节品质良好;3.1.6 锅炉安全阀及PCV阀等均已校验完毕,可投用;3.1.7 锅炉灭火保护及其它各种联锁保护性能可靠;3.1.8 试验前,锅炉应在额定负荷的70%以上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行,所有的转动机械、热力系统等运行正常;3.1.9 试验期间吹灰系统、定排、连排禁止投入;3.1.10 锅炉各种监视、记录、检测仪表指示准确,省煤器出口烟气氧量表已经过校验,指示正确;3.1.11 制粉系统运行正常,煤粉细度已调整合适;煤粉细度分析:3.1.13 油系统运行,燃油和蒸汽供到炉前,随时做好投油准备工作;3.1.14 等离子装置工作正常,以备燃烧不稳定时随时投用;3.1.15 机组负荷调整已与网调联系妥当。

低负荷稳燃技术

低负荷稳燃技术

低负荷稳燃技术
1.提高一次风气流中的煤粉浓度
提高一次风气流中的煤粉浓度,减少一次风量,可减少着火热;同时又提高了煤粉气流中挥发分的浓度,使火焰传播速度提高;再加上燃烧放热相对集中,使着火区保持高温状态。

这三个条件集中在一起,强化了着火条件,使着火稳定性提高。

当然,煤粉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煤粉浓度过高时,由于着火区严重缺氧,而影响挥发分的充分燃烧,造成大量煤烟的产生,此时还因挥发分中的热量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影响颗粒温度的升高,延缓着火。

或者因挥发分燃烧缺氧,使火焰不能正常传播,而引起着火不稳定。

可见,存在一个有利于稳定着火的最佳煤粉浓度。

有利于着火的最佳煤粉浓度与煤种有关,挥发分大的烟煤,其最佳煤粉浓度低于挥发分小的贫煤。

2.提高煤粉气流初温
提高煤粉气流初温,可减少煤粉气流的着火热,并提高炉内温度水平,使着火提前。

提高煤粉气流初温的直接办法是提高热风温度。

3.提高煤粉颗粒细度
煤粉的燃烧反应主要是在颗粒表面上进行的,煤粉颗粒越细,单位质量的煤粉表面积越大,火焰传播速度越快。

燃烧速度就越高,火焰传播速度越快,燃烧放热速度越快,煤粉颗粒就越容易被加热,因而也越容易稳定燃烧。

试验研究发现,煤粉燃尽时间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当锅炉燃用煤质一定时,提高煤粉细度能显著提高煤粉气流着火的稳定性。

不过煤粉颗粒细度受磨煤出力与磨煤电耗的限制,不可能任意提高。

4.在难燃煤中加入易燃燃料
当锅炉负荷很低或煤质很差时,可投入助燃用雾化燃油或气体燃料,混入燃烧器出口的煤粉气流中,来改善煤粉的燃烧特性,维持着火的稳定性,有时为了节省燃油,也可混入挥发分较大的煤粉,以提高着火的稳定性。

锅炉低负荷稳燃理论和实践

锅炉低负荷稳燃理论和实践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低负荷稳燃培训讲义 5、硫分的影响 尾部低温受热面:低温磨损、积灰问题 当全硫含量<1.5%时,不会产生明显的堵灰和腐蚀 当全硫含量为1.5-3%时,会有明显的堵灰和腐蚀 当全硫含量>3%时,严重影响锅炉的经济安全运行 高温腐蚀问题 水冷壁附近,还原性气氛下,H2S高温腐蚀 过热器区域,硫酸盐高温腐蚀 含硫高,易自燃 SO2为主,SO3少 污染排放与灰自身的脱硫能力
rmc Ty T0 z ln 3a Ty Tz
辐射为主要热源(曲线2)
z
rmc (Tz T0 ) 4 3 0Th
细煤粉温升比粗煤粉快得多; 煤粉气流的着火主要是靠高温 回流烟气的加热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低负荷稳燃培训讲义
煤粉气流着火热
τ ―煤粉加热时间(s); a ―烟气对煤粉的对流放热系数,(W/(m2· ℃));
―煤粉和周围介质的系统黑度;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低负荷稳燃培训讲义
煤粉气流的着火热源
煤粉气流由初温T0加热到着火温度 Tz 所需时间τz 分别为 高温回流烟气对流为主要热源(曲线1)
减少炉内散热,有利于着火。敷设卫燃带是稳定低挥发分煤 着火的有效措施,但需预防结渣
煤粉气流的初温
提高初温T 0 可减少着火热。燃用低挥发分煤时应采用热风送 粉制粉系统,提高预热空气温度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低负荷稳燃培训讲义 一次风量、一次风速对着火的影响
一次风量V1 ( V0 r γ1 )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锅炉燃烧性能试验报告

锅炉燃烧性能试验报告

锅炉燃烧性能试验报告————————————————————————————————作者:————————————————————————————————日期:技术报告报告编号:D L_201010_6050_1686丰城二期电厂#6炉制粉系统及燃烧优化试验报告试验人员:吴英、李海山、刘发圣、幸双喜、龚强编写人:审核:批准:工作完成日期:2010年09月30日报告提交日期:2010年10月25日本院地址:南昌市民强路88号邮政编码:330096服务电话:+86-0791- 电子邮件:传真号码:+86-0791- 监督电话:+86-目录1试验目的 (1)2设备概况 (1)3 试验内容及方法 (3)3.1制粉系统热态调整试验 (3)3.1.1分离器挡板特性试验 (3)3.1.2磨煤机变加载油压试验 (3)3.1.3磨煤机出力特性试验 (3)3.1.4磨煤机变风量试验 (4)3.2锅炉燃烧调整试验 (4)3.2.1排烟温度标定试验 (4)3.2.2空气预热器氧量场标定试验 (4)3.2.3变煤种试验 (4)3.2.4总风量调整试验 (5)3.2.5二次风配风方式调整试验 (5)3.2.6燃料风调整试验 (5)3.2.7燃尽风(SOFA)调整试验 (5)3.2.8空气预热器漏风试验 (5)3.3 试验的测试项目、方法、测试仪器和测点布置如下表: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6)4.1制粉系统热态调整试验 (6)4.1.1分离器挡板特性试验 (6)4.1.2磨煤机变加载油压试验 (11)4.1.3磨煤机出力特性试验 (13)4.1.4磨煤机变风量试验 (16)4.2制粉系统试验结论与建议 (18)4.3锅炉燃烧调整试验 (19)4.3.1排烟温度标定 (19)4.3.2空预器进、出口氧量标定 (20)4.3.3变煤种试验 (22)4.3.4变氧量试验 (27)4.3.5二次风配风方式调整试验 (32)4.3.6燃料风调整试验 (33)4.3.7燃尽风(SOFA)调整试验 (36)4.3.8空气预热器漏风试验 (37)4.3.9炉膛出口烟温及减温水两侧偏差的原因分析 (38)4.3.10优化推荐参数与优化效果 (38)4.4燃烧调整试验结论与建议 (40)5 结论及建议 (42)5.1制粉系统试验结论与建议 (42)5.2燃烧调整试验结论与建议 (43)附录A:丰城二期电厂#6炉燃烧优化试验数据汇总表 (45)附录B:丰城二期电厂#6炉燃烧优化试验入炉煤分析结果 (82)附录C:丰城二期电厂#6炉燃烧优化试验入炉煤热重分析结果 (84)是否存院档案室:是□否□1试验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江西丰城二期电厂2×700MW机组#6锅炉在燃用不同煤种、不同负荷下变工况运行时的各项主要参数、锅炉运行状况及锅炉热效率情况,受江西丰城二期电厂委托,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发电所于2010年9月对江西丰城二期电厂#6炉进行了锅炉制粉系统试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及空预器性能试验,为机组今后优化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摸索

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摸索

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摸索摘要对电厂300 MW机组低负荷稳燃参与系统调峰进行了摸索试验,最低稳燃负荷达到15 MW,并对安全性、燃烧稳定性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锅炉低负荷稳燃调峰0前言湘潭电厂一期2×300 MW机组,锅炉系哈尔滨锅炉厂引进美国CE公司技术生产的HG -1025/18.2-WM10型锅炉。

采用中储式热风送粉系统,配4台DTM350/700钢球磨煤机。

设计燃用贫煤与无烟煤的混煤,燃料特性见表1,锅炉设计效率91.6%。

1锅炉燃烧系统布置锅炉采用双通道和WR组合燃烧器,由上、下2部分组成(见图1),上部为3只宽调节比WR燃烧器,可以上下摆20°,下部为固定部分,由2只双通道燃烧器组成。

一、二次风同心切圆,假象切圆直径Φ878 mm;三次风高位布置于燃烧器上,亦不摆动,竖直方向向下与水平面成7°角,水平方向与一、二次风旋向相反,且与一、二次风中心线成19°夹角,用来平衡气流残余旋转,减小汽温左、右偏差(见图2)。

2台锅炉在燃烧区均敷设卫燃带,敷设的方式不一样(见图3),1号炉为间断型均匀布置,是按厂家设计敷设后除掉一部分形成,总面积为150~160 m2,目的是减少卫燃带的面积,拉大块与块之间的距离,防止大块焦渣搭桥。

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有效的,锅炉稳燃性较好,炉膛内有轻微结焦。

由于我厂坚持了吹灰,锅炉运行平稳。

2号锅炉,是锅炉厂与我厂技术人员经过讨论,根据1号锅炉的经验,采用“品”字形间断布置的,总面积约150m2,实际运行中,2号锅炉较1号锅炉结焦程度更轻,多为疏松浅色焦,锅炉主汽温较低,后来不得不在试生产期间将上3层一次风火嘴向上摆动5°,炉膛吹灰时主汽温下降明显,锅炉燃烧不如1号锅炉稳定。

2 低负荷稳燃摸索情况2.1 摸索试验过程我厂1,2号机组在试生产阶段,均由湖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主持做了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试验。

1号机组锅炉试验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为171 MW,2号锅炉为165 MW,分别为MCR的51.8%和50%。

某亚临界600MW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探索

某亚临界600MW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探索

某亚临界600MW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探索摘要:为了响应国家新能源发展的战略布局,提升电源深度调峰能力已成为发展必然趋势。

本文就某电厂现有600MW火电机组为例,通过对锅炉燃烧结构和多次低负荷灭火案例分析,结合对深度调峰关键参数的安全要求,通过燃烧器改造和增设少油系统达到低负荷情况下燃烧器能稳定燃烧的目标,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锅炉;低负荷稳燃;分析;试验一、引言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新能源的消纳已成为制约风电及光伏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响应国家新能源发展的战略布局,开展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升电源深度调峰能力可有效破解风电、光伏消纳问题,某电厂就现有600MW火电机组进行低负荷稳燃能力探索,为实现机组深度调峰提供技术参考。

二、系统概况某电厂锅炉是由上海锅炉有限公司制造的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强制循环汽包炉。

型号为SG-2093/17.5-M919,采用摆动式燃烧器调温,四角布置、切向燃烧,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单炉膛、固态排渣、全钢架结构、平衡通风。

锅炉的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

炉膛宽19558mm,深16940.5mm,高度73200mm,深宽比为1:1.1545,汽包中心线标高74200mm,炉顶大板梁底标高81700mm,水冷壁下水包标高为7730mm,炉顶管中心标高为73000mm,锅炉炉顶采用金属全密封结构。

并设有大罩壳。

炉膛由Φ51×6mm膜式水冷壁组成,炉底冷灰斗角度55°,炉底密封采用水封结构,炉膛上部布置了分隔屏、后屏及屏式再热器,前墙及两侧墙前部均设有墙式辐射再热器。

水平烟道深度为8548mm,由水冷壁延伸部分和后烟井延伸部分组成,内部布置有末级再热器和末级过热器。

后烟井深度3908mm,内设有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

炉膛内24只直流式燃烧器分6层布置于炉膛下部四角,煤粉和空气从四角送入,在炉膛中呈切圆方式燃烧。

300MW锅炉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试验

300MW锅炉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试验

300MW锅炉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试验(359T/H)要求本次试验计划负荷减至150MW,维持1小时。

一、试验前需具备的条件1、#1、2、3排给粉机运行正常;2、燃用煤质发热量在4000大卡以上;3、燃料上煤稳定,不发生空仓情况;4、#3电泵处联动备用状态;5、火检及火检强度均正常;6、各粉仓粉位均在6米以上;7、大油枪、微油枪试投正常;二、试验过程1、得值长令,负荷逐步减至230MW;2、#4排粉机停运,9层二次风小风门关至20%;3、负荷减至200MW,停运#1、3磨煤机,保持#2磨煤机运行,#1排粉机出口风压4.8KPa,#2、3排粉机出口风压3.2 KPa;4、负荷减至180MW后,协调、给水及送风自动退出。

5、负荷逐渐减至150MW1)减水操作要缓慢,注意#1、2小机打水情况,保持两台小机出力平衡、稳定;2)逐渐减少送风,氧量保持在4~5%;3)在减负荷过程中,保持包覆过热度12度左右,注意水冷壁壁温变化情况;4)燃料增减应缓慢,#1、2排给粉机最低转速控制在330rpm后,可适当停运#3排部分给粉机(冷角),注意火检及火检强度变化;5)若在给粉机停运后,火检强度(U层)有波动,应观察火检波动趋势变化情况,待就地观火燃烧正常后再继续操作;6)若在给粉机停运后,火检强度(M层)有波动,应立即启动给粉机运行(或立即投油助燃),待燃烧稳定后再继续操作;7)再热汽温低时,及时关闭再热器减温水总门;8)过热器一级减温水投入时,注意前屏壁温应在430度以上。

6、负荷150MW(水量480T/H左右,主汽压力11.2MPa),维持1小时期间1)加强就地给粉机检查,每半小时检查一次;2)加强各排一次风压的监视;3)加强火检及火检强度的监视;4)做好包覆过热度的调整工作。

三、事故预想1、#1、2小机出力异常,给水流量急剧下降;2、燃烧恶化,锅炉灭火。

燃烧调整及低负荷稳燃总结报告

燃烧调整及低负荷稳燃总结报告

燃烧调整及低负荷稳燃总结报告
报告人:
日期:
报告摘要:
本报告针对工厂进行的燃烧调整及低负荷稳燃实验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的描述,总结了实验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燃烧系统的建议。

一、引言
燃烧调整和低负荷稳燃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正确调整燃烧系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物的排放,提高产品质量。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调整燃烧参数和优化燃烧系统,达到低负荷稳燃的目标。

二、实验过程
1.实验设备和条件
2.燃烧调整的目标和方法
3.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
三、实验结果分析
1.燃烧调整的效果
2.低负荷稳燃的效果
3.数据分析和结论
四、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1.关键问题的总结
2.解决方案的提出
五、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1.设备和工艺的改进
2.参数和控制策略的优化
六、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调整了燃烧系统,并实现了低负荷稳燃的目标。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了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燃烧系统的建议。

这些结果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和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七、致谢
在此,我们要感谢所有对本次实验和报告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人员和机构。

019不投油最低负荷稳燃试验措施讲解

019不投油最低负荷稳燃试验措施讲解

1设备系统概述1.1系统简介唐山华润西郊热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建设2×350MW超临界燃煤供热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锅炉型号为B&WB-1140/25.4-M,是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生产的超临界参数、螺旋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构架、紧身封闭的 型锅炉,锅炉设有大气扩容式的内置式启动系统。

配套汽轮机是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CC300/N350-24.2/566/566型,超临界、单轴、三缸两排汽、一次中间再热、抽汽凝汽式汽轮机,配套发电机是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QFSN-350-2型,水-氢-氢冷却、静态励磁发电机。

本锅炉采用美国B&W公司SWUP超临界直流燃煤锅炉的典型布置。

汽水分离器及贮水箱布置在炉前,炉膛由下部的螺旋膜式水冷壁和上部的垂直膜式水冷壁构成。

炉膛出口布置屏式过热器,炉膛折焰角上方布置后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高温再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处。

尾部竖井由隔墙分隔成前后两个烟道,前烟道布置低温再热器,后烟道布置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

来自高加的给水首先进入省煤器进口集箱,然后经过省煤器管组和悬吊管进入省煤器出口集箱。

水从省煤器出口集箱经一根炉膛下降管被引入位于炉膛下部的水冷壁进口集箱,然后沿炉膛向上经螺旋水冷壁进入水冷壁中间集箱。

从水冷壁中间集箱出来的工质再进入上部的垂直水冷壁,由水冷壁出口集箱经连接管进入出口混合集箱,充分混合后进入锅炉前部的汽水分离器。

在本生点以下负荷,给水经炉膛加热后,工质流入汽水分离器,分离后的热态水通过341管道排入疏水扩容器,通过疏水泵进入冷凝器。

分离出的蒸汽进入锅炉顶棚、对流烟道侧包墙和尾部竖井包墙,然后依次流经低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最后由主汽管道引出。

当机组负荷达到本生点以上时,启动系统将被关闭进入热备用状态,锅炉处于直流运行状态。

过热汽温度采用煤/水比作为主要调节手段,并配合二级喷水减温作为主汽温度的细调节,过热器共设二级(左右两侧共4个)减温器,分别布置在低温过热器至屏式过热器、屏式过热器至后屏过热器之间。

锅炉低负荷断油稳燃试验

锅炉低负荷断油稳燃试验

目录1 概述 (1)2 应用范围 (1)3 引用标准、规程、规范 (1)4 试验条件 (1)5 试验测点 (2)6 试验方法 (2)7 安全措施 (2)8 组织分工 (3)9 附表 (3)1 概述为了了解锅炉机组燃烧特性,经电厂委托,进行低负荷断油稳燃试验,试验由山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发电厂共同承担完成。

试验应按合同规定的标准进行,合同未规定时依照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及相关引用标准。

本试验大纲由山西电力科学研究院锅炉室依据锅炉厂和发电厂提供的部分技术资料编写。

1.1 设备简介1.2 试验目的根据电力部有关文件要求,对新建达标机组进行全面性能考核试验,并通过试验检验设备制造厂提供的各项保证值,对设备及投产状况给予全面技术评价,为发电厂的调度及以后机组的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依据。

试验为了确定本锅炉不投油助燃能够长期稳定燃烧所达到的最低负荷。

2 应用范围本大纲适用于电站锅炉性能试验。

3 引用标准、规程、规范3.1 《蒸汽锅炉安全监察技术规程》。

3.2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3.4 山西电力科学研究院与建设单位签订的调试合同。

3.5 设备制造商的技术标准及有关资料。

4 试验条件4.1 机组经调试运行,各主机、辅机能正常运行并满足试验要求;各风、烟门挡板操作灵活。

4.2 烟、风、煤、汽、水等系统无泄漏,与试验无关的系统应关闭或隔绝。

4.3 锅炉部分的所有受热面在试验开始时应保持正常运行时的清洁度。

4.4 具有足够的尽量接近设计煤种的试验燃料。

4.5 对所有参与试验的现场仪器仪表进行校验和标定。

4.6 各测试仪表、取样设备现场安装就绪并经过调整。

4.7 试验期间不允许进行任何有可能干扰试验工况的操作,如排污、吹灰、打焦等。

4.8 火检信号能正常投入,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可靠。

4.9 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前锅炉应进行燃烧调整和制粉系统调整试验,以便确定最佳的煤粉细度,一、二次风配比,炉膛出口空气过剩系数。

浅谈燃煤锅炉低负荷运行的稳燃措施

浅谈燃煤锅炉低负荷运行的稳燃措施

浅谈燃煤锅炉低负荷运行的稳燃措施摘要:随着我们国家日益走向繁荣昌盛,我国煤炭市场供应紧张,部分燃煤电站存在实际燃用煤质偏离设计煤种较多且煤质较差,这严重地影响了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如何保证锅炉对实际煤种的适应性以及在运行中的高效稳定燃烧是现今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燃煤锅炉;低负荷;运行;稳燃措施1低负荷稳燃技术原理锅炉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下,送入炉膛的煤粉量减少,一次风量也随之减少,风温也会下降,炉膛温度降低,煤粉气流着火所需的热量大幅升高。

解决低负荷状态下,锅炉燃烧不稳定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提高一次风气流煤粉浓度。

提高煤粉气流中煤粉的浓度,可使煤粉气流中挥发分的浓度提高,较快火焰传播速度,一次风量的减少也会降低着火热,使着火稳定性提高。

(2)提高煤粉气流初温。

提高一次风温度,可以使煤粉气流所需着火热降低,使煤粉更容易着火。

(3)提高煤粉颗粒细度。

煤粉颗粒越细,单位质量的煤粉与周围空气的接触面积就越大,并且从煤粉向周围释放的热量就会增大,煤粉的稳燃性能就更好。

2燃煤锅炉低负荷运行的稳燃措施2.1切圆燃烧与对冲燃烧方式。

燃用烟煤或褐煤的锅炉大多采用切圆燃烧或对冲燃烧方式。

为了实现低负荷稳燃,一些学者对300MW、600MW和1000MW等级容量锅炉分别了进行精细化燃烧调整试验,主要采取以下2种措施:第一种是降低着火热,包括调节磨煤机出口折向挡板开度以降低煤粉细度,适当提升磨煤机出口温度,适当减少一次风量,同时降低风粉气流刚性及优化单个燃烧器二次风量以合理组织燃烧等;第二种是保证脱硝效率,包括提高燃尽风率以降低NOx生成量,投运上层磨煤机以提高烟气温度及机组综合性能等。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挖掘机组自身的深度调峰潜能可以实现机组在20%~30%额定负荷下不投油稳定运行,运行中锅炉燃烧情况稳定,且运行层燃烧器火检信号、氧量和炉膛负压等参数均稳定,脱硝、脱硫和电除尘设备运行正常,低负荷运行时间多为1~3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TC/RD-H Y-#11TS-QB018
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写:
工程名称:新疆天业2X 300MV机组工程
项目名称:#11机组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报告
编制日期:2011.02.15 ________________
目录
1项目名称 0
2系统简介 0
3试验目的 (3)
4试验依据 (3)
5试验仪器仪表 (3)
6试验条件 (3)
7试验方法 (6)
8测试项目 (6)
9试验结果与分析 (6)
10结论 (8)
1项目名称
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

2系统简介
2.1 主要设备简介
本炉系上海锅炉厂生产的SG1025/17.5-M886型亚临界压力中间一次再热的自然循环汽包炉,采用单炉膛、平衡通风、四角切圆燃烧、燃烧器摆动调温、水冷连续排渣锅炉;全钢架结构,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正压直吹系统。

锅炉主要技术参数(设计煤种,B-MCRT况)
2.3.1 水循环系统
主给水从炉右直接进入到省煤器入口集箱,水流经省煤器受热面吸热后进入省煤器出口集箱,经连接管引至省煤器汇集集箱,由3根给水管引入汽包,经汽包内部多孔的给水管路均匀分配,与炉水混合经4根下降管、引入管引入水冷壁向上流动并且产生蒸汽,汽水混合物在水冷壁上集箱汇集后,经多根引出管引入汽包,并在汽包经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分离后的水和给水混合后经下降管再次进入水冷壁,饱和蒸汽则依
次经炉过热器、包墙、低温过热器、分隔屏、低温过热器、大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后,通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

2.3.2 过热蒸汽调温系统
过热蒸汽调温系统分二级,第一级喷水减温布置在低过出口至分隔屏进口的汇总管上,第二级喷水减温布置在后屏过热器出口,用以控制过热器出口汽温。

233 再热蒸汽调温系统
再热汽温主要采用摆动燃烧器喷嘴角度来调节,低温再热器入口设有事故减温水,作为辅助调温。

2.3.4 锅炉的压力安全保护装置
本炉汽包上装有3套安全阀,过热器出口管道上装有2套安全阀,1只压力泄放阀,再热器进、出口管道分别装有2套和3套安全阀,所有安全阀均为纯机械弹簧式。

2.3.5 汽水系统容积
燃烧器为四角布置、切向燃烧、采用上下浓淡分离一次风喷嘴和同心反切燃烧技术。

每角燃烧器共布置15层喷口,包括有5层一次风喷口,10层二次风喷口。

从下至上布置为AA-A-AB-B-BC-C-CD-D-DE-E-EE-OFA-SOFA-SOFAI-SOFA E,其中AB BC DE层喷口布置有油燃烧器。

OFA喷嘴及SOFA贲嘴为手动,单独摆动。

其它一、二次风喷嘴按协调控制系统给定的信号同步、成组上下摆动。

锅炉采用高能电火花点燃轻柴油,轻柴油点燃煤粉的二级点火方式。

全炉共12
根油枪分三层布置在炉膛四角的燃烧器内,燃油用压力机械雾化。

本工程设有微油点火及稳燃系统,将A层四台煤粉燃烧器改造为兼有微油点火及稳燃功能的微油燃烧器,A制粉系统兼用暖风器加热方式。

煤燃烧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如下(设计煤种BMC工况,):
本锅炉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式,每台锅炉配置5台中速磨煤机,每台磨煤机出口分四根煤粉管道分别送至炉膛四角同一层燃烧器。

四台磨煤机运
行即能满足锅炉最大出力时的燃煤消耗量,五台磨煤机中的任一台均可作为运行备用。

每台磨煤机配一台电子称重式给煤机。

本台炉配静叶可调轴流式引风机两台,动叶可调轴流式送风机两台,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两台,离心式一次风机两台,磨煤机离心式密封风机两台,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一台。

2.5点火用油
本期工程采用-20号轻柴油作为锅炉点火和助燃用油,燃油管道接自上期厂区供、回油母管。

电厂原有2个500m3轻油罐,油泵房中有65AY50X9型油泵2台,本期不增设油罐及油泵房设备。

3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考核锅炉断油稳燃能力是否达到锅炉厂家保证值w 35%BMCR主蒸汽流量400t/h )
4试验依据
4.1《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1998版)》
4.2 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4.3《锅炉运行规程(试行)》
4.4其他相关技术资料和图纸
5试验仪器仪表
6试验条件
6.1 一般条件
6.1.1 试运指挥机构健全,明确岗位职责及联系制度,试运、检修人员上岗,整套启动方案措施已经过批准,并向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6.1.2 生产准备工作就绪,运行人员经过培训和考试合格,按岗位配齐,运行规程及系统图经过审批生效,运行所需工具用品已准备齐全;
6.1.3 质监中心站按“质监大纲”确认并同意进入整套启动试运阶段。

质监中心站提出的整改项目已按要求全部完成;
6.1.4 必须在整套启动试运前完成的分部试运、调试和整定项目,均已全部完成并
验收签证,分部试运技术资料齐全。

所有参加整套启动试运的设备和系统,均能满足
试运要求,交运行人员代管;
6.1.5 建筑、安装工程已验收合格,满足试运要求。

分部试运阶段发现的问题、缺
陷已处理完毕。

分部试运中采取的临时措施已按设计恢复正常;
6.1.6 已准备好试运用的水、煤、油;
6.1.7 汽机、电气、热工、化学、燃料等专业已具备整套启动条件;
6.1.8 试运区域清洁、无杂物,照明充足,道路畅通,不必要的临时设施已拆除;试运设备和系统与运行或施工设备和系统已米取安全隔离措;
6.1.9 通讯设施安装、调试完毕,已投入使用;
6.1.10消防、保卫及医务人员应安排好,并进入现场值班。

6.2 确认下列设备、系统具备整套启动条件:
7试验方法
试验前工作:检查和确认过热器、再热器的喷水减温装置投入灵活;检查和确认油枪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检查和确认机组的火焰监视系统和灭火保护装置性能良好;检查和确认厂用电切换装置正常投运。

试验前机组保持在可以稳定运行的负荷下,确认以上试验条件具备后,开始进行
试验。

试验期间锅炉不吹灰、不打焦、不排污,不进行任何干扰试验进行的操作。

试验开始时以3%- 10熾定负荷的幅度逐级降低锅炉负荷,并在每级负荷下保持15〜30 分钟,直至燃烧稳定的最低负荷。

降负荷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炉膛内燃料着火情况、炉膛负压、炉膛氧量,在每级负荷下需观测和记录锅炉各主要参数。

到达目标负荷后,稳定运行2小时以上,记录锅炉的运行状态参数,低负荷运行时,注意风量的调整,接近目标负荷时调节幅度要小要慢。

8测试项目8.1原煤取样
试验期间在投运的给煤机处取样,每20分钟取样一次。

取样结束后,全部样品混合均匀,缩分成2份,一份做工业分析,一份为备份样品。

8.2炉膛稳定测量
通过燃烧器区域上部和下部的看火孔,用光学高温计每30分钟测量一遍炉膛温度,比较炉膛温度变化情况,判断炉膛内燃烧的稳定性。

8.3运行参数记录
试验开始后,记录机组DCS参数,每15分钟记录一次,直至试验工况结束,计算平均值。

9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时间为2010年11月8日8:00〜10:00。

11月8日2:00机组负荷由300MW 开始缓慢下降,在负荷低于155MV时,火检信号闪烁较为频繁,再热汽温降为470C, 为安全起见,将负荷提升至165MV左右,燃烧工况基本稳定,此时锅炉主蒸汽流量为600t/h,对应机组负荷165M0没有出现剧烈的火焰闪烁及炉膛温度大幅下降的不良状况,炉膛负压稳定,氧量波动正常。

9.1试验煤质
试验煤种的发热量与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的煤质相差较远,发热量较低
由于火电机组普遍有调峰运行工况,该炉以后会经常在低负荷下运行,所以摸索低负荷下安全,经济的运行控制方式,积累低负荷运行控制的操作经验对电厂运行人员很有必要。

9.4炉膛温度测量
随着锅炉出力的降低,整个炉膛温度水平也相应下降,到达试验负荷主蒸汽流量
500t/h时,通过炉膛燃烧区域所布置的观火孔对炉膛温度进行了测量,整个燃烧器区域炉膛温度分布较为均匀,炉膛温度在iio 0〜1200 r,与试验开始相比,略有下
降,但仍能保证炉膛的稳定。

10结论
锅炉燃用试验煤质,锅炉最低不投油出力500t/h,对应机组负荷为165MW V锅炉燃烧稳定,没有出现火焰闪烁,锅炉断油最低出力没有达到厂家保证的不大于
35%BMCR400t/h )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