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一—三单元新旧教材对比分析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长度单位”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认识线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根据实验教材的反馈意见对原来的一些探究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比如对“统一长度单位”的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得新知识的呈现更具逻辑性,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并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是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教学的。

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无限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实际生活中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再引进线段概念之前,安排了“一段线的直观图”,接着介绍“黑板便、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为教学提供了自然、明了的思路,并使抽象的线段概念有了生动直观的载体。

另外教学内容增加了例8,有些习题也作了改动。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实验教材一样,这部分的编排还是将加、减法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情境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不再单独安排加、减法估算,只在练习中初步渗透。

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笔算算理算法的教学。

一方面仍采用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编排思路设计例题;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算式突出笔算的要点,让学生经历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的过程。

例如,在“加法”小节的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笔算,例题的设计体现了这样的思路:例1的教学要点是竖式的写法,例2的教学要点是“相同数位对齐”,例3的教学要点是“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同时,根据学生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内容,呈现教学过程。

教材细节上的变化是教学经验的提炼,追求的是恰当与合理。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二街小学飞有明(一)教学内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初步认识角,表内乘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几时几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情感与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一长度单位教材分析通过前面“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数学知识。

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了解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但因为每个人身体部分的长短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时, 结果不相同而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观念,使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 形成鲜明的表象,进而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本单元安排了测量线段和按要求画线段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本单元知识点,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也为今后研究直线奠定了基础。

教学要求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2.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线段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

先通过用图形表示来初步认识线段,再通过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同一物体时,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也不相同这一过程,确实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ppt课件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解读ppt课件

养(拓展思维视野)
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 法的力度(阅读)
精心设计学习和训 练的案例和步骤
体现合理的教学顺 序和节奏
新 教 材 变 化 最新版整理ppt
增设过程性评价 板块
5
二、说 课 标
最新版整理ppt
6
整体建构下的二年级数学
初中(7-9)年级
(巩固提升)
小学(4-6年级)
(学习基础)
小学(1-3年级)
的进位加法
一下: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纵向整合 最新版整理ppt
四上:小数加减 五下:分数加减
21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四下:四则运算和运算 定律简算
三上:多位数乘一位数 有余数的除法
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五上:小数乘法 小数除法
六上:分数乘法 分数除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种树育人 桃李缤纷
最新版整理ppt
义井小学 李玲
1
课程目 标
说课标
教材变化 说变化
编写特 点
说教材
立体整 合
教学建 议
说建议
评价建 议
课标变化
研 说 流 程 最新版整理ppt
课程资源 的开发和
利用
2
一、说 变 化
最新版整理ppt
3
教材变化
最新版整理ppt
4
加强“四能”的培
二上:线段,角
四上:平行四边形 梯形 四下:三角形
五上:多边形面 积 五下:正方体长 方体
一上:立体图形
一下:平面图形


纵向整合 最新版整理ppt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本册实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100以内加、减法笔算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同旧教材那样孤立地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例如,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

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

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

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

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

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

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

”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又如:第10题是一个利用两位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组,第(2)题是一道有多种答案的题目,第(3)题需要选最便宜的两种玩具并计算其价钱,实际上也是让两个数相加的和最小。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时间、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这本教材具有内容丰富、注重学生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研究方式和体现开放性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将笔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以往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通过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

但是本教材将笔算放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例如在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和奥运金牌榜重点数学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同时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材的特点之二是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形和实物,例如几何图形、建筑物、地图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认识空间和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和感知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提高几何应用能力。

总之,《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新颖,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数学能力。

第二,教学过程更注重探索性,以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授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首先提供了学生熟悉的游乐场具体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相同加数的和”的计算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含义。

在例1~例3中,学生通过开放性操作活动,从直观到抽象地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

第三,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从5的口诀开始教授乘法口诀,利用学生熟悉的“五个、五个地数数”方法来获得乘法算式的积,以便于学生自主探索口诀,理解口诀的含义,也更便于学生记忆口诀。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计算教学内容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二册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在第三册)。

2.表内乘法。

(1)表内除法没有结合表内乘法在本册出现,主要目的是分散难点。

(2)仍分成2~6、7~9两段编排,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1.长度单位(更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容和义教相同,但注意让学生经历统一的长度单位的过程。

2.角的初步认识3.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三)统计(以1当2的条形统计图)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四)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是新的教学内容,本套教材开始系统地、有步骤地介绍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浅显的方式呈现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

这里主要是简单的组合思想和简单的逻辑推理。

(五)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进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看一看,摆一摆”,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 推理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四能〞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
➢ 平角 ◇除“数学广角〞和“总复习〞外,其他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
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选择适宜的测量单位,测量长度 反思和评价〔轮廓,整理,线索,整体。 直观演示和操作〔重视操作播表或动态演示〕 各局部名称〔因数改为乘数,排除学习整除中约数倍数干扰〕
➢ 画图理解〔突出 几个几,用意义理 解〕 ➢ 培养四能
解决问题
❖ 方法和策略
➢ 理解图意〔理 解示意图画图方 法不做太多要求 〕〕 ➢ 方法多样〔列 算式理由
❖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 记忆口诀。〔学生整 理〕
➢ 找规律、〔意义理解动态变化 〕对口令做手势 ➢ 突破难点 ➢ 口诀之间关系 〔口诀间联系记
渗透数学思想,不列入考试。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 操作:列表或图示的形式 ❖ 交流:全面、有序地思考 ❖ 〔不重不漏〕
➢ 方法多样:固定十位、个位、交换位置 ➢ 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
➢ 组合〔无序〕 ➢ 列表或图示
➢ 探究过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不要求 学生抽象完成〕 ➢ 策略:摆卡片、列表或图示
(少了估算多了括号计算)
我长高了
角的初步认识4 表内乘法(一)10少了运木头和4的加

观察物体3(调整内容) 表内乘法(二)6 看一看,摆一摆 统计 数学广角(简单的逻辑推理)3


三 四 五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1
角的初步认识6 表内乘法(一)9 观察物体(一)3 表内乘法(二)5 量一量,比一比 认识时间3 数学广角(搭配1)2
❖ 统一长度单位。 ❖渗透数学文化
厘米的认识
❖ 建立1厘米的表象 ❖〔直接表述后用物体 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认识时间,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在这里我谈一下我对本册教材的感受与曾经有过的一些教学处理,说的不对的请多多指教。

教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100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内容,也是要求学生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

以往的教学重点一般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

此次教材的单元,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地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奥运金牌榜重点数学问题。

这里的单元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

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

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100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

先让孩子们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教师相机提取有效问题进入新授环节,使学生处于所熟悉问题情境中。

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

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

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

在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后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

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同时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单元采取了这样的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内容和素材。

安排了“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观察物体”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每一单元中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角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并受到操作空间形式的训练。

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

例如,在认识长度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米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地测量黑板长度的方法;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等,使学生获得广泛的空间与图形活动的经验,这正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

三、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表内乘、除法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重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与现行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的单元变化较大。

首先,在本册教材里集中安排表内乘法的教学,“表内乘法(一)”教学乘法的意义和2~6的乘法口诀;“表内乘法(二)”教学7~9的乘法口诀和“倍”的概念。

乘法口诀仍采用小九九。

本学期里让学生在理解乘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乘法口诀,在下一册教材中再安排表内除法的教学。

第二,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首先提供了学生熟悉的游乐场的具体情境,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例1~例3,在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活动的基础上,从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

第三,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乘法口诀的教学从5的口诀开始,利用学生熟悉的“五个、五个地数数”获得乘法算式的积,以便于学生自主探索口诀,理解口诀的含义,也更便于学生记忆口诀。

第四,教学每部分口诀时都将所有相关的乘法算式排列在口诀表的两边,既便于学生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也自然地渗透了乘法的交换律。

另外,教材仍然安排了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

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数螃蟹的腿”等。

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且朗朗上口的歌谣唱诵,心情愉快而印象深刻地记住了乘法口诀。

第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

学习乘法计算的目的之一是能用它解决问题。

实验教材在注重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索、理解乘法计算的含义和方法的同时,渗透着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过2~6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了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和根据情境图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的练习。

在教学过7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了有关“倍”概念的教学,以及如何用乘法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将乘法计算教学与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的机会练习乘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小学数学中估计能力的培养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估计能力培养的内容较少。

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

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与能力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要求。

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

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相应的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

从而使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逐步形成估计的意识。

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习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

例如,在“长度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长、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长度等的练习。

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

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五、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单元,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如前所述,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

在学生认识了厘米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黑板的长度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长度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米”。

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我长高了”“看一看、摆一摆”,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

又如,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六、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数学学习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套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地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据此,在一年级下册实验教材安排了“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的简单规律”,本册实验教材则在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中,安排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等知识的基础;逻辑推理更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

(在现行的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只出现在选做题目中。

)教材在这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进而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建议:100以内的加减法:(1)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景图。

(2)把握教材的编排顺序以及前后之间的联系。

(3)关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4)沟通口算和笔算间的联系。

角的初步认识:概念准确、操作规范,学生多动手进行实际操作。

表内乘法(一)(二):(1)理解乘法的意义。

(2)设计丰富,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考与表达,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