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区别和联系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在教育领域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于教师,他们希望通过评价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所需要的支持与帮助;对于学生,他们可以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通过评价得到进一步的指导和提高。
目前,常见的教育评价种类有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通过收集任务完成情况、考试成绩以及其他和学生考核相关的物证证据,将学生表现的结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表现性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评估,评价的依据是学生已经实现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这种评价方式是最传统和常见的一种。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通常使用数值等级或等级标准来评价学生。
例如,班级考试的分数排名等级或根据国家制定的考试等级标准。
表现性评价的优点是容易测量和比较。
缺点是它局限于测量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评价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时面临困难。
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评价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发展和学习策略,而不是仅仅考虑他们的表现。
过程性评价强调学习的方向和过程,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并且试图帮助学生发现和消除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过程性评价可以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作品和提问、学生表现的参与、互动和贡献、和同伴间的合作等。
过程性评价可以使用一些较少结构化的方法,比如记录学生的进度、跟踪学生的学习和提供关于反馈的信息。
它的优点是更加接近学习情境,着眼于学生的动态发展,使其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并且不断地提高。
缺点是评价过程可能不那么精准和共性明显。
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不仅仅是检测学生的现有能力。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改进,给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从而促进他们改善和提高学习能力。
与过程性评价类似,发展性评价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供更为细致的反馈建议。
与表现性评价不同,发展性评价旨在集中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和策略,并在生活和工作的日常实践中应用它们。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
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
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
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比较
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得关系评价就是对某一事物依据某些标准而进行得价值判断,就是好就是坏,就是达标还就是没有达标。
过程性评价就是对事物得发展过程进行动态得评价,就是一直动态评价,可以说就是流线型得,针对某个点都做出评价,而所以点都汇成一条线而构成整体得评价。
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得表现、所取得得成绩以及所反映出得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得发展做出得评价、就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得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得发展性评价。
其目得就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得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得主体与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座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对学生得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与合作精神等进行得持续性评价。
这就是重过程、轻结果得评价方式,而且在实施评价时,学生个体、同伴、教师可以共同参加评价、形成性评价就是在一种开放得、宽松得与非正式得氛围中进行得。
评价结果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形成性评价得目得就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得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其合作精神,提高其自主学习得能力。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就是基于教学过程中得某项活动或过程以及生成得问题进行得评价,旨在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进行调整、改进与完善。
形成性评价就是在教学设计得基础上,根据教学中客观存在得一些不确定因素(学生得学习状态、兴趣与关注得焦点,学习环境与外部干扰等),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得分析、判断与调查、测试等方式,获取信息,判定教学得效果、特点或不足、问题,为修改与调整方案提供必要得依据与参考。
形成性评价就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得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
它就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得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得差异性、针对性与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得建议与发展方向。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最早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在教育测量学家的研究和发展下,表现性评价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
表现性评价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学生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表现性评定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研究知识和发展能力。
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
评价者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或学业成果,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和实际应用能力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表现,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仅仅评价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能力。
3)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和自我评价表现性评价强调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让学生自主设定研究目标,自我评价并进行调整,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4)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表现性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更注重学生的非学业素质的发展,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表现性评价的特点表现性评价是基于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成就,与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相比,表现性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关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强调学生自主研究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的表现。
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比较
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关系评价是对某一事物依据某些标准而进行的价值判断,是好是坏,是达标还是没有达标。
过程性评价是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动态的评价,是一直动态评价,可以说是流线型的,针对某个点都做出评价,而所以点都汇成一条线而构成整体的评价。
所谓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
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
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座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持续性评价。
这是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方式,而且在实施评价时,学生个体、同伴、教师可以共同参加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一种开放的、宽松的和非正式的氛围中进行的。
评价结果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其合作精神,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基于教学过程中的某项活动或过程以及生成的问题进行的评价,旨在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学生的学习状态、兴趣和关注的焦点,学习环境与外部干扰等),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的分析、判断和调查、测试等方式,获取信息,判定教学的效果、特点或不足、问题,为修改和调整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
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最早被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在教育测量学家的关注和研究下,它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评价方式。
表现性评价的定义有三层含义。
首先,它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
其次,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
最后,表现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研究知识和发展能力。
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因此,学生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
表现性评价的优点在于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评价标准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公正性,评价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用生活技能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回答问题的答案。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执行一定的过程或创造出产品,从而评价他们的实践能力。
注重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尤其是在复杂任务中,学生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技能和能力。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运用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多种能力。
一些表现性评价的倡导者认为,理想的表现测验应该是很好的教学活动,既可以作为评价工具,也可以作为教学活动。
表现性评价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高质量的任务和评分办法难以编制,实施较为困难,难以评价学生在其他表现性任务上的迁移能力,不能评价所有类型的研究目标等。
演示是一种能力表现,学生通过展示自己使用知识和技能完成定义良好的复杂任务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区别
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区别作者:潘尖先凤尧来源:《新课程研究·上旬》2018年第08期摘要:针对国内现行研究中频繁可见的将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对等的现象,从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两者的概念和目的、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评价的取向及意义几个方面做简要区分,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划分依据。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作者简介:潘尖,湖北省水果湖第二中学(湖北武汉 430071);先凤尧,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2-0027-03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根据其在各个教学环节所发挥作用的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
我国现行的研究中,对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及形成性评价应用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工作模型讨论甚多,如Ellen Osmundson等人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理解评价三重含义“学习的评价、促进学习的评价和作为学习的评价”基础之上的一套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的评估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团队也对形成性评价能力在教师群体中的构建与理解教师形成性评价实践方面有所发现[1];赵德成通过对形成性评价的本质特点的剖析,力图澄清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并对实践教学中如何再推进形成性评价做出了探讨[2];邵朝友主张要走出基于学习进程的形成性评价,必须将学习进程的研制从专家转向教师等[3]。
国内外学者的主张都存在一些共同点:不约而同地将形成性评价直接等同为过程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虽与过程性评价有共同之处,但将两者截然等同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
下面笔者从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概念和目的、评价内容和方式、评价取向及意义几个方面讨论两者区别。
一、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概念与目的形成性评价划分是依据教育评价时间与目的的不同。
从课堂评价来看,形成性评价由“通过教师的课堂观察对学生进行测评”发展至近四十年来转变为其评价结果用来指导下一步的教与学的作用[4]。
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关系
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关系包括重过程轻结果、持续性评价、多元化评价方式、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及学生参与的评价过程等。
其目的是激励学生研究、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研究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的评价,是对学生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
它是一种静态的评价方式,注重结果而非过程。
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考试、作业、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其评价结果通常采用等级评定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
三种评价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前者强调对学生研究过程的动态评价,后者则注重对学生研究全过程的持续性评价。
而终结性评价则是对学生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是对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反映和印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三种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前者注重评价教学过程,后者则主要评价教学结果。
虽然二者看似截然不同,但实际上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不加以区分,就可能会做出无效或低效的评价。
因此,有必要梳理两种评价的特点。
首先,形成性评价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明确、可行的目标:形成性评价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明确需要达到的研究目标,这个目标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与研究目标之间的差距,缩小差距并最终实现研究目标。
2.具体、有效的标准:形成性评价属于标准参照性评价,关键是制定具体、有效的标准。
一般来说,形成性评价不用具体的分数或等级来评定学生,而是参照一定的标准,质性分析学生的成功或失败,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明确努力的方向。
标准可由师生共同讨论决定。
3.及时、频繁的反馈:形成性评价强调在教育活动的进程中,即学生知识、技能及态度形成的过程中,监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
(完整版)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
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
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
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
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
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
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
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
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分析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并提出你的评价方案。
分析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并提出你的评价方案。
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教育领域中常用的评价方法,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目的和特点。
下面对这三种评价方式进行分析:1.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主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实时反馈和学习进展的监测。
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学习的目标、优势和需要改进之处,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
形成性评价可以包括教师的口头和书面反馈、同伴评价、自我评价、作业和小组讨论等。
它的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和改进,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和发展。
2.过程性评价(Process Evaluation):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和质量。
它旨在评估课程设计和教学执行的有效性,以明确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确定可能需要改进的方面。
过程性评价可以包括教学观察、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等。
它的特点是关注教学过程中各项要素的质量,并提供指导和支持以优化教学。
3.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终结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和评估,旨在判断学习的成果和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
它可以涵盖课程结束时的考试、论文、项目作品、成绩报告等。
终结性评价的特点是对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为学生提供结论和反馈。
评价方案的设计应综合考虑上述三种评价方法。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评价方案:•使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小测验、作业、课堂讨论和反馈等方式,提供学生实时的反馈,帮助他们理解和改进学习。
此外,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运用过程性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和教学活动评估等方式,评估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这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改进教学质量。
•结合终结性评价方法:在学期结束时,可以使用终结性评价方法,如考试或项目作品,来综合评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及内涵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内涵及其类型: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所谓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于1967年提出的。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指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而从事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结果评价,是在课程与教学实施或进行一个相对完整阶段以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
2.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目标本位评价是以目标为基础的评价,即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旨在测定教育目标在课程与教学中实现的程度。
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其目的是通过记录和解释实际发生的情况来判定课程与教学的实际效应和结果。
3.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体中选取一个或若干对象为基准,然后将其余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并做出区分的评价。
绝对评价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客观的或理想的标准,然后把每个对象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的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集合体中的各个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某个对象的各个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评价。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㈠促进发展功能1.导向功能。
2.诊断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节功能。
㈡管理研究功能1.管理功能。
2.研究功能。
㈢甄别筛选功能1.鉴定功能。
2.选拔功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㈠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学界通常以1897-1898年美国学者莱斯(T.M.Rice)对三万多名小学生进行的、检验拼字教学时间对学习效果影响的拼字测验,作为评价研究的开端。
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E.G.Guba & Y.S.Lincoln)对评价历史发展的划分。
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区别和联系
一、发展性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思想发展的四个时期1、验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通过量化的方法评价,考察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2、目标中心时期(20世纪30—50年代)。
强调结果和目标的一致性,出现了质的萌芽。
3、标准研制时期(20世纪50-70年代)。
以布鲁姆引领的美国教育改革,根据评价表准衡量评价的结果出现了评价是为了改进的思想.4、结果认同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
提出“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
为此,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间的相互协商、沟通、理解和让步;同时,提出评价标准多元化的问题,给予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
总之,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又称为“个体化评价时期”。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最新思想,同时又是针对我国现行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了解并掌握发展性课程评价是新一轮课改中必须开展的工作。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核心思想采用人本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全人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303)。
教学和评价一体化;评价为促进发展提供依据;评价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303)。
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多元化。
形成性评价概念: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最初是由美国的斯克里(G。
F。
Scriven)在其1967 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形成性评价的目标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以便能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活动质量所进行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区别
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区别?
过程性评价: 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
即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是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
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
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
过程评价具有延续性、阶段性、丰富性的特点。
形成性评价: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断进行的评价。
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而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关注的不是成绩本身,而是利用这个成绩来判断学习效果,以此来调整教学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发展性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思想发展的四个时期
1、验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通过量化的方法评价,考察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2、目标中心时期(20世纪30-50年代)。
强调结果和目标的一致性,出现了质的萌芽。
3、标准研制时期(20世纪50-70年代)。
以布鲁姆引领的美国教育改革,根据评价表准衡量评价的结果出现了评价是为了改进的思想。
4、结果认同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
提出“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
为此,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间的相互协商、沟通、理解和让步;同时,提出评价标准多元化的问题,给予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
总之,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又称为“个体化评价时期”。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最新思想,同时又是针对我国现行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
了解并掌握发展性课程评价是新一轮课改中必须开展的工作。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核心思想
采用人本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全人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303)。
教学和评价一体化;评价为促进发展提供依据;评价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303)。
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
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多元化。
形成性评价
概念: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最初是由美国的斯克里
(G.F.Scriven)在其1967 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形成性评价的目标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以便能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活动质量所进行的评价。
而不是判断优劣,评定成绩。
形成性评价应该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进程有计划地进行评价,一次形成性评价的对象是活动京城某一阶段的全部内容。
形成性评价的类型
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指的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
该观点认为评价是学习的一部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成功或失败只能用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地具体事实说明。
变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关注“我们怎么知道学生知道了什么”,要求定期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
发展性评价(development assessment)是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它针对以分等和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1。
发展性评价和形成评价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1、两者都追求的是质性评价理念。
区别:
1、形成性评价包发展性评价,是上位概念。
2、形成性评价是根据学生的表现判断教学的效果进而调整教学计划,而发
展性评价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性,在平等对话协商的条件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过程性评价含义
过程性评价不是对微观意义上的学习过程的评价, 也不是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在理念上有本质的区别
1、在价值取向上, 形成性评价虽然对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关注, 实际上还是属于目标取向, 衡量的是一个较小的时段的学习效果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致程度。
2、在评价内容上, 形成性评价虽也列出情意领域的学习效果目标, 但这类学习效果是渗透在学习过程中的, 不关注过程的本身, 就无法评价这种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
因此,形成性评价实际上只是评价了智能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主要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过程性评价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 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主张对学习的动机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 强调对过程的关注, 设计多种力图展示学习过程的评价工具, 包括质性的、描述性的、展示性的评价手段, 促进这一评价理念的落实。
3、在评价方法上, 形成性评价倾向于量化的评价工具, 强调客观性试题和标准化测验。
4、在评价的功能上, 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
过程性评价则重视评价在确认学习质量、回流导向和学会评价等三个方面的功能。
在评价主体上, 形成性评价没有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客体、被诊断的对象, 是被动的。
形成性评价实际上只是评价了智能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主要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过程性评价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 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主张对学习的动机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 强调对过程的关注, 设计多种力图展示学习过程的评价工具, 包括质性的、描述性的、展示性的评价手段, 促进这一评价理念的落实。
因此,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上位和下位的关系。
1亓文涛,乔爱玲.形成性评价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1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