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合集下载

脑脊液循环名词解释

脑脊液循环名词解释

脑脊液循环名词解释
脑脊液循环是指脑脊液在脑部和脊髓中的循环过程。

脑脊液是一种由脑室和脊髓管内皮细胞分泌的无色液体,主要由水、电解质和蛋白质组成,具有维持脑部环境稳定、支撑脑组织和代谢废物清除等功能。

脑脊液循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脑室系统:脑室是脑部内部的空腔系统,包括两个侧脑室、
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脑室系统是脑脊液产生的主要场所,约占总体积的30%。

2.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从脑室流入第三脑室,再通过中脑导水
管流入第四脑室,最后进入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是脑脊液循环的主要通道,它位于脑膜与脑组织之间的空腔中,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是脑脊液与脑组织、血液和淋巴液之间的重要交换场所。

3. 脑膜:脑脊液在脑膜中的循环也非常重要。

脑膜是脑部的保
护层,由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组成。

脑脊液通过脑膜的蛛网膜下腔和硬脑膜下的静脉窦进入颈静脉和上腔静脉,最终进入心脏和肺部。

4. 脑脊液循环的调节:脑脊液循环的调节主要由脑室系统和脑
膜的吸收和分泌机制控制。

脑室系统的分泌和吸收主要受到脑室上皮细胞和脉络丛的影响,而脑膜的吸收主要受到颈静脉和上腔静脉的压力和吸收能力的影响。

脑脊液循环在人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首先,它可以维持脑部环境的稳定,保持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其次,它可以支
撑脑组织,缓冲外部撞击和震动对脑部的损伤。

此外,脑脊液还具有代谢废物清除的功能,可以将脑部代谢废物和细胞垃圾排出体外。

总之,脑脊液循环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可以维持脑部环境的稳定、支撑脑组织和代谢废物清除等功能,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脑膜和脑室系统

脑膜和脑室系统

约有3(1~6)个,多见于 上矢状窦的中1/3(80%),
乙状窦
前、后1/3较少见(各占10
%)。
➢每个外侧陷窝处,常有1~3个大脑上静脉的开口;还有许多蛛网膜粒突入 其内,脑脊液经此进入静脉血流。外侧陷窝的外侧缘距正中线的距离一般 在1.5cm范围内,故手术时剪开硬脑膜应在距正中线2cm之外,以免损伤而 发生出血。
➢被膜和蛛网膜下隙的脑 脊液水垫对脑、脊髓有 支持和保护作用。
➢脑、脊髓通过被膜的血 管获得营养。
硬膜 蛛网膜
软膜
蛛网膜下隙
硬脊膜
(一) 脊髓的被膜
1.硬脊膜
➢附着部位: 上: 枕骨大孔 下: 尾骨 两侧: 脊神经外膜
蛛网膜
包裹脊髓和马尾,下部至第2骶椎水平
➢形成间隙:硬膜外隙
软脊膜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3) 硬脑膜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大脑大静脉
A. 上矢状窦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直窦
➢上矢状窦除接受大脑上静脉外,
还接受脑膜中静脉(66%);
通过盲孔中的导静脉与鼻腔 窦汇 和面部静脉交通;通过顶导
静脉与头皮静脉及枕静脉交 通。
横窦
➢此外,大脑上外侧面和内侧面
的静脉血大部注入上矢状窦, 从前向后上矢状窦所收集的
➢为硬膜两层间被许多纤维小梁分隔 的不规则腔隙,形似海绵而得名。
➢海绵窦与周围的静脉和 窦有广 泛的交通
➢血液通过窦腔时,流速减慢,容易 形成血栓。
岩下窦
海绵窦
眼静 脉
翼静脉丛
脑垂体
海绵窦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颈内动脉 展神经
海绵窦位置及通过结构

脑脊液循环记忆口诀

脑脊液循环记忆口诀

脑脊液循环记忆口诀脑脊液循环,是人体中一项重要的生理功能。

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主要由脑室和脊髓管中的细胞分泌而成,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

脑脊液循环可以为脑提供营养和氧气,同时也可以清除脑内的代谢废物和细胞间液。

那么,我们该如何记忆脑脊液循环的过程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记的口诀,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脑脊液循环的过程。

口诀如下:“心脏跳动,脑脊液动;侧脑室汇合,第四脑室通;中枢管下行,蛛网膜上行;颅窗流出,脊窗归来。

”这个口诀虽然简短,但却包含了脑脊液循环的主要过程。

下面,我们将逐一解释每一句话的含义。

心脏跳动,脑脊液动人体中的脑脊液循环是由心脏的跳动所驱动的。

当心脏跳动时,通过脑脊液的流动来为脑提供营养和氧气。

侧脑室汇合,第四脑室通脑脊液是由侧脑室分泌出来的。

在侧脑室汇合后,脑脊液会进入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是一个位于脑干下端的区域,它连接着脊髓管和中枢管。

中枢管下行,蛛网膜上行中枢管是一个管道,它从脑干延伸到脊髓的末端。

脑脊液会通过中枢管向下流动,同时脑脊液也会经过蛛网膜。

蛛网膜是一种薄膜,它覆盖着脑的表面和中枢管的内部。

颅窗流出,脊窗归来脑脊液会从颅窗流出,进入到颅外的组织和血液中。

同时,脑脊液也会从脊窗归来,重新进入到脊髓管中。

通过这个口诀,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脑脊液循环的过程,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这个过程。

当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比如脑脊液的作用、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过程的调节等等。

总之,脑脊液循环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生理功能,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生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口诀,更好地了解和记忆脑脊液循环的过程,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脑脊液循环通路该怎么办

脑脊液循环通路该怎么办

脑脊液循环通路该怎么办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

脑脊液由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略带粘性。

脑脊液对中枢神经的检测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那么脑脊液循环通路该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了解一下吧.正常成年人的脑脊液约100-150毫升,其比重为1,呈弱碱性,不含红细胞,但每立方毫米中约含在5个淋巴细胞。

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常常要作腰椎穿刺吸取脑脊液检查,以协助诊断。

脑脊液的性状和压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若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神经细胞的代谢紊乱,将使脑脊液的性状和成分发生改变;若脑脊液的循环路径受阻,颅内压力将增高。

因此,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脑脊液的检测成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1.脑脊液蛋白量增高脑脊液蛋白定量有助于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疾病时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特点。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脑脊液白细胞增加指对脑脊液中的细胞进行计数发现白细胞的数目增多。

正常脑脊液不含红细胞,无白细胞或含极少量的白细胞。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都能引起血液和脑脊液细胞成分改变,尤其脑脊液细胞成分异常更为敏感,但往往缺乏特异性,故应对检验结果综合分析。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

做到心境平静,减少烦恼,悲喜勿过,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注意饮食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

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鱼、蛋品。

脑脊液循环通路该怎么办?相信大家在看过上面的内容以后都已经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您的健康,请您仔细阅读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欢迎您向我们提问,我们的专家团队会为您献上最佳的治疗方案,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简述脑脊液的循环途径和功能

简述脑脊液的循环途径和功能

简述脑脊液的循环途径和功能
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液体,由中枢神经系统的专用液体组织细胞分泌,在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内循环,承担着重要的保护和调节作用。

一般来说,脑脊液的循环具有如下四个特点:首先它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血脑屏障内滞留及循环;其次它会随着血液流动而流动,即在血液与脑脊液之间进行转换;第三,它会从脊柱向头部循环,并从头部向脊柱循环;最后,它存在一定的循环机制,即从脑室循环到腰脑室,然后又会从脑室回到腰脑室。

脑脊液循环途径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皮下脑脊液循环途径,它是脑脊液从大脑外面皮层循环到大脑内部的途径;第二种是灰质内的脑脊液循环途径,它是脑脊液从大脑皮层循环到大脑灰质的途径;第三种是脊髓内的脑脊液循环途径,它是脑脊液从脊髓循环到脑室,一般从颅内脊髓末梢管经过大脑膨体外侧腔脊髓侧突,进入大脑室的途径。

脑脊液的主要功能有三种:第一种是脑室和脊髓的润滑作用,脑脊液可以在脑室中形成一层薄薄的液体,使脑室和脑室内部的细胞相互回响,减轻细胞的损伤;第二种是吸收和排出代谢物的作用,脑脊液可以吸收过多的细胞代谢产物和外源性物质,使其不会滞留在脑室内;第三种是供给物质和氧气的作用,脑脊液还可以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营养和氧气,保持系统的正常功能。

脑脊液的循环途径和功能对人体的构建和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加以重视和保护,避免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影响脑脊
液循环,以保持人体健康。

除了正常的营养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接受神经系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脑脊液相关的病变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脑脊液循环途径和功能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及时发现和治疗脑脊液异常,以保护脑脊液的正常循环,维持人体正常的神经功能。

脑脊液循环途径

脑脊液循环途径

脑脊液循环途径
一、脑脊液的生理功能
脑脊液是由脑室、脑脊液通道和蛛网膜下腔组成的液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脑脊液在人体内循环不断,起着支持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这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主要是由脑脊液腺分泌的,在脑室内生成后,通过特定的通道流动,最终被吸收到血液中,形成脑脊液的循环。

二、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1.脑室系统的产生与流动:
–脑脊液主要是由脑脊液腺分泌的,在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内不断生成。

–侧脑室生成的脑脊液首先会通过孟德尔小脑室连通到第三脑室,随后经过中脑导水管进入第四脑室。

2.全脑脊液循环:
–脑脊液在脑脊液循环系统内不断流动,从第四脑室出来后,进入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是脑脊液与外部环境的接口,脑脊液通过这个脊膜空腔,与脑组织和脊髓组织相连。

–脑脊液在蛛网膜下腔内沿着脊髓和脑组织周围循环,提供支持、保护和养分输送。

三、脑脊液的重要性
脑脊液循环途径的畅通对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脑脊液在
脊膜腔内流动,可以稳定脑组织的环境,预防脑组织受到损伤。

同时,脑脊液还具有排除代谢废物、运输养分和神经递质的重要作用,是中枢神经系统健康运作的关键。

四、结语
总的来说,脑脊液循环途径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在维护大脑和脊髓功能
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脑脊液的产生、循环途径和生理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机制。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使读者对脑脊液循环途径有更深入的认识。

神经系统 脑内的循环及脑脊液循环

神经系统 脑内的循环及脑脊液循环
1.硬脑膜
下矢状窦 上矢状窦
直窦
硬脑膜窦
窦汇
硬脑膜窦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
(二)脑的被膜
蛛网膜粒
2.蛛网膜
3.软脑膜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下池
小脑延髓池
终池 脑脊液循环模式图
(一)脊髓血管 1.动脉
三、脑和脊髓血管
基底动脉 椎动脉 脊髓前动脉 脊髓后动脉 颈升动脉
(一)脊髓的被膜 1.硬脊膜 2.脊髓蛛网膜 3.软脊膜
蛛网膜下隙 硬膜外隙
脊髓的被膜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
(一)脊髓的被膜 1.硬脊膜 2.脊髓蛛网膜 3.软脊膜
腰穿示意图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
(二)脑的被膜 1.硬脑膜 2.脑蛛网膜 3.软脑膜
脑的被膜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
乙状窦
各脑室脉络丛 产生脑脊液。
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脑脊液循环途径
脑脊液循环模式图
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
(二)脑的被膜 1.硬脑膜
脑的被膜(硬脑膜)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
(一)脊髓的被膜 (二)脑的被膜
1.硬脑膜 2.脑蛛网膜 3.软脑膜
脑的被膜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
(一)脊髓的被膜 (二)脑的被膜
1.硬脑膜
大脑镰
硬脑膜隔幕
硬脑膜窦
幕切迹 小脑幕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
(一)脊髓的被膜 (二)脑的被膜

人体解剖学教材第47章电子版

人体解剖学教材第47章电子版

⼈体解剖学教材第47章电⼦版第四⼗七章脑脊髓被膜、脑脊液及脑⾎管问题引⼊:1.为什么有的脑病可通过腰椎穿刺进⾏检查呢?2.为什么有的⼈太激动或突然⽤⼒的时候会发⽣脑⾎管破裂呢?3.颅腔内的空间是有限的,那么颅腔内的压强⼜是如何调节的呢?学习⽬标:1.掌握脑和脊髓被膜的组成及其形成的腔隙。

2.熟悉硬脑膜窦的组成。

3.掌握脑室的数量、位置、组成及脑脊液的产⽣及循环途径。

4.熟悉脑的动脉,了解脑的静脉及脊髓的⾎管。

理论基础:⼀、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的外⾯包有三层被膜。

由外向内依次是硬膜、蛛⽹膜和软膜。

这些被膜对脑和脊髓有⽀持和保护作⽤。

黄韧带蛛⽹膜下隙软脊膜后纵韧带硬膜外隙硬膜下隙硬脊膜后根前根脊神经蛛⽹膜图6-54 脊髓的被膜及其周围的关系(⼀)硬膜硬膜是⼀层厚⽽坚韧的结缔组织膜。

包括硬脊膜和硬脑膜两部分,分别位于脊髓和脑的周围。

1.硬脊膜呈管状包绕脊髓和脊神经根,⾃椎间孔处变薄延续为脊神经的外膜,硬脊膜的上端紧附于枕⾻⼤孔的周缘,并与硬脑膜相续。

下端⾃第2骶椎以下包裹终丝,末端附于尾⾻的背⾯。

硬脊膜与椎管内⾯⾻膜之间的腔隙,称硬膜外隙,也称硬膜外腔(图6-54)。

隙内除有脊神经根通过外,还含有淋巴管、静脉丛及⼤量的脂肪。

硬膜外隙不与颅内相通,略呈负压。

硬脊膜外⿇醉就是将⿇醉药注⼊此隙,以阻断神经根的传导。

2.硬脑膜坚厚⽽光泽,与硬脊膜相⽐,有以下特点:(1)硬脑膜由两层构成,两层之间有硬脑膜的神经和⾎管(图6-55)。

硬脑膜的外层即颅⾻内⾯的⾻膜。

因此,硬脑膜的外⾯⽆硬膜外隙。

在不同部位,硬膜与颅⾻内⾯的连接不同。

它与颅盖的连接较疏松,与颅底的连接则⼗分紧密。

因⽽颅底⾻折时,易连同硬脑膜及深⾯的蛛⽹膜⼀起撕裂,引起脑脊液外漏。

颅顶外伤时,则易形成硬膜外⾎肿。

(2)硬脑膜在某些部位,内层折叠形成不同形态的板状结构,伸⼊⼤脑的某些裂隙内,其中重要的有⼤脑镰和⼩脑幕。

①⼤脑镰形似镰⼑,伸⼊⼤脑纵裂内。

17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髓液循环

17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髓液循环

第十七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第一节 内容概要一、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周围均有三层被膜包裹,从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一)脊髓的被膜 硬脊膜:厚而坚韧,上端附于枕骨大孔,下部末端变细,借终丝附于尾骨。

脊髓蛛网膜:薄而透明。

软脊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脊髓,在脊髓下端形成终丝,在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齿状韧带,起固定脊髓的作用,还可作为椎管内手术的定位标志。

被膜间的间隙: 硬膜外隙:位置:硬脊膜与椎管内骨膜之间。

内容: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椎内静脉丛,并有脊神经根通过。

临床上的硬膜外麻醉,即是将药物注入此隙。

硬膜下隙:硬脊髓和脊髓蛛网膜之间。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腔内充满脑脊液。

终池:为蛛网膜下隙下部,自脊髓下端至第2骶椎水平的扩展部,内有马尾。

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进行。

(二)脑的被膜 1.硬脑膜 内层,较坚厚;外层,即颅骨的内骨膜。

硬脑膜形成的特殊结构有: 大脑镰:伸入两半球之间 小脑幕:伸入大、小脑之间,其前内侧缘形成幕切迹。

小脑镰:伸入小脑两半球之间。

鞍隔:位于蝶鞍上方,封闭垂体窝,其正中有一小孔有漏斗通过。

硬脑膜窦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上缘。

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下缘。

直窦:大脑镰与小脑幕相接处。

横窦:枕骨内面横窦沟内。

乙状窦:位于乙状沟内。

硬脑膜窦海绵窦:蝶鞍两侧,窦内有颈内动脉、展神经通过,而Ⅲ、Ⅳ、Ⅴ1、Ⅴ2对脑神经经窦外侧壁通过。

岩上窦与岩下窦:分别位于颞骨岩部的上缘和后缘。

硬脑膜窦内血流方向: 下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岩下窦海绵窦岩上窦 上矢状窦2.脑蛛网膜 与软脑膜间为蛛网膜下隙,其扩大处为蛛网膜下池,主要有:小脑延髓池:小脑与延髓之间。

脚间池:中脑的两大脑脚之间。

交叉池:视交叉前方。

环池:中脑周围。

桥池:脑桥腹侧。

蛛网膜颗粒:由蛛网膜在上矢状窦附近突入窦内形成的“颗粒状”突起,为脑脊液回流入脑膜窦的结构。

脑室系统解剖

脑室系统解剖
脑室系统和脑脊液循环
脑室的构成
侧 脑 室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脑室
侧脑室
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延伸 至半球的各个叶内,分为四部分: 前角伸向额叶 中央部位于顶叶内 侧 脑 室 后角伸入枕叶 下角伸至颞叶内
三角部
室间孔 室腔内有脉络丛,侧脑室经左右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第三脑室
位于两侧背侧丘脑,和下
正中孔
外侧孔
什么是脑脊液?
脑脊液是充满于脑室系统、脊髓中央管和
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内含无机 离子、葡萄糖和少量蛋白,细胞很少,主 要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脑脊液的作用是什么?
其功能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
巴,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
营养、运输代谢产物以及维持正常
颅内压的作用。
脑脊液总量在成人约150ml,它处于不断地产生、
☻第四脑室顶的后壁下面 为第四脑室脉络丛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
左右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的脑脊液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
正中孔、外侧孔
easy
蛛网膜下腔大脑背面 Nhomakorabeahard
蛛网膜颗粒
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 血液
大脑半球的上缘附近、蛛网膜 形成许多绒毛状的凸起,为蛛 网膜颗粒。它们都突入上矢状 窦内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
正中孔、外侧孔
easy
蛛网膜下腔
大脑背面
easy
蛛网膜颗粒
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 血液
Thanks!
谢 谢 !
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顶部,硬脑膜 中线,是硬脑膜内外两层形成的 管道
一方面接受大脑半球浅部的经脉血回流 一方面又吸收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蝶骨体的两侧
横窦
横窦沟内
乙状窦乙状窦沟内
(二)蛛网膜:位于硬膜的深面,是一层透明的薄膜
脑蛛网膜和软膜
脊髓蛛网膜
蛛网膜下腔(隙):
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 内含脑脊液
蛛网膜下池
小脑延髓池


终池:脊髓下端至第2
延 髓
骶椎水平之间蛛网膜下

腔扩大,称之(内有马

尾、终丝)

蛛网膜粒:蛛网膜在上矢状窦两旁,形成许
脑桥动脉
脑的 动脉来源
.椎动脉 ❖.颈内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大脑动脉环】大脑前﹑后动脉;前﹑后
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末端
共5条血管围绕视交叉乳
头体等形成的动脉环。
前 动 脉
大 脑
后 交 通 动 脉
基 底 动 脉
脊 髓 前 动 脊脉 髓 后 动 脉
➢总量:150ml ➢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运输代
谢产物及调节颅内压 ➢循环途径
脑 脊 液 循 环
循环途径:
侧脑室脉络丛 第三脑室脉络丛
第四脑室脉络丛
左、右 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正中孔
蛛网膜下隙
第四脑室外侧孔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前交通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第五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
脑室与脑脊液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硬膜
三层(外 内) 蛛网膜
软膜
蛛膜下腔(隙):蛛网
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内含 脑脊液
脑的被膜
(一)硬膜
1、硬脊膜 2、硬脑膜
硬膜外腔: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

脑脊液循环与生理

脑脊液循环与生理

脑积水
01
02
03
04
定义
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循环受阻, 导致脑室内脑脊液量异常增多

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 、意识障碍等。
病因
颅内感染、颅内肿瘤、脑外伤 等。
治疗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颅内压升高
定义
颅内压升高是指颅内液 体压力超过正常值,导 致头痛、呕吐等症状。
症状
头痛、呕吐、视力模糊 、意识障碍等。
汇入上矢状窦。
上矢状窦是脑脊液回流入静脉的 主要途径,脑脊液在循环过程中
不断更新和净化。
脑脊液的吸收
01
脑脊液的吸收主要通过蛛网膜 颗粒完成,蛛网膜颗粒是脑膜 表面的一种结构,能够吸收脑 脊液中的水分和溶质。
02
吸收后的脑脊液进入硬脑膜窦 ,最终汇入颈内静脉,回到血 液循环中。
03
脑脊液的吸收过程受多种因素 影响,如年龄、体位、颅内压 等。
脑脊液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脉络丛的发育程度、血浆渗透压、神经递质等 。
脑脊液的产生量在不同年龄段有所差异,新生儿期产生量较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 减少。
脑脊液的循环路径
脑脊液产生后,通过脑室内脉络 丛的绒毛和室管膜细胞的纤毛作
用,流入脑室内的各个孔道。
脑脊液经由脑室孔道流入蛛网膜 下腔,沿着脊髓表面流动,最终
诊断标志物
寻找脑脊液中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
治疗策略
基于对脑脊液循环的深入理解,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如通过调节脑脊液循环来改善神经功能或减缓疾 病进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
当颅内压升高时,CSF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将水分 从脑组织转移到脊髓腔,降低颅内压。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一.脑脊液产生部位:脑脊液存在于脑室系统、脑周围的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可被视为脑和脊髓的组织液和淋巴。

脑脊液是透明而稍带黄色的液体,它在婴儿期约有40一60毫升,在幼儿期约有60-100毫升,在少年期约有80-120毫升,到了成年,则在150-200毫升之间。

正常的脑脊液舒张压CSF介于150-180mm水柱,脑脊液的总体积为125-150ml。

二.脑脊液的生成:1.脑脊液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分泌。

2.脑室的组成:(1)脑室系统 Ventricular system[前角frontal horn][室间孔foramen of Monro][下角temporal horn][脉络从choroid plexus][前房atrium][后角occipital horn][透明隔septum pellucidum][三脑室3rd][中脑导水管aquaduct of Sylvius][4脑室4th](2)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1)侧脑室:位置:大脑的每一侧半球,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及枕叶,在大脑外侧裂深部还藏有岛盖及岛叶(或称脑岛),每侧半球内都有一个腔,叫侧脑室,内部充满脑脊液。

2)第三脑室位置:是位于间脑正中的矢状位的裂隙。

沟通: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3)第四脑室位置: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

底为菱形窝,顶伸入小脑内。

沟通:下通脊髓中央管,上通中脑水管,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3)脉络丛脉络丛(choroid plexus)见于第Ⅲ、Ⅳ脑室顶和部分侧脑室壁,它是由富含血管的软膜与室管膜直接相贴并突入脑室而成的皱襞状结构,室管膜则成为有分泌功能的脉络丛上皮。

脉络丛上皮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形细胞组成,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核大而圆,胞质内线粒体很多。

细胞侧面之间靠近游离面处有连接复合体。

上皮下是基膜,基膜深部是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内含丰富血管和巨噬细胞。

脑室系统和脑脊液循环

脑室系统和脑脊液循环
1、脑室的构成 2.脉络丛和脑脊液 3、脑脊液的生成
第四脑室
第五脑室fifth ventricle即为透明隔腔,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的间隙,此室腔一般不通过其他脑室。 第六脑室sixth ventricle 又称Verga腔,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间的一个水平裂隙,不恒定,当它与侧脑室相通 时即称为第六脑室。
脑脊液的作用: 1.保护脑和脊髓免受外界振荡损伤; 2.调节颅内压; 3.参与脑和脊髓的代谢; 4.维持正常pH。
3、脑脊液的生成和循环
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 的脑脊液→经室间孔→第 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 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 中脑水管→第四脑室;再 汇入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 的脑脊液→经第四脑室的 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 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 窦→窦汇→左右横窦→左 右乙状窦→颈内静脉
2、脉络丛和脑脊液
何为脉络丛: 在脑室的一定部位,软脑膜及其上的血管与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其中有些部位血管反复分支 成丛,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为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
何为脑脊液: 脑脊液是充满于脑室系统、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内含无机离子、葡萄糖和少量 蛋白,细胞很少,主要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脑脊液的生成与吸收

脑脊液的生成与吸收

脑脊液的生成与吸收脑脊液存在于脑室系统、脑周围的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可被视为脑和脊髓的组织液和淋巴。

成年人的脑脊液总量约150ml.每天生成的脑脊液约800ml,为脑脊液总量的5-6倍。

但同时有等量的脑脊液被吸收入血液,可见脑脊液的更新率较高。

脑脊液主要由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分泌。

侧脑室内的脑脊液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再经过导水管进入第四脑室,然后进入蛛网膜下腔。

除脉丛外,室管膜细胞也能分泌脑脊液。

软脑膜血管和脑的毛细血管滤过的液体,一部分被重吸收,其余的则沿着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成为脑脊液的一部分。

脑脊液主要通过蛛网膜绒毛被吸收入静脉的血液内。

蛛网膜绒毛有活瓣状的细微的管道,其直径为4-12μm.当蛛网膜下腔的压力高于静脉窦的压力时,这些管道就开放。

这时,脑脊液(包括其中所含的蛋白质分子甚至小的颗粒如红细胞等)可进入静脉窦血液。

当蛛网膜下深的压力低于静脉窦压力时,管道关闭,液体不能由静脉窦向蛛网膜下腔倒流。

脑脊液压力的高低取决于其生成和吸收之间的平衡关系。

正常人在到卧位时,脑脊液压平均为1.3kPa(10mmHg)。

当脑脊液有吸收受到阻碍时,脑脊液压就会升高,并影响脑血流和脑的功能。

脑脊液的主要功能是在脑、脊髓和颇腔、椎管之间起缓冲的作用,有保护性意义。

脑浸浴于脑脊液中,由于浮力的作用,使脑的重量减轻到仅50g左右。

另外,脑脊液还作为脑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

脑组织中没有淋巴管,由毛细血管漏出的少量蛋白质,主要经过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蛛肉膜下腔的脑脊液中,然后通过蛛网膜绒毛回入血液。

脑膜脑室脑脊液

脑膜脑室脑脊液

3. 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位于间脑中央,为两侧丘 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窄隙,它的前方 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后方与第四脑 室相通。三脑室的前壁从上方室间孔伸 廷到下方视交叉,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终板,向前与大脑纵裂相连,向后在三 脑室的前壁和顶之间是前连合。三脑室 的底是从前部视交叉到后部导水管,底 的前半部是由间脑结构印与交叉池、灰 结节、乳头体和一个与脚间池相连的后 穿通体相连的交叉隐窝和漏斗隐窝。后 半部是由中脑结构形成。三脑室的后壁 是从上方的上松果体隐窝到下方的导水 管。
(3)中脑水管
(5) 延髓末端和脊髓中央管
(6) 终室 见下图
侧面观 上面观
前面观 内侧面观
终室
脑脊液回流图
2. 侧脑室:
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部,与半球外形或尾状核的形态相似, 分为四部:中央部、前角、后角和下角。
中央部
前角
后角
下角
前角(额角) 中央部(侧脑室 体或侧脑室顶部)
后角(枕角)
下角:最大的裂隙
(2)静脉: 通过四组板障静脉:
A. 额板障静脉 B. 前顶板障静脉 C. 后顶板障静脉 D. 枕板障静脉
6. 神经支配
(1) 幕上硬脑膜来自三叉神经神经 的三个分支支配: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2)幕上硬脑膜来自迷走神经,颈上段脊神经支配。
二、脊膜的分层与结构
硬脊膜
蛛网膜外层
蛛网膜中间层 齿状韧带 软脊膜
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前界
第三脑室后界
第三脑室受附近肿瘤的压迫可阻断脑脊液的循环,引起脑积水,造成 颅内压增高等症状,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突发头痛、呕吐、嗜睡、意识障碍。 头痛可因采取一定体位而终止,后反复发作。 局灶症状为丘脑下部结构 受压症状,出现多尿、体温上升及脑性肥胖。后期常伴嗜睡及性机能减退、 阳萎、月经不调,肌童出现性早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室和脑脊液循环
一.脑脊液产生部位:
脑脊液存在于脑室系统、脑周围的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可被视为脑和脊髓的组织液和淋巴。

脑脊液是透明而稍带黄色的液体,它在婴儿期约有40一60毫升,在幼儿期约有60-100毫升,在少年期约有80-120毫升,到了成年,则在150-200毫升之间。

正常的脑脊液舒张压CSF介于150-180mm水柱,脑脊液的总体积为125-150ml。

二.脑脊液的生成:
1.脑脊液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分泌。

2.脑室的组成:
(1)脑室系统Ventricular???system??
[前角frontalhorn]
[室间孔foramenofMonro]
[下角temporalhorn]
[脉络从choroidplexus]
[前房atrium][后角occipitalhorn]
[透明隔septumpellucidum]
[三脑室3rd]
[中脑导水管aquaductofSylvius]
[4脑室4th]??
(2)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1)侧脑室:
位置:大脑的每一侧半球,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及枕叶,在大脑外侧裂深部还藏有岛盖及岛叶(或称脑岛),每侧半球内都有一个腔,叫侧脑室,
内部充满脑脊液。

2)第三脑室
位置:是位于间脑正中的矢状位的裂隙。

沟通: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3)第四脑室
位置: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

底为菱形窝,顶伸入小脑内。

沟通:下通脊髓中央管,上通中脑水管,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3)脉络丛
脉络丛(choroidplexus)见于第Ⅲ、Ⅳ脑室顶和部分侧脑室壁,它是由富含血管的软膜与室管膜直接相贴并突入脑室而成的皱襞状结构,室管膜则成为有分泌功能的脉络丛上皮。

脉络丛上皮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形细胞组成,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核大而圆,胞质内线粒体很多。

细胞侧面之间靠近游离面处有连接复合体。

上皮下是基膜,基膜深部是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内含丰富血管和巨噬细胞。

毛细血管属有孔型,内皮细胞上的小孔有薄隔膜封闭。

脉络丛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脑脊液是由脉络
丛上皮细胞分泌的,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含蛋白质很少,但有较高浓度的Na +、K +和Cl -,并有少许脱落细胞和淋巴细胞。

成年男性约有100ml 脑脊液,在脑室、脊髓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和血管周隙。

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粒(蛛网膜突入颅静脉窦内的绒毛状突起)吸收入血(图7-37)。

脉络丛上皮不断分泌脑脊液,又不断回流入血液,形成脑脊液循环。

脉络丛上皮和脉络丛毛细血管内皮共同构成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fluidbarrier,BCB ),使脑脊液保持稳定的成分而不同于血液。

脑脊液有营养和保护脑与脊髓的作用。

四.脑脊液的功能: 1.新陈代谢:脑脊液至血液的单向流通方式,运输营养物质,药物以及代谢产物
2.缓冲震荡、保护脑和脊髓
3.维持颅内压及脑组织渗透压
4.浮力:因为脑沉浸在液体中,脑的重量由1400克变成50克,于是脑部底层的压力减轻。

5.脑内激素:脑脊液运送荷尔蒙到脑部其他部分,释放进入脑脊液的荷尔蒙“远渡”至脑中可能作用的位置。

6接触脑脊液的神经元系统CSF -contactingneuronalsystem
这些神经细胞的胞体位于脑室腔内、室管膜内或脑实质中,借胞体、树突或轴突直接与脑脊液接触,并能接受脑脊液的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刺激和释放神经活性物质(如肽类、胺类和氨基酸类物质)至脑脊液中,执行感受、分泌和调整的功能。

因此,在脑脊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着交流信息的神经一体液回路。

三.脑脊液循环途径:
左、右侧脑室
第四脑室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室间孔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外侧孔 侧脑室脉络丛
CSF 第三脑室脉络丛 第四脑室脉络丛 CSF CS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