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部CT与MRI诊断详解(内容详细)
医学影像-胸、上腹和盆腔CT详解
胸部CT扫描使用注意事项
在进行胸部CT扫描前,患者需要遵循特定的准备指南,如空腹、停止服用特定药物或含碘药物。
胸部CT扫描过程和流程
胸部CT扫描通常由患者躺在一张移动的床上,通过电脑控制的射线源拍摄图像,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几分钟。
常见胸部CT扫描结果分析
胸部CT扫描的结果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检测肺部结构异上腹部CT扫描通常由患者躺在一张移动的床上,通过电脑控制的射线源拍摄图像,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几分钟。
常见上腹部CT扫描结果分析
上腹部CT扫描的结果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检测肝脏、胃、肠道、胰腺等器官的功能和病变 情况。
上腹部结构和器官CT成像
上腹部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位于腹部上半部分的器官和结构,如肝脏、胃、胰腺和肾脏等的高分辨率图像。
盆腔CT扫描介绍
盆腔CT扫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用于检查和评估盆腔内的器官和结构,如子宫、卵巢、膀胱和直肠等。
盆腔CT扫描用途
盆腔CT扫描可用于评估盆腔器官的功能和病变情况,如肿瘤、囊肿、感染以及评估手术前后的情况。
盆腔CT扫描使用注意事项
在进行盆腔CT扫描前,患者需要遵循特定的准备指南,如空腹、停止进食或 服用特定药物。
上腹部CT扫描介绍
上腹部CT扫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用于检查和评估位于腹部上半部分的器官和结构,如胃、肝脏、胰腺和 肾脏等。
上腹部CT扫描用途
上腹部CT扫描可用于评估腹部疾病、检测肿瘤、查看器官结构异常以及评估 手术前后的情况。
上腹部CT扫描使用注意事项
在进行上腹部CT扫描前,患者需要遵循特定的准备指南,如停止进食、喝水 或服用特定药物。
上腹部CT影像分析技巧
上腹部CT影像分析需要医生对多个器官和结构的不同层面和密度进行细致观 察和解读,以判断病变类型和位置。
CT及MR扫描中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的界限如何划分?
CT及MR扫描中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的界限如何划分?来源:影像技术张春红在我们腹部扫描的很多时候,临床医生并不是一下子就开个全腹部扫描,而上、中、下腹部三个单独位置,这三个位置的界限如何划分,是很多扫描技术人员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虽然大家都明白以“病变扫描为重点进行扫描”,可腹痛的病人临床医生开了单独一个CT扫描部位时,很多时候是扫描结束后才知道病变问题,有时候卡着部位去扫,扫漏了;有时候又多拉点,而又扫的多了,把不必要的扫上了,那么,需要我们了解这三个部位包含那些脏器和器官。
一、人体解剖学教材中的腹部“九分法”如何划分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线将腹部划成9个区,上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为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二、各区里面所包括的脏器与器官①左上腹部:胃,脾,结肠脾曲,胰尾,左肾上腺,左肾;②左侧腰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下部;③左下腹部,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淋巴结;④上腹部:肝左叶,胃幽门端,十二指肠,胰头和胰体,大网膜,横结肠,腹主动脉;⑤中腹部:大网膜,下垂的胃或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或回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膜及淋巴结;⑥下腹部,回肠,输尿管,乙状结肠,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⑦右上腹部;肝右叶,胆囊,部分十二指肠,结肠肝曲,右肾上腺,右肾;⑧右侧腰部:升结肠,空肠,部分十二指肠,右肾下部;⑨右下腹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精索。
总结:扫描中的上腹部包括左上腹部、上腹部及右上腹部扫描中的中腹部包括左侧腰部、中腹部及右侧腰部扫描中的下腹部包括左下腹部、下腹部及右下腹部三、根据疼痛部位如何确定病变器官在腹部有各种各样的器官,分别属于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胃、肠、肾脏、膀胱、输尿管,女性还有子宫、卵巢、输卵管,男性还有精索,这些器官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病变,都会感到腹痛。
胸、上腹和盆腔CT详实图解(完整版)
❖ 由第1胸椎、第1肋骨及胸骨柄围成,气管两侧及前 方为甲状腺下极,左后方为食管,该层面可见到三 对血管排列在气管两侧,靠前、靠外是一对左右头 臂静脉,靠后是一对锁骨下动脉,紧贴气管两侧为 左右颈总动脉。
❖ 喉返N位于气管食管沟内, 臂丛N位于锁骨下A后方; 迷走N位于颈总A和颈内V间,其外可见膈N;交感N 位于胸肋关节前外方。这些N在CT难辨认。
四腔心层面-左右房室(七)
四腔心层面-心室层面 (七)
四腔心层面(七)
❖ 右心室居正前方,心腔与心壁不注射造 影剂无法区别
❖ 纵膈内其它几个重要脏器,气管、食管 (一般壁厚不超过3mm)、胸腺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一)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二)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三)
腹部CT横断面影像(四)
4、四腔心层面
右肺: S4 中叶外侧段。 S5 中叶内侧段 S7 下叶内基底段 S8 下叶前基底段 S9 下叶外基底段 S10 下叶后基底段
左肺: S4 上叶上舌段 S5 上叶下舌段; S6 下叶背段 S7+8 下叶内前基底段 S9 下叶外基底段 S10 下叶后基底段
4、四腔心层面
右肺: S4 中叶外侧段。 S5 中叶内侧段 S7 下叶内基底段 S8 下叶前基底段 S9 下叶外基底段 S10 下叶后基底段
肺叶、肺段(5叶18段)
右侧
❖ 上叶:尖段S1 后段S2 前段S3
❖ 中叶:外段S4 内段S5
❖ 下叶:背段S6 内基底段S7 前基底段S8 外基底段S9 后基底段S10
左侧
上叶:
尖后段S1+2 前段S3
下叶:
上舌段S4 下舌段S5
背段S6 内前基底段
(医学课件)医学影像学上腹部ct
窗宽和窗位
根据需要调整窗宽和窗位 ,以更好地显示病变或组 织结构。
扫描范围
根据需要进行扫描范围的 设定,通常包括膈肌顶部 至肾脏下缘。
扫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保持静止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应保 持静止,避免移动,以免 影响图像质量。
呼吸控制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应按 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呼吸控 制,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
辐射防护
虽然上腹部CT扫描的辐射 剂量相对较低,但患者仍 应注意辐射防护,尤其是 孕妇和儿童等敏感人群。
03
上腹部CT图像解读
肝脏图像解读
肝脏大小
观察肝脏的大小是否正 常,有无增大或缩小。
肝脏形态
观察肝脏的形态是否正 常,有无异常的凸起或
凹陷。
肝脏密度
观察肝脏的密度是否均 匀,有无低密度或高密
度病灶。
肝门结构
观察肝门的位置、大小 和形态是否正常,有无
异常的淋巴结肿大。
胆囊图像解读
胆囊大小
观察胆囊的大小是否正常,有 无增大或缩小。
胆囊形态
观察胆囊的形态是否正常,有 无异常的改变。
胆囊壁厚度
观察胆囊壁的厚度是否正常, 有无增厚或变薄。
胰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上腹部CT是诊断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能够发现胰腺肿瘤、胰腺炎等病变,为 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胰腺的形态、密度以及周围脂肪间隙的变化,CT检查有助于胰腺良恶 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脾脏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结词
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脾脏的形态、大小以及病灶情况,有助于脾脏疾病的诊断和 鉴别诊断。
上腹部CT 基础图解(内容详细)
医学精制
28
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壁稍厚。
胰
肝
肾
静脉
肾
腹主动脉 医学精制
29
胆囊
肠管
胰
结 石
腹 水
肝
慢性胆囊炎CT平扫示:胆囊体积缩小, 胆囊后壁见一类椭圆形高密度结石
脾 腹 水
肾
医学精制
30
肠管
胆 囊
胰腺体、 尾部
肝右 叶
下腔 静脉
膈脚
正常胰腺CT平扫
脾
腹主 动脉
医学精制
31
下腔 静脉
肝右 叶
胰头
肠管
腹主 动脉
肾 正常胰腺CT平扫
医学精制
32
胆囊
肠管
胰体
胰尾
肝右 叶
脾
脾静
下腔 静脉
脉 肾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
正常胰腺CT对比增
强扫描
医学精制
33
下腔 静脉
肝右 叶
胰头 脾静 脉
腹主 动脉
肠管
脾
肾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
正常胰腺CT对比增 强扫描
医学精制
34
胰腺
胃 肝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左肾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CT平扫
肝左 叶
肝尾 叶
胃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医学精制
13
门静脉 主干
肝左 叶
胃
肝右 叶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医学精制
14
肝右 叶
门静 脉
胃
膈脚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脾
医学精制
(医学课件)医学影像学上腹部CT
医学影像学上腹部CT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上腹部CT检查技术•常见疾病影像表现•CT引导下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价值与限度•CT在腹部疾病中的未来发展01上腹部CT检查技术患者准备了解患者病史,确认患者无CT检查禁忌症,如金属植入物等。
设备准备确保CT设备正常运行,准备好必要的试剂和工具。
检查前准备检查方法与步骤让患者采取仰卧位,身体放松,保持呼吸平稳。
体位固定扫描范围扫描参数图像重建从膈顶向下扫描至肾脏下缘,是上腹部CT扫描的基本范围。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如层厚、间隔、管电压和管电流等。
完成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得到多平面和三维图像。
图像解读医生根据CT图像,观察肝、胆、胰、脾等器官是否有病变,如肿瘤、炎症等。
报告撰写医生根据解读结果,撰写详细的影像学报告,包括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和密度等,以及可能的诊断和建议。
图像解读与报告02常见疾病影像表现CT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边缘不规则,肝实质内出现不规则低密度区,肝门部胆管扩张。
肝脏疾病肝硬化CT表现为肝实质内不规则低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时病灶强化。
肝癌CT表现为肝脏密度降低,肝实质呈现不均匀的斑片状低密度影。
脂肪肝胆管结石CT表现为胆管内高密度结石影,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
胆囊结石CT表现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高密度结石影。
胆囊炎CT表现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积液。
胆囊与胆道疾病CT表现为胰腺肿胀、密度不均,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胰周积液。
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CT表现为胰腺萎缩,钙化斑点,胰管扩张。
CT表现为胰腺实质内不均匀低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时病灶强化。
03胰腺疾病0201CT表现为肾盂内高密度结石影,肾盂扩张积水。
肾结石CT表现为肾实质内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
肾囊肿CT表现为肾实质内不均匀低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时病灶强化。
肾癌肾脏疾病03CT引导下介入治疗治疗性PCD,如胆道梗阻、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
上腹部ct与mri诊断详解课件
通过对CT和MRI在上腹部诊断中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帮助您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技术。
1
CT优势
快速成像、高空间分辨率、骨骼结构显示。
2
MRI优势
多平面重建、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功能信息评估。
3
应用选择原则
根据具体病情和诊断目的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技术。
上腹部CT与MRI影像报告的阅读和理解
解读上腹部CT和MRI影像报告的要点和技巧,帮助您准确理解并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
上腹部CT与MRI诊断详解
图文详细介绍了上腹部CT与MRI的定义、应用、原理解析以及诊断中的重要细 节,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影像学技术。
CT与MRI的定义和应用
通过对CT和MRI的定义和应用进行讲解,您将了解它们在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性,并明白其各自的 适应症和优缺点。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重建技术,适用于检查骨骼、血管和含钙结构。
MRI(磁共振成像)
通过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适用于检查软组织、神经系统和肿瘤。
CT与MRI的原理解析
了解CT和MRI的原理将帮助您理解其工作方式和影像生成过程,为正确解读影像提供基础。
1
CT原理
通过连续的X射线扫描,利用计算机算法
MRI原理
胃癌诊断
描述了胃癌在上腹部CT影像中的典型表现,例如肿 块、淋巴结转移和胃壁增厚。
胆囊结石诊断
展示了胆囊结石在上腹部CT影像中的外观和密度特 征,以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
介绍了肝脏占位性病变在上腹部CT影像中的形态特
上腹部MRI的诊断详解
深入探讨使用上腹部MRI进行诊断的关键细节,包括检查的技术要点和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
上腹部CT基础图解
静脉 早显
肿瘤 血管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肝内 癌灶不均匀增强,密度增高,其内见肿瘤 坏死部分不强化,呈更低密度。
•.
肝右叶 癌灶
腹主 动脉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静脉期
示下腔静脉内癌栓呈低密度充盈缺损表现。
•.
肝内 癌灶
门静脉左 支受压变形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静脉期示:由于 造影剂洗脱,肿瘤呈较低密度。本例见癌肿 侵犯门静脉,门脉左支受压变形,门脉右支
脾
肾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 正常胰腺CT对比增
强扫描
•.
胰腺
胃 肝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左肾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CT平扫
•.
胆囊
胃 胰腺
肝
脾
右肾
下腔 腹主 静脉 动脉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CT平扫
•.
胆囊
胃 胰头
肝 肠管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左肾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CT平扫
•.
肝
下腔 静脉
胆囊
胃 胰腺
脾
腹主 脾静 动脉 脉
肝右
脾
叶
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 静脉期CT扫描示:脾门静脉曲张。
•.
肝内结 节状癌灶
肝右叶 巨大癌灶
肝癌CT平扫示: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边缘 不平整,肝实质密度不均,内见结节状、 团块状低密度癌灶,边缘模糊,密度不均。
•.
癌灶增强, 密度增高
肿瘤 假包膜
瘤内坏 死部分 呈更低 密度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 CT对比增强扫描
左肾
•.
胰头 胃 胆囊
脾静 脉
肠管 肝
上腹部常见疾病CT诊断[可修改版ppt]
胆管细胞癌
多发于肝外胆管,病理形态上,胆 管细胞癌多为单发肿块,质地较硬,向 四周浸润。胆管细胞癌一般无肝硬化背 景。
CT表现
单房或多房的界限清楚的囊肿,囊 壁一般不厚,可有钙化,囊内有子囊或 分隔形成为特征性改变,子囊多位于大 囊的侧壁,密度较大囊低。增强后病灶 不强化。
肝包囊虫病
肝包囊虫病
多子囊型
肝包囊虫病
Budd-Chiari综合征
肝静脉闭塞导致肝脏肿大,严重者 可出现腹水、腹壁静脉曲张、黄疸等。
主要原因有下腔静脉内隔膜形成、 肝静脉内血栓形成、肿瘤及囊肿压迫等。
肝的血管
包括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三套 血管系统,肝脏为双重血供,门静脉和 肝动脉血供之比为4:1。
肝实质的CT表现
密度均匀,平均CT值为40~60HU, 略高于脾、肾等器官,平扫时肝内血管 呈略低密度分枝状,增强后明显强化。
脂肪肝
正常人肝内脂肪含量约5%,当细 胞内脂肪含量增多并出现脂滴时,称为 脂肪变。
CT表现
平扫多表现为边界欠清的类圆形 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病灶,肿瘤可呈单 发或多发结节、肿块或弥漫病变;
增强早期肿瘤密度增高,至门脉 期密度多减低,延迟后肿瘤多表现为 低密度。
原发性肝CA
巨块型肝癌
弥漫型肝CA
小肝癌
肝CA肋骨转移
肝CA术后
肝CA并腔静脉癌栓
肝癌合并肝总管癌栓
肝癌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上腹部常见疾病CT 诊断
亳州市人民医院 影像中心
腹部CT检查主要包括肝脏、胆囊、 脾脏、双肾、肾上腺、消化道、腹膜腔 及腹膜后间隙。
解剖要点
肝脏疾病的CT诊断
检查方法
一、扫描前准备:空腹,扫描前30分钟口 服造影剂500ml,临检查前再服200ml,以 充分充盈胃肠道,避免与腹部肿块及肿大 淋巴结混淆。
上腹部CT与MRI断详解90页PPT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精制
15
医学精制
16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血管瘤
概述: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 般无临床症状,个别有发热、贫血、腹 痛等症状
医学精制
17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血管瘤
病理: 1、大体病理:外观呈紫红色、质软无包膜、 切面为囊筛状似海绵而得名 2、镜下:由无数的大小不等的血管腔组成、 根据瘤壁的厚薄分为---
增强扫描肝实质均匀增强,肝血管增强明显, 肝内胆管无增强
医学精制
8
医学精制
9
医学精制
10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脓肿
临床与病理
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种,单发或多发,临床主 要为发热、肝大和肝区痛
CT表现: 1.平扫
(1)圆形低密度,密度稍高于水,CT值20-40HU,少 数可见气体影
(2)脓肿壁密度高于脓腔而低于肝脏, 2.增强扫描
1、早期病变边缘呈高密度强化(块状或棉絮状)
2、增强区域进行性向心性扩展
3、延迟扫描呈高或等密度充填时间:
一般大于3分钟、通常7~15分钟、最高达20~60分
钟
医学精制
19
平扫
动脉期
门脉期
医学精制
延迟
20
医学精制
21
医学精制
22
医学精制
23
CT平扫
CT强化
医学精制
延迟扫描 24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血管瘤
医学精制
31
医学精制
32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5、CT表现(平扫)
密度 1)低密度: 2)等或高密度:(少见) 3)混杂密度:囊变、陈旧出血、坏死、
钙化、脂肪变性
医学精制
33
低密度
高密度
稍低密度
医学精制
混杂密度 34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5、CT表现(平扫)
间隔 宽窄不一、方向不定---间隔征(原来的 包膜由于癌瘤发展而残留在更为扩大的 病灶中)
(1)脓肿壁呈环状强化,环厚薄均匀,内外壁光整,
(2)脓腔无强化,脓肿壁外周有低密度水肿带
医学精制
11
医学精制
12
医学精制
13
医学精制
14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脓肿
MRI表现 1、形态及边缘:圆形、椭圆形边缘锐利 2、信号: T1WI像-低信号、但不均匀,脓肿壁信号略高于脓腔 而低于肝实质,厚薄均匀,外侧可见低信号水肿带 T2WI像-大片状高信号、中心信号最高类似于靶征, 部分脓肿为多房、腔内可见信号分隔
医学精制
25
医学精制
26
医学精制
27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一,在男性占第三位,女性
占第四位。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细 胞类型。
医学精制
28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大体病理:
巨块型:单个或多个,直径≥5cm 结节型:单个或多个,直径<5cm 弥漫型:结节小,弥漫而均匀分布
医学精制
38
医学精制
39
医学精制
40
医学精制
41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5、CT表现(增强)
门静脉改变 门静脉主干或主支侵蚀破来自坏中断消失或腔内形成充盈缺损、肝动 脉---门静脉短路
肝门及肝内胆管扩张 癌瘤侵犯或淋巴 结压迫胆管形成梗阻性黄疸
MRI表现:是最好的检查方法 1.形态及边缘-类圆形、边缘清晰 2.信号-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信号强度随TE时间延长(≤120ms)而增 高,称为灯泡征,一般瘤灶信号均匀,大 的病灶因血栓或纤维瘢痕而信号不均 3.增强扫描
周边结节样或棉絮样强化,逐渐向中 心扩展,延迟为高信号或等信号充填
上腹部CT与MRI诊断详解
医学精制
1
肝脏的影像诊断
检查技术 正常表现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
医学精制
2
肝脏的影像诊断
检查技术
CT检查 1.CT平扫:
(1)扫描前30分钟口服1-2%泛影葡胺500-800ML
(2)层厚及层隔:10MM ,小病灶2-5MM
(3)范围:肝顶至肝下缘
2.增强扫描:
(1)目的:增加正常组织与病灶间的密度差,显示等 密度或可疑病灶;帮助鉴别病灶性质;显示肝内血管 解剖
(2)方法: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扫描叫增强扫描肝
动脉期(20-25秒),门静脉期(60秒)肝实质期(2-3
分钟)延迟期(5-7分钟医)学精制
3
肝脏的影像诊断
检查技术 MRI检查 1.MRI平扫:
SE序列——横断面T1WI、T2WI 冠状面T1WI、T2WI
2. MRI增强扫描:与CT同 3.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
医学精制
4
肝脏的影像诊断
正常CT表现 1.肝实质呈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度,CT值
50-70HU 2.肝动脉、门静脉、胆管进出肝门其密度
低于肝质 3、增强扫描:A.门脉期门静脉肝静脉明显
薄壁型(壁薄腔大)
厚壁型(壁厚腔小、个别呈裂隙状或完全闭塞)
医学精制
18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血管瘤
CT表现
A.平扫
1、境界清楚的低密度、CT值30Hu
2、较大的血管瘤中央有裂隙状、星状或不规则形
的更低密度(瘤内血栓形成、机化、纤维化、坏死、
囊变、陈旧性出血等所致)
B.增强扫描(特征为早出晚归)
强化,肝实质开始强化B.肝实质期肝实 质强化达峰值。
医学精制
5
医学精制
6
医学精制
7
肝脏的影像诊断
正常肝脏的MRI表现
肝实质 1、信号均匀 2、T1WI像肝为中等信号略高于脾、 T2WI像肝 的信号明显低于脾
门静脉主支及肝静脉主干因流空效应而呈低信 号
肝动脉、肝内胆管不显示
肝裂因含有脂肪T1WI像、T2WI像呈高信号
肝表面凹凸不平
医学精制
35
医学精制
36
医学精制
37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5、CT表现(增强)
供血
1)正常肝脏供血:20~30%由肝动脉供血、
2)肝癌供血:
70~80%由门静脉供血 90%由肝动脉供血
10%由门静脉供血
增强
1)动脉期:增强明显,条状、结节状或片絮 状。乏血管者无增强 2)门静脉期:轻或中度增强,病灶与正常肝 脏对比明显,瘤中坏死出血区无增强
医学精制
29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4、临床表现
肝区疼痛、上腹肿块、消瘦等 胎甲球(AFP)增高
医学精制
30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5、CT表现(平扫)
形态及边缘
(1)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2)边缘清晰—有假包膜(晕圈征-Halo sign)
纤维组织增生 病灶周围肝组织受压 (3)边缘模糊—肿瘤浸润性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