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的免疫学
寄生虫免疫
土源性线虫病:指不需要中间宿主,其中卵和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的线虫。
食物源性寄生虫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
抗原的纯化: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方法,利用寄生虫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组分分离的过程。
纯化的方法: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凝胶层析:凝胶层析是一种以分子大小为基础的分离技术,凝胶中每个颗粒的细微结构的小孔使被分离组分在流经途径上出现差别,大分子物质首先从孔外经过,首先被洗脱出来,其次是较小的组分,最后是小分子物质。
(常用载体:交联葡聚糖、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
)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作固定相,利用它与流动相中的离子能进行可逆的交换性质来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层析方法。
离子交换层析原理:依靠静电吸引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结合利用待分离的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或所带电荷的不同而引起的与载体结合力不同和进行区分。
离子交换层析过程:起始、吸附、解脱、完成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将具有特殊结构的亲和分子制成固相吸附剂放置在层析柱中,当要被分离的蛋白混合液通过层析柱时,与吸附剂有亲和力的蛋白质就被吸附而被滞留在层析柱中。
那些没有亲和力的蛋白质由于不被吸附直接流出,从而与被分离的蛋白质分离,然后选用适应的洗脱液改变条件将被结合的蛋白质洗脱下来亲和层析原理:亲和层析是一种吸附层析抗原(或抗体)和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这种结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是可逆的,所以将抗原(或抗体)固相化后,就可以使存在的液相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选择性的结合在固相载体上借以与液相中的其它蛋白质分开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理想载体的基本条件:1、不溶于水,但高度亲水2、惰性物质,非特异性吸附少3、具有相当量的化学基团可供活化4、理化性质稳定5、机械性能好,具有一定的颗粒形式以保持一定的流速6、通透性好,最好为多孔的网状结构,使大分子能够自由通过7、能抵抗微生物和醇的作用固相载体包括皂土、玻璃微球、纤维素、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等在缓冲液离子浓度大于0.05mol/l时对蛋白质几乎没有非特异性吸附。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医学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1.2 病原生物的定义和特点定义病原生物描述病原生物的基本特点1.3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免疫学解释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相互关系阐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细菌2.1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细菌的基本结构解释细菌的特点和分类2.2 细菌的感染机制解释细菌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细菌的感染过程和机制2.3 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细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细菌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2.4 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三章:病毒3.1 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病毒的基本结构解释病毒的特点和分类3.2 病毒的感染机制解释病毒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病毒的感染过程和机制3.3 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病毒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3.4 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四章:真菌4.1 真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真菌的基本结构解释真菌的特点和分类4.2 真菌的感染机制解释真菌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真菌的感染过程和机制4.3 真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真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真菌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4.4 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第五章:寄生虫5.1 寄生虫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描述寄生虫的基本结构解释寄生虫的特点和分类5.2 寄生虫的感染机制解释寄生虫如何进入宿主体内阐述寄生虫的感染过程和机制5.3 寄生虫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介绍寄生虫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解释寄生虫抗体的检测和鉴定方法5.4 寄生虫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探讨寄生虫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六章:抗原和抗体6.1 抗原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抗原的概念描述抗原的分类和特点6.2 抗原的识别和呈递阐述抗原如何被免疫系统识别和呈递6.3 抗体的结构和功能描述抗体的结构解释抗体的功能和分类6.4 抗原-抗体反应阐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特点第七章:免疫应答7.1 先天免疫应答介绍先天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特点7.2 适应性免疫应答解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类型7.3 细胞免疫应答阐述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和作用7.4 体液免疫应答描述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和作用第八章:免疫失调8.1 自身免疫病解释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和典型例子8.2 过敏反应描述过敏反应的机制和特点8.3 免疫缺陷病阐述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和原因8.4 免疫调节和治疗介绍免疫调节的机制和治疗方法第九章:疫苗和免疫接种9.1 疫苗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解释疫苗的概念和分类9.2 疫苗的制作和应用描述疫苗的制作过程和免疫接种方法9.3 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评价阐述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9.4 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处理介绍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第十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实际应用10.1 病原生物检测和诊断解释病原生物检测的方法和诊断技术10.2 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阐述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的策略和措施10.3 免疫学治疗和免疫干预描述免疫学治疗的方法和免疫干预的应用10.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前景探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和前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十一章:感染性疾病概述11.1 感染性疾病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感染性疾病的概念描述感染性疾病的基本特点11.2 感染过程和感染类型阐述感染过程的阶段和特点解释不同类型的感染性疾病11.3 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介绍感染性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解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方法11.4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探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策略描述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第十二章:常见病原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12.1 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2.2 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2.3 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2.4 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介绍常见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解释寄生虫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第十三章:免疫接种和免疫预防13.1 疫苗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解释疫苗的概念和分类13.2 疫苗的制作和应用描述疫苗的制作过程和免疫接种方法13.3 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评价阐述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13.4 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处理介绍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第十四章: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应用14.1 病原生物检测和诊断解释病原生物检测的方法和诊断技术14.2 免疫学治疗和免疫干预描述免疫学治疗的方法和免疫干预的应用14.3 免疫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实例介绍免疫学技术在临床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实例14.4 免疫学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免疫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第十五章:全球公共卫生与病原生物控制15.1 病原生物对全球公共卫生的影响阐述病原生物对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性15.2 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策略解释病原生物控制和预防的策略和措施15.3 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探讨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5.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描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第十六章:实验技能与案例分析16.1 实验室技能介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的基本技能16.2 实验数据分析解释实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16.3 案例分析提供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相关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病原生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分类;免疫学的基本概念、抗原和抗体的定义和分类;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类型;疫苗和免疫接种的应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应用;全球公共卫生与病原生物控制等。
常见寄生虫 疟原虫(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
疟原虫
三、致病
裂殖子 原虫代谢产物 红细胞碎片 残余和变性血红蛋白
巨噬细胞
产生内源性致热原 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调节失去平衡,引起发热
疟原虫 三、致病
3、疟疾再燃与复发 • 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经过数周或数月后 患者在无重新感染的情况下,体内残留的少量 红内期疟原虫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疟疾发作。 • 再燃与宿主抵抗力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及疟原虫的抗原变异 有关。
三、致病
疟原虫
疟疾免疫
1、先天性免疫:与宿主的种类和遗传特性有关
2、获得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 带虫免疫:人类受疟原虫感染后,多能产生一定的 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血液 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称为带虫免疫。
四、诊断
疟原虫
1、病原学检查 从患者外周血中查见红内期疟原虫为确诊 疟疾的依据。检查方法为厚、薄血膜检查法。 2、免疫学诊断 常用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等。多用于疟疾流行病学调查、检测及筛选输血对象。
疟原虫
疟原虫
二、生活史
红细胞外期
雌性按蚊 叮人 含子孢子
子孢子 进入肝脏
体积增长
摄取营养
核分裂
滋养体
吞噬细胞 吞噬
进入红细胞
肝细胞破裂 裂殖体 含裂殖子
疟原虫
二、生活史
子孢子
• 速发型(TS)
• 迟发型(BS):在肝细胞内处于休眠期,称为休眠子 ,是引起疟疾复发的原因
• 间日、卵形:有
• 恶性、三日:无
三、致病
疟原虫
1、潜伏期: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疟疾发
作的间隔时间。
• 间日:11-25d
恶性:7-27d
各种寄生虫免疫学检查
各种寄生虫免疫学检查一、引言寄生虫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它们可以感染人类和动物,引起各种疾病。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于各种寄生虫的免疫学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二、常见的寄生虫及其免疫学检查1. 弓形体弓形体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可以引起弓形体病。
弓形体感染通常通过食用被感染动物(如家畜)的肉或接触被感染动物(如宠物)的粪便而传播。
免疫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CF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等。
2. 绦虫绦虫是一种长而扁平的寄生虫,可以感染人类和动物。
常见的绦虫包括棘头绦虫、条带绦虫等。
免疫学检查: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ELISA等。
3. 蛔虫蛔虫是一种长而细的寄生虫,可以感染人类和动物。
蛔虫感染通常通过食用被感染动物(如猪)的肉或接触被感染动物(如宠物)的粪便而传播。
免疫学检查:ELISA、免疫荧光试验等。
4. 钩虫钩虫是一种小型寄生虫,可以感染人类和动物。
钩虫感染通常通过接触被感染土壤或水源而传播。
免疫学检查:ELISA、血凝试验等。
5. 丝虫丝虫是一种长而细的寄生虫,可以引起淋巴丝虫病和象皮癣等疾病。
丝虫通常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免疫学检查:CFT、ELISA等。
6. 血吸虫血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类和动物的血管中的寄生虫,可以引起血吸虫病。
血吸虫通常通过接触被感染水源而传播。
免疫学检查:CFT、ELISA等。
三、结论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免疫学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免疫学检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出寄生虫感染,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免疫学探索机体对抗寄生虫的免疫机制
免疫学探索机体对抗寄生虫的免疫机制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科学,而寄生虫也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
寄生虫通过寄生在机体内部或外部,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机体通过免疫机制对抗寄生虫的入侵,形成一种抵抗寄生虫的免疫保护。
本文将深入探索机体对抗寄生虫的免疫机制。
一、机体对寄生虫的区分和识别机体首先需要对寄生虫进行区分和识别。
在寄生虫入侵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迅速发起攻击。
针对不同种类的寄生虫,机体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免疫反应。
这种针对性的免疫反应是通过机体对寄生虫表面特异性分子的识别来实现的。
寄生虫表面特异性分子的识别主要依赖于机体免疫系统的两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通过表面上的免疫受体,比如Toll样受体(TLRs),发现并识别寄生虫表面上的特异性分子。
树突状细胞则通过其在众多组织中的分布和特异表面分子的表达来识别寄生虫分子,从而引发免疫应答。
二、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当机体识别寄生虫后,免疫系统会迅速发起细胞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主要通过活化和调节T细胞来实现。
在寄生虫感染过程中,T细胞的活化发挥了关键作用。
1. Th1细胞应答寄生虫感染引发了机体的炎症反应,这主要是由Th1细胞应答介导的。
Th1细胞是一类能够分泌干扰素-γ(IFN-γ)和其他促炎细胞因子的细胞,通过分泌这些细胞因子来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并诱导寄生虫的杀伤和清除。
2. CD8+ T细胞应答寄生虫感染也会激活CD8+ T细胞。
这类T细胞主要通过直接杀伤感染细胞来消除寄生虫。
CD8+ T细胞可以通过识别和杀伤感染的宿主细胞来控制和清除寄生虫的感染。
三、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除了细胞免疫应答外,机体还会发起体液免疫应答。
这一应答主要通过B细胞和抗体来实现。
B细胞在寄生虫感染后会被激活并分化成具有抗体产生能力的浆细胞。
这些浆细胞能够分泌寄生虫特异性抗体,将其与寄生虫结合并协助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寄生虫。
体液免疫应答的形成还依赖于刺激性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等。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九章 人体寄生虫概述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夺取营养寄生虫以人体的消化或半消化物质 、组织液、血液等为食,对人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如钩虫咬附在肠壁上,以血液为食,使人体长期 慢性失血,引起贫血等。 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 内移行、寄生时,可对局部造成机械性损伤、压迫 或阻塞等。 3.毒性作用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或虫 体死亡后的分解产物,对人体都有毒性及致敏作用 。 某些寄生虫在正常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 官内寄生的现象,称为异位寄生。可造成更加严重 的损害。
(二)流行因素 流行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生物因素和社 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1.自然因素 包括温度、降水量、地 理环境、光照等。 2.生物因素 生物种群的存在与分布 对寄生虫病的流行有重要影响。 3.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体制、经济发 展、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生产方式、生活 习惯和行为方式等。
四、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原则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寄生虫病在一个地区造成流行,除受一定 因素的影响外,还需要具有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指寄生虫感染的人或动物,包 括寄生虫患者、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指寄生虫感染阶段侵入机体 的过程。寄生虫通过一定的方式侵入人体,称 为传播方式。寄生虫常见的传播的传播途径和 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1)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如蛔虫等。 (2)经皮肤黏膜感染:寄生虫感染阶 段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如钩虫、血吸虫等 。
(3)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指作为 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寄生虫感染的其他脊 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如肝吸虫成虫寄生于 人、猫、犬科动物体内,幼虫先后寄生于淡水 螺、淡水鱼、虾体内,人是其终宿主,淡水螺 、淡水鱼和虾分别是其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 间宿主,猫和狗是其保虫宿主。 (4)转续宿主:有的寄生虫幼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 转续宿主。
免疫学与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
免疫学与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因素的免疫反应的科学。
在免疫学中,研究对象不仅包括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还包括寄生虫等生物。
本文将探讨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及其相关机制。
1.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寄生虫感染是人类和动物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当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时,宿主的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保护性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两个方面。
先天免疫是宿主天生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在寄生虫感染中,先天免疫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宿主通过产生抗虫生理活性物质(如血液中的溶菌酶、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致虫物质等)来杀灭或限制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天然杀伤细胞的活动也可清除寄生虫。
后天免疫是通过宿主的免疫系统获得的针对寄生虫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乳胸腺素和巨噬细胞等细胞释放的促炎细胞因子会引发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
在寄生虫感染中,Th2细胞被认为是关键的效应细胞,它能分泌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和白介素-13(IL-13)等细胞因子,诱导和维持免疫反应。
2. 免疫反应对寄生虫感染的调控免疫反应对寄生虫感染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保护宿主,也可以助长寄生虫的生存。
这取决于免疫系统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平衡和调节。
首先,免疫反应可以阻止寄生虫的侵入和扩散。
如皮肤表面和黏膜上的分泌物、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致虫物质等都能有效限制寄生虫的感染。
其次,免疫反应还可以通过激活效应细胞和产生特异性抗体来清除寄生虫。
在寄生虫感染后,特异性抗体会结合到寄生虫表面,形成抗体-抗原复合物,并通过补体系统激活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来清除寄生虫。
然而,寄生虫也采取了一系列策略逃避或削弱宿主免疫反应。
一些寄生虫能够通过改变自身表面抗原的表达,干扰宿主的免疫识别和抗原呈递,从而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
另外,某些寄生虫还能够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比如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T细胞的活化。
简述寄生虫的免疫学特点
简述寄生虫的免疫学特点
寄生虫的免疫学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弱化宿主免疫系统:寄生虫通过产生各种抗宿主分子,如疏长因子、抗凝血酶等,抑制或消弱宿主的免疫反应,降低宿主免疫系统的活性和效应。
这有助于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和复制。
2. 模糊宿主免疫识别:寄生虫通过改变其表面蛋白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欺骗宿主免疫系统,使其难以识别和攻击寄生虫。
这种策略称为抗原变异,能够帮助寄生虫逃避宿主免疫的攻击。
3. 激活宿主的调节性免疫反应:寄生虫感染通常会导致宿主免疫系统产生一种更为调节性的免疫反应,即Th2型免疫反应。
这种反应主要通过产生特定的细胞因子(如IL-4、IL-5、IL-
10等)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增加,抑制免疫系统
的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
4. 协同其他病原体感染:寄生虫感染还可以调节宿主免疫反应,使宿主更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例如,有些寄生虫感染可使宿主对细菌感染更易感。
总体来说,寄生虫的免疫学特点是通过削弱宿主免疫反应、模糊宿主免疫识别、激活调节性免疫反应以及促进其他病原体感染等方式,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并降低宿主免疫攻击的效力。
兽医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
寄生虫第一章绪论1、★兽医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于家畜、家禽、伴侣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各种寄生虫及其所引起疾病的一门科学,更确切的说是研究寄生虫和宿主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学科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描述寄生虫学阶段,实验寄生虫学阶段,现代寄生虫学阶段第二章寄生虫与宿主1、共生生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包括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寄生三种方式2、★寄生生活:是生物间相互的一种类型,一种生物暂时或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而采取它所需要的营养物,并对被寄生物造成损害,在上述关系中,寄生的一方就是寄生虫,被寄生的一方称为宿主。
3、寄生虫:指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营寄生生活的动物4、★土源性寄生虫:是指随土、水或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生物源性寄生虫:是指通过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而传播的寄生虫5、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时,虫体出现大量的反之而后强致病力,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6、★终末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及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动物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幼虫及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动物7、贮藏宿主:是指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的宿主8、保虫宿主:如果一种多宿主的寄生虫可以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从流行病学角度看,野生动物被称之为这种家畜的保虫宿主9、传播媒介:通常指在脊椎动物宿主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低等动物,多指吸血的节肢动物10、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作用,免疫损伤,继发感染11、★通过寄生现象:有些寄生虫的幼虫,有时误如一个非专性的宿主体内,进行一个时期的发育之后,终因环境不适而死亡,这种情况称为通过寄生现象。
12、★人畜共患病:第三章寄生虫的分类和命名1、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2、蠕虫包括吸虫,线虫,绦虫,棘头虫等;原虫包括:锥虫,弓形虫,巴贝斯虫,球虫等第四章寄生虫的形态与生活史一、吸虫1、无体腔,无肛门,体壁负责代谢活动,原肾管型排泄系统,除分体科外,均为雌雄同体,虫体有两个吸盘2、生活史: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注:日本血吸虫没有雷蚴期)二、绦虫(雌雄同体)1、无体腔和呼吸器官,没有消化系统,体壁负责代谢,全身分为头节,颈节,链体三部分★解离:绦虫随着新节片的不断生成,老的节片逐节或逐段从虫体后端脱离,保持绦虫每个虫体的固有长度,这种现象叫做解离,圆叶目是真解离,假叶目是假解离2、生活史:虫卵(圆叶目的卵无卵盖,假叶目的卵有)→中绦期→成虫★假叶目的中绦期:原尾蚴(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实尾蚴或裂头蚴(在第二中间宿主)★圆叶目的总绦期:似囊尾蚴型,囊尾蚴型(包括囊尾蚴,多头蚴,棘球蚴)三、线虫(雌雄异体)(大多数雄虫尾部有交合伞)1、消化道完全,分口,咽,肠,肛门,单管型生殖系统,排泄系统有肾型和管型两种大多数为卵生,少数为卵胎生(如后圆线虫,六翼泡首线虫,兰氏类圆线虫)或胎生(旋毛虫)★感染性虫卵:感染性幼虫仍然停留在卵壳内而不孵出的虫卵★感染性卵囊:与感染性虫卵一样,只是感染性卵囊是针对原虫而言披鞘幼虫:蜕化后的旧角质皮仍包裹在身体表面的幼虫2、生活史:间接发育型(需要中间宿主):旋毛虫型,旋尾线虫型,原圆线虫型,丝虫型,龙线虫型、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蛔虫型,蛲虫型,毛尾线虫型,钩虫型,圆线虫型四、棘头虫1、虫体为椭圆形、纺锤形或圆柱形等不同形态,前端有一个与身体成嵌套结构的,可以伸缩的吻突,其上有有小棘或小钩,体不分节,有假体腔,无消化系统2、生活史:中间宿主为食粪甲虫和昆虫。
寄生虫免疫学诊断方法
弓形虫速殖子
免疫荧光专用载玻片
将待检血清稀释后,取30μL加入抗原片反应区内,置湿盒内室 温反应30 min,用PBS漂洗3次,每次5 min,自然凉干。 滴加用PBS稀释的FITC标记二抗30μL,湿盒内室温反应30 min, 同上洗涤、晾干。 再加PBS稀释的伊文斯蓝(0.02%)30μL,湿盒内室温反应5 min,PBS洗1次,5 min,晾干。 各反应区内滴加90%的磷酸盐缓冲甘油一滴,覆以盖玻片,荧光 显微镜下检查。
二、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又称荧 光抗体标记技术(Fluorescent-labelled antibody technique),是指用荧光素对抗体或抗原进行标记, 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所标记的荧光以分析示踪相 应的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判定结果时,-为无荧光,+为荧光弱但清楚可见, ++为荧光明亮,+++~++++为荧光强而明亮。
间接法 是将含有寄生虫或其抗原的组织或细胞标本,用特
异性抗体处理,使抗原抗体结合,洗涤清除未结合的 部分,再用酶标记的抗抗体(酶标二抗)进行处理,使 其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抗抗体复合物,最后滴加底 物显色,进行镜检。
间接法虽然多一步骤,但比直接法特异性强,使用范 围更广。酶标记第二抗体可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或生 物素与亲合素系统等代替,亦成功地用于许多抗原和 抗体的检测。同时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特 异性与敏感性。
弓形虫IFA结果 A : 一 抗 1:60 稀 释 时 检 测结果;
B:一抗1:120稀释时检 测结果;
C : : 一 抗 1:480 稀 释 时 检测结果;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全)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目标:1. 通过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等概念。
2. 通过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习,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机理和实验诊断,了解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机制,了解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3. 掌握华支睾吸虫吸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一般特征。
4. 掌握华支睾吸虫致病机理和病原检查方法,了解临床表现、免疫诊断、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授课内容:人体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意义。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篇总论人体寄生虫学: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
范畴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十大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淋巴、盘尾)、利什曼病、锥虫病(非洲、美洲)麻风、结核、登革热。
(展示相关疾病的图片,给同学们做一些病例介绍。
)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寄生与寄生关系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形成的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共同生活现象。
共栖(commensalism):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互利共生(mutulism):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
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受害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及其类型根据寄生性质,可分为:1、专性寄生虫:营寄生生活,如疟原虫。
2、兼性寄生虫:多营自由生活,某种情况下可营寄生生活。
3、机会致病寄生虫: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异常增殖并致病。
根据寄生部位,可分为:1、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器官或组织细胞内2、体外寄生虫:寄生于体表。
宿主及其类型宿主(host):被寄生虫所寄生的人或动物。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寄生虫病常免疫学诊断
寄生虫病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刘凡@ 2006-04-26 12:53寄生虫病目前还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
根据近年的全国调查报告,共发现我国有人体寄生虫56种,主要为肠道寄生虫。
其中半数以上为不常见虫种,尚不包括疟疾、黑热病、血吸虫、丝虫以及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巴贝西虫和锥虫等重要寄生虫。
人均寄生虫感染率高达62.6%。
估计全国有7亿多人感染寄生虫,最多的1人同时感染9种寄生虫,特别在农村人口中。
因此对寄生虫的检验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基本的技术。
对寄生虫的检验不仅要能熟悉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它们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而且要求掌握对各种标本的处理技术(如取材、制片、染色、镜检)及必要的免疫学等检验方法。
目前,寄生虫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病原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三个方面。
实际应用中免疫学检查比较高效和准确,几乎所有的免疫学方法均可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但是各有各的优缺点,各有各的应有条件,主要而且常用的免疫检验方法有:1.环卵沉淀试验(COPT):这是国内外公认的用以诊断血吸虫病的有效血清学方法之一。
现在该法已趋向完善,不但提高了它的诊断效果,而且使该法更适合于现场推广应用。
虫卵的处理有甲醛处理冰冻干卵抗原;热处理超声干卵抗原等。
方法有双面胶纸条法、蜡封片法、塑料管、薄膜抗原片COPT,聚乙烯醇缩甲醛氯仿COPT(PVF-COPT)等,均有实用价值,已经作为基本消灭和消灭血吸虫病地区首先考虑应用的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
2.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已用于多种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可分为间接血凝(IHA),反向间接血凝(RIHA),间接血凝抑制试验(IHAI),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IHAI),可以检测抗原或抗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所提高。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目前国外ELISA已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免疫学诊断中。
许多商品试剂盒已被引入国内,但是价格较高。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的范围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的范围【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的基本概念3.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的范围4.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的方法5.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的意义6.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在医学检验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对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的范围、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二、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的基本概念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生理、生态、病理等方面,通过检测患者的组织、血液、粪便等样本,以确定是否感染了寄生虫,并根据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的范围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原寄生虫的形态学检测: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如虫体大小、形状、颜色等,以及虫卵的形态、大小、颜色等。
2.病原寄生虫的生物学检测:研究寄生虫的生活史、宿主范围、传播途径等,了解寄生虫的生态学特征。
3.病原寄生虫的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样本中的寄生虫特异性抗原来诊断寄生虫病,如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4.病原寄生虫的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样本中的寄生虫特异性核酸序列来诊断寄生虫病,如 PCR、LAMP 等。
5.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对寄生虫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
四、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的方法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常用的方法有:显微镜检查法、免疫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等。
1.显微镜检查法:直接观察患者样本中的寄生虫,如血液涂片、粪便涂片等。
2.免疫学检测法:通过检测患者样本中的寄生虫特异性抗原来诊断寄生虫病,如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检测法:通过检测患者样本中的寄生虫特异性核酸序列来诊断寄生虫病,如 PCR、LAMP 等。
五、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的意义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在医学检验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作用包括:1.及时诊断寄生虫病:通过检测患者样本,可及时发现寄生虫感染,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各种寄生虫免疫学检查
各种寄生虫免疫学检查寄生虫免疫学简介寄生虫是一类以寄生为生活方式的微生物,它们依靠寄主体内或体外获得营养和生存所需。
人类和动物身体内的寄生虫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寄生虫感染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肠道感染、肝脏病变、神经系统损伤等。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抗感染和其他异常状态的科学。
在寄生虫感染中,机体的免疫系统起着关键作用,包括识别、清除和控制寄生虫。
因此,对于了解寄生虫感染的机制以及评估个体对感染的免疫状态非常重要。
寄生虫免疫学检查方法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寄生虫免疫学检查方法。
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抗体的存在来判断个体是否曾经被特定寄生虫感染。
这些抗体可以通过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
血清学检测可以用于寄生虫感染的初步筛查和诊断,但由于抗体的存在可能是过去感染的痕迹,因此不能确定当前感染状态。
此外,不同寄生虫感染后产生的抗体种类和水平也不尽相同,需要针对具体寄生虫进行检测。
细胞免疫学检测细胞免疫学检测是评估机体对抗寄生虫感染的细胞免疫反应的方法。
常用的细胞免疫学检测包括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和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
LTT通过观察淋巴细胞对特定抗原刺激后的增殖反应来评估机体对特定寄生虫感染的细胞免疫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判断个体是否具有针对特定寄生虫的细胞免疫记忆,并评估其免疫保护能力。
IGRA通过检测干扰素-γ在血液中的释放来评估机体对特定寄生虫感染的细胞免疫反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难以进行LTT的情况,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分子免疫学检测分子免疫学检测是一种基于寄生虫DNA或RNA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分子免疫学检测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PCR可以通过扩增特定寄生虫基因片段来检测寄生虫感染。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和检测寄生虫载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在PCR过程中实时监测扩增产物数量的方法,可以定量评估寄生虫感染的严重程度。
寄生虫的免疫学诊断
寄生虫侵入人体,刺激机体引起免疫反应,利用免疫反应的原理在体外进行抗原或抗体的检测,达到诊断的目的称为免疫学诊断。
包括皮内反应和血清学诊断。
皮内反应的特异性较低,可供初次筛选病人之用。
血清学诊断包括应用不同的反应方法检查特异性抗原或抗体。
特异性抗原阳性表示有现存感染,而特异性抗体阳性表明患者过去或现在的感染,因而可作为诊断或辅助诊断。
1.皮内反应是一种速发型变态反应,操作简单,并且可在短时内观察结果,一般认为其阳性检出率可达90%以上,但特异性较低,寄生虫病之间有明显的交叉反应;病人治疗若干年皮内试验仍呈阳性反应。
因此,皮内反应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也不宜用于疗效考核,只能在流行区对可疑患者起过筛作用。
2.血清学诊断近40年来,在血清学诊断研究方面,不仅方法多样,而且已从简单血清沉淀试验和凝集试验发展为微量、高效和快速的免疫标记技术,以及具有分子水平的酶联免疫印渍技术,这些诊断技术可用以检测感染宿主体内的循环抗体或循环抗原,并可望用以鉴别不同的病期、新感染活动期或治疗效果的评价等。
血清学诊断方法在弥补病原学诊断的缺陷方面,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已有几种寄生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不但可用作辅助诊断,也可作为治疗病人的依据,并逐步推广到临床和现场应用。
(1)循环抗体(CAb)检测:经动物实验和病人的检测表明,寄生虫感染者血清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用现有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均可有效的反映出来,特异性抗体阳性表明患者过去或现在的感染。
可以认为,今后沿用检测特异性抗体仍为较理想的、可取的诊断病人及流行区疫情监测的有效方法。
(2)循环抗原(CAg)检测:由于现有的循环抗体检测方法不能区别患者是现症感染还是过去感染;作为评价疗效尚不够理想。
因此人们注意力集中在检测CAg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现有研究工作初步表明宿主体内CAg比CAb出现早,主要是虫体释放的排泄分泌物质,故与虫体的生活力有关;其释放量与感染度或虫血症水平大体上一致,因此检测CAg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活动感染、感染负荷、治疗效果等依据。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整理
人体寄生虫总论(一)寄生与寄生关系共栖;互利共生;寄生寄生生活: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
获利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受伤害的一方称宿主。
(二)宿主的分类1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3储存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除可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哺乳动物体内,这些脊椎动物具有保护虫种和起传染源的作用。
这些动物宿主称为储存宿主。
4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但可生存,以后若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即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正常宿主和非正常宿主)(三)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发育生长的过程及所需要的条件称生活史。
感染阶段:寄生虫的某一阶段离开传染源后,必须在外界环境中,或在中间宿主或在媒介生物体内发育和/或繁殖,才能达到具有感染性的阶段,称感染阶段。
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外界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继续发育,并完成生活史者,称直接发育。
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媒介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完成生活史者,称间接发育。
(二)、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在形态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1)体形;(2)器官:消失或退化,加强,新器官的产生在生理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肠道寄生虫抗消化液的机能增强繁殖能力的加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能力的强化各种特殊向性的出现(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1、寄生虫的致病作用:1)摄取营养、影响吸收:是寄生虫对宿主造成最常见的危害之一。
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可通过穿刺、堵塞、压迫、破坏等作用,对宿主造成危害。
3)化学性损伤: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及虫体死亡后的分解物等化学物质的刺激作用,对人体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危害。
4)免疫病理损伤:寄生虫体内和体表许多成分,均可作为抗原诱导宿主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免疫学》:科学家阐明自然免疫新机制:嗜中性粒细胞通过集群防卫寄生虫
一个嗜中性粒细胞已知能够通过分泌酶使组织退化,研究人员随后调查了是否群集的出现与淋巴结中被感染细胞的破坏相一致。实际上,他们观察到,CD169+巨噬细胞的连续层——通常被发现在淋巴结的囊下窦——在被弓形虫传染后被破坏,这一区域的缺口与嗜中性粒细胞群集的位置相一致。这意味着,随着寄生虫的传染,嗜中性粒细胞群集通过除去囊下窦巨噬细胞从而破坏了淋巴结的结构。
利用完整无损的淋巴结的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人员随后调查了嗜中性粒细胞群集形成的动力学原因。他们观察到,在被弓形虫感染后,嗜中性粒细胞形成两种群集:瞬时群集,即规模较小且溶解迅速;持久群集,即规模较大(由于嗜中性粒细胞的连续转移和与附近群集的合并)且在成像期间内持续存在。基于这些,研究人员推断,一旦一个群集达到一定的规模,由嗜中性粒细胞产生的信号将会压倒周围群集的信号,形成一个稳定的群集中心。嗜中性粒细胞同时被发现以直接的方式以及一连串地向这些群集迁移,这意味着这里的细胞之间可能存在着信息传递。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数据表明,寄生虫在从被感染的细胞中外出的过程中所释放的信号,以及由先驱嗜中性粒细胞导致的动态群集的形成,去除了淋巴结囊下窦中被感染的巨噬细胞。
《科学时报》(2009-2-26A3国际)
在自然免疫过程中,嗜中性粒细胞通过像蜂群一样集结来抵抗寄生虫。
嗜中性粒细胞在抵抗病原体的免疫响应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但是它们调节自身保护效应的机制却一直没有搞清。最近发表在《免疫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嗜中性粒细胞转移到淋巴结的过程中——它们在这里形成了动态分子团,就像蜂群一样,这些细胞扮演了抵抗胞内寄生物的一个重要角色。
寄生虫病免疫学及免疫诊断
寄生虫病的免疫学和免疫诊断是研究机体对寄生虫感染产生的免疫应答以及利用免疫学方法进行寄生虫病诊断的重要领域。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寄生虫病的免疫学
1. 宿主免疫应答:宿主感染寄生虫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寄生虫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这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类型的免疫反应。
2. 免疫调节:寄生虫感染常常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失衡,包括Th1/Th2免疫应答的平衡、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等。
3. 免疫逃避:一些寄生虫能够通过改变自身表面分子结构等方式来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使得宿主的免疫系统难以清除寄生虫。
免疫诊断
1. 血清学检测:利用血清中特定抗体的检测来判断宿主是否感染了某种寄生虫。
ELISA、免疫印迹等方法常常被用于检测抗体水平。
2. 皮肤试验:如结核菌素试验等,用于检测某些寄生虫感染的过敏
反应。
3. 分子诊断: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检测寄生虫的核酸,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结果。
4. 其他方法:包括血液检查、组织活检等方法也可以用于寄生虫病的免疫诊断。
综上所述,寄生虫病的免疫学研究和免疫诊断在寄生虫病防治和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揭示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研发新的诊断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弓形虫间接血疑法(IHA) 方法;弓形虫间接血疑法(IHA);间接 荧光抗体试验( IFAT) 荧光抗体试验 ( IFAT ) ; 聚合酶链式反 PCR) 基因探针技术、 DNA指纹分 应 ( PCR ) 、 基因探针技术 、 DNA 指纹分 析等。 析等。
第五节 寄生虫的免疫学
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 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表现为免疫系统对寄 生虫的识别和试图清除寄生虫的反应, 生虫的识别和试图清除寄生虫的反应,和免疫的 基本范畴一样,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基本范畴一样,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宿主对寄生虫的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在进化过程中形 宿主对寄生虫的非特异性免疫是在进化过程中形 成的,具有遗传和种的特征。特异性免疫( 成的,具有遗传和种的特征。特异性免疫(获得 性免疫), ),是宿主的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特异性抗 性免疫),是宿主的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特异性抗 原的识别, 原的识别,是免疫活性细胞与寄生虫的抗原相互 作用的全过程,其结果导致宿主产生体液免疫、 作用的全过程,其结果导致宿主产生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以及记忆反应。 细胞免疫、以及记忆反应。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 常常是特异性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下起作 用。
(三)降低宿主的免疫反应 三 降低宿主的免疫反应 1.抑制溶酶体融合与抗溶酶体酶 弓形虫、 弓形虫、利什曼原虫能够抑制吞噬体与溶酶 体的融合,避免溶酶体中水解酶的作用, 体的融合,避免溶酶体中水解酶的作用,而 在吞噬细胞内存活。 在吞噬细胞内存活。 2.免疫抑制 是寄生虫释放的某些因子直接抑制了宿主的 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如锥虫感染刺激宿主产生大量抑 制性T淋巴细胞, 制性T淋巴细胞,从而抑制免疫活性细胞的分 化和增殖。 化和增殖。
一 、 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宿主感染寄生虫以后,大多可以产生获得性免疫。 宿主感染寄生虫以后,大多可以产生获得性免疫。 由于宿主种类、 由于宿主种类、寄生虫虫种以及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相 互关系的不同, 获得性免疫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互关系的不同 , 获得性免疫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 消除性免疫( 1.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 这是寄生虫 ) 感染中少见的一种免疫类型。 感染中少见的一种免疫类型。动物感染某种寄生虫并 获得对该寄生虫的免疫力以后,临床症状消失, 获得对该寄生虫的免疫力以后,临床症状消失,虫体 完全被消除,并对再感染具有长期的特异性抵抗力。 完全被消除,并对再感染具有长期的特异性抵抗力。 如大鼠感染路氏锥虫 路氏锥虫(Trypanosoma lewisi)后,只出现 如大鼠感染路氏锥虫 后 短时间的虫血症,接着虫体完全被消灭, 短时间的虫血症,接着虫体完全被消灭,出现持久的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寄生虫免疫的应用 三、寄生虫免疫的应用
两种观点: 两种观点: 一是药物防治为主 理由:寄生虫抗原成分复杂, 药物防治为主, 一是药物防治为主,理由:寄生虫抗原成分复杂,制 苗不易,而且效果不佳; 苗不易,而且效果不佳; 二是免疫预防为主 理由:寄生虫与细菌、病毒一样, 免疫预防为主, 二是免疫预防为主,理由:寄生虫与细菌、病毒一样, 同样能刺激宿主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 同样能刺激宿主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 80年代以前 人们对寄生虫病的免疫预防持谨慎态度, 年代以前, 80年代以前,人们对寄生虫病的免疫预防持谨慎态度, 然而近年来逐渐发现, 然而近年来逐渐发现,寄生虫对经典的抗寄生虫药产 生了抗药性;同时伴随各种生物学新技术, 生了抗药性;同时伴随各种生物学新技术,寄生虫免 疫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疫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各种虫体的抗原变异机理亦 不断取得突破,人们把目光重新转移到免疫预防方面。 不断取得突破,人们把目光重新转移到免疫预防方面。 目前对寄生虫感染免疫预防的主要方法有: 目前对寄生虫感染免疫预防的主要方法有:
2、细胞内寄生虫 3、被宿主包囊膜包裹的寄生虫 4、自然体腔内的寄生虫
(二)虫体抗原性的改变 二 虫体抗原性的改变 –1.寄生虫抗原的阶段性变化:寄生虫的不同发 1 寄生虫抗原的阶段性变化: 育阶段,有不同的特异性抗原。 育阶段,有不同的特异性抗原。 –2.抗原变异:特定发育阶段的寄生虫,改变其 2 抗原变异:特定发育阶段的寄生虫, 表面抗原的能力。( 。(与变异基因和虫株之间的杂交 表面抗原的能力。(与变异基因和虫株之间的杂交 或融合有关) 或融合有关) –3.抗原摹拟和伪装:如分体吸虫可吸收许多宿 3 抗原摹拟和伪装: 主抗原, 主抗原,所以宿主免疫系统不能把虫体作为侵入者 识别出来。如小鼠血吸虫植入猴子体内。 识别出来。如小鼠血吸虫植入猴子体内。 –4.表面抗原的脱落与更新:蠕虫虫体表膜不断 4 表面抗原的脱落与更新: 脱落与更新,结果与表膜结合的抗体随之脱落。 脱落与更新,结果与表膜结合的抗体随之脱落。
有些寄生虫在长期衍化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亲组 织或细胞性,利用宿主的某些部位保护自己。 织或细胞性,利用宿主的某些部位保护自己。如 胎儿、眼组织、 1、免疫局限位点寄生虫 胎儿、眼组织、小脑组 织、睾丸、胸腺等通过其特殊的生理结构与免疫系统 睾丸、 相对隔离,不存在免疫反应,被称为免疫局限位点。 相对隔离,不存在免疫反应,被称为免疫局限位点。 免疫局限位点 寄生在这些部位的寄生虫通常不受免疫作用。例如: 寄生在这些部位的寄生虫通常不受免疫作用。例如: 寄生在小白鼠脑部的弓首蛔虫的幼虫; 寄生在小白鼠脑部的弓首蛔虫的幼虫;寄生在人眼中 的丝虫;寄生在胎儿中的弓形虫等。 的丝虫;寄生在胎儿中的弓形虫等。
非消除性免疫( 2.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 immunity) ) 这是寄生虫感染中常见的一种免疫类型。 这是寄生虫感染中常见的一种免疫类型。寄生 虫感染常常引起宿主对重复感染产生获得性免 疫,此时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消除, 此时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消除, 而是维持在低水平。 而是维持在低水平。如用药物消除宿主体内残 留的虫体,免疫力随即消失。 留的虫体,免疫力随即消失。通常称这种免疫 状态为带虫免疫 例如, 带虫免疫。 状态为带虫免疫。例如,患双芽巴贝斯虫的牛 痊愈以后,通常仍有少量红细胞内含有虫体, 痊愈以后,通常仍有少量红细胞内含有虫体, 此时对重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此时对重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如虫体全 被消除,免疫力亦随之消失。 被消除,免疫力亦随之消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的虫体( 如利什曼原虫、 弓形虫等) 内的虫体 ( 如利什曼原虫 、 弓形虫等 ) 也能有 效地逃避宿主的免疫消除。 效地逃避宿主的免疫消除。
二、寄生虫免疫逃避机制
寄生虫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已完成了对宿主及环境变化的 适应过程,获得了某种(某些)自我保护的独特功能。 适应过程,获得了某种(某些)自我保护的独特功能。这种独 特功能就表现在寄生虫能够在可致命的免疫攻击的环境中生 存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寄生虫免疫逃避。 存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寄生虫免疫逃避。寄生虫可以侵
3、病原学诊断:在各种病科中,检查病 3 病原学诊断:在各种病科中, 原体(虫卵、幼虫和成虫) 原体(虫卵、幼虫和成虫),这是诊断寄生 虫病的重要手段。包括粪、 血液、 虫病的重要手段。包括粪、尿、血液、骨 髓、脑脊液及分泌物和有关病变组织的检 必要时可接种实验动物 接种实验动物, 查。必要时可接种实验动物,然后从实验 动物体检查虫体或病变而建立诊断。 动物体检查虫体或病变而建立诊断。 4、辅助诊断及治疗性诊断:CT、X光透视、 4 辅助诊断及治疗性诊断:CT、 光透视、 手术,在初步怀疑的基础上,进行药物驱 手术,在初步怀疑的基础上,进行药物驱 试验,观察疾病是否好转。 虫试验,观察疾病是否好转。
第六节 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一、寄生虫病的诊断
寄生虫病的诊断和其它疾病一样, 寄生虫病的诊断和其它疾病一样,应根据患 病动物临床症状的搜集和分析, 病动物临床症状的搜集和分析,但多数蠕虫 病病例往往无特殊的示病症状,因此, 病病例往往无特殊的示病症状,因此,寄生 虫病的诊断应着重于流行病学材料的调查研 究和通过实验诊断的手段,查出虫卵 虫卵、 究和通过实验诊断的手段,查出虫卵、幼虫 或虫体等建立生前诊断。 等建立生前诊断 或虫体等建立生前诊断。必要时辅以尸体剖 检建立死后诊断。具体诊断要领如下: 检建立死后诊断。具体诊断要领如下:
(一)生前诊断
临床诊断:观察临床症状,分析病因。 1、临床诊断:观察临床症状,分析病因。 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环境条件、 2、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环境条件、饲养 管理方法、 发病季节、 流行状况、 管理方法 、 发病季节 、 流行状况 、 中间宿 主或传播者及其它类型宿主的存在和活动 规律等, 统计感染率( 规律等 , 统计感染率 ( 即检查的阳性患畜 与整个被检畜的数量之比)和感染强度( 与整个被检畜的数量之比)和感染强度(平 最大、最小) 均、最大、最小)。
3.缺少有效的获得性免疫 这一点在蠕虫感 染中比较常见, 染中比较常见 , 一般宿主对消化道内的蠕虫 的免疫反应都很有限, 很难有效地消除虫体。 的免疫反应都很有限 , 很难有效地消除虫体 。
肠道内的猪蛔虫, 大小都有, 如 , 肠道内的猪蛔虫 , 大小都有 , 表明对再感染无 免疫力。另外,一些寄生在细胞甚至免疫细胞 免疫力 。 另外,
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诊断: 5、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诊断:对于只有解
剖动物或检查活组织才能发现病原的寄生虫, 剖动物或检查活组织才能发现病原的寄生虫 , 如猪 囊尾蚴病、 棘球蚴病、 旋毛虫病、 住肉孢子虫病, 囊尾蚴病 、 棘球蚴病 、 旋毛虫病 、 住肉孢子虫病 , 免疫学诊断有效。 如猪囊虫病的ELISA ELISA诊断 免疫学诊断有效 。 如猪囊虫病的 ELISA 诊断
寄生虫虫体疫苗( 虫体抗原苗( 1、寄生虫虫体疫苗(1)虫体抗原苗(2)活 虫苗:强毒苗、弱毒苗(从自然界筛选弱毒株; 虫苗:强毒苗、弱毒苗(从自然界筛选弱毒株;
传代驯化致弱;化学或物理致弱;遗传学致弱( 传代驯化致弱;化学或物理致弱;遗传学致弱(基 因敲降) 因敲降))、异种虫体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