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寄生虫病李加全

合集下载

寄生虫期考题(含答案)

寄生虫期考题(含答案)

广西医科大学2012 级本科专业《医学寄生虫学》期考 A 卷一、选择题:1. 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寄生虫病是A. 丝虫病B. 钩虫病C. 疟疾D. 蛔虫E. 杜氏利什曼原虫2. 确诊钩虫病最常用、检出率高的方法是A. 饱和盐水漂浮法B. 直接涂片法C. 自然沉淀法D. 肛门拭子法E.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3. 蛔虫寄生导致的并发症中,临床上较常见的是A. 肠梗阻B. 肠穿孔C. 胆道蛔虫症D. 蛔虫性阑尾炎E. 蛔蚴性肺炎4. 近期在两广地区流行的登革热是由下列哪种蚊子传播A. 白纹伊蚊B. 致倦库蚊C. 嗜人按蚊D. 雌蚊E. 雄蚊5. 透明胶纸法常用于下列哪种寄生虫的检查A. 蛔虫B. 钩虫C. 鞭虫D. 蛲虫E. 肝吸虫6. 人被蠕虫感染后,外周血常见A. 白细胞减少B. 红细胞减少C. 血小板减少D. 淋巴细胞增多E.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7. 哪种疟原虫最易引起重症疟疾A. 恶性疟原虫B. 间日疟原虫C. 三日疟原虫D. 卵形疟原虫E. 伯氏疟原虫8. 肠道阿米巴病典型的病理变化是A. 肠壁形成虫卵肉芽肿B. 形成肠梗阻C. 形成肠穿孔D. 肠壁形成烧瓶状溃疡E. 肠壁形成弥漫性点状出血9. 卫氏并殖吸虫中间宿主的栖居环境是A. 池塘B. 草滩C. 山间小溪D. 湖沼E. 稻田10. 可能导致严重贫血的寄生虫是A. 蛔虫B. 蛲虫C. 旋毛虫D. 十二指肠钩虫E. 卫氏肺吸虫11. 血吸虫病肾病是由于A. 1 型超敏反应B. 2 型超敏反应C. 3 型超敏反应D. 4 型超敏反应E.虫体的机械性损伤12. 旋毛虫的幼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A. 肺B. 小肠C. 平滑肌D. 横纹肌E. 肠系膜下静脉13. 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是A. 急性血吸虫病患者B. 慢性血吸虫病患者C. 牛、鼠、羊等哺乳动物D. 鸡、鸭等禽类E. 淡水鱼虾类14. 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时期的原虫是A. 蓝氏贾第虫B. 溶组织内阿米巴C. 杜氏利什曼原虫D. 阴道毛滴虫E. 人芽囊原虫15. 寄生原虫的无性生殖方式有A. 二分裂和多分裂B. 多分裂、出芽生殖和配子生殖C. 二分裂、多分裂和出芽生殖D. 二分裂、多分裂和接合生殖E. 配子生殖、接合生殖和出芽生殖16. 当前危害我国人体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华支睾吸虫病B. 卫氏并殖吸虫病C. 弓形虫病D. 旋毛虫病E. 钩虫病17. 机会致病寄生虫是指A. 免疫机能正常时易感染的寄生虫B. 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C. 永久性寄生虫D. 暂时性寄生虫E. 偶然寄生虫18. 取十二指肠引流液做直接涂片最有可能看到的是A. 华支睾吸虫卵B. 肺吸虫卵C. 蛔虫卵D. 钩虫卵E. 蛲虫卵19. 曼氏迭宫绦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为A. 虫卵B. 钩球蚴C. 原尾蚴D. 裂头蚴E. 成虫20. 肉包子囊在中间宿主的寄生部位是A. 肝脏B. 肺脏C. 脑D. 肌肉E. 眼21. 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寄生虫是A. 卫氏并殖吸虫B. 日本血吸虫C. 杜氏利什曼原虫D.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州板口线虫E. 蠕形住肠线虫22. 恶性疟原虫的以下哪些时期在外周血中不易查见A. 环状体和大滋养体B. 大滋养体和裂殖体C. 裂殖体和配子体D. 配子体和环状体E. 配子体和大滋养体23. 哪种寄生虫幼虫具有夜现周期性A. 钩虫B. 旋毛形线虫C. 丝虫D. 似蚓蛔线虫E. 斯氏并殖吸虫24. 人棘球蚴病的传染源来自A. 猪B. 猫C. 犬D. 鼠E. 骆驼25.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地貌B. 温度、湿度C. 光照、雨量D. 植物、生物分布E. 社会体制、经济水平26. 有可能引起男性不育的寄生虫是A. 杜氏利什曼原虫B. 蓝氏贾第鞭毛虫C. 溶组织内阿米巴D. 结肠内阿米巴E. 阴道毛滴虫27.黑热病患者治愈后可产生A.带虫免疫B.终生免疫C.先天性免疫D.伴随免疫E.免疫抑制28.人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多数表现为A.腹痛、腹泻B.胃肠功能紊乱C.恶心、呕吐、纳差D.无症状带虫者E.胆囊炎、胆管炎29.检查贾第虫带虫者常用方法是A.碘液涂片法B.饱和食盐水浮聚法C.生理盐水直接涂片D.水洗沉淀法E.培养法30.下列哪种虫感染人体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及病程长短和宿主的免疫功能有关?A.卫氏并殖吸虫B.毛首鞭形线虫C.肥胖带绦虫D.阴道毛滴虫E.微小隐孢子虫31.关于旋毛形线虫的描述错误的是A.旋毛虫成为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B.成虫直接产出幼虫C.完成生活史不需要更换宿主D.感染阶段为囊包E.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32.引起滴虫性阴道炎的主要原因是A.滴虫破坏红细胞B.滴虫侵入阴道上皮细胞C.滴虫吞噬阴道上皮细胞D.滴虫改变阴道的pH 值E.滴虫引起分泌物的增多33.原虫的运动细胞器不包括A.纤毛B.伪足C.胞口D.鞭毛E.波动膜34.下列哪项不是黑热病的预防措施A.消灭保虫宿主B.治疗病人C.消灭白蛉D.定期检查,发现病犬E.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35.最常见的肠外阿米巴病为A.阿米巴肝囊肿B.阿米巴肺囊肿C.阿米巴脑囊肿D.皮肤型阿米巴病E.阿米巴脾囊肿36.可引起阿米巴角膜炎的原虫是A.齿龈内阿米巴B.卡氏棘阿米巴C.福氏奈格里阿米巴D.布氏嗜碘阿米巴E.微小内蜒阿米巴37.疟疾的再燃是由于A.迟发型子孢子进入血液B.速发型子孢子进入血液C.红细胞内残存的疟原虫增殖D.被输血后引起的发错E.再次感染38.疟原虫感染人后诱导产生的免疫类型是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消除性免疫D.带虫免疫E.伴随免疫39.蚤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A.吸血B.引起过敏反应C.传播鼠疫D.传播鼠型斑疹伤寒E.传播蠕虫病40.恙螨生活史中营寄生生活的虫期是A.雌螨B.雄螨C.幼虫D.若虫E.幼虫、若虫、成虫均可41.造成阿米巴性肺囊肿多是由于A.经血道传播B.经呼吸道传播C.经接触传播D.经阿米巴肝囊肿直接播散E.经肠道脓肿破溃播散42.下列那些原虫不是细胞内寄生的原虫A.刚地弓形虫B.间日疟原虫C.杜氏利什曼原虫D.溶组织内阿米巴E.隐孢子虫43.黑热病患者死亡的原因是A.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变态反应B.脾功能亢进C.骨髓造血功能下降D.由于白细胞减少,集体的抵抗力降低,激发细菌感染E.免疫溶血引起的红细胞减少,贫血造成身体衰弱44.哪种虫卵发育成为幼虫所需时间最短A.肝吸虫虫卵B.卫氏并殖吸虫C.姜片吸虫D.日本血吸虫虫卵E.蛔虫卵45.一病人腹部,胸背部,颈部和四肢等多处部位出现游走性皮下包块,痰液和粪便中找不到虫卵,包块活检可见虫体,应考虑是A.布氏姜片吸虫B.日本血吸虫C.华支睾吸虫D.斯氏肺吸虫E.肝片形吸虫X 型题(多选题)46.诊断棘球蚴病禁忌穿刺的原因是A.可以引起急性过敏性休克B.可致继发性棘球蚴病C.引起胃肠道不适D.可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E.可形成肠梗阻47.某女孩曾落入粪坑被救起,有可能感染下列哪些寄生虫?A.肝吸虫B.蛔虫C.鞭虫D.溶组织内阿米巴E.人芽囊原虫48.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会寄生在下列哪些细胞?A.白细胞B.红细胞C.淋巴细胞D.肝细胞E.横纹肌细胞49.可引起脑部病变的原虫有A.恶性疟原虫B.溶组织内阿米巴C.福氏耐格里阿米巴D.刚地弓形虫E.卡氏棘阿米巴50.下列哪些是钩虫和粪类圆线虫都有的表现?A.引起皮肤丘疹、荨麻疹B.引起肺部受损,出现咳嗽、哮喘、肺炎等C.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的消化道症状D.主要因食入被幼虫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E.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导致播散性重度感染三、简答题(共23 分)1.广西肝吸虫感染率位居全国第二位,应如何预防和治疗肝吸虫病?(4 分)2.蝇属于哪一类变态昆虫?它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5 分)3.请解释为什么典型疟疾发作是寒战→发热→出汗退热周期性进行?(8 分)4.简述日本血吸虫卵是如何排除体外的?(6 分)四、论述题(12 分)寄生虫感染人体的方式(途径)主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之。

6.食物源性寄生虫

6.食物源性寄生虫

虫卵随粪便排出
虫卵在水中孵出 (第二期幼虫)
甲壳类被鱼、软体动物 摄入(第三期幼虫)
幼虫被海生甲壳类摄入 (第三期幼虫)
人摄取鱼和软体动物
生活史终止
终宿主
转 续 宿 主 转续宿主
转 续 宿 主
中间宿主
致病和病理
异尖线虫的幼虫被人食入可在口腔、扁桃体、 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钻入人体 65-70%在胃部,其次在小肠 病变机制与变态反应有关,主要与幼虫的分 泌-排泄产物有关
鞭毛虫、阿米巴、纤毛虫、孢子虫
第三期幼虫在海生鱼类或软体动物内 脏表面 人摄入海生鱼类、软体动物内的幼虫 而被其寄生 海生鱼类、软体动物和人类均为转续宿主
(有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不能继续发育,但长 期处于幼虫状态。当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便可以发育为 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起着转运寄生虫的作用而已)
成虫在海生哺乳动 物肠道 甲壳类被摄取
棘颚口线虫病
偶尔寄生人体,幼虫在人体组织移行, 常因食入含第三期幼虫的淡水鱼(泥鳅、黄鳝) 或转续宿主如蛙、蛇、鸡、猪、鸭等感染 本虫为主要的人畜共患病,泰国流行 严重。我国发现34例。
肾膨结吸虫病
偶尔寄生于人体肾,人的感染因食 入含第三期幼虫的蛙、鱼肉感染或 吞食生水终或水生植物的寡毛类环 节动物感染。全球共报道17例, 我国11例。
为病情凶险征兆。
3.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特征?
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轻至中度增多。 二、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蛋白升高,糖、氯化物 可轻度降低或正常,极少数病例可被检测到幼虫或成虫。 三、免疫学检查 常用的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金标法,检测IgG、 IgM抗体和循环抗原(CAg)。检测标本为患者的血清或脑脊液。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所有能够经口随食物或水源感染的寄生虫病的总称。

这种病通常都是病从口入,是被我们吃进去的。

食源性寄生虫病根据食物种类可分为很多种,跟我们关系密切的有肉源性寄生虫病(主要致病虫链状带绦虫、旋毛虫、肉孢子虫等,寄生于猪肉、牛肉等动物体内)、植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致病虫有布氏姜片吸虫、肝片形吸虫等,寄生于菱角、茭白、荸荠等植物中)、鱼源性寄生虫病(致病虫主要寄生于淡水鱼、螺类、鱿鱼、黄鳝、泥鳅、蛙等动物体内)等。

寄生虫的危害
寄生虫在我们体内,会掠夺我们的营养,还妨碍宿主自身的营养吸收;寄生虫在体内的活动,还会造成我们身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寄生虫的分泌排泄物、表膜脱落物以及虫体死亡分解物包含着大量的抗原成分,这些抗原分子可引起寄生部位乃至宿主全身的免疫病理损害。

寄生虫的预防
一方面,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餐前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要注意饮食的来源,不干净的食物(特别是野生动物)不要吃,不卫生的餐馆(特别是路边摊)不要去。

我国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治对策

我国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治对策

我国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治对策【关键词】肉食源性寄生虫病淡水动物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定义未见标准定论[1]。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因摄入含有感染阶段寄生虫病原而使人体罹患的寄生虫病称为食源性寄生虫病[2]。

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肉食源性寄生虫病:①猪/牛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囊虫病)。

②旋毛虫病。

③弓形虫病。

④肉孢子虫病。

植物食源性寄生虫病:①布氏姜片吸虫病。

临床诊断:居住或到过流行区,有生食菱角、茭白、荸荠史。

当出现慢性腹泻等消化道功能紊乱、营养不良、贫血、水肿,严重感染患儿可有消瘦、智力减退和发育障碍等临床表现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可通过粪便镜检发现虫卵而明确诊断。

治疗:①吡喹酮,10~20mg,1次顿服,1个月后粪便虫卵转阴率可达95%~100%;②硫双二氯酚,槟榔,已少用。

淡水动物食源性寄生虫病:①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流行现状:我国大陆除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外,其余27个省(区、市)以及台湾省、香港、澳门都有该病流行或病例报告。

确诊有赖于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中找到虫卵。

IHA、ELISA等免疫学诊断方法,可作辅助诊断。

②棘口吸虫病。

临床诊断:居住或到过流行区,有生食淡水鱼、螺史。

当出现厌食、下肢水肿、贫血、消瘦、发育不良等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与感染虫体数量成正比)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在粪便中查到典型的虫卵即可确诊。

③棘颚口线虫病。

临床诊断:有生食淡水鱼及泥鳅史。

人并非本虫的适宜宿主,故在人体很难发育成熟,多以幼虫状态存在。

该幼虫可在人体各部位穿行,从而引起皮肤及内脏幼虫移行症。

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常造成诊断困难,经镜下活检可明确诊断。

④管圆线虫病。

流行现状:管圆线虫病是一种少见的寄生虫病,其病原体管圆线虫最先于1935年在广州家鼠及褐家鼠的肺被检出而被命名为广州管圆线虫。

⑤阔节裂头绦虫病。

流行现状:在我国较为少见,东北、广东、台湾等地共有10例报道。

主要是由于食入生的或不熟的含有阔节裂头绦虫幼虫(裂头蚴)的鱼类而感染。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措施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措施

流行病学特点
传播途径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物或水源。当人们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时, 寄生虫进入人体并在肠道或其他组织中繁殖,引发感染。此外,某些寄生虫还可以通过人 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食源性寄生虫病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 染。此外,某些职业人群,如渔民、农民等,由于经常接触受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也更容 易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通过食物传播的寄生虫感染。这些寄生虫通常存在于受污 染的食物或水源中,通过摄入这些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感染人体。
分类
根据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传播途径,食源性寄生虫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肝吸 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等。这些疾病在某些地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人 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04
食源性寄生虫病宣传教育与培 训工作开展情况
宣传教育内容设计及传播渠道选择
宣传教育内容设计
针对不同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设计不同形式 的宣传教育内容,如图文、动画、视频等,以生动易懂的方 式介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传播渠道选择
利用多种传播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广泛宣 传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重视程 度。
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机制建立
监督检查机制
政府建立了监督检查机制,对食品生 产和流通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查, 确保政策法规的执行。
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内容包括食品生产企业的卫 生条件、食品加工过程、食品储存和 运输等环节,以及食品销售点的卫生 状况。
政策法规完善建议提出及采纳情况反馈
完善建议提出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措施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措施
提高检验技术和能力
不断投入研发,提高食品检验技术和能力,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同时,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检验水平。
03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消费者防护
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意识到风险
消费者应充分意识到食源性寄生虫病 的危害,了解其主要来源和传播途径 。
重视食品安全
消费者应将食品安全作为日常生活中 的重要事项,不仅关注食品的口感和 营养,更要注重食品的安全性。
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普及
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消费者应主动学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了解食品的保存方法、烹饪 技巧、食品安全风险等方面的信息。
关注官方通报
消费者应关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通报和警示,及时了解食品安全 风险,避免购买和食用问题食品。
分享安全知识
消费者之间应相互分享食品安全知识,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儿童、孕 妇等易感人群时,更应提高警惕,共同维护家庭食品安全。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常见类型
01
02
03
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5
1. 弓形虫病:由弓形虫 引起,主要通过摄入被 污染的肉类、未经高温 处理的奶制品等途径传 播。弓形虫感染可导致 孕妇流产、胎儿畸形等 严重后果。
2. 阿米巴原虫病:由阿 米巴原虫引起,主要通 过摄入被污染的水源、 蔬菜、水果等途径传播 。阿米巴原虫可引起肠 道感染,表现为腹泻、 腹痛等症状。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食源性寄生虫病挑战
1 2
分享经验和技术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在食源性寄 生虫病防控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成果。
共同制定国际标准
积极参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推动建立统一的国际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控标准。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 病例资料:19例患者,云南某县人,其中男 11例,女8例;年龄19岁~45岁。因春耕插 秧,集体食用生猪肉片,一周后陆续出现发 热,热程最短3天,最长62天,其中弛张热 14例,不规则热3例,稽留热2例。肌肉疼 痛10例,眼睑水肿6例,咳嗽、咳痰3例, 腹痛伴呕吐、腹泻3例,心慌、胸闷2例,头 痛、抽搐2例,一侧肢体偏瘫1例。
eat raw fish or uncooked fish frequently
Reservoir host
五.预防和控制措施
• 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采用综合性预 防和控制措施。 • 卫生宣教
1.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 贯彻执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制定相关食品安全行 动计划,加强动物饲 养、加工、储存和销 售等环节的管理。 • 加强卫生检疫,严防 含有寄生虫的各种肉 类进入市场。
三.感染途径
• 1. 主动生食 患者多因为吃生鱼片、蛇胆 、各种动物肉类和饮用生水感染。 • 2. 无意半生食 患者吃鱼生粥、醉蟹、 烧烤、凉拌螺肉和涮火锅等,因为时间和温 度不够,未能杀死寄生虫感染阶段而感染 • 3. 操作食品生熟不分,食品被含寄生虫 感染阶段污染而致。
1. 主动生食
Case report
Liver fluke patients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对消化道损伤
T. solium
T. saginata
2.• 机械性损伤 Fasciolopsis buski, or Ascaris
lumbricoides, penetrate the bowel wal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 lung Flukes destroy the tissues locally

浅谈食源性寄生虫病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治1

浅谈食源性寄生虫病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治1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显示,华支睾吸虫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呈上升的趋势,感染人数和流行区域扩大。

因此应充分认识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和对人类危害情况,加大政府工作力度,提高全民防控意识,才能降低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病;危害;控制对策;宿主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寄生虫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和饮水,经口进入人体,引起人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特别是能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体危害很大。

因此,防止和控制食源性寄生虫病在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寄生虫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其中通过食品感染人体的寄生虫称为食源性寄生虫,主要包括原虫、节肢动物、吸虫、绦虫和线虫,其中后三者统称为蠕虫。

1. 食源性寄生虫病对人体的危害1.1 简介寄生虫侵入人体,在移行、发育、繁殖和寄生过程中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的主要损害有三方面。

其一是夺取营养:寄生虫在人体寄生过程中,从寄生部位吸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使感染者出现营养不良、消瘦、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时发生贫血(如感染钩虫)。

其二是机械性损伤:寄生虫侵入机体、移行和寄生等生理过程均可对人体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如钩虫寄生于肠道可引起肠道黏膜出血;许多蠕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过程中可引起各种组织器官损害,其中以皮肤和肺脏病变较多,导致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患者出现发热、荨麻疹等症状。

其三是毒素作用与免疫损伤:有些寄生虫可产生毒素,损害人体的组织器官;有些寄生虫的代谢产物、排泄物或虫体的崩解物也能损害组织,引起人体发生免疫病理反应,使局部组织出现炎症、坏死、增生等病理变化。

1.2 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对人体的危害食源性寄生虫病是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的一种。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食安管理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李庆文(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佛山 528100)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餐桌上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这也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导致我国以往少见且罕见的寄生虫病例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当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威胁人类健康的根源,进而提出有利于对食源性寄生虫病控制的策略。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流行趋势;控制策略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且发生率逐步增加,严重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当前,我国对食源性寄生虫病有很好的认识但却没有标准的定义,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为人类在饮食过程中食用了某些动物和植物进而感染了寄生虫,其以罕见、少见病例为主,在治疗过程中有消灭病种又死灰复燃的特点[1]。

因此,应从源头上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并结合其流行趋势的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进行控制,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1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1.1 感染群体发生变化人们以往认为,食源性寄生虫病与经济水平低息息相关,认为过去在农村或者经济条件落后的山区,人们饮食不卫生导致感染了食源性寄生虫病。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大城市的人们逐步追求野味、生食、半生食,烧、烤、涮等大排档备受人们青睐,进而出现生活水平较高的人群更易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局面,这也说明在大城市依然有感染寄生虫病的潜在风险[2]。

可见,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的群体逐步由生活水平较低人群转向生活水平较高人群。

1.2 感染区域逐步扩大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暴发的地区为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地。

但受气温上升、各地区交流频繁、人员流行性大以及人们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区域逐步由南向北转移,人类专有的寄生虫病呈现减少的趋势,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则不断增加,同时多发于乡村的寄生虫病逐步转向为城乡共有的寄生虫病[3]。

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癫痫等症状。
03
防治措施
食品安全管理
01
02
03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
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 卫生管理,确保食品不受 寄生虫污染。
食品储存与运输
食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 保持低温、干燥,避免寄 生虫繁殖。
食品检验与监测
定期对食品进行检验和监 测,确保食品安全。
个人卫生习惯
1 2
勤洗手
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接触寄生虫卵或幼虫。
某地区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成功案例
防治背景
防治措施
某地区曾爆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经过采取 有效的防治措施,成功控制了病情。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 强食品安全监管、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餐 饮业卫生水平等。
防治效果
性寄 生虫病发病率大幅下降,病情得到了有效 控制。
某地区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食 源性寄生虫病患者,病情严重
,传播速度快。
病因分析
调查发现,该地区存在食用生 或半生不熟的受感染动物器官 的现象,导致寄生虫感染。
治疗情况
当地医疗机构采取了紧急措施 ,对病人进行治疗,但效果不
佳,死亡率高。
预防措施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公众 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识,避 免食用生或不熟的动物器官。
分食制
避免生食、半生食肉类,实行分食制,减少交叉 感染。
3
餐具消毒
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杀死寄生虫卵或幼虫。
药物治疗与预防接种
药物治疗
对于已经感染寄生虫的患者,应在医 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预防接种
针对某些寄生虫病,可接种疫苗进行 预防。
04
案例分析
某地区食源性寄生虫病爆发案例
01
02

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食源性寄生虫病可能导致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影响人体健康 。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可能对养殖业 、餐饮业等造成经济损失,影响经济 发展。
02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3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

预防措施
饮食卫生
保持食物清洁,避免饮用 生水,生食和半熟食的处 理要严格遵守卫生标准。
预防再次感染
治疗结束后,应采取措施预防再次感染,如 改善饮食卫生习惯、加强环境卫生等。
04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肝吸虫病
发病机制
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脏内引起的寄生虫病。感染 后,虫体在胆道系统内寄生,引发胆管炎症、胆结石形成等病变。
症状
肝区疼痛、黄疸、发热、消化不良等。
防治
症状
肌肉疼痛、肿胀、发热等。
防治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避免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等食品;加强粪便管理 ,防止粪便污染水源;治疗患者和病畜,加强个人卫生。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案例三:弓形虫病
01
发病机制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感染后,弓形虫可
寄生于人体的各个器官,引发相应的病变。
02
症状
发热、头痛、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
03
防治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蛋、奶等食品;加强粪便管
理,防止粪便污染水源;治疗患者和病畜,加强个人卫生。
案例四:带绦虫病
发病机制
带绦虫病是由带绦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感染后,虫体在肠道内寄生,引 发肠道炎症和消化紊乱。

《食源性寄生虫病》课件

《食源性寄生虫病》课件
《食源性寄生虫病》PPT 课件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通过食物、饮用水和环境的污 染传播。本课件将介绍其定义、传播途径、症状、防范措施以及诊断和治疗 方法。
什么是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一种由食物或饮用水中摄入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常见的 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和绦虫等。
传播途径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污染的食物和饮用水、污染的环境以及 形色异常的食物。
症状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发热和腹部不适。

防范措施
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关键措施包括保证食物卫生、饮用水卫生、妥善处理 畜禽粪便和维护环境卫生。
预防寄生虫
个人卫生、必要时服药和定期体检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措施。
诊断和治疗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诊断通常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的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治疗则主要采用寄生虫药物来清除寄生虫。
结语
食源性寄生虫病给健康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呼吁大家重视健康饮食和卫生饮水,以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措施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措施
分类
根据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传播途径,食源性寄生虫病可分为经口感染、经水感 染和经媒介感染等。
传播途径与危害
传播途径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感染,即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或 者与感染者直接接触而传播。
危害
食源性寄生虫病对人体的危害包括消化道症状、营养不良、免疫系统损伤等,严 重时可导致死亡。
药物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针对已经感染寄生虫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寄生虫种类和感染程度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预防性药物
对于易感人群,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服用预防性药物以避免感染。
免疫预防
疫苗接种
针对某些食源性寄生虫病,科学家已经研发了相应的疫苗,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感染。
免疫增强剂
使用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等,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强化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制定严格的食品生产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每一步生产过程都符 合卫生标准和安全要求。
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对食品流通环节进行严格监管,防止食品在流通环节被污染或受到 损害。
建立食品追溯体系
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实现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追溯管理,确 保食品安全可追溯。
03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控制 措施
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 构建全球食品安全联盟,共同应对食源性 寄生虫病等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强化法规建设和政策支持
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研 究与防控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进一步完善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控相关的法 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防控工作的深入开 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由摄入被寄生虫或其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在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本文旨在概述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流行状况,以及近年来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重点关注几种在我国较为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等,并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还将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公众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我国主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通过摄入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寄生虫感染。

在我国,由于地理环境多样、饮食习惯丰富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食源性寄生虫病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引起的,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或吸入囊蚴污染的水而感染。

该病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尤为流行,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北方地区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姜片虫病是由布氏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感染源主要为水生植物(如菱角、荸荠等)或其表面附着的囊蚴,人们因生食这些食物而感染。

姜片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在水生植物种植区。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人类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途径是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的未煮熟的肉类,如猪肉、羊肉等。

弓形虫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孕妇感染后可导致胎儿畸形。

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

人们因摄入未煮熟的含有绦虫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感染。

绦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猪肉和牛肉消费较高的地区。

随着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以及科研工作的深入,我国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部分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现状

我国部分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现状

我国部分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现状
周吉礼;田伟
【期刊名称】《热带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3(3)3
【摘要】目前,我国人群食鱼的机会及食鱼量均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由于食鱼不当而引起的寄生虫病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综述了我国目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防治对策。

【总页数】4页(P375-378)
【关键词】食用鱼类;吸虫;线虫;绦虫
【作者】周吉礼;田伟
【作者单位】山东滨州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山东滨州医学院基础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7
【相关文献】
1.我国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治对策 [J], 张卫民;姜晓燕
2.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与致病现状 [J], 杨毅梅;何作顺
3.我国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治对策 [J], 张卫民;姜晓燕
4.广州地区人群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J], 张玉莲;冯月菊;何洁仪;刘小宁;区继军;邓小冰
5.我国主要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途径探究 [J], 杜建民;于瑞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虫媒传染病专家李有全

虫媒传染病专家李有全

虫媒传染病专家李有全
李有全(1975.8—),甘谷县大石镇黄坪村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创新团队。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虫媒病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疫苗和免疫、基因组学研究,常见牛羊病的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以及微生态制剂的研究等。

1998年获甘肃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获甘肃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曾在日本带广大学三本千荨实验室学习2个,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Erol Fikrig实验室进修1年。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可转化淋巴细胞泰勒虫与不可转化淋巴细胞泰勒虫的重要抗原表达相容性研究”、羊泰勒虫种内种间差异蛋白的鉴定和功能预测”两个项目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种畜场口蹄疫净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7)项目,发表论文86篇(其中SCI论文65篇),专利9项,获甘肃省自然科学2等奖1项,主编著作1部,副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6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牛带绦虫中间宿主,也是肉孢子虫和弓 形虫的重要宿主,牛因吃进含有寄生虫病原 体的青草、饲料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 和弓形虫。人因吃了这些含有寄生虫的牛肉 而感染牛带绦虫、肉孢子虫和弓形虫。
青蛙、蛇
是曼氏裂头绦虫及线中殖孔绦虫、异形吸虫、棘口 吸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这些寄生虫以幼虫或囊 蚴形式存在于蛙、蛇肉中,人吃了未煮熟的蛙、蛇肉 就可能得裂头蚴病、线中殖孔绦虫病、异形吸虫病、 棘口吸虫病。
狗肉、羊肉
中可能含有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人 因吃进未煮熟的狗肉、羊肉而感染旋毛虫、肉 孢子虫、弓形虫。
鱼源性:华支睾吸虫病 肉源性:绦/囊虫病 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并殖吸虫病 螺源性:广州管园线虫病 植物源性:布氏姜片虫病
吃下猪肉绦虫的后果:
? 如果你使用没有煮熟的猪肉,有一定的概率会吃 下活的绦虫。 这些绦虫会用“小钩子”“钩”住 你的肠道并在肠道中生长。大约一个礼拜之后, 绦虫就会成行为成年绦虫并且每天产下 20000到 30000 个卵。这些卵绝大部分被排除体外,但是 因为是卵,所以会穿越肠道壁,所以有一小部分, 进入血液循环。而绦虫的卵会制造出一个外壳来 抵御人体的免疫。当人体出现不良状况时,免疫 系统增强,开始攻击绦虫,致使人体局部肿胀, 发炎,变形。
吃鱼生容易患肝吸虫,但很多职工没
有吃鱼生也患了肝吸虫。主要原因是吃受 肝吸虫卵污染的青菜时,没有洗干净和把 青菜煮熟。另外,做生料时,受污染的葱 花、香菜等没有洗净,人吃了也会感染肝 吸虫。
常见食源性寄生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猪肉绦虫 病,牛肉绦虫病,曼氏迭宫绦虫病,旋毛 形线虫病, 异尖线虫病,弓形虫病,棘颚 口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肝片形吸虫 病,姜片虫病。
螃蟹、蝲蛄
是肺吸虫(并殖吸虫)的中间宿主,肺吸 虫幼虫在它们体内形成囊蚴,人吃了未煮熟 的含有囊蚴的螃蟹、蝲蛄而得肺吸虫病。

能传播很多寄生虫病,它们是旋毛虫、肉 孢子虫、弓形虫的重要宿主,还是肺吸虫、曼 氏裂头绦虫的转续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鼠肉, 就可能感染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虫、肺吸虫、 曼氏裂头绦虫。
由于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病原体进入人
体,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最近,卫生部 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食源性寄生虫病 已成为新“富贵病”,我国城镇居民特别 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感染人数呈上升势 头。
广东各地肝吸虫病患者增多, 吃鱼 生虾生为祸首
? 2010年8月江门市400多万人口中,感 染肝吸虫病的人估计有280多万,约占全市 人口七成!肝吸虫在广州也“势力颇大”: 广州人患寄生虫病最多的病例就是肝吸虫 病,而且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番禺、南沙 有20%的人患有肝吸虫病。顺德、中山等 水网养鱼地带,肝吸虫病发病率都居高不 下。
寄生过程中可对人体虫病 肉源性:绦虫病、旋毛虫病 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并殖吸虫病
螺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 植物源性:姜片虫病
潜 在 危 险 食 物 种 类
4、食源性寄生虫
通过食品感染人体的寄生 虫称为食源性寄生虫,主要包 括原虫、吸虫、绦虫、线虫 等。
华支睾吸虫病
? 病原:华枝睾吸虫。寄生于肝内胆管中。 ? 生活史:虫卵排出体外 -入水被第一中间宿主(豆
螺、沼螺等)吞食 -孵出毛蚴 -胞蚴、雷蚴、尾蚴, 自螺体逸出 -钻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囊蚴人进食含活囊蚴的淡水鱼而感染。囊蚴在宿主十 二指肠内破囊而出,成为童虫,钻入总胆管,发 育为成虫,开始排卵。 传染源:是患者或其他多种哺乳动物。
海鱼或海里的软体动物
是异尖线虫的中间宿主,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异 尖线虫幼虫的海鱼或软体动物,这些幼虫就会在胃 壁寄生,引起酷似外科急腹症的异尖线虫病。

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也是旋毛虫、肉 孢子虫、弓形虫的重要宿主。猪肉中可能含有 猪带绦虫的囊尾蚴(这样的猪肉俗称“米猪 肉”、“米粉猪肉”)、旋毛虫的幼虫形成的 囊包、肉孢子虫形成的虫囊和弓形虫,人吃了 这样的未煮熟的猪肉可能感染猪带绦虫(古医 书称寸白虫、白)、旋毛虫、肉孢子虫、弓形 虫。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
支睾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肝 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 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目前,肝吸虫病流行在我国珠江三角洲的 广东、广西,香港、台湾以及东北三省较 为严重。长江流域、黄淮流域及部分丘陵 地区呈轻、中度流行。华支睾吸虫成虫主 要寄生在人、犬、猫、猪等哺乳动物的肝 胆管内,成虫排出的虫卵经胆汁入小肠后 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入水后被第一中间 宿主淡水螺吞食,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淡水鱼虾
是肝吸虫、异形吸虫、棘口吸虫、棘颚口线虫和肾膨结线虫 的中间宿主,这些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鱼虾后在其体内形成囊 蚴或以幼虫形式存在,囊蚴或以幼虫是,肉眼看不到,但若 人吃了未熟的含有囊蚴或幼虫的鱼虾,这些寄生虫就会在人 体内寄生,并使人得肝吸虫病、异形吸虫病、棘口吸虫病、 棘颚口线虫病和肾膨结线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及 防治
李加全 2014年5月6日
概念
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 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称 为食源性寄生虫病
寄生虫 是需要有寄主才能生存的生 物,生活在寄主体表或其体内;
原生动物 是单细胞动物,大多数需 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目前,由寄生虫引起的多种传染病仍 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 (WHO)报道,近年全球平均每 年有 1700多万人死于传染病。WHO/TDR要求 重点防治的7类热带病中,除麻风病、结核 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在发 展中国家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 问题。
人类离不开动物性食品,但很多肉类、 水产品 等食物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
1、流行
随着饮食方式、食物来源多样 化发展, 由食源性寄生虫造成的食品 安全问题亦日益突出,食源性寄生 虫病已成为新“富贵病”,我国城 镇居民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 感染人数呈上升势头。
2、疾病特点
? 传播疾病的媒介:食物 ? 致病因子:兽、动物组织内的寄生虫 ? 临床特征:在移行、发育、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