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 (1)

合集下载

汉魏六朝文学名词解释

汉魏六朝文学名词解释

汉魏六朝文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以前,由吕不韦召集他的门客集体编纂的。

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后又简称为《吕览》,一共有二十余万字。

《汉书·艺文志》称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为“杂家”,即认为它是先秦以来阴阳、儒、墨等各家的折衷和调和。

《吕氏春秋》的编著目的,就是博采众说,为当时秦国正在进行的统一天下的活动作理论上的论证。

这部书文字朴素简练,和先秦其他的子书一样,有不少地方都是借用寓言故事来说理,因而富有文学的意味。

书中还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

2.焚书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反对封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

丞相李斯加以驳斥,主张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官的私藏《诗》、《书》等亦限期缴出烧毁;有敢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师。

次年,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攻击秦始皇。

秦始皇派御史查究,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死在咸阳。

史称“焚书坑儒”。

3.《过秦论》:散文篇名,西汉贾谊作。

一般分为上、中、下三篇。

“过秦”是指责秦政之失。

作者详细论述秦王朝迅速为农民起义所推翻的原因,旨在作为汉兴之后接受历史教训、巩固统治的借鉴。

文中对秦政的苛虐有所暴露。

4.汉赋: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

吸取《楚辞》、荀卿《赋篇》体制词藻、纵横家铺张的手法而形成。

有小赋和大赋之分,小赋多为抒情作品,大赋多写宫观园苑之盛和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篇末有时寄寓讽谏之意;间有辩难、说理之作。

为当时统治者所喜爱。

5.辞赋: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

“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赋的源泉,其中楚辞的影响最直接,故称辞赋。

两汉辞赋盛行,经历了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的演变。

它的文体是诗和文的综合体,其基本的一些文体特征:1、从音律上说,有音节而不入乐,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2、从体式上说,骈散不拘,韵否不定。

《汉魏六朝文学史》中的文学流派与作品分析

《汉魏六朝文学史》中的文学流派与作品分析

汉魏六朝文学史:文学流派与作品分析引言《汉魏六朝文学史》是一部重要的中国文学研究著作,对于了解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时期,众多文人墨客涌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流派和作品。

本文将从流派层面出发,对汉魏六朝时期的几个主要文学流派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代表性作品的阐述,揭示其中的内涵和特点。

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魏六朝时期最为重要和典型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以音乐曲调为基础,结合了民间歌谣的元素,通常表达感情、咏史歌功、赞美神仙等内容。

《古诗十九首》中收录了不少优秀的乐府诗篇。

例如,《长歌行》是一首以豪放激昂的文字描绘三国演义中各英雄豪杰战斗场面的乐府诗;而《木兰辞》则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女子为家国忧虑的情感。

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各有差异,但都以娓娓动听、凄美而又豪放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二、骈文骈文是汉魏六朝时期另一种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主要以典故引用和修辞的运用而著称。

这种文体注重对辞章结构和韵律节奏的安排,追求华丽而富有声韵感的效果。

《世说新语》是典型的骈文作品之一。

例如,《杂阿房宫赋》通过运用雄浑豪迈、宏大壮丽且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秦始皇视野开阔、遍观四方、统一九州的卓越才干;而《东坡志林》则运用了许多典故来表达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情感。

三、小说汉魏六朝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志怪小说。

这类小说常常以神鬼、妖怪、仙佛等超自然现象为题材,充满了奇幻色彩。

其中,《搜神记》是一部集合了各种灵异故事的作品,通过精巧构思和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四、文言文散文除了诗歌和小说外,汉魏六朝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文言散文。

这些散文多数是以议论性文字为主,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等方面。

其中,《世说新语》中所收录的陈寿的《三国志平话》被认为是伟大的文言散文之一,以其优良的文风和独到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赞誉。

结论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流派和作品呈现出多样性与独特性。

汉魏六朝文学1 (2)

汉魏六朝文学1 (2)

建安风骨 人们在谈到建安诗歌的时候,常常称誉“建安 风骨”。所谓风骨,乃是指作品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 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当然,这二者是 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建安风骨的形成,就是基于其 作品中的慷慨悲凉的感情及其在艺术上表现的上述特 色。建安文学实际上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 学,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 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与两汉的儒生相比,这 是在动乱中成长的一代新人。既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 负又有务实的精神、通脱的态度和应变的能力;他们 不再拘守于儒学,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作反 映了动乱的时代。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 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 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 们 (如陈子昂)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淫靡柔弱诗风的一 面旗帜。
(晋)平公问师旷曰:“此所谓何声也?”师旷曰:“此所 谓《清商》也”公曰:“《清商》固是悲乎?”师旷曰:“不 如《清徵》。”公曰:“《清徵》可得而闻乎? ” …… ——《韩非子· 十过》 奏乐以生悲为善音, 听乐以能悲为知音。汉魏六 朝, 风尚如斯。 ——钱钟书 《管锥编》 自楚汉以来至魏晋, 音乐越来越倾向于表现哀, 而 不是表现乐。人们对音乐的欣赏,也日益以它能表现哀, 使人流泪感动为贵。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 史 ( 魏晋南北朝编) 》
学习的要点
首先,诗歌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思妇形象,并主要 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刻画人物形象。“念君”句开始 切入思妇心理,却先对客游在外的丈夫也在思归进行 揣度,写出思妇心思的深致,接着才叙写思妇的相思 之情,“忧来思君不敢忘”,既有思念的痛苦,也有 坚守的忠贞,表达了思妇心情之复杂。“援琴鸣弦发 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写孤独的思妇用琴、歌来 聊遣相思,动作和缓而充满忧伤。整首诗塑造了一位 略带哀怨忧郁的思妇形象,这一形象举止温柔,掩抑 多思,多情而坚贞,温柔而敦厚。这是文人心目中的 女性形象,也存在于现实中,是诗人从动乱的社会现 实中发掘出来的感人形象。

汉魏六朝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

司马迁《史记》一、关于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与农夫牧童为伴,饱览山河,广闻史传,培养灵秀之气读书: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孔安国《尚书》,董仲舒《春秋》,范围广,知人论世漫游:东南一带,感受各地民风习俗差异,拓阔视野,接触各阶层,加深历史理解出任:继任父职太史令,《太史公书》即《史记》遭刑:向武帝解释李陵战败投降事情原委而遭刑著史:发奋著书,历史总结(通史)与身世之叹(倾诉)结合,怨刺成分二、李陵之祸与《报任安书》中书令与北军护军使者通信:半公开的宣言*以“推贤进士”为线索,实则1.向任安、刘彻以及天下人解说他的生死观内心对死的渴望—史记的悲剧气氛悲剧英雄—生死的选择是为有意义的目标苟活2.向汉武帝宣告自己的胜利知识者人格尊严与非理性权威的对抗3.不能解救朋友的隐言生死“要之死日,是非乃定”;沉痛、屈辱、愤怨、自豪、自傲、自伤*贡献1.文学史上纯粹抒情散文从私人书信体中开始2.影响后世表达人生志向和感慨的名篇3.研究司马迁生平的重要资料三、《史记》1.结构体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一种史书体裁,始于司马迁。

通史:贯通古今的史书,史记从上古贯通到汉初)。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叙事艺术(1).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无比宏大的结构中包含着从根本上整体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等体例的运用,既尊重历史事实,又突显历史意义;人物传记的排列顺序,基本以时间为序,又兼顾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以类相从;《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3).因果关系的探索和展示史学家素养:史学、史才、史德、史识、详因略果、因果关系探究:“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认为“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汉魏六朝文学 一

汉魏六朝文学 一

Logo
辞”、“鼓吹曲辞”、“杂歌谣辞”中,尤以 “相和歌 辞”为多。
Logo
▽ 乐府诗曲调的来源 乐府诗的生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 因,是历史与现实共同打造的结果。乐府诗曲 调的来源有多个渠道。 其一,来自中土民间各地的乐曲。 其二,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歌曲。 其三,来自文学侍从的创造。
Logo
Logo
恶人干非法无礼的事情,要树立洁身自爱、穷 且益坚、不苟且偷生的人格操守。 ▽ 江南采莲的嬉戏与愉悦 汉代乐府诗中有一首情调活泼欢快、境界清 新开阔、语言质朴自然的歌辞,这就是《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 田田!鱼戏莲叶间。鱼 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北。
Logo
▽ 动物植物的诉说与寓意 汉代乐府诗中还有假托动物、植物之口来自述 的寓言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有大量的寓言故事, 但寓言诗却很罕见,只有《诗经· 豳风· 鸱鸮》是 严格意义上的寓言诗。汉代府诗中有多首寓言诗, 这成为它的一个亮点。这些诗想象奇特,寓意深 刻,耐人寻味。如《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 相教慎出入。” 说明了世情险恶,告诫人们做事要谨慎。
Logo
明汉代乐府诗在叙事上已经非常娴熟。汉代乐 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 熟。 ▽ 长于写人 汉代乐府诗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男性人物,如被绑架劫持而受到勒索的义公、 成为兄嫂的私奴而饱尝痛苦辛酸的孤儿、不甘贫 困而铤而走险的那位市民、八十始归而家破人亡
Logo
的那位老兵、忠厚善良而无可奈何的仲卿,以及 喜新厌旧而又怨新不如旧的故夫、荒淫无耻而调 戏罗敷的太守、本无官职而衣冠仕洛阳的小子、 暴烈冷酷而贪财附势的刘兄等。 女性人物,如临终托孤而心地慈悲的病妇、 深爱丈夫而安守贫贱的儿母、对天起誓而忠贞不 渝的那位痴情女、绵绵相思而梦中得见的那位痴 情妇、“闻君有他心,……相思与君绝”和“闻 君 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二位刚烈女、“长跪问 故

第一节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第一节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样式及代表作家 1. 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 、王粲 、陈琳、阮瑀 、刘 桢 、徐干、应瑒 女作家蔡琰:《悲愤诗》
2. 正始文学 竹林七贤 : 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刘伶、 王戎
3.陶渊明
4.谢灵运
1. 骚体赋 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 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2. 散体大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3. 抒情小赋 扬雄《酒赋》、张衡《归田赋》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二)史传文学 史传的成就在汉代达到顶峰 司马迁 《史记》 班固《汉书》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节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视频导入:《魏晋南北朝服饰》 点击
一、两汉文学
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从内容上看
从形式上看
(一)赋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是我国古代诗歌的 表现手法之一,到战国后期,它发展成为 一种独立的文体,内容侧重于状物叙事, 形式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不能入乐歌唱, 只适宜于朗读。 汉代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和 抒情小赋。
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 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 情感。
(一)文学创作的主题 1. 生死主题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曹植的《游仙》、《升无行》、《仙人篇》
3. 隐逸主题 陶渊明描写隐逸生活和表现隐逸思想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总结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总结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总结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众多文学体裁和杰出的作家作品。

以下是对这一时期文学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秦汉文学1、秦代文学秦代由于存在时间较短,加之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文学成就相对较少。

但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篇优秀的政论散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汉代散文(1)贾谊:其政论散文如《过秦论》,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对秦亡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

(2)晁错:《论贵粟疏》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了重农贵粟的主张。

3、汉代辞赋(1)骚体赋:以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为代表,继承了楚辞的抒情传统。

(2)大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力铺陈描绘,展现了大汉帝国的声威。

(3)抒情小赋:张衡的《归田赋》,语言清新,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4、汉代诗歌(1)乐府民歌:“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来人们把乐府所采集和创作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2)《古诗十九首》:组诗名,出自汉代文人之手,深刻地反映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的追求和幻灭,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二、魏晋文学1、建安文学建安时期,社会动荡,文人思想活跃,建安文学呈现出慷慨悲凉的风格。

(1)“三曹”:曹操的诗歌气魄雄伟,悲凉慷慨,如《龟虽寿》《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曹植的作品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如《白马篇》《洛神赋》。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2、正始文学正始时期,政治黑暗,玄学兴起,文学风格趋于隐晦曲折。

代表作家有阮籍和嵇康,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隐晦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忧生之嗟;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表现了他的刚直不阿。

3、两晋文学(1)太康诗风: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追求形式的华美,内容较为空洞。

两汉魏晋六朝文学复习要点

两汉魏晋六朝文学复习要点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汉赋:是汉代在远承《诗经》赋诵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家铺张恣肆的文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杨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这是杨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

汉代设立的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并负责搜集各地歌谣的音乐管理机关。

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题材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沿用到后世,涵义近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

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伤感色彩。

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

是汉代文人无言诗成熟的标志,其内容多写游子之歌和思妇之词。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蔡琰为代表的作家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目睹了民生的苦难,因而大都既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其作品大都呈现出高扬理想、忧时伤世、充满个性、富有悲剧色彩的特征,这种特点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建安风骨”。

真实地反映了现时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流露出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幽怨,带有悲剧色彩,意境宏大,笔调畅朗,从而形成的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以“三曹”、“七子”和蔡文姬为代表。

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构成的文学家族。

他们在诗歌中书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汉魏文学知识点总结

汉魏文学知识点总结

汉魏文学知识点总结一、汉魏文学的时代背景汉魏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从公元前206年一直持续到公元220年,历时约420年。

在汉魏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文化教育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这些都为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同时,汉魏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这些变革和发展也为文学的丰富多彩提供了基础。

二、汉魏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 代表作家(1)司马迁(前145年-前86年):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主要作品是《史记》。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其宏大的气势、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文笔,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2)班固(32年-92年):班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主要作品是《汉书》。

《汉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中国历史为主要内容的纪传体通史,以其详尽的史料、生动的叙述和优美的文笔,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2. 代表作品(1)《史记》:《史记》是司马迁的代表作品,全书分为纪传体和表纪体两部分,共计一百三十篇,内容包括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史记》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生动的叙事风格和精湛的文学技艺,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2)《汉书》:《汉书》是班固的代表作品,全书包括纪传体和表纪体,内容包括了从西汉初年到王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

《汉书》以其丰富的史料、生动的叙述和优美的文笔,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三、汉魏文学的特点1.以史为鉴、以文为教:汉魏文学以史为鉴,以文为教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司马迁和班固的代表作品《史记》和《汉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之作,这两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详尽的史料、生动的叙述和优美的文笔,开创了中国古代史学的新纪元。

2.注重道德修养、追求情感表达:汉魏文学注重道德修养,追求情感表达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完成南北统一,其间约800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到分裂对抗、地方割据的变化,文学也逐步摆脱了哲学、史学附庸的地位,开始独立地发展。

这一时期的前400年,特别是西汉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大。

于是,规模宏大,铺陈扬厉,“润色鸿业”的辞赋创作,成为一时的风气。

同时,各种文体的散文和文人五言诗也渐次发展起来。

后400年中,陆续出现群雄逐鹿、王室内乱、异族入侵、南北对峙、争战不息的混乱局面。

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民生的艰难,对封建统治以及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人们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对宇宙和人生进行哲学的思考,对生命本质、个人感受、审美趣味更为关怀,于是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

为了具体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我们分两部分来进行介绍。

一、两汉文学在两汉文学中,汉赋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它由楚辞演化而来,经过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早期汉赋的内容多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形式上带有楚辞的句法特点,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西汉中期,从枚乘的《七发》开始,赋的内容向“体物”的方向转变,主要描写京都、宫室、苑囿、畋猎等事物,形成辞藻华丽、想象丰富、专事铺陈、讲究排偶的宏篇巨制。

至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描述楚王云梦和天子上林游猎的盛况,使汉大赋的铺彩摛文达到了顶峰。

此后,跟进者络绎不绝。

如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都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赋的作者可能意在讽喻,但实际上只能起到“劝百讽一”的效果。

东汉中期以后,虽然汉大赋创作仍然不衰,但开始出现了抒情小赋,张衡《思玄赋》、王粲《登楼赋》等就是优秀的代表。

西汉前期的散文,总体上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实用性质,内容或是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或是为新王朝提供统治的良策。

汉魏六朝文学复习纲要

汉魏六朝文学复习纲要

汉魏六朝文学复习纲要一、文学常识:1、秦文学值得后人称道的有两部作品:《吕氏春秋》和《谏逐客书》。

《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的。

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共二十余万字。

《谏逐客书》是秦相李斯的代表作,是谏劝秦王取消错误的逐客令而要有气量容纳人才的一篇上书。

颇有战国纵横说辞之风。

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汉文学史纲要》)这是一篇趋向骈偶化的政论文。

前人曾追认它“是骈体初祖”(李兆洛《骈体文钞》)。

2、西汉政论文代表作家是贾谊、晁错。

贾谊代表作:《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晁错代表作《论贵粟疏》。

东汉政论散文代表作家王充,《论衡》是其代表作,体现了“疾虚妄”的创作宗旨。

与王充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的是王符和仲长统。

3、西汉史传散文的代表作是《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组成,计130篇。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目的进行《史记》的创作。

东汉史传散文的代表作是班固的《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武传》。

4、汉赋分为骚体赋、散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三类。

骚体赋如贾谊《鵩鸟赋》、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汉代散体大赋是由隐语和战国散文演变而成的,多采用主客问答体形式,句式灵活,韵散相间。

汉赋四大家是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和张衡(四大家代表作)。

张衡既是散体大赋代表作家,也是东汉散体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归田赋》,它是现存东汉第一篇完整的抒情小赋。

5、汉代诗歌可分为民歌和文人诗歌,民歌以汉乐府诗最重要,文人诗歌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

采收乐府诗最完备的诗歌总集是《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编。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汉乐府诗中成就最高的作品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汉魏六朝文学的背景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变迁较为显著的时期,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历经了多次政治动荡和分裂。

这段时期的文学也受到了社会变革以及宫廷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特点一:儒家传统的延续与发展汉魏六朝时期,儒家思想仍然是主导,因此文学作品中常涌现出对道德、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等问题的思考。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颖的文体形式,如辞章、赋曲等。

特点二:佛教与道教在文学中的渗透随着佛教与道教在民间信仰中的兴起,它们也渐渐影响到了当时文学创作。

一些作品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元素,并对人生、宇宙等问题展开思考。

特点三:女子儿童题材逐渐增多尽管男性作者仍占主导地位,但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女子和儿童题材逐渐增多。

这些作品常表现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儿童成长经历等。

代表作品一:《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编纂的一部记录当时人物言行的笔记类文学作品。

该书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为人处世、思想见解等,被视为了解汉魏六朝时期风貌和人情的重要资料。

代表作品二:《文选》《文选》是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家董仲舒所编纂的一部诗文选集。

该书收录了当时众多杰出作家的优秀诗文,并对其进行点评和评论,形成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艺术批评观点。

代表作品三:《尔雅》《尔雅》是东晋学者许慎所撰写的一部古代文字考证与释义工具书。

它系统整理了古代文字音韵、字义、用法等方面知识,并对各种事物进行详细解释,对后世文字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具有延续儒家传统、佛教与道教渗透以及女子儿童题材增多等特点。

《世说新语》、《文选》和《尔雅》等作品代表着当时汉魏六朝文学的发展和特色。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专题汉魏六朝文学

专题汉魏六朝文学

魏诗的代表作品赏析
1
《长歌行》是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以 豪放奔放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山河和英 勇的战士形象,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热 爱和对英雄的崇敬。
2
《短歌行》是另一首脍炙人口的魏诗, 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 感慨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珍 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归园田居》是魏诗中田园诗歌的代表 作之一,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田园 风光和农村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 的热爱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汉魏六朝小说的代表作品和影响
《搜神记》是汉魏六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志怪为主,记载了许多神仙鬼怪的传说 和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和文化。
《世说新语》则是六朝时期的代表作,它以 志人为主,记载了当时士人的言谈举止和生 活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 想感情。
汉魏六朝小说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它们不仅为后来的唐传奇、明清小 说等文学体裁提供了创作灵感和素材,同时 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
汉魏六朝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汉魏六朝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风格 和特点都有所不同。汉代的散文作品以朴实自然为主, 魏晋时期的散文则逐渐走向华丽和繁复。到了南朝时期 ,骈文盛行,讲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代表作品有《 洛阳伽蓝记》等。
汉魏六朝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风格 和特点都有所不同。汉代的散文作品以朴实自然为主, 魏晋时期的散文则逐渐走向华丽和繁复。到了南朝时期 ,骈文盛行,讲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代表作品有《 洛阳伽蓝记》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汉魏六朝散文
汉魏六朝散文概述
汉魏六朝散文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汉、魏、晋、宋、齐、梁、陈七个朝代的散文作品。这一时期的散文作品在文 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完成南北统一,其间约800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到分裂对抗、地方割据的变化,文学也逐步摆脱了哲学、史学附庸的地位,开始独立地发展。

这一时期的前400年,特别是西汉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大。

于是,规模宏大,铺陈扬厉,“润色鸿业”的辞赋创作,成为一时的风气。

同时,各种文体的散文和文人五言诗也渐次发展起来。

后400年中,陆续出现群雄逐鹿、王室内乱、异族入侵、南北对峙、争战不息的混乱局面。

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民生的艰难,对封建统治以及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人们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对宇宙和人生进行哲学的思考,对生命本质、个人感受、审美趣味更为关怀,于是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

为了具体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我们分两部分来进行介绍。

一、两汉文学在两汉文学中,汉赋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它由楚辞演化而来,经过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早期汉赋的内容多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形式上带有楚辞的句法特点,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西汉中期,从枚乘的《七发》开始,赋的内容向“体物”的方向转变,主要描写京都、宫室、苑囿、畋猎等事物,形成辞藻华丽、想象丰富、专事铺陈、讲究排偶的宏篇巨制。

至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描述楚王云梦和天子上林游猎的盛况,使汉大赋的铺彩摛文达到了顶峰。

此后,跟进者络绎不绝。

如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都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赋的作者可能意在讽喻,但实际上只能起到“劝百讽一”的效果。

东汉中期以后,虽然汉大赋创作仍然不衰,但开始出现了抒情小赋,张衡《思玄赋》、王粲《登楼赋》等就是优秀的代表。

西汉前期的散文,总体上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实用性质,内容或是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或是为新王朝提供统治的良策。

六朝文学

六朝文学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借王粲《七哀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 安”中的望长安和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 室”中的望洛阳之意写自已临去而回望京邑(建 康)。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登高远望,城内飞耸的屋檐,在日光的 照耀下,三三两两,参差不齐,尽收眼底。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诗人用繁彩的锦缎形容 天空散落的夕阳余晖,以洁 白的绸缎比喻平静的江面。 天空中挂满了锦缎般的片片 晚霞,澄澈的江水静静地流 淌,如同白练铺在地上。
谢朓是永明体的代表 作家。
永明体的主要特征是 开始注意并讲究声律和对 偶,因为最初产生于南朝 齐永明年间(483-493), 所以称永明体。永明体为 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凡是有情之人皆望乡而悲,有谁不 愁白了黑发呢!联系作者此时经历背景,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此时不仅只是离乡之 愁,更掺杂着对仕途政治畏惧又无何奈 何的复杂心理,更显一种沉痛。
本诗是谢朓的代表作 品,意境优美、章法严 谨、讲求声律,与唐律 诗接近,确是“诗变有 唐风”。
第四节
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作者简介:
“凯风”、“中夏”点明了时序, “贮”字尤为生动,备受人们称道。
在诗人的笔下,阴凉仿佛是一件可触摸的物品, 贮存在茂盛的林木之中,给人带来无比的清凉惬 意,夏日的暑气为之一扫,我们在感到神清气爽 的同时,难道不能体会诗笔的生动与清新吗?
息交家中,醉心于琴书闲 业,怡然自得。 这正是陶渊明向往的生活。
视频1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中国文学的发展之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个时期的文学产生于公元220年至589年的220年间,以汉、魏、晋、南北朝为主要代表。

汉魏六朝文学承袭了秦汉文学的基础,又在其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汉魏六朝文学的体裁更加多样化。

除了继承了汉代流行的诗、赋、曲、辞等体裁外,还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比如散文、小说等。

其中,魏晋时期的散文特别发达,出现了许多重要作家如嵇康、阮籍、刘义庆、陆机等,他们的散文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打破了传统的限制,注重真实感和个性表达,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趋势。

其次,汉魏六朝文学的风格多样化。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风格上更加自由,创作技巧更加多样。

例如,赋体诗流行于东晋时期,以花间派为代表,注重音韵和形象的描绘,形成了优美华丽的风格。

而世说新语则是以短小精湛的形式展现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观点。

这些不同的风格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汉魏六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南朝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被誉为“魏晋风骨,唐宋之祖”,他的作品不仅受到了当时的文人的推崇,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魏晋时期的辞章和演讲技巧为后来的演讲和辞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都表明,汉魏六朝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其体裁的多样化和风格的丰富多样,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汉魏六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对中国文学的变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魏六朝文学

汉魏六朝文学


Logo
无论何种题材何种主旨,曹操诗歌有一种 最基本的情调,即“慷慨悲凉”。所谓“慨当以 慷,忧思难忘”,也正是曹操诗歌的自我概括。 曹操四言诗的成就: 其一:抒情述志多与写景相结合。 其二:多用比兴。 其三:节奏强烈。


Logo
州郡推举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而各路 军阀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另有《苦寒行》、 《却东西门行》等。 其二,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 抱负的诗篇。如《度关山》、《对酒》、《龟 虽寿》、《观沧海》等。尤其是他的名篇《短 歌行》,全诗反复吟咏求贤不得的苦闷与贤人 来奔而客主宴饮的欢乐,一唱三叹,形象鲜明 地抒发自己在为国求贤过程中忧乐心情。
Logo
《薤露行》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Logo
《却东西门行》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Logo
赴难的壮志豪情。 此外,也有一些游子思妇、游仙的题材。总 的说来,建安文学体现了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和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建安文学的艺术特征 刘师培在《中国中古文学史》里把建安文学 特征概括为:清峻、通脱、骋词、华靡。 清峻:指文章的风格而言,所谓清峻就是文 简约严明的意思。

Logo
即使是公认最为典雅的表、令、书等,都显得 气韵流贯,疏朗畅达。

12大学国文之汉魏六朝文(上)

12大学国文之汉魏六朝文(上)

55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循阶除而下降:沿着阶梯下楼。循,沿着。
除,台阶。 气交愤于胸臆:胸中闷气郁结,愤懑难平。 夜参半而不寐:即直到半夜还难以入睡。 怅盘桓以反侧:惆怅难耐,辗转反侧。
盘桓,这里指内心的不平静。
56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26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锺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27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指洛阳、长安,也可指山阳高平,很难坐
实,可以说是相对“荆蛮”而言的“中 国”,亦即泛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47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尼父在陈:据《论语· 公冶长》记载,孔子周 游列国的时候,在陈、蔡绝粮时感叹:“归欤, 归欤!” 钟仪幽而楚奏兮:指钟仪被囚,仍不忘弹奏家乡 的乐曲。《左传· 成公九年》载,楚钟仪被郑 国作俘虏献给晋国,晋侯让他弹琴,晋侯称赞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 留!
25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

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

汉代文学第一章汉代散文一、《史记•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二、汉高祖(前206)-----汉惠帝刘盈(前194)-----吕后(前187)-----汉文帝刘恒(前179)-----汉景帝刘启(前156)-----汉武帝刘彻(前140)三、“黄老之学”:汉初道家学派----黄老学派的学说。

“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黄老学派以《老子》为依据,认为虚无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道”是无为的,人效法“道”也应该无为。

因而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也就是适应时势,顺其自然。

高祖、文帝时期“与民休息”的各项政策,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四、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又作《治安策》)、《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五、晁错的政论文:《论贵粟疏》、《言兵事疏》、《守边备塞疏》、《说景帝削吴》六、贾谊、晁错政论文的异同:同:1、内外政策立场观点一致2、文风明白了当,激烈迫切,尽所欲言。

异:1、贾谊文章辞藻华丽,喜用夸张排比甚至有些堆砌;晁错文章浅显质实,朴实无华。

---晁错比贾谊略乏文采。

2、贾谊文章思想敏锐,出言大胆直率;晁错文章见解深刻,说理透辟。

---二人各有千秋。

但晁文不如贾文感情激荡,富有鼓动性;而贾文不如晁文简练明快,词旨通达。

3、贾谊文章气势纵横,但思维不够严密,建议不够实在;晁错文章分析事物具体细致,建议比较切合实际。

---晁文中的建议可操作性强,贾文反之。

---贾谊的政论文是文学性的政论文,晁错的政论文是实用性的政论文第二章《史记》1、《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

”2、“李陵之祸”贰师将军李广利路博德因杅将军公孙敖李绪3、本纪(12)表(10)书(8)世家(30)列传(70)“天子称本纪”;“时势主宰者”《秦本纪》、《项羽本纪》“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配焉。

中国古代文学史——汉魏六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汉魏六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汉魏六朝文学试题部分: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的风气。

8.诵读()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还有诗赋传世。

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

16.“披坚执锐”、“破釜沉舟”、“作壁上观”、“沭猴而冠”出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文学第一章汉代散文一、《史记•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二、汉高祖(前206)-----汉惠帝刘盈(前194)-----吕后(前187)-----汉文帝刘恒(前179)-----汉景帝刘启(前156)-----汉武帝刘彻(前140)三、“黄老之学”:汉初道家学派----黄老学派的学说。

“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黄老学派以《老子》为依据,认为虚无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道”是无为的,人效法“道”也应该无为。

因而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也就是适应时势,顺其自然。

高祖、文帝时期“与民休息”的各项政策,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四、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又作《治安策》)、《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五、晁错的政论文:《论贵粟疏》、《言兵事疏》、《守边备塞疏》、《说景帝削吴》六、贾谊、晁错政论文的异同:同:1、内外政策立场观点一致2、文风明白了当,激烈迫切,尽所欲言。

异:1、贾谊文章辞藻华丽,喜用夸张排比甚至有些堆砌;晁错文章浅显质实,朴实无华。

---晁错比贾谊略乏文采。

2、贾谊文章思想敏锐,出言大胆直率;晁错文章见解深刻,说理透辟。

---二人各有千秋。

但晁文不如贾文感情激荡,富有鼓动性;而贾文不如晁文简练明快,词旨通达。

3、贾谊文章气势纵横,但思维不够严密,建议不够实在;晁错文章分析事物具体细致,建议比较切合实际。

---晁文中的建议可操作性强,贾文反之。

---贾谊的政论文是文学性的政论文,晁错的政论文是实用性的政论文第二章《史记》1、《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

”2、“李陵之祸”贰师将军李广利路博德因杅将军公孙敖李绪3、本纪(12)表(10)书(8)世家(30)列传(70)“天子称本纪”;“时势主宰者”《秦本纪》、《项羽本纪》“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配焉。

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自序》)《孔子世家》《陈涉世家》“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

”(《自序》)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自序》)“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自序》)5、《史记》弘扬的人文精神A积极入世精神B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C 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D 人道主义精神吕后戚夫人义纵E 人格自尊精神“不堪复对刀笔吏”6、《史》《汉》思想倾向比较①《史记》进步社会观,人民性《汉书》封建正统观念,君权神授②《史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德、才《汉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忠、奸③《史记》对统治者揭露、讽刺《汉书》对统治者歌功颂德7、黄庭坚:“三日不读汉书,便觉俗气逼人。

”二、《诗经••大雅•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有倬其道,韩侯受命。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

”三、司马世系:程伯休甫(远祖)、司马错(四世祖)、司马昌(三世祖)、司马喜(祖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四、梁启超《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书后》:司马谈“始立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的名目”。

“用科学的分类法,厘为若干派而比较评骘,自司马谈始也。

”五、《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六、司马贞《史记索引序》:“《史记》者,汉太史司马迁父子之所述也。

”七、顾颉刚《司马谈作史》:“《史记》之作,迁遂不得专美,凡言吾国之之大史学家与大文学家者,必增一人焉曰司马谈。

”八、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就闾里书师受小学书。

”九、董仲舒《顺命》:“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

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十、董仲舒《春秋繁露》:“木者,司农也;火者,司马也;土者,君之官也,其相司营;金者,司徒也;水者,司寇也。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

”十一、《律书序》:“昔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颛顼有共工之陈(阵),以平水害;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

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命于天也。

”十二、《六国年表序》:“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盖若命所助焉。

”十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

故曰‘使人拘而多畏’。

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十四、《太史公自序》:“星气之书,多杂礻祥,不经;推其文,考其应,不殊。

”十五、《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早)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十六、《货殖列传》:“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能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衿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十七、《曹相国世家》:曹参谓惠帝:“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

”十八、《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十九、刘安论屈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

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

推其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引自班固《离骚序》)二十、《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其死而不容自疏。

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次志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二一、《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二二、《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二三、《儒林列传》:“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不能究宣。

”二四、裴松之:“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

”(裴骃〈〈史记集解•五帝本纪〉〉引〈〈史目〉〉语)〈〈文心雕龙•史学〉〉:“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

”刘知己:“至太史公著〈〈史记〉〉,始以天子为本记,考其宗旨,如法〈〈春秋〉〉。

”“天子以本记,诸侯有世家,公卿以下有列传。

”“(本记)唯叙天子一人。

”二五、林駉《古今源流至论》:“尝考迁之纪传世家矣,子长以事系于天下则谓之纪。

秦始皇已并六国,事异于前,则始皇可纪也;项羽政由己出,且封汉王,则项羽可纪也;孝惠、高后之时,政出房闼,君道不立,虽纪吕后亦可也。

”二六、张照《殿本史记考证》:“马迁之意,并非以本纪非天子不可用也,特以天下之权之所在,则其人系天下之本,即谓之本纪。

若〈〈秦本纪〉〉,言秦未得天下之先,天下之势已在秦地;〈〈吕后本纪〉〉,吕后固亦未若武氏之篡也,而天下之势固在吕后,则亦曰本纪也。

后世史官以君为本纪,臣为列传,固亦无可议者。

但是宗马迁之史法而小变之,固不得据后以议前也。

〈〈索引〉〉之说谬矣。

”二七、刘知己〈〈史通〉〉:“表次在篇第,编诸卷轴,得之不为益,失之不为损。

”“诸侯莫不先看本纪,越至世家,表在乎其间,缄而不视。

”二八、司马贞〈〈史记索引•礼书〉〉:“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此之八书,记国家大体。

”二九、“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史记•宋微子世家〉〉)三十、〈〈太史公自序〉〉:“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

”三一、司马贞〈〈史记索引•〉〉:“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

”张守节〈〈史记正义〉〉:“世家者,志曰谓世世有禄秩之家,案累世有爵土封国。

”三二、刘知己〈〈史通〉〉:“司马迁之记诸国也,其编次之体与本纪不殊,盖欲抑彼诸侯,异乎天子,故假以他称,名为世家。

”三三、〈〈太史公自序〉〉:“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配焉。

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三四、朱东润:“凡能拱辰共毂,为社稷之臣,效股肱辅弼之任者,则史迁入之世家。

开国可也,不开国可也,世代相续可也,不能相续亦可也。

乃至身在草野,或不旋踵而亡,亦无不可也。

”第三章汉赋一、《汉书•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

”《文心雕龙•诠赋》:“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二、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武帝《瓠子歌》、《秋风辞》三、汉赋演变的三个阶段:1、骚体赋(高祖---武帝间,约六、七十年)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枚乘《七发》:音乐、饮食、车马、游观、田猎、观涛;圣人辩士之“要言妙道”;李善《文选注》:“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启)发太子也。

”2、散体大赋(武帝---东汉中叶,约二百三十年)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哀二世赋》、《长门赋》、《大人赋》子虚(楚)、乌有(齐),亡是公(汉)“此太奢侈,……非所以为继嗣创业垂统也。

”“欲讽反谀”东方朔《答客难》、《七谏》“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贤不肖何以异哉?”扬雄(西汉末成帝)《法言》(仿《论语》)、《反离骚》(取其句反其意);《甘泉》、《河东》、《羽猎》、《长杨》;《逐贫赋》“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讽一而劝百”班固《两都赋》诵东汉光武帝、明帝3、抒情小赋(东汉和帝以后)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穷鸟赋》蔡邕《述行赋》第四章汉诗汉乐府一、汉乐府机关的职能:1、采集民歌;2、谱曲作歌;3、训练歌舞人员,组织演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