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
原因2:
夏至日虽然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但是北方 白昼比南方长,获得热量时间长,缩短了南北方的热量 差距,所以夏季我国南与昼长)
夏至日太阳直射 北 回归线,越往北太阳高度角 越 小 ,但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热量时间久,缩 短了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夏半年太阳直射 北半球 (南、北),北半球获得热量多,所以我国夏季 普遍高温
夏季我国气温特点:全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原因1: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夏季太阳高度比冬季 大,获得热量多,所以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区域地理 中国的气候 (共33张PPT)
(三)中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3、旱涝灾害
(三)中国常见气象灾害
4、华北地区的春旱
(三)中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5、长江流域的伏旱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内容:
一、中国的气温
二、中国的降水
三、中国的气候
四、中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等温线图的分析 1、根据递变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2、根据等温线的走向——判断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
(1)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二)季风性气候对中国的影响
3、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 小,使得喜温农作物(比如水稻)在我国纬度较高 的东北地区也可以种植。
(三)中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1、寒潮
冷空气入 侵使气温 在24小时 内下降10 摄氏度以 上,而且 最低气温 降至5摄氏 度以下。
(三)中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滇、粤、台的 南部和海南省
>8000℃
水稻一年三熟
二、中国的降水
降水形成的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 ②气流上升或气温下降 ③足够的凝结核
(一)中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给我国
吐鲁番
带来降水的夏季 风在由东南向西 北推移的过程中, 水汽逐渐减少。 且地势西高东低。
措施:修建跨
流域调水工程。
(一)中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原因:我国
2、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季风气候显著, 降水集中在夏 秋两季,降水 变率大。
中国的气候
三、干湿地区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关系 • 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为湿润 等降水量线为界, 等降水量线为界 和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农业区; 和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农业区; 西部为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西部为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是我国主 要放牧业地区 • 8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南方为湿润 等降水量线为界, 等降水量线为界 地区,是我国主要水田农业区; 地区,是我国主要水田农业区;北方 为半湿润地区, 为半湿润地区,是主要的旱地农业区
二、降水
(二)时间分布 • 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 • ①季节分配不均,夏秋雨量占全年的 季节分配不均, 80% 左右 • ②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南方雨季长, • 原因:主要由夏季风的进退决定(我国 原因:主要由夏季风的进退决定( 主要降雨类型为锋面雨) 主要降雨类型为锋面雨)
二、降水 • 东部雨带的推移: 东部雨带的推移: ① 5月——南部沿海 月 南部沿海 ② 6月——长江中下游 月 长江中下游 华北、 ③ 7、8月——华北、东北 、 月 华北 南撤( ④ 9月——南撤(长江以南) 月 南撤 长江以南) ⑤ 10月——结束 月 结束
中国的气候
一、气温和温度带
冬季: 冬季: • ①等温线分布特点:密集 等温线分布特点: • ②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东部 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 地区气温随纬度的增高而迅速降低; 地区气温随纬度的增高而迅速降低; 西部地区的高原和山地,气温偏低 西部地区的高原和山地, • ③原因:东部地区主要由于太阳辐射 原因: 太阳高度角和白昼长短)和冬季风; (太阳高度角和白昼长短)和冬季风; 西部地区由于海拔高
一、气温和温度带
温度 范围 带
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10℃ 作物熟制 ℃ 积温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 大麦马铃薯等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 玉米、谷子、 玉米、谷子、高粱等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小麦、荞麦等, 小麦、荞麦等,或冬小麦 复种玉米、谷子、 复种玉米、谷子、甘薯等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 熟或双季稻。 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 作油菜或冬小麦 水稻一年三熟
《中国的气候》知识梳理
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7、影响我国的气象和气候灾害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特点
防治措施
梅雨
江淮地区
春末夏初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天气——干旱
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引水灌溉
伏旱
气候较湿润,草原和森林
半干旱区
200-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
气候较干燥,主要为草原
干旱区
<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
气候干旱,主要为荒漠
6、 气候特征及评价
特征
内容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②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季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① 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注意]除了夏季风进退及由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例如: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另外,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优秀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中国的气候优秀教案《中国的气候》是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一节,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3.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4.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5.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6.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二、教材分析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实用。
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教材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标准”指向十分明确:一是能运用气候资料,包括地图(如气温、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直方图、气候统计资料、示意图等,归纳出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含气温和降水特征);二是能简单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是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本节中专指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
按照“标准”要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中 国的气候》 作业设计方案
《中国的气候》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气候图表和资料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气候对中国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4、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作业内容1、知识梳理(1)让学生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标注出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区域。
(2)列表比较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如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的特点,包括气温、降水、季节变化等方面。
2、资料分析(1)提供中国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让学生分析数据,总结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并尝试解释形成原因。
(2)给出一些关于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水资源等方面影响的新闻报道或研究资料,要求学生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3、实地观察与记录(1)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如一个月),每天记录当地的天气情况(气温、降水、风力等),并绘制简单的天气变化图表。
(2)观察周围植物、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思考这些变化与气候的关系,写一篇观察报告。
4、案例研究(1)选择一个受气候影响较大的城市(如哈尔滨、广州、乌鲁木齐等),研究其气候特点对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2)分析一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棉花等)在中国不同气候区的种植条件和分布情况,探讨气候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
5、创意表达(1)假设自己是一位气象预报员,根据所学知识,为某个地区编写一份一周的天气预报,并说明预报的依据。
(2)以“气候与生活”为主题,创作一篇小故事或短文,体现气候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完成气候类型分布绘图、表格填写、数据分析报告等。
(2)撰写观察报告、案例研究论文、小故事等。
2、口头作业(1)在课堂上进行天气播报展示,分享自己的预报思路和依据。
(2)小组讨论中发表对气候相关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
《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复杂多样;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四、多旱涝灾害。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
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2今年10月份,我承担了一节校内的公开课,根据课程安排,我选定的课题是湘教版初二地理“中国的气候特点之二: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的气候”在初中地理中是难度较大的一节课,其内容跨度达到3-4个课时,要求掌握的内容囊括了中国气温及降水分布特点、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划分、特点及其对农业影响、中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显著的季风气候,并要求能阅读和分析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图和干湿地区图等众多图表,内容繁杂且抽象,要掌握这些知识,似乎非要把原理分析个透彻才能讲得清清楚楚。
中国的气候 说课稿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中国的气候》。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包括气候带划分、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气象术语,如气温、降水量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对中国多样化气候的认同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掌握相关气象术语。
2. 教学难点:匡助学生理解气候带划分的原理,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气候分布图,引起学生对中国气候的思量和讨论。
2. 提出问题(5分钟)提出问题:“中国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气候?”让学生思量并尝试回答。
3. 学习气候带划分(15分钟)介绍气候带划分的概念,通过图示和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气候带划分的原理。
4. 学习季风气候(15分钟)介绍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形成原因,通过图片和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季风气候的分布情况。
5. 学习高原气候(15分钟)介绍高原气候的特点和形成原因,通过图片和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高原气候的分布情况。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7. 拓展活动(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气候调查,采集不同地区的气候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8. 总结与评价(5分钟)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评价和反思。
五、说教学手段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气候分布图、气候带划分图等,直观地呈现气候特点。
2. 实际案例: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带划分、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分布情况。
3.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参预气候调查和数据分析,培养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4. 总结与评价:通过与学生共同总结和评价,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思量。
六、说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的气候》课本及相关教辅资料。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气候特征。
技能与方法:1.通过资料,归纳我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
2.通过材料分析,了解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地域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深受旱涝灾害影响的国家。
教学重点1.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气候特征。
2.我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3.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教学难点1.描述我国气候的气候特征2.归纳我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学情分析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初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气候特征的准确描述,雨带的推移规律、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1.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2.教学内容:容分析(1)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特征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描述③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季风气候显著带来的影响①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②夏季风盛行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历经28年,7次远航,出访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和美洲,堪称史无前例的航海之旅。
现代研究显示,郑和最大的宝船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
那么在没有“发动机”的时代,这么大的船是如何远航的呢?同学们应该想到了,在科技落后的时代,大船远航主要借助了风的力量。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课件[]
北方正午太阳高度 比南方低,白昼短,
获得太阳光热少。
冬季风南下过程中,受
山脉的阻挡,势力减弱。
新课学习
原因: 夏季,太阳直 射北半球,北方白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
昼时间比南方长,
获得的太阳光热并 不比南方少。
青藏 高原
相差4—12℃
夏季气温最低 (海拔高)
新课学习
(一)气候复杂多样——温度带
有利于社会生 活的丰富多彩
新课学习 长江中下游平原
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
连 连 看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
羊毛 小麦 香蕉
海南岛
温带大陆性气候
新课学习
高气压
(二)季风气候显著
季 风 气 候 的 成 因
夏季
冬季盛行来自亚洲大陆 内部的偏北风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
这种冬夏季盛行的相反的风向,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变化, 这一变化就形成了我国的季风气候。
B.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
4.我国伏旱多发生在( C )
课堂练习
5.我国季风气候热量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
特征是(C ) A.夏季高温少雨 C. 雨热同期 B. 冬季温和多雨 D. 全年高温多雨
课堂练习
带 带与 亚热带 中 1 月 0 度等温线通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我来说一说
划分指标:活动积温
地 形 区
塔 里 木 盆 地
准 噶 尔 盆 地
四 川 盆 地
华 北 平 原
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
东 北 平 原
黄 土 高 原
海 南 岛
温 度 带
暖 温 带
中 温 带
中国的气候
2.特征之二——雨热同期: (1)主要表现: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2)成因:夏季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得到的太阳光照多,气
温高,同时夏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核心考点一
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1)冬季。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 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 ②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形阻隔,受冷空气的影响弱于 北方。
(2)夏季。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 长于南方,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 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 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甲、
乙、丙分别是( )
A.贵阳、西安、长春 C.兰州、上海、沈阳
B.昆明、海口、哈尔滨 D.南宁、武汉、石家庄
【解析】选B。由图可知,甲城市一年中春夏秋三季舒适度高,说明 夏季温和凉爽,冬季较舒适说明其纬度较低,因此为春城昆明。乙不 舒适出现在6、7月份,说明受到高温酷暑影响,但其冬季舒适度最高, 说明其纬度低,因此为地处热带的海口。丙不舒适集中于冬季与春季,
第15讲 中国的气候
【考点点击】
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比及其影响 5.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国的气候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2.掌握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3.了解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等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4.学会利用气候图和气候数据进行气候分析。
二、教学内容:1.中国的气候特点;2.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3.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4.气候图和气候数据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起学生对中国气候的兴趣,并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30分钟)a.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南方地区温暖、湿润;-高山地区和沿海地区气候变化较为显著。
b.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中国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将其划分为东北、华北、东南、西南和西北五个气候区;-东北气候区:寒冷、干燥,冬长夏短;-华北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降水分布不均;-东南气候区:暖湿气候,雨量充沛,冬季温暖;-西南气候区:高原山地区,气温递减带,雨量充沛;-西北气候区:干燥、寒冷,年降水少。
c.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气温:影响植物生长、人们的生活;-降水:决定地区的水资源、农作物种植;-风向和风速:影响气温、降水分布。
3.案例分析和讨论(30分钟)给学生一个气候图或气候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图和数据,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讨论气候对该地区的影响。
4.总结(15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并提问学生几个复习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1.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2.气候图和气候数据,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结果;3.学生对复习问题的回答。
六、教学延伸:1.学生自主和整理一个中国气候的分区图,并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各个气候区的特点;2.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3.学生可以使用气象仪器观测当地的气候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地的气候特点。
地理《中国的气候》优质课件
1、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 北温差小。
夏季
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我国的温度带和农业
青稞
小麦 水稻
我国的温度带和农业
春小麦、大麦、马铃薯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 一年一熟
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水稻,油菜、冬小麦 一年两熟到三熟
1、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
1、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
冬季
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等值线的判读
读出极值 归纳分布规律
1、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
冬季
<-24℃
南北温差>40℃
>16℃
1月气温分布图
1、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
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24℃—-16℃
-8℃—0℃
气
0℃—8℃
温
8℃—16℃
越 低
规律:热量越充足, 一年中成熟的次数 越多。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作物
1、气候复杂多样 降水
少
多
荒漠
草原
森林
1、气候复杂多样 降水
少
降水最少的地方
降水最多的地方
多
空间: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 夏秋多,冬春少; 年际变化较大。
降水的地区分布及成因
我国的干湿地区和天然植被
800mm 森林
划分依据: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2、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7篇)
《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通用7篇)《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1教后记本节课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根本的要素(气温柔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终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简单多样;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别天气;四、多旱涝灾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学问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表达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
擅长对地图的运用,培育学生的读图力量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构造严密,学问传授严谨,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学问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表达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缺乏之处: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加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
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看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当放手让学生讨论,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上加强对学生的培育。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力量及从地图上猎取信息的力量还是比拟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育学生从图上猎取信息的力量。
《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内容学问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拟多,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根底,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识记力量和运用力量。
但我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地理作为非中考学科,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堂上参加意识较弱。
因此,为了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仔细研读了地理课程标准及解读,仔细把握教材,结合区里一题统领的原则,仔细设计问题,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完了本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气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学会分析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二、重难点
1、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
2、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3、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4、锋面雨的形成。
三、说教学方法
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方法。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导入法、读图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然后)读图比较,认识规律——(最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采用情景导入法。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同时为后面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悬念,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读图比较,认识规律
(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
指导学生分析一月份平均气温图,探讨以下问题:①一月份0°C等温线主要穿过了那些地区?
②一月份,我国黑龙江省北端的漠河镇气温是多少摄氏度?此时,海南海口市气温又是多少摄氏度?
③计算一月份的时候漠河和海口的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
学生掌握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夏季的气温图,通过对7月份平均气温图的判读分析概括出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
并且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
(三)、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互探讨,老师补充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要的素材:“①冬至日太阳光照图,②冬至日三地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③冬季风示
意图,④课本辅助阅读材料”,学生合作探究时,老师通过问题的形式正确地引导讨论方向,遵循递进式的原则,逐步深入地提出三个问题“①随着纬度的变化太阳高度和昼长是怎样变化的?②太阳高度的大小和白昼的长短对于我国气温有何影响?③冬季风是如何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资料和知识储备,概括出纬度位置和冬季风对于我国气温分布的影响。
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夏季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的原因是由于海拔高的因素。
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掌握我国温度带分布情况。
〔四〕一、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板书〕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
〔总结板书〕年际不均
〔启发提问〕为什么降水会形成这样的时空分布规律呢?
分析得出降水的分布与季风有很大的关系。
(五)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1.季风的概念
〔讲授〕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
〔板图演示〕冬、夏季风的演示。
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
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
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
总结干湿地区划分情况。
阅读课外短文“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分析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区域,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了解有关我国的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等资料,从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说明。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取框架式结构,让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方便学生认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