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
常用抢救技术
危重病人的护理
常用抢救技术
一、氧气吸入法
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吸氧法是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
(一)缺氧的分类和氧气疗法的适应证
1.低张性缺氧主要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CaO2)减少,组织供氧不足。由于吸入氧气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引起。常见于高原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2.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造成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所致。常见于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症等。
3.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致。其原因为全身性循环性缺氧和局部性循环性缺氧。常见于休克、心力衰竭、栓塞等。
4.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异常所致。其原因为组织中毒、细胞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常见于氰化物中毒、大量放射线照射等。
(二)缺氧程度的判断
对缺氧程度的判断,除临床表现外,主要根据病人PaO2和SaO2确定,见下表:
(三)供氧装置
供氧装置有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和管道氧气装置(中心供氧装置)两种。
(四)氧疗方法
1.鼻导管给氧法有单侧鼻导管给氧法和双侧鼻导管给氧法两种。
(1)单侧鼻导管给氧法:是将一根细氧气鼻导管插入一侧鼻孔,经鼻腔到达鼻咽部,末端连接氧气的供氧方法。鼻导管插入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此法病人不易耐受。
(2)双侧鼻导管给氧法:是将双侧鼻导管插入鼻孔内约1cm,导管环固定稳妥即可。此法比较简单,病人感觉比较舒适,容易接受,因而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给氧方法之一。
2.鼻塞法
3.面罩法
4.氧气头罩法
5.氧气枕法
(五)用氧注意事项
1.用氧前,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氧气瓶搬运时要避免倾倒撞击。氧气筒应放阴凉处,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至少距明火5m,距暖气1m,以防引起燃烧。氧气表及螺旋口勿上油。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中途改变流量,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调好流量再接上。以免一旦开关出错,大量氧气进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4.常用湿化液有冷开水、蒸馏水。急性肺水肿用20%~30%乙醇溶液,乙醇具有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的作用。
5.氧气筒内氧气勿用尽,压力表至少要保留O.5mPa(5kg/cm2),以免灰尘进入筒内,再充气时引起爆炸。
6.对未用完或已用尽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满”或“空”的标志,既便于及时调换,也便于急用时搬运,提高抢救速度。
7.用氧过程中,应加强监测。
(六)氧疗监护
1.缺氧症状病人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变慢、血压上升、呼吸平稳、皮肤红润温暖、发绀消失,说明缺氧症状改善。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指标可作为氧疗监护的客观指标。主要观察氧疗后Pa02(正常值12.6~1
3.3kPa或95~100mmHg)、PaC02(正常值
4.7~
5.0kPa或35~45mmHg)、SaO2(正常值95%)等。
3.氧气装置有无漏气,管道是否通畅。
4.氧疗的不良反应当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可能出现氧疗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1)氧中毒
(2)肺不张
(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4)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5)呼吸抑制
(七)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方法
换算公式: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二、吸痰法
吸痰法是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吸痰装置有中心吸引器、电动吸引器两种,它们利用负压吸引原理,连接导管吸出痰液。
在紧急状态下,可用注射器吸痰及口对口吸痰。前者用50~1OOml注射器连接导管进行抽吸;后者由操作者托起病人下颌,使其头后仰并捏住病人鼻孔,口对口吸出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症状。
1.电动吸引器吸痰的方法
(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并解释。
(2)检查吸引器性能,正确连接,调节负压40.0~53.3kPa,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3)病人头转向操作者一侧,昏迷者可用张口器或压舌板帮助张口。
(4)护士一手将导管末端(连接玻璃接管处)折叠,以免负压吸附黏膜,引起损伤,另一手用无菌钳持吸痰导管头端插入病人口腔咽部。
吸痰时动作轻稳,左右旋转,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免缺氧。导管退出后,应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防止导管被痰液堵塞。
(5)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吸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可按无菌操作由气管插管或套管内吸痰;小儿吸痰时,吸痰管应细,压力<40.0kPa。
(6)病人痰液粘稠,可叩拍胸背、超声雾化吸入、缓慢滴入生理盐水或化痰药物,使痰液稀释,便于吸出。
(7)吸痰过程中,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并注意吸出物的性质、颜色、量及粘稠度等。做好记录。
(8)吸痰毕,关上吸引器开关,将吸痰导管重新消毒或统一处理,将吸痰玻璃接管插入消毒液试管中浸泡。(选择题)
三、洗胃法
洗胃是将胃管插入病人胃内,反复注入和吸出一定量的溶液,以冲洗并排除胃内容物,减轻或避免吸收中毒的胃灌洗方法。
(一)目的
1.解毒清除胃内毒物或刺激物,减少毒物吸收,还可利用不同灌洗液进行中和解毒,用于急性食物或药物中毒。服毒后6小时内洗胃最有效。
2.减轻胃黏膜水肿幽门梗阻病人饭后常有滞留现象,引起上腹胀满、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通过洗胃,减轻潴留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减轻胃黏膜水肿、炎症。
3.手术或某些检查前的准备。
(二)洗胃方法
1.口服催吐法适用于清醒而能合作的病人。
(1)洗胃溶液10000~20000ml,温度25~38℃。
(2)病人坐位,自饮大量灌洗液后引吐,不易吐出时,用压舌板压其舌根引起呕吐,如此反复,直至吐出的灌洗液澄清无味。
(3)记录灌洗液名称、液量及呕吐物的性质、颜色、气味、量和病人的一般情况等。必要时留取标本送验。
2.漏斗胃管洗胃法
(1)体位:坐位或半坐位,中毒较重者取左侧卧位,昏迷病人可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有活动义齿应取下。
(2)插胃管:长度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下约45~55cm,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即可洗胃。
(3)洗胃:先将漏斗放置低于胃部的位置,挤压橡胶球,抽尽胃内容物,必要时留取标本送验。举漏斗高过头部约30~50cm,将洗胃液缓慢倒入漏斗约300~500ml,当漏斗内尚余少量溶液时,迅速将漏头降至低于胃部的位置,倒置于盛水桶内,利用虹吸作用引出胃内灌洗液。如此反复灌洗,直至流出液澄清无味为止。每次灌入量和洗出量应基本相等。
3.电动吸引器洗胃
(1)接通电源:检查吸引器功能,安装灌洗装置。
(2)插管:同漏斗胃管洗胃方法。
(3)洗胃:开动吸引器,吸出胃内容物。负压宜保持在13.3kPa左右,留取第一次标本送检。关闭吸引器,夹紧贮液瓶上的引流管,开放输液管,使溶液流入胃内300~500ml。夹紧输液管,开放贮液瓶上的引流管,开动吸引器,吸出灌入的液体。反复灌洗,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