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框架到理论再到模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范式 浙大 谭荣

合集下载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在进行学术研究时,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对于论文的质量和科学性至关重要。

理论框架在研究之前为研究问题和目标提供指导,而研究模型则在研究中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

一、理论框架的作用与重要性理论框架是论文中的基本构架,它用来指导研究者对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一个好的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理论框架,研究者可以建立起研究问题与现有理论之间的联系,为研究提供逻辑和理论支持。

首先,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研究的理论基础。

每个研究都需要建立在特定的理论基础上,这些理论可以是经典的理论,也可以是前人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理论进行综述和分析,我们可以选择最合适的理论基础,并结合研究目标和问题进行调整和扩展。

其次,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研究中的概念模糊和理论冲突等问题。

在研究问题时,常常会遇到概念模糊或理论冲突的情况。

这时,我们可以借助理论框架来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顺理论之间的关系。

通过理论框架的构建,我们可以消除理论冲突,确保研究的逻辑严密性和科学性。

最后,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从研究问题的宏观角度进行分析,把握研究的整体框架和结构。

一个好的理论框架可以提供研究问题的整体分析框架,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和内在机制。

通过对理论框架的分析和细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展示研究结果,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二、研究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模型是理论框架的具体实施,它用来刻画理论框架中研究问题和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个好的研究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揭示实证研究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提供对现象和问题的解释和预测。

构建一个有效的研究模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研究模型必须与研究目标和问题紧密结合,关注实证研究中真正感兴趣的变量和关系。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报告中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应用

报告中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应用

报告中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应用一、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概述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

理论框架是一个理论体系的基础,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概念模型则是将理论框架具体化,将理论中的概念抽象成可操作的变量,用于研究对象的测量和分析。

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系统和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二、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影响1.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界定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清晰地提出研究问题,并对研究领域进行界定。

通过对理论的审视和总结,可以发现研究问题的重点和薄弱环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2. 研究假设的建立和检验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为研究提供了基础的假设,研究者可以基于理论框架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来检验假设的成立。

这样可以使研究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应用也对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提出了要求。

研究者需要根据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构建合理的问卷或实验设计,采集相关数据。

同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也需要根据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进行适当的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从而得到更加可靠和有效的统计结果。

三、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应用案例1. 教育研究中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应用在教育研究中,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教育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例如,研究者可以运用成就动机理论来调查学生的学习动力,或者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来分析教师的教学能力。

2. 经济学研究中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应用在经济学研究中,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研究者可以基于经济学家的消费理论,构建供需模型来分析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另外,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也可以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评估中,帮助政府决策者找到最佳的政策方案。

3. 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应用在心理学研究中,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

论文创作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

论文创作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

论文创作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在论文创作过程中,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理论框架为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研究模型则是对理论框架的具体表达和操作。

本文将通过分析论文创作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的作用和应用,探讨其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1. 理论框架的作用理论框架是研究中的基石,它为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在论文创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对于确定研究方向、提出研究问题、解答研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理清思路,减少冗余,提高研究效率。

2. 理论框架的选择选择理论框架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常用的理论框架包括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文化主义等。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方法论,研究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理论框架,以支持自己的研究问题。

3. 理论框架的构建构建理论框架需要从现有的学术研究中汲取经验和理念,将其结合到自己的研究中。

研究者可以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来积累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归纳总结为自己的理论框架。

构建理论框架需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和理论的完备性,确保理论框架能够满足研究问题的需求。

4. 研究模型的应用研究模型是理论框架在具体研究中的应用和表达。

研究模型是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起来的,可以通过实证分析等方式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在论文创作中,研究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对研究问题进行精确的描述和解释,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指导。

5. 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的关系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理论框架提供了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而研究模型则是对理论框架的进一步概括和具体化。

理论框架为研究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持,而研究模型则通过具体的变量和关系来展示理论框架的实证分析。

6. 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的创新在论文创作中,研究者可以选择已有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也可以进行创新。

创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在学术研究领域中,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们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途径来解释现象、构建假设和推导结论。

本文将介绍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并探讨它们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理论框架的定义与作用:理论框架是论文研究中的基础,它通常是用来解释研究问题或现象的一套理论概念和原则。

它不仅提供了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的出发点,还为研究者提供了方向和引导。

理论框架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理论指导:理论框架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思维模型,指导研究者如何从理论层面认识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通过理论框架,研究者可以明确研究目标、提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工具。

2. 知识积累: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相联系,形成知识积累。

通过对已有理论框架的探索和借鉴,研究者可以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研究问题所处的学术背景和理论体系。

3. 研究范式:理论框架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研究范式,即研究者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研究者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合的理论框架,以指导整个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二、研究模型的定义与作用:研究模型是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构建的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框架,用于解释和预测研究问题。

它是理论框架的具体展开和应用,常常包括变量、假设和关系等要素。

研究模型的作用包括:1. 问题解释:研究模型通过构建变量之间的关系,帮助研究者系统性地解释研究问题。

研究者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假设和变量,探索和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解释,寻求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

2. 数据分析:研究模型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供了指导。

研究者可以根据模型中的变量和关系,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

这有助于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 结果预测:研究模型可以被用来预测研究结果。

通过对模型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者可以推断某一变量变动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学术写作中的理论框架构建和研究模型

学术写作中的理论框架构建和研究模型

学术写作中的理论框架构建和研究模型学术写作是一种重要的学术活动,它是研究人员向学术界传达自己的观点、发现和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

在进行学术写作时,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是构建整个文章结构和内容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学术写作中理论框架的构建和研究模型的设计。

一、理论框架构建理论框架是研究文章的基础,它为研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

构建理论框架需要以下步骤:1. 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明确研究目的可以帮助研究者聚焦研究内容,而明确研究问题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

2. 文献综述:在构建理论框架之前,研究者需要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已有的理论框架和相关研究成果。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熟悉前人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理论观点,为构建新的理论框架提供参考。

3. 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

选择理论框架时,应考虑其与研究问题的契合程度、理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 定义关键概念和变量:在构建理论框架时,研究者需要明确关键概念和变量的定义和操作化方式。

清晰的概念定义和变量操作化有助于后续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5. 建立理论模型: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研究者可以建立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是理论框架在具体研究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研究问题,并提供研究假设的支持。

二、研究模型设计研究模型是研究过程中用来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框架。

在设计研究模型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1. 变量的选择:研究模型中的变量应该与研究问题和理论框架密切相关。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对它们进行定义和操作化。

2. 变量间关系的设定:在研究模型中,研究者需要设定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研究者需要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设定变量之间的关系。

3. 控制变量的考虑:在研究模型设计中,研究者需要考虑控制变量的问题。

控制变量是指对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外的其他变量进行控制,以排除其对变量关系的干扰。

社会科学研究模型

社会科学研究模型

社会科学研究模型
社会科学研究模型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理
解社会现象、收集和分析数据、评估理论假设,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会科学研究模型:
1. 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研究社会关系的理论和方法,
它通过量化社会行为主体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来描述社会结构。

2. 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文本、数据或其他信息来描述
其内容的客观过程。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特定主题或现象的频率、
重要性和变化趋势。

3. 因果模型:因果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社会现象因果关系的方法。


可以通过实验设计、调查问卷等方法来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4. 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可以同时评估多个自变量和因
变量的统计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了解社会现象之间的相
互作用关系。

5. 行动者-网络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是一种关注行动者之间的互动
和网络结构的社会科学理论,它可以通过量化方法来描述和解释社会
现象。

6. 话语分析:话语分析是一种关注语言、文本和社会实践的方法,它
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意义和意识形态。

7. 生态系统模型:生态系统模型是一种将个体和社会现象置于更大的
环境背景中进行分析的方法,它关注个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系。

这些模型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选择哪种模型取决于研究问题的性质、可用的数据和方法。

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研究者应该根据实际情
况选择最合适的模型,并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

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

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理论框架(Theoretical framework)指的是研究者在进行研究之前,对相关理论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形成一个逻辑严谨的基础框架。

研究模型(Research model)则是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概念化、操作化和假设设置等步骤构建起来的一个具体模型,用来解决研究问题。

一、理论框架的作用理论框架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理论框架能够帮助研究者对现有理论进行整合和梳理,从而准确定义研究问题和目标。

其次,理论框架可以提供一种逻辑的组织结构,使整篇论文的内容具备连贯性和科学性。

再次,理论框架可以为研究方法的选择和数据分析提供参考和依据。

最后,理论框架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推广。

二、构建理论框架的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对已有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提炼出理论框架的要素和关键概念。

2. 理论比较法:将不同理论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找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形成一个综合而完整的理论框架。

3. 经验总结法:通过自身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具体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以解决实际问题。

三、研究模型的构建研究模型是理论框架的具体实施,是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研究方案。

研究模型包含了变量的概念化、操作化和假设设置等要素。

1. 变量的概念化:将研究问题中的关键概念转化为可度量和观察的变量,以方便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 变量的操作化:确定衡量变量的具体指标和测量方法,使得变量能够获得具体的观察值。

3. 假设设置:基于理论框架和研究目标,构建假设来解决研究问题,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依据。

四、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的关系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

理论框架提供了研究模型的基础和灵感,而研究模型则是对理论框架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

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为研究者提供了解决研究问题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

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

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在论文写作中,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为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结构和理论基础,有助于增强论文的可信度和逻辑性。

本文将探讨在论文写作中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的作用,并提供一些有助于构建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的方法和技巧。

一、理论框架的作用理论框架是指在研究问题之前,对相关理论进行整理和归纳,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从而指导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理清思路,确定研究范围,并提供参考和支持,使论文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首先,理论框架有助于定义研究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归纳,研究者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并界定其范围。

这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研究主题,并对现有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估。

其次,理论框架可以提供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论文中,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和分析研究结果,使其具有科学性和可信度。

通过引用和应用相关理论,研究者可以与前人的研究建立联系,并为自己的研究结果提供合理的解释和论证。

最后,理论框架有助于整合研究信息和结果。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能会面临大量的信息和数据,理论框架可以帮助他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归纳,并从中提取关键观点和结论。

这有助于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逻辑性,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二、构建理论框架的方法和技巧在构建理论框架时,研究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其完整性和合理性:1. 文献综述:在构建理论框架之前,研究者应该进行广泛的文献综述,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理论观点。

这有助于研究者掌握当前的研究进展,并找到有关主题的理论资源。

2. 理论选择:在构建理论框架时,研究者应该选择与自己研究问题相关的理论。

这些理论应该能够解释研究现象,并提供研究问题的合理解释和解决方案。

3. 框架建立:在选择了适当的理论之后,研究者可以开始构建理论框架。

理论框架可以按照结构化的方式来建立,例如使用概念图、逻辑模型等来表示理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学术论文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

学术论文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

学术论文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学术论文是一种重要的学术写作形式,它不仅要求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扎实的研究能力,还需要在构建合适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上下功夫。

本文将介绍学术论文中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应该注意的要点。

一、理论框架的概念与作用理论框架是学术论文中一个基本的概念,指的是对研究问题的背景、目的和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并通过相关理论的选择与整合提供分析解释问题的框架。

在学术论文中,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问题的背景与目的,指导研究的方法与步骤,并为结果的呈现和讨论提供逻辑支持。

在构建理论框架时,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问题所属的学科领域,并对该领域内的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考察。

通过深入了解相关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研究者可以构建起一个有机系统的理论框架,该框架能够帮助解决研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

二、研究模型的概念与构建研究模型是学术论文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研究者根据理论框架所建立的一种对研究对象进行解释和预测的系统化描述。

研究模型是研究问题的核心,它能够产生有关各种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并提供评估的方法。

在构建研究模型时,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对象的特征,并根据相关理论框架选择合适的变量进行定义和测量。

研究模型的构建需要符合逻辑推理和科学原则,确保研究问题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的关系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理论框架为研究问题的解释和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研究模型则是理论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方案。

在学术论文撰写中,研究者需要将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

研究者首先要明确理论框架,挖掘框架内的理论资源和概念,然后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构建起相应的研究模型。

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的良好结合,能够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使研究结果更加有说服力和可靠性。

四、构建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的要点构建理论框架与研究模型的过程需要研究者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理论框架的选择: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学科背景,选择适合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

研究范式与理论模型

研究范式与理论模型

研究范式与理论模型一、介绍研究范式与理论模型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研究范式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问题,以及所处的学科背景和研究环境,所采用的一种总体的理论框架或方法论。

而理论模型则是在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对具体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构建,用以解释和预测现象,并指导实际的研究活动。

二、研究范式的分类与探讨1. 定性研究范式:对于一些无法量化的现象和问题,研究者常常采用定性研究范式。

这种范式注重理解事物的本质、过程和关系,通过深入的观察、访谈和文本分析等方法获得数据,进行主题的归类和概念的构建,从而得出结论。

2. 定量研究范式:与定性研究范式相反,定量研究范式更注重数值的测量、统计和模型的构建。

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等手段,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值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3. 阐释研究范式:阐释研究范式注重个体内心和行为的意义和解释,强调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解释和理解。

研究者通过对话、观察和参与等方法,获取被研究对象的真实感受和意义,从而揭示事物的内在逻辑。

4. 实证研究范式:实证研究范式强调以观察到的现象和可验证的知识为基础,依据经验事实和证据进行研究。

研究者通过实证的方法,如实证验证、实证推理等,验证或证伪某个理论模型,以求得客观的真理。

5. 参与研究范式:参与研究范式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的互动和合作,认为研究者作为一个参与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现象。

研究者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等方法,与被研究者建立亲密的关系,并全面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

6. 综合研究范式:综合研究范式并不强调单一的理论框架或方法论,而是将不同的范式进行综合运用。

研究者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目的,灵活运用各种研究范式和方法,从而获取更丰富和全面的研究结果。

三、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应用1. 基础理论模型:基础理论模型是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对问题进行基本的解释和描述。

在基础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更深入和具体的研究。

[社会学]从框架到理论再到模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范式浙大谭荣

[社会学]从框架到理论再到模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范式浙大谭荣
•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改进:上升到治理结构层次 •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改进:上升到制度环境层次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改进:
上升到治理结构层次

寻找合适的治理结构来提高效率 交


市场治理结构
混合治理结构

层级治理结构
O
K1
K2
来源:Williamson (1991)
交易属性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改进:
上升到治理结构层次
第一层次
层次
社会基础: 非正式制度 (风俗、传统、习惯、道德、宗教)
变化频率 (年份)
102 to 103
目的
无法计算获知 的,自发地产生
理论 社会学
第二层次
制度环境:
游戏的正式制度 (产权、政体、司法、行政)
第三层次
治理结构:
游戏的进行--契约 (根据交易安排治理机构)
第四层次
资源配置:
(价格和数量;激励机制)
• 农地非农化治理结构:“政府” or “市场” (简化) • 衡量“政府” or “市场” 产生的交易费用 • 交易费用经济学在实证研究上的进展(两个阶段) • 通过H市数据,估计“政府” or “市场”的交易费用函数 • 测算了“政府” or “市场”的交易费用 • 分析了交易属性与交易费用、治理结构选择的关系 • 探讨了治理结构在提高农地非农化效率上的作用
陷入困惑
– 问题3:P3和Q3在现实中存在吗? • 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P3和Q3不存在
– 问题4:衡量农地“非市场价值”的价值究 竟是什么? • “最优捕获量”和“最优灌溉量” ?
尝试寻找新的理论
• 经济学范畴的效率是什么?农地非农化的 效率是什么?
– 一个人用10J的功将1kg的物品抬高了1m(设 g=10)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一.什么是范式?(一)范式的含义“范式”(Paradigm),源自希腊文,有“共同显示”的意思,由此引出模式、模型、范例等含义。

托马斯·库恩在1963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范式概念。

他用范式概念来解释科学革命,将科学发展过程分为:前范式阶段、范式阶段、革命阶段和新范式阶段。

在他看来,科学家通常在占主导地位的范式框架内进行研究工作,但是随着反常现象的逐渐增多,传统的范式框架难以容纳和解释这些现象,于是就提出新的范式,进而用新范式来取代旧范式。

科学的历史就是范式革命的历史。

库恩本人没有直接明确地给范式下定义。

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将范式理解为:范式是用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一套完整的概念框架,它不仅形塑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而且也影响了人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

人们看世界,就像相框装照片一样,所选用的相框会影响人们对照片的看法,对范式的选择也会影响人们对研究问题的看法。

凡是包括一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如关于知识本质的看法、方法论、有效性标准。

范式远比理论要复杂。

人们也永远跳不出某种范式来看世界。

每个人看世界,都是把世界装入自己的“框架”当中。

(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及其特点1.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具有不同研究范式的两个人对于同一个社会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

比如马尔萨斯和马克思关于人口学说就是一个例子。

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的自然规律导致人口过剩。

马克思:人口相对过剩,阶段性。

两者用不同范式解释同一现象,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社会科学的范式之间相互竞争。

(1)凡是竞争能够促进学术发展。

主要表现:①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对某个范式的过度的、非理性的迷信;②可以更好地理解用不同范式所得到的观点和行为;③能够跨出固有范式,得到意外惊喜。

(2)范式之争也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论,使社会科学研究陷于停滞。

(3)情境差异和社会变迁对范式会有影响。

范式的选择代表着对不同层次的社会现实的选择。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模型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模型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模型在论文中,理论框架和模型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为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分析框架,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并验证研究结果。

本文将探讨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模型,介绍其基本概念、作用和应用,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一、理论框架的概念与作用理论框架是论文的基础,是研究者在开展研究之前所形成的一种有关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观点和假设。

它为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视角,有助于解释研究现象、研究动因和研究结果。

理论框架可以是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结合,也可以是一门学科内部的理论框架。

在论文中,理论框架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引导研究者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确定研究的范围和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它可以给研究提供一种理论上的解释和解答,帮助研究者建立相应的假设和研究模型。

最后,它可以提供研究所需的思维工具和研究方法,指导研究者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解读。

二、模型的概念与种类模型是研究者在理论框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和抽象的一种工具。

它可以是定量的数学模型,也可以是定性的概念模型。

模型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经济模型、社会学模型、物理模型等。

在论文中,模型通常是根据理论框架所得到的逻辑结构和关系的表示。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论文中的模型可以分为描述模型和解释模型。

描述模型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描述的工具,通过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揭示出研究对象的内在机制。

解释模型是对研究问题进行解释的工具,通过建立假设和推断关系,从而解释现象或验证研究假设。

三、理论框架与模型的应用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理论框架与模型在论文中的应用,下面以一篇关于教育领域的论文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研究对象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研究问题是探究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在理论框架的选择上,研究者可以结合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来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框架,确定研究范围和目标。

在这个案例中,研究者可以选择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文化背景、父母教育方式等作为理论框架的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揭示出它们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理论框架与范式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理论框架与范式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理论框架与范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理论框架与范式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理论框架指的是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种思维模式或者认识方式,它通过概念、假设和理论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的研究框架,从而帮助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范式则是指在某个特定学科领域内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方法论,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共同的研究基础和方法论。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理论框架通常包括三个层面: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本体论指的是对于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存在状态的认识,它是理论框架的基础。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清晰地界定研究的对象以及其特点和属性。

认识论则涉及到研究者对于社会现象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它决定了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方式。

方法论则是指针对特定研究问题所采取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

范式是在某个特定学科领域内,广泛接受和认同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方法论。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同的范式可能会因学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比如,在经济学领域,新古典经济学范式被广泛应用,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体行为的理性性质;而在社会学领域,冲突理论范式则更加重视社会中的利益冲突和不平等问题。

范式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共同的基准和方法,使得他们能够在特定的学科领域内进行有效的研究。

理论框架与范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使得研究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其次,理论框架和范式可以引导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从而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理论框架和范式还可以促使研究者开展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研究,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和范式来解决。

不同的问题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因此研究者需要具备开放的思维和跨学科的能力。

此外,由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者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以应对研究的挑战和需求。

研究报告中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构建

研究报告中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构建

研究报告中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构建导言: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研究报告是将研究成果呈现给他人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编写研究报告时,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构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本文将探讨研究报告中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构建,并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1. 定义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理论框架是一个理论观点的骨架,它将可观察的数据和假设联系起来,为研究提供指导。

概念模型是理论框架的一个具体表达形式,它通过定义和描述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解释现象。

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构建有助于研究者梳理思路,明晰研究目标。

2. 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关系理论框架是概念模型的基础,没有理论框架,概念模型无从谈起。

概念模型通过具体的假设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理论框架中的概念和观察数据之间的联系。

理论框架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思路和范式,概念模型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具体问题进行解释和探究。

3. 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构建过程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构建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首先,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并寻找相关的理论基础。

然后,通过文献综述和前期研究,对已有理论进行总结和归纳。

接下来,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提出合适的假设,并根据假设构建概念模型。

最后,通过实证研究,不断修正和完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

4. 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共同要素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有一些共同的要素,如概念定义、假设、变量与关系。

概念定义是理论框架的核心,它明确了研究中所使用的术语的含义。

假设是对理论框架的实验研究提出的预测,它为研究提供了方向。

变量与关系则是概念模型的基础,通过描述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现象背后的机制。

5. 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应用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在研究报告中的应用是为了解决研究问题和验证假设。

通过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出实证研究的结论,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同时,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也可以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促进学科的发展。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一、引言在学术研究中,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是论文撰写的基础。

理论框架为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概念的支持,而概念模型则是对理论框架在实证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本文将介绍论文中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和运用它们。

二、理论框架的重要性理论框架是论文研究的基石,它提供了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界定研究的范围、明确研究目标和提出研究假设。

理论框架能够指引研究者进行文献综述,系统地回顾和分析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同时,理论框架也能够帮助研究者解释和解决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准。

三、构建理论框架的方法在构建理论框架时,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概念。

研究者可以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来寻找和确定适合研究问题的理论框架。

此外,理论框架还可以根据具体研究对象进行调整和修改。

确立理论框架后,研究者需详细说明其理论框架的构成要素,并解释其与研究问题的关联。

四、概念模型的作用概念模型是对理论框架在实证研究中的转化和应用。

它是论文研究的可视化工具,以图表或图形形式展现理论框架中的概念及其关系。

概念模型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理论框架,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研究设计和研究实施过程。

概念模型的建立需要清晰地定义各个概念,并画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

五、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构建概念模型时,研究者可以采用概念映射或系统动力学等方法。

概念映射法适用于静态的概念模型,通过绘制概念之间的关系图来展示理论框架中的概念及其关系。

而系统动力学则适用于动态的概念模型,它利用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来研究概念之间的动态变化。

在构建概念模型时,研究者还需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模型的可解释性。

六、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的应用案例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社会科学领域为例,研究者可以通过构建适当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来探究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

在经济学领域,研究者可以依据经济理论和建立相应的概念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框架与概念模型

研究框架与概念模型

研究框架与概念模型导语:在进行研究过程中,研究框架和概念模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研究框架是指研究者对于研究问题进行的整体性思考,而概念模型则是用来描述和解释研究问题的理论模型。

本文将分别从定义、构建、应用和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详细论述研究框架和概念模型。

①研究框架的定义和构建研究框架是研究者对于研究问题进行整体性思考的结果,是研究过程中的指导性工具。

研究框架的构建需要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来考虑。

理论层面是指研究者从已有的理论框架中选择适用于研究问题的理论进行整合和应用。

实证层面是指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和发现。

②研究框架的应用和评估研究框架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流程和解释研究结果。

研究框架的应用需要考虑到实际的研究背景和目标,同时也需要灵活性,以便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研究框架的评估主要从科学性、可行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来考虑,通过对研究框架的评估可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③概念模型的定义和构建概念模型是用来描述和解释研究问题的理论模型,是研究过程中理论层面的表达工具。

概念模型的构建需要从概念的定义和关系入手,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来描述和解释研究问题。

概念模型的构建需要基于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研究问题的特点和目标。

④概念模型的应用和发展概念模型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指导研究过程、推理和推论以及解释和分析研究结果。

概念模型的应用需要在实际研究中进行验证和修正,以提高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概念模型的发展需要考虑到研究领域的变化和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概念模型,以适应新的研究问题和需求。

⑤研究框架和概念模型的关系研究框架和概念模型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研究框架提供了研究的整体性思考和指导,而概念模型则用于具体描述和解释研究问题。

研究框架提供了概念模型构建的基础,而概念模型则为研究框架的实证提供了支持。

学术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构建研究框架的指导

学术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构建研究框架的指导

学术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构建研究框架的指导在学术研究中,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为研究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理论框架是研究者用来解释现象或问题的基本假设和原则的结构框架,而概念模型则是对理论框架中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行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表达。

本文将讨论学术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构建的指导原则,探讨如何有效地构建一个科学且具有可解释性的研究框架。

一、理论框架的构建理论框架是学术研究的核心,它提供了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和解释逻辑。

在构建理论框架时,研究者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目的和问题研究目的和问题是构建理论框架的出发点,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

理论框架应该能够很好地解释研究问题,并提供有关因果关系、机制或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

2. 文献综述在构建理论框架之前,研究者需要进行充分的文献综述,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理论模型。

文献综述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还可以为构建理论框架提供参考和借鉴。

3. 理论选择根据研究问题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理论或理论体系来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

理论选择需要考虑与研究问题的契合度、理论的解释力和解释范围等因素。

理论选择不应该是主观的,而是要有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依据。

4. 确定理论变量在构建理论框架时,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所涉及到的理论变量。

理论变量是理论框架中的核心要素,它们代表了研究问题中的关键概念或变量,并定义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需要对这些变量进行具体化和操作化的定义,以便能够进行具体的研究。

二、概念模型的构建概念模型是理论框架中理论变量的具体表达,它是理论框架在实证研究中的可操作化表达。

概念模型的构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1. 清晰定义变量研究者需要对每个理论变量进行准确的定义,明确它们的含义和操作定义。

定义变量时应该避免模糊和歧义的表述,确保研究者和读者对变量的理解是一致的。

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理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理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理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在研究领域中,主要的理论框架是指一套系统化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体系,用于解释和分析特定研究领域中的现象、问题和关系。

这些理论框架是研究者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理论工具,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解释研究主题,并为实践提供指导。

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主要理论框架,具体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与学科。

下面将以几个典型的研究领域作为示例,介绍它们的主要理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首先,以社会科学领域为例。

社会科学研究通常使用社会理论来研究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

在社会学领域,主要的理论框架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交互主义等。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功能相互依存,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中阶级和权力的不平等导致的冲突,交互主义强调社会行为的符号交互和意义构建。

在实际应用中,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理论框架来分析现象、解释问题和构建研究模型。

例如,犯罪学研究中,功能主义可用来解释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冲突理论可用来解释犯罪行为与社会不平等之间的关系,交互主义可用来研究犯罪行为的个体经验和社会交互。

其次,以自然科学领域为例。

自然科学研究通常以理论框架为基础,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实验和验证理论。

在物理学领域,主要的理论框架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等。

相对论用于描述宏观物体和时空的关系,量子力学用于描述微观世界中的粒子行为,统计力学用于描述大量粒子的行为统计。

在实践应用中,自然科学的研究者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

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进化论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物种的起源和生物多样性。

在化学研究中,量子化学理论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反应。

最后,以教育学领域为例。

教育学研究通常涉及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

主要的理论框架包括行为主义、认知构建主义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行为主义关注学习的外部刺激和响应,认知构建主义关注学习的主动构建和知识的建构,社会文化理论关注学习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以文本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从内容分析到算法模型

以文本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从内容分析到算法模型

以文本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从内容分析到算法模型
胡安宁
【期刊名称】《学术论坛》
【年(卷),期】2022(45)1
【摘要】文章系统讨论了社会科学研究中以文本为基础的多种方法论,将其分类为以传统内容分析为代表的诠释导向的文本探索方法,以语义网分析和量化叙事分析为代表的诠释与结构并重的文本探索方法以及以主题模型和词嵌入模型为代表的结构导向的文本探索方法。

这些方法提出的历史时间点各不相同,呈现出一定的先后次序性,因此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方法分析策略,文章展示了以文本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变迁图景。

这一图景在研究目标上,从诠释逐渐转向因果和预测;在研究手段上,从人工为主导逐渐转向机器为主导;在研究对象上,从对意义的寻求逐渐转向对结构的探究。

围绕着日渐兴起的以算法为导向的社会科学文本分析技术,文章从数据清洗、数据过拟合和结果验证三个方面讨论了其潜在的局限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页数】8页(P1-8)
【作者】胡安宁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3
【相关文献】
1.基于内容分析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热点挖掘方法
2.基于半监督LDA主题模型的ZeroNet文本内容分析
3.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的政策工具研究--基于16个城市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
4.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的政策工具研究
——基于16个城市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5.从文本到社会知识:基于文本的社会科学研究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陷入困惑
• 问题:
– 问题1:计算出来的数字究竟具有什么意 义? – 问题2:按照这个思路,过度性损失可以 得到解决吗?(市场失灵了,由政府来 解决,政府本身的失灵,需要根据市场 的标准来调节)
陷入困惑
– 问题3:P3和Q3在现实中存在吗? • 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P3和Q3不存在 – 问题4:衡量农地“非市场价值”的价值究 竟是什么? • “最优捕获量”和“最优灌溉量” ?
Qds = Qss
• 1999-2003年Y市现有的土地市场结构造成 该市农地过度非农化183.5公顷,占总非农 化面积的33.73%。 • 社会福利分配变化(农地所有者的福利损 失):
– 27.63%转移给了政府重点支持的工业企业 – 7.65%转移给了政府 – 64.72%成为社会净损失而浪费掉了 China Economic Review,2011年第4期(SSCI)
二、框架、理论和模型:基本概念 • 理论
– 为框架中的变量赋予特定的意义 – 解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 预测可能的结果
二、框架、理论和模型:基本概念 • 模型
– 对理论中的变量或者参数进行准确的设定 – 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结果的预测
二、框架、理论和模型:基本概念
• 三者关系
框架
理论
模型
三、从框架到理论到模型:一个范式 • 范式:先用一个框架来描述问题,再 用一种理论来分析问题,最后如果需 要,再用模型来验证分析。 • 题外话:
高排他性 高竞争性 低竞争性 私人资源 “俱乐部”资源 低排他性 “公共池塘”资 源 公共资源
是理论错了,还是假设前提的局限?
尝试寻找新的理论
• 看理论的前提假设
– 前提假设的必然:理论与现实的区别
– 经济学发展的两个阶段:交易费用
尝试寻找新的理论
• 讨论效率的本质
– 现实中本来不存在的概念 – 两个条件
6. 成本收益的预期
Four-Level-Social-Analysis
层次 第一层次 社会基础: 非正式制度 (风俗、传统、习惯、道德、宗教) 制度环境: 第二层次
游戏的正式制度 (产权、政体、司法、行政)
变化频率 (年份) 102 to 103
目的 无法计算获知 的,自发地产生
理论
社会学
10 to 102
接近增长260 倍
492082 542338
129096577
39157
减少 129135734 11.3%
471102
437089
34013
谭荣、曲福田:管理世界,2009年第12期
• 对中国农地非农化效率提高的启示
– “市场配置”与“政府干预”的交易费用 – 需要“政府干预” – 效率提升的空间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改进:
上升到治理结构层次
“政府治理”的任 务 (58个任务) 现状估计的交易 费用 如果全部“政府治 理” 如果全部“市场治 理” 模型理论上的“最 优” 492082 “市场治理”的任 务 (25个任务) 总计 (83个任务) 531239
增加 39157 28.34%
50256
尝试寻找新的理论
• 微观领域的资源/(交易)
– 不可衡量的交易费用影响不大,市场的供需价 格和数量就是最好的治理结构 – 为什么新古典流行了那么久
• 公共领域的资源/(交易)
– 不可衡量的交易费用影响很大,市场处于“失 灵”状态,即使此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变化 仍然是最敏感的。 – 寻找合适的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来减少不可衡 量的交易费用,进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效率。
– 两个政府市场:农地征用和城市土地一 级市场 – 两个准完全市场:农用地租赁和城市二 级市场
• 三市场的均衡模型
农地征用市场
需求 供给 市场出清 需求 供给 市场出清 需求 供给 市场出清
a a Qd = Qd ( P a , P p ,⋅ ⋅ ⋅)
Qsa = Qsa ( P a , P p ,⋅ ⋅ ⋅)
外部变量
IAD的分析框架控制
相互联系 • 例一:IAD分析框架 地位 行动
行动者
信息
外部变量
净成本收益 行动舞台
家庭、企业、 社区、政府、市 潜在结果 场、灌溉系统、国际谈判—— 参与者行动时所面临的自然、 任何存在行为者行动的地方! 社会和制度的约束的局面
自然禀赋 行动者默认的行动逻辑
可观测的行动和结果 评价标准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改进 • 上升到制度环境层次的要求
交 易 费 用 市场治理结构 混合治理结构 层级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层次
制度设计
资源配置层次 (状态I) 农地非农化结果 (状态II)
数学计算 决策指导
人 类
制度绩效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分 析
农地非农化效率“三层次”分析框架图
新的分析思路
•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判断:资源配置层次的参考 •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判断:是否需要上升到治理结 构层次和制度环境层次? •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改进:上升到治理结构层次 •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改进:上升到制度环境层次
来源:Williamson (2000)
四、我的历程:从模型到理论再到框架 • 观察到的现象
– 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 8.1%、0.1、2/5、2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农地大量非农化
• 年均30万公顷(1978-2008)
– 粮食安全 – 经济低效 – 生态和环境退化 – 农民问题
第一阶段(2002-2005):陷入模型 理论问题:农地非农化的配置效率
1 to 10
交易费用经济学
资源配置: 第四层次
(价格和数量;激励机制)
持续不断
新古典经济学/ 代理理论
来源:Williamson (2000)
P
MC’’ MC’
MC
交 易 费 用
市场制 混合制 层级制
MR
Q O K1 K2 交易属性
及时跳出理论看分析框架
正式制度层次 制度约束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分 析
从框架到理论再到模型:社 会科学研究的一个范式
谭荣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1-10-13
主要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二、框架、理论和模型:基本概念 三、从框架到理论、再到模型:一个范式 四、一个例子
一、问题的提出
• 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 选择理论和设计模型前应该考虑什么? – 为什么专家的思路是那么清晰和全面?
尝试寻找新的理论
• 经济学范畴的效率是什么?农地非农化的 效率是什么?
– 一个人用10J的功将1kg的物品抬高了1m(设 g=10) – 饲养最后一头羊的售价等于饲养最后一头羊的 喂养投入 – 按照土地农业用途的边际收益=非农业用途的 边际收益的原则来进行农地非农化
尝试寻找新的理论
• 物品(资源)的分类
制定正确的制度 环境,取得一阶 的效率 设计正确的治 理结构,取得 二阶的效率 实现边际最 优,取得三阶 效率
产权经济学 实证政治理论
治理结构: 第三层次
游戏的进行--契约 (根据交易安排治理机构)
1 to 10
交易费用经济学
资源配置: 第四层次
(价格和数量;激励机制)
持续不断
新古典经济学/ 代理理论
初尝甜头
• 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 温总理批示 •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 尝试新的模型
– 与现实更加靠近:对微观市场的实证 – 供需曲线的估计 – 过度性损失的计算 – 福利分配的计算
PA' P* PS PA O QA Q* Q* E
F S
G H QS
D
• 中国土地市场结构特征
– 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是范式的前提 – 没有强调“模型”是科学研究的必需品
三、从框架到理论到模型:一个范式 • 常用的框架:
– IAD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 – Four-Level-Social-Analysis – IoS(Institution of Sustainability) – ISI(Integrative and Segregative institutions)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改进:
上升到治理结构层次
• 寻找合适的治理结构来提高效率
交 易 费 用 市场治理结构 混合治理结构 层级治理结构
O
K1
K2
交易属性
来源:Williamson (1991)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改进:
上升到治理结构层次 • • • • • • • 农地非农化治理结构:“政府” or “市场” (简化) 衡量“政府” or “市场” 产生的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经济学在实证研究上的进展(两个阶段) 通过H市数据,估计“政府” or “市场”的交易费用函数 测算了“政府” or “市场”的交易费用 分析了交易属性与交易费用、治理结构选择的关系 探讨了治理结构在提高农地非农化效率上的作用 Urban Studies 2012年第3期, (SSCI)
尝试寻找新的理论
• 农地非农化的效率
– 偏向于公共领域资源利用的效率
• 判断资源利用的边际收益(MR)和边际成本 (MC)的信息。 • 外部性是现有市场无法体现的 • 需要高于市场配置层次的治理结构或制度环境的变 化来实现效率
猛然醒悟:Four-Level-Social-Analysis
层次 第一层次 社会基础: 非正式制度 (风俗、传统、习惯、道德、宗教) 制度环境: 第二层次
游戏的正式制度 (产权、政体、司法、行政)
变化频率 (年份) 102 to 103
目的 无法计算获知 的,自发地产生
理论
社会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