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合集下载

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

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

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实施办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制度,是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激励在校本科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18〕5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8〕10号)的文件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推免生工作,制定本办法。

一、推荐原则推免生工作遵循全面衡量、择优选拔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推免生工作。

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一般由校领导及研究生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团委、纪委办(监察处)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研究生院负责全校推免生的选拔组织工作,校团委负责支教团专项计划推免生的选拔工作。

各有关学院成立推免生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推免生工作。

工作小组一般由各学院有关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组成。

三、推荐条件被推荐学生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一)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

(二)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行良好,诚实守信,没有因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或其它违法违纪而受到处分的记录。

(三)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四级)成绩不低于425分,外语专业学生专业四级成绩良好及以上。

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六级)成绩高于425分者,优先考虑。

(四)学习成绩优良,前3学年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全部考核通过,且此类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列专业年级排名前30%。

申请支教团专项计划推免生,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列前50%。

具有特殊学术专长或突出培养潜质的学生,经3名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可申请推免资格。

这类学生须符合以上被推荐基本条件(一)(二)(三)款之规定,平均学分绩点须在本专业年级排名前50%,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或创业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及其它经校团委、教务处等组织部门认定的省级以上科技学术类竞赛,获全国三等(铜奖)或省级一等以上奖励(集体项目须排名前二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1. 引言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制定本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本文档主要包含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方式与方法、培养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指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来说,研究生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开展科学研究,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具备良好的科研与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科研伦理和社会责任意识;3. 培养体系为了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是必要的。

本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中制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体系:3.1 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设置应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科前沿与发展方向的专业课程;•学术规范与科研方法的综合培训课程;•学术交流与学术合作的学术讲座与学术会议等活动;•科研训练与实践环节。

3.2 导师制度导师制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导师应具备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优秀的学术水平,并具备较高的人道与责任感。

导师应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论文撰写等工作,并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

3.3 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学术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学术交流与合作包括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发表等活动,研究生应主动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扩大学术影响力。

4. 培养方式与方法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方式和方法应得到合理的安排和选择。

研究生培养方式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强化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培养应注重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项目、实验室实践和科研训练,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doc

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doc

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为推进我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以职业为导向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提升,成为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要确保符合全国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指导性培养方案及专业学位标准,特别关注专业评估相关最新要求。

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具体学制由各领域确定。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1.5年,学位论文形成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在籍年限累计不超过5年(从入学至毕业),在校攻读时间最短不得少于1.5年。

三、课程设置和学分1.课程设置我校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A类)、专业基础学位课(B类)、专业学位课(C类)、专业选修课(D类)、公共选修课(E类)五类和补修课程(F类)。

学位课是必选课(明确可选除外),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外国语、数学基础课(或其他核心课程)、专业基础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

在选修课中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实践课程和专业外语。

工程领域的实践课程开设不少于4门,工程硕士必选实践课程不少于4学分。

实践课程可以是以下三种方式,由各领域自行确定形式和内容:(1)具有特定主题的实验课或以实验为主的专题课;(2)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的课程,企(行)业专家参与授课,共同进行课程教学;(3)案例编写和分析,等。

公共选修课注重提升研究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科学研究方法、学术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主要开设“自然辩证法”“文献检索”“知识产权”“第二外国语”“学术与职业素养”等课程。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创新能力r——以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制)订为例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创新能力r——以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制)订为例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创新能力r——以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
生培养方案修(制)订为例
张旭;李峥;鲁萍
【期刊名称】《高教学刊》
【年(卷),期】2018(000)003
【摘要】培养方案是指导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纲领性文件.课程体系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门.文章介绍了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制)订过程中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具体举措,为地方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提供经验借鉴.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张旭;李峥;鲁萍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 212003;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 212003;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 212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协同创新视角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r——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J], 张旭;李峥;鲁萍
2.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探讨 [J], 邓杉;赵茜;杜嘉
3.创新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以南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
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为例 [J], 薛宝琪
4.基于需求导向的我国全日制体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优化研究——以运动训练领域为例 [J], 冯本余; 张建华; 任沛尧; 闫艳
5.基于需求导向的我国全日制体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优化研究--以运动训练领域为例 [J], 冯本余; 张建华; 任沛尧; 闫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
经三方协商,江苏科技大学(以下称乙方)拟录取(以下称丙方)为定向(以下称甲方)培养硕士研究生(正式录取资格以录取通知书为准)。

达成协议如下:
一、丙方拟录取专业为,学习方式为,其培养、论文、学位授予、政治思想及学籍管理等均按乙方有关规定执行。

二、丙方被录取为定向甲方培养研究生后,其人事、工资、户口等关系保留在甲方。

三、丙方在读期间,若要报考博士生或联系出国留学,必须经甲方同意。

丙方毕业后,应按期回甲方工作,如另行就业需征得甲方同意。

四、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乙方和丙方各执一份,自丙方录取通知书下发之日生效。

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丙三方协商解决。

甲方(人事部门盖章):乙方(研究生管理部门盖章):丙方(签名):2020年月日2020年月日2020 年月日。

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根据《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2014年4月修订)、《2014年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方案》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件精神,为推进我校工商管理硕士(以下简称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特制定本总则。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企业或经济管理部门需要、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好的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具体的培养目标如下: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2.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商业道德;具有企业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业精神。

3.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企业管理所需要的基本分析方法与工具;掌握与企业职能管理、综合管理相联系的专业知识。

4.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通过各种课程和案例教学、企业实践、学位论文工作等环节培养学生从事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全球视野下把握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分析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决策和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对外交往、商务洽谈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MBA学制为2年,学习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在校攻读时间最短不得少于1.5年。

三、课程设置和学分1.课程设置我校MBA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四类。

学位课是必选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学位课。

2.学分要求在校期间应修满51学分,其中学位课38学分,第二课堂2学分,专业与职业素养1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其他学分由选修课取得,选修课可根据每届生源情况,相对集中选课。

第二课堂包括学术讲座、企业参观实习、课外拓展训练等活动,由学院负责组织和考核。

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17)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科学与技术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3年。

三、培养方式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聘任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经验的中学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课程、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等四个模块。

非师范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教师教育课程,不计学分。

跨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课,不计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7学分)1.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3学分)2.英语(4学分)3.教育技术学(2学分)4.教育学原理(2学分)5.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6.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7.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科学教育方向1.科学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2.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学分)3.科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4.科学学习心理研究(2 学分)5.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专题(2 学分)通用技术教育方向1.通用技术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2.通用技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学分)3.通用技术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4.通用技术学习心理研究(2 学分)5.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专题(2 学分)(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教育统计与SPSS(2学分)2.科学与技术教育研究案例(2学分)3.物质科学概要/地球科学概要/生命科学概要(2 学分)4.科学、技术与社会(2学分)5.科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2 学分)6.科技发展史(2 学分)(四)专业实践(8学分)1.微型教学(2学分)2.教育见习(1学分)3.课例分析(2学分)4.教育调查(1学分)5.教育实习(2学分)六、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包括微型教学、教育见习、课例分析、教育调查、教育实习等实践形式。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总则))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如下目标: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

(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新见解。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三)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二至三年。

其中约一年左右的时间用于完成课程学习、调研和选题等工作,不少于一年的时间用于进行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

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四年。

三、学科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的设置应紧密联系本学科的基础研究,体现本学科自身优势和特点,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和发展过程,同时又要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促进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使硕士研究生培养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课程设置应有利于硕士研究生加深加厚基础理论、获取本门学科的最新信息,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构建面向未来的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应处理好与本科阶段课程的衔接与层次关系。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部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要求:文学类、法学类、哲学类、教育学类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至少为20学分;其他学科门类不少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至少18学分。

为提高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要求每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人文社科专题讲座或科技学术活动不少于20次。

学位课程应反映本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现本学科的共同基础,按一级学科设置,由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或专业课三部分组成。

(建筑工程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部

(建筑工程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部

(建筑工程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部船舶和海洋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船舶和海洋工程学院二OO七年三月二十壹日目录壹江苏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二船舶和海洋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1.船舶和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2.结构工程………………………………………………………………………………3.流体力学………………………………………………………………………………4.工程力学………………………………………………………………………………三船舶和海洋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目录汇总表……………………………………四船舶和海洋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注:每门课程所于页数参见第页研究生课程目录汇总表)江苏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江科大校研〔2006〕143号为进壹步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和教育部教研〔2000〕1号文以及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现对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培养方案修订如下:壹、培养目标我校硕士生培养的总体要求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夯实理论基础,强化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技能”为基本出发点,以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形成我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

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作风。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应掌握壹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我校硕士生实行学分制,于校学习期限壹般为二年半,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壹年,其余为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于籍年限累计不超过6年(从入学至毕业)。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1. 培养目标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总则是为了确保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自己,并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研究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生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具备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2. 课程要求2.1 学位课程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在学期内完成一定学分的学位课程。

学位课程旨在加强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的学位课程包括专业课程、研究方法论等。

2.2 学科交叉课程为了培养研究生具备跨学科研究的能力,研究生培养方案还要求研究生参加一定的学科交叉课程。

学科交叉课程可以帮助研究生扩展学科视野,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2.3 学术论文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在学期内完成一定的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可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师资力量为了确保研究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学院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需要具备如下条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具备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能够提供良好的学术指导和支持。

4. 培养过程4.1 导师制度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建立健全的导师制度,为研究生指派专业的导师。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者和支持者,他们在学术研究和生活方面都要给予研究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2 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交流是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并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

4.3 科研实践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项目。

科研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科研实践项目,研究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科研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4.4 学位论文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提交一篇学位论文。

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0〕1号)文件精神,为规范我校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的培养和管理,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在本门学科、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3.具有用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学习年限在校学习期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6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博士生的学科、专业设置以国家最新颁布的目录为依据,我校按一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研究方向原则上5-7个。

博士生培养方案中研究方向的设置应注重前沿性、基础性和交叉性,研究方向应相对稳定。

设立的研究方向应拥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具有培养博士生所需要的基础实验条件和文献资料。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设置的总体要求是:有利于拓宽、深化基础理论和专业水平;有利于掌握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和相关学科知识;有利于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学位论文水平以及毕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要整体考虑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联系与差异,科学合理地分层次设置课程。

我校博士生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A类)、专业基础学位课(B类)、专业学位课(C类)、专业选修课(D类)四类和补修课程(F 类)。

博士生应修满14个课程学分(不含补修硕士课程或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程的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2. 专业综合知识答辩(2 学分) 对于欲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在第三学期末至第四学期末,必须进 行一次专业综合知识答辩(Comprehensive Oral Presentation),以 考核其专业综合知识水平及能力。该答辩作为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必修 环节,是博士生资格考试的组成部分。 专业综合知识答辩一般采取专家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由各院、 系组织进行。答辩小组成员一般应由 3~5 名本学科、专业的教授(或 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 家)组成。答辩通过,计 2 学分(若不通过, 允许再有一次答辩的机会,时间间隔由院、系决定)。 3. 博士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每位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一次本领域较高级别的国内学 术会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者同样被视为符合必修要求),并在会议 上进行论文交流,会后要提交 总结报告。博士生需将经导师签字确 认的总结报告及会议正式邀请函复印件交所在院系教学秘书审核留
二、研究方向 具体见各学科。
三、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根据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我校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实行弹
性学制,课程体系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1、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
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考或免试推荐、分流等形式,取得我校硕
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研究生资格者,攻读硕士学位一般需 2~3 年。研
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 35 分。学分具体分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一、培养目标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特别要
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要求是: 1、研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 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 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改,经导师审阅后,交系(院)研究生教学秘书保存。研究生院定期 组织专家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 抽查。不通过者必须在 3 个月内再次 进行开题报告。第二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将终止其学籍。 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提交的学位论文,其研究方向与主要 内容应与 开题报告基本一致。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变动时,必须重新进行开 题报告。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创新能力——以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制)订为例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创新能力——以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制)订为例

创新创业教育高教学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18年3期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创新能力—以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制)订为例张旭,李峥,鲁萍(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212003)摘要:培养方案是指导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体系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门。

文章介绍了江苏科技 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制)订过程中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具体举措,为地方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方案 修订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96-000X(2018)03-0040-03Abstract:Training program is a programmatic document in the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This paper introduces specific measures for optimiz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improving postgraduates'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revising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guidance for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to revise training program.Keywords:training program;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ion ability—尧概述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 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 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 程的综合[1]。

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暂行规定

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暂行规定

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暂行规定江科大校研〔2007〕206号为进一步规范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工作,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我校硕士研究生可以比各专业正常学制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二、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攻读学位期间从未受过行政或党、团处分。

2.已修完相应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分,各门课程的考试或考查均须一次性通过,学位课程加权平均成绩须达到80分以上,且列本专业前50%。

3.攻读学位期间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杂志上公开发表或录用1篇及以上与研究方向相一致的学术论文,发表的论文应以江苏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应为第一作者。

各学院可根据学科特点自行制定不低于此标准的论文要求。

三、申请办法和时间1.研究生如具备以上条件可在每年的4月份或12月份由本人申请并填写《江苏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经指导教师同意并签署意见,学院批准后到研究生部申请办理。

2.已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在答辩前向所在学院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成绩单、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及其复印件各一份,录用论文以录用通知、论文清样和版面费收据为准)。

研究生所在学院负责对其课程成绩、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审核,并提出初步意见,报研究生部。

3.研究生部审核批准。

四、学位论文评阅申请提前毕业研究生的毕业(学位)论文由学校聘请两位校外同行专家盲审,两份学位论文评阅成绩平均不低于85分。

未达到本项要求,不得举行学位论文答辩,本次申请无效,可继续撰写学位论文,按正常学制毕业,本次申请所需要的相关费用由研究生本人承担或其指导教师从指导经费中开支。

五、普通奖学金和学费享受普通奖学金的研究生提前毕业,其普通奖学金享受至毕业当年学位授予月份。

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的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学费按正常学制收取。

六、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为更好地贯彻《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号)、《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号)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我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应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提升,成为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各学科的培养要求,要确保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主编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对研究生应掌握的知识体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学术科研能力等提出具体要求。

二、学习年限在校学习期限一般为—年,具体学制由各学科确定。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年,学位论文形成时间一般不少于年,在籍年限累计不超过年(从入学至毕业),在校攻读时间最短不得少于年。

三、学科和研究方向学科名称及代码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年)》为准。

研究方向的设置本着科学、规、宽窄适度的原则,既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又把握学科自身涵和发展趋势,并能够体现我校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以学科梳理所确定的研究方向为准,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的,研究方向涵盖其下属的我校现有各二级学科。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课程设置我校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类)、专业基础学位课(类)、专业学位课(类)、专业选修课(类)、公共选修课(类)五类和补修课程(类)。

学位课是必选课(明确可选除外),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外国语、数学基础课(或其他核心课程)、专业基础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

按一级学科修订的培养方案,应在一级学科围设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学位课程可以按研究方向分组设置。

选修课是根据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研究方向和学术兴趣等,由导师与硕士生共同商定选课(明确必选除外)。

硕士生可跨学科选修不超过门课程。

在选修课中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和实践课程,各学科可自行确定学术型硕士生必修前沿课程或实践课程的学分。

公共选修课注重提升研究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科学研究方法、学术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主要开设“自然辩证法”(理工科必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必选)、“文献检索”、“知识产权”、“第二外国语”、“学术与职业素养”等课程。

补修课程是跨学科录取或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取的硕士生需补修的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补修门 (不计学分),随本科课程插班进行,没有相应本科专业的,可辅导自学。

.学分要求在校期间应修满学分(除文学类,文学类应修满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学分,必修环节学分。

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外国语、公共选修课的学分、学时由学校统一确定,其他课程一般每学分学时,每门选修课学时数不得超过学时(学分)。

五、其他必修环节必修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和文献阅读四方面容。

.教学实践(学分)教学实践容可以是讲授部分本专业课程,也可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

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一般累计不少于学时。

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教学实践计学分。

.社会实践(学分)社会实践容为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志愿服务等活动。

建立社会实践保障体系,积极与企事业单位、部队、地方政府、社区、农村等共同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

各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对于实践方式做出明确的要求,社会实践计学分。

.学术活动(学分)为提高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要求每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一些讲座或学术活动,必须参加本学科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其中在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学术道德或学风建设讲座等中,参加总数不少于次),并在导师(团队)安排下,强化学术专题研讨,至少做次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

学术活动由导师负责考核,学术活动计学分。

.文献阅读(学分)为扩大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

导师要重视硕士研究生的文献阅读,加强相关指导与考核,文献阅读计学分。

各学科在学校培养方案总则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学科特点对必修环节的方式、活动次数和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达到必修环节要求后方可答辩。

六、培养方式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为第一责任人。

鼓励实行导师指导团队共同培养模式。

导师(指导团队)不仅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工作,还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和监督的责任。

各学科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细则,建立必要的竞争机制,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七、中期考核全日制研究生须参加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教育环节,取得规定学分,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形成过程,一般包括文献阅读和调研、确定选题、开题、撰写论文(含实验研究)、预答辩、论文修改、论文评阅、答辩等环节。

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学生申请学位和学校评定学位等管理环节,按照学校及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各学科对硕士研究生毕业前是否要求发表学术论文做出明确规定,并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院实际情况对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级别提出具体要求。

各学院除执行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的规定以外,应根据各学科特点对学位论文质量(学术性、完整性、创新性、应用性、撰写等)、导师指导、论文选题、论文形式、论文评阅及论文答辩提出具体要求,还可对论文阶段的进度考核做出具体规定。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撰写学位论文,应遵守我校有关学术道德规管理文件,严禁各种违反学术道德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有违反,学校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九、学位授予在规定学习年限,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教育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本方案自级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根据《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号),为推进我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以职业为导向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提升,成为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要确保符合全国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指导性培养方案及专业学位标准,特别关注专业评估相关最新要求。

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年,具体学制由各领域确定。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年,学位论文形成时间一般不少于年,在籍年限累计不超过年(从入学至毕业),在校攻读时间最短不得少于年。

三、课程设置和学分.课程设置我校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类)、专业基础学位课(类)、专业学位课(类)、专业选修课(类)、公共选修课(类)五类和补修课程(类)。

学位课是必选课(明确可选除外),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外国语、数学基础课(或其他核心课程)、专业基础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

在选修课中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实践课程和专业外语。

工程领域的实践课程开设不少于门,工程硕士必选实践课程不少于学分。

实践课程可以是以下三种方式,由各领域自行确定形式和容:()具有特定主题的实验课或以实验为主的专题课;()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的课程,企(行)业专家参与授课,共同进行课程教学;()案例编写和分析,等。

公共选修课注重提升研究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科学研究方法、学术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主要开设“自然辩证法”“文献检索”“知识产权”“第二外国语”“学术与职业素养”等课程。

补修课程是跨学科录取或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取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补修的本领域本科专业基础主干课程,补修门 (不记学分),随本科课程插班进行,没有相应本科专业的,可辅导自学。

.学分要求在校期间应修满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学分,专业实践学分。

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外国语、公共选修课的学分、学时由学校统一确定,其他课程一般每学分学时,每门选修课学时数不得超过学时(学分)。

四、专业实践环节专业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应做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实践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

各工程领域应建立稳定的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应具有相关技术研发工程实验条件,提供适合开展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的岗位、课题及相关运行与研究经费,并有协助指导专业实践与课题研究能力。

各领域应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专门的专业实践考核办法,对实践环节作出明确规定,不断细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容和标准,努力提高专业实践质量。

.专业实践方式具体容、要求和时间由导师安排并负责考核,鼓励专业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

.实践时间全日制工程硕士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年。

.学分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提交实践总结报告。

经导师审核通过后,工程硕士研究生获得专业实践学分。

五、培养方式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鼓励导师组制,组建由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和行(企)业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共同指导研究生。

六、中期考核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须参加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结合论文开题工作进行,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项目)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

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学位论文全过程,如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等环节的要求,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学位论文完成后应由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同行专家。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