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复材料涂层发展及应用概述
新型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新型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ee9773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9.png)
新型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减少资源消耗的意识日益提高,新型涂层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近年来工业和科技界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分别从新型材料研究的背景、新型涂层材料的分类、新型涂层材料应用进行探讨。
一、新型材料研究的背景传统的涂层材料主要包括有机涂料、无机涂料、电泳涂料等,但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和威胁人体健康的隐患,例如:氧化亚铅、三氧化二锑、三氧化砷等有毒物质,因此需要研究一些环保、安全、高效的新型涂层材料。
新型涂层材料的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建筑、汽车、飞机、船舶、电子、医疗等多个领域,因此对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新型涂层材料的分类新型涂层材料的分类较为广泛,按照材料性质和应用环境等因素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环保涂层材料环保新型材料指不包含有害物质、不对环境产生污染、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涂层材料。
这类涂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预聚体、酸酐、水性树脂等,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建筑、汽车、电子、医药等多个领域。
2. 超疏水涂层材料超疏水材料指材料表面接触角大于150度,能够实现物体表面的自清洁,大大减少了清洗的工作量和时间。
超疏水材料的由来得益于仿生学研究,可以通过表面纳米结构处理、表面化学修饰、表面纳米表面转移等方式制造得到。
3. 防腐蚀涂层材料防腐蚀涂层材料主要应用于船舶、钢铁、石化等领域。
传统的防腐蚀涂料采用的防腐剂大多为毒性较强的重金属,因此对环境和人体都存在严重的危害,新型环保防腐涂层材料的出现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自修复涂层材料自修复涂层材料是指能够在被切割、划伤或磨损后自行修复的材料,从而延长了工业用品的使用寿命。
这类涂层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电子、医疗等领域。
三、新型涂层材料的应用新型涂层材料的应用范围广泛,不同的材料适用于不同的工业领域,其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以下是一些新型涂层材料的应用情况:1. 纳米涂层材料纳米涂层材料的出现,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涂层应用模式。
混凝土自修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混凝土自修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4c19302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1.png)
混凝土自修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一、背景介绍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但其自然老化、外界环境、设计结构缺陷等因素会导致混凝土的开裂、腐蚀、剥落等问题,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混凝土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就成为了建筑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混凝土自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1. 传统修复方法传统的混凝土修缮方法包括手工修缮、砂浆修补、表面涂层等,但这些方法仅能暂时性地解决表面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内部的结构问题,且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2. 微生物修复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生物修复技术被提出并得到应用。
该技术利用细菌、真菌等生物体对混凝土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降解和转化,进而促进混凝土的自修复。
该技术不仅具有环保、低成本的特点,且可以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 化学药剂修复技术化学药剂修复技术是指将化学药剂注入混凝土中,使其与混凝土中的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硬质胶体来填充开裂和损坏的部位,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自修复。
该技术具有快速、可控、高效的特点,但需要检测药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4. 自愈合混凝土技术自愈合混凝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修复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在混凝土中加入微胶囊,当混凝土开裂时,微胶囊内的自愈合剂会在混凝土中自动释放出来,填补开裂部位,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自修复。
该技术具有无需外界干预、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且自愈合剂的使用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三、混凝土自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混凝土自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工程领域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自修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桥梁工程领域桥梁作为交通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
混凝土自修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提高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水利工程领域水利工程中的水坝、堤防等结构体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混凝土自修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汽车涂装的最新工艺技术及发展趋势
![汽车涂装的最新工艺技术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0431b3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7.png)
汽车涂装的最新工艺技术及发展趋势引言汽车涂装作为汽车制造中的重要工艺环节,不仅能够保护车身免受外界环境侵害,还能赋予汽车更加美观的外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汽车涂装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汽车涂装的最新工艺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水性涂料技术传统的汽车涂装工艺使用有机溶剂型涂料,但这种涂料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水性涂料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水性涂料基于水作为溶剂,不含有机溶剂,环保性能更好。
此外,水性涂料还具有涂装过程中的低VOC排放、干燥时间短和高附着力等优点。
因此,水性涂料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汽车涂装技术之一。
粉末涂装技术粉末涂装技术是另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涂装技术。
它使用粉状颗粒涂料,通过静电吸附在汽车表面上,并在高温下熔化和固化。
与传统的液体涂料相比,粉末涂料不含有机溶剂,不产生废气和废水,具有更高的利用率和更好的环保性能。
此外,粉末涂料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能够更好地保护汽车表面。
自修复涂层技术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细微的划痕和瑕疵,这不仅降低了汽车的美观度,还可能导致车身锈蚀和损伤。
自修复涂层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自修复涂层技术利用特殊的材料和配方,使涂层能够在受损后自动修复。
一旦涂层受到划痕,涂层中的微胶囊材料会自动释放填充物质,填充划痕并提高涂层的表面质量。
自修复涂层技术不仅减少了维修成本,还延长了涂层的使用寿命。
光学效果涂装技术光学效果涂装技术可以为汽车表面赋予特殊的光学效果,使汽车在不同的角度和光照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光泽。
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光学颜料,可以制造出金属感、珍珠光泽、磨砂质感等效果,提升汽车的外观质感。
光学效果涂装技术让汽车具有更大的个性化空间,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外观的个性化需求。
纳米涂装技术纳米涂装技术通过使用纳米颗粒材料,在汽车表面形成一层纳米涂层。
这种涂层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还能增强涂层的附着力和硬度。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9bd9f8f12d2af90342e659.png)
摘要: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是能够自动地修复破损、恢复材料原有性质的一类材料.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仿照 生物损伤愈合原理,可以自行发现裂纹并借助某一原理愈合,目前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随着技术 的不断发展,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在涂层涂料、可穿戴电子设备、医用自修复水凝胶、电池电解池等方面备受关注。
本文对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原理以及基于这种材料产生的新技术以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自修复材料;研究进展文章编号:2096-4137 ( 2019 ) 21-084-04 DOI: 10. 13535/j. cnki. 10-1507/n. 2019. 21. 02■文/梁淑淇修宾高升子iFil 料的册穽逬展及应用0引言高分子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材料之一,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黏剂和高分子基复 合材料。
高分子材料凭借分子量 高、质量轻、易加工、绝缘性能好等优异性能,成为当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相比于传统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存在强度不 高、加工使用过程中易受机械损伤和老化等问题。
日常生活中所使用 的各种材料一旦出现破损几乎再难以恢复如初,并且这种破损会逐渐扩大以致最终无法使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分子材料的 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
近几年来, 开发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引起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 关注。
自修复又称自愈合,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高分子材料的自修 复指使材料能够自然地自动修复破 损、恢复正常功能的性质。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主要的优点有:①自动发生,无须监测,节省人力;②降低材料运营期间的维修养护成本; ③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年限;④满足 社会环境友好的需求,减少了外加添加剂对环境的污染。
1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作用机理1.1外源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外源型可分为微胶囊型和微 脉管网络型2类。
2001年,White 等提出累微胶囊自修复体系:将环氧树脂作为基底,用麻醛树脂作为外 壳并在其中包裹修复单体戊二烯二 聚体(治愈剂)的微胶囊,将这种 微胶囊和Grubbs 催化剂分散于环氧树脂基体中。
自修复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自修复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c64d11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d.png)
自修复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器飞行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损伤,如微裂纹、撞击、噪声等,这些损伤都会对航天器的安全性和性能带来极大的威胁。
而自修复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自修复材料是一种具有自修复能力的高性能材料,可以在受损后自动修复,恢复其完整性和性能。
本文将从自修复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自修复材料的制备目前,自修复材料的制备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自愈合复合材料自愈合复合材料是一种将传统的高性能材料与智能化渗透剂组合使用的材料,在受损后智能渗透剂可以自动流入损伤区,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实现自愈合。
因其制备工艺简单,实现成本低廉,而且不需要对基材进行改性,极为符合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所以目前该类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业。
二、微胶囊自修复材料微胶囊自修复材料是一种将自修复剂封装在微胶囊中,在材料受损时,微胶囊会破裂并释放出自修复剂,从而实现自动修复。
与传统自愈合材料相比,微胶囊自修复材料制备过程更为复杂,但由于其自修复能力更为强大,同样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例如在涡轮发动机燃烧室中使用。
自修复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自修复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主要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修补飞机外壳飞机外壳是承载飞机飞行的保障,但是在飞行过程中难免会遭受各种损伤。
自修复材料可以自动修复外壳上的小缺陷,在保证飞机安全的情况下延长外壳的使用寿命。
二、改善航天器热保护航天器进入大气层时会受到大量的摩擦热,因此热保护是极为重要的。
自修复材料可以在航天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有效地改善航天器进入大气层后的高温环境。
三、保护发动机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发动机不仅要保证飞行安全,也要保证运行效率。
自修复材料可以在发动机叶片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叶片表面的磨损,从而延长叶片寿命,提高发动机效率。
四、改善航天器结构航天器的结构设计决定了其抗损伤能力。
自修复涂料
![自修复涂料](https://img.taocdn.com/s3/m/60236a38647d27284b7351bf.png)
自修复涂料简介:被人们广泛应用的材料与制品的表面功能,大都要依靠涂料的作用。
导电涂料、绝缘涂料、耐热涂料、防腐涂料、防腐涂料、防污涂料、隐形涂料等功能涂料早就被使用于商业制品和军工制品中。
自修复涂料刷新近研究开发的涂料产品,在应用上具有重大的价值和良好的前景。
自修复涂料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可称为智能涂料的名称,常指涂层遭到破坏后具有自修复功能,或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有机聚合物涂料。
涂膜受到机械损坏与化学损坏的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涂膜表面损坏(如划痕)、到达底材金属表面的缝隙、大面积起层、脱色、微裂纹(聚合物物理学上也称银纹)。
要对这些不同情况下的损坏具备自修复功能,对于涂料的设计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受损的条件和原理不尽相同,因此对涂料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是一个挑战。
为满足自修复功能,涂料和自修复功能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和要求:①涂料本体中需含有流动相物质(修复试剂),在修复过程中能释放出来,而且修复试剂只有当涂膜受到损坏时或需要时才能释放出来;②某些损坏如裂缝、划痕等修复时,为有助于填入新的物质,往往要依赖外部一些修复试剂(例如湿气、氧气等);③修复过程在无荷载条件下需要一定的时间;④为了有助于涂膜中修复试剂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以及缩短修复时间,往往需要施加外部的能量,如:局部加热、紫外光或高速动能冲击等;⑤还需要损坏原因的测试手段与启动修复的活化方法。
分类:从不同角度考虑,自修复涂料有以下几种类型:①从涂料的基本结构,可有分相结构的助剂型与连续相结构的本征型;②基于涂料的基本组成,在分相涂料的助剂型涂料中,有包囊、纤维填料、有层状膨胀型填料、纳米高岭土类型;③从修复机理上看,可以有液体释放型、化学反应型、体积膨胀型、可逆共价健型、可逆非共价键型和可逆聚合物网络型等;④从功能上看,可有外观修复功能、防腐功能修复涂料等。
主要性能:制备工艺:发展前景:目前,自修复涂料的开发着重在于宏观缝隙与微观裂纹的修复,即外观修复与防腐性能修复。
涂层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涂层技术的应用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001700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4.png)
涂层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一、前言涂层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表面工艺,具有大面积涂布、均匀性良好、厚度可控、耐磨、耐腐蚀等优点。
其适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电子、航空、化工、机械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系统介绍涂层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以期对涂层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了解。
二、涂层技术的分类根据涂料的性质和用途,涂层技术可分为丙烯酸系列、聚氨酯系列、环氧树脂系列、硅酮系列、纳米涂料等类型。
1. 丙烯酸系列涂料丙烯酸系列涂料由丙烯酸单体、助剂、稀释剂和交联剂等组成。
它们具有极高的光泽度和抗反射性能,表面耐磨性好,外表光洁,适用于塑料、玻璃、陶瓷、金属等材料的涂层。
2. 聚氨酯系列涂料聚氨酯系列涂料由聚氨酯单体、助剂、稀释剂和交联剂等组成。
它们具有耐磨损、耐腐蚀、耐酸碱性和抗氧化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汽车、钢结构、机械设备等领域。
3. 环氧树脂系列涂料环氧树脂系列涂料由环氧树脂、在抗氧剂、固化剂、填料和稀释剂等多种材料组成。
环氧涂层具有较高的附着力、光亮度、化学稳定性和低温韧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食品加工和精密设备等领域。
4. 硅酮系列涂料硅酮系列涂料由有机硅材料、填料、稀释剂和固化剂等组成。
硅酮涂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耐候性和抗酸碱性等性能,适用于城市建筑、建筑外饰面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5. 纳米涂料纳米涂料是指其粒径小于100纳米的涂料,具有极高的表面积、耐候性好和阻燃等特点。
纳米涂料适用于航空、汽车、电子和医疗器材等领域,并具有趋向于环保和高性能的趋势。
三、涂层技术的应用涂层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子产业涂层技术在电子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PCB板防腐、防潮、防静电、生长抑制、等方面,大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涂层技术还可用于新型显示器材料、光触摸屏设备以及新型电容器等领域。
2. 航空航天涂层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并保护飞机表面和引擎免受侵蚀。
自修复环氧防腐涂层的研究进展
![自修复环氧防腐涂层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23f4c1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6.png)
自修复环氧防腐涂层的研究进展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4)2. 自修复环氧防腐涂层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5)2.1 材料选择与改进 (6)2.2 涂层制备方法与优化 (8)2.3 涂层性能评价标准建立 (8)3. 自修复环氧防腐涂层的机理研究 (9)3.1 自修复机制的探究 (10)3.2 防腐效果的评估方法 (12)3.3 涂层与基材的界面结合分析 (13)4. 自修复环氧防腐涂层在典型环境中的应用 (14)4.1 在金属腐蚀环境中的应用 (15)4.2 在化工环境污染环境中的应用 (17)4.3 在海洋工程防腐环境中的应用 (18)5. 自修复环氧防腐涂层的性能改进与优化 (18)5.1 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候性 (20)5.2 优化涂层结构与成分以提高整体性能 (21)5.3 涂层的多功能化与集成化研究 (22)6.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23)6.1 工程实例介绍 (25)6.2 应用效果与评价 (26)6.3 经验教训与发展建议 (27)7. 结论与展望 (28)7.1 研究成果总结 (29)7.2 存在问题与挑战 (31)7.3 未来发展方向与前景展望 (32)1. 内容综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修复环氧防腐涂层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型涂料,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自修复环氧防腐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腐蚀、抗老化等性能,能够有效地延长物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国内外学者在自修复环氧防腐涂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自修复环氧防腐涂层的制备工艺得到了不断的优化,研究人员通过采用不同的成膜基料、添加剂和分散剂等,成功地实现了不同类型自修复环氧防腐涂层的制备。
还研究了纳米颗粒、微米级颗粒等特殊功能填料在自修复环氧防腐涂层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涂层的性能。
自修复环氧防腐涂层的性能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种类的自修复环氧防腐涂层进行对比试验,发现其具有较高的抗划伤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够有效抵抗各种恶劣环境的侵蚀。
自修复防腐涂层的研究现状
![自修复防腐涂层的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932e1e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d.png)
自修复防腐涂层的研究现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防腐涂层在保护基材免受环境侵蚀、提高产品使用寿命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防腐涂层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损伤和失效,这不仅影响了产品的性能,还增加了维护和更换的成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修复防腐涂层的研究应运而生。
自修复防腐涂层是一种能够在损伤发生时自动修复涂层缺陷的新型材料,它通过内置的修复剂或触发机制,在涂层出现裂纹或破损时自动启动修复过程,恢复涂层的防腐功能。
这种自修复能力使得涂层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好的耐久性,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自修复防腐涂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其基本原理、制备方法、性能评估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前景。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参考,推动自修复防腐涂层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二、自修复防腐涂层的基本原理与分类自修复防腐涂层是一种具有自主修复能力的智能材料,其基本原理是在涂层受到损伤或破坏时,能够自动触发修复机制,恢复涂层的完整性和防腐功能。
这种自修复能力使得涂层在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下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好的保护效果。
自修复防腐涂层的分类可以根据其修复机制的不同来进行。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式是将其分为化学自修复和物理自修复两大类。
化学自修复涂层通过在涂层中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如微胶囊、纳米容器等,这些物质在涂层受损时会释放出修复剂,与涂层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填补损伤并恢复涂层的防腐性能。
物理自修复涂层则依赖于涂层本身的物理性质,如弹性、粘性等,在涂层受到损伤时通过物理作用如流动、扩散等来填补损伤,恢复涂层的完整性。
除了上述分类方式,自修复防腐涂层还可以根据其修复触发方式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例如,有些涂层需要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触发修复机制,如温度、光照、湿度等,这些被称为环境条件触发型自修复涂层。
而有些涂层则能够在涂层受到损伤时立即触发修复机制,这种被称为损伤触发型自修复涂层。
智能材料自愈:自我修复的创新科技
![智能材料自愈:自我修复的创新科技](https://img.taocdn.com/s3/m/ad13f59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e.png)
智能材料自愈:自我修复的创新科技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材料的自愈能力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这种自我修复的创新科技,不仅能够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自愈材料的核心原理在于模仿自然界中生物体的自我修复机制。
例如,人体在受伤后能够通过细胞的增殖和组织重建来修复伤口。
科学家们受到这一启发,研发出了能够在受到损伤后自动修复的材料。
这些材料通常包含特殊的微胶囊或者纳米结构,它们在材料受损时释放出修复剂,从而实现自我修复。
在实际应用中,自愈材料已经被用于多个领域。
在汽车工业中,自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更耐用的轮胎和车身面板,减少因小划痕和磨损导致的维修成本。
在建筑领域,自愈混凝土能够自动修复微小裂缝,延长建筑结构的寿命。
此外,自愈材料在电子设备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自愈电路板能够在受损后自动修复电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然而,自愈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修复效率和修复范围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
目前,许多自愈材料的修复速度较慢,且修复效果有限。
其次,成本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自愈材料的生产成本往往高于传统材料,这限制了它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尽管如此,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自愈材料的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未来的研究可能会集中在提高修复效率、扩大修复范围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
此外,智能自愈材料的集成应用,如将传感器和自愈材料结合,可以实现对材料损伤的实时监测和自动修复,这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材料技术的发展。
总之,智能材料的自愈能力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创新。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自愈材料将在未来的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可持续和高效的发展。
微胶囊的制备及在环氧树脂自修复涂层中的应用研究
![微胶囊的制备及在环氧树脂自修复涂层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8984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d.png)
微胶囊的制备及在环氧树脂自修复涂层中的应用研究微胶囊的制备及在环氧树脂自修复涂层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将其应用于环氧树脂自修复涂层中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对涂层的自修复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未来,可进一步研究微胶囊在其他材料中的应用,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关键词:微胶囊;制备方法;环氧树脂;自修复涂层1. 引言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环氧树脂涂层容易发生损伤,需要进行修复。
传统的修复方法需要人工干预,费时费力。
因此,开发具有自修复功能的环氧树脂涂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微胶囊是一种封装有活性物质的胶囊,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
制备微胶囊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包括喷雾干燥法、凝胶凝聚法等;化学法包括本体聚合法、石油化学法等;生物法包括微生物发酵法、酶法等。
根据不同的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3. 微胶囊在环氧树脂自修复涂层中的应用研究在环氧树脂中添加微胶囊,可以在涂层受损时释放活性物质进行修复。
首先,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胶囊形貌进行观察,确定微胶囊的尺寸和形状。
然后,通过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微胶囊进行表征,确定其化学成分和热性能。
最后,在环氧树脂中加入微胶囊,并通过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评估涂层的自修复性能。
4. 结果与讨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制备的微胶囊形状规则,尺寸均匀。
红外光谱表明微胶囊中含有所需的活性物质。
热分析结果显示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将微胶囊添加到环氧树脂中,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表明,涂层的自修复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5. 结论与展望本研究通过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进行探讨,并将其应用于环氧树脂自修复涂层中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对涂层的自修复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混凝土结构中的自修复技术及应用
![混凝土结构中的自修复技术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fff1eb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b.png)
混凝土结构中的自修复技术及应用混凝土是目前建筑结构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但是由于使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可避免的自然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裂缝、腐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自修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就混凝土结构中的自修复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自修复技术概述自修复技术是指在材料损伤后,通过内部或外部途径实现自行修复的一种新型材料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内部自修复和外部自修复两种方式。
内部自修复技术是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微胶囊或纤维等物质,在混凝土结构受到损伤时,这些微胶囊或纤维中的修复剂会释放出来,填补损伤部位,从而实现结构自行修复的目的。
外部自修复技术则是通过在混凝土表面喷涂或涂覆一层修复剂,当混凝土结构受到损伤时,修复剂会渗入损伤部位,实现结构的自行修复。
二、内部自修复技术1.微胶囊法微胶囊法是一种在混凝土中添加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微胶囊的技术。
微胶囊内含有一定浓度的修复剂,当混凝土结构受到损伤时,微胶囊破裂,释放出修复剂填补损伤部位。
微胶囊法的优点是修复剂可以长期存储在微胶囊中,不会因为长时间的储存而失效,但是由于微胶囊的使用需要在混凝土生产时添加,因此成本较高。
2.纤维法纤维法是在混凝土中添加纤维材料,当混凝土结构受到损伤时,纤维会在损伤部位形成一个桥梁结构,阻止裂缝的扩展,从而实现自修复的目的。
纤维法的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对于一些较大的损伤部位,纤维的修复效果会较为有限。
三、外部自修复技术1.喷涂法喷涂法是通过在混凝土表面喷涂一层修复剂,当混凝土结构受到损伤时,修复剂会渗入损伤部位,填补裂缝,实现自修复的目的。
喷涂法的优点是修复剂可以通过喷涂的方式直接添加到混凝土表面,操作简单方便,但是修复效果受到环境温度、湿度、喷涂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2.涂覆法涂覆法是在混凝土表面涂覆一层修复剂,当混凝土结构受到损伤时,修复剂会通过涂覆层的渗透作用,填补损伤部位,实现自修复的目的。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近五年的研究进展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近五年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12df8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9.png)
自修复高分子材料近五年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智能材料,近年来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类材料能够在遭受损伤后,通过内部机制或外部刺激,实现自我修复,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性能。
这种特性使得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在延长材料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安全性以及减少维护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近五年来,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者们通过设计新型的自修复机制、开发高效的修复剂、优化材料制备工艺等手段,不断提升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本文旨在综述近五年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自修复机制的创新、材料性能的提升、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分类与原理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类能够自主修复损伤的智能材料,近五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根据修复机制的不同,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外援型自修复材料和本征型自修复材料。
外援型自修复材料通常依赖于外部添加剂,如修复剂或催化剂,来触发修复过程。
当材料出现裂纹或损伤时,外部添加剂会流动到损伤部位并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光照、化学反应等)触发修复反应。
这类材料的修复效果往往取决于添加剂的流动性、反应活性以及损伤部位的可接近性。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设计新型的修复剂和催化剂,以及优化添加剂与基材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外援型自修复材料的修复效率和耐久性。
本征型自修复材料则不依赖于外部添加剂,而是通过在材料内部预先嵌入修复剂或修复机制来实现自我修复。
这些修复剂可以是预先嵌入的聚合物链、微胶囊、纳米纤维等。
当材料受到损伤时,内部的修复剂会被激活并流动到损伤部位,通过化学键的重新形成或物理交联的重建来修复损伤。
由于不需要外部添加剂,本征型自修复材料具有更好的长期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
材料科学自恢复合金开发及应用前景评估
![材料科学自恢复合金开发及应用前景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c77188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1.png)
材料科学自恢复合金开发及应用前景评估自恢复材料是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新型材料,其具备在外界刺激下自动修复、再生或重塑的能力。
与传统的材料相比,自恢复材料能够在受损处恢复原有的力学性能、外观和功能,为广泛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其中,材料科学自恢复合金是自恢复材料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开发和应用正日益受到科研人员和产业界的关注。
材料科学自恢复合金开发的背景是人们对材料功能性的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劳、磨损、断裂等问题,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给维护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而自恢复合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材料的局限性,使得材料在受损后可以快速自愈,减少了维护和维修的需求,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使用寿命。
目前,材料科学自恢复合金的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添加特殊成分和改变合金的组成,使得合金在受损后可以自动恢复其结构和性能。
例如,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与具有自恢复功能的纳米颗粒相结合,使得合金在断裂或塑性变形后可以通过热或电刺激重新恢复原有形状和力学性能。
此外,一些研究者还通过改变合金的微观结构和晶格形貌,引入自愈合的机制,使得合金可以在受损处重新结晶和弥合。
这些研究成果为自恢复合金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材料科学自恢复合金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自恢复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航空航天器在极端环境下进行长时间飞行,容易受到高温、低温、高压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导致材料受损。
自恢复合金的应用可以使航空航天器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航空航天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自恢复合金在汽车制造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刮擦、碰撞等情况,传统材料很难在受损处恢复原有的外观和性能,需要进行繁琐的修复和维护。
而自恢复合金的应用可以使汽车具备自动修复的能力,即使发生轻微碰撞或刮擦,车身表面也可以自动修复,提高汽车的耐用性和外观品质。
锌铝镁自动修复原理
![锌铝镁自动修复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2c92a7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0.png)
锌铝镁自动修复原理一、锌铝镁自动修复的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种材料的腐蚀性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种能够自动修复材料损伤的技术,以延长材料使用寿命。
锌铝镁自动修复技术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修复技术。
二、锌铝镁自动修复原理1. 锌铝镁涂层结构锌铝镁涂层是一种由锌、铝、镁等元素组成的合金涂层。
该合金涂层具有高强度、高耐腐蚀性和良好的耐磨性等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锌铝镁涂层通常采用喷涂或电泳等方法进行制备。
2. 自动修复机制当锌铝镁涂层受到损伤时,例如出现划痕或者擦伤等情况,其中含有的锌和铝等元素会与周围环境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反应,形成氧化物或者氢氧化物等物质。
这些物质在涂层表面形成一种致密的氧化层或者氢氧化层,从而防止进一步的腐蚀和损伤。
3. 自愈合机制当锌铝镁涂层受到较大的损伤时,例如出现裂缝或者划痕等情况,其中含有的锌和铝等元素会通过自愈合机制进行修复。
具体来说,当涂层受到损伤时,其中的锌和铝等元素会与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和氧气发生反应,并形成一种致密的氢氧化物层。
这种致密的氢氧化物层可以防止进一步的腐蚀和损伤,并且可以填补涂层中的裂缝或者划痕等缺陷。
4. 自动修复机理锌铝镁自动修复技术是一种基于金属表面自动修复原理而开发出来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了金属表面自身具有抵抗腐蚀和损伤能力的特点,并通过合理设计涂层结构以及优化材料配方等手段,实现了对材料自动修复能力的提升。
三、锌铝镁自动修复技术的应用1. 汽车行业锌铝镁自动修复技术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遭受路面划痕、碰撞等损伤,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自动修复材料损伤的技术。
锌铝镁自动修复技术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一种新型技术。
2. 航空航天行业锌铝镁自动修复技术在航空航天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飞机在高空飞行过程中会受到氧化、腐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自动修复材料损伤的技术来保证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新型智能材料-自修复复合材料的进展
![新型智能材料-自修复复合材料的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1067890b9d528ea81c77967.png)
实验名称:新型智能材料指导教师:殷陶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风景园林年级班别:2014级1班学生姓名:梁挚呈学号:3114009992论文选题:自修复复合材料的进展智能材料是指能模仿生命系统,同时具有感知和激励双重功能的材料。
自诊断与自修复是智能材料的重要功能。
智能自修复材料的研究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科学技术。
自修复又称自愈合,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们把产生缺陷时在无外界作用的情况下,材料本身自我判断、控制和恢复的能力称为自修复。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局部损伤和微裂纹,并由此引发宏观裂缝而发生断裂,影响材料正常使用和缩短使用寿命。
裂纹的早期修复,特别是自修复是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
目前,具有自诊断、自修复功能的智能自修复材料已成为新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自修复的核心是能量补给和物质补给,其过程由生长活性因子来完成。
模仿生物体损伤愈合的原理,使得复合材料对内部或者外部损伤能够进行自修复自愈合,从而消除隐患,增强材料的机械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在军工、航天、电子、仿生等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智能自修复材料的自修复原理有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修复机理、内置胶囊仿生自修复机理、液芯纤维自修复机理、热可逆交联反应修复机理。
热可逆交联反应修复机理是目前最新的技术。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高交联度的真正具有自修复能力的透明聚合物材料,这种材料只要施以简单的热处理就可以在材料需要修补的地方形成共价键,并能多次对裂纹进行修复而不需添加额外的单体。
文献以呋喃多聚体和马来酰亚胺多聚体进行Diels Alder(DA)热可逆共聚,形成的大分子网络直接由具有可逆性的交联共价键相连,可以通过DA逆反应实现热的可逆性。
这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与一般的树脂如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材料相媲美。
对缺口冲击产生的裂缝进行简单的热处理后,界面处仅能观察到细微的不完善,修复效率可达到57%。
该理论还在完善之中,但这种在聚合物网络中引入热可逆共价键以实现修复作用的方法为我们探求材料的修复之路提供了新的思路。
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介绍
![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61ba74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5.png)
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介绍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Auto-Restoration Technology of Wear of Metals 简称ART),是一项全新的机械装备和机械零件摩擦表面的减摩技术。
它的特点是在机械装备不解体的情况下,动态中完成金属磨损部位的自修复过程,生成减摩性能优异的耐磨保护层,使摩擦表面硬度和光洁度提高,摩擦系数大幅度降低,并使已经磨损的部位恢复到原来尺寸。
一、ART产品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简称ART)是引进和采用了俄罗斯专利“机械零件磨擦表面和接触表面之磨损选择补偿保护层生成方法”,在俄境外实现商品化规模生产的唯一产品。
公司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改进了制备方法,于2002年获取了国家发明专利,建成国内也是亚洲唯一的一条高品质的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生产线,使这一技术从原料、制备、至产品应用的知识产权全部实现了国产化,2002年9月18日,国家经贸委会同国防科工委、铁道部、交通部、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在哈尔滨主持召开了“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产品鉴定会”。
由徐滨士院士、钟群鹏院士、丁传贤院士、张福泽院士等17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通过了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产品鉴定。
专家委员会认为:“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是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的高科技产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开发成功的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推动我国表面工程、摩擦学领域应用基础的研究,同时,能带动我国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改造,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国家经贸委将这一项目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计划。
2002年12月17日,北京市科委主持召开了“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在内燃机车柴油机应用的研究”技术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该项技术鉴定。
专家指出:“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在内燃机车上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减摩效果,生成的金属陶瓷保护层性能稳定,使摩擦零件表面硬度提高,粗糙度下降,摩擦系数大幅度降低,进而实现了磨损部位的“自修复”;“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可以延长内燃机车的修程,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混凝土自修复原理及应用技术
![混凝土自修复原理及应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20a0c4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c.png)
混凝土自修复原理及应用技术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领域的材料,但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出现裂缝、碎裂、腐蚀等损伤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性能,也会对工程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混凝土自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自修复的原理、应用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混凝土自修复原理1. 自修复的概念混凝土自修复是指混凝土在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后,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地通过自身材料或添加的材料来修复损伤,恢复其原有的功能和性能。
2. 自修复的机制混凝土自修复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制:(1)物理机制物理机制是指通过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来实现自修复。
例如,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可以被冷凝胶体填充,从而弥补损伤部位的缺陷。
(2)化学机制化学机制是指通过添加化学物质促进混凝土内部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结晶体或物质,从而填充损伤部位的空隙。
(3)生物机制生物机制是指通过添加或利用微生物来实现混凝土的自修复。
例如,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产生胶质,填补混凝土的裂缝和缺陷。
3. 自修复的实现途径混凝土自修复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1)激活混凝土内部的自修复机制,通过混凝土自身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来实现自修复。
(2)添加自修复材料,如聚合物、纳米颗粒等,通过填充损伤部位的空隙来实现自修复。
(3)添加自修复剂,如微生物、胶体、化学物质等,通过促进混凝土内部的化学反应或生物反应来实现自修复。
二、混凝土自修复应用技术1. 自修复混凝土的制备自修复混凝土的制备可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添加自修复材料或自修复剂到混凝土中,另一种是将自修复材料或自修复剂包裹在微胶囊中,加入到混凝土中。
2. 自修复混凝土的性能评估自修复混凝土的性能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自修复效果的评估,包括自修复材料或自修复剂的填充效果、损伤部位的修复程度、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等。
(2)自修复混凝土的持久性能,包括耐久性、耐候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修复材料涂层发展及应用概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自我修复材料”的设想被提出,但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其并未受到过多的关注,知道进入二十一世纪,其在技术上得以突破和进展。
自我修复材料是一种在物体受损时能够进行自我修复的新型材料。
本文从自修复材料的分类及修复原理着手,介绍目前自修复材料涂层的发展及应用。
自修复材料领域中,主要分为本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
前一种是指材料本身具有修复性能,经定型后,性质稳定,但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后一种是指在具有导电性质的聚合物中掺杂可修复的微胶囊或者在具有修复性能的聚合物中形成导电纳米颗粒,进而达到修复效果,生产周期短,效益高。
下面对这两种修复材料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征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在外部力量或者外加能量作用时,高分子基体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后可以在没有外加能量与作用力的情况下做到自我愈合的材料。
目前,国内外相关团队都进行了关于自修复材料的大量研究,开发的自修复聚合物材料主要分为两种,以其中修复的键为区分依据,分为带有可逆共价键的自修复材料和带有可逆非共价键的自修复材料。
分别以基于酰腙键型的自修复材料和基于氢键型的自修复材料为例。
基于酰腙键型的价键自修复材料的机理,是醛基与酰肼反应生成的酰腙键断裂后可自发生长。
修复时,pH值发生变化时,酰腙键会发生断裂和重组,其在宏观上就表现为了材料的自修复行为。
氢键型自修复材料是通过在高分子中引入可逆氢键来实现自修复的一类高分子材料,此类材料分子量较高,修复效率快。
该类自修复材料在加热条件下完成自我修复,修复方式简单快捷,发展及应用前景较好。
除上述所说的两种修复材料外,还有基于双硫键型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基于氮氧键型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基于Dieal-Alder (DA) 型的修复高分子材料,基于超疏水型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基于离子作用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基于配位键金属有机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前三种属于可逆共价键类型的材料,后两种为可逆非共价键类型的材料。
与本征型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不同,复合型的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是通过在高分子基体中加入固化剂使破裂处的位置迅速固化从而实现自修复效果的。
固化剂的添加方式有很多种。
其中较为普遍且易于操作的有两种:一种是在高分子基体中直接埋置微胶囊;第二种则是在在高分子基体中加入仿生人体血管一类的仿生结构,当高分子基体在受冲击破裂时,仿生血管破裂,流出固化剂使得在破裂处自行修复。
前一种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其只可以修复一次,为弥补前一种修复方式的不足,便出现了仿生人体血管型自修复材料,其修复原理与第一种相同,改变的时固化剂的填充方式,经测试评价,该材料的自我愈合效果显著,可以进行多次的自我疗伤,其修复率都高达50%以上,重复次数大于7次。
自修复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作为涂层是其中一种最为高效的利用方式。
其大到应用于航空航天,小到应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其产生的效益都十分巨大。
以最近几年的应用为例,2015年一月LG G Flex 2手机发布,其中的一个亮点便是其搭配了可自我修复的手机后壳,虽然按照官方说提供的材料来看,其修复方式与上文所提到的修复方式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效果依旧使得该款手机在CES2015大会上吸引了众多媒体。
自修复,意味着手机更好的抗磨损性能,无论是后壳,还是屏幕的疏油层,都是自修复涂层的应用方式,且能带来
可观的效益。
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团队的研究成果为例,该团队将液体修复性材料注入塑料聚合物内,当材料开裂时,被注入的修复性材料就会释放出来,同时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使塑料的两个表面重新聚合,这样能保证原材料恢复75%左右的平整度。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教授在谈及这项技术时透露,“光”可能将在这项技术的应用中扮演重要角色,“当你的手机屏幕受到划伤时,你可以将手机放置在窗口的阳光下,24个小时后手机上的划痕就可能已经自我修复了。
实验证明了自修复材料在商用方面的巨大的价值。
产品有使用,就不可避免的存在损耗问题,自修复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缓这种损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从而为社会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因此无论是从经济方面、还是从社会方面,自修复材料,包括自修复涂层拥有着极大的发展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