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动物生理学辅导--04 呼吸
2024版动物生理学呼吸生理PPT课件
肺通气
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的过程,包括肺通气 动力和肺通气阻力两个方面。
气体交换
在肺泡与血液之间、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2024/1/28
5
呼吸调节与控制
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血 液中氧、二氧化碳和氢离子浓度 变化敏感,参与呼吸调节。
体液调节
血液中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 氢离子等可通过体液途径影响呼 吸中枢,从而调节呼吸运动。
3 血红蛋白增多
高原环境下,机体通过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来提高血液携氧 能力。
4 心肺功能增强
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和动物,心肺功能会逐渐增强, 以适应低氧环境。
2024/1/28
20
水下环境下呼吸生理变化及适应
01
呼吸器官改变
水下生物如鱼类通过鳃呼吸, 而哺乳动物如鲸类和海豚类则 通过肺部呼吸,但它们的呼吸 器官已经发生适应性改变,可 以在水下进行气体交换。
肺功能检测
通过特定的肺功能检测设备,测 定动物的肺活量、呼吸道阻力等 指标,以评估肺部健康状况和呼 吸功能。
2024/1/28
25
动物模型在呼吸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
通过模拟ARDS病理过程,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
利用动物模型模拟COPD病程,探究其病理生理变化和潜在治疗方法。
通气/血流比值
气体扩散系数与气体的分子量和温度有关。分 子量小、温度高的气体扩散系数大,有利于气
体交换。
2024/1/28
气体扩散系数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 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约为0.84。 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减小都不利于气体交换。
动物生理学呼吸生理课件
(二)肺泡
肺泡是肺内气体交 换的主要部位。成 人约有3~4亿个肺
泡,总面积100m2
呼吸膜
指隔在肺泡气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极薄的 膜性结构,构成了肺泡气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 换的气-血屏障。
动物生理学呼吸生理课件
表面张力
动物生理学呼吸生理课件
横切,呼吸节律无明显变化 横切,呼吸变深变慢 切断,长吸式呼吸 横切,喘吸
横切,呼吸运动停止
动物生理学呼吸生理课件
➢低位脑干:脑桥和延髓 三级呼吸中枢学说,即在延髓内有喘息中枢,产生最基本 的呼吸节律;脑桥下部有能兴奋吸气的长吸中枢;脑桥 上部有抑制吸气的中枢,称呼吸调整中枢。 呼吸神经元的分布:
浅而快的呼吸
肺每分通气量 250ml×32=8L 肺泡通气量 (250ml-150ml)×32=3.2L
深而慢的呼吸
肺每分通气量 1000ml×8=8L 肺泡通气量 (1000ml-150ml)×8=6.8L
动物生理学呼吸生理课件
动物生理学呼吸生理课件
成因:
肺内压 (大 气 压)
肺回缩力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
① (平静)呼气时,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 肺容积减小→肺内压增加(>大气压)→气体排出肺 →完成呼气。 ② 用力呼气时,呼气肌才发生收缩→胸廓进一步缩小 →肺内压进一步增加→更多气体排出肺。
呼吸运动的形式:
胸式呼吸:主要由肋间外肌舒缩使肋骨和胸骨运 动而产生的呼吸运动,表现为胸部起伏明显;
第六章 呼 吸 生 理
( respiration): 机 体 与 外 界 环 境之间的这种气体交换过程称 为
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
动物生理学第4章 呼吸
结合的CO2
红细胞
溶解的CO2
血浆
CO2
(一)O2的运输
物理溶解:1.5% 化学结合:98.5%
1、化学结合
1)结合形式
PO2
O2+Hb
PO2
HbO2
氧合血红蛋白(HbO2)
1分子 Hb 可结合 4 分子 O2
2)Hb与O2结合特征
血红素Fe 2+与珠蛋白组氨酸结合后,作用点才起作用
1分子 Hb 可结合 4 分子 O2
人体在超过6400米的高处不得 不依靠辅助设备。 珠峰最高达8840米。
四、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 呼吸中枢
高位脑桥
1)脊髓
低位脑桥
脊髓
2)延髓
产生呼吸节律
(1)背侧呼吸组
(2)腹侧呼吸组
3)脑桥
中脑
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 呼吸调整中枢
延髓 呼吸节律
(二)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1、化学感受器 1)外周化学感受器
胸廓扩大
吸气 胸廓缩小 呼气
肺扩张
肺内压<大气压 肺缩小 肺内压>大气压
1、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舒张所 造成的胸廓扩大和缩小。
膈 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 呼气肌:肋间内肌、 腹壁肌
膈在呼吸中的位置
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时:吸气运动主要由隔肌、 肋间外肌收缩主 吸气 动来完成, 是主动的
呼气 呼气由隔肌、 肋间外肌的舒张完成, 是被动的。
主动呼吸时:肋间内肌、腹肌进一步收缩推动肋骨、 胸骨、隔移动,呼气也是主动的。
2、肺内压
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
吸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 吸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吸气开始 吸气停止 呼气开始 呼气停止
动物生理学课件第十章呼吸
2、氨基酰血红蛋白:少部分CO2与Hb的自由氨基结合形成~。
在组织
HbNH2O2 + CO2
在肺
Hb •NHCOO- + O2 + H+
该反应不需酶的催化,而且CO2与Hb的结合松散,因而迅速、 可逆。 3、CO2的解离曲线 血液CO2含量随PCO2上升而增加,呈线性关系、无饱和点。 因此CO2 的解离曲线的纵坐标用血中CO2含量表示(图)。 O2与Hb结合可促进CO2释放,这一现象称为何尔登效应 (Haldane effect)。原因是Hb与O2结合后,与CO2的亲和力 下降,使结合于Hb的CO2释放。因此,在组织中静脉血能携 带较多的CO2 ,而在肺部血液PO2升高则释放CO2 。
(图) (图8-9)
1、胸膜腔内负压 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故称胸膜内负压。 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为-5 ~ -3 mmHg,吸气末约为-10 ~ -5 mmHg •负压产生的原因 •胸内负压=大气压-肺的回缩力 •负压作用:维持肺的扩张,有利于静脉血的回流 •气胸
2、肺通气的动力
氧离曲线影响因素
1)pH和二氧化碳分压 (图)
• pH值降低或PCO2 ↑,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 • pH值升高或PCO2 ↓,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 波尔效应(Bohr effect):酸度对氧—Hb离解曲线的影响。 机制:H+或CO2增加能使去氧Hb的分子构型稳定,从而降低了对O2的 亲和力。 • 在组织内,血液二氧化碳分压较高,pH值较低,有利于氧的释放。 • 正常肺内CO2 分压较低、pH值较高,有利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胸廓的扩大和缩小→肺的张缩→肺容 积的变化→大气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气体进出肺
动物生理学整理【中】
第四章呼吸归纳4.1.1生理学中的呼吸的全过程(见图4-1)4.1.2 肺通气1.肺痛气动力由呼吸肌的舒缩活动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小而造成的大气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原动力2.呼吸运动3.胸内压胸内压=肺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设为0时则:胸内压= —肺弹性回缩力4.胸(膜腔)内负压形成的原理和意义5.胸膜腔内压测定的方法6.影响肺通气的阻力7.肺表面张力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8.肺容量肺总量=肺活量+余气量=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活量=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深吸气量=补吸气量+潮气量功能余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4.1.3 鱼类的鳃通气1.通气活动的完成①由口腔、鳃部肌肉的舒缩运动的协同作用和瓣膜的阻碍作用完成。
②水流入口腔和流出鳃孔是间断的,而流经鳃瓣(鳃小片)却是联续的。
③高速运动的鱼类采用冲压式呼吸。
2.鳃具有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征:①鳃小片是一粘膜褶,有广阔的气体交换面积。
但仍比哺乳动物小,这样可限制鳃上的水和离子的交换.②鳃小片上水流的方向与血流的方向相反,③通过鳃小片的水流量是血流量的10倍,鳃小片是一粘膜褶. ④有广阔的气体交换面积,4.1.4 气体交换影响肺内气体交换的因素4.1.5 气体在血液存在的方式与运输途径4.1.6 氧的运输1.氧合作用定义:特点:(1)是疏松的,可逆的;(2)铁始终保持二价;(3)不需任何酶参与;(4)该反应只有Hb存在于红细胞中才能发生;(5)正常情况下1克Hb能携带1.34~1.36mlO2.2.氧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氧饱和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呈“S”型曲线。
氧容量: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能结合氧的最大量称为的氧容量。
氧含量: 每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量称为的氧含量。
氧饱和度: 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率称为Hb氧饱和度。
氧容量: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能结合氧的最大量称为的氧容量。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呼吸系统
目 录
• 呼吸系统概述 • 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肺通气原理及过程 • 气体交换原理及过程 • 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 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其生理机制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呼吸道
包括鼻腔、咽、喉、气 管和支气管,具有通气 、过滤、加温和湿润空
气的功能。
调节酸碱平衡
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呼吸系统可维持血液pH值的相对稳定 ,保证机体酸碱平衡。
参与免疫防御
呼吸道黏膜具有屏障作用,可阻挡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肺部,同时 呼吸道内的免疫细胞和分泌物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呼吸系统的研究方法
形态学研究
生理学研究
通过观察和研究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形 态特征和发育过程,揭示其生理功能的物 质基础。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及其调节
01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影响气体交换的重 要因素之一。呼吸运动的频率 、深度和节律都会直接影响气 体交换的效果。
02
肺的通气与血流
肺的通气与血流是影响气体交 换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通气 不足或血流减少都会导致气体 交换障碍,从而影响组织细胞 的代谢和功能。
03
气体分压和溶解度 04
03
肺通气原理及过程
肺通气的动力与阻力
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即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 气的原动力。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两个过程,前者引起胸廓扩大, 后者使胸廓缩小。
肺通气的阻力
肺的通气阻力有两种,一种是弹性阻力(占约70%),包括肺的弹性阻力和胸廓 的弹性阻力,其中肺的弹性阻力占主导地位;另一种是非弹性阻力(占约30%) ,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其中又以气道阻力为主。
5动物生理学呼吸
1.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2.血液中气体运输3.内呼吸:组织换气,细胞内氧化代谢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外界环境中的O2肺中、肺中CO2排出体外的过程呼吸器官:1.呼吸道: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2.肺(呼吸性小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呼吸道黏膜的作用:1.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分泌粘液,加温和湿润吸入的空气,黏着尘粒等异物,通过纤毛运动将异物推至咽喉部咳出或吞咽2.感受刺激性或有害气体/异物的刺激,引起咳嗽喷嚏等保护性反射排除3.巨噬细胞(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吞噬异物颗粒或细菌;免疫球蛋白(粘膜分泌物)防止感染和维持粘膜完整性肺泡的结构:扁平上皮细胞(Ⅰ型细胞)分泌上皮细胞(Ⅱ型细胞)呼吸膜的组成与结构:1.肺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壁Ⅱ型细胞合成分泌的脂蛋白(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①动态地稳定肺泡容量,防止因吸(呼)气使肺容量过大(小)②保持肺内相对“干燥”的环境2.液体分子3.肺泡上皮细胞4.间隙5.毛细血管基膜6.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呼吸型:——有助于疾病诊断1.胸式呼吸:肋间外肌。
胸部起伏明显2.腹式呼吸:膈肌。
腹部起伏明显3.胸腹式呼吸:(大多健康哺乳动物)呼吸音:呼吸运动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和出入肺泡时摩擦产生的声音意义:在胸廓表面或颈部气管附近听取呼吸音,提供诊断材料肺内压:肺或肺泡内的压力(取决与呼吸的缓急、深浅和呼吸道压力,决定肺通气量的多少胸内压/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的负压)——:①保持肺泡膨隆状态②作用心脏和腔静脉,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和右心的充盈③作用食管,利于呕吐和反刍时胃内容物的逆呕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吸、呼气末)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70%):肺弹性回缩力,胸廓的弹性回缩力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摩擦阻力),惯性阻力(呼吸时气管的移位)—因素:呼吸运动速度、深度、呼吸道管径#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用单位压力变化引起的容积变化表示:C=△V/△P。
动物生理学呼吸课件
动物生理学呼吸课件摘要:本文档旨在介绍动物生理学中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的基本原理、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呼吸过程的调节以及呼吸功能的评估。
通过对呼吸系统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动物的生命活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一、引言动物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学科,呼吸系统作为动物生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气体交换,为生物体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物生理学中的呼吸系统,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呼吸过程及其生理机制。
二、呼吸的基本原理1.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气体交换,即氧气从外界环境进入生物体,二氧化碳从生物体排出到外界环境。
气体交换依赖于气体的分压差,即氧气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二氧化碳则相反。
2.呼吸运动:动物通过呼吸运动实现气体的吸入和排出。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主要由呼吸肌(如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驱动。
3.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呼吸周期的次数。
不同动物的呼吸频率有所差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温、生理状态等。
三、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1.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
呼吸道具有清洁、湿润、温暖和过滤空气的作用。
2.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气体交换。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
3.胸膜腔:胸膜腔是肺和胸壁之间的潜在空间,内含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过程中的摩擦。
四、呼吸过程的调节1.化学调节: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会影响呼吸中枢的活动。
当氧气浓度降低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反之,呼吸变浅变慢。
2.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纤维和神经递质调节呼吸肌的活动。
例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呼吸频率和深度具有调节作用。
3.体液调节:体液中的激素和离子浓度变化也会影响呼吸过程。
如,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等激素可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动物生理学 第4章 呼吸 图文
如:故意闭住声门而作剧烈呼吸运动。
4. 胸膜腔
胸膜腔-由胸膜脏层和壁层围成的胸膜腔内的压力。 测定方法:
直接法: 间接法:气囊测定食管内压间接反映胸内压
吸气 呼气
胸内负压成因:前提条件
气道阻力来自气体分子间和气体分子与气道之间 的磨擦,是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约占80%-90%。
原动力: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1.呼吸运动 定义:呼吸肌收缩、舒张所造成的
胸廓有节律地的扩大和缩小
吸气运动
呼气运动
平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的发生过程
用力呼吸: 1)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加,胸廓容 积进一步扩大。 2) 用力呼气时,除吸气肌舒张外,呼气肌 也参加(肋间内肌+腹壁肌收缩),胸廓容积 进一步缩小。
体液因素: 组织胺\5-羟色胺 气管舒张
➢ 肺泡
肺泡结构
• 扁平上皮细胞(Ⅰ型细胞): 覆盖大部分肺泡表面
• 分泌上皮细胞(Ⅱ型细胞): 合成和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膜分层
1.含表面活性物质的液体层 2. 肺泡上皮细胞层 3. 肺泡上皮细胞基膜层 4. 间隙(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5. 毛细血管基膜层 6.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 胸廓呼吸肌
吸气肌: 膈肌 肋间外肌 胸锁乳突肌 斜角肌
呼气肌: 腹壁肌肉 肋间内肌
肋间外肌: 起自上肋下缘止 于下肋上缘,可 以提肋助吸气
肋间内肌: 起自下肋上缘止 于上肋下缘,可 以降肋助深呼气
一、肺通气的原理
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 ﹥
阻止其流动的阻力
(一)肺通气的动力
直接动力: 肺泡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
《动物生理学》教学课件:4呼吸新
平静呼吸
①定义:安静状态下的呼吸
②特点:呼吸运动平稳、均匀
人工呼吸基本原理:
使肺内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 方法:
①负压吸气式(压胸法) ②正压吸气式( 口对口呼吸法,呼吸机)
4.2.3胸膜腔与肺内压
二、
4.2.3.1胸膜与胸膜腔
(1)胸膜(pleura):是一层薄而光滑 的浆膜,具有分泌和吸收等功能。
顺应性(lung compliance)
①定义: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顺应性可用单位压力变化所引起的容积变化衡
量 C=△V/△P
②肺顺应性:
单位压力变化引起的肺容量变化 CL=(△V)肺容量的变化/(△P)跨膜压的变化
(跨肺压=肺内压-胸内压)
③胸廓的弹性阻力与顺应性
胸廓的弹性阻力可用胸廓的顺应性
有利于肺扩张 有利于静脉血与淋巴液回流 有利于反刍
如果胸膜腔破裂,则开放性气胸引起 肺萎缩造成呼吸困难,回心血量↓;血压↓。
胸膜腔气破胸裂
4.2.3.2 肺内压
(1)定义:肺内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①平静吸气初? 肺内压 < 大气压 ②平静吸气末? 肺内压 = 大气压 ③平静呼气初? 肺内压 > 大气压 ④平静呼气末: 肺内压 = 大气压
(2)胸膜腔(pleural cavity):胸膜 的脏、壁两层在两肺周围各形成了完全封闭 的腔隙。
pleural cavity密闭、潜在腔隙、内无气 体有少量浆液,具有润滑(粘滞性),减少 摩擦的功能。
(3)胸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定义:胸膜腔内的压力 组成:脏层、壁层
②主要作用
降低肺表面张力
③作用机制
2024版动物生理学呼吸图文
来调节呼吸运动。
14
动物在不同环境下呼吸适应性变化
2024/1/26
水生动物
如鱼类,通过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其 呼吸器官结构和功能与水环境相适应。
陆生动物
如哺乳动物,通过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其呼吸器官结构和功能与空气环境相适 应。
高原动物
如牦牛,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提 高血红蛋白含量等方式适应高原低氧环 境。
11
03
动物呼吸调控与适应性
2024/1/26
12
神经调节在动物呼吸中作用
呼吸中枢
感受器反馈
位于脑干,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包 括吸气中枢和呼气中枢。
位于呼吸道、肺等部位的感受器,能 感受呼吸运动的变化,并将信息反馈 给呼吸中枢,进一步调节呼吸运动。
神经传导通路
通过一系列神经传导通路,将呼吸中 枢的指令传达到呼吸肌,引起呼吸运 动。
呼吸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
利用动物模型研究呼吸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医学提供 实验依据和治疗策略。
呼吸生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研究
探讨动物的呼吸生理学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揭示动物 如何通过调整呼吸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பைடு நூலகம்境压力。
26
THANKS
2024/1/26
27
喉
内有声带,可发出声音,同时也是呼吸通道的一部分。
支气管
气管分支进入肺部的管道,将空气分配到各个肺叶。
2024/1/26
咽
作为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具有调节空气流量的作用。
气管
将空气从喉部引导至肺部,具有支撑和保持通畅的作用。
肺
主要呼吸器官,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4
呼吸过程及机制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 呼吸
小肺泡表面积小, DPL分布密集,降低表面张力的 作用大,回缩力减小,以免塌陷。 大肺泡表面积大,DPL分布稀疏,降低表面张力作用 小,回缩力增大,不致膨胀而破裂。
d:降低肺弹性阻力,增加其顺应性,减少吸气做功。
二 、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一)肺容量(pulmonary capacity)
呼
(二)肺通气量(pulmonary ventilation)
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潮气量×呼吸频率 活动使呼吸深度和频率均高,每分通气量高。
肺的最大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 体量。它反映肺在每分种的最大通气能力,比 肺活量更能客观地反映肺通气机能。
2、肺泡(alveolar)通气量:每次吸入的气体, 其中能够进入肺泡的气体量。
上述呼吸运动叫平和呼吸。吸气是主动的, 呼气是被动的。 但在用力呼吸时,呼气和吸气都是主动的,并 且颈、胸、腰、背部肌肉都参与吸气运动。
3、呼吸式
胸式呼吸:由肋间外肌舒缩、胸壁起伏为主的呼 吸运动。 腹式呼吸:由膈肌舒缩、腹壁起伏为主的呼吸运 动。 一般正常动物的呼吸表现为胸壁和腹壁运动 都比较明显的胸腹式呼吸。 只在疾病时,才表现为单一的胸式或腹式呼吸。
对有一定容积的物体: 顺应性(C)=容积变化(∆V)/跨壁压的变化(∆P)
(肺的顺应性(C)=肺容积变化(∆V)/跨肺压 变化(∆P),跨肺压(P)为肺内压与胸内压的差。
胸廓顺应性(Cchw)=胸廓容积变化(∆V)/ 跨胸壁压变化(∆P)(L/cmH2O)
跨胸壁压为胸内压与胸壁外大气压之差。
总的弹性阻力=肺的弹性阻力+胸廓的弹性阻力。 也=1/C肺+1/ C胸廓。 正常肺始终处于扩张状态,总有弹性回缩力阻 止吸气。胸廓弹性回缩力的方向又随其扩张与 回缩程度发生向量变化。)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呼吸PPT
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研究
总结词
研究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如心血管系统 、免疫系统等。
详细描述
呼吸系统不仅涉及到气体交换,还与许多其他系统有 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心血管系统对氧气和二氧化碳 的运输起着重要作用,而免疫系统则与呼吸系统的感 染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 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以更好地了解 它们的协同作用和调控机制。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新 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 路和方案。
探究呼吸系统的进化历程,比较不同物种的 呼吸系统差异。
详细描述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进化历程。 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新的进化线索和机制, 并进一步探究生命演化的奥秘。此外,通过 比较不同物种的呼吸系统差异,我们可以更 好地了解呼吸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未
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入肺部 的通道,具有输送和净化空气
的功能。
肺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具 有使氧气进入血液和使二氧化
碳从血液排出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功能
气体交换
01
呼吸系统的功能之一是进行气体交换,即氧气进入血液和二氧
化碳从血液排出。
调节体温
02
呼吸系统可以通过呼吸和蒸发水分来调节体温。
发声和嗅觉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呼吸
• 呼吸系统概述 • 呼吸过程 • 呼吸运动的调节 • 呼吸系统的疾病与防治 • 呼吸系统的研究展望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04
鼻腔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具有 过滤、加湿和调温空气的功能
动物生理学-04第四章
4.3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4.3.1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4.3.2
氧的运输
1)Hb与O2结合特征 氧容量 氧饱和度 变构效应 氧含量 紫绀
紧密型(T型)+O2
↑ ↓ 疏松型(R型)
4.3.2
氧的运输 2)氧离曲线 各段特点及其功能意义
O2含量 (ml/100ml):
Po2为100mmHg ——60; Po2为60mmHg ——40; Po2为40mmHg ——15;
(3)防御性呼吸反射 (自学)
4.4.2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1)化学感受器
(1) 外周化学感受器
4.4.2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1)化学感受器 (2)中枢化学感受器:
4.4.2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 PCO2 、H+和PO2对呼吸的调节 (1) PCO2 一定的PCO2水平对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的兴 奋性是必需的 (2) H+ 动脉血[H+]增加,呼吸加深加快 动脉血[H+]降低,呼吸受到抑制
4.3.2
氧的运输
3)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1) Hb自身性质的影响 (2) pH和CO2 (3) DPG (4)温度
1.PH和CO2——波尔效应
2.DPG
4.3.3
1) CO2的运输形式
二氧化碳的运输
物理溶解——6%
CO2
化学结合的占94%
碳酸氢盐(87%)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
4.3.3 2) CO2解离曲线 呈线性关系 无饱和点
4.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气体交换
4.2.1 气体交换原理
大学动物生理学04呼吸
1.在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时,不论氧分压怎样增加,鱼类的血红蛋白从不为氧所饱和属于( B )A.波尔效应B.鲁特效应C.波尔效应和鲁特效应D.以上都不是2.血液氧离曲线是表示( C )A、血红蛋白含量与氧解离量的关系的曲线B、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氧含量的关系的曲线C、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的关系的曲线D、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关系的曲线E、血氧容量与氧分压的关系的曲线3. 内呼吸指的是( B )。
A、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线粒体膜内外的气体交换D、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E、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过程4. 血液中PCO2增加和pH值降低时(D )A. Hb对O2亲和力增高,氧离曲线左移B. Hb对O2亲和力降低,氧离曲线左移C. Hb对O2亲和力增高,氧离曲线右移D. Hb对O2亲和力降低,氧离曲线右移5. 决定鳃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E )。
A、气体的溶解度B、气体分子量的大小C、气体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D、肺泡膜的通透性E、气体的分压差6. 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E )。
A、动脉血B、静脉血C、毛细血管血液D、组织液E、细胞内液7.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C )。
A、物理溶解D、和水结合形成碳酸C、形成碳酸氢盐D、形成氨基中酸血红蛋白E、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8. 水温升高,使水中溶氧和鱼的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分别(C )。
A 升高、升高B降低、升高C 降低、降低D升高、降低9. 血液中使呼吸运动增强的主要因素是( A )。
A、PCO2升高B、PO2下降C、H离子浓度增加D、非蛋白氮增多E、乳酸增多10.鱼类的组织呼吸指的是( D )。
A.鳃与鳃丝上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B.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血液进行气体交换C.线粒体膜内外的气体交换D.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E.O2随血液循环进入机体11.血液氧饱和度是指( E )。
A.血液氧容量占氧含量的百分比B. 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C. 血液氧含量的百分数D.氧扩散的总量E.血液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12、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C )A、物理溶解B、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氧合血红蛋白D、高铁血红蛋白13.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1) 肺容量
(2) 肺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1) 肺换气 动力、原理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呼吸膜 组成 面积 厚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 呼吸中枢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1、肺牵张反射 肺扩张反射 肺缩小反射 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肌梭 3、防御性呼吸反射 咳嗽反射、喷嚏反射
2、化学因素的调节
2、化学因素的调节
化学感受器(外周、中枢-对H+敏感) 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中枢化
学感受器 氢离子浓度对呼吸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
氧离曲线及其特点
(1) 上段曲线较平坦 (2) 氧离曲线的中段曲线
较陡 (3) 氧离曲线的下段是最
陡部分
氧离曲线位移及其影响因素
氧离曲线位移:右移、左移(Hb对O2亲和力变化) 影响氧离曲线位移的因素
(1) pH和Pco2的影响 波尔效应(Bohr effect) :CO2浓度的增加使细胞内的pH
通气/血流比值VA/Q 大—肺泡无效腔加大 小—动-静脉短路
(2) 组织换气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运输形式:物理溶解、化学结合 1、氧的运输 Hb与O2结合的特征: HbO2 ⑴ 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 ⑵ 氧合; ⑶ 只有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时,才能运输氧; ⑷ 1分子Hb可与4个O2结合,Hb与O2的结合存在变 构效应,Hb氧离曲线呈S形。 相关概念: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
五、 呼 吸
呼吸的概念与环节
(一)肺 通 气
1、肺通气的原理
(1) 肺通气动力:呼吸收缩(运动) 吸气运动、呼气运动
呼吸运动的类型、生理意义 胸内压:形成原理(肺内压-肺回缩力)、生理意义
(2)肺通气阻力 弹性阻力、顺应性(C=ΔV/ΔP)
表面张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来源、成分、作用) 非弹性阻力:
降低,引起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下降的现象。 (2) 温度的影响 (3) 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
2、二氧化碳的运输
物理溶解、化学结合 碳酸氢盐形式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 (HbNHCOOH)
CO2+H2O =H2CO3=HCO3-+H+ Cl-转移 Hb.NH2+CO2 = Hb.NHCOOH=Hb.NHCOO-+H+
感受器 缺氧对呼吸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
(五)实验
1、呼吸运动的调节 2、胸内压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