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内酯——银杏叶制剂有效成分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银杏叶成分的体外分析和体内代谢的研究进展

银杏叶成分的体外分析和体内代谢的研究进展

所也应加强 GLP 的建设 , 以适应新药研究和检定 的需要 。
参考文献
1 陈士行 , 等 1 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及其对策 1 江苏医药管理 , 1998 , 5 : 8
2 徐晓光 1 美国公司增加了研究和开发费用 1 国外药讯 , 1998 , 2 (171) : 6
3 景 新 1 法国激励研究创新 1 国外药讯 , 1998 , 10 (179) : 7 4 王先进 1 新的生长因子突然起作用 1 国外药讯 ,1998 , 6 (175) :7 5 章 鸣 1 疫 苗 成 为 新 一 代 的 抗 癌 药 1 国 外 药 讯 , 1998 , 10
总黄酮 双黄酮
槲皮素 山萘酚 异鼠李 蒽
(300mm ×416mm) Nucleosil 100 - C18 (100mm ×410mm)
Lichrosorb Rp - 18
(40∶5715∶215) 梯度洗脱
甲醇 - 水 - 甲酸
(254nm) UV [8 ]
(370nm)
UV [9 ]
(250mm ×416mm) 双黄酮 双黄酮 μBondpak C18
内酯的结构上均有 H - 12 ,其共振信号一般在 6100 ~6155 之间 ,而且在适当的溶剂中 ,五种内酯的 H 12 的质子化学位移又各有差别 ,因此可以从积分值 直接计算五种内酯的各别含量 。 11217 生物 测 定 法[22] 用 抑 制 血 小 板 激 活 因 子 ( PAF) 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来测定银杏内酯的含量 , 银杏内酯 B 的 IC50值可用以标定提取物中银杏内酯 B 的含量 。体外生物法计算的银杏苦内酯总量比 GC 法测定的总量约高两倍[23] 。 2 银杏叶活性成分的体内代谢情况 211 Morearu 等[24]用放射性元素14C 标记的银杏叶 制剂 ,给予大鼠体内 ,研究其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 点 。结果表明 ,银杏叶制剂在大鼠体内表现为二房 室模型 ,一级消除速率 ,半衰期为 415h 左右 ,口服经 胃肠道吸收 ,吸收率为 60 %以上 ,口服后 72h 呼出的 [14C]CO2 的量为服药量的 38 % ,22 %尿中排泄 ,29 % 粪便中排出 ,腺体和神经元组织及眼部显示对标记 药物的高度亲和力 。 212 12 名健康志愿者 ,6 男 ,6 女 , (25 ±5) 岁 ,单剂 量分别口服 ,静滴或服用溶液的银杏叶制剂 ,用 GC - MS 联用法测定银杏叶内酯 A 、B 和白果内酯的药 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 ,三种服药方法的生物利用 度 F 值 分 别 为 018 ±0109 , 0188 ±0121 和 0179 ± 0130 。食物的摄取不影响 AUC ,但是增加了 Tmax的 值 ,口服银杏叶片剂 ,银杏叶内酯 A 、B 和白果内酯 的半衰期 t1/ 2分别为 415h ,10157h 和 3121h[25 ] 。 213 18 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单剂量口服三种银杏叶 制剂 :胶囊 、滴剂和片剂 。测定槲皮素 、异鼠李素和 山萘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 ,只有胶囊的 Tmax显著大于滴剂和片剂 ,其它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的区别均无显著意义 。槲皮素 、异鼠李素和山萘酚 的 Tmax 分 别 为 2156h , 2153h , 2149h , t1/ 2 分 别 为 2198h ,2184h ,2184h[26 ] 。 214 Kleijnen 等[27]引用了德国 Schwabe 公司未公开 发表的银杏提取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数据 ,见表 2 。

银杏叶有效成分的研究与资源的开发利用

银杏叶有效成分的研究与资源的开发利用


述。
要: 银杏树是我 国特产经济植物 。 多种有效成分 , 医疗和保健等领域 有着广泛 的用途。本文对银 杏的有 含有 在
效化学成分、 影响银杏有效成分的因素、 银杏的医用和保健效能及银杏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与测定技术等进行分析与综
关 键 词 : 杏 叶 : 杏 提 取 物 ; 酮 类 化合 物 : 杏 内 酯化 合 物 银 银 黄 银
4 ”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和 4 8一 ,一 8 —” 没食子儿 茶索没食子 儿茶素。
银杏内酯化合物属于萜类化合物, 又称 为银杏萜 内
酯, 由倍半萜 内酯和二萜 内酯组成. 是银杏叶中一 类重要
贵重的医药原料 , 又可用于生产保健产品 , 在许多欧洲发达
国家 以及 日本 、 国等 国 , 杏叶 的开发利 用得 到了很 大 的 韩 银
量高于雄树。 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广西产银杏叶结果株
基金项 目: 江西省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400 )九江市科委资 助课题 ( 03 18; 批准号 19—0 992 )
作者简介 : 闽生, , 柳 男 教授, 主要从 事药物化学分析 、 仪器分析及研究工作 E m i l s 8@t - m原在 九江学院化学 与化工学院工作。 - a:m 5 8 o c ; l 6 m 0
聚合而成 的一类化合物, 共有 6 即银杏素 、 种, 异银杏素 、 穗 花杉双黄酮 、 金钱松双黄酮 、 甲银杏双黄酮 、 甲氧基 去 5 一 去甲银杏双黄酮等。银杏 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有 6 种, 即儿茶索 、 表儿茶索、 没食子酸儿茶素 、 表没食子儿茶素、
收稿 日期 :0 5 O 一 5 2 0 一 l 0
高, 在银杏叶中含量变化较大。 银杏 叶中的双黄酮是由两分子黄酮母核通过 C c键 —

从银杏叶片中提取分离银杏内酯

从银杏叶片中提取分离银杏内酯

从银杏叶片中提取分离银杏内酯银杏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的银杏叶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萜内酯、聚戊烯醇和多糖类化合物。

此外,还包含烷基酚酸类、有机酸、甾类、微量元素等。

1银杏内酯概况银杏叶提取物制剂是目前世界上最畅销的植物药之一银杏萜内酯为银杏叶提取物中主要的药效成分, 为二萜内酯化合物, 包括银杏内酯A、B、C、J 和M 等, 它们是血小板活化因子( p la t e l e t ac t iv a t in g f a c t o r ,P A F ) 的强有力的拮抗物, 是目前所有在售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剂中最主要的药效成分, 其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在银杏叶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报告的基础上, 人们发现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19 87 年P.B r a q u e t 等报道银杏内酯B 具有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 A F 活性作用以来, 银杏内酯才真正引起人们的注意, 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对银杏菇内酯的药理和生理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研究.银杏内酯包括银杏内酯A, B, C, J. M和白果内酯,它们都具有特殊立体化学结构。

国外对这类成分做了大量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发现银杳内酯均为血小板活化因子强拮抗剂,其中银杏内酯B由于分子中醚氧与羰基氧之间的距离和PAF中的相一致,活性最强。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PAF)是由血小板和多种炎症细胞产生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磷脂,它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强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它直接参与血栓形成,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此外,银杏内酯对单一缺血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具有抗过敏、抗休克、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作用。

因此,银杏内酯类是银杏叶中特殊生理活性的最重要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银杏内酯的复杂化学结构决定了化学合成的困难性,因此天然提取工艺将是生产银杏内酯的主要发展方向。

银杏叶营养成分与功效研究

银杏叶营养成分与功效研究

银杏叶营养成分与功效研究银杏树是一种世界闻名的珍贵树种,被誉为“活化石”。

银杏果实的营养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研究,但银杏叶也同样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

本文将从营养成分和功效两个方面探讨银杏叶的研究进展。

一、营养成分1. 银杏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银杏叶中含有一系列的黄酮类成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槲皮素和各种异黄酮。

槲皮素是银杏字眼的主要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减少氧化应激破坏,保护人体细胞的生命功能。

各种异黄酮对心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症具有预防作用,同时还能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

2. 银杏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银杏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例如吲哚丙酸、苹果酸和古蒽醌等。

这些有机酸能够改善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并且可以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3. 银杏叶中含有丰富的黄烷醇银杏叶中还含有黄烷醇,这些化合物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4. 银杏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银杏叶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素,例如维生素C、E和β-胡萝卜素等,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例如钙、铁、锌等。

这些营养素能够改善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从而对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功效1. 改善血液循环银杏叶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防止微循环障碍,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同时,银杏叶还可以改善皮肤营养,减少皮肤衰老,使皮肤更加有弹性。

2. 抗氧化作用银杏叶中的槲皮素是一种强效的自由基清除剂,能够阻止氧化应激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因此,经常食用银杏叶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慢性疾病,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等。

3. 提高免疫力银杏叶中含有丰富的黄烷醇和黄酮类成分,能够促进人体对外界食物和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这些成分还能够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预防和治疗各种常见传染病,例如感冒、流感等。

4. 抗炎作用银杏叶中含有多种具有抗炎作用的成分,例如各种黄酮类成分和有机酸。

银杏叶化学成分研究报告及发展

银杏叶化学成分研究报告及发展

银杏叶提取物的现代研究及发展展望2018级中药学一班穆帝秀摘要:银杏叶是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的叶银杏,是当今地球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近年来,人们对银杏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也大有突破,其中,银杏的药用开发价值最为显著,而银杏叶片的研究价值更为突出。

本文主要通过对银杏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这几方面的阐述,思考和讨论银杏叶及其制剂研究的发展方向,为银杏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发展1.银杏叶化学成分现代研究现状1.1银杏叶的药用发展史素有“活化石”美誉之称的银杏自古生于我国,药用历史久远,民间早有用银杏叶煎汤治疗未溃冻疮的秘方,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相关偏方17个之多,而用现代科学主法对银杏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则起步较晚。

最早开发利用银杏叶的是德国,于1 965年从我国进口银杏叶并从中提取有效成分黄酮和内酯,制成药剂投放本国市场和欧洲市场。

随后,法国也于1975年生产出银杏叶制品用于治疗外周血管疾病与大脑功能不全,效果奇佳,非常畅销。

199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因发现银杏内酯B的分子结构而荣获诺贝尔奖,而且银杏叶在西方国家的医疗保健使用量是所有草药之冠。

据悉世界各国<尤其是在法国和德国)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处方,数百万的人在服用银杏叶。

因此,银杏叶越来越受到医药界的关注,其药用价值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银杏叶的现代研究始于德国,是希瓦医生最早利用溶剂萃取专利产标准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我国进口药品主要是德国Schwabe公司的金纳多和法国Beaufour-Ipsen公司的达纳康。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银杏叶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据不完全统计,从银杏叶分离出的化合物有160多种,其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为黄酮类、萜内酯、聚戊烯醇和多糖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机酸、烷基酚酸类、氨基酸、甾类、微量元素等。

虽然银杏的叶与果成分相似,而叶不含果中的毒性成分氢氰酸,药理实验毒性也远小于果,黄酮和银杏内酯等有效成分含量却远高于种子,对心脑,神经,哮喘等疾病的治疗效果独特。

银杏叶的研究进展

银杏叶的研究进展

银杏叶银杏黄酮的研究发展姓名:纪美超班级:制药134学号:2013013092银杏叶的研究进展【摘要】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和药品等行业, 是国内外开发利用的热点。

银杏叶中最为重要的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

本文旨在对银杏叶提取物银杏黄酮提取分离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和中药相互作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银杏黄酮合理用药提取分离AbstractGinkgo biloba extract (GBE)is widely used in food, health products, cosmetics and pharmaceuticals industri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hot spots. Ginkgo biloba is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e ingredient is flavonoids.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Ginkgo biloba extract Ginkgetin systematic, in-depth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action studies.Key words falconoids of Ginkgo biloba rational use of drugs extract separate1 引言银杏又称白果、公孙树,素来有“活化石”之称,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中药。

银杏叶系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1] 。

银杏叶中萜内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银杏叶中萜内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银杏叶中萜内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刘彬果;张新萍;刘岩【摘要】银杏萜内酯是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公认的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本文对银杏叶中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含量检测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Of all the compound classes present in G. Biloba, the terpene trilactones had received the most attention. The ginkgolides and bilobalide were selective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ntagonists and widely applied in the illness of blood vessel of heart and brain.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about terpene trilactones of Ginkgo leave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study prospect were made.【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1(029)006【总页数】5页(P421-425)【关键词】银杏叶萜内酯;化学成分;提取;血小板活化因子【作者】刘彬果;张新萍;刘岩【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4医院药剂科,天津30014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4医院药剂科,天津30014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4医院药剂科,天津3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1.6银杏(Ginkgo biloba L.)又名白果,是我国的古老树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古老人文的象征。

白果内酯—银杏叶制剂有效成分研究现状

白果内酯—银杏叶制剂有效成分研究现状

白果 内酯是从银 杏叶 中提取而得 的萜类 内酯 的有效部 位, 是传统的银 杏叶提取物 的重要 活性成分 , 对拮抗血小板 活化 因子作用较弱 , 但对神 经系 统有保 护作 用… 。近年研 究 表明 , 白果 内酯在促进神 经生 长 , 防止 脑 、 髓神 经脱髓 脊 鞘 以及营养神经 、 护神经等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保
作用 , 白果 内酯 能抵抗 缺 氧引起 的 A P降低 , T 只要 存在 氧 气, 就能保存线粒体 , 重新生成 A P T 。从采用 白果 内酯处 理
大 鼠体 内分离 出来的线粒体 , 以进一步观察 到 , 一类 萜 可 这
2 2 国外含 量控 制 标 准 . 国际上 , 一般将银 杏 叶提取物 产 品的生产历 程划分 为 4个 时代 : 1 只标定银 杏 叶提取物 的含量 ; 2代 除了 第 代 第
标定银杏 叶提取物 的含量 以外 , 还标定 了提取物 中黄酮苷
可保护线粒体免于安米妥引起 的( X H S的) O PO 复合 物 I 的 抑制, 以及抗霉素 A或粘噻唑引起 的复合物 I Ⅱ的抑制 。
12 白果 内酯与 细胞存 活 .
的含量 ; 3 则在第 2代 的基 础 上又增 加 了内酯含量 的 第 代 标定 ; 4代 明确 指 出要 严 格标 示银 杏 内酯 A、 第 银杏 内酯 B 银杏 内酯 C及 白果 内酯 的含 量。 当前 对银 杏 叶提取物 、
1 3 白果 内酯和 基 因表 达 .
但 20 0 5年版《 中华人 民共 和国药典》 一部 ) ( 以及 国家 食 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 WS一 9 ( 0 6 Z一0 6 1 )一20 ( ) 仅 04 Z 中,
对银杏叶制剂中萜类 内酯 的总量有 限制 , 对 白果 内酯 的 而

国内外银杏叶制成品开发、利用的现状

国内外银杏叶制成品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国内外银杏叶制成品开发、利用的现状(一)银杏叶(图)的产地分布现状银杏(GINKGOBILOBAL)是最古老的中生代植物,至今已有20亿年的历史,现仅存一科一属一种,素有裸子植物“活化石”之称。

银杏树一般均为栽培,目前尚未发现野生者。

银杏生长周期很长,祖辈种树,子孙受益,故又称之为“公孙树”;其叶形酷似鸭掌,因而又叫“鸭脚树”;又因其种子名为白果(图),故也有人称其为“白果树”。

银杏是我国的特产名贵树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台湾地区,(如江苏省泰兴素有银杏之乡之称,此外,湖南正在加快建设银杏基地)。

目前(1996年)我国白果年产量约600万公斤,银杏叶年产量约700万公斤,其资源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其它多分布在日本和朝鲜半岛。

(二)银杏叶制成品的临床应用现状银杏树经历了漫长的自然选择能延续至今,说明其具有独特的本领。

经过观察,人们发现,银杏树的抗病能力极强,几乎是百病不生,由此有人联想其入药后是否也能用于治疗疾病。

银杏很早就被用作中药,其种子、根、叶均可入药。

《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杏“其性味甘苦而涩,入肺、肾二经,有定喘止咳、止带浊、缩小便之功效”。

《本草品汇精要》中记载银杏叶“味甘苦、涩、性平,归肺经,能敛肺平喘、益心止痛、化湿止泄”。

目前,银杏叶制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1.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脑缺血、脑水肿、脑动脉硬化、急性脑梗塞、高粘血症、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间歇性跛行、动脉栓塞性疾病、静脉炎、静脉机能不全等。

2.神经精神疾患:早老性疾呆、血管性痴呆、记忆障碍、失语症、诵读困难、帕金森氏病、中风后咽神经麻痹、前庭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眩晕、血管性头痛、焦虑症、抑郁症、精神紧张等。

3.五官科疾病:美尼尔氏综合征、耳鸣、视神经疾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等。

4.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婴儿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小儿难治性迁延性肺炎、小儿喘息性疾病等。

银杏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及市场概况

银杏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及市场概况

银杏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及市场概况银杏(Ginkgo bilobaL)为银杏科(Ginkoaceae)银杏属植物,又名白果树、公孙树、鸭脚通。

其历史可追溯到2亿年前。

银杏曾在北美和欧洲广泛分布,直到冰川时期世界上绝大部分银杏被毁灭,仅在中国有少量幸存,现广泛分部在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浙江、湖北、广西等地区,这些地区的银杏产量约占全国的70%。

中国是世界上银杏的主产区,累计种植面积超过2000公顷,占全世界的80%以上。

中国药典记载,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宜在7-9月份采收。

该药性乎,味甘、苦、涩。

归心肺经。

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

用于肺虚咳嗽、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等治疗。

1银杏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中国很早就意识到了银杏的药用价值,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银杏“入肺经,益肺气,定喘咳,缩小便”。

对银杏的现代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德国Schwabe公司面临一个任务:在银杏叶提取物中找到一个最佳的组份构成比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银杏叶的药用价值。

Schwabe公司的工作结果被欧洲接受为银杏叶提取物标准,该标准品被称为GBE761。

20世纪60年代,德国科学家发现银杏黄酮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降血脂。

20世纪70年代,德国医学媒体报道,银杏叶提取物能增加中枢和外周血管血流量,可用于心、脑及外周血管缺血性疾病。

20世纪80年代,法国科学家Brapuat发现了银杏叶的内酯成分有很强的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随后银杏叶制剂作为第一个进入临床的PAF拮抗剂进行了三期临床观察,银杏叶制剂的研究和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199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因发现银杏内酯B的分子结构而荣获诺贝尔奖。

至今在世界上同一种研究中,唯有银杏两次获诺贝尔奖。

随后,银杏叶提取物的用途得到更深入、广泛的研究,如用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冠心病、突发性耳聋、胃黏膜损伤、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症、脑血栓等病症,并可抗肿瘤、抗衰老。

银杏叶制剂的质量控制分析

银杏叶制剂的质量控制分析

银杏叶制剂的质量控制分析[摘要] 银杏叶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原材料,在临床上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高脂血症等。

目前对于银杏叶的临床应用,最常用的方式是进行炮制,将其中的活性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萜内酯等提纯、加入辅料做成制剂。

由于制剂制作工艺、材料使用的差异,这类制剂的质量也存在各种相应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分析银杏叶的生产工艺现状、制剂制作流程中的各种问题,围绕银杏叶制剂的质量控制现状及改进,进行探讨。

[关键词] 银杏叶制剂质量控制1.银杏叶的药用价值简介银杏叶为银杏的干燥树叶,它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原材料。

具有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

目前对于银杏叶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认为:银杏叶及其制剂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和银杏内酯.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包括40余种,根据分子结构分为三大类:三羟基黄酮醇及其苷类、双黄酮类、儿茶素类化合物。

药理学分析指出,这三类化合物中,以前两类生物活性最显著。

这两类化合物均有抗组胺、抗炎症、扩张血管、消除自由基、防治动脉硬化等作用。

除了黄酮类外,银杏叶中还有一类自己独有的化合物:银杏内酯。

这类仅仅从银杏叶中提取的化合物中,大多具有二萜或半萜结构。

因此,属于萜类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具有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抗氧化、去除自由基的作用。

能够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损伤的作用。

目前银杏叶制剂在欧美国家的临床应用已经三十余年,从临床的经验数据来看,银杏叶制剂的主要用于脑部、外周血流的循环障碍患者,并可有改善患者脑缺血引起的记忆力减退功能。

在中医中,中国药典 2000 版登载:银杏叶制剂可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

由此可见,银杏叶制剂在活化局部循环,改善重要脏器功能方面,有着重要药用价值。

2.银杏叶制剂的生产工艺探讨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其制剂流程较多,每一步都可能对最终的制剂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制剂的生产制作工艺,应该有比较严格的把关控制,严格按照GMP要求进行生产。

银杏叶药物市场分析

银杏叶药物市场分析

银杏叶药物市场分析银杏叶,是指银杏树(Ginkgo biloba)的叶子,它在中药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银杏叶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等,在抗氧化、抗炎、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

本文将对银杏叶药物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其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市场规模和趋势银杏叶药物市场的规模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市场调研机构统计显示,过去几年,银杏叶药物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

这主要得益于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以及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老年人对于抗氧化和改善脑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银杏叶药物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主要产品类型银杏叶药物市场上主要有两类产品:口服制剂和外用制剂。

口服制剂主要包括银杏叶胶囊、片剂和口服液等,用于改善记忆力、增强脑功能、改善心脑血管循环等。

外用制剂主要包括银杏叶粉、银杏叶干粉和银杏叶浸膏等,用于治疗皮肤病、烧伤、湿疹等。

口服制剂在市场上的销量占据主导地位,但外用制剂也在逐渐增加。

三、市场竞争格局银杏叶药物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制药公司、保健品公司和中药企业。

其中,一些大型制药公司在银杏叶研发和生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拥有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更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保健品公司则在市场销售渠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多渠道推广和营销手段,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药企业则凭借其丰富的中药资源和传统中药研究经验,生产出一些具有独特功效的银杏叶药物。

四、市场发展趋势1. 科技和创新驱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银杏叶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将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

通过高通量筛选、分子模拟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加速新产品开发和临床验证,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疗效。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银杏,作为地球上的古老生物之一,其独特的生存能力和生命力使得其在植物界中占据了特殊地位。

而银杏叶,作为银杏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也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潜在的药用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些成分不仅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疲劳等多种生物活性,而且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因此,对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银杏的生物特性和生存机制,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近年来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提取方法、结构特征、生物活性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通过整合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银杏叶有效成分研究概览,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也期望能够推动银杏叶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银杏叶作为传统中药材,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主要源于其中所含的多种有效成分。

这些成分在银杏叶中的含量丰富,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栓等多种生物活性,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银杏黄酮类化合物是银杏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效成分之一。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先进的分离和纯化技术,成功地从银杏叶中提取并鉴定了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银杏内酯类化合物是银杏叶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

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血栓作用,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银杏内酯类化合物还具有改善记忆和认知功能的作用,对于老年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潜力。

除了黄酮类化合物和内酯类化合物外,银杏叶中还含有多种其他有效成分,如银杏酚酸、银杏苦内酯等。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3132塑j笪匡药三Q塑生!!旦箜三!鲞筮丝期丛!坠鱼丛!尘型』Q竺翌堡!:兰Q螋:y!!!!塑!!盟壁:22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王绣锦李芝静【关键词l缺血性脑血管病;银杏叶【中图分类号】R74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86(2009)22—3132-03银杏叶是银杏科银杏属银杏的干燥叶,其成分复杂,主要为黄酮类、萜类内酯化合物(银杏内酯、白果内酯)及多糖类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银杏叶提取物(EGB)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银杏叶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以下就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l药理作用1.1拮抗血小板活化冈子(PAF)抑制m栓形成PAF是由血小板、白细胞、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产牛的一种内源性磷脂,为多种疾病特别是缺血性疾病共同的炎性介质,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低分子量血小板激活剂。

在病理状态下脑血管内皮细胞可大量释放,PAF不但可以引起腩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小板黏附、聚集、微血栓形成和脂质代谢紊乱,而且引起多核白细胞聚集并黏附于血管内皮,促进炎症反应。

动物实验证实,EGB可减少血小板黏附、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

由于EGB对血小板细胞膜上的PAF受体有竞争性抑制作用,拮抗PAF引起的血小板异常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降低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

银杏内酯B是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A:(TXA:)形成的弱抑制剂,可预防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TXA,增加,对二磷酸腺营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1.2改善血液流变性脑缺血时,不仅脑功能受损,血液循环也出现明显障碍。

冈缺氧酸中毒使病灶局部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红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PAF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使fllL粘度增高,血液灌注明显减少,从而更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形成恶性循环。

TXA:是一种促进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前列环素(PGl:)是拮抗TXA:的物质,两者处于动态平衡中,一旦平衡失调就会导致血栓形成。

白果内酯——银杏叶制剂有效成分研究现状

白果内酯——银杏叶制剂有效成分研究现状

白果内酯——银杏叶制剂有效成分研究现状白果内酯是从银杏叶中提取而得的萜类内酯的有效部位,是传统的银杏叶提取物的重要活性成分,对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较弱,但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1]。

近年研究表明,白果内酯在促进神经生长,防止脑、脊髓神经脱髓鞘以及营养神经、保护神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但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WS-096(Z-016)-2004(Z)中,仅对银杏叶制剂中萜类内酯的总量有限制,而对白果内酯的含量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市场所售银杏叶制剂中白果内酯含量参差不齐。

而国际上一般将银杏叶提取物产品的生产历程划分为4个时代[3],对第4代明确要求严格标示白果内酯及银杏内酯的含量。

有关研究表明,影响内酯类成分的主要因素有产地、采叶时间、加工方式等[4]。

因此,通过控制银杏叶产地、采摘时间及加工方式等可提高银杏叶制剂中白果内酯含量。

本文就白果内酯的作用机制、质量控制标准及含量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1 白果内酯神经保护机制1.1 白果内酯保护线粒体功能Janssens等[5]认为,白果内酯可抑制缺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中三磷酸腺苷( adenosine triphosphateoe,ATP)含量的降低,这一作用可能与细胞呼吸功能增强有关,体外试验发现,大鼠口服白果内酯增加了从肝分离出来的线粒体的呼吸控制率(respiratorg control ratio,RCR)。

由此可推断,由于局部缺血可发生氧化磷酸化(0XPH0S)的解偶联作用,白果内酯能抵抗缺氧引起的ATP降低,只要存在氧气,就能保存线粒体,重新生成ATP。

从采用白果内酯处理大鼠体内分离出来的线粒体,可以进一步观察到,这一类萜可保护线粒体免于安米妥引起的(OXPHOS的)复合物I的抑制,以及抗霉素A或粘噻唑引起的复合物III的抑制。

1.2 白果内酯与细胞存活Ahlemeyer等[6]发现,采用白果内酯(1μM)、银杏内酯B(10 μM)和银杏内酯J(100μM),可将因24 h失血清凋亡小鸡胚胎神经元上升现象降低到控制水平。

银杏活性成分的研究现状

银杏活性成分的研究现状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0 8 ( 0 8 0 ( ) 0 9 -0 I 4 9 x 2 0 ) 1h- 0 6 1 6
1银杏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按国际标 准由德国 S h b 公司于 1 9 c wa e 91 年专利工艺生产的银杏提取物被称为 G E 6 B 71 (x rcso ig g I b Y1 E t t fG n k o B l a 该工艺的基 a o , 本原则 : 银杏叶以乙醇或丙 酮提取 , 再以溶剂萃 取为主 , 除去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杂质 , 以及蛋 白 质、多糖、缩 合多酚等 高分子 化合物 。目前 国 际上公认的 G E质量标 准 : B 总黄酮含量> 4 2 %、 萜酯含量达 6 %。 B 7 的主要 化学 成分 0 r 1 。G E 6 1 包括 下 列 部分 。 11 黄酮类成分 . 黄 酮类物质是银杏 中主要 药效成分 , 也是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活性成分 。 已分离 现 出黄酮类化学成分有 3 种 , 5 主要是单黄酮 、双 黄 酮及其 苷类 和儿 茶素类物 质h 。黄酮醇 苷 】 是银 杏叶 中主要黄 酮类物 质 , 主要 是 山奈酚 、 槲皮素及异 鼠李素与各种糖基形成苷 。 其他黄 酮类物 质还 有黄烷醇 、双黄 酮等。 2 萜内酯类成分 萜内酯类成分在银杏叶 中含量 很低 , 根据 地域及时 间不 同在 0.%一0.%之 间, 1 6 属于脂 环族化 合物 , 但它是银 杏叶中两种主要活性 成 分之 一 。 目前从银 杏叶 中分离 鉴定 出萜内 酯 物质可分为两大类 : 银杏内酯( ik oi ) 白 G n g l e和 d 果内酯( i b S l 。银杏内酯带有苦 味成分 , Bl a c ) o e 据 分离 鉴定 有银 杏 内酯 A 、B 、C、M 、J 和银杏新内酯共 6 , 种 白果内酯属于四环倍半 萜 化 合物 。 1 3 其它成 分 . 银 杏 叶还 含 有生 物 碱 、有机 酸 、 多糖 、 谷 甾醇等 多种 功能 活性成分 。此 外 , 银杏 叶中 还含有钙 、镁 、钾 、磷 、铬 、铁 等多种元素 。

银杏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银杏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银杏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银杏(学名:Ginkgo biloba)又称为白果树,是一种古老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和现代医学中。

银杏叶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各类生物活性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有机酸和鞣质等。

这些成分被认为对人体具有一系列的药理作用,并在临床应用中展现了一定的疗效。

首先,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这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作用。

它们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起到保护人体细胞的作用。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并具有血管扩张和抗血小板凝集的效果,有助于改善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其次,银杏叶中的萜类化合物也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对于预防感染和治疗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萜类化合物还具有舒张血管、减少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等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一些与血管功能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

此外,银杏叶中还含有有机酸,如苹果酸和琥珀酸等。

这些有机酸具有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抗氧化等作用,对于保护肝脏、调节胆固醇和改善消化功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综上所述,银杏叶具有多种化学成分,拥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舒张血管和抗血小板凝集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临床应用方面,银杏叶广泛地用于调节血液循环和改善记忆力。

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可以增加脑内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头晕、头痛和记忆减退等。

此外,银杏叶还可以改善老年性痴呆和脑血栓的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临床应用,银杏叶还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自由基相关疾病(如糖尿病、癌症等)和炎症性疾病。

研究表明,银杏叶可以改善冠心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减少自由基损伤,预防氧化应激导致的疾病;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D i1 .9 9 ji n 10 - 9 2 21 .4 0 6 O: 0 36 / .s .0 1 8 7 .0 10 .3 s
银杏 叶 中有效成分 的研究进展
孙笑槐 浙江省 兰溪市人 民医院西药房
引 言
银 杏 叶是 一 种 具 有 很 高 药 用 价 值 的植物 ,银 杏树 是我 国 古老 的树 种 ,它
杏 内 酯 属 二 萜 类 内酯 ;分 子 中 都 含 6
每 次石 油 醚用量 约 为滤液 体 积的 l 2 , /5
个五元环 ,其中含有 3个 v一 内酯环 直到水 层不含叶绿素时为止 ;将分液 银杏叶 中的单黄 酮有 7种 ;山萘 和 1个 四 氢 呋 喃 环 , 它们 的 侧 链 上 均 漏斗中分 出的水相 , 用旋转蒸发器旋转 同时 回收 乙醇 ;当蒸 至 少量 液体 素 、 槲 皮 素 、异 鼠 李 素 、洋 芹 素 、 含 一 个 叔 丁 基 ;银 杏 内 酯 B 的 活性 最 蒸 发 , 转 于6 ~7 o c 木樨 草 素 、 三粒 麦 黄 酮 、杨 梅 树 皮 强 ,特 异性 最高 ,这 是 区 别 其 他 天 然 时 , 入 培养 皿 中, 0 0 干 燥箱 中
水 杨 酸 衍 生 物 ,主 要 有 白 果 酸 、 白果 酚 、D一糖 质酸 、莽 草 酸 和 6 羟基 犬 一 脲喹 啉酸 、银 杏酸等 ,研 究表 明银 杏酚
双 黄 酮 即 二 聚 体 黄 酮 ,通 常 是 裸 子 植 物 的 特 征 性 化 学 成 分 。 在 银 杏 叶
1 银杏叶简介
和 银 杏 内 酯 ;此 外 , 还 有 有 机 酸 类 、 酚 类 、聚 戊烯 醇类 等 。 2. 1黄 酮 类 化 合 物
的作 用 。
法 得 出黄 酮含 量 为 2 % ~3 %。 6 1 另 一 方 法 【 是 取 粉 碎 好 的 银 杏 叶 5 I 10 g 加 入 4 0 ml7 %酒精 , 泡过 0 , 0 5 浸 夜, 再于 5  ̄左右 水浴 , 不断 搅拌 ,~ 5 C 并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果内酯——银杏叶制剂有效成分研究现状作者:邹凯华来源:《上海医药》2008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08-0365-白果内酯是从银杏叶中提取而得的萜类内酯的有效部位,是传统的银杏叶提取物的重要活性成分,对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较弱,但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1]。

近年研究表明,白果内酯在促进神经生长,防止脑、脊髓神经脱髓鞘以及营养神经、保护神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但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WS-096(Z-016)-2004(Z)中,仅对银杏叶制剂中萜类内酯的总量有限制,而对白果内酯的含量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市场所售银杏叶制剂中白果内酯含量参差不齐。

而国际上一般将银杏叶提取物产品的生产历程划分为4个时代[3],对第4代明确要求严格标示白果内酯及银杏内酯的含量。

有关研究表明,影响内酯类成分的主要因素有产地、采叶时间、加工方式等[4]。

因此,通过控制银杏叶产地、采摘时间及加工方式等可提高银杏叶制剂中白果内酯含量。

本文就白果内酯的作用机制、质量控制标准及含量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1 白果内酯神经保护机制1.1 白果内酯保护线粒体功能Janssens等[5]认为,白果内酯可抑制缺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中三磷酸腺苷( adenosine triphosphateoe,ATP)含量的降低,这一作用可能与细胞呼吸功能增强有关,体外试验发现,大鼠口服白果内酯增加了从肝分离出来的线粒体的呼吸控制率(respiratorg control ratio,RCR)。

由此可推断,由于局部缺血可发生氧化磷酸化(0XPH0S)的解偶联作用,白果内酯能抵抗缺氧引起的ATP降低,只要存在氧气,就能保存线粒体,重新生成ATP。

从采用白果内酯处理大鼠体内分离出来的线粒体,可以进一步观察到,这一类萜可保护线粒体免于安米妥引起的(OXPHOS的)复合物I的抑制,以及抗霉素A或粘噻唑引起的复合物III的抑制。

1.2 白果内酯与细胞存活Ahlemeyer等[6]发现,采用白果内酯(1μM)、银杏内酯B(10 μM)和银杏内酯J(100μM),可将因24 h失血清凋亡小鸡胚胎神经元上升现象降低到控制水平。

白果内酯(10μM)还能将小鸡神经元星形孢菌素处理12 h引起的凋亡损伤降低到接近控制水平。

在取自新生大鼠海马的神经元和星形细胞的混合培养物中,总提取物(EGb 761;100 mg/L)和白果内酯(100 μM)使神经元免于因血清缺失而引起的凋亡,白果内酯(100 μM)和银杏内酯B(100 μM)降低了星形孢菌素引起的凋亡损伤。

研究人员认为,EGb 76l具有抗凋亡活性,白果内酯是其最有效的成分。

1.3 白果内酯和基因表达Chandrasekaran等[7]以神经生长因子鉴别的大鼠PC12细胞的形态变体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介质中加入白果内酯 (15.3或30.6 μM) 而不是银杏内酯B(11.8或,将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线粒体DNA(mtDNA)编码的COX III亚单位提高了2倍。

有关NO合成酶(NOS)异构体和N0的产生,Cheung等人[8]研究表明,白果内酯(0.8~3 μM)抑制了诱导性酶在人体THP-1 巨噬细胞中催化产生NO,但不是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人体内皮细胞中产生NO。

此外,白果内酯还能增加大鼠星形细胞中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9]。

2 国内含量控制标准2.1 国内含量控制标准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本品(银杏叶片)含萜类内酯以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和白果内酯的总量计,不得少于0.25%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096(Z-016)-2004(Z):本品(银杏叶胶囊)每粒含萜类内酯以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的含量之和计,不得少于2.4 mg 。

2.2 国外含量控制标准国际上,一般将银杏叶提取物产品的生产历程划分为4个时代:第1代只标定银杏叶提取物的含量;第2代除了标定银杏叶提取物的含量以外,还标定了提取物中黄酮苷的含量;第3代则在第2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内酯含量的标定;第4代明确指出要严格标示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及白果内酯的含量。

当前对银杏叶提取物产品的质量要求为:含黄酮苷22%~24%或以上,含萜类内酯2.5%~4.5%或以上,其中含白果内酯2.0%~4.0%或以上,含银杏酸10 mg/kg以下。

3 市售银杏叶制剂白果内酯含量3.1 银杏叶口服制剂有效成分质量评价研究赵荣生、严宝霞等[10]受北京市药学会委托,为考察上市后的产品质量,按国家药品标准,采用HPLC方法对4厂家各3个批次银杏叶口服制剂的含量进行测定,以银杏叶制剂中银杏总黄酮醇苷和银杏萜类内酯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各厂家的银杏叶制剂中白果内酯及银杏内酯A、B、C这4种萜类内酯的含量都不一样,其中D厂有2个批次未检出白果内酯。

3.2 市售银杏叶提取物制剂产品分析报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采用HPLC外标法对部分市售银杏叶提取物制剂有效成分以及控制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见表1。

3.3 百路达银杏叶胶囊产品分析报告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采用HPLC外标法对本单位部分银杏叶提取物制剂有效成分以及控制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见表2。

4 影响白果内酯含量的主要因素4.1 银杏叶生长环境刘叔倩等[11]通过系统比较全国不同气候的银杏分布区银杏叶中黄酮和萜内酯含量, 发现不同气候区之间银杏叶中这两类成分含量差异很大。

空气和土壤温度对银杏生长影响很大。

银杏生长季节的有效起点温度为6~10 ℃,10 ℃以上才开始活跃,有效温度的积累值为生物有效积温。

积温和年均温度,可作为银杏对温度要求的指数,以衡量银杏在某地区能否栽植的标准。

年平均气温为10 ℃是银杏生长的低温界线,小于10 ℃则生长不良甚至受冻而死亡。

长江流域年均气温在10~22 ℃,而以年均气温15~16 ℃为最适宜地区。

4.2 银杏叶树株一般认为银杏叶中黄酮和萜内酯的含量: 幼龄树> 老龄树。

4.3 采摘时间银杏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最高的月份, 分别报道为: 4~ 5 月, 9~ 11 月;萜类内酯成分含量最高的月份, 分别报道为: 5月及8~ 10 月。

所以各产地的银杏叶最佳采收条件应在分析测定后。

4.4 加工方式银杏叶中黄酮类和萜内酯类的提取分离方法有: 有机溶剂萃取法,、树脂法、酶法、超临界萃取法和高速逆流色谱法等[11]。

张立国等提出在乙醇-水体系中加入10% 对内酯有较高溶解度的溶剂, 形成新的溶剂体系EPW , 并用氮气保护提取, 使黄酮含量提高22% , 内酯含量提高33%。

5 结语为保证银杏叶制剂中所含白果内酯的含量,确保产品的质量及疗效,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充分考虑光照、温度、土壤、气候、水质等综合因素,在生态岛屿——崇明岛建立了6 000多亩银杏种植基地;严格遵循GAP标准;确定采摘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8~9月,并根据采样检测确定最佳的采摘日期;同时采用独有的二次低温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有效成分。

目前,百路达正在建立自己的标准指纹图谱,并将指纹图谱引入到其产品银杏叶胶囊质量评价体系中,以提高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1 Steinke B, Müller B, Wagner H. Bi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of Ginkgo extracts[J]. Planta Med, 1993,59(2):155-2 李源莉,陈建宗. 银杏叶提取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3):148-3 石琳琳,卢丹,姚文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25(5):667-4 王弘,陈旭. 影响银杏叶有效成分的有关因素分析[J].中草药,1999,30(8):631-5 Janssens D,Michiels C,Delaive E,et al. Protection of hypoxia-induced ATP decrease in endothelial cells by ginkgo biloba extract and bilobalide[J]. Biochem Pharmacol,1995,50(7):991-6 Ahlemeyer B, Krieglstein J.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supporting the therapeutic use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for Alzheimer’s disease[J]. Pharmacopsychiatry,2003 ,36(1): 8-7 Chandrasekaran K,Liu LI, Hatanpaa K,et al. Chronic exposure of neural cells to elevated intracellular sodium decreases mitochondrial mRNA expression[J]. Mitochondrion,2001 ,1(2):141-150.8 Cheung F,Siow YL. Inhibition by ginkgolides and bilobalide of the production of nitric oxide in macrophages (THP-1) but not 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J]. Biochem Pharmacol,2001,15;61(4):503-9 Zheng SX,Zhou LJ,Chen ZL,et al. Bilobalide promotes expression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rat astrocytes[J]. ActaPh10 赵荣生,严宝霞,翟所迪,等. 银杏叶口服制剂有效成份质量评价研究[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3,1(3),54-11 杨奕全,朱代平.银杏果实和叶子的化学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4):126-(收稿日期:2008-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