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旦角化妆、梳头全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旦角化妆、梳头全过程

京剧旦角化妆、梳头全过程2011-09-10 22:37现在各大京剧院团旦角的化妆手法,大多都是在上世纪梅兰芳大师在继承老一辈旦角演员化妆程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所形成的程式。一般旦角大头分为古装头、大头、旗头三种。

1.大头:是从古代妇女的发髻演变而来的,头发绾在脑后,呈椭圆形的纂。这是一种模式化的发型,无论什么身份、性格的妇女,形式基本都是一样的,花旦的发型稍有变化(花旦梳抓髻大头,带辩子及小穗)青衣、刀马旦、武旦的发型则完全相同。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地位等,只在装饰品上加以区别。

2.古装头:是梅兰芳先生在实践中根据古代仕女和敦煌壁画创造的一种发式。它将头发绾在头的顶部,因此形成正髻、偏髻、美人髻、四喜髻、圆髻等不同发型。古装发型变化万千,因此更有力地表现各种女性人物,也为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减轻负担;

3.旗头:是旗妆戏的固定发型,旗头主要是以清代满族妇女的装束为模特儿加以改进提高而成的,用来表现辽金清等女真族,满族宫廷妇女的发式,包括两把头、旗头垫子、旗头座三种不同的发式。旗头发型拨挺,头饰华丽。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京剧旦角的化妆和包大头的基本方法和程式:

油彩展示:

化妆笔展示:

1.拍底彩底色由红、白色的化妆油彩调配成嫩肉色。底色的深浅要根据舞台灯光的强弱、人物的年龄、身份而加以区别。拍底色的顺序是先脑门、鼻子、下巴后拍两颊、两腮和脖子。要注意是拍底色,不是抹,而且一定要拍均匀。还要注意眉眼、鼻窝、嘴角、眼角等细小部要做面面俱到,既不要色彩太薄,露出皮肤本色,也不要太厚,如戴面具。

2.上红底彩以大红色化妆油彩为主,略加玫瑰红色。方法是从眼窝、鼻梁两侧开始,压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间向两侧,由深渐浅地均匀地拍打,直到与底色融为一色。以上眼皮部位为最红,要注意鼻梁、嘴角与底色衔接的部位要自然过渡,不要有明显的红白界线。涂腮红时在技巧上要注意根据脸型的特点加以变化,起到弥补缺陷、美化脸型的作用。如圆型脸可把腮红上下拉长;长型脸可把腮红向横向拉宽,再通过贴片子的技巧来帮助演员改变脸型的长短胖瘦。

3、定妆:即敷粉,在拍打的油彩上敷上一层薄薄的脂粉,可使油彩的造型固定在脸上。敷粉应先从脑门、鼻梁和底色部分开始,然后敷腮红部分,敷好后再用刷子轻轻掸去浮粉。

4、涂胭脂:用大红、荷花、赫红等颜色的胭脂涂在腮红的部位。方法是从眼窝和鼻梁两侧,眉毛以下开始,自上而下、由浅至深。重点要突出的是上眼皮,下眼皮和两颊要逐渐过渡到与底色一样的深浅。胭脂的作用是使面部色彩更加鲜艳。

5、画眼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演员揭示人物心情的关键部位。所以画眼圈要画出生动的神韵来,才能起到烘托演员的表演的作用。同时,画眼圈也要根据演员的眼睛大小、脸型胖瘦,进行比例的夸张。画眼圈用的是眉笔或锅烟,从下眼皮画起,加宽上下眼圈的轮廓线。旦角演员基本是以风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给人妩媚之感。眼小者,眼圈线可画得大一些;眼大者,眼圈线可画得小一些;眼圆者,眼圈可画得长一些;眼长者,眼圈可画得圆一些;两眼近的可以拉开距离;两眼距离远的可以画得近一些。

6、画眉毛:即用锅烟和眉黑笔在原有的眉毛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如青衣、花旦要画柳叶眉;武旦、刀马旦要画剑眉;彩旦要画八字眉。画眉毛的长短粗细曲直也要结合演员的脸型、五官的特点,从整体上进行协调和弥补,用锅烟打好的眉毛要有毛茸茸的立体感。

7、画嘴唇:即用大红油彩勾画上下嘴唇的轮廓。其画法即采取以演员的嘴唇进行相反相成的原理进行勾画:如嘴大的,可画小画薄;嘴小的可画大画厚;嘴鼓的,可画瘪;嘴瘪的,可画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画嘴唇的美化作用。

在化妆时还要注意人物与行当的差别,如:青衣要显得庄重、典雅,因此底色要浅一些,腮红的部位要小一些,颜色也要浅一些,柳叶眉、丹风眼,眼圈不要太重、太宽;花旦大多年轻、活泼、天真,因此底色略深,腮红部位略大一些,要显示出青春的活力,眉毛要两头尖细,中间略、粗而弯,呈弦月型;口型要小,呈圆型,嘴角略往上挑。有的花旦的印堂还要画一红点,显得天真,可爱;武旦和刀马旦的底色要深一些,腮红的部位也要大一些,以表示人物妁健壮和勇敢。

以上是旦角化妆的基本方法和程式,下面介绍一下包头的基本方法和程式:

1、勒头也叫"吊眼",目的是为了让旦角产生秀眉入鬓,凤眼传情。方法是将头发使劲往上勒,再绑起来。

2、贴片子片子就是用榆树皮刮下来的胶与头发混合在一起作出来的饰物,是人物鬓发的夸张与美化,并且可修饰演员的脸型,达到最佳效果。不同的旦角人物在片子上会有不同,这是一般旦角贴的的一对大绺、七个小弯的常见贴片形式,先贴上额头正中的"小弯",其它六个分别以拱型贴在两边。这七个小弯的作用特别大,它排列的高低、疏密甚至可以决定演员的美丑,虽然有脸长可贴短,脸短可贴长的一般规律,更有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特殊效果。它应该是经验和规律,程式与感觉的天成。一般传统戏旦角的小弯和大柳的贴法以鸭蛋形为标准,这里更需要结合演员、人物、行当的标准,综合把握。

3、戴线帘子又称为线尾【yǐ】子,这部分垂在人物的身后,并且分出左右两小把垂在身前。

4、戴网子、横簪、发垫

5、戴水纱,起到固定、干净和美化的作用

梳头自此完成

6、戴头面头面起到美化和装饰头部的作用,每种皆有不同的名称、规格与佩戴位置。

1).戴泡子泡子直接插在片子上

2).戴泡条

3).戴耳挖子遮盖和装饰耳朵 4).戴顶花

戴横竖联 5).

6).戴纂围(发髻上端的饰物)和腰箍(发髻中间的饰物)和后兜。(此三样俗

称三大件)

7).戴偏凤,插绢花

8).整装,梳大头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