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论文摘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与国家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存在较大的区别。本文强调在领导、运作、实施、技术四个层面上,采用现代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改造业务流,实现从传统商务规则向新的商务规则的转变。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领导层;运作层;实施层;技术层
“以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全党全国都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党中央面对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作出的重大决策。我国拥有lO00多万家企业,多数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水平较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只有抓住机遇、排除阻力,强力、正确地推进各项信息化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发挥后发优势,加速自身改革与现代化的进程。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等过程的效率、水平与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工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体(内部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外部的股东、宏微观经济管理机构)提供了认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途径,为改进企业的各项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依据。
一、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所应秉持的理念
在信息化投入早期,人们普遍有一种理解就是信息化投入越多,所能带来的效益就会越大。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工作也仅仅停留在某些局部概念和技术应用水平上。其实,信息化的本质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而寻求一种新的出路。所有这些系统建设的关键在于信息系统能否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能否给企业带来显著的价值,即信息化工作是以效益为导向的,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的。只有那些“出效益”的信息系统,才能得到用户的青睐。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应关注的是信息化对战略的支撑度,对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成本降低所带来的效益;并且关注信息化系统投入运行后,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发挥出期望的性能和价值。信息化工作应坚持一个明确的基本原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坚持“IT以用为本,持续改进”。坚持三个持续力:“持续应用、持续改进、持续跟踪评价”,坚持应用整合和复用。“实用”是IT系统价值实现的载体,反之,即使是能够成功上线而不能成功应用的项目投资,其价值也是零,而且还会给企业带来负资产,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信息化工作应把系统能量释放、价值实现的重心放在推进应用上,从“实用”的角度促进信息系统能量的释放,从“实用”的角度进行效能评估,而不是放在个别指标数据的计算上。、
因此,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工作应以合理、正确的设定企业信息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为前提和根本出发点。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无论其工作环境还是最终目的,都与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的国家信息化水平评估存在较大的区别,不能照搬评估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
系。
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估不能仅偏向于技术应用。因为技术应用侧重的是设备、技术是否到位,而不关注企业的管理性质是否发生变化。这样的指标往往不问信息化工作是固化原有管理,还是改变、提升原有管理。往往导致与信息化有关的技术设备是新的,而管理理念和体系却是旧的,两者叠加从本质上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并没有提高。比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原有不合时宜的管理结构,管理规则却不变。这样的企业信息化,造成用新技术固化旧体制,承担不了改革的功能。
在企业层面上开展评估,应反映并强调人的作用。早在在西方商业界开展信息管理之初,信息管理专家斯劳特(R.Synott)和格鲁博(H.Gruber)就指出,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仅从专业技术上来努力是不够的,关键是要“理解和接受以下事实:信息是一种必须加以全面整体处理的有价值的共享性资源,为了这一共享资源加以集中管理,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负责此项工作的信息资源管理必须由CIO来担任。”这表明,作为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自身与信息技术设备相比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作为最终目的,评估要对企业信息化的效果作出评价和分析。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要达到两个效果:第一是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减少内耗,增加创新能力。第二是对环境的变化能够迅速地适应和响应。人是企业的核心,信息系统搭建企业的整个数字神经系统,使人和整个企业融为一体,对外界产生快速的决策。这两点在企业中形成两种效
应,一是网络协同效应,强调协同的优先性。从单纯面向职能,转向以职能转变为基础,以流程重组为导向,面向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流程。通过协同,发挥企业作为大系统的功能倍增优势。二是网络生命效应,强调创新的优先性。从非学习型或非适应型的组织,转向学习型的适应型组织。
在企业进行信息化评估工作是为管理服务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项工作很大程度是为企业自身的管理服务的,应包括对企业领导、运作、实施、技术平台全方位的测评。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不仅是对测评对象简单地打分排序,还要通过评估过程和结果把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引导到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上来。只有从领导战略、投入结构、应用、效益、人力资源、组织与文化、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从效能出发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才能引导企业建设有效益、务实的信息化,信息化才能为企业提供切实的帮助。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的对象和方法
依据上述理念,我们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的评估和评价,不在于投资的多少,系统规模的大小,也不在于技术的高精尖,而在于与业务战略与系统平台的匹配度和适应度,在于投入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在对一个系统需求分析和方案选型时,需要始终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把有限的资金投到对业务最有价值的应用上。而那些对企业的业务发展最需要的最有帮助的信息化工作就是最有价值的应用。众多企业通过信息化工作的切身实践体会到,企业信息化评估的对象有四层:
领导层、运作层、实施层、技术层。相应决定四个方面:推进信息化的领导能力,企业的运作机制和模式,实施信息化的能力,技术能力;并可细分为外溢效应型指标、网络协同型指标、社会资本型指标、团队协作型指标、虚拟企业型指标、客户关系型指标、企业文化型指标、流程重组型指标、竞争能力型指标、知识管理型指标、技术指标、技术创新型指标、决策理论型指标等。与国家信息化水平评估使用客观的定量评比所不同的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是通过获取被调查对象(内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外部的股东、宏观经济管理机构)对某一信息化指标描述的认同程度的信息,最终将所有对单个指标进行描述的信息加以汇总分析,得到信息化水平的评价结果。
2003年10月9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正式推出了中国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制订企业信息化专项指标体系,对于丰富和完善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一个具有探索意义的重大课题。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三部分组成。指标体系参考了国内外数十个方案的优长,集中了专家的智慧、心血,创造性地应用了从效能上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新方法。该指标体系第一次将“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的要求以评价指标的形式落到实处;第一次提出从效能角度,从适宜度、灵敏度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咨询。在评估工作的调查阶段,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外部的股东、宏观经济管理机构的有关人员中分别以随机或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对象,由于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