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精品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形成时间: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1936年苏联新宪法)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一.苏俄(联)经济: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3.形成过程: (1)1925年苏共十四大,确定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2)1928年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3)1929—1937年,农业集体化运动(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4.特点(内容): (1)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2)单一的公有制;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失败根源:超越历史发展阶段。)
发展马克思主义。
启示
①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②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③改革中要有创新精神;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建设可以相互借鉴。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一.苏俄(联)经济: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1.形成背景: (1)国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包围; (2)国内:工农业生产落后,巩固政权的需要。
பைடு நூலகம்
世界现代史概述
二.世界现代史含义:
世界现代史是指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的历史。在这一时期,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 互相对抗,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世界各国人民为 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斗争。
世界现代史概述
三.基本矛盾:
取消;④分配:实物。
③流通:恢复;④分配:按劳分配。
特点
①非常时期的军事性措施;②共产主义; ③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过渡。
①承认商品货币;②利用市场;③工 业领域多种经济成分;④间接过渡。
①集中物力财力,取得胜利,巩固政权; ①恢复经济,巩固政权;②找到一条
影响 ②过渡是失败的,造成危机。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③丰富
高考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概述
一.整体时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现在
必修一(政治) 必修二(经济) 必修三(思想文化) 选修三(战争与和平)
选修四(人物评述)
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列宁、斯大林) 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南亚、海湾) 六单元:和平与发展 甘地、凯末尔、列宁、爱因斯坦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如福利制度;
5.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苏波、苏南、中苏等;
6.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印巴、中东等。
世界现代史概述
四.时期划分: 1.1917年——1945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1)苏俄(联)经济和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它经历了从资本主义对社 会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经济封锁、政治渗透相互交替,到两种不 同社会制度的冷战、缓和、竞争、共处的过程;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西欧、日本等;
3.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 国家、发达国家间的矛盾。如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18年—1921年
1921年—1928年
背景
①新政权的建立; ②外部威胁、内部困难。
①战时政策引发政治、经济危机; ②国内战争结束,政权巩固;③命脉
目的 ①巩固政权;②尝试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①化解危机;②向社会主义过渡。
内容
①农业:余粮;②工业:国有化;③流通:①农业:粮食税;②工业:自主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阶段具体特征:
思想文化: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发展, 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凯恩斯主义为资本 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量子力学的建立推动了物 理学的发展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 世界的统治秩序,国际关系在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20世纪 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争夺国际市场,大 打贸易战和关税战,恶化了国际关系,法西斯国家加紧侵略扩张, 世界动荡不安,并最终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一.苏俄(联)经济: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一.苏俄(联)经济:
(一)列宁探索向社会主义过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18年—1921年
1921年—1928年
背景
目的
内容
特点
影响
启示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一.苏俄(联)经济:
(一)列宁探索向社会主义过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阶段具体特征:
政治: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为人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标志着世 界现代史的开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两次世界大战 的先后发生。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冲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经济:①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但 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② 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模式进行调整, 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4)第二次世界大战。
2.1945年至现在:二战后的世界
(1)二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 (2)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
世界现代史概述
五.历史坐标: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阶段总体特征:
十月革命打断了帝国主义链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社 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 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一战后到30年代大危机 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 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 不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罗斯福新政开创 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并成功了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德日等 国则通过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最终爆发了第二 次世界大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