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实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物态的变化》测试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物态的变化》测试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固2.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m 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cmC.人的正常体温是37℃D.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4.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6.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大自然水资源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绘凝华现象的是()A.滴水成冰B.玉霜满地C.烟雾缭绕D.露似珍珠7.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8.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 B.30°C C.47°C D.70°C9.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2.当湿润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会遇冷形成云,关于云的组成一定是A.气体B.液体C.固体D.液体或固体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分别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剧烈汽化现象B.“白气”是液态小水滴,它是水汽化形成的C.甲图是水沸腾前的情景,乙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D.乙图中气泡变小,是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导致的4.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紧贴容器的壁和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进入被测热水后可以立即读数C.在使用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读数时视线如图所示,则所测热水温度偏高5.如图,是模拟制造“云”和“雨”的实验,杯子中盛有湿沙子,盘子中盛有碎冰,在“云”和“雨”发生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A.液化、升华B.液化C.凝固和升华D.汽化、液化和熔化6.【内蒙古根河市阿龙山中学2018年中考物理模拟题】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熔化﹣﹣放热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蒸发﹣﹣吸热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液化﹣﹣吸热D.冬天,早()晨草叶上的霜﹣﹣凝华﹣﹣放热7.下列对温度计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能测超出量程的温度B.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与最小分度值C.可以测低于它量程的温度D.测量时,玻璃泡应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8.中国疆域辽阔,南北横跨近50个纬度,气候差异显著,物态变化丰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练习题(附答案)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露珠的形成B.壶口冒“白气”C.湿手烘干D.冰雪消融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由凝固形成的自然现象是()A.草叶上的露珠B.屋顶的白雪C.山间的白雾D.屋檐上的冰锥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四个现象中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凌的形成﹣﹣凝固、吸热B.雾凇的形成﹣﹣升华、吸热C.露珠的形成﹣﹣液化、放热D.湿衣服变干﹣﹣汽化、放热4.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山上的“白雾”B.铜水铸造青铜器C.深冬树枝上的“霜”D.冰正在减少5.《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如图所示,下列节气名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图1谷雨中“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图2白露中“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C.图3大雪中“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图4霜降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6.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如图所示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河面7.“人工增雨”作业能够有效缓解春季旱情。
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人工增雨”的一种常用方法,干冰可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冰晶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空气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升华液化B.凝华熔化C.凝固液化D.升华熔化8.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A.冰袋中的冰变成水B.口中呼出的“白气”C.地上的水慢慢“消失”D.冰冻的衣服被晾干9.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物态变化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固现象10.用酒精消毒时,酒精沾在手上会感到凉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测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1.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最小刻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3)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A.(1)(2)(3)(4) B.(1)(3) C.(2)(4) D.(1)(2)(3)2.露、霜的形成分别属于下列哪些物态变化()A.液化、凝华 B.汽化、凝华 C.液化、升华 D.液化、凝固3.冰水混合物在吸收热量的过程中()A.冰升温化成水,水温不变B.冰温不变,水温升高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升高4.南极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熔点更低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小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5.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哪个()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C.固体都有一定熔点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6.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以下作法错误的是()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碰到容器底或壁B.温度计放入水中待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将温度计拿到亮处读数D.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7.如果把5000 g 0 ℃的水和5000 g 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C.都一样D.无法确定8.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0.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 ℃、纸的着火点是183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 ℃~50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12.河面上常看到一层雾气,这是水经过了下面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水先蒸发后液化B.水先汽化后凝华C.水蒸发成水蒸气D.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汽化的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2.自然现象中看到的露是一种_____现象,它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晚间气温低时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液氮和液氧放在−200℃的环境中,慢慢提高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8.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A.用久了的固体清新剂会变少——液化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升华C.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凝华D.从冰箱里拿出冷藏后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汽化9.人们常用75%的酒精给物体消毒,需要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的时间。
为了让酒精蒸发得更缓慢,达到规定时长,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向物品吹热风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阴凉处10.小明同学在家中学习炒菜时,发现透明的锅盖里边,有水不断地从锅盖顶部往下流,锅盖里边的水所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熔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液化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5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C.该物质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D.BC段的特点是无需吸热但温度不变1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谷雨”: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白露”: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大雪”:雪花形成是凝华现象二、填空题14.海波物质的熔点为48℃,意思是说,只有把海波加热到时,海波才能熔化。
当18.中秋节小明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2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温度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物态变化单元练习卷(解析卷)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物态变化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
1.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
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
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解答】解: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会迅速降低(需要的时间较短),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需要的时间较长),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BC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则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以下是同学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0℃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是39.2℃C.冬天正常的洗澡水温度约为60℃D.现在考场内的室温为60℃【解答】解: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一般为﹣18℃,故A错误;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是39.2℃,故B正确;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略高于此温度,约为40℃,故C错误;D、考场内的室温约为25℃,达不到60℃,故D错误。
故选:B。
3.城市环保建设——洒水车给街道洒水是环保工人的必修内容,是净化空气的主要举措。
洒水过后,路人感觉凉快一些,是因为水蒸发了,属于()A.液化现象放热B.液化现象吸热C.汽化现象放热D.汽化现象吸热【解答】解:洒水过后,路人感觉凉快一些,是因为水蒸发了,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故选:D。
4.新冠疫情防控已成为常态化,现在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仍需佩戴口罩。
遇到天气变冷时,戴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下列描述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B.在衣柜里长时间放置的樟脑丸变小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D.冬天在烧开水的壶嘴处冒“白气”【解答】解:A、戴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A错误;B、戴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C、戴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戴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在烧开水的壶嘴处冒“白气”也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D正确。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2.用嘴对着镜子“哈气”,镜面会变得模糊,但经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凝固后熔化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的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不熔化D.无法确定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A.冰和水B.铜和固态水银C.玻璃和石蜡D.海波和松香5.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雨是水液化形成的B.露是水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6. 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一些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A.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B.人体正常体温是39℃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D.适合人们洗澡水的温度约70℃7.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8.3℃,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几种物质的熔点:酒精—117℃水银—39℃煤油—30℃冰0℃)A.体温计B.煤油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10.下列现象描述一定质量的水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水蒸发快慢跟水的表面积有关的是()A.温度不同的水,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B.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空2分,共26分)11.寒冷的冬天,冰雕展览会的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现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7.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7.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 .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 .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 .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2、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 .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亦大C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 .内径粗的升得低,示数也小3、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合理的是()A .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 .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C .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 .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温度约为 -5℃4、某地区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 -5℃ ”,读做()A .零下 5 度B .摄氏负 5 度C .零下 5 摄氏度D .摄氏零下 5 度5、 0 的水和 0 的冰,两者温度是()A . 0 的冰温度低一些B . 0 的水温度低一些C .两者温度相同D .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6、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
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8、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A.晶莹的露珠 B.林立的冰川 C.变小的干冰 D.洁白的雾凇9、冬捕时,刚打捞上来的鱼,体表的水会迅速结冰。
冰的形成属于()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10、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影响视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有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1.以下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而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
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同样热”)。
这一现象表示(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靠谱的” 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行靠的” )甲第 2题图第 1题图乙丙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依据的性质制成的;以下图是几种温度计的示数,请你正确读出:甲:0C,乙:0C,丙:0C。
3.夏季,在室外放两支温度计,此中一支的玻璃泡包上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以下图.能够发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有显然的差别,其原由是。
第 3题图第6题图(1)第6题图(2)4.我们从有没有将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在沥青、水晶、白腊、橡胶、萘、铜、玻璃、食盐中,是晶体.5.填写以下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黑板在潮湿天气里的“出汗”现象;铁水浇成铁杆。
6.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依据实验数据, 画出如图( 1)所示图线.由图可知:水加热的初温度是 __ _℃;加热分钟后,水开始沸腾;段图线反应了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选填“上涨” 、“下降”或“不变” );如图( 2)所示中甲、乙是该同学察看水沸腾时看到气泡上涨状况的表示图,此中是沸腾时的气泡状况。
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造成水的水沸点低于1000C的原由可能是。
7.北方冬季的清早,我们常常看到玻璃窗上有漂亮的“冰花”,这是(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8.以下图,让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 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将,过一段时间,容器 B 中的水温(选填“高升” 、“降低”或“不变” ),这个实验说了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C.初中生100m赛跑的时间约为8s D.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约为3m2.如图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液化形成,b处较浓C.它是水汽化形成,a处较浓D.它是水汽化形成,b处较浓3.北方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枯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被冻伤,原因是()A.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B.水凝固成冰,吸收热量C.冰熔化成水,放出热量D.冰熔化成水,吸收热量4.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A.B.C.D.5.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固态水银铜固态酒精锡铝钢纯铁-38.8℃1083℃-117℃232℃660℃1515℃1535℃A.钢的凝固点是1515℃B.零下120℃的酒精为固态C.可将锡块放在铁锅中熔化D.冬天北方气温低于零下40℃,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6.诗人李白在《玉阶怨》中写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时节由于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故有露珠出现。
露珠的形成属于()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熔化现象D.凝固现象7.如表是一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水银酒精乙醚氧铜钢钨熔点/℃-39-117-114-218108315153410沸点/℃3577835-183236027505900A.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B.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C.20℃时乙醚是液态,氧是气态D.测温液体分别是水银、酒精、乙醚的温度计都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各个地区的气温8.潍坊市气象台2020年12月28日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我市出现寒潮天气,伴有雨雪、强降温和大风,小明29日早上发现家里窗子玻璃上出现了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内一侧B.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内一侧C.冰花是凝华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外一侧D.冰花是凝固形成的,在窗子的室外一侧9.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当冰未完全融化时()A.冰、水的温度均保持不变B.冰、水的温度均上升C.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D.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10.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凝固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物体温度可以降至﹣273.15℃以下二、填空题11.北方寒冷的冬天,刚洗完的湿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分很快结冰,这是现象;而结冰的衣服过了一段时间也会干,这是现象;有时为了让湿衣服干得快些,我们把湿衣服摊开挂在火炉旁烤,这样做增大了,并提高了液体温度,从而使水分蒸发加快;在烤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冒“白气”,这些“白气”是形成的.12.(1)如图所示,体温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它的示数是℃.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是cm.(2)在使用实验用温度计时,小玲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图中操作不当之处:A:;B:.13.如图所示,现有甲、乙两支温度计,小明要测体温应该选择(选填“甲”或“乙”)温度计,该温度计的示数为℃,另外一支温度计的示数为℃,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14.物理课上,老师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从酒精中取出,同学们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先变大,后不变”、“先变小,后不变”或“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老师又用扇子对温度计的玻璃泡扇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0℃冰和0℃水的温度()A.0℃的冰温度高B.0℃的水温度高C.相同D.无法比较2.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来测得温水的温度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A.55℃B.75℃C.50℃D.80℃3.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
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B.玻璃管上温度刻度值越向上越大C.为了测量更准确,玻璃管要细一点,球型容器要小一点D.该温度计在设计时用到了转换法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B.测量温度之前,拿着温度计的上部,用力将玻璃管中的液柱甩到玻璃泡内C.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中D.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需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5.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错误的是()A.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B.体温计比较精确是因为它玻璃泡较大,玻璃管较细C.体温计能够离开人体测量部分进行读数D.将体温计放到沸水中进行消毒6.用一支体温计测某人的体温为38.5℃后,没有甩就去测另一个人的体温,其另一个人的体温为37℃或39.2℃,则测量的结果为()A.37℃或39.2℃B.38.5℃C.37℃或28.5℃D.38.5℃或39.2℃7.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都是由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其中描述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熔化现象C.秋天,空中的雾是液化现象D.冬天,枝头挂满白霜是汽化现象8.﹣5℃的冰投入0℃的水中,假设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足够长的时间后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则冰的质量一定是()A.增加了B.减少了C.不变D.无法确定9.中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省漠河气象站记载,最低气温记录为﹣52.3℃,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煤油温度计D.以上都可以10.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其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2.如图,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水中出来后,人体表面的水蒸发放热,所以人感觉冷B.有风的时候比无风的时候更冷,这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了人体表面水的蒸发C.人出水后比在水中要冷,这是因为泳池内水温高于人的体温,而空气温度低于人的水温D.人从泳池出来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人体表面液化,所以人感觉冷3.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
已知甲是水,则()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4.如图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示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5.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2分钟后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关于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油不会烫伤他B.油锅里的食用油沸点不高C.油在沸腾时温度会不断升高D.油锅的下层是沸点较低的醋,上层是油,醋沸腾时,油并未沸腾6.组装如图甲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 固体。
它们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其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被加热物质的温度会超过100℃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可能是非晶体7.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体温分别为37℃和39℃的人测体温,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为()A.37℃、39℃B.38℃、39℃C.38℃、38℃D.37℃、38℃8.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练习(A卷)(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A卷)(时间:90min 满分:100分)姓名:学校: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6小题,共计48分):1.以下是小明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一个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5℃C.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D.去年冬天,延庆最低气温可达﹣40℃2.若没有先甩一下体温计就先后给甲乙两人测量体温(测量前均已用酒精消毒),体温计示数分别为37.9℃和38.4℃,则甲乙两人的体温()A.甲的体温一定是 37.9℃,乙的体温一定是 38.4℃B.甲的体温可能不是 37.9℃,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38.4℃C.甲的体温一定不是 37.9℃,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38.4℃D.甲的体温可能不是37.9℃,乙的体温一定是 38.4℃3.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如图正确的是()A.①和④ B.②和⑤ C.③和⑥ D.都正确4.把适量的冰块和盐放入易拉罐中,用筷子搅拌一会儿,暑气逼人的夏天,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居然出现了白霜。
把适量的冰块和盐放入易拉罐中,用筷子搅拌,这样做可以()A.提高冰的熔点,使冰熔化,易拉罐温度低于0℃B.降低冰的熔点,使冰凝固,易拉罐温度低于0℃C.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易拉罐温度低于0℃D.提高冰的熔点,使冰液化,易拉罐温度低于0℃5.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俊杰同学对物态变化中四种现象的下列阐述,其中错误的是()A.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其内侧会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C.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
“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D.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6.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D.将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晾晒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B.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C.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4.酒精中往往含有水,为了提去掉水分,常用加热的方法给含有水的酒精加热,当混合液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就可以将酒精从水中分离出来,这是利用了酒精和水的()A.沸点不同B.水蒸发时吸热多少不同C.温度不同D.酒精蒸发时吸热多少不同5.平邑的四季分明,下列在平邑四季常见的四个物态变化中,与其它三个不同的一个是()A.树枝上的“雾凇”B.漫天飞舞的“雪”C.叶片上的“露珠”D.草叶上的“霜”6.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
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这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下列对有关简易冰箱问题讨论中,正确的是()A.纱布的作用是可以隔热B.纱布上的水蒸发时会吸热,就可以使食物的温度较低C.这种简易冰箱跟电冰箱一样都消耗能量D.吃冰棒解热与此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7.为了方便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小丹在老师的帮助下安全改装了一个玻璃电热水壶(去盖,如图所示),它能一直保持水沸腾。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3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国家大力发展疫苗的研制和生产,中国科兴研制的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它的结构与体温计相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的直径大概在60至140nmB.该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C.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安全D.在疫苗接收点为了准确读数,验收人员可以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2.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合理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8.5℃B.让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的温度为70℃C.北京夏季的最高气温为20℃D.人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5℃3.如图是小宁用玻璃瓶、玻璃管、红墨水、塞子自制的温度计,下列关于该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管越长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越明显B.玻璃管越粗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越明显C.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D.瓶子应当尽量使用不容易传热的材料4.如图为某物质发生凝固过程的图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80℃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时18minD.该物质的凝固过程需要吸热5.在标准气压下,把10g、-2℃的冰放入200g、0℃的水中(不考虑环境温度),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的多少不变B.有少量冰化成水C.有少量水结成冰D.冰水的温度不变6.当地面温度低于0℃时,雨滴落在树叶、地面、车上,很快就凝结成冻雨,如图所示。
下列现象与形成冻雨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雾绕群B.夏天雨笼山C.秋天霜打枝D.冬天冰封河7.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用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8.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低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C.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D.常州的冬季,窗户上的小水珠常出现在玻璃内侧9.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球上的水循环,关于图中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中的小水滴C.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华形成冰雹D.云中的小冰晶吸热,熔化形成雨10.初三的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复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它能准确反映自然的节律变化,而且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节气中对应的物态变化知识理解正确的是()A.“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小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1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箱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B.夏天湿头发变干,是升华现象C.热水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D.冬天树上的雾凇,是凝固现象12.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3.如图是小明用小药瓶、细玻璃管和酒精制作的简易温度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2.根据表中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B.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零下40℃的气温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A.(1)(2)。
4.在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5.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6.“如烟”是当今流行的绿色保健用品---无毒型香烟替代品,吸烟者抽烟吸“如烟”时其嘴里也有烟气”吐出,但这种烟气不会对其他人有危害,起到了禁烟和保健的作用,针对“烟气”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C.“烟气”是呼出的一种气体7.针对下列春夏秋冬四种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D.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走出教室镜片会模糊8.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排出暖湿气流,与外界冷空气混合后形成“飞机拉烟”的现象。
这是因为飞机轨道上空所含水汽和热能增多,当水汽超过空气所能容纳的限度时,水汽就会凝结成雾状小水滴。
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9.错误的说法是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10.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
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附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检测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正在发烧的小明的体温可能是()A.18℃B.35℃C.39℃D.55℃2.如图是冬天屋檐下的冰锥,关于冰锥中的冰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固C.汽化D.液化3.古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竹叶上出现露珠是()A.熔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汽化现象4.如图所示,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A.热风干手B.冰袋冷敷C.蒸汽熨烫D.干冰保鲜5.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放热B.“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放热D.“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吸热6.受强对流天气影响,近期广东多地突降冰雹如图所示,局地还伴有雷雨大风。
冰在春夏之交或者夏季最为常见,气象人员提醒,如果遇到冰雹等天气过程一定要迅速从室外进入到室内,或者到坚固的遮挡物下躲避。
关于“冰雹”形成时的物态变化,最可能是()A.液化B.升华C.凝华D.熔化7.某实验小组探究水沸腾的实验,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适当增加水量,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A.①B.②C.③D.④8.关于图中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二、填空题9.如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卷-带答案①、知识回顾②、练习巩固一、单选题1.准安地区气温适宜,四季分明,物态变化万千。
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路边枝叶产生露珠B.太阳升起浓雾渐散C.气温升高冰雪消融D.铁丝网上出现白霜2.图为物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为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B.图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C.图中FG段表示物质在吸热D.图中GH段表示物质处于液态3.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了水的汽化吸热D.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洗澡间的玻璃上有水雾过一段时间又没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液化后汽化B.用扇子扇沾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一直下降C.冰棍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到温暖的室内镜片变得模糊,一定是凝华现象5.如图所示是小宁在教室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B.小宁可以选用量程为-10℃至60℃的酒精温度计进行实验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宁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可以不需要吸收热量6.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
将﹣196℃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不断地翻炒,容器中“烟雾缭绕”,酸奶裹着水果变成了美味的块状“炒酸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氮迅速凝固,同时吸收热量B.液态氮迅速升华,同时放出热量C.“烟雾缭绕”是水蒸气液化而成,此过程中要放出热量D.块状“炒酸奶”是由酸奶凝固而成的,此过程中要吸收热量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态(均选填“固”或“液”). (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________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答案】BC 吸液固相同不同【解析】(1)图中BC段表示温度不变,即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2)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海波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CD段表示海波已经熔化完毕,故D点处于液态,EF段表示凝固过程,在F点已经凝固完毕,故G点处于固态. (3)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了80g的冰和萘,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保证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图表示物质熔化的时间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点睛: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相同质量的冰和萘完全熔化所需的时间不同,而加热装置相同,这就说明了两者完全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可据此进行分析.2.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
如图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
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
(1)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100℃,表示当时的气温__________(>/=/<)100C。
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空气湿度越_________(大/小)。
(2)炎热的夏天,下雨前人会感到特别闷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 < 液体蒸发时吸热小空气湿度大,人的汗液很难蒸发【解析】(1)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大,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小;(2)炎热的夏天,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汗液蒸发慢,所以人会感到特别闷热。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 = (2). < (3). 液体蒸发时吸热 (4). 小 (5). 空气湿度大,人的汗液很难蒸发【点睛】(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和空气湿度有关。
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中,小亮将质量相同的冰和固态食用油(用肉炼制的)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在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A和B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物质______(填“冰”或“食用油”)是晶体;(2)大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其中的“适量”指的是______;(3)两种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不会沸腾,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______,食用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温度无法达到______。
【答案】A 既可以浸没试管中的晶体,又能放入试管后水不溢出不能持续吸热沸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熔化的特点及液体沸腾的条件。
【详解】(1)[1]由图象可知,冰是晶体,因为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2]适量指可以浸没试管中的晶体,这样才能让试管中的晶体受热均匀,但水不能太多,否则试管放入后水会溢出,会影响实验的探究效果。
(3)[3][4]试管中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当试管内外的水的温度达到100℃时,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试管中的食用油温度达到100℃后,也不能继续吸热,温度不能再升高,而食用油沸点的温度比100℃要高,故食用油也不能沸腾。
【点睛】液体沸腾的条件有:温度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1)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的水的沸点是___℃,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 标准大气压。
(2)水在沸腾过程中,要持续_______(“吸热”或“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3)学习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华又利用图甲装置进行了“探究酒精的沸腾”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
水和酒精的比热容(c水>c 酒精),分析乙、丙两图可知,实验过程中水的质量_______酒精的质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98小于吸热小于【解析】【详解】(1)由图象分析可知:水在第4分钟开始沸腾,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为98℃,水沸点为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此可知当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2)水沸腾时,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3)由图乙、丙可以看出,水和酒精加热相同的时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有c m t c m t=水水酒精酒精,因为c c>水酒精,可得m m<水酒精。
5.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
(2)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3)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____(填“A”“B”“C”或“D”)。
(4)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正确读法是_____。
(5)当水沸腾时,若水中有一个气泡从A位置(体积为V A)上升至B位置(体积为V B),则V A_____V B,(选填“>”“<”或“=”下同)。
气泡在A、B两位置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 A和p B,则p A_____p B。
(6)以下表格中的内容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则水的沸点是___℃.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8989898(7)完成实验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89吸热A乙<>98变小【解析】【详解】(1)温度计的每一个大格表示10℃,每一个小格表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89℃;(2)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水在各个部位都要汽化,需要不断的吸热,所以酒精灯要持续加热;(3)水在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A图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的变化;(4)温度计的正确读法是视线垂直刻度线读数,所以乙的读数方法正确;(5)当水沸腾时,水在各个部位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并且越往水面水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所以<A B V V ,>A B p p ;(6)观察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7)烧杯瓶口敞开,在烧水的过程中,水不断蒸发,所以完成实验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变小。
答案:89;吸热;A ;乙;<;>;98;变小。
6.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两同学所选用的器材和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好器材后,甲按如图所示进行读数,这样读数的结果会比真实值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若甲乙两同学所选水的质量分别是m 1和m 2,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当时的大气压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m 1__m 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结束后,需要整理实验用器材,在拆除铁架台的过程中,松开固定铁圈螺丝时,应按照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螺丝。
【答案】偏大 98℃ 低于 小于 逆时针【解析】【分析】【详解】(1)[1]安装好器材后,甲按如图所示,即俯视读数,这样读数的结果会比真实值偏大。
(2)[2]如图丙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故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4]其他条件相同,水量大的沸腾所用时间要大于水量少的沸腾所用时间,由图像可知t 2>t 1,所用m 1<m 2;。
(3)[5]实验结束后,需要整理实验用器材,在拆除铁架台的过程中,松开固定铁圈螺丝时,应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螺丝。
7.如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 后停止记录.(1)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图.(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热量,温度_____.(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组测出的水的沸点大多数都小于100℃,说明当时的大气压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6)有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不同.【答案】A 98 吸收不变液化低于质量【解析】(1)由图乙可知,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2)从图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为98℃; (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5)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故当时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6)由图像可知,由于水的质量不同,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不同.点睛:分析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本实验的难点,熟练掌握实验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1)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如图甲所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这说明______.(2)图乙是探究“”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 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