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
渐进决策模型与理性决策模型的异同点1、不同点:(见表格)(1)模型的理论假设不同,理性模型是假设人是一个经济人、有限理性人,而渐进模型则是假设人是一个有限理性人(2)手段与目的不同,理性模型是从目标到手段,而渐进模型是从手段到目标(3)认识论基础不同,理性模型是奠定在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上的,而渐进模型则是奠定在后实证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
(4)政策制定的依据不同,理性模型具有科学性、技术性,而渐进模型具有政治性、价值型(5)行为与结构不同,理性模型是个体及组织行为,而渐进模型则是结构、制度(6)民主与精英的取向不同,理性模型趋向精英化,而渐进模型趋向民主化2、相同点(1)两者都遵循事物的前进法则。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虽然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因此决策活动采取渐进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前进,就可以避免出现重大失误。
渐进决策模型正是对这一规律深陈家刚-被误导的关系:渐进决策模型与理性决策模型9刻认识的体现。
理性决策模型也并不主张违背这一法则,而是充分尊重这一法则。
为此,它主张,决策必须对前途充满信心,对现实有引导作用,同时也要正视客观现实,充分重视前进中的阻碍因素。
遵循事物的前进法则,是理性决策现实性的根本保障之一。
(2)两者都能体现知行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过程。
渐进决策的过程与之完全一致:决策——实施——再决策——再实施,逐渐地迈向预定目标。
这就是渐进决策过程的一种描述。
理性决策也同样遵循这一决策过程的引导。
它是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的。
它既强调认识的实践来源,也强调认识的实践运用和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脱离实践的决策不会具有现实性,脱离认识的决策不可能体现理性。
违背实践与认识辩证法的决策,不可能是理性的或实践的。
实现知行观的统一,是理性决策的理性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又一根本保障因素。
理性决策和直觉决策的关系讲稿
导入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 决策是管理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活动; 决策是决定的意思, 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根据客观的可能性, 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 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 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 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
决策中有理性的思维,也有非理性的情绪,从而引发了很多人对理性决策和直觉决策孰优孰劣的讨论。
理性决策理性是一种在大脑清醒,无任何感情色彩下的一种状态。
任何问题,在加入感情以后往往会偏离你在理性状态下的思考路线。
理性决策通俗来说便是,你站在了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候的答案。
当发生任何事的时候,在思考解决时。
只以问题为中心,而没有参加自己或者能波动到你的人的情绪,那时候的答案是最理智的。
以旁观的角度来思索自己的问题,你便能理性。
定义:具有完全理性的决策者所做的完全客观的和合乎逻辑的决策理性决策论又称完全理性决策论。
说到理性决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理性决策模型,简称理性模型(rational modal)它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舍弃了一些次要变量,使问题的分析得以简化,形成有效的分析框架,能用来解释经济中的诸多现象。
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能为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而作出最优的选择。
"经济人"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经济人有两大特征:一是自私。
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
二是完全理性。
即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避害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
理性决策的重要假设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决策问题是清晰的2、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决策目的是给定的、单一的并且是明确的3、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
决策理论模式的名词解释
决策理论模式的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决策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机构中,我们都需要做出决策来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决策理论模式是一种用于解释和指导决策过程的理论框架,旨在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和有效地做出决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决策理论模式进行名词解释。
1. 决策理论模式的定义及意义决策理论模式是一种描述决策过程和决策者行为的理论框架。
它包括了决策者所面临的问题、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过程、决策者的目标和决策结果等要素。
决策理论模式的意义在于,它通过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和原则,帮助人们在复杂和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2. 决策理论模式的主要类型目前,存在多种不同的决策理论模式。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规则性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等。
规则性决策模式指的是按照一定规则和程序进行决策的模式。
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已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问题,能够从历史数据中找到规律和规则,并据此做出决策。
这种模式相对简单明确,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无法适用。
理性决策模式是指根据决策者个人的理性思考和判断来进行决策的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决策者是理性的,能够在有限信息和有限时间内做出最优决策。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信息的不完全性和决策者的有限理性会限制这种模式的实施。
集体决策模式是指多个决策者通过协商和合作,共同参与决策的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多个决策者的智慧和经验,确保决策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然而,集体决策也会面临协调困难和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
3. 决策理论模式的缺陷及应对策略尽管决策理论模式提供了一种理性和系统化的决策方法,但它们也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理论模式可能过分依赖于简化的假设和理论模型,导致与实际问题脱节。
决策者个体的主观认知和情感因素也可能影响决策结果。
此外,决策者在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时容易出现决策失误。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决策者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改进决策过程。
例如,决策者可以关注信息的多样性,尽可能获得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简述消费者决策的四种模式
简述消费者决策的四种模式
消费者决策的四种模式包括:理性决策模式、认知取舍模式、经验决策模式和情感决策模式。
1. 理性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基于逻辑和思考,消费者会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评估各种选择的优劣,并根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做出决策。
这种模式下,消费者会衡量各种因素,如价格、质量、功能等,以找到最佳的选择。
2. 认知取舍模式:认知取舍模式指的是消费者从多个选择中做出折中或权衡的决策。
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可能会在价格、质量、品牌声誉等多个因素之间进行取舍,并根据个人偏好和权衡来做出决策,而不是追求单一的最优选择。
3. 经验决策模式:经验决策模式基于消费者过去的经验和习惯。
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倾向于购买他们过去认为可靠和满意的品牌或产品。
这种模式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遵循习惯和惯例,不会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考虑其他选择。
4. 情感决策模式:情感决策模式是指消费者根据个人的情感需求和欲望做出决策。
消费者可能会受到品牌形象、广告、社会影响等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选择符合其情感需求和个人形象的产品或品牌。
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可能更多地受到直觉和情感的驱动,而不是理性考虑。
有限理性_理性的一种发展模式_试论H_A_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2006.1【哲学百家】摘要:理性模式是以追求“最佳”作为其基本特色的,它的决策模式的哲学思想本源于传统的“经济人”理论,认为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是具有完全理性的。
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以H·A·西蒙为首的一些行政学家和组织学家对这一理想色彩较浓的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批判,认为事实上完全的“经济人”是不存在的,理性决策模式所要求的人类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也同样不存在。
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往往受到信息、时间、技术等外部因素及其自身的认知、人格、态度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明确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关键词:有限理性;H·A·西蒙;经济人;理性;决策理论〔中图分类号〕C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06)01-0078-02□秦勃有限理性:理性的一种发展模式一、“理性决策模式”中的“经济人”假设20世纪20至30年代是西方行政学发展的所谓“正统时期”。
这一发展阶段的行政学家继承了早期行政学的基本信念,认为真正的民主和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
他们将官僚制度及其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力图通过对行政现象的科学分析,发现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规律,逐渐形成了注重决策行为的理性决策思维。
理性决策模式的哲学思想本源于传统的“经济人”理论。
“经济人”理论认为,“经济人”知道全部可能的行动。
知道哪种行动能取得最大效果。
人总是在合理地行动,能从所有可能的行动中选择最好的一种。
西蒙认为:“在关于理性的论述方面,社会科学深受着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之苦。
在一个极端,经济学家们给‘经济人’赋予一种全智全能的荒谬理性。
这种‘经济人’有一个完整而内在一致的偏好体系,使其总是能够在他所面临的备选方案当中作出抉择;他总是完全了解有哪些备选的替代方案;他为择善而从所进行的计算,不受任何复杂的限制;对他来说,概率计算既不可畏,也不神秘。
”〔1〕然而事实上“经济人”是不存在的。
理性决策课件
结论
• 小组讨论之结果认为,欲身为一位理性的决策者 相当不易,除需排去以偏概全之想法,更需去除 私心为大局所设想,然而人类为思考型生物,极 有可能为一事件而先下其定论,行为难改,观念 更难改,故理性决策者需透过特殊的训练。将个 人之偏差降至最低。
• 决策为企业中之重要关键,若欲从企业界中获取 更多机会,便需将个人能力提升至最高,除专业 能力外,也必须训练理性的思维。
成功领导者的决策方式
• 决策着必须确立目标有详细的计划和步骤、行动 前反复论证、并且规划多套应变措施,甚至设立 圈套,以绝对的主动牵制对方,让对手处于被动。
• 场竞争就如同草原上的生存竞争一样,存在着太 多的变量,有许多情况是无法料到的。各种意外 情况都可能突如其来的降临,只有提前准备多套 应急方案,才能有备无患,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 不迫,泰然自若。
理性的决策程序
• 找出所有可行方案是针对解决问题的重要程序, 需找出问题的所在并加以列出解决事情的方案, 此时则不考虑方案的质量如何。
• 评估所有可行方案是必要的,一旦列出了可行方 案,决策者就必须一一去评估它,并且仔细的判 断并分析究竟能否达到问题解决的最佳方式。
• 选择最佳方案是最后决策者在经过寻找、评估可 行方案之后,所认定的最佳方案。
理性决策模式假设
理性的思维
•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 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 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 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理性思维是 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 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 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 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理性的决策程序
• 个体应采取哪些行为才会使结果的获益最 大称之为理性决策程序,透过决策模式表 示,是一种引导理性思维的方式,透过这 六个步骤可逐渐的完成一件事情的决策。 六个决策的步骤分为:1.确认问题。2.确认 决策准则。3.分配准则的权值。4.找出所有 可行方案。5.评估所有可行方案。6.选择最 佳方案。
公共部门决策名词解释
泛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综合全面的资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
2、渐进模式
这一模式的大意是,政策制订所根据的是过去的经验,经过渐进变迁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的政策。它以现行的政策作为基本方案,在与其它新方案相互比较后,制订出对现行政策的修改、增加的新政策。
3、公共部门决策体制:
4.系统性
5.可行性 (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环境)
6.应变性
11、灵感是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性思维;联想就是从已有的概念或事件引出新的结论或办法
12、效果预测:是分析决策方案实施的客观条件变化以及各种可能的后果,以评估和完善行政方案
13、效果是指决策方案的实施所产生的有效结果;
是指公共部门决策的组织机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4、行政决策体制:
是指用制度加以固定的承担行政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的职权、结构和相互关系的总称
5、信息:
人们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获得的有关事物的特征 及运动状态的表述
特点:广泛性、无限性、共享性、可开发性、时效性、可传递性
6、决策信息:
是指为决策而收集整理的,或在决策过程中产生的对决策有用的情报资料。有特有的表现形式、书写格式、传递要求,覆盖面广、权威性强、灵敏度高。
7、决策控制系统:
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对决策过程实行控制的组织系统
8、问题:
问题:因人的预期、需求与实际满足状态间出现差距,而欲谋求解决的情境或状态
效益分析就是将每一方案的预期效果与实施这一方案所付出的成本加以对照、比较
14、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凭着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科学决策是把科学技术及其方法运用于决策分析,还包含了民主性
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与林德布洛姆的渐进主义决策有何区别?
(一)理性决策模型内涵及存在缺陷1.完全理性决策及存在缺陷。
理性决策来源于“经济人”假设,认为决策是为了最大限度追求经济利益。
面对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为了制定出理性、科学的公共政策,必须经过若干环节与过程。
首先,经过价值排列、资源计算、目标确立、方案规划等环节,排列出所有可能的价值认识、所有的可用资源、所有的公共政策目标。
其次,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出所有的备选方案,并确定每一方案的资源投人和效益预测。
最后,通过成本效益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其重要意义在于它“力求最优”,最大化追求效率,适用于比较单纯且不十分紧迫的程序性问题;它还是一种崇高的理想,由于任何政策或多或少都存在理性因素,理性决策模型可以同其他决策模型结合应用,制定满足人民需求的公共政策。
但理性模型存在缺陷,一是决策者无法全部排列和比较与决策有关的价值认识,无法达到最佳理性。
二是决策者无法将政策方案全部列出。
三是现行政策中已经投人而无法抽回的沉淀资本,将阻碍决策者从纯理性角度考虑替代方案新的成本投人。
四是决策者的主观意识与能力的有限性无法使政策方案达到完全理性。
由于完全理性是不存在的,所以有限理性才会迅速得到认可。
2.有限理性模型的修正。
在批评理性分析模式基础上,赫伯特·西蒙提出有限理性主义。
西蒙认为,这种绝对而全面的理性决策方法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很难找到简单的线性关系。
信息的不完备性,价值偏好的多样性,决策者能力的有限性,事物关系的易变性等复杂因素,影响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作出最优选择。
人们在决策中所依赖的不是完全理性,也不是非理性,而是介于其中的有限理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只能被视作一个具有不断学习、纠错、适应能力的体系,而不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体系。
因此,决策目标不能以“最优”为标准,而应该以“满意”或“次优”为准则。
理性就是要用评价行为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行为方案,而不是去追求最优、最大值的所谓客观理隆<}。
管理学 管理决策 (5.15)--决策模式习题作业
知识点三:决策模式一、多选题1.理性决策模式要得到应用需要具备的条件为(ABCDE)A.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全部详细的决策信息B.能够了解所有人的社会价值取向C.能够寻找到所有的决策方案D.能够正确的选择最有效的决策方案E.能够准确的预测各种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二、简述题1.理性决策具有哪些局限性?(1)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2)决策者的问题和方法趋于混同;(3)感性的偏见扭曲了对问题的认识;(4)信息选取更多是由于它们的易获得性而不是质量;(5)决策者常有的偏向影响他对方案的客观评价;(6)决策者有时会增加对以前方案的承诺,以证明原方案的正确性;(7)以往的决策先例限制了现在的选择;(8)决策者必须面对时间和成本的限制;(9)大多数组织文化不鼓励承担风险和寻找创新方案。
三、论述题1.当决策问题导致决策者的认知元素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决策者可能采取的应付模式或决策的行为有几种?(1)“无冲突地坚持”。
(2)“无冲突地坚持”。
(3)“防御性回避”。
(4)“极度紧张”。
(5)“警惕模式”。
2.传统理性决策模式的缺点?该理论的不足之处为:理性决策模式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它不符合决策的实际情况。
(1)按照理性决策模式,决策者必须在收集到有关决策状况的所有信息后才能进行决策,但是事实上决策者并不可能全部掌握有关决策状况的所有信息。
因此,完全的理性决策根本(2)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由于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他不可能对有关决策状况的全部信息作出完全正确的分析和处理,因此也就不可能作出百分之百的最佳决策。
(3)在实际决策中,决策者往往在有了有关决策状况的简单印象之后就开始行动。
而在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下,决策者必须在全部了解和掌握所有信息以后才开始行动,这显然不符合决策过程的实际状况,因此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
(4)决策者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而现实生活中的决策活动都是极为复杂的,能力有限的决策者要在极其复杂的决策状况中作出完全最佳的决策是不可能的。
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一.决策理论(Theory Of Decision Making/Decision Theory) 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是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
“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
二.决策理论的观点决策理论是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行为科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西蒙,其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科学》。
西蒙因其在决策理论、决策应用等方面作出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决策理论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
决策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定了整个管理活动的成败。
如果决策失误,组织的资源再丰富、技术再先进,也是无济于事的。
(二)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
西蒙对于决策的程序、准则、类型及其决策技术等作了科学的分析,并提出用“满意标准”来代替传统决策理论的“最优化标准”,研究了决策过程中冲突的解决方法。
(三)强调了决策者的作用。
认为组织是决策者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因此,强调不仅要注意在决策中应用定量方法、计算技术等新的科学方法,而且要重视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三.代表理论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
行政决策理论的种类较多,不同学者阐述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类。
1.完全理性决策论。
2.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
3.理性组织决策论。
4.现实渐进决策论。
5.非理性决策论。
四.理性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通常也被称之为科学决策模式。
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理论。
理性决策模式到底是什么
理性决策模式到底是什么作者:蔡仁赐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12期(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广东罗定 527200)摘要:理性决策模式具有一个核心和三个基本点,它的核心是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三个基本点是寻找问题解决的全部可能方案、尽量全面地预测和评估每个方案以及根据实现目的的程度比较各个方案。
关键词:教育政策;教育决策;理性模式一种观点认为,理性决策模式(简称为“理性模式”)需要“全知全能”的人,“有一种浓重的过于理想化的色彩”[1],“是一种理想的政策制定模型”[2],“太过理想化而难以应用”[3],因而“不是一个可操作的模式”[4]。
所以,理性模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这是国内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研究对理性模式的普遍意见。
跟这些意见不同,对理性模式的评价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看法。
“许多作者都曾提出替代或调整理性模型,但还未出现能起支配作用的有竞争力的典范。
……今天大多数政策分析的作者和实践者都主张使用理性模型的变体形式及一种综合了科学技术方法和规范政治方法的形式。
”[5]尽管他们承认“现实中的人们并不像模型中所说的那样行事。
”[5]《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在解释“满意化”时,对理性模式(最大化模式)进行了评论:“西蒙的满意化概念认为,满意的利润水平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设定的……但由于其在使用上缺乏精确性与应用性而受到批评,事实上,还没有提出和发展成为一个真正能代替利润最大化的模式,至少在长期。
因此,管理经济学在绝大多数分析中仍使用利润最大化模式。
”[6]一、理性决策模式的原型:完全理性决策模式安德森指出:“或许最著名并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的决定形成理论,是理性—全面的决定形成理论。
”[7]他概括了理性决策模式(简称为“理性模式”)的要点:[7](1)决定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这一问题可以同其他问题相互区别,或至少同其他问题相比,它是重要的;(2)引导决定者作出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各种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它们的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3)处理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为决定者一一考虑;(4)决定者对可供选择的每一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代价和利益)进行了调查研究;(5)每一个选择方案和其可能出现的结果能与其他选择方案相比较;(6)决定者将采用其结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他的目的、价值或目标的那个方案。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导 论一、决策及其特点1、什么是决策 :决策就是人们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行为确定目标、制定并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2、决策的基本特点:(1)、决策必须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基础,而不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任意选择;(2)、决策为人的一切行为所具有,而并非人的管理行为所独有;(3)、决策发生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前,并规定着人的整个实践活动,但不同于人的实际活动的全部内容;(4)、决策是一个过程,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
二、公共部门及其决策的特点(一)公共部门的构成(三大部门):第一部门是政府组织----纯粹的公共部门;第二部门是工商企业---非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之间的一些部门,它们有的更具有工商企业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往往被称之为公共企业或公益企业。
PS:公共部门既包括第一部门即纯粹的公共部门(政府组织),也包括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
(二)公共部门的特点1、第一部门(即政府组织又称“纯粹的”公共部门)的特点:第一,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第二,政府组织的管理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第三,政府组织所掌握和运用的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第四,政府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种公共物品;第五,政府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2、第三部门(又称“准”公共部门)的特点第一,公益性企业:其基本特征是:投资的主体是政府;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一般实行企业化管理。
第二,公共事业单位:其特点是:政府投资;基本功能是提供公共服务;一般不实行企业化管理第三,非政府公共机构:其基本特征是:所需经费由政府提供或不由政府提供;其职能与政府职能相似。
PS:第三部门为什么被归入公共部门:1、(从它的目标看)它与政府基本目标具有一致性。
(即都为公共利益服务);2、(从它与政府组织的关系看)它与政府的联系密切;3、(从它所提供的产品看)它与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性质是一致的。
理性决策模型理性决策模型
3
第 1节
政策决策方法模型
2、模型的分类 (1)具体模型: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 (2)抽象模型:主要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抽 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3、模型的特点
(1)相似性和真实性
(2)抽象性和简单性 (3)模拟性和关联性
4
第 1节
23
(二)评 价
合理性 :
1.客观上,现今在任何政治制度下,总是少数 人统治着多数人; 2.在任何社会中,政治精英对政治参与的态度 可能是影响该社会政治参与性质的一个最具决定 性的因素,大众的参与是消极的、有限的; 3.人类政治民主的理想形式是最广大的人民直 接管理国家,但政治民主的内涵在本质上是由社 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只要代议制民 主制依然是现阶段人类政治民主的主要形式,精 英决策就不可避免。
2、意义: (1)提供了“力求最优”的指导思想。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 斯下矣。” (2)适于简单而时间宽裕的问题。 (3)可以与其他决策方法结合应用。
11
第 1节
政策决策方法模型
三、渐进决策模型
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 德布洛姆提出。
(一)渐进决策提出的社会背景 1.分立制衡的权力构架; 2.利益集团的组织化及其活跃的利益表 达; 3.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公 共 政 策 学
第11章
公共政策模型
本章要点
理性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精英模型 集团模型 政治系统模型
2
第 1节
政策决策方法模型
第十三节公共政策的决策模式
完善
2.渐进决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修
正的过程,它是在以往政策、惯例的基础上制定新政 策,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和修改,是过去政 策的延续和发展。
过去的政策承诺 调整的政策部分
……
六、关于渐进决策模式的评价
1.渐进决策的优点
(1)可以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以不断 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结果;
(2)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 (3)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 (4)比较稳妥,容易控制;
……
试错机制是通过局部 或部分实施既定行为 来验证行为主体风险 可承受能力的一种设
时间1 时间2
时间3
时间4
时间5
3.渐进决策的内涵
(1)目标和手段是融合在一起的; (2)决策者只考虑解决问题的可供选择方案的一部分;
(3)决策者只评价每一政策方案的某些重要后果;
(4)决策者面临问题经常被重新界定;
(5)好政策的标准就是一致同意的政策;
(6)渐进决策具有补救性;
……
政策的制定是根据过 去的经验,经过逐渐 变迁的过程,而获得 的共同一致的结果。
1.价格体系——政治领袖与社会大众相互控制; 2.层级体系——由上而下层层控制; 3.多元体制——决策在各党派公开竞争中进行; 4.议价市场——各政治势力团体相互妥协、交易,取得
一种能牵制各政治领袖的“议价”; ……
——《政治、经济和福利》
四、渐进决策的特点
1.渐进性; 2.低风险性; 3.价值与事实交互使用; 4.只注重重要变量和少数方案的分析; 5.追求现实目标——解决问题的方案;
西蒙和林德布罗姆决策理论的比较
二、学科建设:西蒙和林德布洛姆的决策理论比较
(五)从经济合理性到政治合理性 • 林德布洛姆在理性问题中认知和价值的基本方面接受了西蒙的有限理性论,但对价值的讨论方面则超
越了西蒙。 • 西蒙受传统的选择理论的影响,对决策行为的探讨是从个体出发的。他相信个人决策行为是了解组织
行为的关键。在他的理论中,组织、团体都是统一的个体决策者。这种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他的选择 理论中的价值处理。他否定了传统理论中量化价值的可行性。 • 为处理“价值系统”中的价值序列问题,西蒙又提出“客观理性”和“主观理性”的概念。认为决策 者在“价值系统”中作价值取舍,并选取可行的行为方案,从而至少在主观上达到满意的目标,此时 他的行为被称为“主观理性”的行为,当这个选择的行为结果证实它是在实际上能够导致扩大价值的 正确行为时,那么这个抉择就是“客观理性”的行为了。西蒙的思路表明他没有摆脱传统理性论的经 济合理性思想的影响,他虽然放弃了经济模式的分析技术,但仍然竭力寻求价值取舍中的经济选择。 他关于存在一定序列的“价值系统”的思想很能解释他后来的转变。
进行分析。林德布洛姆在批评传统的政策分析方法时,认为传统方法过于强调理论在政策研究中的作 用,他认为渐进分析则不同,它不依赖理论作为政策分析或政策制定的指导原则,认为评定实际的政 策分析或政策制定是配合现实情况的需要或限制,是超理论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西蒙的观点也是背 道而驰的。
二、学科建设:西蒙和林德布洛姆的决策理论比较
一、西蒙和林德布洛姆的决策理论介绍和继承关系
(一)西蒙“满意准则”的有限决策理论 西蒙是从人的认知限制出发来对全面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逐条批判: • (1)决策者面对的是模糊的不确定性的问题; • (2)决策者具有的备选方案的资料是有限的; • (3)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 (4)决策者具有的决策问题的背景和起点的信息是有限的; • (5)决策者获得的政策适用范围内的公众的价值取向和意愿的信息是有限的; • (6)决策者具有的时间、技术和其他资源是有限的。从而他用“有限理性”概念代替“全面理性”, 认为决策者的决策活动是不可尽知的,有力地说明了人们在决策抉择行为时所具有的有限性。
有限理性_理性的一种发展模式_试论H_A_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2006.1【哲学百家】摘要:理性模式是以追求“最佳”作为其基本特色的,它的决策模式的哲学思想本源于传统的“经济人”理论,认为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是具有完全理性的。
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以H·A·西蒙为首的一些行政学家和组织学家对这一理想色彩较浓的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批判,认为事实上完全的“经济人”是不存在的,理性决策模式所要求的人类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也同样不存在。
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往往受到信息、时间、技术等外部因素及其自身的认知、人格、态度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明确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关键词:有限理性;H·A·西蒙;经济人;理性;决策理论〔中图分类号〕C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06)01-0078-02□秦勃有限理性:理性的一种发展模式一、“理性决策模式”中的“经济人”假设20世纪20至30年代是西方行政学发展的所谓“正统时期”。
这一发展阶段的行政学家继承了早期行政学的基本信念,认为真正的民主和真正的效率是统一的,经济和效率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
他们将官僚制度及其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力图通过对行政现象的科学分析,发现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规律,逐渐形成了注重决策行为的理性决策思维。
理性决策模式的哲学思想本源于传统的“经济人”理论。
“经济人”理论认为,“经济人”知道全部可能的行动。
知道哪种行动能取得最大效果。
人总是在合理地行动,能从所有可能的行动中选择最好的一种。
西蒙认为:“在关于理性的论述方面,社会科学深受着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之苦。
在一个极端,经济学家们给‘经济人’赋予一种全智全能的荒谬理性。
这种‘经济人’有一个完整而内在一致的偏好体系,使其总是能够在他所面临的备选方案当中作出抉择;他总是完全了解有哪些备选的替代方案;他为择善而从所进行的计算,不受任何复杂的限制;对他来说,概率计算既不可畏,也不神秘。
”〔1〕然而事实上“经济人”是不存在的。
决策模型归纳
一是在就目标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决策者需要选择其满意的标准,是考虑客观环境之后的一个可能达到的水平;
二是在确定决策者满意的标准后,第一个满足或超过决策者期望或需求的行动方案就会被选择。满意标准本身是变动的。
3、该模型描述了四个过程:问题流程-答案流程-参与者流程-决策机会。
决策过程就像垃圾桶一样,垃圾桶内不同参与者会抛出不同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时间、地点、内容都不一样。四个过程分别在决策过程中出现、流动、消失,只有当与决策过程相关的四个流程相互融合时,决策才可能发生。
4、存在三种结果:
一是决策结果是问题得到解决,即恰当的问题、时缝合适的参与者、在恰当的决策机会中,找到了恰当的解决方案。
三是每个政策选择预期了大量的有利、不利结果,使得难以对他们进行比较。
西蒙总结出,理性决策模型在实际的公共决策中并不会使收益减去成本的值最大化,而是仅仅倾向于得到决策者们在有关事件中为自己的设定的标准。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1、20世纪50年代,美国行为主义科学家西蒙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的基本思想是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无法按照充分理性模式去行动,即人们没有能力同时考虑各种选择方案,无法总是在决策中实现效率最大化。
三是并非同时对所有决策方案进行比较选择,而是按照顺序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两两比较。
②渐进决策模型林德布罗姆提出
渐进决模型
1、内容:
把分析范围限制在一些较熟悉的政策选择的分析限制,它们与现状只稍有差别;
不要把政策目标等价值观的分析与问题的方案过早连接在一起;
在分析时比较注重需要纠正的弊端,而不是需要努力实现的积极目标;
理性抉择与直觉抉择的关系
Page 3
理性决策的重要假设
1. 决策问题是清晰的 2. 决策目的是给定的、单一的并且是明 确的 3. 决策者认知能力是无限的 4. 决策者的偏好是明确的、稳定的 5. 决策制定过程不受时间和消耗的约束
Page 4
理性决策在实际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 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 2. 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 3. 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 观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 4. 非常清楚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 定的人们的社会价值偏向及其所占的相对 比重 5. 可以选择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
Page 12
理性决策和直觉决பைடு நூலகம்的关系
1. 无论是凭借经验还是依赖外在的条件,都是人们 面对复杂环境而自身能力又有限的时候,做出的 理智应对。 2. 直觉是大脑非常有效的一种理性决策方式,只不 过和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相比,直觉的理性程度 低一点 3. 决策者应当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 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4. 直觉是凭借多年的经验累积所产生的悟性。正因 为如此,在做决策时,既要有理性也要考虑直觉
Page 6
对理论决策的评价
优点
1. 理性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行动,以及 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 2. 决策者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大 价值的行动为对策,使决策的结果一定 是正确的 3. 在决策的过程中以及决策后避免负面的 情绪 4. 决策结果的可辩解程度最高
Page 7
直觉决策(intuitive decision making) 1.直觉决策(intuitive decision making)是以决策者的经 验为基础,在决策者认知模式、实施、情感、环 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通过情景估计,对决策 问题进行整体把握并通过逐步挖掘的过程来找到 满意方案,最终做出决策的一种决策模式 2.研究者对管理者运用直觉决策进行了研究,识别 出五种不同的直觉,分别为基于经验的决策、基 于认知的决策、基于价值观或道德的决策、影响 发动的决策以及潜意识的心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决策模式
一.决策理论(Theory Of Decision Making/Decision Theory) 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是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
“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
二.决策理论的观点
决策理论是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行为科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西蒙,其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科学》。
西蒙因其在决策理论、决策应用等方面作出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决策理论的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
决策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定了整个管理活动的成败。
如果决策失误,组织的资源再丰富、技术再先进,也是无济于事的。
(二)系统阐述了决策原理。
西蒙对于决策的程序、准则、类型及其决策技术等作了科学的分析,并提出用“满意标准”来代替传统决策理论的“最优化标准”,研究了决策过程中冲突的解决方法。
(三)强调了决策者的作用。
认为组织是决策者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因此,强调不仅要注意在决策中应用定量方法、计算技术等新的科学方法,而且要重视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三.代表理论
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
行政决策理论的种类较多,不同学者阐述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类。
1.完全理性决策论。
2.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
3.理性组织决策论。
4.现实渐进决策论。
5.非理性决策论。
四.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通常也被称之为科学决策模式。
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理论。
因为这种理论已经提出了有关人类行为决策的一个绝对标准,即人们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则,这就是谋求最大效益,在经济领域则是求得最大利润;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化选择,即从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在这一理论原则的指导下,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决策分析手段的现代化,人们迫切地希望使决策成为完全理性的和十分科学的事情,因而逐渐地在西方世界形成了一整套理性决策模式的理论和学说。
理性决策模式主要由以下六个要点构成,或者说,它把决策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步骤,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决策程序理论
(1)发现问题。
决策者之所以要进行决策,首先是因为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面对一个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这个问题加以解决。
(2)提出目标。
理性决策模式理论假设作为决策主体的人是完全理性的,他根据自己的目的或价值观,针对已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进行排列或组合。
(3)设计方案。
决策者将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全部一一列举出来,以供备用。
(4)预测后果。
决策者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对每一决策方案进行评估,预测执行该方案后所要达到的结果及其可能带来的新问题。
(5)分析比较。
决策者将各个方案进行一一对比,在比较的基础上排列出先后顺序
(6)选择最优方案。
决策者在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选取其中一个预期效果与目标最为一致的方案作为决策的最佳方案。
在上述六个步骤中,作为决策者的人始终是理性的,每一步活动都是理性的活动,不存在任何非理性的成分,整个决策过程都是理性化的。
从理想的角度而言,这一模式确实是一个非常科学化的模式。
但是,决策活动是一项非常现实的活动,它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制约。
因此,在实际的决策活动中,人们很难严格地遵从这一模式,因为它在应用中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全部详细决策信息
•能够了解所有人的社会价值偏好及其所占的相对比重
•能够寻找到所有的决策方案
•能够准确地预测和正确地估计每一方案所产生的全部后果
•能够选择最经济有效的决策方案
五.理性决策模式的局限性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一方面承认理性行为模式有有限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这就是说:
第一,理性行为模式在具备严格条件的有限范围内可以获得有效结果,例如,条件和事实都已十分清楚的有些简单决策,技术性较强而所含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很少的决策,以及作为一个复杂决策组成部分的某些单纯性决策等,均可用理性行为模式来作决策。
另外,对于较为复杂的决策问题,可以暂时抛开一些次要因素,对已经较为清楚的最主要因素,按理性方法作出初步分析结果,以供最后决策参考,也不失为一种可行办法。
第二,决策的理性方法本身也会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得到发展,因而决策的理性行为模式的适应范围也将逐渐扩大,例如,现代决策方法学中不断开发出来的把非量化因素加以量化的方法以及处理模糊信息的方法,就使理性方法的适用范围扩大了不少。
第三,认识到理性行为模式不是万能的模式,也不是任何条件下都可适用的最佳模式,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于其他行为模式。
以上是已经确定的必讲内容,下面是我根据韩琳的论文重新整理的内容,还没有确定要不要讲,明天再定,先给你发一份,你们看着做课件吧。
其实上面的内容也全都是根据你找的那个ppt上的内容整理的,我还没有把书上这部分的内容看完,(*^__^*) ……等明天我再完善一下。
理性决策的原型是完全理性决策模式。
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中指出:“或许最著名并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的决定形成理论,是理性—全面的决定形成理论。
”他概括了理性决策模式(简称为“理性模式”)的要点:(1)决定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这一问题可以同其他问题相互区别,或至少同其他问题相比,它是重要的;(2)引导决定者作出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各种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它们的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3)处理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为决定者一一考虑;(4)决定者对可供选择的每一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代价和利益)进行了调查研究;(5)每一个选择方案和其可能出现的结
果能与其他选择方案相比较;(6)决定者将采用其结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他的目的、价值或目标的那个方案。
林德布洛姆在《政策制定过程》一书中提到的完全理性理论的要点,跟安德森的概括是一致的。
这些要点组成了理性模式的原型,即完全理性模式,主要包括:①明确和界定面临的问题;②分析所有的目的和目标及其轻重次序;③寻找所有的可能行动方案;④预测和评估每个方案的所有可能结果;⑤比较每个方案实现目的和目标的程度;⑥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目的和目标的方案。
五.理性决策模式的内容
①认识问题;②分析问题;③寻找可选择的办法;④选择解决方法;⑤实施解决办法;⑥评估效果
六.理性决策模式的精髓: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
以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为核心,寻找问题解决的全部可能方案,全面地预测和评估每个方案,然后根据实现目的的程度比较各个方案的活动,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
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就是寻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或者节约资源的问题解决方案。
其中隐含着一个假设:人在面对其它问题时,常常希望最大限度的实现某种目的或节约某种资源。
确定最佳方案,要求找寻、预测、评估和比较所有方案,是一个反复研究和反复思考的过程,正如下面的图示
(双线箭头表示三个基本点服务于核心;在单线箭头中,实线表示落实三个基本点的必经路线,虚线表示可能需要循环反复的路线))
七.理性决策模式的分类
理性决策模式可以分为完全理性决策模式、实用理性决策模式和泛理性决策模式。
完全理性决策模式一定要发现并选择最佳方案;实用理性决策模式要寻求最佳方案,即尽量找到和尽量选择最佳方案;泛理性决策模式没有明确要求任何“最”的程度,只是指这样一种决策框架:问题界定、确认目标、尽力寻找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确定最终行动方案。
因为没有理论家和分析家经常严格坚持完全理性模式,还因为泛理性模式省略了理性模式的核心,泛化了理性特征。
所以,一般所说的理性模式指的是实用理性决策模式,其含义是:寻求公共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的政策制定模式,可以直观表述如下:
八.理性决策模式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