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今天,对于我们国内企业,特别是处在北京、上海这样中心城市的许多企业来说,硅谷企业的办公环境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些先行一步的企业已经实实在在地体验着硅谷企业的绿树、草坪和清新的空气了。北京目前在郊区已建和在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二期的总部基地、海淀区山后地区的“生态办公区”(EOD)、大兴区BDA国际企业大道、朝阳区的“非中心”中弘国际商务花园等,上海闸北区市北工业园区的半岛国际中心、上海浦东总部园区等等均属此类。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就以其独特的“产业生态空间”优势,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极大地发挥了“边缘化新生态办公”的价值,BDA国际企业大道”项目正是利用亦庄的产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优势,着手创建低密度、自然生态“小独栋”办公空间。这种郊区化办公的趋势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越发明显。
探讨郊区化生态办公,离不开城市化或者城市郊区化这个大的背景。所以有必要对城市郊区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知道,郊区化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延伸,也是城市化的地域结构性进化。它实际上包含了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的两个互动过程。美国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成熟,经历的阶段也比较具有典型意义。可以为我们比较研究城市郊区化提供具体的蓝本。美国的城市郊区化始发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萌芽阶段——表现为首先搬入郊区的都是富有阶层;形成阶段——表现为大量中产阶层开始搬入新的郊外开发区居住,但仍要每天到市中心工作、购物和娱乐;发展阶段——表现为居住郊区化、工业郊区化、办公郊区化;成熟阶段——表现为郊区的自立程度越来越高,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变成具有各种城市功能的就业中心。郊区人口是都市人口的一部分,郊区化的出现导致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式和巨型城市带的兴起。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虽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参考别国的过往经验。如果以美国作为参照,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判断,中国的城市郊区化(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为例)基本上处于美国上述四个阶段的第二、第三阶段,也就是它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从北京来看,北京的郊区化也正越来越成为一个不
可逆转的趋势。一个主要压力来自北京人口的持续增加。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人口正在接近1500万,平均每年增加29万人。与此同时,今天的北京旧城改造进一步深入,政府每年的危旧房改造计划是动迁居民约2万户,拆迁危房25万平方米。于是“两轴两带多中心”这一城市发展定位被提了出来,这是应对日渐膨胀的北京市的城市发展策略,也是北京市向郊区化发展的一个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规律以及北京新的城市规划导向,北京城市商务功能将逐渐向多中心移动,北京城市的网络化、多中心化将会成为必然的趋势。城市外延的扩大催生多元化商务中心的产生。而大力发展郊区化办公在缓解目前单中心均质发展、中心城过度聚集、中心城交通强负荷等方面问题上将起到示范作用。
请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
这种郊区化办公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促进了这种郊区办公化现象的产生?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改革开放30年,广东诞生了深圳这样的国际化制造业大都市,也诞生出众多制造业专业镇,尤以东莞、佛山、中山、江门这样的经济强市为多。90年代后,出现了大批经济规模超过十亿、几十亿甚至百亿元的产业相对集中、产供销一体化、以镇级经济为单元的新型经济形态。广东人称其为专业镇。以潮州为例,仅潮州一个地级市,专业镇的数量就已经达到12个(如下表)。
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广东省专业镇不但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而且成为适应市场经济最有活力的经济组织形态,以及提高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竭源泉。广东专业镇发展的实践,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极为有价值的探索之一,为后发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借鉴。
请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
为什么广东省会产生如此多数量的专业镇?其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即时生产(JIT)最先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Taiichi Ohno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它是一种生产管理哲学。JIT要求物料供应部门只有在装配流程需要时才向组装厂提供零配件,从而减少浪费。JIT理论的核心是看板管理(Kanban),Kanban是日语“卡片”的意思。当生产/装配线上的原材料、零部件耗尽时,就会将Kanban送到仓库,要求仓储部门按照Kanban标明的定量提供原料、配件。JIT对精度的要求很高,即正确的部件必须即时地抵达准确的地点(装配线)。它主要应用于大规模重复生产流程。
日本企业希望改进其生产质量。历史上,日本企业也曾因为生产质量不过关而享有恶名,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即时生产的理论架构认为,库存是规划不当、生产僵硬、设备错误以及质量问题的一个可怜借口,JIT的目标就是要在尽可能减少库存的同时,提高顾客需求反应速度。库存虽然有助于快速应对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但是不可避免地将增加成本以及对营运资金的需求。
请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
这种即时生产模式与福特式大生产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下图为全球主要跨国公司总部和区域总部集中地分布图:
请思考后分析:
跨国公司总部的全球分布呈现什么样的空间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空间特征?
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五洲实业并不是孤单的迁移者。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近几个月的足迹踏遍湖南、江西、河南等省份,随行的还有数十家知名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如果不是焦急地想找到一个‘新家’,倒贴钱,企业家也没有时间走那么多地方啊。”刘岳屏口中的“家”是指服装企业的生产基地或营销中心。
广东省的服装生产分别以产品类别为聚集点,与产业链配套发展,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色产业,深圳女装、中山休闲服、南海内衣、潮州晚礼服、新塘牛仔等,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但这些服装生产加工厂所在城市的土地、劳动力、物流等成本近年开始大幅上涨,加上在金融海啸的严重冲击下,大批“广东制造”的服装遭受了海外订单锐减的困境,出口大受影响。
“普遍来说,广东服装业成本要比内地高出30%,‘广东制造’的优势逐渐失去。”刘岳屏表示。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广东省服装出口累计达99.6亿美元,占全国21.7%,居全国首位,同比下降7.8%。
市场情况不容乐观,服装企业纷纷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转战国内市场寻找新的商机,另一方面则想尽办法寻找新的生产基地,开源节流,服装产业转移搬迁潮暗涌。此时,业内的资深人士也开始意识到服装行业转移之路非走不可。
“3月份我参加了省里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轮训,对珠三角服装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的认识才发生了根本转变。”刘岳屏表示。按照《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产业定位高端化,服装纺织这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为自己的服装加工厂寻找新家。“经过这次学习后,我立即告诉协会会员们,按照珠三角未来的定位,珠三角不再是服装加工的乐土,要转型,还要加快转型”。
请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
珠三角出现的这种服装产业转移背后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产业转移现象的产生?政府对这种现象持什么样的态度?
6、关键词:核心边缘理论
地区“核心——边缘”格局
初始条件是区域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短缺的资源、被忽略的历史、投资的缺乏以及集聚的低技能员工等因素足以解释特定地区的落后的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