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1]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详解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详解《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经济地理学》课后答案 李小建版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
4 、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区位主体 : 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 例如人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 、 文化活动 、 经济活动等,其内容或实体都是区位主体。
区位理论 : 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则。
区位条件: 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40页)
第一章 绪论
1 、概念题
《货殖列传》: 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 》 : 由 1889 年苏格兰学者 奇泽姆 ( G . G . Chisholm ) 出版 , 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 ,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 ,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4 )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 经济环境等 。 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 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且资源有限 , 研究两者关系具更为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中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等等。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之欧阳道创编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G.Chisholm)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4、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5、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今天,对于我们国内企业,特别是处在北京、上海这样中心城市的许多企业来说,硅谷企业的办公环境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些先行一步的企业已经实实在在地体验着硅谷企业的绿树、草坪和清新的空气了。
北京目前在郊区已建和在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二期的总部基地、海淀区山后地区的“生态办公区”(EOD)、大兴区BDA国际企业大道、朝阳区的“非中心”中弘国际商务花园等,上海闸北区市北工业园区的半岛国际中心、上海浦东总部园区等等均属此类。
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就以其独特的“产业生态空间”优势,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极大地发挥了“边缘化新生态办公”的价值,BDA国际企业大道”项目正是利用亦庄的产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优势,着手创建低密度、自然生态“小独栋”办公空间。
这种郊区化办公的趋势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越发明显。
探讨郊区化生态办公,离不开城市化或者城市郊区化这个大的背景。
所以有必要对城市郊区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我们知道,郊区化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延伸,也是城市化的地域结构性进化。
它实际上包含了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的两个互动过程。
美国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成熟,经历的阶段也比较具有典型意义。
可以为我们比较研究城市郊区化提供具体的蓝本。
美国的城市郊区化始发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萌芽阶段——表现为首先搬入郊区的都是富有阶层;形成阶段——表现为大量中产阶层开始搬入新的郊外开发区居住,但仍要每天到市中心工作、购物和娱乐;发展阶段——表现为居住郊区化、工业郊区化、办公郊区化;成熟阶段——表现为郊区的自立程度越来越高,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变成具有各种城市功能的就业中心。
郊区人口是都市人口的一部分,郊区化的出现导致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式和巨型城市带的兴起。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虽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参考别国的过往经验。
如果以美国作为参照,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判断,中国的城市郊区化(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为例)基本上处于美国上述四个阶段的第二、第三阶段,也就是它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经济地理学思考题
经济地理学思考题经济地理学第一章绪论1、怎样正确理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有以下四点:①经济活动的内容;②经济活动的区位;③经济活动空间组织;④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
①20世纪50年代,苏联两派的观点传入我国,并形成相应的争论;②20世纪60和70年代,我国的经济地理工作者根据本身的实践体会,形成了自己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③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学着的观点也开始引入我国经济地理学术界。
(①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从二战前侧重于区域内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至50年代逐渐侧重于区域之间的中观分析,50年代后对区域间经济关系之间的宏观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区域正在向全球发展;②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由于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古典区位论,逐渐暴露研究的局限性,已不能揭示企业的区委原因,更不能揭示“公司帝国”的空间格局及演变,开始由简单的单一企业研究向复合研究,同时研究客体也由企业组织部门,向多区域,跨国企业经营发展;③研究思维方法繁荣变化:研究思维从规范性分析,实证主义分析,区位决策者行为分析到结构结构主义分析等既不前后相互替代,又兼蓄并存。
)3、举例说明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①在人口问题上,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区的人口生存问题,经济地理学家均可开展相应的研究;②在资源问题上主要指不可再生资源的萎缩。
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经济地理学家大有用武之地;③环境委托由于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决定了它比其它许多学科更能在提出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告诫人们注重与环境的关系问题;④在贫富差距问题上,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可以研究贫富差异的区域格局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地理条件,并借助一定理论提出缩小这些差异的措施。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2、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有何区别?①区位条件相对于区位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而导致的生产条件不同;②区位条件会影响区位主体的分布,但不随主体的变化而变化;③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区位主体)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而造成的生产条件的不同,所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区位因子会随着区位主体的变化而变化。
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5)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1.何谓经济地理学?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5.简述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及其意义。
6.如何理解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
7.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大研究问题是什么?8.学习经济地理学有何作用?9.如何学好经济地理学这门课程?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5)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概念题: 区位;区位主体;区位理论;区位条件;区位因子;可进入性;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社会可进入性;交通网;交通网的密度;通达性;连接度;机场产业区。
2.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3.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有何区别?4.区位因子分为哪几种类型?5.区位理论构建的客观基础是什么?6.试述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7.试述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8.试述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9.试述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0.试述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1.分析市场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2.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3.产业环境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14.政府如何影响经济区位?15.环境因素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16.可进入性分几种类型?它们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17.试分析交通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4)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1.概念题:区位地租;区位因子;一般因子;特殊因子;区域性因子;集聚因子;分散因子;原料指数;区位质量;等费用线;综合等费用线;临界等费用线;劳动费指数;劳动系数;加工系数;经济人;满意人。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今天,对于我们国内企业,特别就是处在北京、上海这样中心城市的许多企业来说,硅谷企业的办公环境已不再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些先行一步的企业已经实实在在地体验着硅谷企业的绿树、草坪与清新的空气了。
北京目前在郊区已建与在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二期的总部基地、海淀区山后地区的“生态办公区”(EOD)、大兴区BDA国际企业大道、朝阳区的“非中心”中弘国际商务花园等,上海闸北区市北工业园区的半岛国际中心、上海浦东总部园区等等均属此类。
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就以其独特的“产业生态空间”优势,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极大地发挥了“边缘化新生态办公”的价值,BDA国际企业大道”项目正就是利用亦庄的产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优势,着手创建低密度、自然生态“小独栋”办公空间。
这种郊区化办公的趋势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越发明显。
探讨郊区化生态办公,离不开城市化或者城市郊区化这个大的背景。
所以有必要对城市郊区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我们知道,郊区化就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延伸,也就是城市化的地域结构性进化。
它实际上包含了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的两个互动过程。
美国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成熟,经历的阶段也比较具有典型意义。
可以为我们比较研究城市郊区化提供具体的蓝本。
美国的城市郊区化始发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萌芽阶段——表现为首先搬入郊区的都就是富有阶层;形成阶段——表现为大量中产阶层开始搬入新的郊外开发区居住,但仍要每天到市中心工作、购物与娱乐;发展阶段——表现为居住郊区化、工业郊区化、办公郊区化;成熟阶段——表现为郊区的自立程度越来越高,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变成具有各种城市功能的就业中心。
郊区人口就是都市人口的一部分,郊区化的出现导致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式与巨型城市带的兴起。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虽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参考别国的过往经验。
如果以美国作为参照,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判断,中国的城市郊区化(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为例)基本上处于美国上述四个阶段的第二、第三阶段,也就就是它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详解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
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4 、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5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经济地理学思考题答案(2版)
1.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答:在经济地理学发展中,不同学术思想的交流也在该学科研究对象中体现出来。
在国际学术界具较大影响的欧美如此,前苏联学者们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
这两支学术思想均在我国相关学术领域体现出来。
(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对欧美传播较广的一些大学经济地理学教科书和其它相关著作中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表1-1),可以作如下概括:欧美学者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①惠勒和马勒:经济地理学集中研究生产、批发和消费活动的分布。
②李(R. Lee),《人文地理学辞典》:经济地理学是关于人类为生计而斗争的地理,它探索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地理以及在建立这些循环的空间和时间过程中所创造或毁坏的地理。
③史密斯:经济地理学专门研究经济系统的空间方面。
④狄肯和劳埃德:经济地理学关注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即经济系统的不同要素位于何处?它们如何联为一体?以及经济过程的空间影响如何?⑤哈特向和亚历山大:经济地理学集中研究在地方、国家和世界尺度上的经济活动区位。
研究生产、交换和销售货物及服务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差异。
⑥贝里、康克林:经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及其发展,以及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和滥用。
⑦迪.苏扎和施图茨: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分布,世界资源的利用,以及世界经济的分布和扩张。
欧美学者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观点的总结:①多数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②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各相关部分;③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④这种研究包括各种不同尺度,从小区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如马西、李等)提出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社会方面,强调社会因素在经济流动中的特殊作用。
这种观点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发展,并有人用政治经济学观点研究经济地理(见本书最后一章)。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51562649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51562649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都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进展的史志描述时期。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说明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缘故;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进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进展的商业地理研究时期。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要紧思维方式,这种研究要紧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差不多命题动身,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究经济流淌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阻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相伴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差不多原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显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阻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爱好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阻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doc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概念题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5、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彖的内涵。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或初级产业),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
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
它既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线路等的单独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种分部(如工厂、商店、运输公司等)的公司的区位的综合研究。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索的区际流动等问题。
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如大经济格局变化)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之一。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且资源有限,研究两者关系具更为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屮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等等。
9、试述半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除了教材上讲解之外,还有哪些?为什么?)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地理学始终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基础理论研究,经济地理学可以从多角度对建立人地关系理论做出贡献。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概念题《货殖列传》:就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她游历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与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G.Chisholm)出版,她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与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与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就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4、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5、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法,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 文化转向” 。
经济地理思考题
经济地理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纵向一体化扩张战略2、规模经济3、新产业区4、区位商5、经济地域综合体6、范围经济7、横向一体化扩张战略8、区位9、南北依赖体系10、南南依赖体系11、世界经济一体化12、地区经济一体化13、需求门槛14、乘数原理15、加速原理16、经济地域综合体17、本土化18空间邻近效应19、区位20、南南依赖体系21、范围经济22、加速原理23、霍夫曼比例24、规模经济25、新产业区26、区位因子27、比较集中系数28、经济地域综合体29、location30、location factors3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32、供应商园33、社会可进入性34、optimum size35、economies of scope36、backward integration37、forward integration38、功能部结构39、产业集群40、FDI二、问答题1、举例说明各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比较迪肯全球转移模式与其他企业空间演变模式的异同点。
如果将迪肯模式应用到中国公司进行全球扩张,应如何操作?3、简述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关系,并分析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4、简述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联系与区别。
5、试分析中国“T”型经济空间结构的构成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6、简述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7、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8、跨国公司是如何进行投资国别选择的?9、增长极是如何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10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区域经济增长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征?11、我国学者对区域经济增长阶段是如何划分的?12、简述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空间结构13、试述相互依赖理论14、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5、分析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16、简述经济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的关系17、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18、根据汽车产业的影响因子,分析汽车产业布局的变化19、分析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一、阅读以下材料,答复相关问题今天,对于我们国企业,特别是处在、这样中心城市的许多企业来说,硅谷企业的办公环境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些先行一步的企业已经实实在在地体验着硅谷企业的绿树、草坪和清新的空气了。
目前在郊区已建和在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二期的总部基地、海淀区山后地区的"生态办公区〞〔EOD〕、大兴区BDA国际企业大道、区的"非中心〞中弘国际商务花园等,闸北区市北工业园区的半岛国际中心、浦东总部园区等等均属此类。
如经济技术开发区〔BDA〕就以其独特的"产业生态空间〞优势,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极发挥了"边缘化新生态办公〞的价值,BDA国际企业大道〞工程正是利用亦庄的产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优势,着手创立低密度、自然生态"小独栋〞办公空间。
这种郊区化办公的趋势在我国、等大都市越创造显。
探讨郊区化生态办公,离不开城市化或者城市郊区化这个大的背景。
所以有必要对城市郊区化有一个根本的了解。
我们知道,郊区化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延伸,也是城市化的地域构造性进化。
它实际上包含了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的两个互动过程。
美国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成熟,经历的阶段也比较具有典型意义。
可以为我们比较研究城市郊区化提供具体的蓝本。
美国的城市郊区化始发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萌芽阶段——表现为首先搬入郊区的都是富有阶层;形成阶段——表现为大量中产阶层开场搬入新的郊外开发区居住,但仍要每天到市中心工作、购物和娱乐;开展阶段——表现为居住郊区化、工业郊区化、办公郊区化;成熟阶段——表现为郊区的自立程度越来越高,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变成具有各种城市功能的就业中心。
郊区人口是都市人口的一局部,郊区化的出现导致了多中心城市空间构造的形式和巨型城市带的兴起。
中国的城市化开展虽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这并不阻碍我们参考别国的过往经历。
如果以美国作为参照,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判断,中国的城市郊区化〔以、等中心城市为例〕根本上处于美国上述四个阶段的第二、第三阶段,也就是它的形成和开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今天,对于我们国内企业,特别是处在北京、上海这样中心城市的许多企业来说,硅谷企业的办公环境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些先行一步的企业已经实实在在地体验着硅谷企业的绿树、草坪和清新的空气了。
北京目前在郊区已建和在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二期的总部基地、海淀区山后地区的“生态办公区”(EOD)、大兴区BDA国际企业大道、朝阳区的“非中心”中弘国际商务花园等,上海闸北区市北工业园区的半岛国际中心、上海浦东总部园区等等均属此类。
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就以其独特的“产业生态空间”优势,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极大地发挥了“边缘化新生态办公”的价值,BDA国际企业大道”项目正是利用亦庄的产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优势,着手创建低密度、自然生态“小独栋”办公空间。
这种郊区化办公的趋势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越发明显。
探讨郊区化生态办公,离不开城市化或者城市郊区化这个大的背景。
所以有必要对城市郊区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我们知道,郊区化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延伸,也是城市化的地域结构性进化。
它实际上包含了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的两个互动过程。
美国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成熟,经历的阶段也比较具有典型意义。
可以为我们比较研究城市郊区化提供具体的蓝本。
美国的城市郊区化始发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萌芽阶段——表现为首先搬入郊区的都是富有阶层;形成阶段——表现为大量中产阶层开始搬入新的郊外开发区居住,但仍要每天到市中心工作、购物和娱乐;发展阶段——表现为居住郊区化、工业郊区化、办公郊区化;成熟阶段——表现为郊区的自立程度越来越高,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变成具有各种城市功能的就业中心。
郊区人口是都市人口的一部分,郊区化的出现导致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式和巨型城市带的兴起。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虽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参考别国的过往经验。
如果以美国作为参照,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判断,中国的城市郊区化(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为例)基本上处于美国上述四个阶段的第二、第三阶段,也就是它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从北京来看,北京的郊区化也正越来越成为一个不
可逆转的趋势。
一个主要压力来自北京人口的持续增加。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人口正在接近1500万,平均每年增加29万人。
与此同时,今天的北京旧城改造进一步深入,政府每年的危旧房改造计划是动迁居民约2万户,拆迁危房25万平方米。
于是“两轴两带多中心”这一城市发展定位被提了出来,这是应对日渐膨胀的北京市的城市发展策略,也是北京市向郊区化发展的一个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规律以及北京新的城市规划导向,北京城市商务功能将逐渐向多中心移动,北京城市的网络化、多中心化将会成为必然的趋势。
城市外延的扩大催生多元化商务中心的产生。
而大力发展郊区化办公在缓解目前单中心均质发展、中心城过度聚集、中心城交通强负荷等方面问题上将起到示范作用。
请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
这种郊区化办公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促进了这种郊区办公化现象的产生?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改革开放30年,广东诞生了深圳这样的国际化制造业大都市,也诞生出众多制造业专业镇,尤以东莞、佛山、中山、江门这样的经济强市为多。
90年代后,出现了大批经济规模超过十亿、几十亿甚至百亿元的产业相对集中、产供销一体化、以镇级经济为单元的新型经济形态。
广东人称其为专业镇。
以潮州为例,仅潮州一个地级市,专业镇的数量就已经达到12个(如下表)。
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广东省专业镇不但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而且成为适应市场经济最有活力的经济组织形态,以及提高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竭源泉。
广东专业镇发展的实践,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极为有价值的探索之一,为后发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借鉴。
请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
为什么广东省会产生如此多数量的专业镇?其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即时生产(JIT)最先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Taiichi Ohno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它是一种生产管理哲学。
JIT要求物料供应部门只有在装配流程需要时才向组装厂提供零配件,从而减少浪费。
JIT理论的核心是看板管理(Kanban),Kanban是日语“卡片”的意思。
当生产/装配线上的原材料、零部件耗尽时,就会将Kanban送到仓库,要求仓储部门按照Kanban标明的定量提供原料、配件。
JIT对精度的要求很高,即正确的部件必须即时地抵达准确的地点(装配线)。
它主要应用于大规模重复生产流程。
日本企业希望改进其生产质量。
历史上,日本企业也曾因为生产质量不过关而享有恶名,尤其是汽车制造业。
即时生产的理论架构认为,库存是规划不当、生产僵硬、设备错误以及质量问题的一个可怜借口,JIT的目标就是要在尽可能减少库存的同时,提高顾客需求反应速度。
库存虽然有助于快速应对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但是不可避免地将增加成本以及对营运资金的需求。
请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
这种即时生产模式与福特式大生产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下图为全球主要跨国公司总部和区域总部集中地分布图:
请思考后分析:
跨国公司总部的全球分布呈现什么样的空间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空间特征?
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五洲实业并不是孤单的迁移者。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近几个月的足迹踏遍湖南、江西、河南等省份,随行的还有数十家知名服装企业的负责人。
“如果不是焦急地想找到一个‘新家’,倒贴钱,企业家也没有时间走那么多地方啊。
”刘岳屏口中的“家”是指服装企业的生产基地或营销中心。
广东省的服装生产分别以产品类别为聚集点,与产业链配套发展,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色产业,深圳女装、中山休闲服、南海内衣、潮州晚礼服、新塘牛仔等,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但这些服装生产加工厂所在城市的土地、劳动力、物流等成本近年开始大幅上涨,加上在金融海啸的严重冲击下,大批“广东制造”的服装遭受了海外订单锐减的困境,出口大受影响。
“普遍来说,广东服装业成本要比内地高出30%,‘广东制造’的优势逐渐失去。
”刘岳屏表示。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广东省服装出口累计达99.6亿美元,占全国21.7%,居全国首位,同比下降7.8%。
市场情况不容乐观,服装企业纷纷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转战国内市场寻找新的商机,另一方面则想尽办法寻找新的生产基地,开源节流,服装产业转移搬迁潮暗涌。
此时,业内的资深人士也开始意识到服装行业转移之路非走不可。
“3月份我参加了省里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轮训,对珠三角服装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的认识才发生了根本转变。
”刘岳屏表示。
按照《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产业定位高端化,服装纺织这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为自己的服装加工厂寻找新家。
“经过这次学习后,我立即告诉协会会员们,按照珠三角未来的定位,珠三角不再是服装加工的乐土,要转型,还要加快转型”。
请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
珠三角出现的这种服装产业转移背后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产业转移现象的产生?政府对这种现象持什么样的态度?
6、关键词:核心边缘理论
地区“核心——边缘”格局
初始条件是区域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短缺的资源、被忽略的历史、投资的缺乏以及集聚的低技能员工等因素足以解释特定地区的落后的经济状况。
即使一个国家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强劲,相对和绝对的贫困仍然会长期存在。
1980年代以来,在许多国家,伴随着全球化的是不断增长的地区不平等。
核心——边缘模式如何被改变
思考题:
阅读上述资料,根据核心边缘理论,论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探讨如何改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